苟军年《民法总论》课件mfx1_第1页
苟军年《民法总论》课件mfx1_第2页
苟军年《民法总论》课件mfx1_第3页
苟军年《民法总论》课件mfx1_第4页
苟军年《民法总论》课件mfx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法总论?课件苟军年制作第一章民法绪论第一节民法概述第二节民法的性质第三节民法的编制体例第四节民法的开展与历史沿革第五节民法调整的对象第六节民法与邻近法律部门第七节民法的渊源第八节民法的适用范围第九节民事法律标准的解释

民法总论分论总论五、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一、民法概述六、诉讼时效和期限二、民事法律关系三、民事主体四、民事客体(物)分论五、侵权法一、人身权法二、物权法三、债权法四、继承权法民事权利民法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民法的核心-----权利第一节民法概述民法是与公法相对应的私法。在我国,一般认为,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标准的总称。说到底,民法调整的是市民社会中私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它侧重于保护自然人和法人的私权利。一、民法的语源从民法这一术语来看,民法者,市民社会之法则也。民法一词最早源于古罗马的“市民法”。古罗马的市民法是相对于万民法而言的。市民法用于调整罗马市民之间的关系,万民法用于调整罗马市民与外国人之间的关系。后世学者称市民法为民法的语源,称万民法为国际法的语源。二、形式民法与实质民法形式意义上的民法,专指系统编纂的民事立法,即民法典;实质意义上的民法,是指所有调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民事法律标准的总称,它不仅包括民法典,还包括其他民事法律、法规及判例法、习惯法等。通常民法典的制定被视为大陆法系〔民法法系〕区别于英美法系〔普通法系〕的重要标志。广义民法的范围相当于传统私法的范围,即商法典以及商事特别法均是民法的组成局部。狭义的民法仅指部门意义上的民法,不包括商法典及商事特别法;在我国不包括婚姻法、继承法和属于传统商法内容的法律、法规。三、广义民法及狭义民法

第二节民法的性质

民法性质的准确定位,直接关系到对民法价值、原那么、制度等诸多问题的认识和设计。所谓性质,即一种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根本属性。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对民法定义界定时,大都是从公法与私法别离与对立的角度来界定民法性质的,如“民法是私法的一局部〞,“德国民法典是德国私法的根底〞。我们认为,民法作为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门,其性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二、民法是权利法三、民法是私法一、民法是市民社会的法民法中的“民〞不是公民,而是市民。公民和市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公民是公法上的概念;而市民是私法上的概念,具有自利性。从19世纪开始,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开展,“市民社会〞被用来专指从中世纪封建社会的种种政治束缚中获得解放的近代市民阶层之间的关系,被认为是一个与政治国家相对应的领域。从法治的角度观察,公法是政治国家的法,私法是市民社会的法。一、民法是市民社会的法二、民法是权利法民法的一切制度都是以权利为轴心建立进来的,权利是民法的核心。民法的标准多为授权性标准,而刑法标准多为禁止性标准。私权神圣包括人格权神圣、财产权神圣和契约神圣三个根本点。人格权神圣的起码要求是将人当人来对待,可援用一般人格权理念,人格权是人的权利的根底。确认财产权神圣可促进整个财富的追求,从而增进整个社会的财富,意义巨大。契约是现代社会的最根本的特征,从身份到契约,反映了社会组织工具的变迁过程。乌尔比安在?学说编纂?中依照所调整的利益不同而将整个法律体系划分为公法和私法。公法以保护国家公益为目的,私法那么以保护私人利益为目的。目前,也有学者建议,把法律部门划分为公法、私法和社会法三大部门。公私法的划分标准有十几种之多,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利益说;意思说;主体说。

三、民法是私法第一,利益说。为罗马法学者乌尔比安所倡导,认为规定国家之事务者为公法,规定私人利益者为私法。利益说的一般观点是,凡以保护国家公益为目的的法律为公法,凡以保护私人利益为目的的法律为私法。第二,意思说。为德国学者拉邦德所主张,认为标准权力者及服从者的意思的法律为公法,规定对等者的意思的法律为私法。认为凡规定国家与公民之间权力服从关系的是公法,凡规定公民之间权利对等关系的是私法。第三,主体说。为德国学者耶律内克所倡,得到日本学者美浓部达吉的赞同。认为凡法律关系主体双方或一方为国家或国家所属的公共团体者为公法,凡法律关系主体双方都是私人者为私法。第三节民法的编制体例一、罗马式(又称法学阶梯式)罗马式是由盖尤斯在其?法学阶梯?一书中提出的,查士丁尼皇帝在编制法律时仿效其体例编纂法律的一种编制体例。将民法分为三编,第一编人法;第二编物法;第三编诉讼法。?法国民法典?采此体例,删去诉讼法,而将物法一分为二,即第一编人法;第二编财产法;第三编取得财产的方法。荷兰、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国民法从之。德国式是罗马法大全中?学说汇纂?所采用的体例,由德国学者胡果等研究完善。德国式分民法典为五编,第一编总那么,第二编物权,第三编债权,第四编亲属,第五编继承。1863年公布的?萨克森民法?采用了这一体例,日本民法仿之。也有将债权与物权次序颠倒,将债权列为第二编者,?巴伐利亚民法草案?采用这种体例,1900年的?德国民法典?仿之。二、德国式(又称潘德克吞式)

三、两大体例的比较法国和德国立法模式的共同特点是,都是建立在市场经济根底上的立法,根本分歧主要表现在交易中财产关系的法律调整模式方面。法国法中没有物权与债权的区分,更没有物权变动制度与债权变动制度的区分制度,立法上只成认“广义财产权〞,交易的法律只有合同。德国法中,将法律行为区分为物权行为和债权行为,物权行为以符合物权效力的法律事实作为其生效条件,债权行为以符合债权效力的法律事实作为其生效条件。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思路:〔一〕松散式、邦联式思路。也被称之为“小民法典〞的主张。〔二〕理想主义思路。即“大民法典思路〞。〔三〕现实主义思路。第三种思路属于“中民法典思路〞。一般认为大陆法系民法典之两种编制体例中,德国式要优于罗马式。我们之所以采德国五编制更是出于我们与德国民法的历史渊源关系。中国最初在接触和学习西法时主要是以德国法为蓝本。四、我国制定民法典应采取的思路

第四节民法的发展与历史沿革一、民法的发展与完善成文法系国家法律的演进过程,是一个由习惯民法到制定简单成文民法,再到制定较为复杂的综合性民法典的过程。恩格斯指出,在社会开展某个很早的阶段,产生了这样一种需要:把每天重复着的生产、分配和交换产品的行为用一个共同规那么概括起来,设法使个人服从生产和交换的一般条件。这个规那么首先表现为习惯,后来便成了法律。二、罗马民法民法是市场经济的根本法。在西方国家,民法是市民社会里规定私人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标准。近现代民法是随着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开展,由于法律介入对商品经济关系的调整而产生和开展起来的。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1896年的?德国民法典?是近现代民法的代表性法典,对世界近现代民法的开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三、近现代民法(一)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又称?拿破仑法典?,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产物。它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国家的民法典,经过修正,它目前仍施行于法国。分为三编,共计2281条。第一编是人法,包含关于个人和亲属法的规定,实际上是关于民事权利主体的规定。第二编是财产法,实际上是关于在静态中的民事权利客体的规定。第三编为“取得财产的各种方法〞,其规定对象较为庞杂:首先规定了继承、赠与、遗嘱和夫妻财产制;其次规定了债法,附以质权和抵押权法;最后还规定了取得时效和消灭时效。实际上,该编是关于民事权利客体从一个权利主体移转于另一个权利主体的各种可能性的规定。

(二)德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是所有民法典中最系统、逻辑最为严密的一部法典,其结构不同于以前的任何法典。它是罗马法与日耳曼法融合的产物,十分注重逻辑思维和理论概括,整部法典具有结构严谨、标准细密、条理性强的特点,自问世以来,一直是法学界的重要研究对象。该法典共分五编,共计2385条。第一编是总那么,分七章:人、物、法律行为、期间、时效、权利的行使〔自卫和自助〕和提供担保。第二编是债法,第三编是物权法,这样设立的结果是把财产关系中债的关系与物权关系严格划分开,由债法来调整财产的动态关系,由物法来主要调整财产的静态关系,从而使债权和物权这两种不同性质的权利区分清楚,各自成编。目前,世界各国沿用的法律体系根本上可分为二类: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又称民法法系、成文法系。指包括欧洲大陆大局部国家从19世纪初以罗马法为根底建立起来的,以1804年?法国民法典?和1896年?德国民法典?为代表的法律制度以及其他国家或地区仿效这种制度而建立的法律制度。英美法系,又称普通法法系、英国法系。11世纪以后,英国逐渐有巡回审判及陪审制度的建立,审判案件以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固有习惯,及累积的判例为主要依据,此种不成文的法律称为普通法或习惯法。四、民法法系与普通法系五、我国的民事立法每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都有自己特定的调整对象,解决特定的社会矛盾,从而与其他部门相区别。民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仅次于宪法的根本部门法。民法之所以能够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就在于它有自己特定的调整对象,这是将民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相区别的重要标准。第五节民法调整的对象一、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财产一词在民法中虽然被广泛地运用,但却很难找到它的规范性定义。在民法学著述中,对财产作一般性定义的也不多见。从财产在民法上的用法看,财产通常专指人所支配的各种物,即为人所支配的各种具有物质性的东西,包括有体物和无体物等。平等主体是指参与民事关系的当事人在法律上的资格平等。当事人互不隶属而处于平等地位。具体包括主体条件平等、主体地位平等、意思自治平等、法律保护平等。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即横向财产关系。纵向财产关系是非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如征税、征收、罚款等发生的财产关系,就不是民法调整的对象,而是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我国民法不仅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而且也调整他(它)们之间的人身关系。人身关系是指基于人格和身份利益而发生的不具有直接财产内容的社会关系,又称人身非财产关系。它体现的是人们精神上的利益,与民事主体的人身紧密相联或不可分离,离开了特定的人格和身份,就不会发生人身关系。人身关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格关系,二是身份关系。二、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第六节民法与邻近法律部门一、民法与经济法二、民法与行政法三、民法与劳动法四、民法与商法

一、民法与经济法

二、民法与行政法行政法调整国家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其内容涉及行政组织、职权、行政管理、行政监督等诸多方面,它是国家通过国家机关发挥组织、指挥、监督和管理职能的法律形式。在这种关系中,一方总是国家行政机关,它以自己单方面的意志成立行政法律关系,总是带有权力性、命令性、隶属性、强制性的特点。民事法律的调整方法通常具有平等性、任意性等特点。即使国家以国库的财产为根底参与商品交换活动,如发行公债、国库券、从事对外贸易等,国家也是以独立的民事主体的身份出现的。

三、民法与劳动法

劳动关系最初由民法调整,被看作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雇佣关系。现代社会里劳动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社会劳动关系,它所要解决的是劳动关系中的劳动纪律、劳动保护、劳动程序、假期、劳动报酬、劳动争议的解决等方面的法律问题。在我国,国有、集体企业、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内部的劳动关系由劳动法调整,即使是这些企业和单位内部实行承包关系,也是一种内部的管理关系,不属于商品关系,不由民法调整。在中外合资、合作和外资企业、私营企业工作的劳动者与企业之间形成的雇佣合同关系,仍具有商品交换性质,由民法的一般规定来调整。

四、民法与商法一、民法渊源的概念民法的渊源是指民事法律标准借以表现的形式,对这一概念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是从民法与其调整的社会关系来看,民法的渊源就是民法产生的根源;二是从审判案件所依据的法律根据来看,民法的渊源就是法官裁决民事案件的法源。第七节民法的渊源一、制定法(一)宪法中的民事标准(二)民事法律〔四〕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性文件〔五〕地方性法规【中国宪法司法化第一案------齐玉苓案

】二、民事习惯

三、判例我国传统上属于大陆法系,不成认判例法的地位。但在理论研究中一些学者认为,建立判例制度符合当今世界各国法律开展的趋向。具体理由主要有四:第一,判例法与成文法各具特点,很难说谁优谁劣。最正确方法是将两者融为一体,相互取长补短。第二,从我国的司法实践来看,建立判例制度有助于法官在裁判中正确适用法律。第三,有助于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第四,有利于尽快提高法官裁判质量。民法的适用范围,是指民事法律标准在何时、何地、对何人发生法律效力。民法的适用范围,也是民法的效力范围。正确了解民事法律标准的适用范围,是正确适用民事法律标准的重要条件。民法的适用范围包括三个方面:一、民法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二、民法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三、民法对人的适用范围。第八节民法的适用范围

一、民法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民法的效力自实施之日发生,至废止之日停止。法律标准何时开始实施,可以由法律标准本身规定,也可以由制定法律的机关以命令或决议予以规定。如果立法对法律标准效力的停止时期不加规定,在这种情况下,直至法律明文废止或修改时才停止生效。也有少数法律标准在公布之时即规定了停止生效的日期。民事法律标准对其实施前发生的民事关系有无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民法在时间效力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一般的原那么是新法没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即在通常情况下,新公布实施的民事法规只适用于该法规生效后所发生的民事关系。二、民法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三、民法对人的适用范围民法对人的适用范围,就是民事法律标准对于哪些人具有法律效力。〔1〕对居住在中国境内的中国自然人或设立在中国境内的中国法人及其他组织,具有法律效力。〔2〕对居留在我国境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和经我国政府准许设立在中国境内的外国法人及其他组织,原那么上具有法律效力。但有两种例外:第一,对享有司法豁免权的外国公民不具有法律效力。第二,某些专门由中国人享有的权利能力,对外无效。〔3〕居留在外国的我国公民,原那么上应适用住在国的民法,而不适用我国民法。但依照我国民法和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双边协定以及我国认可的国际惯例,应当适用我国民法的,仍然适用我国民法。第九节民事法律规范的解释一、解释的种类(二)司法解释又称为无权解释。一般性法律解释又分为二种:自然人的法律解释和学理性的解释,它们的特点就是不具有法律效力。学理性的法律解释虽不具有法律效力,但这种对于法律所作的科学解释和说明,会对司法工作人员产生影响,因而它还是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但它不能被引为法律的根据,这一点是应该明确的。(三)一般性解释

二、法律解释的方法指将法律条文或者法律概念放在整个法律体系中来理解,通过解释前后法律条文和法律的内在价值与目的,进一步明晰某一具体法律标准或法律概念的含义。体系解释最根本的考虑是要保证法律体系的逻辑性,防止对法律前后矛盾性的解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