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部分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广东省部分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广东省部分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广东省部分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广东省部分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试卷生物学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2,选择性必修1第1章~第4章。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机体的多种生理生化反应都是在内环境中进行的。下列反应发生于内环境中的是()A.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B.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C.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D.胰蛋白酶催化蛋白质水解【答案】C【解析】【分析】人体内的液体统称为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做内环境,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等)都不可看作内环境,因而其内所含物质也不可看作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详解】A、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A错误;B、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发生在红细胞内,B错误;C、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发生于内环境,C正确;D、胰蛋白酶催化蛋白质的水解发生在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故选C。2.糖酵解是将葡萄糖降解为丙酮酸并伴随着ATP生成的一系列化学反应,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有的途径。研究发现,即使在氧浓度充足条件下,癌细胞的能量供应仍主要依赖糖酵解途径,并产生大量乳酸。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糖酵解可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大量的ATPB.有氧条件下葡萄糖在线粒体中彻底氧化为CO2和H2OC.在癌细胞中乳酸和CO2都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D.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需要消耗更多的糖维持生命活动【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的呼吸方式主要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为糖酵解阶段,与无氧呼吸的第一个阶段是完全相同的,此时由葡萄糖发酵产生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的能量。氧气充足时,会继续进行有氧呼吸的三羧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过程,而氧气不充足时会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详解】A、糖酵解途径是细胞中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并伴有少量ATP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A错误;B、有氧条件下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而后丙酮酸进入线粒体中彻底氧化为CO2和H2O,同时会释放大量能量,B错误;C、在癌细胞中乳酸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CO2在线粒体中产生,C错误;D、据题意可知,即使在氧浓度充足条件下,癌细胞的能量供应仍主要依赖糖酵解途径,并产生大量乳酸,因此,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需要消耗更多的糖维持生命活动,D正确。故选D。3.某种生物(2n=4)细胞分裂过程中的相关图像和曲线如图甲、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所示细胞处于图乙中的BC段B.处于图乙中DE段的细胞不可能含有同源染色体C.图乙中AB段上升是因为着丝粒分裂D.细胞每分裂一次,子细胞染色体和核DNA数目相比亲代细胞的均会减半【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甲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乙中AB表示DNA分子复制,CD表示着丝粒(着丝点)分裂。【详解】A、图甲所示细胞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可对应图乙的BC段,A正确;B、处于图乙中DE段的细胞可能是有丝分裂的末期,此时细胞中仍含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C、图乙中AB段上升是因为DNA分子复制,C错误;D、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后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染色体和核DNA数目相同,D错误。故选A。4.玉米的叶绿素的合成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基因型为AA和Aa的植株的叶片分别表现为深绿色和浅绿色;基因型为aa的植株的叶片呈黄色,在幼苗期便会死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黄叶玉米幼苗期死亡的原因是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将深绿叶玉米单独种植,后代均为深绿叶玉米C.将等量的深绿叶玉米和浅绿叶玉米间行种植,存活的子代玉米中纯合子占3/5D.将浅绿叶玉米单独种植,后代均为浅绿叶玉米【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型为Aa浅绿叶植株自交,满足分离定律,子代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为深绿色(AA):浅绿色(Aa):黄色(aa)=1:2:1。【详解】A、黄叶玉米没有光合色素,则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在幼苗期死亡,A正确;B、深绿叶玉米基因型为AA,后代都是AA,则将深绿叶玉米单独种植,后代均为深绿叶玉米,B正确;C、深绿色玉米AA与浅绿色玉米Aa间行种植,由于玉米会发生随机交配,亲本玉米产生的配子为A:a=3:1,后代AA:Aa:aa=9:6:1,则存活的子代玉米中纯合子占9/15=3/5,C正确;D、浅绿叶玉米基因型为Aa,由于玉米可自交和杂交,后代会出现AA、Aa、aa的基因型,将浅绿叶玉米单独种植,后代均会出现深绿色叶玉米、浅绿叶玉米和黄叶玉米,D错误。故选D。5.基因A控制着纺锤体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的伸长时间和长度。当植物细胞的基因A发生突变,纺锤体的伸长时间和长度会显著缩短,在其有丝分裂过程中,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A.有丝分裂前期出现梭形纺锤体B.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C.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着丝粒无法分裂D.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向两极移动受影响【答案】C【解析】【分析】有丝分裂前期:植物细胞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动物细胞已复制的两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周围发出星射,形成纺锤体。【详解】A、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丝会形成梭形纺锤体,A正确;B、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粒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B正确;C、植物细胞的基因A发生突变后,纺锤体的伸长时间和长度显著缩短,但着丝粒仍可以正常分裂,C错误;D、A基因的突变会导致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纺锤体伸长的时间和长度都明显减少,进而影响纺锤丝牵引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D正确。故选C。6.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是细胞正常进行生命活动的前提条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越高越容易发生组织水肿 B.血浆中无机盐主要来源于消化道的吸收C.血浆中的蛋白质主要是在血浆中由氨基酸合成的 D.人体血浆渗透压明显高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答案】B【解析】【分析】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所谓渗透压,简单地说,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溶液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其中含有的HCO3-、H2CO3等物质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详解】A、所谓渗透压,简单地说,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血浆渗透压越高越不容易发生组织水肿,A错误;B、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血浆中的无机盐主要来源于消化道的吸收,B正确;C、氨基酸脱水缩合的场所是核糖体,位于细胞质中,血浆中的蛋白质主要是在细胞中由氨基酸合成的,C错误;D、正常情况下,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可见人体血浆渗透压不会明显高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D错误。故选B。7.人的神经元的轴突可以非常长,例如支配人足部肌肉的轴突的长度可以超过1m。一个神经元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元的细胞核位于胞体中B.轴突延伸数米,有利于神经元发挥信号长距离传导的功能C.轴突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髓鞘,构成神经纤维D.树突末端不含有称为神经末梢的细小分支,而轴突末端含有【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元是神经系统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详解】A、神经元是一类特殊的细胞,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细胞核在细胞体里,突起包括轴突和树突两种,A正确;B轴突延伸数米,有利于神经元发挥信号长距离传导的功能。轴突是神经元的主要传导部分,它可以延伸很长的距离,将神经冲动从神经元的胞体传导到远处的目标组织,如肌肉、腺体或其他神经元。在人体中,一些神经元的轴突确实可以延伸数米,以实现信号的远距离传导,B正确;C、轴突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髓鞘,构成神经纤维。髓鞘是由神经胶质细胞(如施万细胞或少突胶质细胞)包裹在轴突外面的一层结构,它对轴突起到保护和绝缘的作用。髓鞘的存在使得神经冲动在轴突上的传导更加迅速和高效,同时也形成了我们所说的神经纤维,C正确;D、树突和轴突的末端都可以形成称为神经末梢的细小分支。神经末梢是神经元与周围环境进行联系的关键部位,它可以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信号(在树突上)或向其他神经元、肌肉、腺体等传递信号(在轴突上),D错误。故选D。8.排尿既受脊髓的控制,也受大脑皮层的调控。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排尿反射的分级调节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高位截瘫患者既能产生尿意,又能排尿B.交感神经兴奋不能使膀胱收缩,推测排尿时副交感神经兴奋C.排尿过程中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相互转化D.排尿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都位于膀胱【答案】A【解析】【分析】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详解】A、大脑皮层中的高级中枢对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具有调控作用,高位截瘫患者神经冲动不能传导到大脑皮层,则不能产生尿意,但是控制排尿的低级中枢在脊髓,则能排尿,A错误;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植物性神经控制内脏反射,副交感神经兴奋时促进排尿,会使膀胱收缩,B正确;C、排尿反射的反射弧有突触,因此存在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相互转化,C正确;D、排尿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都位于膀胱壁上,其中效应器指的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膀胱内括约肌和膀胱逼尿肌,D正确。故选A。9.下列关于甲状腺激素及其分泌的分级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采用饲喂法研究甲状腺激素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B.甲状腺激素可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使机体产热增加C.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可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D.若甲状腺细胞受损,则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会增多【答案】D【解析】【分析】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多:患甲亢。患者血压升高、心搏加快、多汗、情绪激动、眼球突出等。不足:神经系统、生殖器官发育受影响(婴儿时缺乏会患呆小症)缺碘:患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调节。【详解】A、甲状腺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可采用饲喂法研究甲状腺激素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A正确;B、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包括①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使机体产热增多;②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B正确;C、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稳态,C正确;D、若甲状腺细胞受损,则通过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的分泌活动减弱,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增多,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分泌,D错误。故选D。10.梅尼埃病,也称为内淋巴积水,是一种以膜迷路积水为主要病理特征内耳病。被认为与内淋巴产生和吸收的失衡有关。正常人及该病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中相关激素水平的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抗利尿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后,会被回收B.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靶细胞都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C.与正常人相比,同等饮水条件下,患者尿量增多D.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要注意及时补充钠盐【答案】B【解析】【分析】当大量丢失水分使细胞外液量减少以及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增加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稳定;相反,当血钠含量升高时,则醛固酮的分泌量减少,其结果也是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调节尿量和尿的成分实现的。【详解】A、激素起作用后即被灭活,A错误;B、抗利尿激素能够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醛固酮能够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钠离子,B正确;C、与正常人相比,患者抗利尿激素水平高,促进了对水的重吸收,同等饮水条件下,患者尿量更少,C错误;D、患者醛固酮含量更高,促进了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要注意降低钠盐的摄入,D错误。故选B。11.外界的细菌或病毒侵入时,机体可通过三道防线防御病原体的攻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体液中含有的溶菌酶,属于机体的第二道防线B.大多数细菌或病毒在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下死亡,属于机体的第二道防线C.机体感染某种细菌后产生的抗体对病毒也有一定的防御作用D.第三道防线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具有特异性【答案】C【解析】【分析】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巨噬细胞;以上两道防线的特点是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这三道防线是统一的整体,它们共同实现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详解】A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例如溶菌酶)和巨噬细胞属于机体的第二道防线,AB正确;C、抗体具有特异性,机体感染某种细菌后产生的抗体对病毒没有防御作用,C错误;D、第三道防线是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D正确。故选C。12.虾原肌球蛋白是虾类中主要的过敏原之一,能诱发易感人群出现皮肤瘙痒、皮疹、呼吸困难等过敏症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属于细胞免疫的范畴B.虾原肌球蛋白首次进入人体即可引发过敏反应C.过敏反应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传染性D.虾原肌球蛋白引起的过敏反应有记忆性【答案】D【解析】【分析】过敏原第一次进入人体后,人体内产生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当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上述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多等,引发各种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①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②一般不破坏组织细胞,不引起组织严重损伤;③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详解】A、过敏反应中产生的抗体存在于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因此依靠抗体发挥作用的免疫属于体液免疫,不是细胞免疫,A错误;B、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首次进入过敏原机体不会发生反应,只有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才会引起过敏反应,B错误;C、过敏反应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但是不具有传染性,C错误;D、虾原肌球蛋白属于过敏原,引起的过敏反应过程中产生了记忆B细胞,记忆B细胞对过敏原有记忆性,D正确。故选D。13.科学家以蛙的坐骨神经为实验材料,对其进行冷却阻滞处理,随后检测坐骨神经上的膜内电位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图中冷却阻滞的位置最好位于坐骨神经的轴突上,且坐骨神经应置于生理盐水中B.该实验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但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元间单向传递C.冷却阻滞处理后,距离电刺激位置越远的位点的兴奋强度越弱D.推测冷却阻滞主要通过影响坐骨神经上Na⁺的的内流来影响神经纤维的兴奋【答案】B【解析】【分析】1、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神经节所在的神经元是传入神经元,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以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者腺体。2、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主要由钾离子外流产生和维持,动作电位是外负内正,主要由钠离子产生和维持。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过程: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取决于神经递质的种类。【详解】A、图中冷却阻滞的位置最好位于坐骨神经的轴突上,因为神经纤维是由长的轴突以及套在外膜的髓鞘组成的,实验中坐骨神经应始终置于生理盐水中,而生理盐水是细胞外液的等渗溶液,能保证坐骨神经的活性,A正确;B、结合图示可知,本研究只研究了一个方向的兴奋的传导,不能证明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是双向的,B错误;C、图中结果显示,冷却阻滞处理后,距离电刺激位置越远的位点膜内电位变化越小,因而兴奋强度越弱,C正确;D、图中结果显示,冷却阻滞处理后,距离电刺激位置越远的位点的兴奋强度越弱,所以冷却阻滞影响细胞膜上钠离子通道的开放,通过影响钠离子的的内流来影响神经纤维的兴奋,D正确。故选B。14.科研人员对老鼠进行“记忆移植”实验时,在黑暗环境中进行多次电刺激,使老鼠产生对黑暗的恐惧反射,老鼠的情绪记忆由原来的“喜暗怕亮”转变为“喜亮怕暗”。科研人员抽取上述实验鼠脑体中的蛋白质分子注射到普通老鼠脑内,普通老鼠也变得“喜亮怕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条件反射的建立就是动物学习的过程,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B.建立“喜亮怕暗”的条件反射之后,也可能会消退该记忆C.在建立“喜亮怕暗”的过程中,黑暗环境由无关刺激转变为非条件刺激D.注射到普通老鼠脑内的蛋白质分子可能促进某种神经递质的合成【答案】C【解析】【分析】情绪也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情绪是人对环境所作出的反应,积极建立和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适量运动可以减少和更好地应对情绪波动。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抑郁,抑郁通常是短期的,可以自我调适;当抑郁持续下去而得不到缓解时,就可能形成抑郁症。【详解】A、动物学习的过程就是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条件反射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A正确;B、条件反射的维持需要不断的强化,则建立“喜亮怕暗”的条件反射之后,如果不进行强化则也可能会消退该记忆,B正确;C、在建立“喜亮怕暗”的过程中,黑暗环境由无关刺激转变为条件刺激,C错误;D、分析题意,科研人员抽取前者脑体中的蛋白质分子注射到普通老鼠脑内,普通老鼠也变得“喜亮怕暗”,由此推测抽取的蛋白质分子可能促进某种神经递质的合成,作用后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D正确。故选C。15.肾上腺皮质激素中的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可以升高血糖浓度的激素,当人体受到刺激后体内会发生如图所示的过程,其中CR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糖皮质激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浓度方面具有协同作用B.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是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来进行的C.糖皮质激素分泌减少会导致CRH和ACTH的分泌减少D.糖皮质激素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可知,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该过程属于分级调节,同时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详解】A、糖皮质激素和胰高血糖素均可升高血糖浓度,二者在血糖调节方面起着协同作用,A正确;B、下丘脑分泌的CRH,使得垂体分泌ACTH,进而促进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受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分级调节,B正确;C、由图可知,糖皮质激素分泌减少,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CRH和ACTH的分泌增加,C错误;D、由图可知,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过程受神经系统参与的神经调节和内分泌系统参与的体液调节共同调控,即糖皮质激素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D正确。故选C。16.实验人员将抗原X注射到实验鼠体内,并检测小鼠体内针对抗原X的抗体水平变化,结果如曲线A段所示。在初次免疫后的第8天。实验人员对该实验鼠同时注射了抗原X和抗原Y,随后通过相应的检测方法分析并比较了针对抗原X和抗原Y的抗体产生情况。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再次注射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如曲线B所示,此时抗体是由记忆B细胞产生的B.抗原Y可作为激活B细胞的第一个信号,最终的抗体产生量如曲线C所示C.若第8天后不注射抗原X,则实验鼠中的对应抗体产生量最可能如曲线D所示D.注射抗原X和抗原Y所产生的抗体是由不同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答案】A【解析】【分析】图示表示将抗原注射到小鼠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初次注射抗原X时,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将抗原消灭后,抗体数量逐渐减少;再次注射抗原X和Y时,对于抗原X是第二次免疫反应,机体会迅速产生大量的抗体,因此对应于曲线B;对于抗原Y是初次免疫,因此产生抗体数量少且速度慢,对应于曲线C。【详解】A、再次注射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如曲线B所示,此时抗体是由记忆B细胞分化形成的浆细胞产生的,记忆B细胞不能产生抗体,A错误;B、抗原Y可作为激活B细胞的第一个信号(第二个信号时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分子发生变化后与B细胞接触),最终的抗体产生量如曲线C所示(对于抗原Y是初次免疫,因此产生抗体数量少且速度慢,对应于曲线C),B正确;C、若第8天后不注射抗原X,则实验鼠将抗原消灭后,抗体数量逐渐减少,其体内的对应抗体产生量最可能如曲线D所示,C正确;D、一种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注射抗原X和抗原Y所产生的抗体是由不同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D正确。故选A。二、非选择题:共60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7.为探究基因OsNAC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机制,研究人员在相同条件下种植某品种水稻的野生型(WT)、OsNAC敲除突变体(KO)及OsNAC过量表达株(OE),测定了灌浆期旗叶(位于植株最顶端)中编码蔗糖转运蛋白的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蔗糖含量及单株产量,结果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可利用___法分离水稻叶片中的光合色素,得到的滤纸条上的蓝绿色色素带代表____________。蔗糖属于光合作用的产物,其产生于______阶段。(2)结合图1分析,OsNAC过量表达会使旗叶净光合速率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发生相应变化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3)为进一步研究基因OsNAC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机制,研究人员测定了灌浆期各组旗叶的叶绿素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分析发现,与WT组相比,OE组叶绿素含量较高,推测影响光合作用的机制还包括_________。【答案】(1)①.纸层析②.叶绿素a③.暗反应(2)①.增大②.与WT组相比OE组旗叶中编码蔗糖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量较高,可以及时将更多的光合产物(蔗糖)向外运出,从而促进旗叶的光合作用速率

(3)OE组叶绿素含量升高,光反应过程增强【解析】【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色素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并将一部分光能用于水的光解生成NADPH和氧气,另一部分光能用于合成ATP,暗反应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首先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即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利用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被还原。【小问1详解】分离光合色素的方法是纸层析法;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颜色自下而上依次呈黄绿色(叶绿素b)、蓝绿色(叶绿素a)、黄色(叶黄素)、橙黄色(胡萝卜素),即蓝绿色色素带代表叶绿素a;蔗糖属于光合作用的产物,其产生于暗反应阶段,是经三碳化合物还原而来。【小问2详解】结合题图可知,OE组旗叶中编码蔗糖转运蛋白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单株产量都明显高于WT组和KO组,OE组蔗糖含量却低于WT组和KO组,说明OsNAC过量过量表达会使旗叶净光合速率增大,发生相应变化的可能原因是与WT组相比OE组旗叶中编码蔗糖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量较高,可以及时将更多的光合产物(蔗糖)向外运出,从而促进旗叶的光合作用速率。【小问3详解】分析图2,与

WT组相比,OE组叶绿素含量较高,增加了对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光反应增强,促进旗叶光合作用。18.某家禽的基因M控制黑色素的合成,基因m无此遗传效应,并与等位基因R/r共同控制羽色。研究者利用两只白羽家禽进行杂交,F1全表现为灰羽,F1灰羽个体相互杂交,F2中黑羽:灰羽:白羽=3:6:7。回答下列问题:(1)由实验结果可判断该家禽羽色的遗传遵循________定律,亲本白羽家禽的基因型为________。(2)结合F2结果分析,基因M与基因R之间的具体作用机制是________。(3)F2中灰羽个体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F2白羽个体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若F2的黑羽个体间随机交配,则所得后代中白羽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答案】(1)①.自由组合(或孟德尔第二)②.MMRR和mmrr(2)基因R对基因M合成的黑色素有淡化作用,基因型为Rr时将其淡化为灰色,基因型为RR时将其淡化为白色(3)①.2②.4/7③.1/9【解析】【分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小问1详解】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家禽羽色由M/m和R/r共同控制,实验2F2中羽色表型及比例为黑羽:灰羽:白羽=3:6:7,是9:3:3:1的变形,表明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且比例相同,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方式有16种。因此,该家禽羽色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规律。两只白羽家禽进行杂交,F1全表现为灰羽,F1灰羽个体相互杂交,F2中黑羽:灰羽:白羽=3:6:7,因此F1灰羽个体基因型为MmRr。基因M控制黑色素的合成,基因m无此遗传效应,可知F2中黑羽为M-rr(占3/16),其中MMrr占1/16、Mmrr占2/16;F2中灰羽(M-Rr)中MMRr占1/8、MmRr占1/4;F2中白羽占7/16,基因型共5种,分别为mmRR(1/16)、mmRr(2/16)、mmrr(1/16)、MmRR(2/16)和MMRR(1/16)。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MMRR和mmrr;【小问2详解】由(1)可知,该家禽羽色中基因型为MMRR的羽色为白色,基因型为MmRR的羽色为灰色,由此可判断出基因R对基因M合成的黑色素有淡化作用,基因型为Rr时将其淡化为灰色,基因型为RR时将其淡化为白色;【小问3详解】由(1)可知,F2中灰羽个体的基因型有MMRr、MmRr2种,F2白羽个体的基因型共5种,分别为mmRR(1/16)、mmRr(2/16)、mmrr(1/16)、MmRR(2/16)和MMRR(1/16),杂合子为mmRr(2/16)、MmRR(2/16),因此F2白羽个体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4/7;F2的黑羽个体的基因为MMrr:Mmrr=1:2,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Mr:mr=2:1,因此F2的黑羽个体间随机交配,则所得后代中白羽个体(mmrr)所占比例为1/3mr×1/3mr=1/9mmrr。19.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悲观、认知功能迟缓等症状。研究表明抑郁症的发生与单胺类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5-HT)的含量减少有关。下图表示神经系统中5-HT的释放及代谢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据题意可知,5-HT是一种_____(填“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递质。5-HT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结合后引起膜内的电位变化是_____。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原因是_____。(2)释放5-HT的神经元主要聚集在大脑的中缝核部位,为进一步探究抑郁症患者突触间隙中的5-HT含量下降的原因,研究人员利用抑郁症模型鼠进行了实验,结果如表所示:组别数量中缝核SERT相对含量对照组10只0.69模型组10只0.99由表中的结果分析抑郁症患者突触间隙中的5-HT含量比正常人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结合题图,尝试提出治疗抑郁症的对策:_____(答出1点)。【答案】(1)①.兴奋性②.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③.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2)①.抑郁症患者中缝核SERT相对含量高,5-HT回收量增加,造成突触间隙中5-HT含量下降②.减少突触前膜上SERT的数量,抑制5-HT的回收;降低单胺氧化酶的数量或者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解析】【分析】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小问1详解】据题干信息“研究表明抑郁症的发生与单胺类神经递质如羟色胺(5-HT)的含量减少有关”可知,5-HT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5-HT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结合后引起钠离子内流,使膜内的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小问2详解】抑郁症患者突触间隙中的5-HT含量比正常人低的原因可能是抑郁症患者中缝核SERT相对含量高,5-HT的回收量增加,造成突触间隙中5-HT含量下降;结合题图可知,治疗抑郁症的对策有减少突触前膜上SERT的数量,抑制5-HT的回收;降低单胺氧化酶的数量或者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等。20.正常人空腹的时候血糖浓度为3.9~6.1mmol·L-1,血糖浓度的稳定对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某健康人的血糖浓度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已知此人在13时前仅进食了早餐。回答下列问题:(1)进食早餐后,随着血糖浓度的升高,______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后的去路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2)随着血糖浓度的下降,在B点对应的时刻,胰岛细胞分泌的______(填激素名称)增加,在该激素的作用下,______的分解加快以补充血糖。在C点对应的时刻,为维持血糖水平,人体细胞内的脂肪开始分解。(3)在饥饿条件下,一段时间内人体血浆中葡萄糖和酮体浓度的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酮体是脂肪酸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其酸性较强,从而影响内环境稳定。人在某些情况下不能进食时,需要注射葡萄糖溶液。结合图示信息分析,注射葡萄糖溶液的目的是______和______。【答案】(1)①.胰岛B②.氧化分解③.合成糖原④.转化为非糖物质(2)①.胰高血糖素②.肝糖原(3)①.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满足人体生命活动对能量的需求②.降低血浆中酮体的浓度,有利于维持血浆正常的酸碱度【解析】【分析】1、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当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胰岛B细胞的活动增强,胰岛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的上升,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这样既增加了血糖的去向,又减少了血糖的来源,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A细胞的活动增强,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变成糖,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2、血糖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吸收进入血液,是血糖的主要来源;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是空腹时血糖的重要来源;非糖物质可以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补充血糖。血糖的去向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随血液流经各组织时,被组织细胞摄取,氧化分解;在肝和骨骼肌细胞内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储存起来;脂肪组织和肝可将葡萄糖转变为非糖物质,如甘油三酯。3、分析题图可知,图1中A点时,由于进食早餐,随着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血糖浓度升高,此时体内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促进血糖浓度下降;在B点时,血糖浓度较低,此时体内胰岛A细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