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河北省衡水市高三(上)第六次调研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当人们好像只是在忙于改造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并创造前所未闻的事物时,恰好在这种革命危机时代,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它们的名字,战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将近三十年以前,当黑格尔辩证法还很流行的时候,我就批判过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方面。但是,正当我写《资本论》第一卷时,愤懑的、自负的、平庸的、今天在德国知识界发号施令的模仿者们,却已高兴地像莱辛时代大胆的莫泽斯•门德尔森对待斯宾诺莎那样对待黑格尔,即把他当作一条“死狗”了。因此,我公开承认我是这位大思想家的学生,并且在关于价值理论的一章中,有些地方我甚至卖起黑格尔特有的表达方式。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神秘化了,但这决不妨碍他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在他那里,辩证法是倒立着的。必须把它倒过来,以便发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摘编自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材料ニ:人类思维发展的规律决定了文化的连续性。人们是在改造现实世界的过程中认识和表现现实,从而创造文化的。但是,人们在表现现实世界、创造文化时,必然要遇到前人所创造的文化思想,并受它们的影响。虽然人们的文化思想归根到底是以该时代的物质生产所造成的经济关系为基础的,但是,意识形态的完成过程,表现为思想依据前人留下的思想资料进行创造的过程。物质生产所创造的经济关系是通过对原有文化思想的影响来起作用的,它并不重新创造出任何东西。批判继承人类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发展的规律,任何时代的文化,都包含有前人所创造的文化成果,都与前人所创造的文化有着批判继承关系,没有批判继承关系就不会有文化的选择和积累,没有文化的选择和积累,就不会有文化的丰富发展和变革。相同阶级的文化彼此有相互继承的关系。后起的德国资产阶级的思想家曾从英、法资产阶级文化中汲取营养;中国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也曾从外国特别是欧洲资产阶级文化中汲取营养;英、法等国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为各国资产阶级接受。同样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不仅为英、法、德等国无产阶级接受,也为俄国、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无产阶级所接受。相同阶级的文化彼此可以继承,这很好理解,因为它们有着相似的经济基础,相似的阶级本质,相似的社会的需要,遇到相似的社会问题,因此有相似的文化。不同阶级之间的文化也有批判继承关系。孙中山先生就讲过:“抑自人类有史以来,能纪四五千年之事翔实无间断者,亦惟中国文字所独有,则在学者正当宝贵此资料,是所以利用之。如能用古人而不为古人所惑,能役古人而不为古人所奴,则载籍皆似为我调查,而使古人为我书记,多多益善矣。”他本人也确实批判改造了传统儒家思想中某些有意义的思想,如其中的民本思想和大同思想等。这些思想本来是封建统治阶级中一些比较具有政治远见的人物,用来调解和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封建统治的,孙中山则赋予传统儒家的有关“重民”和“民本”思想的言论以同近代“民权”思想相近的涵义,把它们纳入自己的民权主义思想中去,提出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民有、民治、民享,根本否定封建主义的君民关系和权至上思想。不同阶级之间的文化之所以能相互继承,一方面是因为其有共同的自然的环境和社会的环境,共同的文化传统,面对相同的问题等。另一方面是因为批判继承不是简单地原封不动的照搬,而是一个再创造和重构的过程。孙中山先生的民权主义显然不是对重民和民本思想的照搬,而是一种重构。虽然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但是,共产主义文化的产生也离不开它以前的文化成果。与以往的所有制关系的彻底的决裂,是以往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有了解了人类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历史趋势,只有掌握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才能得出共产主义的结论,创造出共产主义文化。(摘编自赵常林《马克思主义文化学》)(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马克思所说的“亡灵”,是指可供利用的已经死亡了的先辈们,人们可以借用它们的传统改造旧世界、创建新世界。B.文化是人们在改造现实世界的实践中产生的对现实的认识,人们有怎样独立的实践活动就会有怎样的思想文化。C.文化的丰富、发展和变革是以文化的选择和积累为前提的,而文化的选择和积累又必须以批判继承关系为前提。D.共产主义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但并不拒绝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足基本国情,它是在新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多年建设这一基础上开创的。B.批判和继承是对立统一的,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要带有批判性,决不能全盘接受,前批判也不等于全盘否定。C.对传统文化要区别对待,相同阶级的文化彼此可以直接继承,而不同阶级之间的文化则需要有批判地继承。D.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发展可以批判承本国本民族的文化遗产,也可以批判继承其他国家或民族的文化遗产。(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暂时由我们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萧伯纳B.文明的人类总是热衷于考古,就是想把压缩在泥土里的历史扒剔出来,舒展开来,窥探自己先辈的种种真相。——余秋雨C.如果某个民族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每一天都在从头开始去练习生存本领,其情景当然是不堪设想也不忍设想的。——庞朴D.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习近平(4)材料一里,马克思承认自己“批判过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方面”,又公开承认自己“是这位大思想家的学生”,怎样理解这种貌似矛盾的做法。(5)鲁迅在《拿来主义》里批判过这样两种人:一是面对大宅子“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二是“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鲁迅称前者为“昏蛋”,后者为“废物”。试用本文的观点说明两者各有怎样的错误。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平凉之地蒋子龙古凉州,即现在的河西走廊,从来就是经略西北的军事要地,还是古丝路西去的咽喉。其形如一把长剑,而平凉就是剑柄,是蓄力,发力的地方。自古来谁掌握了这把长剑,谁就能控制中原。因为平凉位于陕甘宁交汇的几何图形中心,横跨关山,襟带泾水,外阻河朔,内当陇口,屏障三秦,拥卫畿辅。春秋五霸时期,齐桓公就据此西伐大夏;汉武帝时能够喊出“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也是因霍去病手握“平凉长剑”,所向披靡,成为一代“战神”;左宗棠为解决由陕甘民变引发的西北乱局,进驻平凉,据此控制局面,策应各方,后受命从平凉出发收复新疆,立下不世之功;直至近代的工农红军长征时期,平凉的静宁仍是长征领袖的驻地,1936年,静宁的界石铺成为“红军会师的中心基点”,当年10月8日,红一、二、四方面军在这里会师,并以此为落脚点开始纵横穿插;到今天,“平凉长剑”还在守护着国家领空乃至太空……平凉是目前考古所能证实的最早有人类繁衍生息的地方,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从平凉境内采集到的石器,人类头骨化石及相伴的牛,马、羊等动物化石证明,60万年前这里就出现了人类活动的痕迹。平凉还有相当数量的古树,其中尤以两株古槐最为珍奇。一株生长在关河村,巍巍然一树擎天,气象非凡,三千多年来吟风啸雨,铁皮棱锃,全无破损,通身上下竟没有一个枯枝,体现了极其强盛的生命力。经国家林业部的专家测定,它的树龄已有3200余年,是国内现有的槐树之最,被奉为“华夏古槐王”。古槐王的树干、树枝上还寄生着杨树、花椒树、五贝子、玉米、小麦等十来种植物,都还长得很不错,也是一大奇观。过去这里是深山老林,人迹罕至,由于人们相信老树通神,古槐理所当然地成了神树。每年从全国各地来朝拜的人不计其数,大树下永远摆着各色供品,在古槐四周的栅栏上还挂满了大红调缎,洋溢着吉祥喜庆的氛围。距离古槐王一公里左右,另有一株3000多年的老槐树,老槐的一多半倒掉,剩下的少半扇树干却依然高高挺立,枝叶翠绿,生机老道,堪称“活的文物”,仍旧顽强地述说这块古老土地上的传奇……古凉州横跨关山,关山(又称陇山、六盘山)被称为“西出长安的第一道天然屏障”,南北绵延240公里,在距离平凉市庄浪县东北33公里处的山巅林海之中,兀自出现一片山顶湖泊,海拔2860米,湖面约50亩,状若卧蚕湖水清湛,其深莫测,无论旱涝,水位不变,四周青黛环拱,草木蓊都。这就是声名赫赫的“雷泽”,今称“朝那湫”这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的孕育之地,历来被视为朝觐,探寻华夏文明之源的的圣地。《帝王世纪》载:“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母曰华胥。燧人氏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这是个美妙的故事,美丽健硕的姑娘华胥,在绿草茵茵的雷泽湖畔发现了一对清晰而巨大的脚印,她好奇地将自己的脚踩到这个大脚印上。12年后,她在成纪生下了被尊为“三皇五帝之首”的伏羲。伏羲所创造的“成纪文明”,成为华夏文明学始的原点,纪录了中华民族创始的童年。至今在平凉的静宁、庄浪两县之间,还保留着古成纪的城垣,依然可以看得出当初的恢宏和雄峻。它标志着中国的“道文化”,始于伏羲画卦,而升华于黄帝问道。道,是中国哲学的思想内核,也是中华文化的根脉,无论是历史逻辑演绎的必然,还是文明进程中的巧合,伏羲画卦和黄帝问道,竟都发生在平凉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平凉城西30里,便是“道源圣地”崆峒山。其实也是关山的支脉。秀岭奇峰,峻极于天,林木葱茂,岚气朦胧,远眺神思缥缈,走近则爽气侵骨。4700多年前,黄帝为求治国安邦之道,“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史记•五帝本纪》)即沿着北斗星柄指引的方向,长途跋涉登崆峒。这是中国历史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向仙人求道的盛事。于是这一年被奉为道历纪元的开始,也就今人所熟知的“黄历”。黄帝从广成子获受自然之经,求得大道之理,并以此道治理天下,开创了长期的圣治,中华文明再次达到高峰。黄帝问道之后,周穆王也西来登崆峒,拜王母。《穆天子传》中记载,西王母在关山另一条支脉回山,接见了周穆王,并馈赠给他八车玉石。后来,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也相继跟着七星北斗的斗柄登临崆峒山,朝圣访道,以期能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获得修身治国的玄妙法门。秦始皇朝圣后,还命丞相李斯在崆峒山刻石以颂:“西来第一山”。由此,平凉便成为千古圣地,历代的名流墨客,争相西来,一登崆峒,想从“大道”这个中国本源文化的母体汲取营养。同时,这些先圣,先贤也为中华文化宝库留下了诸多经典:伏羲八卦揭示宇宙和生命的本质;广成子的《自然经》和黄帝的《阴符经》是对“道”的阐发;《黄帝内经》解读生命真相;《黄帝四经》论述治世方略;葛洪在平凉庄浪的葛家河修炼,并著《肘后方》。诺贝尔医学奖奖获得者屠呦呦,就是从《肘后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得到启发,提炼出人类治疗疟疾的“青蒿素”。行笔至此,不禁心生感佩,整个深深植根于华夏文明的平凉,究竟蕴藏着多少中华文化最古老的“基因密码”?(有删节)(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既有对平凉历史的追溯,也有对今天的叙写,多次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有力地突出了平凉历史对今天的重要影响。B.文章写到凉州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的孕育之地,并引人华胥履巨人印生伏羲的神话传说,为这个圣地增添了浪漫色彩。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一句,既写今人可以从典籍中汲取营养,更写屠呦呦为人类做出的杰出贡献。D.文章写崆峒山是为写道教对平凉的影响,从黄帝写起,到秦始皇、汉武帝等人。再到历代名流墨客登临崆峒,丰富了文章内容。(2)下面关于平凉之地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平凉之地自古以来是西北的战略要地,西北地区的征战,平叛,驻守等军事活动多在此经略,故被作者称作“平凉长剑”。B.平凉之地是中国古人类重要的发祥地,古树生命力旺盛且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印证着此处是人类最早繁衍生息的地方。C.平凉之地是探寻华夏文明之源的圣地,是人文始祖伏羲的孕育之地,伏羲创造的“成纪文明”成为华夏文明肇始的原点。D.平凉之地是“道文化”的重要起始地,“道文化”在此处不断升华和发展,作为中国的本源文化为历代名流墨客提供营养。(3)请简要赏析文章结尾段的妙处。(4)有人评价蒋子龙的散文,“不局限于自然的书写,而彰显历史文化感”。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本文是怎样彰显平凉的历史文化感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韩傀相韩,严遂重于君,二人相害也。严遂政议直指,举韩傀之过。韩傀以之叱之于朝,严遂拔剑趋之,以救解。于是严遂惧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韩傀者。至齐,齐人或言:“轵深井里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严遂阴交于聂政,以意厚之。聂政问曰:“子欲安用我乎?”严遂曰:“吾得为役之日浅,事今薄,奚敢有请?”于是严遂乃具酒觞聂政母前。仲子①奉黄金百镒,前为聂政母寿。聂政惊,愈怪其厚,固谢严仲子。仲子固进,而聂政谢曰:“臣有老母,家贫,客游以为狗屠,可旦夕得甘脆以养亲。亲供养备,义不敢当仲子之赐。”严仲子辟人,因为聂政语曰:“臣有仇而行游诸侯众矣然至齐闻足下义甚高故真进百金者特以为夫人粗粝之费以交足下之欢岂敢以有求邪”聂政曰“臣所以降志辱身,居市井者,徒幸而养老母。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也。”严仲子固让,聂政竟不肯受。然仲子卒备宾主之礼而去。久之,聂政母死,既葬,除服。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亲不幸,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严仲子具告,政遂谢车骑人徒,辞,独行仗剑至韩。韩适有东孟之会,韩王及相皆在焉,持兵戟而卫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韩傀。韩傀走而抱烈侯,聂政刺之,兼中烈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抉眼,自屠出肠,遂以死。韩取聂政尸于市,县购之千金。久之莫知谁子。政姊闻之,曰“弟至贤,不可爱妾之躯,灭吾弟之名,非弟意也。”乃之韩。抱尸而哭之曰:“此吾弟轵深井里聂政也。”亦自杀于尸下。(节选自《战国策•韩策二》)[注]①仲子:即严遂。严遂,字仲子。(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臣有仇/而行游诸侯众矣/然至齐闻/足下义甚高/故直进百金者/特以为夫人粗粝之/费以交足下之欢/岂敢以有求邪/B.臣有仇/而行游诸侯众矣/然至齐闻/足下义甚高故/直进百金者/特以为夫人粗粝之费/以交足下之欢/岂敢以有求邪/C.臣有仇/而行游诸侯众矣/然至齐/闻足下义甚高故/直进百金者/特以为夫人粗粝之/费以交足下之欢/岂敢以有求邪/D.臣有仇/而行游诸侯众矣/然至齐/闻足下义甚高/故直进百金者/特以为夫人粗粝之费/以交足下之欢/岂敢以有求邪/(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镒,极言货币之多。镒,古代重量单位,二十两或二十四两为——镒。B.市井,古代城邑中集中买卖货物的场所,也指城市城镇,街坊民居,或商贾。C.“固让”的“固”指坚持,与《六国论》中“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的“固”相同。D.左右,文中指韩王身边的侍从和近臣。现在多用做方位词,指左和右两方面。(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国国相韩傀与国君器重的大臣严遂相互忌恨,严遂直言不讳地指出韩傀的过失,被韩傀怒斥,严遂气得拔剑要刺韩傀,因被人阻止而化解。B.严遂来到齐国,有人向他推荐聂政,严遂就暗中与聂政交往,以深情厚谊对待他,还为聂政的母亲备办酒席,又拿出百镒黄金为聂政母亲祝寿。C.母亲去世后,聂政到濮阳找到严遂,问清他的仇人,就独自赶往韩国。恰逢韩国举行盛会,韩王和韩傀都在那里,聂政将这两个仇人都杀死了。D.替严遂报完仇,为了不暴露身份,聂政自毁面目后才剖腹自杀,让人无从辨认。可他的姐姐听说后却赶往韩国为弟弟扬名并在聂政身边自杀。(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于是严遂惧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韩傀者。②弟至贤,不可爱妾之躯,灭吾弟之名,非弟意也。(5)严遂“奉黄金百镒”请求聂政为他报仇,聂政拒绝了;后来聂政为什么主动请求为严遂报仇?请简要概括。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病后登快哉亭贺铸经雨清蝉得意鸣,征程断处见归程。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注释】①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任职于徐州,病愈后登快哉亭有感之作。②黄华:菊花。(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雨后鸣蝉起兴,点明乡愁的主旨。“得意”二字,以蝉之“得意”反衬自己的失意,既写出了蝉鸣的神态,又微露了诗人的欣羡之情。B.颔联言近旨远,字面上只写了病后,却透露出病前和病中的消息;字面上只写了梦后,实则暗示出曾有数次的思乡梦。C.颈联虚写,乌鸦带引斜阳光芒投进古寺,小草带引野外景色进入荒城,一“带”“将”,景色融合自然。D.尾联“秋风发上生”几字,不仅意指鬓发斑白,而且秋风萧萧,又给人以冷的感觉。用语新颖奇警,不落陈腐。(2)同是以多病之身登高望远,本诗与杜甫的《登高》相比,在意境营造和章法结构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①韩愈在《师说》中阐明老师的作用的句子是“,”。②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两句运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表明诗人身处官场却心系田园的情怀。③李密《陈情表》中,“,”两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家中乏人的困苦境地。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ㅤㅤ李白的想象力①、无拘无束,他能够熏熏突破现实的束缚,从独到的角度欣赏景色,产生全新的观点见解。诗歌也体现出变幻莫测、丰富多彩的特征,富含新奇的、②的审美观念。例如,他笔下的月亮变化多端,在不同的情境中,呈现出的特征大相径庭,有时是一位可靠的朋友,有时成为促膝长谈的知己,有时又成了天空的装饰,或成为高不可攀的理想的象征。《月下独酌》中将明月、影子拟人化,直接邀请它们同自己一起饮酒作乐;《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将湖中月亮拟人化,说成③地送别自己的朋友;《古朗月行》中,又对月亮的来历进行多方猜测,甚至怀疑它是来自瑶台的镜子。李白诗歌中的意象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具有极大的跳跃性,诗歌内容跨度大,看似关联不够紧密,实则体现出奇妙丰富的联想。(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ㅤㅤ说起来,茶,原本是中国人的爱物。东西南北中,工农商学兵,只要是中国人,①其中最爱喝茶的,又数成都人,至少成都人自己是这么认为的。不错,江浙有绿茶,云贵有沱茶,广东有早茶,西北有奶茶,闽南有乌龙茶,北京有大碗茶,②:绿茶太淡,沱茶太粗,奶茶是以茶代饭,工夫茶是以茶代酒,早茶是以茶为配角,大碗茶则只能叫“牛饮”,只有成都人的盖碗茶,才既有味,又有派。有味,是因为成都的花茶,又香又浓又经久,一碗茶冲七八遍水也无妨;有派,则因为它是茶碗、茶盖、茶船三件头俱全的“盖碗茶”,而且是在茶馆里喝的。在茶馆里喝茶,和在家里泡茶,大不一样。在家里泡茶,谁不会?显然,在成都人眼中,只有爱上泡茶馆,③。(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牛饮”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C.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自疫情后,消费者“购买力”大不如前,许多消费者主动或被迫进行了“消费降级”,虽然消费“降级”了,但人们发现,有些东西却在悄悄“升级”。比如,从前动辄点外卖,如今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动手的能力“升级了”;从前经常冲动购物,如今会货比三家,消费的理智与自控力“升级了”;从前花钱寅吃卯粮,如今消费量入为出,对收入的科学规划“升级”了;为了省油,以电动车代替汽车出行,身体健康状况和空气质量“升级”了;从前一味追求国际大牌,如今追捧国潮产品,国货的地位“升级”了;又比如……某经济报社“消费面面观”栏目向社会征稿,请你以“降级•升级”为话题,结合以上材料写篇文章向报社栏目投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学年河北省衡水市高三(上)第六次调研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当人们好像只是在忙于改造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并创造前所未闻的事物时,恰好在这种革命危机时代,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它们的名字,战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将近三十年以前,当黑格尔辩证法还很流行的时候,我就批判过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方面。但是,正当我写《资本论》第一卷时,愤懑的、自负的、平庸的、今天在德国知识界发号施令的模仿者们,却已高兴地像莱辛时代大胆的莫泽斯•门德尔森对待斯宾诺莎那样对待黑格尔,即把他当作一条“死狗”了。因此,我公开承认我是这位大思想家的学生,并且在关于价值理论的一章中,有些地方我甚至卖起黑格尔特有的表达方式。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神秘化了,但这决不妨碍他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在他那里,辩证法是倒立着的。必须把它倒过来,以便发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摘编自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材料ニ:人类思维发展的规律决定了文化的连续性。人们是在改造现实世界的过程中认识和表现现实,从而创造文化的。但是,人们在表现现实世界、创造文化时,必然要遇到前人所创造的文化思想,并受它们的影响。虽然人们的文化思想归根到底是以该时代的物质生产所造成的经济关系为基础的,但是,意识形态的完成过程,表现为思想依据前人留下的思想资料进行创造的过程。物质生产所创造的经济关系是通过对原有文化思想的影响来起作用的,它并不重新创造出任何东西。批判继承人类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发展的规律,任何时代的文化,都包含有前人所创造的文化成果,都与前人所创造的文化有着批判继承关系,没有批判继承关系就不会有文化的选择和积累,没有文化的选择和积累,就不会有文化的丰富发展和变革。相同阶级的文化彼此有相互继承的关系。后起的德国资产阶级的思想家曾从英、法资产阶级文化中汲取营养;中国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也曾从外国特别是欧洲资产阶级文化中汲取营养;英、法等国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为各国资产阶级接受。同样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不仅为英、法、德等国无产阶级接受,也为俄国、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无产阶级所接受。相同阶级的文化彼此可以继承,这很好理解,因为它们有着相似的经济基础,相似的阶级本质,相似的社会的需要,遇到相似的社会问题,因此有相似的文化。不同阶级之间的文化也有批判继承关系。孙中山先生就讲过:“抑自人类有史以来,能纪四五千年之事翔实无间断者,亦惟中国文字所独有,则在学者正当宝贵此资料,是所以利用之。如能用古人而不为古人所惑,能役古人而不为古人所奴,则载籍皆似为我调查,而使古人为我书记,多多益善矣。”他本人也确实批判改造了传统儒家思想中某些有意义的思想,如其中的民本思想和大同思想等。这些思想本来是封建统治阶级中一些比较具有政治远见的人物,用来调解和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封建统治的,孙中山则赋予传统儒家的有关“重民”和“民本”思想的言论以同近代“民权”思想相近的涵义,把它们纳入自己的民权主义思想中去,提出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民有、民治、民享,根本否定封建主义的君民关系和权至上思想。不同阶级之间的文化之所以能相互继承,一方面是因为其有共同的自然的环境和社会的环境,共同的文化传统,面对相同的问题等。另一方面是因为批判继承不是简单地原封不动的照搬,而是一个再创造和重构的过程。孙中山先生的民权主义显然不是对重民和民本思想的照搬,而是一种重构。虽然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但是,共产主义文化的产生也离不开它以前的文化成果。与以往的所有制关系的彻底的决裂,是以往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有了解了人类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历史趋势,只有掌握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才能得出共产主义的结论,创造出共产主义文化。(摘编自赵常林《马克思主义文化学》)(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马克思所说的“亡灵”,是指可供利用的已经死亡了的先辈们,人们可以借用它们的传统改造旧世界、创建新世界。B.文化是人们在改造现实世界的实践中产生的对现实的认识,人们有怎样独立的实践活动就会有怎样的思想文化。C.文化的丰富、发展和变革是以文化的选择和积累为前提的,而文化的选择和积累又必须以批判继承关系为前提。D.共产主义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但并不拒绝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足基本国情,它是在新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多年建设这一基础上开创的。B.批判和继承是对立统一的,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要带有批判性,决不能全盘接受,前批判也不等于全盘否定。C.对传统文化要区别对待,相同阶级的文化彼此可以直接继承,而不同阶级之间的文化则需要有批判地继承。D.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发展可以批判承本国本民族的文化遗产,也可以批判继承其他国家或民族的文化遗产。(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CA.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暂时由我们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萧伯纳B.文明的人类总是热衷于考古,就是想把压缩在泥土里的历史扒剔出来,舒展开来,窥探自己先辈的种种真相。——余秋雨C.如果某个民族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每一天都在从头开始去练习生存本领,其情景当然是不堪设想也不忍设想的。——庞朴D.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习近平(4)材料一里,马克思承认自己“批判过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方面”,又公开承认自己“是这位大思想家的学生”,怎样理解这种貌似矛盾的做法。(5)鲁迅在《拿来主义》里批判过这样两种人:一是面对大宅子“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二是“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鲁迅称前者为“昏蛋”,后者为“废物”。试用本文的观点说明两者各有怎样的错误。【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解答时,要了解文本内容,再结合选项具体比对分析。(2)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解答时,要了解文本内容,再结合选项具体比对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关系的能力。解答时,要先明确观点,再结合选项具体比对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提出个人见解的能力。解答时,要明确观点,再结合题目要求概括。(5)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解答时,要筛选相关信息,再结合题目要求具体分析。【解答】(1)B.曲解文意。“人们有怎样的独立的实践就会有怎样的思想文化”错误。原文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这说明人们的实践不能是“独立”。故选B。(2)C.于文无据。“相同阶级的文化彼此可以直接继承”文中没有如此说法,对前人的文化遗产的继承,都需要批判地继承。故选C。(3)材料一的观点是对先人创造的遗产的继承问题。A.论述对象是人生,而不是文化遗产。B.论述的是考古的实质,未涉及文化遗产继承问题。C.论述的正是文化遗产继承问题。D.论述的是“中国精神”,而“中国精神”与“传统文化”为交叉关系,不能用“中国精神”的论述来阐述批判继承传统文化者一论题。故选C。(4)他批判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方面,从“在他那里,辩证法是倒立着的。必须把它倒过来,以便发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可见,批判的是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问题,而不是其辩证法的内核。而如果倒过来,黑格尔的辩证法是有合理内核的。由此可见,马克思并不是一味地否定黑格尔,而是批判它不合理的一面(辩证法是倒立着的),承认它合理的一面(合理内核),故而他一面批判,一面又承认自己是黑格尔的学生。这种做法看似矛盾,但正是批判继承的表现。(5)根据材料一“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和材料二“人类思维发展的规律决定了文化的连续性。人们是在改造现实世界的过程中认识和表现现实,从而创造文化的。但是,人们在表现现实世界、创造文化时,必然要遇到前人所创造的文化思想,并受它们的影响……”可见,面对“大宅子”象征的传统文化,“一把火烧光”,实际上是没有认识到历史不可能凭空创造,全盘否定了历史对于创造的影响,造成了历史文化的断裂,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根据材料二“批判继承人类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发展的规律,任何时代的文化,都包含有前人所创造的文化成果,都与前人所创造的文化有着批判继承关系”“不同阶级之间的文化也有批判继承关系……不同阶级之间的文化之所以能相互继承,一方面是因为其有共同的自然的环境和社会的环境,共同的文化传统,面对相同的问题等。另一方面是因为批判继承不是简单地原封不动的照搬,而是一个再创造和重构的过程”可见,继承历史文化,并不是全盘接受,而应该批判继承。而“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则是不辨好坏全盘接受,这种做法是没有考虑到文化遗产具有时代性,适合过去的文化不一定适合现在,前人的文化遗产是前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创造的,后人在继承时必须去粗存精,批判地继承,不能全盘接受。答案:(1)B(2)C(3)C(4)黑格尔的辩证法有合理的内核,但它是倒立着的;马克思“批判过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方面”,正是批判其颠倒了关系;而承认自己是黑格尔的学生,则表示自己赞成其辩证法的合理内核。马克思对待黑格尔辩证法的看似矛盾的态度,正是他批判地继承黑格尔辩证法的表现。(5)①放一火烧光大宅子,这是一种全盘否定的历史虚无主义,这些人不懂得历史不是凭空创造的,不懂文化的连续性;②“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这是一种全盘接受的投降主义,他们不懂前人的文化遗产是前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创造的,后人必须批判地继承,不能全盘接受。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平凉之地蒋子龙古凉州,即现在的河西走廊,从来就是经略西北的军事要地,还是古丝路西去的咽喉。其形如一把长剑,而平凉就是剑柄,是蓄力,发力的地方。自古来谁掌握了这把长剑,谁就能控制中原。因为平凉位于陕甘宁交汇的几何图形中心,横跨关山,襟带泾水,外阻河朔,内当陇口,屏障三秦,拥卫畿辅。春秋五霸时期,齐桓公就据此西伐大夏;汉武帝时能够喊出“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也是因霍去病手握“平凉长剑”,所向披靡,成为一代“战神”;左宗棠为解决由陕甘民变引发的西北乱局,进驻平凉,据此控制局面,策应各方,后受命从平凉出发收复新疆,立下不世之功;直至近代的工农红军长征时期,平凉的静宁仍是长征领袖的驻地,1936年,静宁的界石铺成为“红军会师的中心基点”,当年10月8日,红一、二、四方面军在这里会师,并以此为落脚点开始纵横穿插;到今天,“平凉长剑”还在守护着国家领空乃至太空……平凉是目前考古所能证实的最早有人类繁衍生息的地方,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从平凉境内采集到的石器,人类头骨化石及相伴的牛,马、羊等动物化石证明,60万年前这里就出现了人类活动的痕迹。平凉还有相当数量的古树,其中尤以两株古槐最为珍奇。一株生长在关河村,巍巍然一树擎天,气象非凡,三千多年来吟风啸雨,铁皮棱锃,全无破损,通身上下竟没有一个枯枝,体现了极其强盛的生命力。经国家林业部的专家测定,它的树龄已有3200余年,是国内现有的槐树之最,被奉为“华夏古槐王”。古槐王的树干、树枝上还寄生着杨树、花椒树、五贝子、玉米、小麦等十来种植物,都还长得很不错,也是一大奇观。过去这里是深山老林,人迹罕至,由于人们相信老树通神,古槐理所当然地成了神树。每年从全国各地来朝拜的人不计其数,大树下永远摆着各色供品,在古槐四周的栅栏上还挂满了大红调缎,洋溢着吉祥喜庆的氛围。距离古槐王一公里左右,另有一株3000多年的老槐树,老槐的一多半倒掉,剩下的少半扇树干却依然高高挺立,枝叶翠绿,生机老道,堪称“活的文物”,仍旧顽强地述说这块古老土地上的传奇……古凉州横跨关山,关山(又称陇山、六盘山)被称为“西出长安的第一道天然屏障”,南北绵延240公里,在距离平凉市庄浪县东北33公里处的山巅林海之中,兀自出现一片山顶湖泊,海拔2860米,湖面约50亩,状若卧蚕湖水清湛,其深莫测,无论旱涝,水位不变,四周青黛环拱,草木蓊都。这就是声名赫赫的“雷泽”,今称“朝那湫”这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的孕育之地,历来被视为朝觐,探寻华夏文明之源的的圣地。《帝王世纪》载:“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母曰华胥。燧人氏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这是个美妙的故事,美丽健硕的姑娘华胥,在绿草茵茵的雷泽湖畔发现了一对清晰而巨大的脚印,她好奇地将自己的脚踩到这个大脚印上。12年后,她在成纪生下了被尊为“三皇五帝之首”的伏羲。伏羲所创造的“成纪文明”,成为华夏文明学始的原点,纪录了中华民族创始的童年。至今在平凉的静宁、庄浪两县之间,还保留着古成纪的城垣,依然可以看得出当初的恢宏和雄峻。它标志着中国的“道文化”,始于伏羲画卦,而升华于黄帝问道。道,是中国哲学的思想内核,也是中华文化的根脉,无论是历史逻辑演绎的必然,还是文明进程中的巧合,伏羲画卦和黄帝问道,竟都发生在平凉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平凉城西30里,便是“道源圣地”崆峒山。其实也是关山的支脉。秀岭奇峰,峻极于天,林木葱茂,岚气朦胧,远眺神思缥缈,走近则爽气侵骨。4700多年前,黄帝为求治国安邦之道,“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史记•五帝本纪》)即沿着北斗星柄指引的方向,长途跋涉登崆峒。这是中国历史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向仙人求道的盛事。于是这一年被奉为道历纪元的开始,也就今人所熟知的“黄历”。黄帝从广成子获受自然之经,求得大道之理,并以此道治理天下,开创了长期的圣治,中华文明再次达到高峰。黄帝问道之后,周穆王也西来登崆峒,拜王母。《穆天子传》中记载,西王母在关山另一条支脉回山,接见了周穆王,并馈赠给他八车玉石。后来,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也相继跟着七星北斗的斗柄登临崆峒山,朝圣访道,以期能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获得修身治国的玄妙法门。秦始皇朝圣后,还命丞相李斯在崆峒山刻石以颂:“西来第一山”。由此,平凉便成为千古圣地,历代的名流墨客,争相西来,一登崆峒,想从“大道”这个中国本源文化的母体汲取营养。同时,这些先圣,先贤也为中华文化宝库留下了诸多经典:伏羲八卦揭示宇宙和生命的本质;广成子的《自然经》和黄帝的《阴符经》是对“道”的阐发;《黄帝内经》解读生命真相;《黄帝四经》论述治世方略;葛洪在平凉庄浪的葛家河修炼,并著《肘后方》。诺贝尔医学奖奖获得者屠呦呦,就是从《肘后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得到启发,提炼出人类治疗疟疾的“青蒿素”。行笔至此,不禁心生感佩,整个深深植根于华夏文明的平凉,究竟蕴藏着多少中华文化最古老的“基因密码”?(有删节)(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BA.文章既有对平凉历史的追溯,也有对今天的叙写,多次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有力地突出了平凉历史对今天的重要影响。B.文章写到凉州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的孕育之地,并引人华胥履巨人印生伏羲的神话传说,为这个圣地增添了浪漫色彩。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一句,既写今人可以从典籍中汲取营养,更写屠呦呦为人类做出的杰出贡献。D.文章写崆峒山是为写道教对平凉的影响,从黄帝写起,到秦始皇、汉武帝等人。再到历代名流墨客登临崆峒,丰富了文章内容。(2)下面关于平凉之地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平凉之地自古以来是西北的战略要地,西北地区的征战,平叛,驻守等军事活动多在此经略,故被作者称作“平凉长剑”。B.平凉之地是中国古人类重要的发祥地,古树生命力旺盛且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印证着此处是人类最早繁衍生息的地方。C.平凉之地是探寻华夏文明之源的圣地,是人文始祖伏羲的孕育之地,伏羲创造的“成纪文明”成为华夏文明肇始的原点。D.平凉之地是“道文化”的重要起始地,“道文化”在此处不断升华和发展,作为中国的本源文化为历代名流墨客提供营养。(3)请简要赏析文章结尾段的妙处。(4)有人评价蒋子龙的散文,“不局限于自然的书写,而彰显历史文化感”。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本文是怎样彰显平凉的历史文化感的?【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时,要了解文本内容,明确艺术特色,再结合选项比对判断。(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说法的辨析能力。解答时,要了解文本内容,再结合选项比对判断。(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赏析结尾段,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评价文本文体特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时,要了解文本内容,明确题目要求,再结合文本分析作答。【解答】(1)A.“多次运用今昔对比”错,文章写平凉追溯历史,叙写今天,但没有对比。B.准确。C.“更写屠呦呦为人类做出的杰出贡献”错,写屠呦呦为人类做出的杰出贡献,也是论证今人可以从典籍中汲取营养,与前文事例并列,不存在递进关系。D.“是为了表现出道教对平凉的影响”错,写崆峒山,是为了表现平凉成为千古圣地。故选B。(2)B.“印证着此处是人类最早繁衍生息的地方”错。原文是“平凉是目前考古所能证实的最早有人类繁衍生息的地方”,选项缺少“目前考古所能证实”限制,表述不准确。故选B。(3)结构上,作为文章结尾,“行笔至此,不禁心生感佩”有收束全文的作用。内容上,采用问句结尾,“整个深深植根于华夏文明的平凉,究竟蕴藏着多少中华文化最古老的‘基因密码’?”,以问的形式突出平凉文化的深厚、丰富、神秘,比一般陈述句更能表达作者对平凉文化的感佩之情;“基因密码”一词说明平凉文化根植于华夏,又在中华文明中作用重大,从而深化了文章主题。(4)解答时,紧扣“历史文化感”分析。①文章融神话传说、历史题材、考古资料于一体。“春秋五霸时期”“左宗棠”“直至近代的工农红军长征时期”彰显历史的厚重,“从平凉境内采集到的石器,人类头骨化石及相伴的牛,马、羊等动物化石证明,60万年前这里就出现了人类活动的痕迹”运用考古史料,“《帝王世纪》载……这是个美妙的故事”引入神话传说,详实、丰富地写出了平凉之地的历史悠久、文化深厚。②文章选材典型。文章后数四段“平凉城西30里,便是‘道源圣地’崆峒山”“黄帝问道之后,周穆王也西来登崆峒,拜王母”“平凉便成为千古圣地,历代的名流墨客,争相西来,一登崆峒”用了大量笔墨写“道源圣地”崆峒山,以点带面,写出了平凉的历史气息和文化底蕴。③进行纵向历史文化的挖掘。从“春秋五霸时期”写到“直至近代的工农红军长征时期”,从“4700多年前,黄帝为求治国安邦之道”“黄帝问道之后,周穆王也西来登崆峒”“后来,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也相继跟着七星北斗的斗柄登临崆峒山”到“平凉便成为千古圣地,历代的名流墨客,争相西来,一登崆峒”,文章从古至今进行纵向挖掘,展现平凉历史文化的厚重。又体现出文化传承的意义。答案:(1)B(2)B(3)①以问句结尾,表现平凉文化的神秘不可测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由衷的感佩之情。②收束全文,有力地突出平凉之地对中华文明的作用,指出平凉文化植根华夏文明,蕴藏着中华文化最古老的“基因密码”,深化主题。(4)①文章融神话传说、历史题材、考古资料于一体,详实、丰富地写出了平凉之地的历史悠久、文化深厚。②文章选材典型,详写崆峒山,以点带面,通过写作为“道源圣地”的崆峒山,写出了平凉的历史气息和文化底蕴。③文章着眼于平凉之地纵向历史文化的挖掘,展现其文化的博大精深,历代文人受其吸引而不断到来在增加其历史厚重的同时,又将这种文化不断的传承。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韩傀相韩,严遂重于君,二人相害也。严遂政议直指,举韩傀之过。韩傀以之叱之于朝,严遂拔剑趋之,以救解。于是严遂惧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韩傀者。至齐,齐人或言:“轵深井里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严遂阴交于聂政,以意厚之。聂政问曰:“子欲安用我乎?”严遂曰:“吾得为役之日浅,事今薄,奚敢有请?”于是严遂乃具酒觞聂政母前。仲子①奉黄金百镒,前为聂政母寿。聂政惊,愈怪其厚,固谢严仲子。仲子固进,而聂政谢曰:“臣有老母,家贫,客游以为狗屠,可旦夕得甘脆以养亲。亲供养备,义不敢当仲子之赐。”严仲子辟人,因为聂政语曰:“臣有仇而行游诸侯众矣然至齐闻足下义甚高故真进百金者特以为夫人粗粝之费以交足下之欢岂敢以有求邪”聂政曰“臣所以降志辱身,居市井者,徒幸而养老母。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也。”严仲子固让,聂政竟不肯受。然仲子卒备宾主之礼而去。久之,聂政母死,既葬,除服。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亲不幸,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严仲子具告,政遂谢车骑人徒,辞,独行仗剑至韩。韩适有东孟之会,韩王及相皆在焉,持兵戟而卫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韩傀。韩傀走而抱烈侯,聂政刺之,兼中烈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抉眼,自屠出肠,遂以死。韩取聂政尸于市,县购之千金。久之莫知谁子。政姊闻之,曰“弟至贤,不可爱妾之躯,灭吾弟之名,非弟意也。”乃之韩。抱尸而哭之曰:“此吾弟轵深井里聂政也。”亦自杀于尸下。(节选自《战国策•韩策二》)[注]①仲子:即严遂。严遂,字仲子。(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DA.臣有仇/而行游诸侯众矣/然至齐闻/足下义甚高/故直进百金者/特以为夫人粗粝之/费以交足下之欢/岂敢以有求邪/B.臣有仇/而行游诸侯众矣/然至齐闻/足下义甚高故/直进百金者/特以为夫人粗粝之费/以交足下之欢/岂敢以有求邪/C.臣有仇/而行游诸侯众矣/然至齐/闻足下义甚高故/直进百金者/特以为夫人粗粝之/费以交足下之欢/岂敢以有求邪/D.臣有仇/而行游诸侯众矣/然至齐/闻足下义甚高/故直进百金者/特以为夫人粗粝之费/以交足下之欢/岂敢以有求邪/(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A.百镒,极言货币之多。镒,古代重量单位,二十两或二十四两为——镒。B.市井,古代城邑中集中买卖货物的场所,也指城市城镇,街坊民居,或商贾。C.“固让”的“固”指坚持,与《六国论》中“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的“固”相同。D.左右,文中指韩王身边的侍从和近臣。现在多用做方位词,指左和右两方面。(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A.韩国国相韩傀与国君器重的大臣严遂相互忌恨,严遂直言不讳地指出韩傀的过失,被韩傀怒斥,严遂气得拔剑要刺韩傀,因被人阻止而化解。B.严遂来到齐国,有人向他推荐聂政,严遂就暗中与聂政交往,以深情厚谊对待他,还为聂政的母亲备办酒席,又拿出百镒黄金为聂政母亲祝寿。C.母亲去世后,聂政到濮阳找到严遂,问清他的仇人,就独自赶往韩国。恰逢韩国举行盛会,韩王和韩傀都在那里,聂政将这两个仇人都杀死了。D.替严遂报完仇,为了不暴露身份,聂政自毁面目后才剖腹自杀,让人无从辨认。可他的姐姐听说后却赶往韩国为弟弟扬名并在聂政身边自杀。(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于是严遂惧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韩傀者。②弟至贤,不可爱妾之躯,灭吾弟之名,非弟意也。(5)严遂“奉黄金百镒”请求聂政为他报仇,聂政拒绝了;后来聂政为什么主动请求为严遂报仇?请简要概括。【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综合考查古代文化常识和一词多义,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仔细概括。【解答】(1)“至齐”是动宾结构,后面断开;“闻”是下句谓语,分属不同句子,其前断开,排除AB;“故”是连词,一般用于句首,其前断开,排除C。译文:我有仇要报,为此曾游访过很多诸侯国。我来到齐国,听说您很讲义气,所以特地送上百金,只是想作为老夫人粗茶淡饭的费用罢了,同时也让您感到高兴,哪里敢有什么请求呢?故选:D。(2)C.文中的“固”是“坚持”,句意:严遂坚持让聂政收下赠金。:“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的“固”是“本来”“原来”,句意:到了覆灭的地步,道理本来就是这样子的。两者含义不同。故选:C。(3)C.“聂政将这两个仇人都杀死了”错误。韩王不是严遂的仇人,聂政刺中韩王,是因为“韩傀走而抱烈侯,聂政刺之,兼中烈侯”,韩傀抱住了韩王,韩王是被聂政误伤。故选:C。(4)①“于是”,这时,在这时;“亡去”,逃出,逃跑离开;“求人可以报韩傀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求可以报韩傀之人”。译文:在那时严遂担心遭到韩傀杀害,就逃出韩国,游历国外,四处寻找可以向韩傀报仇的人。②“至贤”,非常贤能;“爱”,吝惜;“非弟意也”,判断句。译文:我弟弟非常贤能,我不能因为吝惜自己的性命,而埋没弟弟的名声,这也不是弟弟的本意。(5)结合“臣所以降志辱身,居市井者,徒幸而养老母。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也”“久之,聂政母死,既葬,除服。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亲不幸,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可知,聂政先拒绝的原因是他的母亲还在,需要儿子赡养。结合“于是严遂乃具酒觞聂政母前。仲子奉黄金百镒,前为聂政母寿”“然仲子卒备宾主之礼而去”可知,母亲去世后,聂政有感于严遂的深情厚谊,因而主动前去请求为严遂报仇。答案:(1)D(2)C(3)C(4)①在那时严遂担心遭到韩傀杀害,就逃出韩国,游历国外,四处寻找可以向韩傀报仇的人。②我弟弟非常贤能,我不能因为吝惜自己的性命,而埋没弟弟的名声,这也不是弟弟的本意。(5)①聂政先拒绝的原因是他的母亲还在,需要儿子赡养。②母亲去世后,聂政有感于严遂的深情厚谊,因而主动前去请求为严遂报仇。参考译文:韩傀在韩国做国相,严遂也受到韩烈侯的器重,因此两人相互忌恨。严遂敢于公正地发表议论,曾直言不讳地指责韩傀的过失。韩傀因此在朝廷上怒斥严遂,严遂气得拔剑追杀韩傀,幸而有人阻止才得以化解。这时严遂担心遭到杀害,就逃出韩国,游历国外,四处寻找可以向韩傀报仇的人。严遂来到齐国,听到齐国有人说:“轵邑深井里的聂政,是个勇敢的侠士,因为躲避仇人才混迹在屠户中间。”严遂就暗中和聂政交往,有意地以深情厚谊相待。聂政问严遂:“您想让我干什么呢?”严速说:“我为您效劳的时间还不长,我们的交情还这样薄,怎么敢对您有所求呢?”于是,严遂就备办了酒席向聂政母亲敬酒,又拿出百镒黄金,上前献给聂政母亲,表示祝福。聂政大为震惊,越发奇怪他何以厚礼相待,就坚决辞谢严遂的赠金。但严遂坚决要送,聂政就推辞说:“我有老母,生活贫寒,只得离乡背井,做个杀狗的屠夫,现在我能够早晚买些甜美香软的食物来奉养母亲,母亲的供养已经齐备了,按理说就不敢再接受您的赏赐。”严遂避开周围的人,趁机告诉聂政:“我有仇要报,为此曾游访过很多诸侯国。我来到齐国,听说您很讲义气,所以特地送上百金,只是想作为老夫人粗茶淡饭的费用罢了,同时也让您感到高兴,哪里敢有什么请求呢?”聂政说:“我之所以降低志向,辱没身份,隐居于市井之中,只是为了奉养老母。只要老母还活着,我的生命就不敢轻易托付给别人。”严遂坚持让聂政收下赠金,聂政始终不肯接受。然而严遂还是尽了宾主之礼才离开。过了很久,聂政的母亲去世了,安葬后,聂政守孝期满脱去丧服。于是往西到了濮阳,见到严遂时说:“以前之所以没有答应您,只是因为母亲还在。如今老母不幸谢世,请问您想报仇的人是谁?”严遂将情况一一地告诉聂政,聂政于是谢绝了车马和随从,辞别严遂,只身一人持剑到了韩国。正好韩国在东孟举行盛会,韩王和相国都在那里,他们身边拿着武器守卫的人众多。聂政直冲上台阶刺杀韩傀。韩傀边逃边抱住韩烈侯。聂政再刺韩傀,同时也刺中韩烈侯,他们身边侍候的人一片混乱。聂政大吼一声冲上去,杀死了几十人,随后自己用剑划破脸皮,挖出眼珠,又割腹挑肠,就此死去。韩国把聂政的尸体摆在街市上,以千金悬购他的姓名。过了很久也没人知道他究竟是谁。聂政的姐姐听说这事后,说道:“我弟弟非常贤能,我不能因为吝惜自己的性命,而埋没弟弟的名声,这也不是弟弟的本意。”于是她去了韩国,抱住尸体痛哭道:“这是我弟弟,轵邑深井里的聂政啊!”说完便在聂政的尸体旁自杀而死。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病后登快哉亭贺铸经雨清蝉得意鸣,征程断处见归程。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注释】①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任职于徐州,病愈后登快哉亭有感之作。②黄华:菊花。(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首联以雨后鸣蝉起兴,点明乡愁的主旨。“得意”二字,以蝉之“得意”反衬自己的失意,既写出了蝉鸣的神态,又微露了诗人的欣羡之情。B.颔联言近旨远,字面上只写了病后,却透露出病前和病中的消息;字面上只写了梦后,实则暗示出曾有数次的思乡梦。C.颈联虚写,乌鸦带引斜阳光芒投进古寺,小草带引野外景色进入荒城,一“带”“将”,景色融合自然。D.尾联“秋风发上生”几字,不仅意指鬓发斑白,而且秋风萧萧,又给人以冷的感觉。用语新颖奇警,不落陈腐。(2)同是以多病之身登高望远,本诗与杜甫的《登高》相比,在意境营造和章法结构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意象意境及诗歌结构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解答】(1)C.“颈联虚写”错。颈联从上文的忆想回到现实,是实写。鸦投古刹,是黄昏时万物栖息的典型景象;而落日斜晖,也是作者的所见之景。故选C。(2)本诗一开首以雨后蝉鸣起兴。秋高气爽,雨过天晴,再加病愈登亭,十分畅快。连枝上的蝉也仿佛有所领略而在欢快地鸣叫。二句由“听”转向“见”:秋雨新洗,值此黄昏之际,行人渐少,尘土不扬,那通往故乡的道路显得分外清晰。这一句在眺望中透露出诗人的心事:怀乡情重,思归心切,不曾有一日忘怀。本诗意象众多,首联写清蝉、颈联写斜阳、暮鸦、衰草,尾联写秋风,这些意象营造出凄清萧瑟的意境。杜诗首联写急风、高天,颔联写无边落木、不尽长江,这些意象营造出雄浑苍凉的意境。从章法结构上来讲:两者都是写景加抒情,但是安排的位置不同,本诗首联颈联写景,颈联尾联抒情,两者穿插交错,景情转换灵动自然,不呆板拘滞;杜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由景及情,先写景后抒情,采用惯常方式,层次清晰。答案:(1)C(2)意境营造:①本诗以清蝉、斜阳、暮鸦、衰草、秋风为主要意象,营造出凄清萧瑟的意境;②杜诗以急风、高天、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为主要意象,营造出雄阔苍凉的意境。章法结构:①本诗一、三联写景,二、四联抒情,两者穿插交错,景情转换灵动自然;②杜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由景及情,层次清晰。译文:淋了雨的净蝉在树上得意鸣叫,经雨之路,尘土不扬,归家之路清晰可见。病后饮酒,不知满足,睡梦醒后,靠着楼栏远远眺望,心中生起无限乡情。乌鸦带引斜阳日光投进古寺,草儿带引野外景色进入荒城。我又负了菊花的家园之约,只觉秋风从发上生起。赏析:诗一开首以雨后蝉鸣起兴。秋高气爽,雨过天晴,再加病愈登亭,十分畅快。连枝上的蝉也仿佛有所领略而在欢快地鸣叫。“得意”二字,既写出了蝉鸣的神态,又微露了诗人的歆羡之情:蝉之踌躇满志,正是因为它既得时、又得地。言下已隐含人不如蝉的况味。二句由“听”转向“见”:秋雨新洗,值此黄昏之际,行人渐少,尘土不扬,那通往故乡的道路显得分外清晰。这一句在眺望中透露出诗人的心事:怀乡情重,思归心切,不曾有一日忘怀。平日里世事纷扰,或可抑制一时,一旦除去世务的羁绊,那潜在的意念又会立即浮现。当此病后偷闲、偶尔登临送目之际,思归之念便又油然而起。三四两句极写归思之深、之切。病后的频频把盏,不是为消渴解馋,实因乡愁太深、太重,挥之不去,斥之又来,不得不借助酒力排遣。这里字面上只写了病后,却透露出病前和病中的消息。病前早已借酒浇愁,病中被迫停饮;仿佛欠了的债要加倍偿还,故病后愈是贪杯,愈可见病中难以消停的情状。杜甫《登高》诗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也是写以多病之身,深以停杯戒酒为恨。贺铸当时患有肺病,又滞留他乡,遭遇和杜甫相似。可见使诗人最受煎熬的是怀乡病,所饮之酒,实在是满含辛酸强咽下的苦酒。百病之中,唯心病难治。清醒时固然为其所苦,即在睡梦中也不曾解脱。这里字面上只写了梦后,实则暗示出曾有无数次的思乡梦。梦中可以千里回乡,则梦醒后愈是归思难忍,正如汉乐府《悲歌》所说:“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这天长日久郁积的乡愁,这梦中犹且萦绕的归思,俱化为一含情凝睇之人,呼之欲出。至此,诗人的登临之意,已神气毕现了。下两句又从忆想回到现实。鸦投古刹,是黄昏时万物栖息的典型景象;而落日斜晖,又隐隐约约透露出诗人“时不我与”的迟暮之感。晚唐的温庭筠即多以夕照飞鸦写此情调,如“鸦背夕阳多”(《春日野行》),如“出寺马嘶秋色里,向陵鸦乱夕阳中”(《开圣寺》)等。贺铸或有所取法。天色向暮,自然界的飞禽均有所托,而人的归宿却不知在何处。暮霭之中,唯见远去的道路渐渐隐没在一片凄迷的草色之中。第六句系从白居易的诗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中化出,二者相同之处在于,都用行道上“更行更远还生”的草色喻示思念之殷切;不同之处则是白居易着眼于枯而复荣的春草,借喻别情之“满”、之盛;贺铸这里写的却是荣而复枯的秋草,其中暗寓失意之恨。诗人于怀乡思乡之中,又寄托了自己落拓不遇的身世之感,遂使全诗的思致更见深入、意蕴更见丰厚。一年一度的秋风,最能动人归兴,诗人此时滞留他乡,无计归去。眼见得梦想成空,徒然催人早生华发而已。“秋风发上生”几字,用语生新奇警,不落陈腐。唐代李贺诗说:“秋野明,秋风白。”秋风和白色始相钩连,至苏轼又用“霜风”形容须发皆白,如“白头萧散满霜风”“白须萧散满霜风”等。贺铸点化成句,自铸新词。这里不仅意指鬓发的斑白,而且秋风萧萧,又给人以冷的感觉。因此这一新奇的用语,也便暗示着作者凄冷的情怀。贺铸多病早衰,又因喜谈世事,每忤权贵,屡受排抑,悒郁难平。他在徐州任上曾多次吐露了这种幽冷不平的情怀,如“我已困摧辱,壮心如湿灰”(《寄杜仲观》)、“三年官局冷如水,炙手权门我未能”(《留别张白雪谋父》),这些都可作为这首诗的注脚。这首诗在章法结构上颇具匠心。诗中写景和抒情的内容参差穿插,跌宕回旋,用笔极为灵动。如首三句用写景起兴之后,颔联忽然宕开去作一追叙,紧接着又用“梦后倚楼”一笔挽回。颈联再次写景,因为前几句已提供了一定的心理背景,故这里的景都具有了以物象作比喻的性质。末两句直抒胸臆,立一篇之警策。全诗以得意的蝉鸣兴起,又以作者落寞感伤的情怀作结,在鲜明的比照中突出了诗人既不得其时,又不得其所的深沉感慨。《四库总目提要》称贺铸诗“工致修洁,时有逸气”,由此可见一斑。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①韩愈在《师说》中阐明老师的作用的句子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运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表明诗人身处官场却心系田园的情怀。③李密《陈情表》中,“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两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家中乏人的困苦境地。【分析】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解答】故答案为:(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重点字:受)(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重点字:羁)(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重点字:僮)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ㅤㅤ李白的想象力①、无拘无束,他能够熏熏突破现实的束缚,从独到的角度欣赏景色,产生全新的观点见解。诗歌也体现出变幻莫测、丰富多彩的特征,富含新奇的、②的审美观念。例如,他笔下的月亮变化多端,在不同的情境中,呈现出的特征大相径庭,有时是一位可靠的朋友,有时成为促膝长谈的知己,有时又成了天空的装饰,或成为高不可攀的理想的象征。《月下独酌》中将明月、影子拟人化,直接邀请它们同自己一起饮酒作乐;《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将湖中月亮拟人化,说成③地送别自己的朋友;《古朗月行》中,又对月亮的来历进行多方猜测,甚至怀疑它是来自瑶台的镜子。李白诗歌中的意象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具有极大的跳跃性,诗歌内容跨度大,看似关联不够紧密,实则体现出奇妙丰富的联想。(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分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词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2)本题考查的是辨析修辞手法。首先要对基本常见的修辞手法加以掌握,其次,分析句子,确定修辞手法;最后明确表达效果。(3)本题考查的是病句的辨析。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解答】(1)第一空,结合前文“无拘无束”可知,此处是形容李白的想象力纵横驰骋,不受拘束,可填入“天马行空”。“天马行空”,比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多用在评价写作、绘画和书法等方面)。第二空,此处修饰李白的审美观念,前有“新奇”的,可见其少见,可填“独一无二”。独一无二:指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形容十分稀少。第三空,从后文“送别自己的朋友”可知,此处形容送别时的情态,推断应是对朋友的离别感到不舍,可以填入“依依不舍”。“依依不舍”,形容舍不得离开。(2)“有时是一位可靠的朋友,有时成为促膝长谈的知己,有时又成了天空的装饰,或成为高不可攀的理想的象征”,运用三个“有时”,结构一致,构成排比,形式整齐,节奏鲜明,富有气势与韵味,突出“他笔下的月亮变化多端”。“他笔下的月亮变化多端……有时是一位可靠的朋友,有时成为促膝长谈的知己,有时又成了天空的装饰,或成为高不可攀的理想的象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月亮”,喻体是“朋友”“知己”“理想的象征”等,表现了李白想象力的丰富。(3)画波浪线句子共有两处语病:语序不当。“重重突破现实的束缚”语序不当,改为“突破现实的重重束缚”。搭配不当,“产生全新的观点见解”搭配不当,改为“得出全新的观点见解”。正确表述为:他能够突破现实的重重束缚,从独到的角度欣赏景色,得出全新的观点见解。答案:(1)①天马行空②独一无二③依依不舍(2)①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形式整齐,节奏鲜明,富有气势与韵味,突出李白笔下的月亮“变化多端”。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亮比喻成“朋友”“知己”“理想的象征”等,表现了李白想象力的丰富。(3)他能够突破现实的重重束缚,从独到的角度欣赏景色,得出全新的观点见解。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ㅤㅤ说起来,茶,原本是中国人的爱物。东西南北中,工农商学兵,只要是中国人,①其中最爱喝茶的,又数成都人,至少成都人自己是这么认为的。不错,江浙有绿茶,云贵有沱茶,广东有早茶,西北有奶茶,闽南有乌龙茶,北京有大碗茶,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中国换向器云母板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循环工装组装线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92比和百分数-教学课件
- 2024至2030年中国反斗式紫外光晒版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异形管组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政区拼接模型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年中国高压中置式电容柜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链式推进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还原橄榄绿染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红木盆景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9月1日新实施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全文学习重点解读条例出台背景特点分析课件
- 管理大略与领导小言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山东大学
- 2024心脏病学生入学免责协议书
- JBT 9229-2024 剪叉式升降工作平台(正式版)
- 初中生劳动教育案例(3篇模板)
- 2024-2029年中国水利水电工程行业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投资研究报告
- 24春国家开放大学《农村环境保护》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 广西百色那坡县2024事业单位招聘拟聘历年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偏头痛的中医治疗
- 第24课《诗词曲五首-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课件共34张
- 媒介道德与法规(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