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九年级语文上册《怀疑与学问》示范课教学课件_第1页
人教九年级语文上册《怀疑与学问》示范课教学课件_第2页
人教九年级语文上册《怀疑与学问》示范课教学课件_第3页
人教九年级语文上册《怀疑与学问》示范课教学课件_第4页
人教九年级语文上册《怀疑与学问》示范课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怀

问顾颉刚了解作者顾颉刚(1893年5月8日—1980年12月25日),原名诵坤,字铭坚,号颉(jié)刚;小名双庆,笔名余毅等,江苏苏州人。是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民国九年(1920年),顾颉刚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北京大学助教,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云南大学、齐鲁大学、中央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诚明文学院等校教授,北平研究院研究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通讯研究员、院士,《文史》杂志社总编辑,大中国图书局编辑所长兼总经理。建国后,任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和学术委员,中国史学会理事、全国文联委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顾颉刚是中国“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学说。建国后,从事古史研究和古籍整理工作,负责校点《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著作有《古史辨》《汉代学术史略》《两汉州制考》《郑樵传》等,与人合著《三皇考》《中国疆域沿革史》《中国历史地图》等。1980年12月25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7岁。本文关联知识古史辨学派又称古史辩派、疑古派,以顾颉刚、钱玄同等为创始人和主要代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以后出现的一个以“疑古辨伪”为特征的史学、经学研究的学术流派。《古史辨》,共七巨册,是“古史辨派”研究成果的汇集。经十年拓展,五四运动以后,顾颉刚等史学家为探索古史做了不少工作,从1926年至1941年,《古史辨》共出版七册,包罗了三百五十篇文章,三百二十五万余字。生字词停滞(zhì)盲从(máng)腐草为萤(yíng)程颐(yí)譬如(pì)虚妄(wàng)词语解释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语出《孟子·尽心下》。原指完全相信《尚书》,倒不如没有《尚书》,后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就自动破灭,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不起反驳、攻击。腐草为萤:语出《礼记·月令》意思是腐草能化为萤火虫。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指一些不着边际的、不可捉摸的事物。辨伪去妄:要善于辨别,分清真假。流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盲从:盲目地附和随从。墨守:固执拘泥,不会变通。停滞: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进行或发展。课文分层第一部分(第1、2段):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的精神。第二部分(第3—5段):论证第一个分论点,即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第三部分(第6段):论证第二个分论点,即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文章提出了什么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为了论证这一论点,作者提出了两个分论点,是哪两个?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中心论点是全文的统帅、核心,分论点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是中心论点的几个方面,就实质而言它是中心论点的支撑。本文的事实论据有哪些?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听说“腐草为萤”。戴震善问的例子。笛卡儿的例子本文的道理论据有哪些?学者先要会疑。——程颐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我怀疑,所以我存在。——笛卡尔010203阅读第一部分,说说文章的开头,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学者先要会疑。”——程颐“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特点:引用名言作用:开头段引用名言的作用引用……的话,引出中心论点/论题;作为道理论据有力地证明中心论点;增加文章的文学色彩。举例论证的作用举......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段观点)的观点,进而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第3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请简要分析第4段的论证思路阅读第五段,思考:怀疑有哪几个步骤?几个步骤能否调换?“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不能调换,因为人只有先怀疑才可能思索,只有思索才可能辨别是非,三个步骤是按人对事物进行怀疑时的先后顺序排列的,调换后就不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了。第5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道理论证。引用孟子的名言,论证了要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使论证有权威性和说服力。对比论证。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对比,强调了“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课堂笔记怀疑与学问中心论点分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的精神引用名言:“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需疑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证明教师总结本文是历史学家顾颉刚写的一篇谈治学方法的短文,首先开头引用名言,引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要有怀疑精神”然后第3-5自然段论述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