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第04课《孙权劝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2024)_第1页
【++初中语文+】第04课《孙权劝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2024)_第2页
【++初中语文+】第04课《孙权劝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2024)_第3页
【++初中语文+】第04课《孙权劝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2024)_第4页
【++初中语文+】第04课《孙权劝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202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孙权劝学第4课司马光目录学习目标壹重点难点贰课堂导入叁探究新知肆课堂练习伍知识总结&课后作业陆学习目标1、了解写作背景,了解有关《资治通鉴》及司马光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语。2、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3、分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4、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及用法,理解文中语气词和称谓语的含义。重点难点学习重点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语。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2.分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难点1.分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2.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及用法,理解文中语气词和称谓语的含义。课堂导入

中国历史上赤壁之战后,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势力互相牵制,互有胜负。而打破这一短暂平衡的,是刘备方面大将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被俘身死。

这个夺荆州擒关羽的厉害人物,却是东吴一个后起之秀——吕蒙,他用白衣渡江之计,成就不世之功,留下万世之名。吕蒙,字子明,三国吴国名将,初不习文,怎么会变得这么厉害呢?今天要学的《孙权劝学》会告诉我们这个原因的。文

学常识了解作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陕州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在政治上,司马光守旧,竭力反对神宗支持的王安石变法,长期辞官退居。宋神宗死后,司马光被召入京,主持国政,废除了王安石变法的新政。“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文

学常识了解作品《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文

学常识了解文体

编年体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它以时间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以编年体记录历史的方式起源于中国,代表作有《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等。辨析:纪传体与国别体。文

学常识了解背景文章所叙故事发生于东汉末年。吴国大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后,不久病逝。鲁肃接替周瑜统领军队。鲁肃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共拒曹操,后刘备很快取得益州,形成曹、刘、孙三方鼎立的局面。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探究新知1.学习诵读,感知文意。3.品读对话,分析形象。2.梳理内容,理解主题。1.学习诵读,感知文意。学习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感知文意初,权谓吕蒙曰:“卿(qīng)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shú)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gēng)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学习诵读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节奏:1、虚词后停顿;2、主语后停顿;3、意义单位后停顿。理解文意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方法】同学们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读理解文意,把自己在本课预学中碰到的难以理解的字词圈出来,同桌交流,仍然不能解决的写在黑板上。理解文意初:从前,当初。谓:对……说,常与“曰”连用。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也见于夫妇间。当涂掌事:当权管事。辞:推辞。务:事务。孤:古代王侯的自称。岂:难道。治经:研究儒家经典。为:做,成为。博士:专门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邪:通“耶”,表反问语气,吗。但:只是。涉猎:粗略地阅读。往事:指历史。耳: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孰若:哪里比得上。乃:于是,就。及:等到。过:经过。才略:才干和谋略。非复:不再是。更:另,另外。大兄:对朋友辈的敬称。见事:知晓事情。遂:于是,就。理解文意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比起我来怎么样?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议论,十分惊奇的说:“以你现在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有才能的人离别几天,就要重新拭目相看,长兄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呢!”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同桌口译接龙,把自己口译困难的句子用曲线划出来,交流解决。文言积累通假字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2、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涂:通“途”。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古今异义

1.辞: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告别,不接受,解雇。2.治: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研究。治理。3.及:及鲁肃过寻阳等到以及4.更:即更刮目相待另,另外。更加5.但:但当涉猎只,只是转折连接词,但是。6.博士: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学士名称7.往事:见往事耳历史过去的事

8.孤: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独自,孤独。

9.见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看见文言积累一词多义

当:但当涉猎。(应当)当涂掌事。(如今)

见:见往事耳。(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辞:旦辞爷娘去。(告别)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推辞)特殊句式

倒装句:蒙辞以军中多务。即:蒙以军中多务辞。(介词结构后置)

反问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卿言多务,孰若孤?

省略句:卿言多务,孰若孤?积累成语

吴下阿蒙:吴下,指吴县,现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高了,以及穷困而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刮目相待:刮目,擦擦眼,意思是改变旧看法,用新眼光看人。文言积累称谓语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时王侯的自称。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大兄,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自称:“鄙人”“在下”“小可”“不才”“愚兄”……尊称:“子”“君”“足下”“殿下”……2.梳理内容,理解主题。课

文分析1.结合对课文的理解,概括文章内容,梳理文章结构。事件: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让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结构1.起因:孙权劝学;2.经过:吕蒙就学;3.结果:鲁肃叹服。课

文分析2.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试着从不同人物角度思考。鲁肃:1.古人说开卷有益,真是有道理呀。2.要善于结交益友,要用欣赏、发展的眼光看待一个人。课

文分析2.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试着从不同人物角度思考。孙权:1.俗话说开卷有益,我讲的没错吧。2.以后别说你们忙了,那都是借口,只要愿意学习,总能找出时间;如果不愿学习,随时都有理由!课

文分析2.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试着从不同人物角度思考。吕蒙:(1)主公说开卷有益,确实如此啊。(2)要多听取别人的建议,这样才能有所长进。(5)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总会有收获的。课

文分析3.文中略写了经过,却详写了起因和结果,为什么这样安排?详写起因孙权劝学,一是突出了学习的必要性:“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二是说明了学习的可能性:“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详写结果鲁肃叹服,从侧面表现吕蒙惊人的进步,从而说明了人只要肯学习就会有长进,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详写起因和结果,都紧扣开卷有益的中心,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3.品读对话,分析形象。课

文分析1.品读文中人物的对话,说说你体会到人物的什么语气和特点?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语重心长,显示出王者风范。充满自豪,显出一个武将特有的直率。语带惊奇,流露出佩服和欣慰。课

文分析2.分角色朗读,试着读出三个人物各自的语气和特点。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邪:反问语气,暗含责备。耳:限止语气,语重心长。乎:反问语气,得意自信。课

文分析3.你能从人物的语言中看出三人的性格特点吗?请简要概括出来。孙权关心部下要求严格善于劝说吕蒙虚心听劝勤奋好学鲁肃性格直爽爱才敬才课

文分析4.孙权是怎样说服吕蒙的?他的劝说技巧有何高明之处?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课

文分析4.孙权是怎样说服吕蒙的?他的劝说技巧有何高明之处?1.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明确读书的原因,以理服人,语重心长。2.指出学习的目的和方法: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暗含责备,言辞恳切。3.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学习的好处: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现身说法,殷切鼓励。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希望;既表现了对下属的关怀、亲近,又不失人主的身份。课

文分析5.文中写了鲁肃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侧面描写:鲁肃与吕蒙论议,惊叹吕蒙今昔的变化之大,极其郑重地“拜蒙母”“结友”,表现了鲁肃对吕蒙的钦佩,侧面表现了吕蒙学习效果显著,学识长进惊人。1.根据情境,在空格处选择合适的称呼(填选项前序号)。鲁肃与吕蒙相谈之后,往拜蒙母。吕蒙:“大兄惠临寒舍,探望(①

),深表感激。”鲁肃:“如(②

)不弃,你我便结为擎友,今后肝胆相照。”吕蒙:“甚善!”

①A.家慈B.令堂C.尊公

②A.鄙人B.舍弟C.贤弟课堂练习AC课堂练习2.《孙权劝学》中孙权劝诫吕蒙通过学习实现个人成长,《诫子书》中诸葛亮劝诫儿子通过学习来修身养德。请结合文章,说说甲乙两文在劝诫他人的手法上有何不同?孙权先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当涂掌事”责任重大,“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