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2219.1-2014 玉米 高粱主要病害抗性鉴定技术规范第 1 部分 高粱靶斑病抗性鉴定  _第1页
DB21T 2219.1-2014 玉米 高粱主要病害抗性鉴定技术规范第 1 部分 高粱靶斑病抗性鉴定  _第2页
DB21T 2219.1-2014 玉米 高粱主要病害抗性鉴定技术规范第 1 部分 高粱靶斑病抗性鉴定  _第3页
DB21T 2219.1-2014 玉米 高粱主要病害抗性鉴定技术规范第 1 部分 高粱靶斑病抗性鉴定  _第4页
DB21T 2219.1-2014 玉米 高粱主要病害抗性鉴定技术规范第 1 部分 高粱靶斑病抗性鉴定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01B47DB21DB21/T2219.1—2014RulesforevaluationofsorghumandmaizeforresistancetodiseasesPart1:Ruleforevaluationofsorghumforresistancetotargetleafspot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1DB21/T2219.1—2014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玉米、高粱主要病害抗性鉴定技术规范》分为六个部分:——第1部分:高粱靶斑病抗性鉴定;——第2部分:高粱煤纹病抗性鉴定;——第3部分:高粱镰孢菌茎腐病抗性鉴定;——第4部分:高粱丝黑穗病抗性鉴定;——第5部分:玉米灰斑病抗性鉴定;——第6部分: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抗性鉴定。本部分为DB21/T2219-2014的第1部分。本标准由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兰、姜钰、刘可杰、徐婧、张明会、魏家彪、王丽娟、郭瑛玮、徐秀德。2DB21/T2219.1—2014《玉米、高粱主要病害抗性鉴定技术规范》第1部分:高粱靶斑病抗性鉴定,本部分规定了高粱抗靶斑病[Bipolarissorghicola(Lefebvre&Sherwin)Alcorn]鉴定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病原物接种体制备、田间抗性鉴定、病情调查、抗性评价和鉴定记载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粒用高粱[Sorghumbicolor(L.)Moench]品系、品种、杂交种及种质资源对高粱靶斑病抗性的田间鉴定及评价。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抗病性diseaseresistance植物体所具有的能够减轻或克服病原物致病作用的可遗传性状。2.2致病性pathogenicity病原物所具有的侵染寄主植物引起发病的能力。2.3抗性评价evaluationofresistance根据采用的技术标准判别寄主植物对特定病害反应程度和抵抗水平的描述。2.4抗病性鉴定identificationofdiseaseresistance通过适宜技术方法鉴别植物对其特定侵染性病害的抵抗水平。2.5人工接种artificialinoculation3DB21/T2219.1—2014在适宜条件下,通过人工操作将接种体接于植物体适当部位并使植物发病的过程。2.6病情级别diseaseratingscale植物个体或群体发病程度的量化描述。2.7分离物isolate采用人工方法从植物发病部位分离获得的病原体的纯培养物。2.8培养基medium可以使病原物生长的自然或人工配制的基质。2.9接种体inoculums用于接种以引起病害的病原体或病原体的一部分。2.10高粱靶斑病targetleafspot由高粱生双极蠕孢菌[Bipolarissorghicola(Lefebvre&Sherwin)Alcorn,异名HelminthosporiumsorghicolaLefebvreandSherwin]引起的一种为害高粱叶片和叶鞘,产生紫红色或黄褐色病斑的病害。3病原物接种体制备3.1病原物分离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发病植株叶片的典型病斑上分离靶斑病病原物。经单孢分离纯化后,形态学鉴定为高粱生双极蠕孢菌[Bipolarissorghicola(Lefebvre&Sherwin)Alcorn],经致病性测定后4℃下保存或30%甘油液体中-40℃下低温长期保存、备用。3.2接种体繁殖与保存接种前用高粱籽粒培养基进行病原物接种体的繁殖。高粱籽粒培养基的制备方法:高粱籽粒浸泡12h后煮至稍见开裂,凉水冷却后,控去多余水分装入广口瓶或罐头瓶中,每瓶装高粱籽粒量不超过瓶总容积的2/3,121℃高压灭菌60min,24h后重复灭菌1次,冷却后备用。将PDA平板培养基培养的病菌接种于灭菌的高粱籽粒培养基上,置于25℃~28℃恒温箱中黑暗培养7d~10d(每3d摇瓶1次待4DB21/T2219.1—2014高粱籽粒表面长满菌丝或分生孢子,备用。4田间抗性鉴定4.1抗性鉴定圃设置人工接种鉴定的鉴定圃设置在具备良好的自然发病环境条件和灌溉条件、地势平坦、地力均匀的地块。4.2鉴定设计鉴定材料按品种生育期顺序排列,如品种生育期相似可采用随机排列,行长5m,单行区,行距0.6m,小区保苗25株左右。3次重复。每50份鉴定材料各设1组抗、感病对照,抗病对照品种为L407B,感病对照品种为Tx622B。4.3种植要求鉴定材料播种时间与大田生产播种时间相同或适当调整,以使植株接种期和发病期能够与适宜的气候条件(湿度、温度)相遇,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土壤肥力水平和栽培管理与大田生产相同。4.4接种4.4.1接种期高粱靶斑病抗性鉴定接种期为植株喇叭口期,一般中熟、晚熟类型高粱品种10片~11片叶期,早熟类型品种9叶期接种。选择傍晚或小雨天进行接种为宜。4.4.2接种方法将长满病菌分生孢子的高粱粒投入喇叭口中,每株接种5粒~6粒,间隔3d再接种1次,共接种2次。4.5接种后管理在接种期间若遇干旱天气,应及时进行田间浇灌或叶面喷雾,确保病害发生。5病情调查5.1调查时间接种后40d~50d左右,高粱籽粒进入乳熟期进行病害调查。5.2调查方法5DB21/T2219.1—2014目测每份鉴定材料发病状况,重点调查接种部位的上方和下方各2片叶。根据病害症状描述,逐叶进行调查,记载病情级别。5.3病情分级病情分级及其对应的症状描述见表1。表1高粱抗靶斑病鉴定病情级别划分标准病情级别病害症状描述0叶片上无可见病斑1叶片病斑占叶面积5%以下3叶片病斑占叶面积的5.1%~25%5叶片病斑占叶面积25.1%~50%7叶片病斑占叶面积50.1%~75%9叶片病斑占叶面积75%以上,多数叶片枯死6抗性评价6.1鉴定有效性判别当感病对照材料达到其相应感病程度(7级或9级该批次材料抗靶斑病鉴定视为有效。6.2抗性评价标准依据鉴定材料的群体发病程度(病情级别确定其对靶斑病的抗性水平。以50%以上发病个体(叶片)的病情级别作为鉴定材料群体的病情级别值,确定鉴定材料的抗性,划分标准见表2。表2高粱对靶斑病抗性评价标准病情级别抗性0免疫Immunity(IM)1高抗Highlyresistant(HR)3抗Resistant(R)5中抗Moderatelyresistant(MR)7感Susceptible(S)9高感Highlysusceptible(HS)7鉴定记载表格6DB21/T2219.1—2014高粱抗靶斑病鉴定结果记载见表3。表3年高粱抗靶斑病鉴定结果记载表名称来源调查总数病情级别抗性评价013579注1:鉴定地点注2:接种病原菌分离物编号注3:接种日期调查日期鉴定技术负责人(签字):7DB21/T2219.1—2014(规范性附录)高粱靶斑病菌A.1学名和形态描述A.1.1学名高粱靶斑病菌为双极蠕孢菌[Bipolarissorghicola(Lefebvre&Sherwin)Alcorn,异名HelminthosporiumsorghicolaLefebvreetSherwin],属无性态真菌双极蠕孢属。A.1.2形态描述病菌分生孢子梗单生或2根~4根自气孔或从寄主表皮细胞间生出,通常不分枝,偶有分枝,浅褐色至榄褐色,具隔膜,基部呈半球形,大小50µm~730µm×4.8µm~7.5µm,孢子梗上着生1个~4个分生孢子。当湿度大或菌落周围有水滴时,分生孢子可直接萌发,产生较短的分生孢子梗,其上再生分生孢子,连续不断地生长形成分生孢子链。分生孢子浅褐色至淡榄褐色,微弯,两端钝圆,2个~8个隔膜,以4个~6个者居多,分生孢子大小72.5µm~92.5µm×10µm~12.5µm。分生孢子脐点明显可见,但不凹入基细胞内,几乎与基部边缘平齐。8DB21/T2219.1—2014(规范性附录)高粱靶斑病症状B.1病名和症状描述B.1.1病名高粱靶斑病sorghumtargetleafspotB.1.2症状描述高粱靶斑病主要危害植株的叶片和叶鞘。发病初期,叶面上出现淡紫色或黄褐色小斑点,外围着黄色晕圈,后成椭圆形、卵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