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长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_第1页
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长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_第2页
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长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_第3页
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长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_第4页
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长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而优·教有方PAGEPAGE1沈丘县长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中高一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细胞学说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下列有关细胞学说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A.细胞学说的内容都是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B.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C.细胞学说认为多细胞生物中细胞有自己的生命,也会对生物体起作用D.细胞学说认为新细胞从老细胞的细胞核中长出2.与生命系统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但其生命活动可以离开最基本的生命系统B.一个草履虫只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个体层次C.樟树不具有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系统层次D.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构成最大的生命系统3.施一公院士曾说过:“结构决定功能,这是所有物质科学的基本共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大分子均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碳原子的化学性质使得碳元素成为生命构建的基础B.细胞核功能的实现与细胞核中的染色质密切相关C.分泌蛋白合成越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膜的更新速度越快D.没有线粒体的细胞,其生命活动会很快终止4.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B.生物和非生物相比,各种元素相对含量不同C.人、动物与植物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很大D.不同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有多有少5.如图所示,图甲中①②③④表示镜头,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图乙和图丙分别表示不同放大倍数下观察到的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图甲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乙转为图丙,应选用②③镜头C.从图乙转为图丙,正确的调节顺序: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粗准焦螺旋D.在10×10的放大倍数下看到64个细胞,而且在视野的直径上排成一行,则转换为10×40的放大倍数后,看到的一行细胞数为16个,若这64个细胞充满视野,则能看到4个细胞6.如图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衣藻、草履虫、变形虫、细菌和蓝藻。下列有关该组生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图中生物的细胞中都有核糖体B.属于真核生物的有①②③C.生物①②③的遗传物质是DNA,生物④⑤的遗传物质是RNAD.⑤虽然没有叶绿体,但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7.初步研究表明,β-AP(β-淀粉样蛋白)沉积是Alzheimer型老年痴呆的主要病理特征。β-AP是由其前体蛋白APP(一种含695个氨基酸的跨膜蛋白)在病理状态下异常加工而成的。APP形成β-AP的过程如图所示。根据上述信息所作的推论错误的是()A.β-分泌酶起催化作用时消耗水分子 B.一个β-AP分子中至少含有39个肽键C.β-AP寡聚合物可能引起大脑功能异常 D.用双缩脲试剂检测β-AP会产生紫色反应8.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下图中序号代表不同的化合物,面积大小不同代表含量不同,其中Ⅰ和Ⅱ代表两大类化合物。请据图分析,下列正确的是()A若Ⅴ和Ⅵ分别代表蛋白质和脂质,则Ⅶ代表无机盐B.细胞干重和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分别是Ⅴ和ⅢC.医用生理盐水和糖溶液中的溶质分别属于Ⅳ和ⅤD.干旱环境下的植物细胞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Ⅴ9.下列有关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食物中的麦芽糖可被人体小肠上皮细胞直接吸收B.血红蛋白中的Fe能作为无机盐调节细胞内液渗透压C.人体内胆固醇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D.A、G、C、T四种碱基在线粒体内只能参与构成4种核苷酸10.下图所示为植物细胞部分膜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依次属于()A.细胞膜、高尔基体膜、线粒体膜、核膜B.细胞膜、叶绿体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C.线粒体膜、核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D.叶绿体膜、细胞膜、线粒体膜、核膜11.在生物体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如图所示。其中X、Y代表元素,A、B、C是生物大分子。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B在细胞中有三种,都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过程B.人体中,单体a的种类有4种,其排列顺序决定了C中c的种类和排列C.同一生物不同细胞中A、B、C均不同,A的多样性决定C的多样性D.单体a、b、c在形成A、B、C化合物过程中都会消耗能量12.内共生起源学说认为:线粒体、叶绿体分别起源于一种原始的好氧细菌和蓝细菌类原核细胞,它们最早被先祖厌氧真核细胞吞噬后未被消化,而是与宿主进行长期共生而逐渐演化为重要的细胞器。下列表述最合理的是()A.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双层膜结构,可以支持此假说B.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少量的染色体DNA,可以支持此假说C.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核糖体,是完全自主性的细胞器,可以支持此假说D.先祖厌氧真核生物吞噬需氧菌后使其解体,解体后物质再组装成线粒体13.下表为甲同学用某浓度KNO3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所测得的数据,如图为乙同学用另一浓度的KNO3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所绘制的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时间(min)246810原生质体相对大小90%60%30%30%30%A.乙同学的实验进行到T2时观察不到质壁分离现象,此时细胞液浓度一定等于外界溶液浓度B.乙同学在实验进行到T1时可观察到质壁分离正在复原,此时细胞液浓度一定小于外界溶液浓度C.甲同学实验进行到8min时质壁分离已达到平衡,滴加清水后一定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D.甲同学所用溶液浓度要大于乙同学14.用相同培养液培养番茄和水稻时,培养液中各离子浓度变化如下图。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根细胞对水和离子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B.水稻将Ca2+排出,使培养液中Ca2+浓度升高C.两种植物细胞对无机盐吸收的差异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D.番茄根尖成熟区细胞与外界溶液组成渗透系统,其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15.如图为生物种类的概念图,对a、b、c所代表的生物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a—原核生物、b—细菌、c—流感病毒B.a—原核生物、b—细菌、c—大肠杆菌C.a—真核生物、b—植物、c—蓝细菌D.a—真核生物、b—真菌、c—大肠杆菌16.以动物受精卵为实验材料进行以下实验,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实验①和实验③说明了细胞核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重要性B.实验②和实验③说明了细胞质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C.该实验可以证明细胞核的功能D.该实验结果可以说明细胞只有保持结构完整性才能正常进行各项生命活动17.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的操作步骤叙述中,正确的是()A.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B.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配现用18.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核酸是从细胞核中提取的一种酸性物质B.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中,DNA含量一定相同,RNA含量可能不相同C.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核苷酸,没有DNA的生物一定没有细胞结构D.生物体中的核酸具有携带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参与某些细胞器的构成等多种功能19.下列关于实验一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B.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C.脂肪的鉴定实验中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D.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配现用20.如图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并转运葡萄糖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某药物能减小该细胞内Na+浓度差,则会抑制该细胞吸收葡萄糖B.载体M既能运输Na+和K+,又能起催化作用C.低温会影响图中离子的运输,但不会影响葡萄糖运出细胞D.该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与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不同21.磷脂分子在水中可以形成双层磷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如图),它载入药物后可以将药物送入靶细胞内部。下列关于脂质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脂质体到达细胞后,可能会与细胞膜融合B.b处是疏水的,因此水分子不能通过脂质体C.可在a处嵌入水溶性药物,利用脂质体可与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D.可在b处嵌入脂溶性药物,利用脂质体可与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22.如图是细胞部分结构模型图,①~⑤表示细胞核的各种结构,⑥和⑦是两种细胞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为核孔,其作用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B.该细胞中⑦的形成与结构⑤有关C.⑥可以与②直接相连D.分泌蛋白的运输,加工离不开⑥和⑦23.如图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a可能表示某种信号分子B.图中甲表示分泌细胞,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C.图中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D.图中b表示细胞膜上的载体,其成分是蛋白质24.流动镶嵌模型是目前人们普遍接受的细胞膜结构模型,下列有关该模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B.蛋白质分子或镶或嵌或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的表面或其中C.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原因是所有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可以运动D.流动镶嵌模型能解释细胞生长、分裂和运动等现象25.图甲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其中通过图乙所示的过程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的物质是()A.K+ B.Na+ C.胰岛素 D.CO2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40分26.如图是生物体细胞内部分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图(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麦种子中的储能物质c是_________,人和动物内的储能物质为d中的_________。(2)HIV病毒的遗传信息贮存在e中,e物质初步水解的产物是_________。e与DNA在组成上的区别为:_________。(3)两个氨基酸发生脱水缩合反应时,产物是_________和_________,如图2方框内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4)同质量的脂肪储存的能量高于糖类是因为脂肪中含_________(填元素)多。27.如图是两种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两种细胞模式图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的结果绘成的,图A属于_________细胞,其主要依据是_________。(2)研究表明硒对A中的②和B中⑤的膜有稳定作用,可以推测人体缺硒时下列细胞中最易受损的是_________(填序号)。①成熟的红细胞②平滑肌细胞③心肌细胞④口腔上皮细胞(3)若A细胞是唾液腺细胞,则该细胞合成并分泌唾液淀粉酶时,依次经过的含膜的细胞器是[]_________和[]_________。(4)在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中,高尔基体膜面积变化可用C图中_________来表示(“甲”、“乙”或“丙”)(5)若B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则色素主要存在于[]_________,如果其是洋葱的根尖成熟区的表皮细胞,则图中不应有的结构是[]_________。28.如下图所示,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分选和运输取决于自身的氨基酸序列中是否包含了信号序列以及信号序列的差异。(1)研究发现,经②过程进入内质网的多肽,在内质网中折叠成为具有一定________的蛋白质,③过程输出的蛋白质已经没有了信号序列,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经②③过程形成的蛋白质经过④途径送往溶酶体、成为膜蛋白或________。整个过程有________提供能量。(2)在内质网中未折叠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送到高尔基体后,能够再押送回内质网重新折叠,其意义是________。(3)某些蛋白质经⑧过程进入细胞核需要通过________(结构),这一过程具有________性。对核内物质起屏障作用的是________,简要指出原核细胞的拟核与图中细胞核在结构上存在的差异________。(4)①-④送往不同细胞结构的蛋白质过程中高尔基体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这是细胞内蛋白质定向运输所必须的。29.下图是物质出入细胞的示意图,图中A、B、C代表细胞膜上的分子或结构,a~e代表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据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该图所示模型属于___(填“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或“数学模型”)。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B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即___,细胞内有用的成分不会轻易流失到细胞外,这与细胞膜___的功能有关。(2)图中A代表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转运蛋白可以分为___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___(填“需要”或“不需要”)与之结合。(3)乙醇、甘油等较易通过图中___(填字母)所代表的方式进出细胞。若上图代表人体某细胞的细胞膜,胞外的碘进入细胞内需要穿过___层磷脂分子,参与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后,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需要穿过___层生物膜,后者现象被称为___,其依赖于细胞膜的___。(4)若上图代表某海洋生物的细胞。已知细胞中物质X、物质Y的浓度分别为0.60mol/L和0.14mol/L,而海水中物质X,物质Y的浓度分别为0.29mol/L和0.38mol/L,由此可知,该细胞能通过主动运输___(填“吸收”或“排出”)物质Y,该过程可以用上图中的___(填字母)表示。PAGE沈丘县长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中高一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细胞学说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下列有关细胞学说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A.细胞学说的内容都是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B.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C.细胞学说认为多细胞生物中细胞有自己的生命,也会对生物体起作用D.细胞学说认为新细胞从老细胞的细胞核中长出【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它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经过后人修正后的主要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详解】A、细胞学说的内容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在总结其他科学家的观点上提出来的,并经过了后人的修正和整理后得到的,A错误;B、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B错误;C、由分析可以看出,细胞学说认为多细胞生物中细胞有自己的生命,也会对生物体起作用,C正确;D、细胞学说认为新的细胞可以由老细胞经过分裂产生。D错误。故选C。2.与生命系统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但其生命活动可以离开最基本的生命系统B.一个草履虫只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个体层次C.樟树不具有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系统层次D.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构成最大的生命系统【答案】C【解析】【详解】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但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有生命活动,故它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A项错误;草履虫为单细胞生物,一个草履虫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既属于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B项错误;樟树属于植物,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没有系统,C项正确;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和它们所生存的环境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D项错误。3.施一公院士曾说过:“结构决定功能,这是所有物质科学的基本共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大分子均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碳原子的化学性质使得碳元素成为生命构建的基础B.细胞核功能的实现与细胞核中的染色质密切相关C.分泌蛋白合成越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膜的更新速度越快D.没有线粒体的细胞,其生命活动会很快终止【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核的结构1、核膜(1)结构: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2)化学成分:主要是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3)功能:起屏障作用,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2、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重建。3、染色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详解】A、碳链是构成有机物如多糖、蛋白质和核酸的基本骨架,正是由于碳原子本身的化学性质,使得它能够通过化学键连接成链或环,从而形成各种生物大分子,A正确;B、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的染色质上,因此细胞核功能的实现与细胞核中的染色质密切相关,B正确;C、在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中,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以及细胞膜之间不断通过囊泡的形式进行膜的转换,因此分泌蛋白合成越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越快,C正确;D、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仍能进行生命活动,D错误。故选D。4.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B.生物和非生物相比,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不同C.人、动物与植物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很大D.不同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有多有少【答案】C【解析】【详解】A、生物体总是不断地和外界环境进行着物质交换,有选择地从无机自然界获取各种物质来组成自身,不管相同生物还是不同生物,组成它们细胞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是相同的,但是组成它们的各种元素的含量是不同的,由此才可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所有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没有细胞所特有的元素,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动物和植物,在元素种类上大体相同,但含量上差异很大。C正确。故选C。5.如图所示,图甲中①②③④表示镜头,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图乙和图丙分别表示不同放大倍数下观察到的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图甲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乙转为图丙,应选用②③镜头C.从图乙转为图丙,正确的调节顺序: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粗准焦螺旋D.在10×10的放大倍数下看到64个细胞,而且在视野的直径上排成一行,则转换为10×40的放大倍数后,看到的一行细胞数为16个,若这64个细胞充满视野,则能看到4个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分析可知,图甲中①和②是目镜,③和④带有螺纹是物镜,根据目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小;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与玻片的距离也越近,反之则越远可知,①的放大倍数小于②,③的放大倍数大于④,⑤的放大倍数大于⑥;图乙与图丙对比分析,图乙是低倍镜下观察到的图像,图丙是高倍镜下观察的图像。【详解】A、由分析可知,①和②是目镜,③和④是物镜,①的放大倍数小于②,③的放大倍数大于④,⑤的放大倍数大于⑥,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图甲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A正确;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乙转为图丙,是由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应选用②③镜头,B正确;C、从图乙转为图丙,正确的调节顺序: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C错误;D、在10×10的放大倍数下看到64个细胞,而且在视野的直径上排成一行,则转换为10×40的放大倍数后,看到的一行细胞数为64÷4=16个,若这64个细胞充满视野,则能看到64÷16=4个细胞,D正确。故选C。6.如图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衣藻、草履虫、变形虫、细菌和蓝藻。下列有关该组生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图中生物的细胞中都有核糖体B.属于真核生物的有①②③C.生物①②③的遗传物质是DNA,生物④⑤的遗传物质是RNAD.⑤虽然没有叶绿体,但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①为衣藻,②为草履虫,③为变形虫,④为细菌,⑤为蓝藻。【详解】A、图中生物都有细胞结构,都有核糖体,A正确;B、①②③属于真核生物,④⑤属于原核生物,B正确;C、生物①②③④⑤的遗传物质都是DNA,C错误;D.、⑤蓝藻虽然没有叶绿体,但含有光合色素,故可以进行光合作用,D正确。故选C。7.初步研究表明,β-AP(β-淀粉样蛋白)沉积是Alzheimer型老年痴呆的主要病理特征。β-AP是由其前体蛋白APP(一种含695个氨基酸的跨膜蛋白)在病理状态下异常加工而成的。APP形成β-AP的过程如图所示。根据上述信息所作的推论错误的是()A.β-分泌酶起催化作用时消耗水分子 B.一个β-AP分子中至少含有39个肽键C.β-AP寡聚合物可能引起大脑功能异常 D.用双缩脲试剂检测β-AP会产生紫色反应【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APP形成β-AP的过程,该过程是在病理状态下进行的,由题图知APP形成β-AP的过程中需要β-分泌酶和y-分泌酶的催化作用,β-AP分子是由前体蛋白APP中的第597位氨基酸到635位氨基酸形成的、其含有的氨基酸数=635-597+1=39个,而β-AP分子沉积是Alzheimer型老年痴呆的主要病理特征。【详解】A、β-分泌酶起催化作用时水解大分子,需要消耗水分子,A正确;B、通过分析可知,一个β-AP分子含有39个氨基酸链状多肽,则含有至少含有38个肽键,B错误;C、β-AP沉积是AIzheimer型老年痴呆的主要病理征,老年痴呆者记忆力降低,记忆与大脑皮层有关,因此β-AP的作用效果可能是引起大脑功能异常,C正确;D、β-AP是一种蛋白质,里面含有两个以上的肽键,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正确。故选B。8.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下图中序号代表不同的化合物,面积大小不同代表含量不同,其中Ⅰ和Ⅱ代表两大类化合物。请据图分析,下列正确的是()A.若Ⅴ和Ⅵ分别代表蛋白质和脂质,则Ⅶ代表无机盐B.细胞干重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分别是Ⅴ和ⅢC.医用生理盐水和糖溶液中的溶质分别属于Ⅳ和ⅤD.干旱环境下的植物细胞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Ⅴ【答案】B【解析】【分析】若此图表示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据图示含量可知,Ⅰ为无机物,II为有机物,III为水,IV为无机盐,V为蛋白质,VI为脂质,VII为糖类或者核酸。【详解】A、若V和VI分别代表蛋白质和脂质,则VII代表糖类或核酸,A错误;B、细胞干重和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分别是蛋白质(V)和水(III),B正确;C、医用生理盐水和糖溶液中的溶质分别是无机盐和糖类,属于IV和VII,C错误;D、不管环境是否干旱,植物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水(III),D错误。故选B。9.下列有关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食物中的麦芽糖可被人体小肠上皮细胞直接吸收B.血红蛋白中的Fe能作为无机盐调节细胞内液渗透压C.人体内胆固醇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D.A、G、C、T四种碱基在线粒体内只能参与构成4种核苷酸【答案】C【解析】【分析】1、无机盐的功能:(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血液钙含量低会抽搐;(3)维持细胞的形态、酸碱度、渗透压;2、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和RNA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在组成上的差异有:①五碳糖不同,脱氧核苷酸中的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核糖;②碱基不完全相同,脱氧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T、G、C,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U、G、C。【详解】A、麦芽糖是二糖,需要在人的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单糖才能被吸收,A错误;B、血红蛋白含铁,说明无机盐是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B错误;C、人体的胆固醇可以参与构成生物膜和血液中脂质运输,C正确;D、线粒体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A、G、C三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各有2种,T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有1种,所以由A、G、C、T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2×3+1=7种,D错误。故选C。10.下图所示为植物细胞部分膜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依次属于()A.细胞膜、高尔基体膜、线粒体膜、核膜B.细胞膜、叶绿体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C.线粒体膜、核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D.叶绿体膜、细胞膜、线粒体膜、核膜【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细胞膜是单层膜结构,细胞器膜既有单层膜结构也有双层膜结构,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和液泡,具有双膜结构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细胞核具有双膜结构。【详解】由题图知,①具有双膜结构,且两层膜都光滑,是叶绿体;②具有一层膜结构且光滑,可能是细胞膜、液泡、高尔基体、溶酶体或滑面内质网,③具有双层膜结构,且内膜向内凹陷扩大内膜面积,为线粒体;④具有双层膜结构,且具有小孔,外膜上分布核糖体,因此为核膜,D正确。故选D。11.在生物体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如图所示。其中X、Y代表元素,A、B、C是生物大分子。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B在细胞中有三种,都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过程B.人体中,单体a的种类有4种,其排列顺序决定了C中c的种类和排列C.同一生物不同细胞中A、B、C均不同,A的多样性决定C的多样性D.单体a、b、c在形成A、B、C化合物过程中都会消耗能量【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中A→B→C可知,A是DNA,B是信使RNA,C是蛋白质;单体a表示脱氧核苷酸,单体b表示核糖核苷酸,单体c表示氨基酸;元素X表示N、P,元素Y表示N。【详解】A、B表示RNA,细胞中参与蛋白质合成过程的RNA有三种,mRNA、tRNA和rRNA,A正确;B、单体a为脱氧核苷酸,人体中的脱氧核苷酸根据所含碱基(A、T、G、C)的不同分为4种,其排列顺序决定了C蛋白质中c氨基酸的种类和排列顺序,B正确;C、同一生物不同细胞都是由受精卵不断通过有丝分裂而产生的,因此同一生物不同细胞中都含有相同的A,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RNA和蛋白质不完全相同,C错误;D、合成大分子物质需要消耗能量,因此,单体a、b、c在形成A、B、C化合物过程中都会消耗能量,D正确。故选C。12.内共生起源学说认为:线粒体、叶绿体分别起源于一种原始的好氧细菌和蓝细菌类原核细胞,它们最早被先祖厌氧真核细胞吞噬后未被消化,而是与宿主进行长期共生而逐渐演化为重要的细胞器。下列表述最合理的是()A.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双层膜结构,可以支持此假说B.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少量的染色体DNA,可以支持此假说C.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核糖体,是完全自主性的细胞器,可以支持此假说D.先祖厌氧真核生物吞噬需氧菌后使其解体,解体后的物质再组装成线粒体【答案】A【解析】【分析】1、线粒体:真核细胞主要细胞器(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的含量多。呈粒状、棒状,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内膜和基质中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含少量的DNA、RNA。2、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双层膜结构。基粒上有色素,基质和基粒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含少量的DNA、RNA。3、细菌细胞中无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拟核中是一个大型环状DNA分子;细菌细胞质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详解】A、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双层膜结构,可能是厌氧真核细胞的细胞膜+原核细胞的细胞膜,因此可以支持此假说,A正确;B、线粒体和叶绿体都不含染色体,B错误;C、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核糖体,是半自主性的细胞器,C错误;D、先祖厌氧真核生物吞噬需氧菌后未被消化,而是与宿主进行长期共生而逐渐演化为重要的细胞器,D错误。故选A。13.下表为甲同学用某浓度KNO3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所测得的数据,如图为乙同学用另一浓度的KNO3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所绘制的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时间(min)246810原生质体相对大小90%60%30%30%30%A.乙同学的实验进行到T2时观察不到质壁分离现象,此时细胞液浓度一定等于外界溶液浓度B.乙同学在实验进行到T1时可观察到质壁分离正在复原,此时细胞液浓度一定小于外界溶液浓度C.甲同学实验进行到8min时质壁分离已达到平衡,滴加清水后一定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D.甲同学所用溶液浓度要大于乙同学【答案】D【解析】【分析】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大液泡。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详解】A、乙同学在实验进行到T2时观察不到质壁分离现象,此时细胞液浓度等于或大于外界溶液浓度,但由于细胞壁的作用,原生质体不能增大,A错误;B、乙同学在实验进行到T1时可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此时已经开始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所以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B错误;C、甲同学实验进行到4分钟之后6分钟时,质壁分离达到平衡,滴加清水后发生质壁分离复原,C错误;D、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甲同学所做实验结果没有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而乙同学所做实验结果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所以甲同学所用溶液浓度要大于乙同学,D正确。故选D。【点睛】14.用相同培养液培养番茄和水稻时,培养液中各离子浓度变化如下图。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根细胞对水和离子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B.水稻将Ca2+排出,使培养液中Ca2+浓度升高C.两种植物细胞对无机盐吸收的差异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D.番茄根尖成熟区细胞与外界溶液组成渗透系统,其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答案】B【解析】【分析】1、分析题图可知:水稻主要吸收的是SiO44-,对Ca2+、Mg2+吸收量少,而番茄对Ca2+和Mg2+吸收较多,对SiO44-吸收量少,这表明不同植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是具有选择性的,其原因在于不同植物根尖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2、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是一种选择性吸收,属于主动运输,而对水是通过渗透作用,则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详解】A、根细胞对无机盐是一种选择性吸收,属于主动运输,而对水是通过渗透作用,则根细胞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A正确;B、水稻以主动运输的方式从培养液中吸收Ca2+和Mg2+,但吸收水的速率比吸收这两种离子快,因此使培养液中这两种离子的浓度增加,B错误;C、由柱形图可看出,水稻吸收的SiO44-多,对Ca2+、Mg2+吸收量少,而番茄吸收的Ca2+和Mg2+较多,对SiO44-吸收量少,说明不同作物对无机盐的吸收是有差异的,即两种植物细胞对无机盐吸收的差异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C正确;D、番茄根尖成熟区细胞有大的液泡,相当于渗透系统,其中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D正确。故选B。15.如图为生物种类的概念图,对a、b、c所代表的生物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a—原核生物、b—细菌、c—流感病毒B.a—原核生物、b—细菌、c—大肠杆菌C.a—真核生物、b—植物、c—蓝细菌D.a—真核生物、b—真菌、c—大肠杆菌【答案】B【解析】【分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有一个环状的DNA分子,其所在区域叫拟核。原核细胞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支原体是一类没有细胞壁、高度多形性、能通过滤菌器、可用人工培养基培养增殖的最小原核生物。蓝藻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详解】A、原核生物主要包括细菌和蓝藻,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原核生物,A错误;B、原核生物主要包括细菌和蓝藻,大肠杆菌是细菌,B正确;C、真核生物主要包括动物、植物、真菌,蓝细菌是细菌,C错误;D、真核生物主要包括动物、植物、真菌,大肠杆菌是细菌,D错误。故选B。16.以动物受精卵为实验材料进行以下实验,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实验①和实验③说明了细胞核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B.实验②和实验③说明了细胞质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C.该实验可以证明细胞核的功能D.该实验结果可以说明细胞只有保持结构完整性才能正常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答案】D【解析】【详解】三组实验说明细胞核和细胞质是互相依存的关系,是统一的整体,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只有保持细胞结构完整性才能正常进行各项生命活动,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对于考查探究细胞核的有关实验,首先要明白实验要探究的目的,找到合适的材料;再弄清楚实验思路、操作过程;根据实验结果,结合实验目的和假设,作出科学、合理的实验结论。17.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的操作步骤叙述中,正确的是()A.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B.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配现用【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详解】A、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由于乙液的浓度较高,所以不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A错误:B、对细胞的观察需要显微镜,所以花生子叶切片中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B正确;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C错误;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不能混合,应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到含样品的试管中,振荡均匀后,再滴加双缩脲试剂B液,D错误。故选B。18.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核酸是从细胞核中提取的一种酸性物质B.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中,DNA含量一定相同,RNA含量可能不相同C.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核苷酸,没有DNA的生物一定没有细胞结构D.生物体中的核酸具有携带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参与某些细胞器的构成等多种功能【答案】B【解析】【分析】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者RNA。【详解】A、核酸,顾名思义,就是从细胞核中提取的具有酸性的物质,A正确;B、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中,进行分裂的细胞中的DNA含量会加倍,而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RNA含量可能也会与其他细胞不同,B错误;C、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核苷酸,没有DNA的生物是病毒,病毒无细胞结构,C正确;D、生物体中的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可以携带遗传信息;DNA可以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些RNA具有催化功能;rRNA参与核糖体的构成,D正确。故选B。19.下列关于实验一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B.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C.脂肪的鉴定实验中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D.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配现用【答案】C【解析】【分析】鉴定还原糖需要使用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产生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需要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立即使用;蛋白质使用双缩脲试剂鉴定,产生紫色反应,双缩脲试剂需要先加A液形成一个碱性环境,再加入B液,脂肪使用苏丹III(IV)染色,染成橘黄色或红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脂肪颗粒。【详解】A、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需要混合均匀使用,但是双缩脲试剂的A液和B液,需要先加A液后加B液,并且斐林试剂的乙液与双缩脲试剂的B液浓度也是不一样的,A错误;B、斐林试剂需要甲液乙液混合均匀后立即使用,B错误;C、脂肪使用苏丹III(IV)染色,染成橘黄色或红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脂肪颗粒,C正确;D、蛋白质使用双缩脲试剂鉴定,产生紫色反应,双缩脲试剂需要先加A液形成一个碱性环境,再加入B液,D错误。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生物体内各种化合物的鉴定,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区分双缩脲试剂和斐林试剂的使用方法。20.如图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并转运葡萄糖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某药物能减小该细胞内Na+的浓度差,则会抑制该细胞吸收葡萄糖B.载体M既能运输Na+和K+,又能起催化作用C.低温会影响图中离子的运输,但不会影响葡萄糖运出细胞D.该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与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解:葡萄糖和钠离子通过相同的载体S,利用钠离子形成的电位差,把葡萄糖主动运输到小肠上皮细胞,与此同时,钠离子也顺浓度进入小肠上皮细胞。葡萄糖通过载体G运出细胞时,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钠、钾离子通过钠钾泵分别运出细胞和进入细胞是主动运输。【详解】A、葡萄糖利用钠离子形成的电位差,把葡萄糖主动运输到小肠上皮细胞,若某药物能减小该细胞内Na+的浓度差,则会抑制该细胞吸收葡萄糖,A正确;B、载体M既能运输Na+和K+离子,钠、钾离子通过钠钾泵分别运出细胞和进入细胞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载体M能催化ATP水解,B正确;C、葡萄糖通过载体G运出细胞时,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属于协助扩散,也受到温度的影响,故低温既会影响图中离子的运输,也会影响葡萄糖运出细胞,C错误;D、由分析可知,该细胞吸收葡萄糖是逆浓度进行,方式为主动运输,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两种方式不相同,D正确。故选C。21.磷脂分子在水中可以形成双层磷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如图),它载入药物后可以将药物送入靶细胞内部。下列关于脂质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脂质体到达细胞后,可能会与细胞膜融合B.b处是疏水的,因此水分子不能通过脂质体C.可在a处嵌入水溶性药物,利用脂质体可与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D.可在b处嵌入脂溶性药物,利用脂质体可与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其中磷脂分子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所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部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部是疏水的,所以a是亲水性的物质,b是疏水性的脂溶性的物质。【详解】A、由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脂质体到达细胞后,可能会与细胞膜融合,A正确;B、水分子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磷脂双分子层,b处水分子能通过脂质体,B错误;C、在a处嵌入水溶性药物,利用它与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C正确;D、在b处嵌入脂溶性药物,利用脂质体可与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D正确。故选B。22.如图是细胞部分结构模型图,①~⑤表示细胞核的各种结构,⑥和⑦是两种细胞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为核孔,其作用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B.该细胞中⑦的形成与结构⑤有关C.⑥可以与②直接相连D.分泌蛋白的运输,加工离不开⑥和⑦【答案】D【解析】【分析】与细胞核有关的3个易错点:(1)并不是所有物质都能进出核孔。核孔是由多种蛋白质构成的复合结构,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如细胞核中的DNA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2)核仁不是遗传物质的储存场所,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分布在染色体(染色质)上。(3)染色体和染色质只是形态不同,而成分完全相同。分析题图:图示为细胞核模型图,图中①为核孔,②③为核膜,④为染色质,⑤为核仁,⑥为内质网,⑦为核糖体。【详解】A、①是核孔,核孔可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A正确;B、⑦是核糖体,真核生物中核糖体的形成与结构⑤核仁有关,B正确;C、⑥是内质网,内质网膜可以与②核膜直接相连,C正确;D、分泌蛋白的运输,加工离不开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⑦是核糖体,作用是合成蛋白质,D错误。故选D。23.如图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a可能表示某种信号分子B.图中甲表示分泌细胞,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C.图中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D.图中b表示细胞膜上的载体,其成分是蛋白质【答案】D【解析】【分析】图片代表了细胞膜的其中一项功能:细胞间信息交流,由细胞甲分泌蛋白a,进入血液循环流经全身,此蛋白可与细胞乙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激发下级反应。【详解】A、图中a可能表示某种信号分子,如激素,正确;B、图中甲表示分泌细胞,分泌a,通过体液运输与乙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并作用于乙细胞,正确;C、图中反应甲细胞与乙细胞通过a进行间接信息交流,正确;D、图中b表示是受体.受体是一些信号分子或药物等必须先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的特定分子结合,才能发生生理效应,这些特定分子称为受体,大多数为蛋白质,错误。所以D选项是符合题意的.【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膜的功能.关注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另对于信息交流方面,膜上的受体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24.流动镶嵌模型是目前人们普遍接受的细胞膜结构模型,下列有关该模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B.蛋白质分子或镶或嵌或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的表面或其中C.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原因是所有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可以运动D.流动镶嵌模型能解释细胞生长、分裂和运动等现象【答案】C【解析】【分析】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人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详解】A、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因此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A正确;B、蛋白质分子以三种形式存在与磷脂双分子层中,即或镶或嵌或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的表面或其中,细胞膜中蛋白质种类和数量的多少与细胞功能的复杂承担密切相关,B正确;C、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原因是所有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可以运动,C错误;D、细胞生长、分裂和运动等现象与细胞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因而流动镶嵌模型能解释上述现象,D正确。故选C。25.图甲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其中通过图乙所示的过程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的物质是()A.K+ B.Na+ C.胰岛素 D.CO2【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甲分析,Na+离子细胞外的浓度高于细胞内,K+离子是细胞外的浓度低于细胞内,胰岛素存在于细胞外,二氧化碳是细胞内浓度高于细胞外。根据乙图分析,糖蛋白能进行细胞识别,分布在细胞膜外;图乙所示物质运输方向是从膜外运输到膜内,特点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且耗ATP,属于主动运输。【详解】A、K+离子是细胞外的浓度低于细胞内,从膜外运输到膜内,属于逆浓度运输,符合乙图,A正确;

B、图甲中Na+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但细胞外的浓度高于细胞内,与图乙不符,B错误;

C、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运输方式属于胞吐,需要能量,不需要载体,C错误;

D、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式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D错误。

故选A。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40分26.如图是生物体细胞内部分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图(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麦种子中的储能物质c是_________,人和动物内的储能物质为d中的_________。(2)HIV病毒的遗传信息贮存在e中,e物质初步水解的产物是_________。e与DNA在组成上的区别为:_________。(3)两个氨基酸发生脱水缩合反应时,产物是_________和_________,如图2方框内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4)同质量的脂肪储存的能量高于糖类是因为脂肪中含_________(填元素)多。【答案】(1)①.淀粉②.脂肪(2)①.核糖核苷酸②.e中有核糖和尿嘧啶(3)①H2O②.二肽③.﹣CO﹣NH﹣(4)氢(或H)【解析】【分析】由图可知:a是糖类,b是蛋白质;c是多糖;d是脂肪、类脂和固醇,e是核糖核酸RNA。【详解】(1)小麦种子中的储能物质c是淀粉,人和动物内的储能物质为d中的脂肪。(2)HIV病毒的遗传信息贮存在eRNA中,e物质初步水解的产物是核糖核苷酸。eRNA与DNA在组成上的区别,e中有核糖和尿嘧啶。(3)两个氨基酸发生脱水缩合反应时,产物是H2O和二肽,图2方框内的结构简式是﹣CO﹣NH﹣。(4)同质量的脂肪储存的能量高于糖类,因为脂肪中含氢(或H)较多。27.如图是两种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两种细胞模式图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的结果绘成的,图A属于_________细胞,其主要依据是_________。(2)研究表明硒对A中的②和B中⑤的膜有稳定作用,可以推测人体缺硒时下列细胞中最易受损的是_________(填序号)。①成熟的红细胞②平滑肌细胞③心肌细胞④口腔上皮细胞(3)若A细胞是唾液腺细胞,则该细胞合成并分泌唾液淀粉酶时,依次经过的含膜的细胞器是[]_________和[]_________。(4)在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中,高尔基体膜面积变化可用C图中_________来表示(“甲”、“乙”或“丙”)(5)若B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则色素主要存在于[]_________,如果其是洋葱的根尖成熟区的表皮细胞,则图中不应有的结构是[]_________。【答案】(1)①.动物②.有中心体,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2)③(3)①.⑨内质网②.③高尔基体(4)乙(5)①.⑥液泡②.⑦叶绿体【解析】【分析】分析题图,A无细胞壁,是动物细胞;B有细胞壁,是植物细胞;C表示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中各种结构膜面积的变化,根据过程前后膜的变化情况,可知甲为内质网、乙为高尔基体,丙为细胞膜。【小问1详解】图中两种细胞模式图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的结果绘成的,图A属于动物细胞,其主要依据是无细胞壁、叶绿体、液泡,有中心体。【小问2详解】A中的②和B中⑤都是线粒体,而硒对线粒体的膜有稳定作用,又因为心肌细胞中线粒体最多,故人体缺硒时下列细胞中最易受损的是③线粒体。【小问3详解】若A细胞是唾液腺细胞,则该细胞合成并分泌唾液淀粉酶时,现在核糖体合成,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再经胞吐到细胞外,整个过程由线粒体提供能量,依次经过的含膜的细胞器是⑨内质网和③高尔基体。【小问4详解】高尔基体先接受内质网的囊泡,再形成囊泡,最终基本不变,即膜面积变化可用C图中乙来表示。【小问5详解】若B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会有紫色大液泡,则色素主要存在于⑥液泡。如果其是洋葱的根尖成熟区的表皮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则图中不应有的结构是⑦叶绿体。28.如下图所示,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分选和运输取决于自身的氨基酸序列中是否包含了信号序列以及信号序列的差异。(1)研究发现,经②过程进入内质网的多肽,在内质网中折叠成为具有一定________的蛋白质,③过程输出的蛋白质已经没有了信号序列,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经②③过程形成的蛋白质经过④途径送往溶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