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盛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初一年期中联考语文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七年级上学期的语文之旅已过半:我们亲近自然,领略四季之美;我们阅读散文,感受真挚亲情;我们阅读经典,流连忘返、净化心灵。为了提升我们的语文综合素养,让我们开启检测之旅吧!第一站:文化竞技陶冶情操一、积累与运用(23分)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一切景语皆情语,古代的文人墨客可以用一支笔写尽四季美景,借自然界的种种意象传递人的情感和思想。同样写春,杜甫说“正是江南好风景,①____________________”用暮春的景象寓意了身世浮沉、繁华落幕的悲叹;而王湾却说“②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用早春旭日蕴含的希望在思念里展露积极与乐观。同样写秋,岑参低吟“③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联想沦陷的长安城里残垣断壁间的秋日菊花正开得凄凉,寄托了对和平深切的渴望;马致远哀哀唱道“⑤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荒凉和温馨在眼前交织对比,衬托出漂泊天涯的苦痛。同样站在水边,曹操写下“水何澹澹,⑦____________________”(《观沧海》),大海水势浩荡、汹涌澎湃;而孔子却说“⑧_______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论语>十二章》)由眼前一去不返的流水想到了逝去的一切是多么珍贵,怎能不珍惜。【答案】①.落花时节又逢君②.海日生残夜③.遥怜故园菊④.应傍战场开⑤.枯藤老树昏鸦⑥.小桥流水人家⑦.山岛竦峙⑧.逝者如斯夫【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逢、残夜、菊、傍、藤、昏鸦、竦峙、逝”等字词容易写错。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秋天的怀念》中母亲希望陪着残疾的孩子到北海公园去欣赏菊花:黄色的花__________,白色的花__________,紫红色的花热烈而__________,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__________。《散步》中父亲担负责任,兼顾家里老小的意愿,最终选择了小路: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línlín①的鱼塘。《散文诗二首》中孩子天真孝顺,或化作金色花逗笑母亲,或wēi②依在母亲身边,赏雨中莲花,感悟: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母亲,谁是孩子在无遮拦天空下的yīn③蔽?这些文本都从不同角度书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只要我们在朗读的时候把握感情基调,并在感知整体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才可以加重我们对亲情的感悟和理解,丰富我们的情感体验。(1)根据文中的字音写出相应的汉字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淡定高洁深沉烂漫 B.淡雅高贵烂漫深沉C.淡雅高洁深沉烂漫 D.淡定高贵烂漫深沉(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就可以加重我们亲情的感悟和理解,加大对我们的情感体验。B.那么才可以丰富对我们亲情的感悟和理解,加大我们的情感体验。C.那么才可以加大我们对亲情的感悟和理解,丰富对我们的情感体验。D.就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悟和理解,丰富我们的情感体验。【答案】(1)①.粼粼②.偎③.荫(2)C(3)D【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字形。①粼粼:línlín,水流清澈的样子。②依偎:yīwēi,紧挨着;亲热地靠在一起。③荫蔽:yīnbì,树木遮蔽。【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辨析。一空,淡定:冷静,镇定。淡雅:清新雅致,使人感到舒服的清新色。本处形容黄色的菊花给人的清新雅致感觉,因此用“淡雅”;二空,高贵:指人的地位级别高尚尊贵;或物的高雅不俗、珍贵。高洁:高尚纯洁。本处形容白色的菊花显得纯洁,因此用“高洁”;三空,深沉:幽深宁静;沉着持重,深而不外露。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也指坦率自然,毫不做作。本处形容紫红色的菊花给人幽深沉着的感受,因此用“深沉”;四空。本处形容这些菊花开得泼泼洒洒、坦率自然的样子,因此用“烂漫”。故选C。【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文中画线句子一是关联词搭配不当,“只要……就……”是表示条件的关联词,要将“那么才”改为“就”;二是谓宾搭配不当,“加重”应改为“加深”,因此改句为:就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悟和理解,丰富我们的情感体验。故选D。3.在阅读《西游记》后,有位同学对书中主要人物这样评价:“悟空可颂,悟净可敬,悟能可气,唐僧可憎。”针对这一评价,请你对“唐僧”这一人物,结合原著内容,以“我同意……”或“我不同意……”开头,谈谈你的看法。【答案】示例一:我同意“唐僧可憎”的观点。作为取经集体中的核心人物,唐僧有着常人难以容忍的缺点。他胆小懦弱。走到穷山恶水时,常常“大惊失色”,“流下泪来”。他人妖颠倒,是非不明,多次上了妖精的当仍是执迷不悟,对忠心耿耿的孙悟空动不动就念紧箍咒。可见,唐僧还真是可憎可恶。示例二:我不同意“唐僧可憎”的观点。唐僧为了从西天取回真经,不畏千难万险,不为财色迷惑,具有献身精神。他对徒弟要求严格,对自己从不懈怠,以“慈悲为怀”,一路播撒着善良的种子。他那普度众生的崇高信念、坚韧不拔的意志、执着追求的精神,无不令人肃然起敬。(观点与内容相符,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理解。《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所著的长篇神魔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全书围绕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展开,一路上降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它融合了奇幻神话、民间传说与宗教元素,情节跌宕起伏,蕴含着丰富哲理,借神怪故事折射现实百态,生动刻画诸多性格鲜明的角色,尽显人性善恶,极具艺术魅力。唐僧身为金蝉子转世,心怀慈悲,严守佛门清规戒律,一心向佛,取经信念坚如磐石,从未因磨难丛生而改初衷。但他肉眼凡胎,难辨妖魔真身,常误信妖怪伪装;性格迂腐固执,有时罔顾徒弟良言,念起紧箍咒毫不手软,致使取经之路波折不断。本题旨在考查对经典名著人物的深度理解与辩证分析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紧扣原著情节、细节来支撑观点,既要看到唐僧引发争议的负面行径,也要挖掘其闪光品质,全面剖析,条理清晰地阐述赞同或反对“唐僧可憎”这一论点的缘由。示例一:我同意“唐僧可憎”的观点。唐僧肉眼凡胎,三打白骨精时,无论孙悟空怎样苦劝、解释,他都只信眼见为实,认定悟空行凶,狠心念咒,疼得悟空满地打滚,还将其逐走,差点使取经大业毁于一旦。遇险就慌乱哭泣,全靠徒弟搭救,着实迂腐软弱,这般行事怎能不让人觉得可憎?因此,我认为唐僧可憎。示例二:我不同意“唐僧可憎”的观点。唐僧肩负唐王重托,毅然决然踏上危机四伏的取经路,途中多次被抓、威逼利诱,却绝不放弃。女儿国国王以倾国之富、温柔缱绻留他,他亦决然割舍儿女私情,一心只为真经,这份对信仰的执着坚守,彰显非凡定力,可敬可佩,何谈可憎?因此,我不同意“唐僧可憎”的观点。第二站:穿越历史体验生活二、阅读(67分)(一)(7分)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该诗的体裁是七言绝句,题目“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是指降职调动。B.第二句点题,写诗人得知挚友被贬偏远之地,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痛惜与牵挂之情。C.第三、四句抒情寄慨,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给诗中意象增添了浪漫的色彩。D.本诗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凭借想象让自己的心灵独立于身体之外,随明月飞向远方,于浪漫的想象中表达了悠远深邃的感情。5.清代沈德潜评论此诗:“即‘将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怀’意,出以摇曳之笔,语意一新。”请你对最后两句诗进行赏析。【答案】4.C5.运用拟人手法,将明月拟人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想象奇特,含蓄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牵挂与同情。【解析】【导语】这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表达了朋友间的深厚情谊,展现了李白特有的浪漫主义风格。首句写自然景色,引出下文。次句则表达对友人被贬的关切与惋惜。最后两句借助月亮寄托自己的思念,巧妙地将心灵游弋之情与自然景色相结合。全诗蕴含着浓烈的情感和独特的诗人气质。【4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C.有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意为:我把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此时诗人希望明月把自己的对朋友的关心带到他身边。结合题目“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可知:诗人因为友人被贬到偏远的地方而生“愁心”,这份“愁心”里寄托着对友人的关心、牵挂、同情、担忧,而不是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意为:我把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诗人巧用拟人手法赋予明月以人的特质。明月本是自然界无情之物,可在此处,明月仿若一位善解人意、贴心热忱的使者,知晓诗人对友人被贬遭遇满心忧愁,领会诗人急切想要陪伴、慰藉友人的心意。诗人不说自己牵挂友人,而是说“寄愁心与明月”,借明月传递这份愁绪,这般想象突破现实藩篱,极为新奇大胆。明月跨越迢迢山水,一路相随友人至偏远的夜郎西,不着痕迹地把诗人对友人那份深沉的关切、时刻的牵挂,以及因友人无端遭贬而生的同情,委婉且诗意地呈现出来,相较直白诉说思念,意境更悠远,情感更绵长。(二)(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乙】先生①曰:“诸公近见时少疑问,何也?人不用功,莫不自以为已知为学,只循而行之是矣。殊不知私欲日生,如地上尘,一日不扫,便又有一层。着实用功,便见道②无终穷,愈探愈深,必使精白无一毫不彻方可。圣人道本无穷尽,问难愈多,则精微愈显。圣人之言本自周遍,但有问难的人,胸中窒碍③,圣人被他一难,发挥得愈加精神。若颜子闻一知十,胸中了然,如何得问难?”【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刘开【注释】①先生:指王阳明。②道:学说。③窒碍:阻碍。6.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文言语句方法提示解释(1)只循而行之是矣成语推断法:循规蹈矩
(2)若颜子闻一知十课内迁移法: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3)择其善者而从之查阅词典法:①擅长、善于;②好;③好的方面,优点;④好处;⑤善事(填写意思)
7.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B.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C.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D.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8.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2)圣人道本无穷尽,问难愈多,则精微愈显。9.你的朋友小智在最近一次考试中成绩不太理想,他想让你给他一些学习方法的指导,请你结合以上三篇选文,给他一些诚恳的建议吧。【答案】6.①遵循;②像;③好的方面,优点。7.B8.(1)广泛学习且能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2)圣人的学说本来就没有穷尽,问难越多,那么精妙细微之处就越显明。9.示例:小智,不用太着急,找到好的学习方法更重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学思结合,要善于提出问题,遇到不会的问题,可以多请教老师和同学,最后,要我们对学过的知识要定期去复习,这样既能很好地复习旧的知识,又能为学习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我相信你下次一定可以取得进步的。(①学习要定期去复习;②要学思结合;③要善于提问,多请教别人。【解析】【导语】本文通过引用《论语》的经典语录和王阳明、刘开的论述,探讨了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儒家经典强调温习、思考和择善而从,这种学习方式让人从多角度吸取知识和经验。王阳明则指出,学习需不断探究,反思私欲,强调实践和不断深入探讨。刘开则补充了学习需善问,问与学相辅的观点。这些观点共同强调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思考、反思和追求真理过程的结合。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1)根据成语推断法,循规蹈矩:原指遵守规矩,不轻举妄动。现多形容一举一动拘守旧框框,不敢稍有变动。循:遵循。“只循而行之是矣”意为:只要遵循(所学的去做)就可以了。循:遵循。(2)根据课内迁移法,“未若柳絮因风起”意为: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若:如、像。“若颜子闻一知十”意为:像颜回听到一件事可以推知十件事。若:像。(3)由查阅词典法可知,“善”有“①擅长、善于;②好;③好的方面,优点;④好处;⑤善事”五种义项。“择其善者而从之”意为: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善:好的方面,优点,故选“③好的方面,优点”。【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句意:君子学习一定喜欢提问。提问和学习,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君子之学必好问”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明君子学习和“问”之间的关系;“问与学”将“问”和“学”并列提出,强调二者的主体地位;“相辅而行者也”是对“问与学”关系的判断,表明它们是相互辅助进行的。故断句: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1)博学:广泛地学习;笃志:坚定志向。笃,坚定;切问:恳切地提问。切,恳切;近思:多考虑当前的事情。(2)道:学说;愈:越;精微:精妙细微。【9题详解】本题考查拓展运用。作答此题,首先要分析文本内容。甲文“温故而知新”强调了学习要重视温习,在温习中要获得新的知识体会;“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要和思考相互结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学习中要善于培养学习兴趣,要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向善于他人学习,吸取他人的优点,补足自己的缺点;“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要广泛学习,多问多思考。乙文“着实用功,便见道无终穷,愈探愈深,必使精白无一毫不彻方可。圣人道本无穷尽,问难愈多,则精微愈显”,人要勤奋用功,多提问才能让圣人学说的精妙之处更显,不能自以为已知而不提问。丙文“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问与学相辅相成,学习时要敢于质疑,通过问问题来增长自己的学识。然后结合小智情况提出建议,针对成绩不理想的现状,可先鼓励小智不要气馁,树立信心;建议小智要重视复习,将学过的知识时常温习,这样能巩固知识,还可能有新的收获;提醒小智在学习中要避免只学不思或只思不学,做到学思结合,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可鼓励小智培养对学习的兴趣,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把学习当成乐趣;告诉小智要善于向身边的人学习,看到他人的优点就学习,看到不足就反思自己是否也有类似问题并加以改正;也可强调小智要多提问,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及时向老师、同学请教,通过提问增长见识,深入理解知识。示例:小智,别因为这次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气馁呀。我从一些古文里总结了一些学习方法,希望能帮到你。首先,要像孔子说的“温故而知新”,复习旧知识的时候还能有新的收获,可以让你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入。还有,一定要注意“学”与“思”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能只知道学习而不思考,那会迷茫;也不能只空想而不学习,那样很危险。在学习的过程中多思考,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识。另外,要保持谦虚好问的态度。就像王阳明先生说的,有疑问就要提出来,“问难愈多,则精微愈显”,多提问才能让知识的精妙之处更明显。而且刘开也说“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提问和学习相辅相成,非问无以广识,多提问才能增长见识。最后,要找到学习的乐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你真正热爱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的时候,就会更有动力去学习,成绩也会慢慢提高的。加油!【点睛】参考译文:【甲】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乙】先生说:“诸位最近见面的时候很少有疑问,为什么呢?人不努力学习,没有不自以为已经知道了、认为做学问只要遵循(所学的去做)就可以了。却不知道私欲一天天滋生,就像地上的尘土,一天不打扫,就又会有一层。踏实用功,就会发现学说没有穷尽的时候,越探索就会觉得越深奥,一定要使自己纯粹清白,没有一丝一毫不透彻才行。圣人的学说本来就没有穷尽,问难越多,那么精妙细微之处就越显明。圣人的言论本来就很周全,只是有问难的人,心中有阻碍,圣人被他一问难,发挥得就更加有精神。像颜回听到一件事可以推知十件事,心中明白,怎么会有疑问呢?”
【丙】君子学习一定喜欢提问。提问和学习,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习就无法提出疑问,不提出疑问就无法增加知识。(三)(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超重的爱肖复兴①那天到机场送人,飞往法兰克福、伦敦、罗马和巴黎的航班,密集得像雨点似的挤在一起。大概正赶上暑假结束,大学开学在即,到处可以看到推着装有大行李箱推车的学生们,送行的父母特别多。候机厅里,家庭的气息一下子很浓,像是客厅,相似的面孔不停地在眼前晃动。②不时有孩子进到里面去办理登机手续,家长只能够站在候机厅里等,“儿行千里母担忧”,他们都伸长了脖子,把望眼欲穿的心情赋予人头攒动的前方。不时便又看见有孩子匆匆地从里面走出来,给家长一个渴望中的喜悦。不过,我发现,匆匆出来的孩子大多并不是为了和送行的父母再一次告别,也很少见到有依依不舍的场面,那样的场面,似乎只留给了情人之间的拥抱和牵手。③站在我身边的是一位面容姣好的中年妇女,凉鞋露出的脚趾涂着鲜艳的颜色,这样风韵犹存的女人,在我们的电视剧里一般还要在男人怀里撒娇呢。现在,她像是只温顺的猫,眼神有些茫然。不一会儿,我看见一个大小伙子推着行李车,气冲冲地向她走来,没好气地对她嚷嚷道:“都是你,让我带!都超重啦!”只听见她问:“超了多少?”语气小心,好像过错都在自己的小媳妇。“十公斤!”只有儿子对母亲才会这样肆无忌惮。听口音,是南方人。④于是,我看见母亲开始弯腰蹲了下来,把捆箱子的行李带解开,打开箱子。那是一大一小赭黄色的两个名牌箱。儿子也蹲下来,和母亲一起翻箱子里面的东西,首先翻出的是两袋洗衣粉,儿子气哼哼地嘟囔着:“这也带!”然后又翻出一袋糖,儿子又气哼哼地嘟囔一句:“这也带!”接着把好几铁盒的茶叶都翻了出来:“什么都带!”母亲什么话都没说,看儿子天女散花般把好多东西都翻了出来,面前像是摆起了地摊。最后,儿子把许多衣服和一个枕头也扔了出来,紧接着下手往箱底伸,只听见母亲叫了声:“被子呀,你也不带了?”⑤我有些看不过去,走了两步,冲那个一直气哼哼嘴撅得能挂个瓶子的儿子说:“十公斤差不多了,你东西都不带,到了那儿怎么办?”儿子不再扔东西了,母亲站了起来,一脸忧郁,本来化得很好的妆,因出汗而坍塌显出些许的斑纹。“先去试试再说。”我接着对那个儿子说。他开始收拾箱子,母亲则把茶叶都从铁盒里掏出来,又塞进箱里。儿子推着行李车走了,我问那位母亲,孩子去哪里,她告诉我去英国读书。她脚下的那些东西都散落着,稀泥似的摊了一地。⑥这时,我身旁另一侧,又有一个女孩推着车走到她的父母身边,表情几乎和那个男孩一样气哼哼的,把车使劲推到她父亲的脚前,说了句:“严重超重!”父亲和刚才这位母亲一样,立刻蹲下身子,替女儿打开行李箱。我一看,箱子里几乎全是吃的东西,而且全是麻辣食品,不用说,来自四川。左翻翻,右翻翻,父亲权衡着取出什么好。女儿站在那里,用手扇着风,抹着脸上的汗,说着:“这都是我想带的呀!”这让父亲为难了,倒是母亲在旁边发话了:“把那些腊肠都拿出来吧,那玩意占分量。”父亲拿出了好几袋腊肠,又拿出好几管牙膏、一大罐营养品和几件棉衣。再盖箱子的时候,鼓囊囊的箱子瘪下去一大块。女儿风摆柳枝般推着车走了,我悄悄地问这位母亲这是去哪儿,她说是去法国读书。⑦独生子女的一代,理所当然地觉得可以把一切不满和埋怨都发泄给父母。“养儿方知父母恩”,他们还没到明白父母心的年龄。他们可以埋怨父母的娇惯和期待超重,却永远不该埋怨父母对自己的情感超重。(选自《肖复兴文集》,有删改)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写机场候机的场景,烘托紧张热闹而又温馨的气氛,与下文子女的冷漠形成对比。B.文中孩子朝着父母大发脾气,也有天气热以及马上就要远离父母而心情不好的原因。C.文章结尾表达了作者对年轻一代的期望,同时也能让读者感悟到了“感受爱”的重要。D.文章详写中年母亲和她的儿子,略写了一个女孩和她父母的故事,详略得当,裁剪合理。1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12.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1)儿子把许多衣服和一个枕头也扔了出来,紧接着下手往箱底伸……(赏析加点词)(2)母亲站了起来,一脸忧郁,本来化得很好的妆,因出汗而坍塌显出些许的斑纹。(赏析句子)13.题目“超重的爱”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14.假如你也目睹了这一切,你想对文中的“儿子”和“女儿”说些什么?结合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谈谈。【链接材料】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史铁生《秋天的怀念》【答案】10.B11.“我”在机场目睹了两个出国读书的学生因行李超重而埋怨自己的父母。12.(1)“扔”字是动作描写,写出儿子动作的粗暴,表现出儿子对母亲的埋怨,对母爱的漠视。(体现对母亲的不满情绪/生气,对母亲“超重的爱”的不理解。)(2)神态描写和外貌描写(细节描写),表现了母亲因孩子把东西都扔了出来而着急担忧,以及为孩子操劳的疲惫辛苦。表达了她对孩子无私的爱。13.表层含义是指所带的行李超重;深层含义是指父母的期待超重、情感超重;也表达了作者对父母和子女的双重警示。14.哥哥姐姐,行李超重,确实有些麻烦,你们心里不舒服也可以理解,但是你们不可以这样抱怨你们的父母,他们给你们装这么多行李也是担心你们,俗话说得好:“儿行千里母担忧。”你们要理解父母的心情。【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B.有误,结合③段中“气冲冲地向她走来,没好气地对她嚷嚷道:‘都是你,让我带!都超重啦!’”可知,孩子朝父母发脾气的主要原因是父母给孩子装的行李超重了,他并没有感受到父母“超重”的爱;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本文主要描述了作者在机场候机厅观察到的两幕场景,展现了现代独生子女在准备出国读书时,因行李超重而与父母发生的冲突。第一幕(第①至⑤段),一位中年母亲面对儿子因行李超重而生气,默默忍受并帮助整理行李,儿子则显得不耐烦且对母亲带的东西诸多挑剔。第二幕(第⑥段),另一个女孩也因行李超重向父母抱怨,父亲在女儿的坚持和母亲的建议下,不得不取出部分物品以减轻重量。通过这两个场景,作者反映了当代独生子女在享受父母无私关爱时,往往缺乏对父母辛劳和心意的理解和感激,同时强调了父母对子女情感上的超重付出与子女的不理解之间的反差。据此可简要概括为:“我”在机场目睹了两个出国读书的学生因行李超重而埋怨自己的父母。【12题详解】本题考查词句赏析。(1)结合“儿子把许多衣服和一个枕头也扔了出来,紧接着下手往箱底伸……”的内容可知,“扔”字在这里作为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儿子动作的粗暴,透露出他对母亲的不满和埋怨。他毫不犹豫地扔出了许多衣服和一个枕头,这种行为反映了他对母爱的漠视,不理解母亲对他深沉的爱。这个字眼深刻地揭示了儿子内心的情绪状态,让读者感受到他对母亲“超重的爱”的不理解和反感。(2)由“一脸忧郁”“因出汗而坍塌显出些许的斑纹”可知,这句话通过神态描写和外貌描写的细节,生动地展现了母亲内心的忧虑和疲惫。母亲因儿子将东西都扔出来而显得一脸忧郁,原本精心化的妆容也因出汗而显得斑驳,这些细节都透露出她为孩子操劳的辛苦和无尽的担忧。这样的描写不仅刻画了母亲的形象,更深刻地表达了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让读者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深沉。【13题详解】本题考查标题含义。从表层含义来看,结合第③⑤⑥段中“ 一个大小伙子推着行李车,气冲冲地向她走来,没好气地对她嚷嚷道:‘都是你,让我带!都超重啦!’”“他开始收拾箱子,母亲则把茶叶都从铁盒里掏出来,又塞进箱里。儿子推着行李车走了,我问那位母亲,孩子去哪里,她告诉我去英国读书。她脚下的那些东西都散落着,稀泥似的摊了一地”“又有一个女孩推着车走到她的父母身边,表情几乎和那个男孩一样气哼哼的,把车使劲推到她父亲的脚前,说了句:‘严重超重!’”的内容可知,“超重的爱”直接指的是行李的超重。在文章中,无论是儿子还是女儿,在准备出国时都因行李超重而与父母发生冲突。这些超重的行李中,包含了父母为孩子精心准备的各种物品,从生活用品到食品,无一不体现出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牵挂。结合⑦段中“独生子女的一代,理所当然地觉得可以把一切不满和埋怨都发泄给父母。‘养儿方知父母恩’,他们还没到明白父母心的年龄。他们可以埋怨父母的娇惯和期待超重,却永远不该埋怨父母对自己的情感超重”可知,更深层次上,“超重的爱”还指的是父母的期待超重和情感超重。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且深沉的,他们不仅关心孩子的生活起居,更对孩子的未来充满期待。这种期待往往转化为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有时甚至超过了孩子自身的需求和能力范围。同时,父母对子女的情感也是超重的,他们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包括时间、精力甚至金钱,只希望孩子能够幸福、健康地成长。此外,“超重的爱”还表达了作者对父母和子女的双重警示。一方面,它警示子女要理解并珍惜父母的关爱和付出,不要将父母的爱视为理所当然或负担过重;另一方面,它也警示父母要适度关爱子女,避免过度溺爱或期待过高给孩子带来压力和困扰。【14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拓展运用。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中的母亲虽然身患重病,却时刻关心着儿子的心情和身体状况。她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支持着儿子,即使自己即将离世,也依然牵挂着儿子的未来。这种无私的爱,正是天下所有父母共有的。解答时,需要深入理解题目所描述的情境,即“儿子”和“女儿”在机场因行李超重而抱怨父母。接着,分析“儿子”和“女儿”的情感态度。他们因为行李超重而感到不满和抱怨,这种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但也需要引导他们认识到背后的原因——父母的关爱和担忧。最后,根据前面的分析,给出具体的建议。建议的内容应该围绕理解、感恩和回报父母的爱展开,鼓励“儿子”和“女儿”珍惜这份爱,并在未来的日子里用自己的行动去回报。示例:哥哥姐姐,行李超重,确实有些麻烦,你们心里不舒服也可以理解。但是,你们不可以这样抱怨你们的父母。他们给你们装这么多行李,每一件都承载着对你们深深的关爱和担忧。你们知道吗?在你们即将远行的时刻,他们的心比你们还要沉重,因为他们不知道你们在新的环境中会遇到什么困难,能否照顾好自己。他们只是想通过这些行李,为你们多一份保障,多一份安心。请你们理解父母的心情,不要抱怨他们的“超重”的爱。这份爱,是你们人生旅途中最宝贵的财富。无论你们走到哪里,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记得,有父母的爱在支持着你们,有家的温暖在等待着你们。希望你们能够珍惜这份爱,感恩这份爱,并在未来的日子里,用自己的行动去回报这份沉甸甸的爱。(四)(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鲁迅①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②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③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④“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⑤“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⑥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⑦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⑧百草园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⑨“人都到哪里去了!”⑩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⑪“读书!”⑫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⑬“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⑭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以儿童的视角叙述了几件“我”在三味书屋的读书学习的事情,充满童真童趣。B.“我”喜欢提问,愿意了解新知,每天读书习字对课,三味书屋学习氛围浓厚C.“我”并不喜欢先生,“对他很恭敬”只是因为他是个很严厉又迂腐的宿儒。D.选文语言生动有趣,让读者眼前仿佛看到了那个活泼可爱、尽情玩耍的“小鲁迅”。16.根据文章内容先后顺序,用简洁的短语将相关内容填写在下列括号里。从师学习──()──习字对课──()──高声诵读17.阅读选文第⑩-⑫自然段,并结合链接材料甲、乙,说说作为老师的“先生”和莎莉文小姐有什么相同之处,并简要分析理由。【甲】⑤[仁远乎哉我欲为仁斯仁至矣]语见《论语•述而》。原文断句为:“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⑥[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语见《幼学琼林•身体》窦,孔穴、洞。⑦[上九潜龙勿用]这是学生读《周易•乾》时念错的句子,原文为:“初九,潜龙勿用。”⑧[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这也是学生读《尚书•禹贡》时念错的句子,原文为:“厥田惟下下,厥赋下上上错……厥包橘柚锡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注释)【乙】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水”也是“杯”。她没有办法,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doll”这个词。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布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布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节选自《再塑生命人》)【答案】15.C16.①.问“怪哉”虫②.园中嬉戏17.都很慈爱宽容,“先生”有戒尺不常用,也不常罚跪,莎莉文老师在我发脾气时包容理解我;都能够因材施教,“先生”根据不同孩子的能力和需求分别教授他们《论语》《周易》等,莎莉文老师根据“我”的实际情况在手心教我拼写单词。【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C.结合文章第②段“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可知,“我对他很恭敬”是因为他是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只是因为他是个很严厉又迂腐的宿儒”理解错误;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故事情节的概括。①结合第④段“‘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可知,我向先生询问“怪哉”虫是怎么一回事。可概括为:问“怪哉”虫;②结合第⑧段“百草园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可知,我们可以在园中折腊梅,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可以嬉戏玩耍。可概括为:园中嬉戏。【17题详解】本题考查阅读比较。结合第⑩段“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可知,“先生”有戒尺不常用,也不常罚跪,可见他严而不厉、慈爱宽容;【乙】文“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布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布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莎莉文老师把布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然后带我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在我发脾气时包容理解我,是一个慈爱宽容的人;结合第⑦段“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第⑫段“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学生有的念《论语》,有的读《周易》,有的读《尚书》,可见他能根据不同孩子的能力和需求教授知识,能够因材施教;【乙】文“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水’也是‘杯’。她没有办法,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doll’这个词”,海伦因身体缺陷,无法理解两个词的不同,又让我重新练习布娃娃“doll’这个词。莎莉文老师根据“我”的实际情况对“我”进行教学,让我感受水流过手指的感觉,而且在手心教我拼写单词。做到了因材施教。(五)(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以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建设为对象,以数字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为引领的国家信息化建设系统工程,“数字中国”的目标是为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提供信息化技术和信息资源支撑。大体分为两大方向——数字基础设施与数据资源体系。数字基础设施就包括:算力、算网、5G网络、物联网等。数据资源体系包括:数据资源库、数据产权、数据存储等。24日,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省福州市开幕,峰会上有会拉花的AI咖啡师、会簪花的AI化妆师,泉州市“5G+专递课堂”也在展馆亮相,现场还有超100项互动体验项目,大家可以沉浸式感受5G、虚拟现实、元宇宙等技术突破,一起感受数字技术发展的魅力。(摘编自《光明日报》2024年5月25日)【材料二】4月23日,在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二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国民各种媒介阅读率(注:综合阅读率包含各种媒介)【材料三】数字时代线上交流成为人们的常态,但对于许多老年人来说,接收、阅读线上消息却存在很大的障碍。面对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越来越多的数字化新产品,逐渐触网的“银发族”存在着“不敢用”“用不好”的烦恼。在“2024年数字适老中国行”活动中,通过开展“银龄数字课堂”等数字技术应用教学活动,编制面向老年人的通俗易懂的教学手册、视频,普及反诈防骗知识,解决老年人“不敢用”“用不好”的难题,老年人交通出行可选择“一键订票”“一键叫车”服务,让出行更方便;线上购物可选择无障碍快速通道、语音搜索等功能,让购物更简单:看新闻可选择“语音播报”功能,让“阅读”更轻松。越来越多的网站、手机App都加入了适老化改造的行列,让老年人共享数字红利,与智慧社会同行。1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数字中国”是为了推动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应运而生,主要致力于现代化建设。B.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展示了各行各业中的数字化应用,数字化发展切实便利人们日常生活。C.虽然数字时代线上交流已成为人们的常态,但对于许多“银发族”来说,却存在很大的阅读障碍。D.新时代下各种新技术的应用,推动了阅读媒介的数学化发展,人们也彻底摆脱了传统的纸质阅读。19.材料二的图表具体反映了哪些信息?请简要概括。20.如何让“银发族”与智慧社会同行?请结合材料三提出解决方案。【答案】18.D19.①2023年与2022年相比,数字化阅读率和综合阅读率下降了0.2%与0.1%,图书阅读率持平,报纸和期刊阅读率分别上升了0.4%和0.2%;②国民各种媒介阅读率相比,数字化阅读方式时间最长,图书次之,然后是报纸和期刊。20.①开展“银龄数字课堂”等数字技术应用教学活动;②编制面向老年人的通俗易懂的教学手册、视频;③普及反诈防骗知识等。【解析】【导语】这篇文章围绕“数字中国”的主题,探讨了数字技术对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作用。材料一介绍了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在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中的应用,揭示数字技术的实际影响。材料二通过阅读率数据反映出公众对数字化阅读的接触情况,展示了数字阅读的普及。材料三则关注老年群体在数字化时代所面临的困难,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案,以实现智慧社会的包容性发展,体现出社会对“银发族”的关怀。整体结构清晰,内容全面。【18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D.根据材料二“国民各种媒介阅读率”可知,2022年图书阅读率为59.8%,报纸阅读率为23.5%,期刊阅读率为17.7%,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80.1%,综合阅读率为81.8;2023年图书阅读率为59.8%,报纸阅读率为23.1%,期刊阅读率为17.5%,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80.3%,综合阅读率为81.9%。由此可见,虽然数字媒介阅读率在提升,但并不能说明人们彻底摆脱了传统的纸质阅读,事实上纸质阅读依旧存在一定比例,且仍有不少人选择纸质阅读,所以该选项“彻底摆脱”表述错误。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材料二为“国民各种媒介阅读率”统计表,观察图表数据,2022年图书阅读率为59.8%,报纸阅读率为23.5%,期刊阅读率为17.7%,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80.1%,综合阅读率为81.8%;2023年图书阅读率为59.8%,报纸阅读率为23.1%,期刊阅读率为17.5%,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80.3%,综合阅读率为81.9%。由此可得:2023年与2022年相比,数字化阅读率和综合阅读率上升了0.2%与0.1%,图书阅读率持平,报纸和期刊阅读率分别下降了0.4%和0.2%;国民各种媒介阅读率相比,数字化阅读方式时间最长,图书次之,然后是报纸和期刊。【20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结合材料三“在‘2024年数字适老中国行’活动中,通过开展‘银龄数字课堂’等数字技术应用教学活动,编制面向老年人的通俗易懂的教学手册、视频,普及反诈防骗知识”概括可得:开展“银龄数字课堂”等数字技术应用教学活动;编制面向老年人的通俗易懂的教学手册、视频;普及反诈防骗知识等。第三站:下笔有神抒写人生三、写作(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不怕慢,就怕站”,为了克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中国粉蝶工艺品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电线槽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环保型窗帘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气压刹车管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幼儿园课程概述》课件
- 2024至2030年中国振动筛选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磁性接触器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定岛型海岛喷丝板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橡胶缓冲块端头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旋转滴法界面张力仪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中医综合医院发展的对策
- 银行进口付汇流程客户端课件
- 卓越绩效自评报告编写要求
- 第13课《警惕可怕的狂犬病》 课件
- 热镀锌与电镀锌
- 《体育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开发》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 合规管理与企业生产与质量管理
- 麻醉科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申报标准
- 贵州省黔东南州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文化水平测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大营养素膳食纤维》课件
-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 5.1 矩形 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