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中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藏羚羊为什么要去繁育它们的后代?迁徒的目的何在?至今,这种古老而原始的迁徒现象在国内外动物学研究中仍然是不解之谜。动物学界有多种不同的说法。一是基因说。适者生存,通过迁徙淘汰一些老弱病残,优胜者存活下来延长着传递蒸因的使命。而且,藏羚羊集中产仔后,也有可能转去了其他的种群,这样有利于基因之间的交流,增加物种的遗传。二是气候说。(),母藏羚羊是为了到一个环境更好的地方繁育下一代而进行迁徙。三是食物说。曾有人认为,产崽地,丰富的食物有利于母藏羚羊的生产和小藏羚羊的生长。四是天敌说。在产崽地,藏羚羊的天敌数量不是很多,这有利于种群的。到底哪种理论能够充分说明藏羚羊的迁徙原因,目前尚无定论。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跋山涉水多样性水草丰美繁衍B.千山万水差异性水草丰美繁殖C.跋山涉水差异性山清水秀繁衍D.千山万水多样性山清水秀繁殖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产崽地海拔相对较低,和栖息地相比,气候环境相对较好B.和栖息地相比,产崽地海拔相对较低,气候环境相对较好C.和栖息地相比,气候环境相对较好,产崽地海拔相对较低D.气候环境相对较好,和栖息地相比,产崽地海拔相对较低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迁徙可以淘汰一些老弱病残,存活下来的优胜者背负起传递基因的使命。B.迁徒可以淘汰一些老弱病残,优胜者存活下来延续着传递基因的使命。C.迁徙通过淘汰一些老弱病残,优胜者存活下来背负起传递基因的使命。D.迁徙通过淘汰一些老弱病残,存活下来的优胜者延续着传递基因的使命。2、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诗言志,其中不乏哀愁,伟大的诗人们往往把胸中难以排遣的愁情化作千古流传的美妙诗句。在《虞美人》中李煜用“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这一形象的比喻和大胆的夸张来抒发自己作为亡国之君的无尽哀愁;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辛弃疾用“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无人会,登临意”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鲍照在《拟行路难》中则用“心非木石岂无感,⑤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欲说还休的愤懑与不平;而才华横溢的李清照则在《醉花阴》中把闺怨闲愁化作了“⑥___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锦绣词句。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沈有容,字士弘,宣城人。幼走马击剑,好兵略。举万历七年武乡试。蓟辽总督梁梦龙见而异之,用为昌平千总。复受知总督张佳胤,调蓟镇东路,辖南兵后营。十二年秋,朵颜长昂以三千骑犯刘家口。有容夜半率健卒二十九人迎击,身中二矢,斩首六级,寇退乃还,由是知名。十四年从李成梁出塞,抵可可毋林,斩馘多。明年再出,亦有功。成梁攻北关,有容陷阵,马再易再毙,卒拔其城。从宋应昌援朝鲜,乞归。日本封事坏,福建巡抚金学曾欲用奇捣其穴,起有容守浯屿、铜山。二十九年,倭掠诸寨,有容击败之。倭据东番。有容守石湖,谋尽歼之,以二十一舟出海,遇风,存十四舟。过彭湖,与倭遇,格杀数人,纵火沉其六舟,斩首十五级,夺还男妇三百七十余人。倭遂去东番,海上息肩者十年。捷闻,文武将吏悉叙功,有容赉白金而已。三十二年七月,西洋红毛番长韦麻郎驾三大艘至彭湖,求互市,税使高寀召之也。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由浙江游击调天津,迁温处参将,罢归。四十四年,倭犯福建。巡抚黄承元请特设水师,起有容统之,擒倭东沙。泰昌元年,辽事棘,始设山东副总兵,驻登州,以命有容。八月,毛文龙有镇江之捷。诏有容统水师万,偕天津水师直抵镇江策应。有容叹曰:“率一旅之师,当方张之敌,吾知其不克济也。”无何,镇江果失,水师遂不进。明年,广宁覆,辽民走避诸岛,日望登师救援。朗先下令,敢渡一人者斩。有容争之,立命数十艘往,获济者数万人。时金、复、盖三卫俱空无人,有欲据守金州者。有容言金州孤悬海外,登州、皮岛俱远隔大洋,声援不及,不可守。迨文龙取金州,未几复失。四年,有容以年老乞骸骨,归,卒。(节选自《明史·沈有容传》,有删节)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B.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C.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D.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试”是古代科举考试中的地方考试,称“大比”。一般在八月举行,又称“秋闱”。B.“倭”古称日本。中国于汉、魏、晋、南北朝时称日本为倭,唐、宋及以后称为日本。C.“海外”与古代的“海内”相对,“海内”指国内,“海外”则古今同义,指外国。D.“乞骸骨”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家安度晚年。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沈有容爱好军事。他从小就会骑马击剑,后考中武试乡试,梁梦龙、张佳胤都赏识器重他,让他担任要职。B.沈有容作战勇猛。在夺取刘家口的战斗中,他身先士卒,虽身中两箭,但仍斩首六级,等敌人退走了才回来。C.沈有容有计谋。他曾想用奇兵攻打倭寇的巢穴,可惜福建巡抚金学曾不按他的计划行事,导致部队攻打失败。D.沈有容爱护百姓。郎先发布禁令不让人去救百姓时,他表示反对并下令几十艘船开往各岛,使数万人获救。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倭遂去东番,海上息肩者十年。捷闻,文武将吏悉叙功,有容赉白金而已。(2)无何,镇江果失,水师遂不进。明年,广宁覆,辽民走避诸岛,日望登师救援。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从五四运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身处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广大青年必将在△的新时代里△,当代青年想要有所建树,就应该△地投身伟大理想,迈稳步子、夯实根基,这样才能攻坚克难,△。A.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壮心不已马到成功B.大有作为大有可为矢志不渝玉汝于成C.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矢志不渝玉汝于成D.大有作为大有可为壮心不已马到成功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江城子·孤山竹阁送述古①苏轼翠蛾羞黛怯人看。掩霜纨,泪偷弹。且净尊,收泪唱《阳关》。漫道帝城天样远,天易见,见君难。画堂新构近孤山。曲栏干,为谁安?飞絮落花,春色属明年。欲棹小舟寻旧事,无处问,水连天。(注)①述古:陈襄,字述古。时陈襄由杭州太守调任南都(即文中的“帝城”)太守,而苏轼任杭州通判。1.下列对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以歌女为抒情主人公,通过她的口吻表达对陈述古的惜别之情,构思巧妙。B.本词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为送别佳作,但二者情感基调并不相同。C.开头三句以神态、动作表现歌女的悲伤,因离别而落泪,怕人羞见而掩扇偷拭。D.“漫道帝城天样远”一语双关,既言帝城遥远,亦言君王不见,词人自伤身世。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词的下片是如何抒发离愁别绪的。6、默写。(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1),为谁流下潇湘去。(秦观《踏莎行》)(2)鸟雀呼晴,。(周邦彦《苏幕遮》)(3),伤心秦汉经行处。(张养浩《潼关怀古》)(4)间关莺语花底滑,。(白居易《琵琶行》)(5),小人喻于利。(孔子《论语·里仁》)(6)知人者智,。(《老子》三十三章)(7)山水之乐,。(欧阳修《醉翁亭记》)(8)壁立千仞,。(林则徐联句)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在远古中国,一方面,西北羌姜诸族由“羊饰大人”演进而来的“美”,成为具有宇宙普遍性之美;另一方面,东南夷越诸族由“文身大人”演进而来的“文”,也成为具有宇宙普遍性之美。东汉学者郑玄就在《乐记·乐象篇》注中说:“文犹美也。”“文”的演进,大趋势是从原始文身到朝廷冕服,这一进程非常漫长。“文”主要来自东和南,《礼记·王制》曰:“东方曰夷,被发文身……南方曰蛮,雕题交趾。”后来,东方的夷较早进入冕服之美,东南的越虽在政治上与列国一道进步,但在身体之美上仍为文身状态。《墨子·公孟》讲,齐桓公以“高冠博带”治国,晋文公以“大布之衣,牂羊之裘”治国,楚庄王以“鲜冠组缨,缝衣博袍”治国;而“越王勾践,剪发文身,以治其国,其国治”。从原始文身到朝廷冕服的演进,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色。在先秦典籍的语言运用中,文可以用来指人的服饰衣冠、身体礼节、语言修辞,可以用来指朝廷、宫室、宗庙、陵墓等制度性建筑,可以用来指旌旗、车马、器物、仪式等美观性事物,可以用来指文字、诗歌、音乐、绘画、舞蹈(《礼记·乐记》“声成文,谓之音”“五色成文”;《说文》“文,错画也”)。人在创造社会之文的同时,也以相同的眼光来看自然——日、月、星,天之文;山、河、动、植,地之文。总而言之,当文扩展为整个天地之美的时候,它就成为一切审美对象的总称。孔子称尧舜“焕乎其有文章”,赞西周“郁郁乎文哉”,正是文作为普遍之美的表达。作为普遍之美的文,进入春秋后发生了变化。从远古到西周,文都是美善合一的,美的外观背后有政治、伦理、神学支撑。但春秋之后,礼崩乐坏,一方面,各诸侯大夫为提升自己的地位,纷纷使用越级的礼乐(如鲁国大夫季氏用了天子的舞乐,“八佾舞于庭”);另一方面,各诸侯大夫为了享乐,创造了新的美的类型,如大量出现的俗乐新声,这些新声后被各国君主纳入宫廷。在春秋各国的宫廷舞乐中,无论是旧乐还是新声,都被视为享乐对象,率先开始了朝廷之文的意义转变。在社会变革的推动下,朝廷的文的体系,不断与政治、伦理、神学脱钩,成为纯粹的享乐对象。在此进程中,只有作为语言的“文”仍然保持着文化高位。文字之美在与色、声、味等享乐之美有了本质区别之后,就包含了两种意义:一是普遍之美,二是比普遍之美更高级的语言之美。从此,中国美学体系有了三个级别:普遍一般的众物之美,与朝廷之礼相连的政治之美,与语言之美相连的诗文之美;从此,文就成为比一般之美和政治之美更高级的美。因此,在中国美学体系中,美,可用于一切方面,文,则用于更高级的美。比如,用文质彬彬、文气诗韵等词去赞美人,比用美品位更高。文来自与雕绘相关的图案,讲究技术,当文字出现并成为文化和美学的主流后,图案的技术就升华为文字的技术,乃至于诗文成为艺术的最高级,超过了音乐和图案。文之美,就不再仅是图案之美、音律之美,首先应是诗文之美。文是与技术相关而成为普遍之美的,“文”就与“不文”、普通、粗俗相区别。用文来形容一种美,这种美一定是有技术含量的,最主要的就是有书卷气、高雅的,这也与士农工商中“士”的社会地位相关。文与美都有普遍性,但美可以是一切美,无论低俗或高雅,文则一定是精致之美、高雅之美。(摘编自张法《文:一种高级的美是有技术含量的》)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远古中国,“美”与“文”都具有宇宙普遍性,只是演进本源不同,“美”源自西北羌姜,“文”源自东南夷越。B.文作为一切审美对象的总称,主要来自东南的越国,表达普遍之美,如“郁郁乎文哉”是孔子赞西周的。C.在先秦典籍的语言运用中文有极为广泛而普遍的社会意义,可以指人的衣冠、宫室、器物、文字等。D.受社会变革的影响,朝廷的文的体系逐渐与政治、伦理、神学脱离了关系,成为纯粹的享乐对象。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阐述了“文”的演进过程,即从原始文身到朝廷冕服,进程漫长且各国不尽相同。B.文章为了论述“文”是最有技术含量的美,先论述“文”摆脱图案之美和音乐之美的过程。C.文章大量引用古代典籍进行论述,有理有据,如用《礼记》“五色成文”证明“文”可用来指绘画。D.文章从“文”的产生说起,按照其演进过程推出最后结论:文是精致之美、高雅之美。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墨子》记载,越王勾践文身治国,齐桓公高冠博带治国,可见,文演进的趋势是从原始文身到朝廷冕服。B.俗乐新声的出现,反映了春秋之后的礼崩乐坏,是各诸侯大夫贪图享乐、超越自己地位的结果。C.“文”的语言内涵始终保持着文化高位,用文质彬彬、文气诗韵来赞美人品位更高。D.在中国古代社会士农工商中“士”的地位最高,是因为有书卷气、有高雅的“文”之美。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进出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旨在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进博会在全球博览会中是以进口为主题的唯一的国家级博览会,是国际贸易史上的一大创举。自2018年第一届进博会开始,举办日期为11月5日到10日,举办地为上海。举办进博会,是中国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有助于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摘编自“百度百科”“”进博会”词条)材料二:第一二届进博会成果统计表类别参展国家、地区、组织(个)展位面积(万平方米)参展企业(家)交易采购成交金额(亿美元)境外采购商(人)新产品、新技术(件)配套活动(场)第一届17230327578310300370第二届181363893711.37000391380(摘自《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相关文章)材料三:“中国市场这么大,欢迎大家来看看。”该金句背后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第一大消费品市场,在当今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中国的引进政策,以及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让世界各国感受到进博会释放出的重磅利好。“进博朋友圈”越做越大,展位“一展难求”,现场更热闹非凡,商品琳琅满目:有阿拉斯加的帝王蟹、挪威的三文鱼、南太平洋的大目金枪鱼,还有德国的服务机器人、荷兰的LED灯、英国的知名跑车。“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企业“走出去”取得了积极进展。在进博会的推动下,“引进来”同样取得了积极进展。“买全球、惠全球”理念与“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一脉相承,擘画中国对外开放新蓝图,“引进来”与“走出去”都是中国开放理念的重要体现,闪耀着中国智慧的光芒。(摘自《进博会体现了大国责任、大国担当》)材料四: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工厂”,也是“世界市场”。此次进博会上,主席提出“共建开放合作的世界经济”“共建开放创新的世界经济”“共建开放共享的世界经济”的倡议,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共鸣。经济全球化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是历史潮流。当前,逆全球化思想正在发酵,保护主义的负面效应日益显现,收入分配不平等、发展空间不平衡已成为全球经济治理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因此,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正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应该秉承开放精神,推进互帮互助、互惠互利。只有共建开放共享的世界经济,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让世界各国人民共享经济全球化发展成果,我们才能共同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摘自《开放共享,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国家》)1.下列对“进博会”的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目前的全球博览会中,进博会是以进口为主题的唯一的国家级博览会,是国际贸易史上的一大创举。B.举办进博会,是中国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C.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进博会让世界各国感受到了中国释放出的重磅利好。D.在进博会的大力推动下,“买全球、惠全球”理念擘画中国对外开放的新蓝图,闪耀着中国智慧的光芒。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博会的成功举办,既有效地促进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地发展,也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B.第二届进博会成果丰硕,和第一届进博会相比,交易采购成交金额增长了23%,高达711.3亿美元。C.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第一大消费品市场,世界各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切实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D.当前,全球经济治理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收入分配不平等、发展空间不平衡,保护主义的负面效应充分显现。3.通过进博会,中国政府向世界宣示了哪些支持经济全球化的主张,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9、在中国的“乡治”传统中,乡规民约占据重要地位。北宋就有益田《吕氏乡约》,后经朱熹编考增损,历代沿袭。明代出现了乡约讲读制度,不只讲枯燥的律令,还辅之以道德事迹、格言谚语,使民众喜闻乐见。清代沿用乡约讲读的方式,虽然基层推行中不免形式化,但仍有不少村民受到教化。传统乡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能发挥独特作用,是因为自《吕氏乡约》以来,它就主要是民间性的,是村民共同约定的规范,它虽然也不乏惩罚务款,但重主要是“德治”规范,它所倡导的伦理道德价值,是乡村社会普遍认同的;明清时的讲读制度,也都诉诸道德教化,过内化的道德影响众人,并形成舆论等制约机制,使人们大多能自发遵从。当然,在社会经济层面,小农经济、儒家伦理及宗族影响力,也是其发挥效力的重要保障。乡村治,则国家安。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乡规民约“全覆盖”。因此,各地出现了制定或修订乡规民约的热潮,但其中也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这些公约既无法接续乡规民约的乡治文化传统,又无法与当下乡村治理有效配合,村民不关注,村干部用不上。一些村庄,乡规民约流于形式,或仅用于宣传。有村民反映,乡规民约也就是挂在村委会墙上的摆设,村里有些矛盾或纠纷,还是靠风俗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和解决。乡规民约与乡村治理缺乏有机连接,与村务公开和民主监督等无关,这些导致它不被重视,治理实效缺失。当下,中国乡村变迁巨大,已迥异于百年前。渗透着儒家伦理的乡规民约不可能“复活”。但是,乡规民约蕴含的传统乡治文化机理,有着超越时空的贯通性;传统乡规民约的人民性、乡土性,以及民间自治道德与法文化氛围,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乡规民约的制定必须运用民主方式,要体现村民意愿。只要民主参与制定的乡规民约不违背国家法律,就应该受到鼓励。在乡村治理中,基层党支部可以先形成建议,由“村两委”形成乡规民约初稿,然后会开征集意见,组织村民代表讨论,进行修改,再经过党群议事会,村民大会等形式审议通过。乡规民约对于村民而言,无疑是“准法律”,其制定者需要做的,可能恰恰是找到并总结潜藏于乡村生活的“既存的法律”,不能完全脱离乡土习俗,不能违背人情习惯。作为一种自治性规范,乡规民约也可以说是村落的“习惯法”。乡村社会,真正的法律应该是长久沿袭生成的,是人们普遍认同的良善民俗。乡规民约既是民间自治法律,要发挥实效,其内容就要更加贴近乡土的良善习俗。如此,乡规民约才能重新获得生机,在村风文明、乡村秩序构建中发挥实效。(摘编自韩伟《乡规民约如何重获新生》)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传统乡规民约能够有助于中国的乡村治理,也得益于后世对乡约讲读制度的沿袭。B.乡规民约的乡治文化传统能否得到继承,直接影响其在乡村治理中实际效能的发挥。C.乡规民约建设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需要,民主方式在其中起关键作用。D.乡规民约虽有超越时空的文化机理。但经历了十国乡村的百年巨变,不可能复活。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论述乡规民约的地位、作用和建设,探索使它重获生机的办法,有现实针对性。B.文章论述乡规民约的发展变化,以一些村庄为例子,重在论述乡规民约的建设方法。C.文中使用“准法律”一词,有助于更好地阐述乡规民约的重要性、乡土性和自治性。D.文章从民间性和德治功能等方面,论述了乡规民约在乡治中发挥独特作用的原因。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乡规民约作为民间自治法律,多能体现村民意愿,是当今社会法治的有机组成部分。B.传统乡规民约诉诸道德教化,具有人民性、乡土性,一定能在乡村振兴中发扬光大。C.乡规民约来源于长久沿袭的良善民俗习惯,自律性与制约性相统一才更能发挥实效。D.随着小农经济及宗法制的解体和儒家伦理的式微,乡规民约要存在就必须彻底变革。10、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送杨少尹序韩愈①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时公卿设供帐,祖道都门外,车数百两。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②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相去,归其乡。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③予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两,马几匹,道边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然吾闻杨侯之去,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④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也。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1.请写出本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有别于本文的文言序《__________》。2.第①段写疏广、疏受二人临行时的场面,其用意是___________。3.对“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擅长写诗的京城人,也跟着来应和丞相。B.京城中擅长写诗的人,也作诗来应和丞相。C.京城中擅长写诗的人,也跟着来应和杨侯。D.擅长写诗的京城人,也作诗来应和杨侯。4.在第③段,作者表面上说自己“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离京时送别场景怎样,而实际上是有所指的。其深层含义是什么呢?5.从全文看,杨巨源其人如何?作者对他怀有哪些感情?6.近代著名学者钱穆先生认为,“韩愈《送杨少尹序》之类,此可谓是一种无韵的散文诗。”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理解。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蕃乃谢焉。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甚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贪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吏不能诘。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里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滂后事释,遂还乡里。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滂曰:“滂死则祸弭,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滂从父归黄泉,得其所矣。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选自《后汉书·党锢列传》,有删改)(注)李、杜:指当时的贤臣李膺、杜密。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郭林宗闻而让蕃让:责备 B.请署功曹署:代理C.滂后事释释:释放 D.犹以利刃齿腐朽齿:割除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范滂年轻时就注重品德修养,受到州郡和乡里的钦佩。冀州因灾荒而动荡,范滂被委任为清诏使。刚到州境,贪官污吏就慑于他的廉直刚正,弃官而逃。B.范滂因为弹劾的人数非常多,受到了尚书的责备与怀疑,但范滂不为所屈,大义凛然地表示,如果检举的不是贪污腐败、奸邪残暴的人,甘愿接受死刑。C.范滂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仅曾主动上书揭发依仗权势欺压百姓的刺史、权豪二十余人,而且曾在休息的时候拒绝召见为乡里人所鄙弃的外甥李颂。D.皇上下诏缉捕范滂等人,督邮吴导不愿拘捕范滂,县令郭揖愿与范滂一同出逃,他们的行为既表现了对朝廷此举的不满,也表现了对范滂为人的无比敬仰。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⑴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⑵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4.请根据文章二三两段内容,概括范滂为官的特点。1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材料:《教育部致全国大学生的一封信》中指出,在校生应做“守护者”,粉碎谣言,关爱家庭,守护健康;应做“修行者”,即“宅其身、抱道行”,做到“学习不延期”;应做“识途者”,错峰出行、平安出行、游必有方。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读了材料有什么感悟,请结合材料内容,自选角度给本校(统称“理智中学”)同学写一篇倡议书,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题目自拟,不得出现个人信息,不要套作,不得抄袭,800字以上。
参考答案1、1.A2.B3.A【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跋山涉水:意思是指翻山越岭,蹚水过河。形容旅途艰苦。千山万水:是形容山水很多,比喻路途艰险、遥远。结合“繁育它们的后代”分析,选用“跋山涉水”。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各种遗传信息的总和。差异性:差别程度。修饰“遗传”,主要讲遗传的多样性。水草丰美:即水草长得茂盛而美好。山清水秀:意思是形容风景优美。结合“产崽地”“丰富的事物”分析,选用“水草丰美”。繁衍:指繁殖衍生,使其逐渐增多、增广;使生物数量逐渐增加或增多。繁殖:是指生物为延续种族所进行的产生后代的生理过程,即生物产生新的个体的过程。结合“种群”分析,选用“繁衍”。故选A。2.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结合“二是气候说”“母藏羚羊是为了到一个环境更好的地方繁育下一代而进行迁徙”分析,此处主要讲产地的环境,主要突出海拔较低,气候环境较好,可以有更好的环境繁育下一代。分析选项内容,B项衔接恰当。故选B。3.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语序不当,“存活下来”修饰“优胜者”,语序应该为“存活下来的优胜者”,排除B项、C项。搭配不当,“延续”“使命”搭配不当,把“延续”应该改为“背负”,排除D项。故选A。2、①问君能有几多愁②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③把吴钩看了④栏杆拍遍⑤吞声踯躅不敢言⑥莫道不销魂【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此题难写的字词有:吴钩、踯躅、销魂等。【点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3、1.A2.C3.C4.(1)倭寇于是离开东番,海上平息了十年。捷报上达,文武将吏们都论功受赏,有容只是受赏赐白银罢了。(2)没有多久,镇江果然丢失,水师就不再前进。次年,广宁失守,那里的百姓逃往各岛避难,每日盼望登州的部队救援。【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有容告诉当权的人,自己请求前往劝说他们。见到麻郎,指明陈述利害关系。麻郞醒悟,叫来高寀的使者,讨回贿赂高寀的金钱,扬帆而去。”“有容白当事”一句中,“当事”作“白”的对象,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麻郎悟”“呼寀使者”“悟”与“呼”表示两种行为,前者是“麻郎醒悟”,后者则是“叫来高寀的使者”,故中间要断开,排除C;“寀金”是指“贿赂高寀的金钱”,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A。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C项,“古今同义”错误,文中的“海外”指远离内陆的地方,不是指国外。如李商隐《马嵬》中“海外徒闻更九州”中所述。故选C。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C项,“他曾想用奇兵攻打倭寇的巢穴,可惜福建巡抚金学曾不按他的计划行事”错误,“想用奇兵”的是福建巡抚金学曾,对象有误;且不是福建巡抚金学曾不按他的计划。故选C。4.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遂”,于是;“去”,离开;“息肩”,平息;“叙功”,论功行赏;“赉”,赏赐。(2)“无何”,没有多久;“明年”,古今异义,第二年;“走避”,逃走躲避;“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参考译文:沈有容,字士弘,宣城人。幼时就会骑马击剑,爱好用兵的谋略。考中万历七年的武试乡试。薊辽总督梁梦龙看见他感到不平凡,任用他为昌平的千总。又受到总督张佳胤的赏识,调到蓟镇的东路军,管辖南方士兵的后营。十二年秋天,朵颜长昂带领三千骑兵侵犯刘家口。有容半夜率领二十九名勇猛的士兵迎击,身中两箭,斩首六级,贼寇退走了才回来,由此知名。十四年跟随李成梁出塞,抵达可可毋林,斩首很多。次年再次出塞,也有功劳。成梁攻打北关,有容冲入敌阵,坐骑一再更换一再死去,最后攻下了那座城。随从宋应昌支援朝鲜,要求回来,分封日本的事情失败,福建巡抚金学曾想用奇兵攻打他们的巢穴,起用有容防守浯屿、铜山。二十九年,倭寇劫掠各村寨,有容打败了他们。倭寇占据东番。有容防守石湖,计划全部歼灭他们,带了二十一条船出海,遇到风,存下十四条船。经过彭湖,与倭寇相遇,打死数人,放火烧沉他们六条船,斩首十五级,夺回男女三百七十多人。倭寇于是离开东番,海上平息了十年。捷报上达,文武将吏们都论功受赏,有容只是受赏赐白银罢了。三十二年七月,西洋的红毛番酋长韦麻郞驾驶三艘大船到彭湖,要求互通贸易,他们是征收商税的使臣高寀召来的。有容告诉当权的人,自己请求前往劝说他们。见到麻郎,指明陈述利害关系。麻郞醒悟,叫来高寀的使者,讨回贿赂高寀的金钱,扬帆而去。从浙江游击将军任上调到天津,又调任温处参将,被罢免回家。四十四年,倭寇侵犯福建。巡抚黄承元请求特别设立水师,起用有容统领,在东沙擒获倭寇。泰昌元年,辽东事务棘手,朝廷开始设立山东副总兵,驻守登州,就把这个职务任命有容。八月,毛文龙在镇江打了胜仗。诏令有容统率水师万人,偕同天津的水师直达镇江策应。有容叹息说:“率领一支部队,去抵抗正嚣张的敌人,我知道那是不能成功的。”没有多久,镇江果然丢失,水师就不再前进。次年,广宁失守,那里的百姓逃往各岛避难,每日盼望登州的部队救援。朗先下令,敢摆渡一个人过来的斩首。有容反对,立即命令几十艘船开往各岛,几万人获到了救援。当时金、复、盖三卫都空虚没有人,有人要据守金州。有容说金州孤立地远处海外,登州、皮岛都与它远隔大海,声援不到,不可据守。等到文龙取得金州,没有多久又丢失了。四年,有容因为年老请求退休,回到家中,去世。4、C【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第一二空:大有可为:比喻所做之事很有价值,很有发展前途。而不能指人。大有作为:比喻能够充分发挥才能,做出很大成绩。根据语境,应先“可为”,再“作为”。因此,第一空应选“大有可为”;第二空应选“大有作为”。排除BD两项。第三空:矢志不渝:是立志不会改变,表示永远不变心。壮心不已:指有抱负的人到了晚年,雄心壮志仍不衰减。语境中指的是“当代青年”,应选“矢志不渝”。排除A项。第四空:玉汝于成:像打磨璞玉一样磨炼你,使你成功;现多指逆境可以帮助一个人取得成功。马到成功:迅速取得胜利。从语境来看,成功不是可以轻易得来的。应选“玉汝于成”。分析可知,C项成语全都恰当。故选C。【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5、1.D2.①实写太守新建的华美画堂,虚写歌女想象着此后不能再与太守同游于此的落寞。②实写此时飞絮落花的暮春景象,虚写歌女想象明年春游时不能再见太守的无奈与伤心。【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学生在看标题、看作者、看注解、看意象、看情感关键字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诗词内容、情感、手法和语言特色,然后逐个选项浏览,比对原文,看是否有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感情概括不准等错误。D项,“亦言君王不见,词人自伤身世”错误。依据“漫道帝城天样远,天易见,见君难”,帝城虽然有如天远,可见天容易,见贤太守难。这是歌女言其永别,委婉表达自己留恋之情;词人借歌女传情,亦是传惜别之情。故选D。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艺术手法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先透过题干把握考点,然后再结合诗歌标题、作者、注解、意象、抒情关键词等,在理解全诗内容基础上进一步把握关键诗句的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和表现的思想感情。“画堂新构近孤山。曲栏干,为谁安?”,实写眼前色彩斑斓的画堂,精巧玲珑的曲栏干,想象太守离别后,画堂栏干将为谁安置?虚实结合,写出太守离别后自己的落寞;“飞絮落花,春色属明年。欲棹小舟寻旧事,无处问”,作者实写眼前花絮飘落的景象,想象与春色相逢只有待来年,且想象明年春日驾着小舟寻觅旧迹,怕也往事渺茫无处寻访。虚实结合,写出明年无法与太守同游春景的感伤。【点睛】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技巧的题,首先要指出运用何种技巧,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技巧的,最后指出运用该技巧的作用:表达了什么情感,或者有什么表达效果。答题时注意,一定不能只注意艺术技巧,而忘记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6、①郴江幸自绕郴山②侵晓窥檐语③望西都,意踌躇④幽咽泉流冰下难⑤君子喻于义⑥自知者明⑦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⑧无欲则刚【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以及文化常识掌握情况。考查名篇背诵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郴”“檐”“踌躇”“阙”“幽咽”“喻”“欲”等。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7、1.B2.B3.C【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主要来自东南的越国”说法有误,原文第三段中说到,“总而言之,当文扩展为整个天地之美的时候,它就成为一切审美对象的总称”,“文”作为一切审美对象的总称,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的,不是单纯地来自于东南的越国。故选B。2.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摆脱”说法有误,原文是说“文之美,就不再仅是图案之美、音律之美,首先应是诗文之美”,可见,“文”并不是摆脱图案之美和音乐之美,而是超越图案之美和音乐之美。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可见”推导有误,作者列举齐桓公高冠博带治国而越王勾践文身治国的例子,主要是证明“东方的夷较早进入冕服之美,东南的越虽在政治上与列国一道进步,但在身体之美上仍为文身状态”这一观点,越王勾践文身治国和齐桓公高冠博带治国是同一时期,不能由此看出“文”演进的趋势。B项,“春秋之后的礼崩乐坏,是各诸侯大夫贪图享乐、超越自己地位的结果”说法有误,“各诸侯大夫贪图享乐、超越自己地位”是“礼崩乐坏”的表现。D项,“‘士’的地位最高,是因为有书卷气、有高雅的‘文’之美”说法有误,依据文中最后一段,“用文来形容一种美,这种美一定是有技术含量的,最主要的就是有书卷气、高雅的,这也与士农工商中‘士’的社会地位相关”,可见原文只是说与士的社会地位相关,并未明确指出士的社会地位最高,而士的社会地位高也不仅仅是这一个原因。故选C。8、1.C2.D3.①秉承开放、创新精神,主动开放市场;②秉承合作、共享精神,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③坚持贸易自由化,反对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若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中,C项,“进博会让世界各国感受到了中国释放出的重磅利好”张冠李戴,原文为“中国的引进政策以及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让世界各国感受到进博会释放出的重磅利好”。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本题中,D项,“全球经济治理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充分显现”错误,原文为“最突出问題”、“日益显现”。故选D。3.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中国市场这么大,欢迎大家来看看”“此次进博会上,主席提出“共建开放合作的世界经济”“共建开放创新的世界经济”“共建开放共享的世界经济”的倡议,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共鸣”“应该秉承开放精神,推进互帮互助、互惠互利。只有共建开放共享的世界经济,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据此分条概括即可。【点睛】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9、1.D2.B3.C【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D项,“乡规民约虽有超越时空的文化机理。但经历了十国乡村的百年巨变,不可能复活”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当下,中国乡村变迁巨大,已迥异于百年前。渗透着儒家伦理的乡规民约不可能‘复活’。但是,乡规民约蕴含的传统乡治文化机理,有着超越时空的贯通性”,选项叙述将原文内容颠倒,原文意思是乡规民约蕴含的传统乡治文化机理,有着超越时空的贯通性。所以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故选D。2.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B项,“以一些村庄为例子,重在论述乡规民约的建设方法”错误。根据原文“因此,各地出现了制定或修订乡规民约的热潮,但其中也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这些公约既无法接续乡规民约的乡治文化传统,又无法与当下乡村治理有效配合,村民不关注,村干部用不上”可见,以一些村庄为例子,是想论述制定或修订乡规民约中存在的问题。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是当今社会法治的有机组成部分”错误。乡规民约不属于社会法治。B项,“一定能在乡村振兴中发扬光大”错误,原文写“乡规民约既是民间自治法律,要发挥实效,其内容就要更加贴近乡土的良善习俗。如此,乡规民约才能重新获得生机,在村风文明、乡村秩序构建中发挥实效”,并没有说一定能发扬光大,只是提到有重获生机的可能。D项,“乡规民约要存在就必须彻底变革”错误。根据“乡规民约既是民间自治法律,要发挥实效,其内容就要更加贴近乡土的良善习俗。如此,乡规民约才能重新获得生机,在村风文明、乡村秩序构建中发挥实效”可见不需要彻底变革,要更加贴近乡土的良善习俗。故选C。【点睛】选择题做题技巧:
1、圈划选项信息源。
在作答过程中先用铅笔在原文找出选项信息源,并做标记。
2、将选项与选项信息源做比较。
比较点多为:
(1)句意逻辑是否一致。
(2)表意范围是否发生扩大或缩小。
(3)是否发生张冠李戴。
(4)是否绝对。
(5)是否无中生有。
3、有效利用排除法,由易到难。10、1.伶官传序2.突出杨侯和二疏一样具有品德之美,受人敬重。3.B4.暗示杨氏离京场面与二疏不同,借此议论古今执政者的不同,感叹朝廷对有功德的老臣的少恩,替杨氏鸣不平。5.有才华,德高望重,不忘本(家乡);无限惜别、仰慕、赞叹。6.第三自然段写杨君去时,既没有看到热烈的送行场面,也没有听到发自内心的赞扬。作者猜测“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两,马几匹,道边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以否,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从语言上看朴实无华,句式多变。最后一段文字不长,但内容丰富。作者先用“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的不良现象作反衬,意在突出杨君告老归乡的意义。当时像杨巨源这样按例归乡的官员很稀少,值得大力提倡。接着作者又补写一句杨君初出仕的情景,说他是刚成年就离开了家乡,这可能是为了突出他对故乡的深厚感情。最后,作品以深沉的感慨作结“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这是对杨君的高度赞扬,也是对世风日下的无穷感叹。情感真切深沉,动人肺腑。【解析】1.此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文化常识的考查包括作家作品、文学常识、文化习俗等。解答此类题目,平时要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认真审题,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涉及课本中重点作品的考查。注意抓住题干中提示的关键点:“本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文言序”。据此进行筛选便可得出答案: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史论《五代史伶官传序》。此文通过对五代时期的后唐盛衰过程的具体分析,推论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说明国家兴衰败亡不由天命而取决于“人事”,借以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力戒骄侈纵欲。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探究作者写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准确理解文意;然后分析题干中指定内容本身的特点及在文中的位置,再联系全文,从内容主旨、结构思路等角度分析揣摩作者意图。作答时要结合内容,条理清晰。本文题干要求回答第①段写疏广、疏受二人临行时的场面的用意。文章第一段写疏广、疏受二人辞位离开时,“公卿”“道路观者”相送并赞叹落泪;汉史传其事,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这些内容都从侧面反映二疏的品行高洁,受人敬重。本文主要写杨侯,这样就为下文突出杨侯的品行高洁并受世人敬重做了铺垫。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理解语句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本题是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可用排除法做题。“京师之长于诗者”中的“者”,是用在动词性词组后面,表示……的人。“京师”和“长于诗”作定语。没有倒装,无需调整顺序,所以排除A、D两项。根据语境“属”应解释为撰写,前文说“丞相有爱而惜之者”,众人写诗是应和丞相赞颂杨侯,所以“之”指代丞相,排除C项。故选B。4.本题考查理解句段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句段的表层意义,然后结合上下文语境揣摩其的深层意义或言外之意(包括句段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句子所描述人物的思想、性格,句子本身的丰富意蕴等)。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分析关键词句,分析句段结构,分析句段在文中的位置,分析句段手法,分析句段表达意图等。本题要求分析第③段中作者说自己“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离京时送别场景的深层含义。此段中作者写杨侯离京时送别场景,用了一系列的猜测来假设送别情景,结句总结“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再联系前文语句“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可知作者认为杨侯与二疏品行一样高尚,但是所受的重视程度却相差甚远。如果不是“丞相有爱而惜之者”,回乡的杨侯会更为凄凉。这些都含蓄的表达朝廷执政者对功德老臣的疏忽,对杨侯表达同情,为其不平。5.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评价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此题分两问。解答第一问,先翻译并感知文章内容;然后找出文中主要事件,勾画出文中直接和间接描写人物的句子;最后认真思考分析,并选择词语进行概括。由原文语句“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丞相去归其乡今之归”,可知其有才华有德行。由原文语句“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可知其不忘家乡。由原文语句“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从侧面表现其德高望重。此外文中作者将杨侯与疏广、疏受相比也可表现其品行高洁,受人敬重。解答第二问,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然后勾画出文中表现作者情感态度的关键语句,最后认真揣摩加以概括。本文作者主要写杨侯,并将其与二疏比较,整体表现作者对杨侯的赞扬。即使未能亲自相送,依旧心心念念他离开是否有人相送,表现怜惜之情。文章结尾句“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浸透作者的敬重仰慕之情。6.本题考查赏析文章特色,对指定内容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要准确的理解文本内容,从语言、情感、写法等角度分析文章特色;二是要分析理解题干中所提供内容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解读。作答要抓住关键点,要结合文本内容,言之成理。首先抓住题干中所引学者钱穆的评价的关键点“无韵的散文诗”。“散文诗”兼有诗歌和抒情散文特点,篇幅短小,情感浓重,节奏鲜明,语言精炼隽永,形式灵活,内容浓缩,耐人寻味。所以说本文是“无韵的散文诗”,即本文具备散文诗的特点,只是无韵而已。文中把杨侯辞职归乡的情景跟历史上有名的二疏具体进行比较,从而突出了杨巨源思想品德之美。文章前后照应,富于变化,并且反复咏叹,言婉情深,作者的思想感情灼然可见。解答时可从语言、情感角度进行分析。语言朴实、句式多变可结合第三自然段加以分析,情感深切、动人肺腑可结合第四自然段加以分析。作答时要结合具体语句及内容。【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古时候疏广、疏受叔侄二人因为年老,同一天辞掉职位离去。当时,朝廷中的公卿摆设宴席,在京都门外为他们饯行,车驾有数百辆之多。道路上旁观的,有很多人为之感叹并流下了眼泪,无不称赞他们贤明。汉代的史书既记载了他们的事迹,而且后世擅长绘画的人,又画下了他们的形象。到今天依然光彩照人,清清楚楚的仿佛是前不久发生的事情。国子监司业杨巨源,正以他善于写诗来教育学生,一旦到了七十岁,也禀白丞相离职回归他的故乡。世上常说古时的人和现今的人是不能并论的,而今杨巨源与疏氏二人,他们的思想难道有什么差异吗?我攀附于公卿之末,恰逢生病不能出去送行,不知道杨少尹走的时候,都城门外送行的有多少人?车有多少辆?马有多少匹?道边的旁观者,也有为他的行为感叹,知道他是贤者的,还是没有呢?而史官能不能铺张渲染他的事迹,写成传记以作为疏氏二人的事迹的继续呢?不会冷落寂寞吧?我看到现在世上没有擅长绘画的,而画还是不画,当然就不必考虑了!然而我听说杨侯的辞归,丞相中有敬重而怜惜他的,奏明皇上任命他为其故乡河中府的少尹,以便不断绝他的俸禄。又亲自写诗来慰勉他。京城中擅长写诗的人,也作诗来应和。又不知道古时候疏氏二人的归乡,有这样的事吗?古人与今人相同还是不同,不得而知啊!中古以后的士大夫,往往依靠官俸来养家,罢官之后就无归宿之处。杨侯刚成年,便在他的家乡被荐举,参加了《鹿鸣》宴而来到朝廷的。现在回到故乡,指着乡间的树说:“那些树是我的先人种的。那条溪流,那座山丘,是我小时候钓鱼、游戏的地方。”故乡的人没有不对他表示敬意的,人们告诫子孙要以杨侯不舍弃故土的美德作为榜样。古人所说的“乡先生”,逝去之后能够在乡里社庙中享受祭祀的,大概就是这样的人吧?大概就是这样的人吧?11、1.C2.C3.(1)像范滂这样的人才,难道应该(怎么能够)按照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来要求他呢!现在成全了范滂辞官的好名声,恐怕会为自己招来不好的议论吧。(2)你现在可以和李膺、杜密齐名了,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呢!已经有了美好的名声,再追求长寿,这二者能同时得到吗?4.与同僚相处,耿直自尊;不畏豪强,揭发佞吏;志不能伸,率性辞官;不徇私情,严整疾恶。【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C项,“滂后事释”意思是“后来范滂的案情查清”,“释”,解除、查清。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C项,“而且曾在休息的时候拒绝召见为乡里人所鄙弃的外甥李颂”错误,文中“寝而不召”的意思是“范滂把宗资用李颂为吏这件事压下去了,不召见李颂”,选项曲解文意。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格”,要求;“成”,成全;“去就”,偏意复词,偏在“去”,辞官;“得无……邪”,恐怕……吧。第二句中,“恨”,遗憾;“既”,已经;“令”,美好;“寿考”,长寿。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文章二三两段内容,概括范滂为官的特点”,然后浏览二、三段,找到范滂为官的表现,根据这些表现概括为官的特点。如“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弃官而去”,意思是“当时陈蕃担任光禄勋,范滂执行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拜访陈蕃,陈蕃没有阻止他,范滂觉得很遗憾,扔下笏板弃官而去”,这表现出他为官的耿直自尊;如“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甚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贪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吏不能诘”,这里表现出他为官之时不畏豪强,揭发佞吏;如“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意思是“范滂看到当今的时势正处于混乱的时候,知道自己的志向不能实现,于是呈递弹劾自己的状文辞官”,这表现出他志不能伸时就率性辞官;如“滂在职,严整疾恶。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里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这表现出他为官时不徇私情,严整疾恶。【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参考译文:范滂,字孟博,是汝南征羌人。从小磨砺出高洁的节操,受到州郡和乡里人的钦佩,冀州地区发生饥荒,盗贼纷纷而起,于是(朝廷)任用范滂为清诏使,派他前去巡行查办。范滂走马赴任,慷慨激昂,有澄清天下污秽的志向。到冀州后,太守、县令知道自己贪污受贿,听说范滂来了,都自动辞官而去。升迁为光禄勋主事。当时陈蕃担任光禄勋,范滂执行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拜访陈蕃,陈蕃没有阻止他,范滂觉得很遗憾,扔下笏板弃官而去。郭林宗听说后,责备陈蕃说:“像范滂这样的人才,难道应该(怎么能够)按照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来要求他吗!现在你成全他辞官的美名,莫非是自己选择了不好的议论吗?陈蕃于是向范滂道歉。(范滂)又被太尉黄琼征召。不久皇上下诏三府衙门的属官呈报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范滂举奏了二十多个刺史和享有二千石俸禄的权贵。尚书责备范滂弹劾的人太多了,怀疑他有私心。范滂回答说:“我检举的,如果不是贪污腐败、奸邪残暴,深深地祸害百姓的人,(我)难道会因为私心而使奏章受到玷污吗?因为召开三公会议的日子迫近了,所以我先举奏了最紧要的;那些没有查清的,将要进一步查实。如果我的话有与事实不符的地方,我甘愿接受死刑。”(负责审理的)官吏无话可说了。范滂看到当今的时势正处于混乱的时候,知道自己的志向不能实现,于是呈递弹劾自己的状文辞官。太守宗资此前就听说范滂美好的名声,(于是)请求朝廷让范滂暂任功曹,并把政事交给他处理。范滂在任功曹期间,严厉地整治他痛恶的人和事。范滂外甥——西平人李颂,是王侯之家的子弟,被同乡的人所不齿。中常侍唐衡把李颂请托给宗资,宗资任命他做小官。范滂却认为他外甥李颂不是合适人选,就把这件事压下不办。宗资把怒气转嫁到书佐朱零的身上,鞭打书佐朱零。朱零仰起头说:“范滂(这样做)是公正的裁断,好像用锋利的刀刃切割腐朽的东西。今天我宁愿受鞭打而死,但范滂(的做法)无法改变。”宗资于是作罢。后来牢修诬告朝中有人结党营私,范滂获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年年幼儿园大班班级工作计划
- 社区民政工作计划集合
- 2024年建筑工程师工作计划范文
- 2024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计划范文格式
- 大班年级组学习活动计划
- 2024年工会工作计划表
- 供销社总结和计划
- 2024酒店新年工作计划范本
- 五年级2024班主任工作计划第一学期
- 奶茶店创业计划书模板
- 2025年中国蛋糕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东北三省精准教学2024年12月高三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详解)
- 人教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2024年玉林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目
- 结婚婚宴父母答谢词(3篇)
- 2024年度-工程造价培训课件全新
- DZ∕T 0213-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石灰岩、水泥配料类(正式版)
- 2024年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社会招聘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高教版【中职专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期末试卷+答案
- 中国历史地理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北京大学
- MOOC 跨文化交际通识通论-扬州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