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点向二现代两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演化核心价值引领世界大变局,是世界性的大发展、大调整、大转折等历史合力的产物。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今日世界的经济版图已经发生了深层次的变更;国际力气的对比发生了最具革命性的变更;全球治理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新科技革命正在加快重塑世界;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呈现出新的态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当今世界正经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关键时期”。我们要顺应历史潮流,把握历史机遇,从历史中吸取才智,满怀信念地从历史走向将来,为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必备知识贯通主干整合1.两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第一次世界大战缘由根本缘由: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主要冲突: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务标记1914年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性质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概况(1)三条战线:英法军队与德军对阵西线,德奥联军与俄军在东线厮杀,奥军与俄军及塞尔维亚军队在南线争斗。其中西线是确定性战场。(2)四大战役:马恩河战役标记着德国“速决战”破产,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双方伤亡惨重,日德兰海战中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3)规模扩大: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与协约国一方作战,俄国在十月革命成功后于1918年退出斗争结果1918年11月11日,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影响(1)减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气,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2)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起先变更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3)变更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斗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战后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体现了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2)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之上,随着冲突的激化,二战前渐渐崩溃国际联盟性质: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宗旨: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世界和平与平安。局限:“全体一样”原则无法制止斗争发生;英法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和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其次次世界大战缘由(1)根本缘由: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①法西斯势力:面对1929年的经济危机,法西斯分子鼓吹通过斗争找寻出路。②罗斯福新政: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缓解了经济危机。(3)绥靖政策:《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经过(1)局部爆发:从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斗争,中国开拓了对日本法西斯长久作战的东方主战场。(2)全面爆发:1939年9月,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3)规模扩大: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斗争,美国对日宣战,其次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4)反法西斯同盟形成: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性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其次次世界大战结果1945年5月8日,德国倒戈;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倒戈书影响(1)对欧洲:欧洲在其次次世界大战中遭遇致命打击,各国的国力受到严峻消耗。(2)对美国: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政治和军事强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驾驭制海权和制空权,一度垄断核武器。(3)对苏联:军事和政治特别强大,特殊是在斗争中的巨大贡献赢得很高的威望。(4)对国际格局:二战的结束是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的真正转折点战后国际秩序雅尔塔体系主要内容: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承认朝鲜最终独立;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成立联合国等。评价: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调,严峻损害了弱小国家的利益联合国性质:是其次次世界大战后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体现了其次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平安,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原则:确立了“大国一样”原则,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睬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形成(1)缘由:美苏两国社会制度完全不同,战时同盟基础不在,国家利益严峻冲突,意识形态尖锐对立。(2)起先标记: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演说。(3)表现:政治上,“杜鲁门主义”与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对抗;经济上,马歇尔支配与经济互助委员会对抗;军事上,北约与华约的对抗20世纪50年头后期至20世纪80年头末90年头初多极化趋势出现(1)西方阵营渐渐分化:西欧: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2)社会主义阵营起先瓦解:缘由: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表现:东欧国家反对苏联限制的斗争,中苏关系的裂开。(3)中国崛起:标记事务:拥有“两弹一星”、复原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等;意义: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行忽视的政治力气。(4)第三世界的兴起:1955年万隆会议及1961年兴起的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气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记20世纪90年头初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趋势加强(1)两极格局瓦解:苏联解体,两极格局中出现的世界多极化趋势不行逆转。(2)多极化发展趋势①美国:希望建立单极世界,发动了阿富汗斗争和伊拉克斗争。②多极化趋势接着发展:欧洲联盟成立;俄罗斯推行多极化外交;日本追求政治乃至军事大国地位;中国正在发挥并将接着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发展中国家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气。③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保障,两者相辅相成。(3)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①发展问题: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峻。②和平与平安问题: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核扩散、恐怖主义、网络平安、重大传染性疾病等平安威逼持续扩散,海洋权益和极地资源争夺等日趋激烈,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旧存在重难突破1.19世纪以来的三大国际关系体系的比较名称时间成因特点评价维也纳体系19世纪反法同盟战胜拿破仑(法国),召开维也纳会议确定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①主动: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国际法的应用范围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很多地方②消极:复原了欧洲的封建统治;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世纪上半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先后在凡尔赛、华盛顿召开会议确定分赃、妥协;民族自决;强调“全体一样”;内部冲突重重①主动:有利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稳定;部分民族国家重获独立②消极: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英、法两国主导,美国和日本崛起;埋下其次次世界大战祸根雅尔塔体系20世纪中后期其次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反法西斯国家依据雅尔塔等国际会议及相关协议确定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成立联合国,强调“大国一样”①主动:避开新的世界大战发生;推动国际力气重组;促进科技发展②消极:该体系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调,严峻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2.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化及规律(1)演化阶段特征表现其次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50年头中期雅尔塔体系确立,两极格局形成由战后初期美苏合作转向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对抗;世界形势转向冷战20世纪50年头中期到60年头末期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表现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第三世界崛起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气登上国际政治舞台20世纪70年头初到80年头中期从两极向多极化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起先形成,美苏争霸激烈20世纪80年头中期到90年头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约解散,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终结。世界形势出现了缓和与惊慌、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20世纪90年头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在加强,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困难而漫长的过程(2)规律①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化和中心舞台转移的根源在于生产力发展的变更。②世界政治格局变更的主要缘由是格局中主角力气的消长以及力气对比的变更。国家力气是确定世界政治格局的一个基本因素,而充当世界政治格局主角的国家力气的平衡是相对的。③世界政治格局变更的干脆动因是主要国家对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以及对外政策的调整,在最大限度上保障本国或国家集团的平安利益。④世界政治格局的变更都与主要国家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和变更相联系。3.苏联解体后国际格局演化的特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国际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更,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崩溃,多极化趋势加强。当前的世界形势错综困难,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特点和多种趋势。综合起来,大致有四个主要特点、五个发展趋势。(1)四大特点①世界主要冲突发生重大变更。冷战结束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冲突已降为次要冲突,西西冲突、南北冲突、两制冲突(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上升为主要冲突。②苏联解体后,美国一超独大,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极力气竞相发展。③种族主义、民族主义和宗教势力泛滥。④世界由军事竞争转为经济竞争,全球经济关系呈现国际化、集团化和区域化。(2)五大趋势①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②西方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发生越来越多的冲突和摩擦,有时甚至很激烈,但其冲突不致于导致政治同盟关系瓦解。③南北冲突和两制冲突发展,但不致于成为唯一冲突。④世界各国普遍把关注焦点转到本国经济发展和国际间经济合作,但国际上军事竞赛仍旧存在,裁军道路仍很漫长。⑤世界大战发生的可能性较小,但地区性冲突此起彼伏。4.当今世界全球治理的核心要素(1)全球治理的价值:在全球范围内所要达到的志向目标,应当是超越国家、种族、宗族、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之上的全人类的普世价值。(2)全球治理的规制:维护国家社会正常秩序,实现人类普世价值的规则体系,包括用以调整国际关系和规范国际秩序的全部跨国性的原则、规范、标准、政策、协议、程序等。(3)全球治理的主体:制定和实施全球规制的组织机构,主要有三类:各国政府;正式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非正式的民间社会组织。(4)全球治理的客体:指已经影响或者将要影响全人类的、很难依靠单个国家得以解决的跨国性问题,主要包括全球平安、生态环境等问题。(5)全球治理的效果:集中体现为国际规制的有效性,详细包括国际规则的透亮度、完善性、适应性、政府实力。典题实达素养1.(2024·湖北卷)1946年6月25日,世界银行正式营业。截至1949年6月底,银行资产约为20.73亿美元,贷款审批状况如下表(单位:亿美元),这反映二战后初期世界银行(C)货款国别法国荷兰南斯拉夫智利捷克斯洛伐克丹麦伊朗卢森堡墨西哥波兰巴西申请额5.05.355.00.43.50.52.50.22.096.01.0批准额2.51.9500.1600.400.120.34100.75A.协作马歇尔支配的实施B.贷款对象集中于不发达国家C.决策行为受到冷战影响D.推动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形成【解析】据表格可知,申请世界银行贷款的国家很多,但是得到批准的基本是资本主义国家,结合题干时间,说明世界银行决策行为受到冷战思维影响,C项正确;马歇尔支配面对欧洲,材料信息不能推断世界银行协作马歇尔支配实施,解除A项;据表格可知,获得世界银行贷款的包括西欧资本主义国家,不是集中于不发达国家,解除B项;材料信息与区域经济集团化不相关,解除D项。故选C项。2.(2024·湖北卷)[美元霸权与国际秩序]材料—20世纪30年头的货币混乱带来了一系列灾难性后果,在各国中激起对于国际合作的热望。从英美提出战后国际货币支配起先,凡参与探讨的国家都没有对其目标提出异议。在1944年7月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美国推动他国同意一系列国际货币支配,筹备设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与此同时,以英国为代表的诸国所获得的成果,如稀有货币条款、过渡时期的设置等无一不是坚韧斗争的结果,绝非源于美国方面的慷慨赏赐。苏联代表认为,会议对于维护并加强世界和平与平安均具有重要意义。法国代表回顾了货币与经济会议的多次失败后,认为此次会议在历史上“开创了一个新时代”。——摘编自王在帮《霸权稳定论批判》材料二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未与他国商议便径自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干脆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固定汇率制度的崩溃,引起世界哗然。在各国探讨应对这一重大变故之时,大多数决策者头脑中不断出现的是,将大萧条转变成一次世界大灾难的事务——1933年世界经济会议的失败、纳粹主义的兴起以及最终的世界大战。但从宏观视角看,这些担忧被普遍夸大了。浮动汇率没有带来经济萧条或政治混乱,更没有引发斗争,布雷顿森林体系其他机制得以持续。——摘编自[美]弗朗西斯·加文《黄金、美元与权力》(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30年头货币混乱的表现,简析布雷顿森林会议“开创了一个新时代”的含义。(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浮动汇率没有引发经济萧条等严峻后果的缘由,并评价美国停止美元兑换黄金的举措。【答案】(1)表现:“金本位”制瓦解;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贸易爱护主义。含义:国际金融秩序的建立;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维护并加强世界和平与平安。(2)缘由:浮动汇率可以增加国际贸易的预料性和稳定性;浮动汇率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资源配置的合理化,提高经济效率;浮动汇率可以激发创新动力,促进企业的竞争力,因此,浮动汇率没有引发经济萧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体育教学计划例文
- 2024音乐教师学期工作计划范文
- 2024年公司发展计划书范文
- 临沂大学《中国古代小说专题》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临沂大学《室内设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中国现代文学(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班主任安全工作计划 有关小学班主任安全工作计划
- 新课标高中生物教学计划
- 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范文集锦
- 置业顾问年度工作计划
- 美发师高级评分记录表
- 产前筛查、诊断及新生儿疾病筛查
- 实验室绩效考核细则
- 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消耗量定额Y
- X5032铣床主传动系统改造论文说明书
- 2023年消防接警员岗位理论知识考试参考题库(浓缩500题)
- GB/T 786.1-1993液压气动图形符号
- GB/T 39637-2020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土壤环境腐蚀性分类
- GB/T 2565-2014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方法哈德格罗夫法
- GB/T 18367-2001公路收费方式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22-2023学年数学七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