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乡城镇的特色、价值及保护_第1页
江南水乡城镇的特色、价值及保护_第2页
江南水乡城镇的特色、价值及保护_第3页
江南水乡城镇的特色、价值及保护_第4页
江南水乡城镇的特色、价值及保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南水乡城镇的特色、价值及保护

一、本文概述

江南水乡,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历来备受人

们的青睐。本文旨在探讨江南水乡城镇的特色、价值及其保护问题。

江南水乡城镇,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精致的建筑

风格,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这些城镇不仅承载了丰富的历史

记忆,也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

许多江南水乡城镇面临着严重的保护和发展问题。本文希望通过深入

分析江南水乡城镇的特色和价值,提出有效的保护措施,为未来的城

镇发展提供参考。

本文首先将对江南水乡城镇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特色进行概述,揭

示其独特的自然风貌和生态价值。从历史文化角度探讨江南水乡城镇

的价值,包括其建筑风格、传统文化、民俗习惯等方面。接着,本文

将分析当前江南水乡城镇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如城市化进程中的

破坏、环境污染、文化传承的困境等。本文将提出一系列保护和发展

江南水乡城镇的建议和措施,包括政策制定、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

方面,以期实现江南水乡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二、江南水乡城镇的特色

江南水乡城镇,以其独特的水系布局、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

历史文化和深厚的建筑艺术,成为中国城镇风貌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这些城镇多依水而建,因水而兴,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水系布局是江南水乡城镇最显著的特色之一。城镇中的河流、湖

泊、池塘等水系相互连接,形成了独特的水网结构。这种布局不仅有

利于交通和灌溉,更赋予了城镇一种灵动的美感。水乡城镇中的桥梁

也是水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跨越水面,连接着城镇的各个部

分,成为了城镇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江南水乡城镇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这里河网密布,湖泊众多,

水清鱼跃,景色宜人。城镇四周多被青山绿树环绕,形成了一幅幅美

丽的山水画卷。城镇中的建筑和景观也充分利用了自然环境的优势,

与山水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江南水乡城镇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这些城镇大多有着悠久的历

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许多城镇都保存着完好的古镇风貌和传统的建

筑艺术,如粉墙黛瓦的民居、精美的木雕和砖雕等。这些建筑不仅是

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同时,水乡城镇还孕育了许多著名的

文人墨客,他们的诗词歌赋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瑰宝。

江南水乡城镇的建筑艺术独具特色。这里的建筑多采用传统的木

结构和坡屋顶形式,以白墙黛瓦为主色调,给人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

在建筑细部处理上,江南水乡城镇也展现了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审美

追求。如木雕、砖雕、石雕等装饰手法丰富多样,图案精美细腻,充

分展示了江南匠人的高超技艺和无限创意。

江南水乡城镇以其独特的水系布局、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历

史文化和深厚的建筑艺术成为了中国城镇风貌中的瑰宝。这些特色不

仅赋予了城镇独特的魅力和气质,也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一种独

特的居住和旅游体验。在今天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更应该珍惜

和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江南水乡城镇的特色得以传承和发扬。

三、江南水乡城镇的价值

江南水乡城镇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其独特的自然风貌和建筑风格

上,更在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环境。这些城镇不仅是物质

文化遗产,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它们承载了江南地区的历史

记忆、社会变迁和文化传承。

江南水乡城镇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城镇中的建筑、桥梁、街巷

等元素,共同构成了和谐统一的景观体系,展现出了江南水乡独特的

韵味和魅力。这些城镇的建筑风格典雅独特,如粉墙黛瓦、马头墙、

飞檐翘角等,都体现了江南地区的建筑艺术和审美追求。

江南水乡城镇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直。这些城镇是江南地区历

史发展的重要见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记忆。城镇中的古

和街区,应实施严格的保护政策,防止过度开发和无序建设。同时,

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江南水

乡城镇的独特魅力。

保护江南水乡城镇,需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江南水乡城镇以

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优美的水景而闻名,保护水环境、恢复水生态、

提升水质量是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应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防止水

污染和水资源过度开发。同时,推进生态修复工程,恢复水生态系统

的健康,提升城镇的整体生态环境质量。

保护江南水乡城镇,还需要加强规划和管理。应制定科学合理的

保护规划,明确保护目标、任务和措施。加强对建设项目的审批和管

理,确保新的建设活动与保护工作相协调。同时,建立健全保护机制,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防止破坏和损害历史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的行

为发生。

保护江南水乡城镇,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和支持。应加强对保护

工作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和参与度。鼓励社会各界积极

参与保护工作,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保护格

局。同时.,加强与国内外相关组织和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江

南水乡城镇的保护与发展。

保护江南水乡城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全社会共同努

力,才能确保这些具有独特魅力和重要价值的城镇得以传承和发展。

让我们携手保护这些美丽的江南水乡城镇,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文

化遗产和生态环境。

五、结论

江南水乡城镇,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

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这些城镇不仅展现了江南地区独特

的水乡风貌,更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以及悠久的历史沉

淀。

江南水乡城镇的特色,不仅在于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建筑风格,

更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这些城镇不仅是当地居民生活

的重要场所,也是传承和弘扬江南文化的重要载体。对江南水乡城镇

的保护,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更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对历

史和未来的尊重。

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江南水乡城镇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何在保护传统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同时,实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是

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我们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江

南水乡城镇的保护和管理,让这些独特的城镇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焕

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江南水乡城镇的特色、价值及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

社会和居民共同努力。只有我们才能保护好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

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江南水乡城镇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为我们的后代

留下更多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财富。

参考资料:

江南水乡城镇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而闻名于世。水系

丰富、河道纵横交错,古镇古村点缀其间,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水乡

画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江南水乡城镇的空间形态也在发生着

变化。本文旨在通过对江南水乡城镇空间形态的研究,探讨其独特的

特征、形成原因、景观美学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保护与发展江南水

乡城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江南水乡城镇空间形态的形成与发展受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等

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自南宋以来,江南成为全国经济和文化中心,水

运发达,商贸繁荣。在此基础上,江南水乡城镇得以迅速发展,成为

全国城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江南水乡城镇承载着丰富的

历史文化信息,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旅游价值。对江南水乡城镇空

间形态进行研究,对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提

升城镇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搜集、现场调查和空间分析等方法,对江南

水乡城镇空间形态进行研究。收集与整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江南水

乡城镇的历史演变、文化内涵及地理环境等方面的背景。通过现场调

查,获取江南水乡城镇的空间形态数据,包括河道网络、建筑群体和

公共空间等。运用空间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挖掘江南

水乡城镇空间形态的独特特征和形成原因。

河道网络:江南水乡城镇以水系发达而著称,河道网络交织成独

特的交通骨架。一方面,水系为城镇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方式和丰富的

水资源;另一方面,河道网络也成为了居民生活和商贸活动的重要场

所。

建筑群体:江南水乡城镇的建筑群体以传统民居和商铺为主,形

式多样且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建筑多沿河而建,形成了独特的线性

空间形态。同时,古镇古村中的建筑群体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体

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V

公共空间:江南水乡城镇的公共空间主要包括桥头、河边、广场

和寺庙等,具有较高的开放性和公共性。这些空间为居民提供了休闲

娱乐的场所,也是举办传统节日庆典和民俗活动的重要空间。

视觉景观:江南水乡城镇的视觉景观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河道

网络的交错、建筑群体的韵律感以及公共空间的和谐布局,共同构成

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这种视觉景观的美学价值不仅体现在自然风光

上,还体现在人文景观上,如古桥、古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等。

历史文化内涵:江南水乡城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在空

间形态方面,古镇古村的建筑风格和传统格局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

传统和生活方式。同时,历史悠久的古镇还承载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历

史故事和文化传说。

社会互动:江南水乡城镇的社会互动主要表现在传统节日庆典、

民俗活动和居民日常交往等方面。这些活动增强了社区凝聚力,促进

了邻里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社会互动与空间形态密切相关,特定的空

间形态为居民提供了适宜的交往场所和活动空间。

城市规划: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江南水乡城镇的空间形态面

临着保护与发展之间的挑战。城市规划应充分考虑地方特色和资源优

势,制定合理的保护与发展策略。在保持传统风貌的同时,推动城市

更新和产业升级,实现江南水乡城镇的可持续发展V

文化价值:江南水乡城镇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城市发展的宝贵财富。

应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挖掘文化内涵并应用于城市规

划和建设中。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发展文化产业等途径,提升城市的

文化软实力和旅游吸引力。

旅游发展:江南水乡城镇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具有极高的旅游

价值。应合理规划旅游资源,制定科学的旅游开发策略,推动旅游业

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注重旅游对环境和文化的保护作用,实现旅

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本文通过对江南水乡城镇空间形态的研究,探讨了其独特的特征、

形成原因、景观美学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江南水乡城镇以其河道网络、

建筑群体和公共空间的和谐布局为特点,展现了独特的美学价值和社

会功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充分考虑城市规划、文化价值和旅游等

方面的因素,制定合理的保护与发展策略,实现江南水乡城镇的可持

续发展。

江南水乡,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代表着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和

文化。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这些古镇面临着许多挑战。如何在保护

传统文化的同时实现合理发展,成为了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保护古镇是实现合理发展的基础。这些古镇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

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保护古镇,就是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V

我们应该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如限制商业开发、控制游客数量等,

以确保古镇的原始风貌和历史建筑得到妥善保护。

合理发展需要注重古镇的可持续发展。这意味着在保护传统文化

的同时,要推动古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可以通过发展特色旅游、推

广传统工艺品等方式,吸引游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同时,要注意

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对古镇造成负面影响。

合理发展还需要注重古镇居民的福祉。居民是古镇的重要组成部

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直接影响到古镇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和

社会应该关注居民的需求,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提高居民的

生活质量。同时,鼓励居民参与古镇的保护和发展工作,增强他们的

归属感和责任感。

我们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其他国家在古镇保护和发展方面的

成功经验。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各地的古

镇保护情况,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知识,共同推动世界各地古镇的可持

续发展。

江南水乡古镇的保护与合理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我们

应该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注重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福祉,加强国际合

作,共同推动江南水乡古镇的繁荣与进步。只有我们才能让这些宝贵

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U

十大江南水乡指的是江南地区的十个景点,江南水乡是指碧玉•周

庄,梦里•西塘,水阁•乌镇,拆字•同里,富甲•南潺,风情•用

直,灵秀•木渎,遐迩•朱家角,塔寺•光福,腊味•安昌。

江南水乡一般是指长江三角洲中长江以南的那一部分,其主体部

分是以太湖为中心的太湖平原,这里是我国著名的江南水乡群落地区,

最具水乡的特色。但从广义上讲,江南水乡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中全

部的水网地带上的居民乡村。江南水乡的民居以苏州、绍兴最具代表

性。江南地区因为温暖的环境,充沛的降水,江河湖泊星罗棋布,历

来是中国最富足的鱼米之乡,形成了不同于北方的“江南十大水乡”

风韵,体现在生活,文化,建筑,物产等各个方面。这一地带河湖交

错,水网纵横,小桥流水、古镇小城、如诗如画;古典园林、曲径回

廊、魅力无穷;吴侬细语、江南丝竹、别有韵味,总是把北方的人们

的思绪牵到风景如画的江南。

物产富足的江南,住宅规模和布局也很有特色。住宅外围的墙壁

高大、粗犷,因为南方的房子大多是较高的二层楼房。南方的民居经

常房房相连,中间的风火墙隔断,是为了防火的考虑,庭院的面积不

大,再加上高高的楼房,使一宅中采光通风口天井显得分外高深。大

的住宅一般从大门起经过轿厅、客厅、正房到内室或后房,两侧有花

厅、书房、卧室及至小花园、戏台等V一般大的住宅可有两到三条平

行的轴线。江南潮湿的气候使通风格外重要,因此江南的住宅常于建

筑与垣墙之间留不超过一米的间隙,用来拔风采光,效果颇好。但不

论建筑规模大小,江南民居都体现出一个与北方民居的明显区别,就

是雕刻装饰极为繁多,却极少彩画,墙用白瓦青灰,木料则为棕黑色,

或棕红色等。与北方的绚丽色彩相比十分淡雅。江南的匠人心灵手巧,

利用多变的地形,使流水在房屋之间畅漾C水路,街巷呈不规则的网

状履于民居之中,与之相映成趣,形成了江南民居别于北方民居的独

特风味。由于土地珍贵,屋宅内外的空间都得到了很大的利用,因为

绝大部分民居出门见水,所以几乎每家门外都有一个小小的埠头。主

妇每日洗衣、洗菜、淘米等都在这里,来往的小船也可在这里停泊。

和水路相比,街巷显得十分狭小,有的仅容1人1牛并走。高高的垣

墙夹着曲折的街巷,造成了曲径通幽的意境。

水乡妇女很重视愿摄头的梳理和装饰,她们以乌黑的头发、硕大

的发留、众多的饰品,辅以精美的包头内和服饰,显示出自己的心灵

手巧和端庄秀美。生活在中国苏州以东一带的农村妇女,依然保留着

传统民俗服饰。她们历来以梳愿摄头,扎包头巾,穿拼接衫、拼挡裤、

柬倔裙、裹卷膀、着绣花鞋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服饰,颇具江南水乡特

色。其服饰的地方特色非常浓郁,传承性稳定,但随着季节的变化,

年龄的差异和礼仪的需要,而有明显的差别。

古镇周庄镇位于苏州城东南38公里,昆山市澄湖、蜕湖、淀山

湖和南湖的环抱之中。初名贞丰里,1086年始名周庄,清康熙初年更

名为周庄镇。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周庄“镇为泽园,四面环水”,

“咫尺往来,皆须舟楫”的典型江南水乡风貌,著名古画家吴冠中撰文

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海外报刊则称“周

庄为中国第一水乡”。

周庄是座具有900多年历史的古镇。春秋战国时期,周庄镇内为

吴天少子摇的封地称摇城。北宋元祜元年(1086年)周迪功以舍宅

为寺始称周庄。元代中期,沈万三利用周庄镇白蛆江水运之便,西接

京杭大运河,东北走浏河出海通商贸易,遂成江南大富,周庄因此成

为其粮食、丝绸、陶瓷、手工艺品的集散地,发展成为苏州封门外的

一座大镇。千年历史沧桑和浓郁吴地文化孕育的周庄,以其灵秀的水

乡风貌,独特的人文景观,质朴的民俗风情,成为东方文化的瑰宝。

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杰出代表的周庄,成为吴地文化的摇篮,江南

水乡的典范。

周庄镇内河道呈井字形,民居依河建屋,依水成街。河岸街道狭

窄迂回曲折,古居鳞次栉比,临河水阁石桥错落,一派江南水乡面貌。

河道上至今还保存着元、明、清古梁14座。其中有国内仅存的桥楼

富安桥和国内罕内陆的双桥。关于周庄,有一段故事:1984年,在

美国留学的陈逸飞以周庄的双桥为素材,创作了一幅题为《故乡的回

忆》的油画,连同他的其它37幅作品,于纽约的十月金秋,在美国

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画廊展出,引起了轰动,尤其是那

些运用油画和传统的中国水墨画手法创作的作品,描绘了姑苏的小桥

流水、江南的田园风光,将美国观众带到了神话般的境地。美国权威

杂志《艺术新闻》发表了题为《向西方潮流大胆挑战》的评论,专门

介绍陈逸飞的艺术成就。当年十一月,阿曼德・哈默访问中国时,将

陈逸飞的那幅《故乡的回忆》高价购下,作为礼物,送给了邓小平同

志。不知道为什么吟默为什么会选择中国的“土特产品”作为送给中

国领导人的礼物,但是正是这一选择才使中国人真正知道了周庄。

周庄的主要游览景点有:张厅、沈厅、叶楚伦故居、迷楼、南湖

园全福寺、澄虚道院、双桥、富安桥、贞丰桥等。

古镇西塘古名斜塘、平川,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距嘉善县

城11公里,是江浙沪交界处著名的水乡古镇,也是美丽富饶的杭嘉

湖平原北部一颗璀璨的明珠,〃九里湾头放棹行,绿柳红杏带啼莺〃,

正呈现了西塘这个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悠久的历史,创造了不朽的

文化。翰墨书香,诗词金石,缔造了西塘浓郁、宽广的文化氛围C在

明清四百余年里,有进士十九名,举人三十一名。民国时期,近代著

名诗人刘亚子,常来西塘吟诗会友,十八西塘文人参加刘亚子创办的

南社。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西塘就是吴越相争的交界处,故有吴根越角之

称。西塘在元代就已沿河建屋,依水成市,九条河流在镇内交汇,镇

区各部分由众多桥梁连成一体,水陆交通极为方便。明清时代西塘发

展为江南的手工业、商业重镇。西塘是一座已有千年历史文化的古镇,

地势平坦,河流密布,自然环境十分幽静。有9条河道在镇区交汇,把

镇区分划成8个板块,而众多的桥梁又把水乡连成一体。古称“九龙

捧珠”、“八面来风”。古镇布局依水而缘,因水成街,因水成路,

因水成市,因水成园,家家临水,户户舟楫,桃红柳绿,小桥流水人

家,一派水乡风光。西塘的水,巧妙地将河桥、街路、宅园融汇成景。

镇上街河并行,桥路相接,通幽有径,有〃绿意红情,春风夜月;小

桥流水,琴韵书声〃的意境。若乘舟流连其间,只身徘徊于巷陌之中,

无不倾醉于此地的清纯绝世与从容恬淡,并让你深深感受到江南水乡

的潺潺内涵。

古镇的宅院、商肆大多临河而建,形成一条条或与河道并行或沿

河道延伸的曲折幽深的小巷和街道。这些小巷有的极长,有的极窄,

全镇长短不一的一百二十二条弄中,百米以上的宅弄有五条,最有特

色的一条露天弄叫石皮弄。此弄仅容一人行走,是王家子孙两宅第之

间形成的一条露天弄,地面有二百十六块石板铺成,全长68米,最

窄处仅8瞑一条条狭窄的深巷,石板路已被行人的脚步磨的油光,

灰灰的墙壁,暗绿的苔碎成片,黑漆剥落的院门里,偶见有藤蔓爬出

了院墙,将老屋装点得别有一番情趣。宁静的氛围,清淡的生活,百

姓的淳朴,展现了西塘独特饿风采。

一座座古桥造型精美,体态轻盈,大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桥型

分为拱桥、梁桥两类。桥,在水乡天然秀美的图画中联芳济美,拱型

者如彩虹飞架,平卧者如长笛横吹。散于水港上的玲珑小桥,以为拙

朴,或跨或卧,娉婷多姿中透出几分灵气。从此岸到彼岸,人行于桥

上,会生出无数美丽的遐想。西塘最有名的古桥有环秀桥、卧龙桥、

送子来凤桥三座。环秀桥东西两侧均有桥联,东侧桥联曰:〃船从碧

玉环中过,人步彩虹带上行。〃西侧桥联曰:〃往来人度水中天,上下

形摇波底月〃,桥联极言桥景的雅致。西塘不仅桥多、弄多,廊棚也

多。所谓廊棚,其实就是带屋顶的街。西塘的廊棚有的濒河,有的居

中,沿河一侧有的还设有靠背长椅,供人歇息,廊棚的顶有〃一落水〃、

有〃二落水〃,也有过街楼形成廊棚的屋顶,虽然不同但都可使商界贸

易、行人过往免受日晒雨淋之苦。古镇的廊棚长达千米。此外西塘多

老屋,镇上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时期的砖木结构,屋楼叠榭,鳞次栉比,

几经风雨凄凄,虽有破败,但经修缮基本保持原状不变。老屋中有金

门绣户的宅第园、粉墙黛瓦的深宅大院、香烟缭绕的寺庙,较有名的

有西园、薛宅、王宅、圣堂、倪天增祖居、尊闻堂、护国随粮王庙等。

西塘还有精美诱人的传统食品,如善酿酒、八珍糕、〃六月红〃

河蟹、水豆腐烧卖、粽子、青团子、立夏塌饼、粉蒸肉等。西塘物富

民丰,人杰地灵;西塘古建筑众多,文化氛围深厚;西塘景色优美,

有数十处旅游名胜景点,百步一景,景景有韵。

古镇乌镇位于浙江省桐乡市,是江南著名古镇之一,是浙北杭嘉

湖平原上的一方古朴、清雅之地,气凝而土沃,地厚而人稠,为浙北

殷庶之区,历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之前已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

乌镇地当水陆之会,四方来水,争流竞秀,纵横交织,四通八达c京

杭大运河绕镇而过,镇内河网密布,港汉纵横。千百年来,民居临河

而建,傍桥而市,静卧千余米的古帮岸、水阁和廊棚透出水乡的悠悠

韵味,形成了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情。

乌镇具典型江南水乡特征,完整地保存着原有晚清和民国时期水

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陈运和诗《乌镇剪影》赞“一个现代文明影响

不大的世界一张古老色彩依然浓重的史页”。以河成街,街桥相连,

依河筑屋,水镇一体,组织起水阁、桥梁、石板巷、茅盾故居等独具

江南韵味的建筑因素,体现了中国古典民居“以和为美”的人文思想,

以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和谐相处的整体美,呈现江南水乡古镇的空

间魅力。总体格局,河网在乌镇内和主干道重合,连桥成路,流水行

船,作成亦路亦水的形式。这个水网体系连接京杭运河、太湖和乌镇

的池塘、水井,理想地解决了农作、饮用、排水、观赏、运输等水问

题。在乌镇的布局中,由于历史上曾地跨两省(浙江、江苏)、三府

(嘉兴、湖州、苏州)、七县(乌程、归安、崇德、桐乡、秀水、吴

江、震泽),加之吴越文化的积累、沉淀,观念上明显受中国传统儒

文化和运河商业文化的影响,多轴线明确、卑尊有序的各式住宅。

小桥流水,桥是江南水乡古镇不可或缺的。现30多座其中西栅

有通济桥、仁济桥,中市及东栅有应家桥、太平桥、仁寿桥、永安桥、

逢源双桥;南栅有福兴桥和浮澜桥;北栅有梯云桥和利济桥。这些桥

最早建于南宋,大多始建或重建于明清,有些桥还题有桥联。

2001年,乌镇保护开发东栅工程东栅景区正式对外开放,一期

景区面积约46平方公里,保护建筑面积近6万平方米,是中国著名

的古镇旅游胜地。景区游程达2公里,由东栅老街、观前街、河边水

阁、廊棚组成,工程全部完工后,东栅景区占地面积约为98平方公

里,设有十多个景点。

西栅位于乌镇西大街,毗邻古老的京杭大运河,并有公路直通江

苏、苏州和桐乡市区,交通十分便利,与东栅以旅游观光为主题不同,

西栅打造的是商务旅游、休闲度假为主。西栅景区占地92平方公里,

纵横交叉河道9000多米,有古桥72座,河道密度和石桥数均为全国

古镇之最,景区内保存有精美的明清建筑25万平方米,横贯景区东

西的西栅老街长度达8公里,两岸临河水阁绵延8公里余。景区北部

区域则是五万多平方米的天然湿地。

乌镇自古繁华,民风淳朴,极盛时“商贾四集、财赋所出甲于一

郡,丛塔宫观周布森列,桥梁阍匮,宛然府城气象”一一“乌青镇志”。

而桐乡拳船、花鼓戏、皮影戏、香市等独特的民俗风情,原汁原味的

水乡风貌和千年积淀的文化底蕴,使乌镇成为目前江南古镇中独具风

韵的佼佼者。读过茅盾的田野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的人们都记得,茅盾的童年、少年时代都是在浙江的乌镇度过青年时

期也在这儿,居住。他所描写的人物原形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小说正

是对旧社会乌镇各个方面的真实写照。

乌镇钟灵毓秀,文人荟萃,人才辈出。自宋至清出过64名进士,

161名举人。如曾游学和寓居于此的昭明太子、赵白择、陈与义、张

杨园、鲍廷博、夏同善等,还有生于斯长于斯的文坛巨匠茅盾、沈从

文、孔另境等名闻遐尔,并留下了众多的人文胜迹。正因为他们才有

了乌镇浓厚的文化底蕴,才有了乌镇江南水乡古镇之首的地位。您若

乘舟流连其间,只身徘徊于巷陌之中,无不倾醉于此地的清纯绝世与

从容恬淡,并让你深深感受到江南水乡的潺潺内涵。

古镇同里位于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距苏州城18公里,全镇总

面积54平方公里,人口35万。同里镇风景优美,镇外四面环水,古

镇镶嵌于同里、九里、叶泽、南星、庞山五湖之中。镇区被川字形的

15条小河分隔成七个小岛,而49座古桥又将小岛串为一个整体。同

里,旧称“富土”,唐初,因其名太侈,改为“铜里”,宋代,又将

旧名“富土”两字相叠,上去点,中横断,拆字为“同里”,沿用至

今。建筑依水而立,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是目前江苏省保存最

为完整的水乡古镇,也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己列为太湖十三大景

区之一。

古镇于1986年对外开放,1995年被省政府列为江苏省首批历史

文化名镇。清丽古朴的同里小镇,水田肥沃,物丰富庶,人杰地灵,

地处太湖之滨,大运河畔,四周为五湖环抱。东面是同里湖,西面是庞

山湖,南面是叶泽湖与南星湖,北面是九里湖面,同里就象是一朵盛开

的睡莲,在碧水连天的湖荡中漂卧了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岁月素有“东

方小威尼斯”之誉。

古镇距苏州18公里,离上海80公里,去周庄10公里,到吴江

仅6公里,水陆交通十分便捷。同里的特点在于明清建筑多,水乡小

桥多,名人志士多。镇内有明清两代园宅38处,寺观祠宇47座,有

士绅豪富住宅和名人故居数百处之多。古镇原有“前八景”、“后八

景”、“续四景”等二十多处自然景观,今尚存“东溪望月”、“南

市晓烟”、“北山春眺”、“水村渔笛”、“长山岚翠”诸景。同里

人世代勤奋苦读,知书达理,教育发达,人文荟萃。

一园,即退思园,取名《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因地

形所限,更因园主不愿露富,建筑格局突破常规,改纵向为横向,自

西向东,西为宅,中为庭,东为园;亭、台、楼、阁、廊、坊、桥、

榭、厅、堂、房、轩一应俱全。

两堂,指即崇本堂、嘉荫堂。崇本堂最吸引人是它的各种雕刻。

砖雕门楼、飞椽斗拱、夔龙细纹、花岗岩条石门槛、“黄狼箱”活络

门闩、两端饰有如意香草纹的“一块玉”、刻着宝相花的“包袱巾”、

“鲤鱼跳龙门”、“望子成龙”等深浮雕。崇本堂的建筑结构正厅与

堂楼之间均有封火墙隔断,门楼与过道两侧设有“蟹眼天井”,这小

小的天井颇为科学,在建筑上既可通风又可采光,既能泻水又可防火。

嘉荫堂房主据说与爱国诗人柳亚子同宗。主建筑系仿明代结构,俗称

“纱帽厅”。梁上刻有八骏图、凤穿牡丹、称心如意、必定高中等图

案。精致的是“纱帽翅”(即梁头棹木)上刻有《三国演义》中的古

城会、三英战吕布等八幅戏文透雕,栩栩若生。

三桥,指的是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品字形鼎立在三条小河

交汇处,“走三桥”是同里古老的民俗。同里人非常看重“走三桥”。

他们把太平、吉利、长庆三座桥看作是消灾避难、吉祥幸福的象征,

把一种祈求幸运平安健康求富的心情用一句美好的谚语表达出来:

“走过太平桥,一年四季身体好;走过吉利桥,生意兴隆步步高;走

过长庆桥,青春长驻永不老。”故,“走三桥”这个古老的民间风俗,

数百年来一直被沿袭至今。

自南宋淳祐四年(公元1247年)至清末,同里先后出状元一人,

进士四十二人,文武举人九十三人。正有如此济济之人才,才会创造

出如此厚重的文化。目前,同里镇退思园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增补

名单.,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强,古镇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熟悉。

古镇南潺地处杭嘉湖平原腹地,北濒太湖,东与江苏吴江升交界。

水陆交通便捷,318国道、长湖申航道横贯东西,距上海、苏州、杭州

均在百公里上下,镇区面铝34平方公里。1991年,南话名列浙江省15

个历史文化名镇之首。南闫镇巳被我国向联合国推荐为世界文化遗产。

南潺是中国近代史上罕见的一个巨富之镇,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的

第二天,就曾正式宣布南潺镇升级为市。在这个熙熙攘攘的古镇上,

有着号称“四象”的江南四大首富。又有类如《红楼梦》中宁国府、

荣国府那样八家公爵似的,号称“八牯牛”的大富之户,以及拥有充

满了民间嘲讽意味的,号称“七十二只金黄狗”的豪门、财主。

南涛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悠久,南宋以来已是“水陆冲

要之地”,历来是江南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

化之邦”。如今水乡古镇的景色风韵依旧,镇北运河东西横延,镇中

市河南北穿镇而过,河街相交桥梁通便,黛瓦粉墙绿柳拂水,古老的

石拱桥、夹河的小街水巷、依水而筑的百间楼民居,组成了一幅原汁

原味的江南水乡图。

南潺名胜古迹众多,与自然风光和谐融化,不单外美,而且内秀,

既充满着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灵气,又洋溢着江南水乡古镇诗画一

般的神韵。三阁老、三尚书、四十二进士、饱学之士,著书而论,作

品尚存。嘉业堂藏书楼、私家花园小莲庄、颖圆,似江南美女楚楚动

人。元代石狮、清代石牌坊、古塔及堪称天下奇石的“美女照镜”石、

啸石、鹰石,一展昔日风采。与其他江南水乡的古镇一样,在南涛可

以看到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找到千年的古桥、百年的老屋,听到不

少在史书里提到的名字。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在充分领略

传统的同时,你还能品味旧时代的时尚,20世纪初叶的摩登。比起

乌镇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韵味,南渭更多的是中西合璧的中南名园,

中西合壁的巨宅宏厦、庭院里古松翠柏显示她经历的岁月,刘镭的小

莲庄、嘉业藏书楼则是精髓之处。

初唐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曾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来赞颂洪都,如果借用此语概述南温镇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也

相当贴切°她地处苏杭嘉湖的中心点上,南宋以来已是“水陆冲要之

地”、“耕桑之富,甲于浙右”,原因潺溪河而名滑溪。后来由于潺

溪之南商贾云集,屋宇林立,而名南林。至淳佑季年(1252)建镇,

南林、涪溪两名各取首字,改称南潺。明万历至清中叶为南河经济繁

荣鼎盛时期,民间有“湖州一个城,不及南得半个镇”之说。南得之

所以一跃成为江浙雄镇,主要是因为蚕丝业的兴起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附近遍地皆桑,家家养蚕,户户堞丝织绸”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南潺镇是江南水乡名镇之一,也是驰名中外的“辑里湖丝”的故

乡,文化悠久,人才辈出,风景优美。现总面积34.27平方公里,

其中镇区为3.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万4千多。镇上名园古迹甚

多,历史上最盛时期有大小园林20余座,现存有小莲庄、颖园和嘉

业堂臧书楼等,明代百间楼风貌奇特,清代张石铭和张静江故居别有

情致。江南水乡的南潺不单外美,而且内秀,富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是旅游小憩之胜地。南涪省级经济开发区建设初见成效,基础设施、

新区拓展、投资环境等硬、软件建设进展顺利。己充分显示出经济建

设、对外开放、小城镇建设方面的“龙头”作用和辐射功能,是湖州

市对外开放、加快发展的重要“窗口”。

古镇用直位于江苏苏州市,是江南六个著名古镇之一,位于苏州

城东18公里处,因唐代诗人陆龟蒙号甫里先生隐居于此故名。明代

村落聚镇改名角直,古镇占地面积约一平方公里,保护区面积为4平

方公里,地理位置优越,镇内河网交错,碧水环绕,桥桥相望,景色

美好。用直的特点是水多桥多,桥多而密,有一些桥是建于宋代、明

代的桥梁,这里同周庄一样也是很有江南水乡特色。为了保护古用直

镇,镇里规划了四平方公里的保护区,保护古镇的面貌,并在镇外建

了新镇。

据《甫里志》载:用直原名为甫里,因镇西有“甫里塘”而得名。

后因镇东有直港,通向六处,水流形有酷如“用”字,故改名为“用

直”。又传古代独角神兽“用端”巡察神州大地路径用直,见这里是

一块风水宝地,因比就长期落在用直。

当人们进入古镇,就会感悟到一种舒适感,一种用直古镇特有的

新奇感。镇上河水清清,环境幽雅,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历史景观,

鸭沼清风、分署清泉、吴淞雪浪、海芷钟声、浮图夕照、渔莲灯阜、

西汇晓市等被先人们概括的“甫里八景”虽然历经历史的磨难,大部

分已经被拆除,但仍能找出它们当年的恢宏的风彩。建于公元503年,

据今1495年历史的用直保圣寺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一级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寺内唐代著名雕塑家杨惠之所塑的九尊泥塑罗汉,虽历

经千年苍桑,却仍然保存完好二元代书法家赵孟^曾为寺题抱柱联:

“梵宫敕建梁朝推甫里禅林第一,罗汉溯源惠之为江南佛像无双”。

早年郭沫若先生看后讲“保圣寺的罗汉塑像,筋骨见胸,脉络在手,

尽管受着宗教题材的束缚,而现实感却以无限的迫力向人逼来,使人

不能不感到一种崇高的美”。保圣寺内的“斗鸭池”、“小虹桥”和

“清风亭”,是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陆龟蒙先生留下的遗迹,他曾

做过湖洲、苏州刺史的幕僚,但一身清贫、生活艰朴、常与农民一起

耕种田地,并首先发明了农民翻土耕地的牛犁,当地的农民特别敬重

他。

水多、桥多、是用直镇的另一个特色。用直历来享有江南〃桥都〃

的美称,一平方公里的古镇区原有宋、元、明、清时代的石拱桥72

座半,现存41座,造型各异、各具特色,古色古香。有多孔的大石

桥、独孔的小石桥、宽敞的拱形桥、狭窄的平顶桥,也有装饰性很强

的双桥、左右相邻的姊妹桥和方便镇民的平桥,其中两桥相连成直角

的双桥有5处。很多有识之士都感慨的说,看了用直,实际就等于参

观了一个古代桥梁的博物馆,其桥梁的密度,远超过意大利的水城一

—威尼斯。再是用直农村妇女的传统服饰,很富有用直特色的水乡风

格。

用直的农村妇女,她们历来以梳髻髻头、扎包头巾、穿拼接衫、

拼档裤、束裾裙、着绣花鞋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服饰。用直农村妇女上

苏州、去上海特别的显眼,被城里人称之谓“苏州的少数民族”C至

今用直地区仍保留着江南水乡妇女传统特色的民族服装。尤其是该镇

西部地区40岁以上的妇女仍很流行,在镇上每天都能看到穿着这些

传统服装的妇女上街赶集,这也是水乡古茨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初秋季节用直最亮眼的景色,莫过于保圣寺那灿烂金黄的银杏树

了。它们舒展开遒劲的枝梗,换上一件件金色的外衣,为古镇添彩增

辉。保圣寺内的3株古银杏两雄一雌,树龄皆千年有余,最大的一株

已有1300年的历史,虽经千年风霜,仍挺拔健壮,被誉为“世纪之

树”o它们是保圣寺沧桑历史的见证者。这3株古银杏体态端庄、枝

繁叶茂、器宇轩昂,树干需三人合抱,给人以古朴、昂奋的美感C风

乍起,抖落一地金黄,古银杏迎风而立,美成了一幅古画。那翩翩飞

舞的银杏叶片,用璀璨金黄,书写这一季的浪漫与柔情,风姿绰约惹

人怜。踩在银杏叶铺成的金色地毯上,脚下沙沙作响,耳边传来晨钟

暮鼓的袅袅梵音,整颗心都仿佛受到了洗涤,一片安宁。

曾在吴县县立第五高等小学执教的叶圣陶先生,一生都对用直的

古银杏树情有独钟。当年,叶老就是在用直的银杏树下教书育人的,

而他教育改革的梦想也正是从这里起航。叶老观景有感,为这盈盈耸

立的银杏树,特意书写了一篇散文《三棵银杏树》,并被收录到了小

学语文课本的教材里。文中描述到:“银杏树的叶在春天绿叶伸展,

夏天绿叶成荫,秋天黄叶飞舞”。他用孩童的语言描写了银杏树的干、

枝、叶、花、果,讲述银杏树在不同季节给人带来的不一样的美感,

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乡银杏树以及对家乡情感的寄托。因为一份浓浓

的眷念,叶老在临终前,嘱托其亲属将他的骨灰安放在保圣寺的银杏

树下,用直政府更是专门在此建了叶圣陶纪念馆,供人瞻仰。

古镇木渎位于苏州城西,太湖之滨,是江南著名古镇。境内风光

秀丽,物产丰饶,又恰在天平、灵岩、狮口、七子等吴中名山环抱之

中,故有“聚宝盆”之称。相传春秋末年,吴越纷争,越国战败,献

美女西施与吴王。吴王夫差为取悦西施,在秀逸的灵岩山顶建造管娃

宫,又在紫石山增筑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来的木

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积木塞渎〃,木渎便由此得名。

木渎是与苏州城同龄的水乡古镇。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

木渎灿烂的文化,自古以来,木渎人文荟萃,人才辈出,自北宋至清

末,共出进士25人,举人30余人,其中状元2名,榜眼1名。著名

人物有: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清代著名诗人、诗选家沈德潜,

清末启蒙思想家、政论家冯桂芬,以及近现代的刺绣皇后沈寿、台湾

政要严家渔等等。

作为沟通苏州城和浩淼太湖的交通枢纽,木渎是名副其实的太湖

门户,因而在明清时期,木渎即是苏州城西最繁华的商埠。乾隆的宫

廷画师徐扬绘有一幅反映当时姑苏繁华风貌的写实性长卷《盛世滋生

图》,又名《姑苏繁华图》,全长1225厘米,其中一半篇幅画了木

渎,木渎当年之繁华可见一斑。清代乾隆南巡六下江南,六次驻桦木

渎,与他的老师沈德潜吟诗唱和,与他的好友徐士元茶棋相娱,留下

了一个个脍炙人口的传说。如今200多年过去了,木渎古镇的格局和

风貌未变,依然是吴西最大的商埠、姑苏第一水镇,镇上古宅庭院深

深,小桥流水悠悠,其中胥江为伍子胥所建,乃我国第一条人工运河,

香溪因西施在此洗妆满河生香而名,木渎的每一条河,每一座桥都有

一个古老美丽的传说,具有极高的观赏和休憩价值。

木渎四周群山拱峙,又毗邻太湖,既得真山真水之趣,又具小桥

流水之幽,更有私家园林、名人故居等众多的人文古迹,因而,木渎

景区名列太湖风景区十三个景区之首。作为中国唯一的园林古镇,木

渎在明清时有私家园林三十多处,迄今仍保留了十余处。严家花园乃

乾隆的老师、中国最长寿的诗人沈德潜故居,后归木渎首富严国馨,

园中布局疏密曲折,高下得宜,局部处理精巧雅致,幽深婉约,显示

了营造者独具匠心的造园艺术,现代建筑学家刘敦桢、梁思成、童俊

等人数次考察此园,倍加推崇,称其为苏州当地园林之“翘楚”c虹

饮山房是木渎文人徐士元故宅,占地广袤,建筑大气,其“溪山风月

之美,池亭花木之胜”,远胜过其它园林,乾隆每到木渎必游此园。

古松园是清末木渎富翁蔡少渔旧宅,园中雕花楼精雕细琢,与洞庭东

山雕花大楼为同一大师作品,堪称南北姐妹雕花楼U榜眼府第是洋务

运动先导、著名政论家冯桂芬故居,江南三雕(砖雕、木雕、石雕)

为其镇园之宝。灵岩山馆是清代木渎状元毕沅的私家别业,清池涓流,

岸曲水回,是吴中著名山水园林。

木渎私家园林既秉承了苏州园林的精致幽深,又有其空旷高远、

山林野趣的个性,充满了一种大气和皇气。在28届世界遗产大会期

间,我国著名文物、古建专家罗哲文、郑孝燮等人参观了木渎古镇私

家园林之后,激动不已地说:“这才是真正的文化遗产”。走进木渎,

你便走进了唐诗宋词的幽雅意境;穿越古镇,你便穿越了二千五百年

的历史风云。

古镇朱家角素有上海威尼斯、沪郊好莱坞之誉,又名珠街阁,雅

称珠溪,俗称“角里”,原名朱家村。座落于青浦县,东靠虹桥国际

机场三十公里,北连昆山,南接嘉兴,西通平望,“金色玉带”318

国道横贯全镇,黄金水道槽港河穿镇而过,水陆交通便捷,风景优美,

物产丰裕,是上海保存最完整的江南水乡古镇。1991年被上海市政

府命名为四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苍苍九峰北麓,茫茫淀山湖之滨,有决47平方公里成折扇形的

小镇,镶嵌在湖光山色之中,似明珠闪闪发光,这就是典型的江南鱼

米之乡、闻名遐迩的古镇朱家角。朱家角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文化

积淀深厚,早在五千年前的良渚时期,就有人类活动;早在一千七百

多年前的三国时期,便已有村落集市;明朝万历年间已成为商贾云集、

烟火千家的繁华集镇。现在仍可看到古色古香的明清时期街市、建筑

和水乡泽国古朴的风土民情,放生桥、一线街、课植园、城隍庙、圆

津禅院等众多名胜古迹,处处散发着浓郁的文化韵味。朱家角镇旅游

资源丰富,淀山湖畔的上海水上运动场是具有国际现代化水上设施的

活动中心;东方绿舟是上海市青少年校外活动营地;上海太阳岛国际

俱乐部、上海国际高尔夫乡村俱乐部是集商务、度假、休闲为一体的

娱乐旅游基地;古镇区已开发开放了课植园、大清邮局等20多个景

点。

古镇九条老街依水旁河,千余栋民宅临河而建,其中的北大街,

又称“一线街”,是上海市郊保存得最完整的明清建筑第一街,其东

起放生桥,西至美周弄的三百多米,是典型的江南老街。名山名湖有

淀山湖和“九峰”之祖一一淀山;名园有课植园和珠溪园;名庙有朱

家角城隍庙和关王庙(报国寺);名街有北大街,又称“一线街”,

是上海市郊保存得最完整的明清建筑第一街;名桥有放生桥、泰安桥

(何家桥)、平安桥(戚家桥)、福星桥(西栅桥)、永丰桥(咏风

桥)和廊桥(惠民桥);名店有涵大隆酱园、义成泰酱园、童天和国

药号和俱乐部茶馆;名胜古迹有清华阁十二景之一圆津禅院、清华阁

十二景之二一慈门寺、席氏厅堂、“三沸渔庄”及王昶纪念馆、柳亚

子别墅一一福履绥祉等。

悠久的历史文化,留下众多的人文景观。“水木清华文儒辈出”,

从清代金石学家官至刑部右侍郎的王昶,到上海申报的创始人席裕福,

从御医陈莲舫到清末民初的著名通俗小说家陆士谤,从南社女诗人陆

灵素到著名实业家蔡承烈,朱家角可谓钟灵赫秀、人才辈出。以“小

桥、流水、人家”格局及丰富的文化遗产著称于世的朱家角,堪称国

之瑰宝。如今,朱家角正从闭塞走向开放,从传统迈入现代,迈入“以

文化兴旅游,以旅游兴古镇”的新阶段,成为上海后花园中一朵绚丽

的奇葩。

古镇光福在苏州城西约28公里的太湖之滨,是吴中区境内历史

悠久的古镇。原名野步市,志里,别名邓尉。五十年代初,我国考古

学家在当地虎山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证明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

祖先就在此繁衍生息了。地处太湖之滨,邓尉山麓。它是一座嵌入太

湖的半岛。主要景点有铜观音寺、司徒庙、圣恩寺、石腰庵、香雪海

等,更有光福核雕等一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光福的名胜古迹星罗棋布,人文资源又十分丰富。光福山水如画,

花果遍地,南朝梁大同年间九真太守舍宅为寺,取其“光福”两字,

故名。悠久的人文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沉积,为这里增添了迷人的典故

和神秘的传说,而光福则在扑朔迷离之间愈加显得魅力无穷,令人神

往不己,是中外客商投资开发的热土。

光福自有“湖光山色,洞天福地”之美称,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享有“鱼米之乡”,“四季有果”之美称;光福是传统工艺之乡,苏

绣的发源地之一,精湛的雕刻工艺巧夺天工;光福人文景观,名胜古

迹密集,吴文化内涵深厚,形成了多层次的旅游专线,是国家太湖名

胜风景区之一。

光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六七千年前,考古学家在东太湖水

域底部发现了六七千年前的稻谷、瓦片、绢片、丝绒、竹器、纺轮等

遗物。光福镇相传为吴王养虎处,萧梁时建光福寺于龟峰,遂以寺名

镇。春秋时期,吴王阖阎曾在虎山圈地养虎,饲养人员聚居的地方遂

名虎溪。吴国灭亡后,养虎事业也随之衰败。萧梁大同年间(535-

546年),有顾氏舍宅为寺,取名光福,从此得名沿用至今。

光福在南宋时代已是个“民灶千余,阡陌交通”的集镇。目前镇

区面积虽约62平方公里,却很古朴、清雅,蕴含着诗情画意。它南

依邓尉山,北靠虎山,东临上嶂湖,西滨下崎湖。塔山屈身镇内,还

有香雪海、司徒古柏、天寿圣恩寺、楞严经石刻等10处省、县级保

护文物。这里层峦叠翠,四季花香,山外有湖,湖中有山,是良好的

风景游览胜地。相传清康熙、乾隆皇帝及明代唐伯虎等文人墨客都曾

到邓尉探梅,有“香雪海”的美称,为江南最著名的探梅胜地°

古镇安昌是绍兴有名的四大古镇之一,是浙江省第一批公布的历

史文化名镇。位于绍兴市柯桥区境内西北端,与杭州的萧山相接,南

靠柯桥城区,北邻杭甬高速公路。始建于北宋时期,后因战乱,多次

焚毁,又于明清时期重建,其建筑风格传承了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

一衣带水,古朴典雅,其特产安昌腊肠、扯白糖远近闻名,具有水乡

风情的水上婚礼也是别具特色。是绍兴师爷的故乡。最有特色的是安

昌的小桥。每年的腊月风情节吸引了大量游人。

安昌镇隶属于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位于绍兴市柯桥区北部,东、

南、西分别与齐贤镇、华舍街道、钱清镇接壤,北邻萧山区瓜沥镇,

与杭州都市经济圈紧密相连。安昌镇南靠河桥,北邻杭甬高速公路,

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典型江南水乡古镇。境内现存白洋新石器时代

越族先民遗址。相传大禹曾在镇东涂山娶妻成家。公元896年,钱镂

奉唐王朝之命屯兵该地平董昌之乱,因命其乡为安昌。现存老街始建

于明成化、弘治年间,数百年来,棉、布、米集散旺盛,蔚为越北大

市重镇。抗战前夕尚有商号933家,是城区外市集之最。

安昌明清老街依河而建,全长1747米,始建于明朝成化、弘治

年间。东起高桥,西至清墩桥,濒河设街,街河相依,街面全由绍兴

当地的青石板铺成。现保存有旧石板路、翻轩骑楼、店铺作坊、拱桥

石梁、台门弄堂等,风貌古朴依旧0沿街各式传统老店鳞次栉比,千

姿百态,销售的当地土特产品琳琅满目,尤其是百姓现场制作的传统

食品,如香肠、扯白糖等,风味独到,颇有地方特色。分散在街上的

深宅大院,尤其婚俗馆、师爷馆、钱币馆等,足可使入内的游客沉浸

在浓浓的水乡风情之中,至今保存完好。粼粼河水,石板街路,错落

有致的翻轩骑楼,传统特色的店铺作坊,姿态各异的拱桥石梁,古老

凝重的台门,幽深僻静的弄堂,风貌古朴典雅,极具水乡特色,素有

〃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之美誉。绍兴千百年来的民俗风

情在古镇大都得到保存延续,隆冬腊月,漫步安昌老街,更能体味到

一幅幅喜庆祥和、古老淳朴的水乡地方风情。

古镇作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的安昌,具有数千年的历史,至今

还保存三里长的依河街市,传统的店铺,凝重的台门,别具特色的作

坊,错落有致的翻轩骑楼,曲折幽深的石板小弄,古老的小桥,构成

了江南水乡的清音雅韵。自古言“无绍不成衙”,就是讲述了绍兴师

爷在古代官府中的地位和作用,古镇安昌作为绍兴师爷的荟萃之地,

具有浓厚的师爷文化气息,随着“绍兴师爷馆”的开辟,让游人真正

有了认识、了解师爷的场所。同时,绍兴几千年的民俗风情在这里展

现得淋漓尽致;热闹的水乡社戏、喜庆的水乡婚礼、传统的手工酿酒、

作酱;穿梭的乌篷小船……腊月里人们忙着祝福、操年糕、裹粽子、

串腊肠、扯白糖等,构成了一幅古老、淳朴、喜庆、祥和的水乡风情

图。随着“风情馆”“文史馆”“师爷馆”“钱庄”等景点的开馆迎

客,给古镇平添了一份浓浓的人文气息,使古镇真正成了“水乡文化

的长廊、市井习俗的长卷,特色商品的长街,古镇风韵的长音”。

安昌的小桥非常有特色,“拱、梁、亭”各式,千姿百态,古朴

典雅,素有“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的美誉。其中最著

名的是名为福禄、万安、如意这三座桥,古镇人家嫁女儿时,都要走

全三桥。随着根据师爷故居等古民居整修而成的“绍兴师爷馆”、“安

昌民俗风情馆”和"安昌文史馆”等景点的开馆迎客,给古镇又平添

一份浓浓的人文气息,使古镇真正成为“水乡文化的长廊”、“市井

习俗的长卷”、“特色商品的长街”。绍兴千百年来的民俗风情在古

镇大都得到保存延续,隆冬腊月,漫步安昌老街,更能体味到一幅幅

喜庆祥和、古老淳朴的水乡地方风情。在安昌,你还可以看到浓浓的

江南民俗风情,绍兴几千年的民俗风情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热闹

的水乡社戏、喜庆的船上迎亲、传统的手工酿酒、穿梭的乌篷小

船.....乃至祝福、裹粽子、串腊肠、扯白糖等等江南风俗一应俱全。

绍兴千百年来的民俗风情在古镇大都得到保存延续,隆冬腊月,漫步

安昌老街,更能体味到一幅幅喜庆祥和、古老淳朴的水乡地方风情。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c能

不忆江南?”这首诗,总是把人们的思绪牵到风景如画的江南V江南,

自古就享有人间天堂之美誉。这里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小桥流水、

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如诗如画。

江南水乡所处的长江三角洲和太湖水网地区,气候温和,季节分

明,雨量充沛,因此形成了以水运为主的交通体系。居民的生产生活

依赖着水,这种自然的环境和功能的需要,塑造了极富韵味的江南水

乡民居的风貌与特色。

江南,字面上的含义为江的南面,但作为一个典型的历史地理概

念,江南本意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在古代,江南往往代表着繁荣发达

的文化教育和美丽富庶的水乡,区域大致划分为长江中下游南岸的地

区,江南代表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与希望。

广义的江南,指湖北宜昌以东,长江中下游以南,南岭以北的广

大地区。江南在古代被较多使用,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是写在

长沙的事。江南在现代也使用,比如天气预报中的江南就指广义的江

南;江南三大名楼(武汉的黄鹤楼,岳阳的岳阳楼和南昌的滕王阁)

中所说的江南即为广义上的江南。

江南有许多著名的书院。四大书院占其三,分别为岳麓书院、石

鼓书院、白鹿洞书院,其余的还有鹅湖书院、象山书院、信江书院、

丽泽书院、东林书院、明道书院、茅山书院等。江南地区的湖南还有

中华五岳之一的南岳衡山

从古至今,歌咏江南的大量文学作品构筑了中国人想象中的“江

南”。著名的有白居易的《江南好》,苏东坡的《望江南》。江南园

林通常为私家园林,玄武湖是当代仅存的江南皇家园林。

杭州湾位于中国浙江省东北部,西起澈浦一西三闸断面,东至扬

子角一镇海角连线。有钱塘江注入,是一个喇叭形海湾。湾口宽约

95千米,自口外向口内渐狭,到澈浦为20公里。海宁一带仅宽3千

米。自乍浦至仓前,七堡至闻家堰一带水下形成巨大的沙坎(洲),长

130千米,宽约27千米,厚约20米。北侧金山卫一乍浦之间的沿岸

海底有一巨大的冲刷槽,最深约40米。

水是江南的灵魂。长江以南(包括其北岸附近区域)、以环太湖

地区为中心,杭州湾以北(包括其南岸附近区域)构成了狭义江南的

主体区域。长江、太湖和杭州湾是狭义江南的三大水区,长江、太湖

和杭州湾(钱塘江)与其支流和其它湖泊构成了狭义江南的水网。东

海和太平洋等海洋其它沿海地区也有,不是其主体特征。

建于1926—1929年,位于南京东郊钟山南麓。陵高约73米,海

拔159米;陵墓392级石阶的墓道、碑亭、祭堂、墓室等组成。墓

室内陈放着孙中山先生的大理石卧像,下面安葬着遗体。陵区面积8

万平方米,建筑布局呈自由钟状。前临开阔平原,背靠巍峨山峰,布

局严整,气象雄伟,具有中国传统民族风珞。

位于南京东郊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是明代第一位皇帝朱

元璋陵寝。1383年建成。明孝陵当年规模宏大,四周的红墙长达20

多公里。陵园内享殿耸立,楼阁巍峨,大部分建筑都毁于战火。现存

主要有神道两侧的石兽和孝陵殿。

南京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现存的明朝都城南京应天府城,不仅

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古城,也是中国仅存的古都城垣。明洪武十九年

(1368)在元代府城的基础上建筑,根据地理条件和军事防守的需要,

在基本保留和利用旧城的同时又增辟新区,使城池和道路系统呈不规

则形状。全部城墙为砖石结构,周长为676公里(现存35公里),高

14-18米,上宽7T2米,下宽10-18米,城门13座,其中聚宝(中

华)等四门保持至今,聚宝门规模最大。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历史

文化名城之后,南京市发布通告,严禁损坏城墙,并将周围环境保护

列入规划控制区。2010年起南京市政府重点打造环城墙风光带,已

经完成鬼脸城段、玄武湖-太平门段建设,计划未来全部连通为一个

整体公园。

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历史上极富盛名。这里素为“六朝烟月

之区,金粉荟萃之所"更兼十代繁华之地,“衣冠文物,盛于江南;

文采风流,甲于海内”,被称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

远在石器时代,流域内就有人类活动。从东水关至西水关的沿河

两岸,东吴以来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的居民地。六朝时成为名门望族

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宋代开始成为江南文化

的中心。明清两代,尤其是明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时期,明末清初,

秦淮八艳的事迹更是脍炙人口。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桨

声灯影构成一幅如梦如幻的美景奇观。

金山名胜古迹甚多,俯拾皆是。玲珑秀丽的慈寿塔立于金山西北

山巅之上,高30米,和整个金山几金山寺配合的恰到好处,仿佛把

这座山都拔高了。砖木结构的塔,上下通行,每一层八面都有走廊和

栏杆,八面通风,面面有景,层层风光不一样,宋代王安石诗云:〃

数重楼枕层层是叫,四壁窗开面面风,忽见鸟飞平地上,始惊身在半

空中。〃再如楞枷台、妙高台、观音阁、法海洞、古仙人洞、古白龙

洞等名胜古迹,皆依山旁势凿岩而建,构思神巧,令人赞叹建筑者的

神奇智慧和高超艺术。

金山又有“神话山”之称,山上每一个古迹都有迷人的神话、传

说和故事。中国有名的古典神话故事《白蛇传》中“水漫金山寺”,

就源出于此,民间流传甚广,为这座名城噌添了十分迷人的色彩。

北固山,镇江三山名胜之一,远眺北固,横枕大江,石壁嵯峨,

山势险固,因此得名北固山。三国时“甘露寺刘备招亲”的故事就发

生在北固山v以险峻著称的北固山,因三国故事而名扬千古v山上亭

台楼阁、山石涧道,无不与三国时期孙刘联姻等历史传说有关,成为

游人寻访三国遗迹的向往之地。廿露寺高踞峰颠,形成“寺冠山”的

特色。相传始建于三国东吴甘露元年(公元265年),后废屡建,寺

内包括大殿、老君殿、观音殿、江声阁等,规模虽不大,名气却不小。

古往今来,来镇江的游客,都喜欢到此一游,寻访当年刘备招亲的遗

迹。

北固山的诗句有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辛弃疾的《永遇乐京

口北固亭怀古》《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常州是一座有着3200多年左右历史的文化古城,曾有过延陵、

毗陵、毗坛、晋陵、长春、尝州、武进等名称,隋文帝开皇九年(589

年)始有常州之称。

常州是长江文明和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南朝齐梁故里。常

州境内风景名胜、历史古迹较多,有中华恐龙园、嬉戏谷、春秋淹城

等主题公园和天目湖、南山、太湖湾、常州园林等自然风景区。

江南风韵,诗意红梅,国家4A级旅游景区,常州第一园林一一

红梅公园。位于天宁寺北侧,原为天宁寺林园旧址,后来逐步扩建而

成。园内有红梅春晓、曲池风荷、孤山雪松等八景。东南部的红梅阁,

始建于唐朝,现存建筑为清代重建,文笔塔建于南朝齐梁年间,是常

州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塔顶有一只重达1500千克的铜葫芦°

江南古城,水乡常州。古典园林一一东坡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

区),位于常州第一园林一一红梅公园东南侧,古运河东去的咽喉要

地。属天宁风景名胜区一重要景区,整个景区是由一个三面环水的半

岛和古运河中的半月岛组成,二岛间由一座明代古桥相连,面积虽然

不大,只有3公顷,但也别有洞天,古迹众多。

相传北宋大文豪家苏东坡先生曾11次来常州,曾乘船至此停泊。

后南宋有人为纪念在常州终老的苏东坡,建航舟亭以示怀念。航舟亭

位于园内南山顶,亭不大但造型精美,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4次赐

诗,亲笔题“玉局风流”匾额。公园内绕过曲廊,豁然开朗,林木蔚

秀,水石清奇,呈现出我国古典园林风格。大运河绕园东流,使其更

富江南景色。

位于扬州古城东北隅,盐阜东路10号,个园以叠石艺术著名,

笋石、湖石、黄石、宜石叠成的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融造园法则与山

水画理于一体,被园林泰斗陈从周先生誉为“国内孤例”。2005年,

个园被誉为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全国二十家重点公园之一。2016

年个园成为首批国家重点花文化基地之一。

坐落于江苏省扬州市的徐凝门街66号,又名”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