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专版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植被与土壤第2节土壤课后训练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1页
广西专版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植被与土壤第2节土壤课后训练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2页
广西专版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植被与土壤第2节土壤课后训练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3页
广西专版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植被与土壤第2节土壤课后训练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4页
广西专版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植被与土壤第2节土壤课后训练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其次节土壤课后·训练提升合格考过关检验读土壤剖面的分层划分图,完成1~2题。1.视察土壤剖面后,同学们发表了下列不同观点,其中正确的是()A.甲同学:有机层厚度大,质地粗B.乙同学:腐殖质层颜色偏暗黑C.丙同学:淋溶层富含枯枝落叶D.丁同学:淀积层色泽呈灰黑色2.当地森林土壤颜色偏红,说明该地气候()A.暖和多雨 B.燥热干燥C.寒冷潮湿 D.寒冷干燥答案:1.B2.A解析:第1题,腐殖质层是土壤腐殖质积累而形成的暗色土层,呈灰黑或黑色。森林植被下,有机质主要以地表枯枝落叶的形式进入土壤,明显集中在土壤表层,有机层厚度不大。淋溶层是淋溶作用使得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不会含有枯枝落叶。淀积层是土壤物质沉淀、积累的层次,因不含腐殖质,颜色不会呈灰黑色。第2题,土壤发红是因为土壤中矿物质的淋溶作用剧烈,氧化铁等含量较高。暖和多雨的气候下,土壤淋溶作用强。水稻土是水田中较肥沃的土壤,养分主要来自秸秆和施肥。读山区梯田示意图,完成3~4题。3.影响水稻土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 B.气候 C.生物 D.人类活动4.随着海拔上升,梯田中水稻土()A.厚度减小B.养分削减C.物质迁移变慢D.化学过程强度变强答案:3.D4.A解析:第3题,从图中看,地形坎坷,坡度较大,靠自然力气很难形成水稻土,人类修造梯田是关键,梯田中的土壤经过人类长期的细心培育而形成水稻土,所以影响水稻土形成的主导因素是人类活动。第4题,随着海拔上升,侵蚀作用增加,梯田中水稻土厚度越薄;土壤中养分主要来自水稻秸秆和人工施肥,养分不会削减;修造梯田,地面都是相对平坦,迁移速度差不多;海拔高,气温低,化学过程强度变弱。读某地成土母质分布剖面示意图,完成5~6题。5.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成土母质确定了()A.岩石的风化产物洪积物B.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C.土壤的质地D.腐殖质的含量6.甲、乙、丙、丁中土壤发育程度最差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5.B6.D解析:第5题,成土母质影响成土过程的速度、性质和方向;成土母质影响土壤的物理性质;不同成土母质上形成的土壤,其养分、质地状况有所不同;成土母质影响土壤的矿物组成和机械组成。第6题,受地形影响,甲、乙两地地势较高,有肯定坡度,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较快,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丙地地势较平坦,洪积物在稳定的生物、气候条件下易发育成深厚的土壤;丁地为基岩,缺少成土母质,土壤发育程度最差。7.东北平原黑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A.地形平坦,有机质不易流失B.土壤冻结时间长,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有机质长期积累C.地表植被覆盖率大,植物归还给土壤的有机质多D.人们耕作科学,对土地的利用合理答案:B解析:黑土是指地表植被经过长期腐蚀形成腐殖质后演化而成的土壤,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茶树是富锰植物,茶叶中积累了大量的锰,饮茶是人体摄取锰的重要来源。读表,完成8~9题。不同地点茶叶锰含量(mg/kg)及对应土壤的pH表地点12345678910111213老叶锰含量1626311230023322281115162392172829193488313825852191成叶锰含量134124222025202519969931246103116782253222421451837嫩叶锰含量6201278126717331323472749673886166599512501125土壤pH5.104.164.674.344.706.025.425.694.954.054.514.334.488.不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壤中的锰元素主要来自土壤成分中的()A.成土母质 B.有机质C.水分 D.空气9.从表中可以分析出,茶叶最适合栽种在()A.黄土 B.红壤 C.水稻土 D.黑土答案:8.A9.B解析:第8题,由于成土母质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故锰元素主要来自成土母质。第9题,依据表格分析,茶叶最适合栽种在酸性土壤中,由于红壤是典型的酸性土壤,故茶叶最适合在红壤中栽种。10.读某地土壤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该地土壤剖面与完整的自然土壤剖面相比,缺少层、淋溶层和层。

(2)该地土壤缺少淋溶层,说明该地降水,该土壤在我国可能分布在地区。

答案:(1)有机母岩(2)少西北解析:第(1)题,自然土壤结构从上往下依次为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第(2)题,淋溶层是土壤中水分向下运移形成的,在降水较多的地区表现比较明显,该土层缺少淋溶层,说明气候干旱,降水少,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干旱的西北地区。等级考素养提升1.土壤有机碳浓度反映的是进入土壤生物残体等有机物质输入与以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为主的有机物质损失之间的平衡指标。读土壤有机碳浓度与海拔关系图,关于土壤有机碳浓度随海拔改变的分析,正确的是()A.海拔越低,温度越高,微生物活动越强,有机碳浓度越低B.海拔3800米以下,有机物质迁移速度慢,易积累C.海拔3800米处,有机物质输入量最大,损失量最小D.海拔7000米处,温度低,供应的有机物质少,有机碳浓度极低答案:D解析:图示在海拔3800米以下,土壤有机碳的浓度呈波动改变。有机质输入量最大应为气温高、生物生长快速的低海拔地区,3800米处有机碳浓度大,主要是由于气温较低,微生物分解缓慢,故积累的有机质含量高。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干脆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图1是不同气候下(潮湿、半干旱、干旱)的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图2是不同植被(森林、草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2~3题。图1图22.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亲密相关的因素是()A.生物 B.地形C.降水 D.成土母质3.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状况的组合是()A.甲与Ⅰ B.甲与ⅡC.乙与Ⅱ D.丙与Ⅰ答案:2.A3.D解析:第2题,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有机物能够腐烂形成腐殖质,形成土壤中的有机质,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与土壤肥力亲密相关。第3题,由材料可知,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干脆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因此潮湿区的淋溶层最厚,半干旱区次之,干旱区最薄。图中丙的淋溶层厚度居中,属于半干旱区,对应的植被为草原。草原根系茂密且集中在近地表的土壤中,向下根系的集中程度递减,从而为土壤表层供应了大量的有机质,因此有机质主要分布在土壤的表层。图2纵坐标显示土壤剖面深度在100厘米以内,为土壤表层,草原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森林,故Ⅰ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状况。下图为某种土壤水分收支状况图。读图,完成4~5题。4.该土壤中水分含量最多的时间是()A.3月 B.5月C.8月 D.11月5.在该土壤上进行耕作最需解决的问题是()A.浇灌 B.排水C.施肥 D.保温答案:4.A5.A解析: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2月至次年3月降水量始终大于水分利用量,说明土壤始终在补充水分,故3月土壤中水分含量最高。第5题,由于雨热不同期,因此该地要发展种植业就必需解决好浇灌问题。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东北地区黑土原本特别肥沃,但由于长期以来人们重利用、少养护,肥力下降。材料二华北地区春旱严峻,蒸发旺盛,使地下水中的大量盐碱成分被带到地表土壤中,形成大面积的盐碱化土壤。材料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峻,造成土壤退化甚至沙化。(1)多向土壤中施肥是否就能做到对土壤的用养结合?(2)要做到用养结合,对东北、华北、黄土高原地区应当各实行哪些措施?答案:(1)不能。(2)要做到用养结合,需对东北地区合理施肥,最好是农家肥;提倡秸秆还田,保持土壤肥力;还应实行轮作的方法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