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湖北省实验幼儿师范学校科学知识竞赛试题(四)填空式选择题1.“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从2001年起定为每年的()。A.6月5日B.4月22日C.5月22日D.12月29日2.“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A.6月5日B.5月22日C.4月20日D.12月25日3.《生物多样性公约》于()通过,()正式生效。A.1993年,1994年B.1992年,1993年C.1997年,1998年D.2001年,2002年4.《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三个主要目标是()A.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共享B.保护野生植物、保护野生动物和保护人体健康C.保护遗传资源、保护环境和保护森林D.发展农业、林业和渔业5.《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英文简称是()A.CBDB.CITESC.WTOD.GEF6.生物多样性包括()A.动物多样性、植物多样性、微生物多样性B.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C.森林多样性、草原多样性、湿地多样性D.地球圈、大气圈、生物圈7.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初步评估,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为()。A.39330亿人民币B.1800亿人民币C.220亿人民币D.100亿人民币8.目前世界生物多样性总的趋势是()A.锐减B.破坏得到有效控制C.物种不再灭绝D.递增9.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工作协调组共有()个部门组成,由()牵头。A.18,科技部B.20,国家环保总局C.22,外交部D.21,教育部10.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国家联络点和履约办公室设在()A.外交部B.国家环保总局C.财政部D.科技部11.外来入侵物种是指()A.本地区的有害物种。B.从一个地区进入另一个地区的物种。C.一般指从一个国家进入另一个国家或从一个自然生态系统进入另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在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境中建立种群并影响、威胁及破坏到本地生物多样性的外来物种。D.从一个国家进入另一个国家的物种。12.外来入侵物种入侵的途径包括()国际运输、跨国界河流、国家间边界物种自然繁衍B.飞机、轮船、火车C.货物销售、旅游、动植物进出口D.有意引进、无意引进和自然入侵13.在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科学院于2002年联合发布的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录中的外来入侵物种是()。A.紫茎泽兰B.桉树C.食人鲳D.大头蚁14.外来入侵物种将()造成危害A.仅对农作物B.仅对野生动植物C.仅对水生生物D.对生物多样性、林业、农业、自然生态环境,甚至人体健康15.防治外来入侵物种应采取()的方针A.重在宣传教育B.加强科学研究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D.只种植本地物种16.生物安全管理是为了防范()自然生境破坏B.环境污染C.由于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转基因生物环境释放和商品化可能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的有害影响D.动、植物杂交、植物嫁接等产生的风险17.《<生物多样性公约>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于()在()达成协议。A.2000年,加拿大蒙特利尔B.1972年,瑞典斯德哥尔摩C.2001年,日本东京D.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18.中国于()签署了《生物安全议定书》。批准议定书的国家达到()后《生物安全议定书》将自动生效。1999年5月,80个B.2000年8月,50个C.2000年1月,100个D.2001年8月,60个19.正确对待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和生物安全管理的原则是()A.先发展,后防范B.重发展,轻防范C.只批准转基因生物实验室研究,禁止转基因生物环境释放和商品化D.积极支持生物技术发展,生物安全应采取事先防范措施20.生物安全监管包括()转基因植物监管B.食品监管、饲料监管、药物监管C.转基因动物监管D.生物技术实验室、转基因活生物体环境释放和转基因产品商业化的安全监管等。21.2002年4月在海牙第六次《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上,通过了关于获取遗传资源和惠益公正、公平分享的()A.生物安全议定书B.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约定C.波恩准则D.海牙公约22.《生物多样性公约》中规定,遗传资源()A.拥有国拥有主权,遗传资源进口国必需得到资源拥有国的事先知情同意。B.全球共享C.自由获取D.禁止从其他拥有国获取遗传资源23.原产中国的农作物品种有()A.大豆B.花生C.玉米D.西红柿24.有活化石之称的野生动物是()A.大熊猫B.藏羚羊C.野骆驼D.金丝猴25.有活化石之称的野生植物是()A.珙桐B.桫椤C.银杏D.人参26.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中国确定了()个具有全球保护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A.8B.11C.17D.2827.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主要的措施,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三个功能区。A.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B.核心区、实验区、生产区C.内区、中区、外区D.核心区、中区、实验区28.目前中国依法管理自然保护区的主要法规是()A.环境保护法B.自然保护区条例C.森林法D.水土保持法29.据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环境状况公报,到2002年底,中国已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个,其中国家级()个。A.1551,171B.1757,188C.1757,165D.1458,18830.《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禁止在自然保护区的()进行任何建设开发活动.A.核心区、缓冲区B.核心区、中区C.核心区、实验区D.内区、中区31.根据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八条规定,我国现行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是()A.综合管理和分部门管理相结合B.国务院直接管理C.国家环保总局统一管理D.由各地政府管理32.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的调整必须经()评审通过,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B.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国家环保总局C.中国科学院,国家环保总局D.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发展规划司33.新疆阿尔金山、西藏羌塘和青海可可西里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的保护对象是()A.大象B.老虎C.藏羚羊D.金丝猴34.大力协助和支持保护藏羚羊、麋鹿、亚洲象等濒危物种并在北京设有代表处的全球最大的动物福利非政府组织(NGO)是()A.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B.国际鹤类基金(ICF)C.保护国际(CI)D.湿地国际(WI)35.1956年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A.内蒙大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B.江苏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C.广东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D.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6.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A.善待地球B.生物多样性与减贫——对可持续发展的挑战C.生物多样性与山地生态系统D.只有一个地球37.著名的北大生物学家潘文石教授在广西崇左致力于()的研究,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当地社区扶贫工作做出了榜样。A.金丝猴B.白头叶猴C.大猩猩D.华南虎38.世界上裸子植物物种最丰富的国家是()A.中国B.巴西C.印度尼西亚D.哥伦比亚39.我国杂交水稻闻名于世界,()在国际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A.李振声B.袁隆平C.娄成后D.翟中和40.生物多样性破坏除自然变化外,其主要原因在于()A.人口的增长B.外来入侵物种C.湿地萎缩D.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过度开发判断式选择题41.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批准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最早的国家之一。()A对B错42.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必须发动公众广泛参与。()A对B错43.荒漠生态系统不具有多样性。()A对B错44.中国是世界上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遗传资源进出口必须获得提供国的事先知情同意,并应有提供方和开发利用方惠益共享协议。()A对B错45.猎杀、出售、食用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是违法犯罪行为,一旦发现,应立即举报。()A对B错46.据研究,对人类造成威胁的重大瘟疫大多数是由野生动物传染给人类的,如爱滋病、鼠疫等,有的专家认为,引起非典型性肺炎的SARS病毒也可能来源于野生动物,因此,人类在爱护野生动物的同时应具有一定的防范意识。()A对B错47.中国少数民族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传统知识,正确处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社区经济发展的关系,减少当地社区对生物资源的依赖,并积极鼓励参与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A对B错48.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遗传资源保护、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共享是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重要内容。()A对B错49.基因工程造福人类,所以不需要考虑基因工程对生物多样性、自然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A对B错50.生物多样性破坏与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湿地、山地、海洋等生境破坏有关,因此《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实施应加强与相关国际公约的协调。()A对B错化学史常识1、K金的意义商店里出售的金首饰,上面都表有K数。K数是表示金的纯度的指标,K数越高,表示含金量越高,价格也越高。24K表示含金量达99.5%以上,这种金很软,强度也较差;18K表示含金量为75%左右,这种金比纯金的硬度和强度大;有些金笔笔尖是14K金(含金量58.3%),硬度就更大些,也更耐磨。2、砷的发现关于砷的发现,西方化学史家们都认为是1250年德国的马耐斯以雄黄为原料首先制得了砷。近年来我国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实际上,我国古代炼丹家才是砷的最早发现者。据史记记载,约在317年,我国的炼丹家葛洪用雄黄、松脂、硝石三种物质炼制得到砷。3、亚硝酸盐的用途及对人体的危害在氮的化合物中,有一类盐叫做亚硝酸盐,如亚硝酸钠、亚硝酸钾等,它们可用于印染、漂白等行业,并广泛用做防锈剂,也是建筑业常用的一种混凝土掺加剂。在一些食品如腊肉、香肠等中,常加入少量亚硝酸盐作为防腐剂和增色剂,不但能防腐,还能使肉的色泽鲜艳。但是亚硝酸盐是一种潜在的致癌物质,过量或长期食用对人的身体会造成危害。所以,国家对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有严格的限制。长时间加热沸腾或反复加热沸腾的水,由于水分的蒸发,使水中的硝酸盐浓度增加,饮用后部分硝酸盐在人体内被还原成亚硝酸盐,也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亚硝酸钠是亚硝酸盐的一种,它是无色或浅黄色的晶体,有咸味。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用盐,由于它的外观类似食盐,曾多次发生过被误当食盐食用的事件。如果误食亚硝酸钠或食用有过量亚硝酸钠的食物,会出现嘴唇、指甲、皮肤发紫,头晕、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致人死亡。另外,腐烂的蔬菜等中也含有亚硝酸盐,不能食用。4、勒夏特列简介勒夏特列是一位精力旺盛的法国科学家,他研究过水泥的煅烧和凝陶瓷和玻璃器皿的退火、腐蚀剂的制造以及燃料、玻璃和炸药的发展等问题。他对乙炔气的研究,致使他发明了氧-乙炔焰,并用于焊接。勒夏特列特别感兴趣的是科学与工业之间的关系,以及怎样从化学反应中得到最高的产率。他因于1888年发现了勒夏特列原理而闻名世界。5、PH值及溶液PH值的实际意义化学上常用PH值来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测定溶液的PH值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例如,在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PH值的溶液中才能进行。对一些氧化还原反应,在酸性介质中或在碱性介质中进行,其产物往往不同。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等于7或接近7的土壤里生长。因此,需要定期测量土壤的酸碱性。有关部门也需要经常测定雨水的PH值。当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就成为酸雨,它将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人体体液和代谢产物都有正常的PH值范围,测定人体体液和代谢产物的PH值,可以帮助了解人的健康状况。6、催熟水果家里如果有青香蕉、绿橘子等尚未完全成熟的水果,要想把它们尽快催熟又没有乙烯,可以把青香蕉的等生水果和熟苹果等成熟的水果放在同一个塑料袋里,系紧袋口。这样,过几天青香蕉就可以变黄、成熟。这是因为水果在成熟的过程中,自身能放出依稀气体,利用成熟水果放出的乙烯可以催熟生水果。7、判断酒后驾车的办法司机酒后驾车很容易肇事,因此交通法规禁止酒后驾车。怎样判断驾车人是否酒后驾车呢?一种科学简便的检测方法是使驾车人呼出的气体接触载有经过硫酸酸化处理的强氧化剂三氧化铬的硅胶,如果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乙醇蒸汽,乙醇会被三氧化铬氧化成乙醛,同时,三氧化铬被还原为硫酸铬,三氧化铬与硫酸铬的颜色不同,通过颜色的变化,即可知驾车人是否喝了酒。8、汉弗莱戴维简介1801年,戴维在(英)皇家学院讲授化学,1803年成为(英)皇家学会会员,1813年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820年任(英)黄家学会主席,1826年被封为爵士,1826年因病赴欧洲求治,1829年于日内瓦病逝。一生的贡献有:1802年开创农业化学;发明煤矿安全灯——产业革命时主要能源是煤,当时煤矿设备简陋,常发生瓦斯爆炸。戴维解决了瓦斯爆炸问题,用金属丝罩罩在矿灯外,金属丝导走热能,矿井中可燃性气体达不到燃点,就不会爆炸。煤矿安全灯沿用到20世纪30年代,此后被电池灯逐渐取代;确定氯为单质。9、预防硫化氢中毒某些天然气矿发生井喷时,常由于喷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硫化氢,会造成人中毒甚至死亡。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味的气体,有剧毒,是一种大气污染物。某些工业的废气中含有硫化氢,如制造和使用硫化染料时都有硫化氢废气逸出;硫化物遇到酸时产生硫化氢,此外,腐败的鱼、肉、蛋,阴沟、粪池中都有硫化氢气体产生。如发生急性硫化氢中毒,应迅速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对呼吸暂停者实行人工呼吸,并迅速送医院救治。进入池内、窖内等空气不流通处抢救中毒者时,抢救者必须戴供氧式呼吸面具,腰系安全带(或绳子),并有专人监护,以免抢救者自己中毒并贻误抢救中毒者。10、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因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于1869年发现而得名。当光束通过胶体时,看到的光柱是被胶体粒子散射的现象,并不是胶体粒子本身发光。可见光的波长在400——700nm之间,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小于可见光的波长,能使光波发生散射;溶液也发生光的散射,但由于溶液中粒子的直径小于1nm,散射极其微弱。所以,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通过溶液时观察不到这种现象。11、王水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体积比为1:3)叫作王水,具有强氧化性,能使一些不溶于硝酸的金属如金、铂等溶解。12、侯氏制碱法碳酸钠用途非常广泛。1862年,比利时人索尔维发明了以食盐、氨、二氧化碳为原料制取碳酸钠的“索尔维制碱法”(又称氨碱法)。此后,英、法、德、美等国相继建立了大规模生产纯碱的工厂,并组织了索尔维公会,对会员国以外的国家实行技术封锁。1921年,侯德榜先生全身心投入制碱工艺和设备的改进上,终于摸索出了索尔维法的各项生产技术。针对索尔维制法生产纯碱时食盐利用率低,制碱成本高,废液、废渣污染环境和难以处理等不足,侯德榜先生经过大量的试验,在1943年研究成功了联合制碱法。这种方法把合成氨和纯碱两种产品联合生产,提高了食盐利用率,缩短了生产流程,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降低了纯碱的成本。由于侯德榜先生对制碱技术做出了重大贡献,所以人们就把他所发明的联合制碱法称作“侯氏制碱法”。13、火药与四大发明火药与指南针、造纸、印刷术统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火药的基本成分是硫磺、硝石和木炭,是炼丹术士常用的三种物质。14、道尔顿的原子论原子论最早产生于古希腊,后来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牛顿都提出过原子论观点,但是近代原子论的真正奠定基者是道尔顿。1808年,他在《化学哲学新体系》一书中提出了原子论,其基本要点是:第一,他给原子下了一个定义,并阐明了它们的性质,他认为元素的最终组成为简单原子,它们是不可见的,既不能创造,又不能毁灭,也不可分割;它们在一切化学变化中保持基本性不变。第二,同一元素的原子,其形状、质量及各种性质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其形状、质量及各种则不相同。每一种元素以其原子的质量为最基本的特征。第三,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数目的比例结合形成了化学中的化合现象,化合物的原子称为复杂原子,复杂原子的质量为所含各种元素原子质量的总和。此外,道尔顿又把原子量概念引入原子论,把它视为化学元素最基本的特征和新原子论的核心。15、阿伏伽德罗的分子假说阿伏伽德罗是意大利科学家。1811年,阿伏伽德罗发表了题为《原子相对质量的测定方法及原子进入化合物时数目比例的确定》的论文。论文首次引入了分子概念,提出了分子假说,解决了存在半个原子的问题,基本要点是:第一,原子是参加化学反应的最小质点,但它不能独立存在,只有在几个原子相互结合在一起,形成分子后才能相对稳定地独立存在。第二,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单质分子由同种原子组成,化合物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第三,他假定,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组成,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组成,水分子则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所有的分子至少应有两个原子组成。16、尿素的人工合成:1824年,贝采里乌斯的学生、德国青年化学家维勒为了制取氰酸铵,把氰酸和氨水混合起来,观察其反应,但无论用何种方法都得不到氰化铵,但混合物经蒸发后却得到一种结晶物——尿素。1828年,他发表了《论尿素的人工合成》一文,公布了用无机物合成尿素的方法。就具有重大意义:第一,它第一次证明了有机物与无机物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第二,它开创了人工合成有机物的新纪元。17、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及其意义门捷列夫是俄国化学家,继承了前人关于元素分类的成果,全面分析了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原子量的关系,整理出了元素周期表,于1869年2月公开发表。具有重大意义:第一,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是对化学的又一次辨证的综合,它把原来认为互不相关、彼此孤立的各种元素统一起来,找到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各种元素形成了有内在联系的有机的统一整体,为研究化学元素、化学变化过程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元素周期律生动地揭示了自然界事物的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为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提供了有力的自然科学例证。18、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标志——电机的发明和电力的应用第二次技术革命以电机的发明和电力的应用为标志,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时代被称为“电气时代”。19、人工放射性元素的发现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a粒子轰击铝,发现铝靶不仅能产生质子和少量中子,而且在当a射线撤走后,仍可测到半衰期为3分钟的β放射,云室照相证明,新产生的物质是天然磷31的一种同位素30(铝的原子序数是13,原子量为27,即原子核内有13个质子和14个中子,它与a粒子结合后变成了原子序数为15的磷同位素),磷30极不稳定,在自然界中是不存在的,它可以继续放射出β粒子,最后变为稳定的硅。紧接着他们公布了a粒子轰击轻元素铝、镁、硼等后所产生的人工放射性元素。20、重核裂变的发现首先发现原子核裂变的是哈恩。1938年底,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和斯特拉斯曼作了用中子轰击铀的实验,在分析击后的产物,意外地得到了放射性元素钡。在实验中遇到问题与奥地利物理学家迈特纳大胆地提出一个设想:铀的稳定性很小,铀核在俘获一个中子后会分裂成大致相等的两个原子核。经由弗利希用电离室法观测到分裂后核的电离脉冲远远大于a粒子的脉冲,初步证实了这种反应不是衰变放出的a粒子,而是核分裂为两部分,从而证实了原子核裂变的发现。轻核聚变,是指:当很轻的原子核在极高的温度下非常接近时会聚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原子核,并释放出大量能量,由于它是在极高时的温度下进行的,故也称热核反应。转基因食品,就是利用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从而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类所需要的目标转变。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暖:由于全球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煤炭燃料的消耗很大,加之深林、草场等植被被破坏等原因,使大气中的CO2、N2O、CH4、CFC(氯氟烃)等气体含量激增,而这些气体的性质又比较稳定,它们在大气中的寿命大多在10——100年以上。它们的存在就像“温室”一样,只允许阳光射入,而室内产生的热量却散不出去,甚至再反射到地面,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温室效应”,结果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臭氧是地球上大气中的微量气体,其浓度只有0.4%,其中90%存在于10km——50km的高层大气中。假如把整个大气层中的臭氧压缩到地面气压状态下,那它只有3mm厚。臭氧层集中在离地面大约25km——50km处,是一个自然过滤器,能吸收来自太阳的紫外线,如同一把保护伞,保护着地球上的生物不被紫外线伤害。然而由于人类大量排放“氢氟烃”类等消耗臭氧层物质,将臭氧破坏成普通分子,使臭氧浓度下降。当臭氧浓度降到正常浓度的三分之二时,便出现了臭氧空洞。臭氧空洞是1976年发现的,其后发展很快。激光激光是一种人造光,是单一波长,具有全波相位的(相关)光,波长仅为电磁波长的千分之几,被称作是一种新颖的光源。具有方向性强、亮度高、单色性好、相干性好等特点。碘的发现法国化学家库特瓦出生于法国的第戌,他的家与有名的第戌学院隔街相望。他的父亲是硝石工厂的厂主,并在第戌学院任教,还常常作一些精彩的化学讲演。库特瓦一面在哨石工厂做工、一面在第戌学院学习。他很喜欢化学,后来又进入综合工业学院深造。毕业后当过药剂师和化学家的助手,后来又回到第戌继续经营硝石工厂。
在法国、爱尔兰和苏格兰的沿海岸,当春天风浪大作的时候,海生植物受到海浪和潮水的冲击,漂到浅滩上。在退潮的时候,库特瓦经常到那些地方采集黑角菜、昆布和其它藻类植物。回家后,把采集的植物堆集起来,使其缓缓燃烧成灰,然后加水浸渍、过滤、洽澄清得到一种植物的浸取溶液。库特瓦本想从这些溶液提取哨石和其它的盐类,因此就得对溶液进行蒸发,使其溶解的硫酸钾、硫酸钠、氯化钠、碳酸钠等依次结晶出来,可是在提取过程中,他发现铜锅被溶液腐蚀得很厉害。他想硫酸钾、氯化钠等物质是不会腐蚀铜锅的,是不是溶液中有什么新物质跟铜发生了变化?于是他将水溶液加热蒸发,氯化钠的溶解度最小,首先结晶出来,然后才是氯化钾、硫酸钾。由于海藻在燃灰过程中有不少的硫酸盐,被碳还原而生成了硫化物。库特瓦为了除掉其中的硫化物,就往溶液中加入浓硫酸。在蒸发母液过程中,库特瓦意外地发现,母液中产生一种美丽的紫色蒸气,象彩去一样冉冉上升,这一现象使他惊喜不已。最后,这种使人窒息的蒸气竟然充满了实验室。当蒸气在冷的物体上凝结时,它并不变成液体,而凝成片状的暗黑色晶体,并具有金属光泽。这是1811年的事。
制得这种晶体之后,库特瓦利用这种新物质作进一步研究,他发现这种新物质不易跟氧或碳发生反应,但能与氢和磷化合,也能与锌直接化合。尤为奇特的这种物质不能为高温分解。库特瓦根据这一事实推想,它可能是一种新的元素。由于库特瓦的实验设备简陋,药物缺乏,加之他还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经营哨石工业上,所以他无法证实这种新物质是新元素。最后他只好请法国化学家德索尔姆和克莱芒继续这一研究,并同意他们自由地向科学界宣布这种新元素的发现经过。1813年德索尔姆和克莱芒,在《库特瓦先生从一种碱金属盐中发现新物质》的报告中写道:“从海藻灰所得的溶液中含有一种特别奇异的东西,它很容易提取,方法是将硫酸倾入溶液中,放进曲颈甑内加热,并用导管将曲颈甑的口与彩形器连接。溶液中析出一种黑色有光泽的粉末,加热后,紫色蒸气冉冉上升,蒸气凝结在导管和球形器内,结成片状晶体。”克莱芒相信这种晶体是一种与氯类似的新元素,再经戴维和盖·吕萨克等化学家的研究,提出了碘具有元素性质的论证。1814年这一元素被定名为碘,取希腊文紫色的意义。
1913年10月9日,在第戌学院为库特瓦举行了隆重的纪念大会,庆祝他发现碘100周年。同时在库特瓦诞生的地方竖立了一块纪念碑,以追念他发现碘的功绩。溴的发现德国著名的有机化学家李比希在研究工作中就出现过这样的现象。在发现溴的前几年,李比希接受了一家制盐工厂的请求,考察母液中含有什么东西?再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淀粉碘化物过夜以后变成黄色。他再将母液通入氯气进行蒸馏,得到一种黄色的液体,没有分析研究就判断是氯化碘,并把装液体的瓶子贴上氯化碘的标签。殊不知这种黄色物质并不是氯化碘而是溴。其实溴的化学性质和氯的化合物很不相同,他却勉强加以解释。后来他听说发现了溴,李比希知道自己错了。
法国化学家巴拉尔,1842年在研究盐湖中植物的时候,将从大西洋和地中海沿岸采集到的黑角菜燃烧成灰,然后用浸泡的方法得到一种灰黑色的浸取液。他往浸取液中加入氯水和淀粉,溶液即分为两层:下层显蓝色,这是由于淀粉与溶液中的碘生成了化合物;上层显棕黄色,这是一种以前没有见过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经巴拉尔的研究,认为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氯与溶液中的碘形成新的氯化碘,这种化合物使溶呈棕黄色;二是氯把溶液中的新元素置换出来了,因而使上层溶液呈棕黄色。于是巴拉尔想了些办法,试图把新的化合物分开,但都没有成功。巴拉尔分析这可能不是氯化碘,而是一种与氯、碘相似的新元素。他用乙醚将棕黄色的物质提出,再加苛性钾,则棕黄色褪掉,加热蒸发至干,剩下的物质象氯化钾一样。然后把剩下的物质与硫酸、二氧化锰共热,则产生红棕色的有恶臭的气体,冷凝为棕黄色液体。巴拉尔判断,这是与氯和碘相似的一种新元素。法国科学院于1826年8月14日,由化学家孚克劳、泰纳、盖·吕萨克共同审查巴拉尔的新发现。他们认为:“关于溴是否是一种极简单的单体,今日我们更有知道的必要,我们已经做过的不多几次的实验也许还不足以证明它确实是极简单的个体,然而我们认为至少是很有可能的。巴拉尔先生的报告作得很好,即使将来证明溴并不是一种单体,他所罗列的种种结果还是能够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的。总之溴的发现在化学上实为一种重要的收获,它给巴拉尔在科学事业上一个光荣的地位。”但他们不赞成巴拉尔的命名,把它改称为溴,含义是恶臭。28、化学史的六个时期化学已经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过程。实际上,人类社会在很早以前就开始利用化学变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尽管当时的人没有使用“化学”这个名词,但实际上已经具备处理某些化学变化的能力。根据一些化学史的记载,我们可以把化学史分成六个时期:
(一)史前期:从远古到公元前1500年,化学作为一种技术,实际上已经开始出现了。尽管在这个期间,并没有文字记载,但是在中国、埃及、印度、巴比伦和后来的希腊、罗马,都可以找到人类利用化学的遗迹。猿人就知道用火,知道用火煮东西和烧制陶器。这可以说是最早期化学的开始。(二)炼丹时期:大体说来是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650年。这个时期中国在化学方面的著作最多,例如《参同契》、《道藏》以及重要的本草书,都对我国古代化学成就作了详细的记载。至於在欧洲,这方面的书籍也很不少,例如阿拉伯、埃及和希腊,在1572年就有一部书,书名是《炼金的化学方法》。在欧洲,已经开始有“化学”这个名词了,并在1572年出版了《化学原理》(ArtisChemiaePrincipes)一书。许多希腊、阿拉伯、罗马的有名学者,例如帕拉图、阿里士多德、阿维森纳、给伯尔,都写了有关化学方面的书,在这方面最有力的证据乃是这些学者开始认识到实验是科学工作的重要工具。(三)医药化学时期:在1500—1700年这两百年间,欧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科学史上称之为复兴时期。在这个时期欧洲出版了很多最早的化学著作,例如德国化学家格劳贝尔于1684年写的《新哲学的炉》;德国化学家孔柯尔写的《化学实验》;德国冶金学家阿格里柯拉写过一本名为“DeReMetallica”的书,中国明崇祯十六年李天经和汤若望将此书翻译出版,中文书名《坤舆格致》,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翻译的化学书籍。(四)燃素时期:这个时期从1650年到1775年,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化学家,例如德国化学家施塔尔,他写过《化学基础》一书,是1723年出版的。还有德国化学家贝歇尔,他写过《冶金术》一书和很多其他著作。尽管他们的理论是不正确的,可是他们做了很多实验,积累了许多感性知识。一直到1661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写了《怀疑派化学家》一书,才开始对于元素理论有了基本的认识。(五)定量时期:这个时期从1775年至1900年,这一时期化学研究的目的是开始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工农业上的许多问题,并利用定量的化学实验建立了不少化学基本定律。这个时期又称为近代化学发展时期,很多科学家写了许多著名的书籍和论文,特别是英国化学家道尔顿在1808年所写的《化学哲学新体系》一书,提出了原子学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於1777年发表《燃烧概论》论文,建立了燃烧作用的氧学说,并确立了物质不灭定律,使化学开始进入近代化学时期。接下来,瑞典化学家贝采里乌斯开始使用化学符号;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表周期律;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和维勒在发展有机化学上作出了重要贡献,都为现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六)科学相互渗透时期:这个时期基本上从二十世纪初开始。一方面,物理学提出的量子论使化学和物理学有了共同的语言。另一方面化学又向生物学和地质学等学科渗透,使过去很难解决的蛋白质、酶等的结构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过去认为原子是看不见的,现在不但可以用超显微镜看到原子,而且原子本身的能量也已经开始被人们利用了。当然,科学是没有止境的,化学也是没有止境的。在十九世纪初,全世界的化学期刊不过一、二种,而现代化学期刊已经超过了二千种,这说明,不论是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化学这门学科的发展都是没有止境的.29、波尔多液的来历硫酸铜和石灰水的混和物,化学上称为“波尔多液”,它是一种有名的杀菌剂,能防治果树、水稻、棉花、马铃薯、烟草、白菜、黄瓜等不同植物的病菌。1882年的秋天,法国人米拉德氏在波尔多城附近发现各处葡萄树都受到病菌的侵害,只有公路两旁的几行葡萄树依然果实累累,没有遭到什么危害。他感到奇怪,就去请教管理这些葡萄树的园工。原来园工把白色的石灰水和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分别撒到路旁的葡萄树上,让它们在葡萄叶上留下白色和蓝色的痕迹,使过路人看了以为是喷撒过毒药,从而打消可能偷食葡萄的念头。
经过园工的启发,米拉德氏进行反复试验与研究,终于发明了这种几乎对所有植物病菌均有效力的杀菌剂。为了纪念在波尔多城所得的启发,米拉德氏就把由硫酸铜、生石灰水和水按比例1:1:100制成的溶液叫做“波尔多液”。30、液氧炸药的发明和使用液氧炸药就是液态氧化剂混合炸药。将装有碳粉、木屑等可燃剂的药包或药筒,浸入到液态氧中制得的混合炸药。1895年由德国人C·林德发明。由于液态氧在常温下挥发很快,这种炸药的寿命很短,一般为15~20分钟。因此,必须在使用前临时浸制。二次大战前,由于硝酸盐短缺,这种炸药曾被广泛使用。后来有了合成氨,硝酸盐可以廉价大量供应了,使用液氧炸药就不多了,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已基本上停止使用。31、物质的量单位——摩尔摩尔一词来源于拉丁文moles,原意为大量和堆集。早在20世纪40至50年代,就曾在欧美的化学教科书中作为克分子量的符号。1971年,在由41个国家参加的第14届国际计量大会上,正式宣布了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国际纯粹和应用物理联合会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关于必须定义一个物质的量的单位的提议,并作出了决议。从此,“物质的量”就成为了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生物学发展史知识题1、公元前460~前370年希波克拉底等建立希腊医学并提出了健康与病态理论,认为人体中的黑胆汁、黄胆汁、血液和粘液是否处于平衡和有无特殊变化,决定着人的健康与性格
2、公元前384~前322年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描述了500多种动物并予分类,将动物分成有血动物和无血动物。3、公元前372~前287年希腊学者狄奥弗拉斯特阐明了动物和植物在结构上的基本区别,描述500多种野生和栽培植物,著有《植物志》和《论植物的本源》等
4、公元23~79年罗马博物学家老普林尼著《自然志》(又称博物志)37卷,概述了当时所知的自然知识和技术
5、公元533~公元544年中国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著《齐民要术》,全面地总结了秦汉以来中国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经验,其中含有丰富的生物学知识。
6、公元1452~1519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自然科学家和工程师列奥纳多·达·芬奇由于艺术创作的需要,研究了人体解剖、肌肉活动、心脏跳动、眼睛的结构与成像以及鸟类的飞翔机制等。绘制了前所未有的精确的解剖图,首次提出一切血管均起始于心脏
7、公元1543年比利时医学家A.维萨里所著《人体的结构》出版,首次否定加伦关于血液通过心脏中膈细孔而运行的论点,并作了其他修正,创立近代人体解剖学
8、公元1583年意大利医生、植物学家A.切萨皮诺以果实为基础提出植物分类系统,完成巨著《植物》一卷
9、公元1596年中国药物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52卷刻印出版。它记述了丰富的动植物知识,订正前人之误,明确规定部、类、种三级分类程序。分植物为草、谷、菜、果、木五部,分动物为虫、鳞、介、禽、兽、人六部。每部(除人之外)之下又各分若干类。类之下分种。对生物的形态、结构描述之仔细和以此为基础的较准确的分类,均超过了前人
10、公元160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G.伽利略制造一台复合显微镜,并用于观察昆虫的复眼
11、公元1628年英国医生、解剖学家W.哈维所著《动物心血运动的研究》出版,建立血液循环理论
12、公元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R.胡克在显微镜下观察软木切片,发现蜂窝状小室,称之为“细胞”
13、公元1677年荷兰显微镜学家A.van列文虎克用自制的、当时分辨率最高的显微镜进行了广泛观察,发现了由种种活着的“小动物”组成的微生物世界,发现了人的精子
14、公元1682年英国植物学家N.格鲁编著的《植物解学》出版,其中也包括植物生理学的研究成果
15、公元1735年瑞典植物学家C.von林奈所著《自然系统》第一版出版,把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矿物、分成纲、目、属、种。首先实现了植物与动物分类范畴的统一,其后又使用了国际化的双名制
16、公元1791年意大利解剖学家L.伽伐尼证明用静电刺激蛙神经,能引起与其连接的肌肉收缩;发现了神经的电传导现象
17、公元1802年法国生物学家J.-B.de拉马克和德国博物学家G.特雷维拉努斯分别采用“生物学”(Biology)这个术语
18、公元1805年法国动物学家比较解剖学家和古生物学家G.居维叶提出各器官形态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相关理论。他用比较解剖学方法研究绝灭动物的化石遗骸,提出灾变论
19、公元1827年俄国胚胎学家К.М.贝尔发表《论哺乳动物卵的起源》,首次准确地描述了哺乳动物的卵。1828、1837年又出版了《动物胚胎学》这是最早的比较胚胎学著作
20、公元1828年德国化学家F.沃勒发表《论尿素的人工制成》,第一次用非生命物质为原料合成原来由生物体产生的有机物尿素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烧结机轴套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曲节纱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单轨道岔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外牙双联燃气阀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年防雷支柱绝缘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全自动凝血仪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年酿酒高活性干酵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蚁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负离子絮片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电脑高支棉绅士袜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完整版)天文知识竞赛题目(附答案)
- 医疗废物处理与处置规范
-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卷(副省级)答案及解析
- 超市的市场调研报告7篇
- 《成对数据的统计分析》章末复习课件
- 2024年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制度(三篇)
- 2024年中国树脂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智研咨询)
- 2024年安全员A证试题库(附答案)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清单
- 2024-2030年中国岩土工程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 TBIA 23-2024 骨科疾病诊疗数据集-断指、断肢再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