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二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各成员之所以形成共同的民族认同,不仅在于共同的血缘纽带和地缘关联,更得益于人们在共同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彼此认同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生活智慧,创造了共同的历史传统、文化记忆和民族精神,在“血缘——地缘——文缘”的价值序列中找到了精神寄托,实现从血缘共同体、地域共同体向文化共同体的价值跃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生命的价值整合与创造。当前,从文化层面审视中华民族共同体,以“共同体”实现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多元一体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构建的结构向度。“多元”指称的是各民族文化多样性的表达范式;“一体”指称的是中华民族文化共性的集中表达,代表了民族发展的主线和价值公约数。多元一体既指明了中华民族内部各族文化的差异性和相通性,又内蕴着各族群间的文化平等与价值共生。多元一体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结构特征,彰显着中华民族共同体内部多元文化的蓬勃张力。我国近代思想家杨度在其《金铁主义说》一文中指出:“中华之名词,不仅非一地域之国名,亦且非一血统之种名,乃为一文化之族名。”中国不同族群间的整合与融汇不是诉诸暴力征服,而是通过文化吸引和价值包容来实现。从结构向度上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构建关键是要去追求多元一体的文化生命认同,构建互养相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国历史演进的特点,造就了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继往开来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构建的时序向度。对于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民族来说,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构建需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在继往开来的时序向度中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生命体系。在近代谋求民族独立解放的过程中,一方面,西方在殖民侵略中表现出的现代性优势使中国人陷入文化自卑,把民族的衰落归咎于传统文化的积弊,从而兴起了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浪潮;另一方面,在抵抗侵略中所唤醒的民族主义意识使得中国人对于西方文化抱有足够的警惕。山河破碎带来的文化自卑令中国人难以正确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传统和现代之间的文化关联,因而不能完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构建。当前,我们要建立科学的“传统——现代”审思方式、价值评判标准、文化话语,把中华民族共同体“传统——现代”的历时性文化构建与世界各民族共时性的文化互鉴有机结合起来。包容开放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构建的空间向度。在中西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时代境遇下,中华民族正在从空间向度上构建起包容开放的共同体文化,努力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现代性文化建构来丰富人类现代性的文明内涵,进而提升各族人民对“共同体”的价值归属。当下,西方国家仍掌控着文化博弈的主动权,文化冲击、价值渗透从未间断,他们试图凭借话语优势竭力维持世界文化交往的“中心——边缘”结构。事实上,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世界各民族文化在同一空间交错互动、融合共享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系统作为独特价值标识,理应在平等的文化交往中得到尊重,在求同存异中达到彼此交融与理解。(摘编自张九童、邹广文《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构建向度》)材料二:在关于共同体的理论研究中,有些西方学者认为存在一个“共同体团结悖论”:共同体是一种内部包容和外部排斥相结合的矛盾体。这些人认为:共同体是有边界的,共同体对内标榜的一切价值都无法推广到共同体之外;而且,往往正是在捍卫这些价值的名义时,不同共同体之间才会发生持续的争夺和对抗。这样看来,似乎如挪威学者斯特杰诺的观点:“共同体内部的团结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对共同体外部成员的排拒和不团结的指向。”正是基于“共同体团结悖论”的民族国家利益观,一些西方学者对我国提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产生了曲解和误读。“共同体团结悖论”真的必然存在吗?中国提出建设“两个共同体”的主张,即对内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对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依据“共同体团结悖论”的论断,建设这两个共同体似乎是相互矛盾的,这无疑是来自对司空见惯的盘剥、抑制、打压他国,只求自身发展的“某国优先”模式的归纳。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是密切相关、同向共进的。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在接受美国多家主流媒体采访时表示:竞争不是拳击比赛,而应该是赛跑,双方相互促进,都发挥出最佳水平。《世界银行2022年年度报告:帮助各国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指出:俄乌战争迅速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欧洲最大的难民危机,同时对全球粮食安全、能源市场和大宗商品价格造成了严重冲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大流行引发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表明,人类在病毒面前是命运相连的整体,中国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重要国家,力所能及地为世界抗疫提供医疗物资等,都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稳定与发展的贡献。当前,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中国基本国情,秉承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致力于造福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不会因为中国的发展而挑战他国,不会挑战区域及世界秩序,不会导致“共同体团结悖论”。这是因为我们选择的是中国式现代化,秉持中国理念,坚持中国道路,传达中国声音,同时关切世界的团结发展,拥抱世界,学习世界,贡献世界。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我国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亦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担当与承诺。(摘编自严庆《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体团结悖论”的破解》)1.(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中华民族是稳固的多民族统一体,各民族既呈现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又有着文化的相通性和平等性。B.只有消除西方国家掌控的文化博弈的主动权及其依仗的话语优势,世界各民族文化才能在同一空间交错互动、融合共享。C.以共同体文化引领各民族文化健康发展,构筑各民族文化平等交流的平台,能够更好的实现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认同。D.我国外交部发言人通过形象化的说法对“竞争”进行阐释,体现了包容开放的中国态度,同时也有力地回应了西方“某国优先”的论调。2.(3分)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追求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民族结构的稳固性,有必要增强中华民族多元族群内在的文化聚合力。B.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构建不仅要以包容姿态化解各族群间的文化隔阂,而且要加强与世界各族文明间的真诚对话。C.传统文化积弊产生的文化自卑是制约当前中华民族共同体“传统——现代”的历时性文化构建的关键性因素。D.所谓的“共同体团结悖论”和西方所要维护的“中心——边缘”结构,它们的本质都是为了突出自己在世界上的主导地位。3.(3分)下列选项,最能体现材料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构建包容开放特点的一项是(
)A.费孝通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B.魏源的《魏源集》中说:“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C.《北史·吐谷浑传》中说:“单则易折,众则难摧。”D.《论语·雍也》中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4.(4分)西方学者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符合“共同体团结悖论”,材料二是如何针对这一观点进行驳斥的?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5.(6分)“同则相亲,异则相敬”出自《礼记·乐记》,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智慧。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B2.C3.A4.①材料二首先指出“共同体团结悖论”的实质,是来自对西方“某国优先”模式的归纳;②其次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关系入手,指出两者是密切相关、同向共进的,并不是对外部排斥的;③接着举例说明中国力所能及地为世界抗疫提供医疗物资等,都是致力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稳定与发展;④最后从当今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入手,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致力于团结和造福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并不是所谓的矛盾体。5.①同则相亲。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之间有着共同的血缘、地缘、文缘和共同的民族认同而多元一体,团结友善、融合发展;②异则相敬,中华民族共同体内部各民族之间虽存在差异性,但能相互尊重,继往开来;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交错互动,开放包容、共同发展。【导语】这篇文章围绕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构建展开探讨。材料一强调了中华民族在多元一体、继往开来、包容开放这三个向度的文化建构,展示了这种构建与民族团结及世界文化交流的关键关系。材料二则从全球视角出发,回应西方关于“共同体团结悖论”的误解,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并不矛盾。整体上,文章通过理论解析与现实例证,提高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解,并展示其未来路径。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只有……才能……”错,材料一最后一段“西方国家仍掌控着文化博弈的主动权,文化冲击、价值渗透从未间断,他们试图凭借话语优势竭力维持世界文化交往的‘中心——边缘’结构。事实上,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世界各民族文化在同一空间交错互动、融合共享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可知前者“消除西方国家掌控的文化博弈的主动权及其依仗的话语优势”不是后者“在同一空间交错互动、融合共享”的必要条件,选项表述绝对,逻辑关系混乱。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传统文化积弊产生的文化自卑”错,材料一为“西方在殖民侵略中表现出的现代性优势使中国人陷入文化自卑,把民族的衰落归咎于传统文化的积弊”,可知“传统文化积弊”与“文化自卑”因果不当,“文化自卑”来自西方在殖民侵略中表现出的现代性优势。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和论据的能力。A.体现了包容开放的特点。B.强调格局、眼界。C.强调团结。D.强调推己及人。故选A。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①由“中国提出建设‘两个共同体’的主张,即对内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对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依据‘共同体团结悖论’的论断,建设这两个共同体似乎是相互矛盾的,这无疑是来自对司空见惯的盘剥、抑制、打压他国,只求自身发展的‘某国优先’模式的归纳”可知,材料二首先指出“共同体团结悖论”的实质,是来自对西方“某国优先”模式的归纳;②由“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是密切相关、同向共进的”可知,材料二其次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关系入手,指出两者是密切相关、同向共进的,并不是对外部排斥的;③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大流行引发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表明,人类在病毒面前是命运相连的整体,中国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重要国家,力所能及地为世界抗疫提供医疗物资等,都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稳定与发展的贡献”可知,材料二接着举例说明中国力所能及地为世界抗疫提供医疗物资等,都是致力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稳定与发展;④由“当前,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中国基本国情,秉承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致力于造福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不会因为中国的发展而挑战他国,不会挑战区域及世界秩序,不会导致‘共同体团结悖论’”可知,材料二最后从当今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入手,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致力于团结和造福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并不是所谓的矛盾体。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①结合材料一第一段“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各成员之所以形成共同的民族认同,不仅在于共同的血缘纽带和地缘关联,更得益于人们在共同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彼此认同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生活智慧,创造了共同的历史传统、文化记忆和民族精神,在‘血缘——地缘——文缘’的价值序列中找到了精神寄托,实现从血缘共同体、地域共同体向文化共同体的价值跃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生命的价值整合与创”可知,同则相亲,指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之间有着共同的血缘、地缘、文缘和共同的民族认同而多元一体,团结友善、融合发展。②结合材料一第二段“多元一体既指明了中华民族内部各族文化的差异性和相通性,又内蕴着各族群间的文化平等与价值共生”,材料一最后一段“世界各民族文化在同一空间交错互动、融合共享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系统作为独特价值标识,理应在平等的文化交往中得到尊重,在求同存异中达到彼此交融与理解”可知,异则相敬,指中华民族共同体内部各民族之间虽存在差异性,但能相互尊重,继往开来;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交错互动,开放包容、共同发展。(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孩子的力量列夫·托尔斯泰“打死他!……枪毙他!……把这个坏蛋立刻枪毙!……打死他!……割断凶手的喉咙……打死他!……打死他!”人群大声叫嚷,有男人,有女人。一大群人押着一个被捆绑的人在街上走着。这个人的身材高大,腰板挺直,步伐坚定,高高地昂起头。这是一个在人民反对政府的战争中站在政府一边的人。他被抓获,现在押去处决。“有什么办法呢!力量总不在我们一边。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是他们的天下。死就死吧,看来只能这样了。”他想,耸耸肩膀,对人群不断的叫嚷报以冷冷的一笑。“他是警察,今天早晨还向我们开过枪!”人群嚷道。但人群并没有停下来,仍押着他往前走。当他们来到那条横着昨天在军警枪下遇难者尸体的街上时,人群狂怒了。“不要再拖延时间!就在这儿枪毙那无赖,还把他押到哪儿去?”人群嚷道。被俘的人阴沉着脸,只把头昂得更高。但领头的人决定把他押到广场上去,去那里解决他。离广场已经不远,在一片肃静中,人群后传来一个孩子的哭叫声。“爸爸!爸爸!”一个六岁的男孩边哭边叫,推开人群往俘虏那边挤去,“爸爸!他们要把你怎么样?等一等,等一等,把我也带去,带去!……”孩子旁边的人群停止了叫喊,他们仿佛受到强大的冲击,人群分开来,让孩子往父亲那边去。“瞧这孩子多可爱啊!”一个女人说。“你要找谁呀?”另一个女人向男孩俯下身去,问。“我要爸爸!放我到爸爸那儿去!”男孩尖声回答。“你几岁啊,孩子?”“你们想把爸爸怎样?”男孩问。“回家去,孩子,回到妈妈那儿去。”一个男人对孩子说。俘虏已听见孩子的声音,也听见人家对他说的话。他的脸色越发阴沉了。“他没有母亲!”他对那叫孩子去找母亲的人说。男孩在人群里一直往前挤,挤到父亲身边,爬到他身上去。人群一直叫着:“打死他!吊死他!枪毙坏蛋!”“你干嘛从家里跑出来?”父亲对孩子说。“他们要拿你怎么样?”孩子问。“你这么办。”父亲说。“什么?”“你认识卡秋莎吗?”“那个邻居阿姨吗?怎么不认识。”“好吧,你先到她那儿去,待在那里。我……我就来。”“你不去,我也不去。”男孩说着哭起来。“你为什么不去?”“他们会打你的。”“不会,他们不会的,他们就是这样。”俘虏放下男孩,走到人群中那个发号施令的人跟前。“听我说。”他说,“你们要打死我,不论怎样都行,也不论在什么地方,但就是不要当着他的面。”他指指男孩,“你们放开我两分钟,抓住我的一只手:我就对他说,我跟您一起去溜达溜达,您是我的朋友,这样他就会走了。到那时……到那时你们要怎么打死我,就随你们。”领头的人同意了。然后俘虏又抱起孩子说:“乖孩子,到卡秋莎阿姨那儿去。”“你呢?”“你瞧,我同这位朋友一起溜达溜达,我们再溜达一会儿,你先去,我就来。你去吧,乖孩子。”男孩盯住父亲,头一会儿转向这边,一会儿转向那边,接着思索起来。“去吧,好孩子,我就来。”“你一定来吗?”男孩听从父亲的话。一个女人把他从人群带出去。等孩子看不见了,俘虏说:“现在我准备好了,你们打死我吧。”这时候发生了完全意想不到和难以理解的事情。在所有这些一时变得残酷,对人充满仇恨的人身上,同一个神灵觉醒了。一个女人说:“我说,把他放了吧。”“上帝保佑,”又一个人说,“放了他。”“放了他,放了他!”人群叫喊起来。刚才还在憎恨群众的他,竟双手蒙住脸放声大哭起来。他是个有罪的人,但从人群跑出去,却没人拦住他。(选自《哈吉穆拉特》)6.(3分)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被捆绑的人”的儿子的出现,使事态发生变化,不仅让警察逐渐开始发生改变,而且也使得愤怒的群众生发悲悯情怀。B.“脸色越发阴沉了”表现了警察对周围群众的仇恨和对儿子的担心,“竟双手蒙住脸放声大哭起来”表现了他被谅解后内心的愧疚悔恨以及惊喜之情。C.“同一个神灵”是指亲情与爱,同情和怜悯,也正是孩子对父亲的爱使人们改变了先前的态度,唤醒了人们内心的善良与博爱。D.从警察起初的执拗到最后的落泪,从百姓起初的怒不可遏到最后的宽容谅解,小说在巨大的落差中凸显了人性的力量。7.(3分)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人群大声叫嚷是社会环境描写,既能设置悬念,将读者置身于紧张的氛围中,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为下文警察出场做铺垫。B.小说运用了大量对话描写。像“好吧,你先到她那儿去,待在那里。我……我就来”,通过父亲的善意谎言和吞吞吐吐的话语,塑造人物形象。C.“步伐坚定,高高地昂起头”“阴沉着脸,只把头昂得更高”运用反语,也是动作和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一个反动政府警察的形象。D.列夫·托尔斯泰通过鲜明的对比和强烈的反差塑造人物形象、设计情节和表现主旨。小说叙事节奏紧张,情节短小精悍。8.(4分)有人认为,小说中的警察是个矛盾集合体,你认同吗?请简要分析。9.(6分)“孩子”是本文的关键人物,他的出现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加以分析。【答案】6.B7.C8.①作为父亲,维护孩子尊严,充满父爱温情;②在群众面前冷漠固执高傲,仇恨群众,忠于反动政府;③尚未泯灭人性,最终被群众感化。9.①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孩子的出现使文章情节从起初的剑拔弩张逆转为后来的充满温情,情节跌宕起伏。②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原本冷漠高傲的警察,也有父爱温情:原本充满仇恨的人们,心底深处却是善良仁爱的。③有利于展现文章主题。孩子的出现促成仇恨双方,改变了先前的态度,突出了文章主题:放弃残酷仇恨,回归友善纯真。【导语】这篇小说以孩子的无辜与纯真为视角,表现出人性深处的善良与爱。托尔斯泰通过对比手法,揭示了暴力与仇恨在人性面前的脆弱。孩子的出现成为故事的转折点,其呼喊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同情与怜悯,改变了剧烈的对立局势。小说使用简练的对话与细腻的心理描写,使得人物形象和情节冲突更加鲜明,展现了托尔斯泰对人性复杂而温暖的深刻洞察。6.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能力。B.“表现了警察对周围群众的仇恨”错误。本处写到警察的脸色越发阴沉,是因为他听到了儿子的声音以及周围人对儿子说“回到妈妈那儿去”,而儿子是没有妈妈的,所以表现出的应是警察对儿子的担心。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运用反语”错误。这里面只是对警察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并没有运用反语。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本文开篇就描写了一个在人民反对政府的战争中站在政府一边的人,他被俘获,但在押去处决的过程中依然阴沉着脸,把头昂得更高,从而可知他在群众面前冷漠固执高傲,仇恨群众,忠于反动政府的一面。当儿子出现在自己面前后,他央求领头的人不论怎样都行,但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打死他,从而看出他作为父亲,极力在维护孩子的尊严,充满父爱温情。当孩子走后,他对领头人说自己准备好了,打死自己的时候,人群中忽然有人说放了他,这时刚刚还在憎恨群众的他竟双手蒙住脸放声大哭起来,说明他的人性尚未泯灭,最终被群众感化。9.本题考查学生对次要人物作用的把握能力。文章的开篇写到去群众押着这个在人民反对政府的战争中站在政府一边的人,并且人群大声喊着“打死他!……枪毙他!……把这个坏蛋立刻枪毙!……打死他!……割断凶手的喉咙……打死他!……打死他!”,而这个被俘的人阴沉着脸,只把头昂得更高,描绘了剑拔弩张的场面,这时小男孩出现,为了维护儿子的尊严,这个俘虏请求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小男孩走后,人群叫嚷着放了他,而他也受到感化,双手蒙住脸放声大哭起来,所以小男孩的出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孩子的出现使文章情节从起初的剑拔弩张逆转为后来的充满温情,情节跌宕起伏。文章开篇描绘了一个在人民反对政府的战争中站在政府一边的警察,他向群众开枪,在被押的过程中阴沉着脸。而小男孩出现后,作为父亲,他对小男孩展现出温情的一面,为了维护孩子的尊严,请求不要在孩子面前处决自己,从而体现出父爱温情,而最终他被群众感化,双手蒙住脸放声大哭起来,说明他的人性尚未泯灭,心底深处却是善良仁爱的。小男孩的出现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小说描写了在人民反对政府的战争中站在政府一边这个警察和群众之间的矛盾,这个警察仇视群众,而群众也要打死他,但小男孩的出现,让人群中发出放了他的喊声,可以看出孩子对父亲的爱使人们改变了先前的态度,唤醒了人们内心的善良与博爱。而最终这个警察也受到群众的感化,双手蒙住脸放声大哭起来,所以孩子的出现促成仇恨双方,改变了先前的态度,突出了文章主题:放弃残酷仇恨,回归友善纯真。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一篇文言,并完成各题。初,魏主迁都,变易旧俗,并州刺史新兴公丕皆所不乐。帝以其宗室耆旧,亦不之逼,但诱示大理,令其不生同异而已。及朝臣皆变衣冠,朱衣满坐,而丕独胡服于其间,晚乃稍加冠带,而不能修饰容仪,帝亦不强也。太子恂自平城将迁洛阳元隆与穆泰等密谋留恂因举兵断关规据陉北丕在并州隆等以其谋告之丕外虑不成口虽折难心颇然之及事觉,丕从帝至平城,帝每推问泰等,常令丕坐观。有司奏元业、元隆、元超罪当族,丕应从坐。帝以丕尝受诏许以不死,听免死为民,留其后妻、二子,与居于太原,杀隆、超、同产乙升,余子徙敦煌。初,丕、睿与仆射李冲、领军于烈俱受不死之诏。睿既诛,帝赐冲、烈诏曰:“睿反逆之志,自负幽冥,违誓在彼,不关朕也。反逆既异余犯,虽欲矜恕,如何可得?然犹不忘前言,听自死别府,免其孥戮。元丕二子、一弟,首为贼端,连坐应死,特恕为民。朕本期始终,而彼自弃绝,违心乖念,一何可悲!故此别示,想无致怪。谋反之外,皎如白日耳。”冲、烈皆上表谢。臣光曰:夫爵禄废置,杀生予夺,人君所以驭臣之大柄也。是故先王之制,虽有亲、故、贤、能、功、贵、勤、宾,苟有其罪,不直赦也,必议于槐棘之下,可赦则赦,可宥则宥,可刑则刑,可杀则杀,轻重视情,宽猛随时。故君得以施恩而不失其威,臣得以免罪而不敢自恃。及魏则不然,勋贵之臣,往往豫许之以不死;使彼骄而触罪,又从而杀之。是以不信之令诱之使陷于死地也。刑政之失,无此为大焉。是时,代乡旧族,多与泰等连谋,唯于烈一族无所染涉,帝由是益重之。帝以北方酋长及侍子畏夏,听秋朝洛阳,春还部落,时之谓之“雁臣”。(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一)10.(3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恂自平城将迁/洛阳元隆与穆泰等密谋留恂/因举兵断关/规据陉北/丕在并州/隆等以其谋告之丕/外虑不成/口虽折难/心颇然之/B.太子恂自平城将迁洛阳/元隆与穆泰等密谋留恂/因举兵断关/规据陉北/丕在并州/隆等以其谋告之/丕外虑不成/口虽折难/心颇然之/C.太子恂自平城将迁/洛阳元隆与穆泰等密谋留恂/因举兵断关/规据陉北/丕在并州/隆等以其谋告之/丕外虑不成/口虽折难/心颇然之/D.太子恂自平城将迁洛阳/元隆与穆泰等密谋留恂/因举兵断关/规据陉北/丕在并州/隆等以其谋告之丕/外虑不成/口虽折难/心颇然之/11.(3分)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衣,古代红色的官服。古代以服色分辨贵贱,如“青衫”的尊贵程度就高于“朱衣”。B.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与《答司马谏议书》“授之于有司”所指一致。C.坐,连坐。连坐指因他人犯罪而使与犯罪者有一定关系的人连带受到刑罚的一种制度。D.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战国时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12.(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文帝迁都洛阳,并改变旧有的风俗习惯,元丕对此都不高兴;虽然朝中大臣们都改换了衣服帽子,但是由于元丕反对迁都洛阳,他依旧穿着胡服处身其间。B.穆泰等人叛乱之事败露后,有司认为元丕也应连坐治罪;但是孝文帝并没有听从他们的建议,而是免了元丕的死罪,杀了元隆、元超及其同母兄弟元乙升。C.陆睿虽然受过不死之诏,后来却被诛杀。孝文帝认为,虽然曾经诏许他在任何情况下均可免于一死,但是由于他叛逆谋反,不可宽恕,只能免除他儿子的死罪。D.代乡旧族中只有于烈一族未参与叛乱,孝文帝因此更加器重他。鉴于北方酋长与陪侍的王子害怕暑热,孝文帝听从了他们秋天到洛阳上朝、春天回到自己部落的建议。13.(8分)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朕本期始终,而彼自弃绝,违心乖念,一何可悲!(2)是以不信之令诱之使陷于死地也。刑政之失,无此为大焉。14.(3分)司马光认为,如果臣子有罪,应当怎样对待?【答案】10.B11.A12.D13.(1)朕本来期望与他们始终相善,但是他们自己抛弃情义,违背良心,这是多么可悲啊!(2)这正是用言而无信的法令诱惑他们,使他们陷于死地。刑法政治的过失,没有比这更大的了。14.①从“苟有其罪,不直赦也,必议于槐棘之下,可赦则赦,可宥则宥,可刑则刑,可杀则杀”可知,一定要通过刑法部门来商议;②从“轻重视情,宽猛随时”可知,惩罚的轻重视实情而定,处理的宽严随时机而有所不同。【导语】这篇文言文选自《资治通鉴》,记述了北魏孝文帝迁都及对待叛逆事件的处理。文中展示了孝文帝在政治改革中的策略与宽严并施的统治手法。通过对元丕、陆睿、穆泰等人的不同处理,体现了权力运用的复杂性以及对宗族和勋贵的态度。司马光评述部分则反映出对魏朝处理勋贵问题的不满,强调权力行使应有法度和礼制。文章整体表现了历史事件的多层次影响及权谋的细致分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太子元恂将从平城迁往洛阳之时,元隆同穆泰等人密谋策划,要把元恂留在平城,于是出兵堵住雁门关,阴谋占据陉北。当时,元丕在并州,元隆等人把自己的密谋告诉了他,元丕表面上忧虑事情难以成功,口头上虽然反对,但是心里却颇为赞同。“迁洛阳”,是动宾短语,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AC;“丕外虑不成”是主谓短语,“丕”是主语,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D。故选B。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青衫’的尊贵程度就高于‘朱衣’”错误。应为“朱衣”的尊贵程度高于“青衫”。古代以黄袍、紫绶、朱衣、青衫、白首等服色分辨贵贱。“青衫”,泛指官职卑微。故选A。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孝文帝听从了他们秋天到洛阳上朝、春天回到自己部落的建议”错误。原文“听秋朝洛阳”,是说“听任他们秋天来洛阳觐见”,“听”是“听任、听凭”的意思。故选D。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始终”,始终相善;“弃绝”,抛弃情义;“违心乖念”,违背良心;“一何”,多么。(2)“是”,这;“不信”,言而无信;“刑政”,刑法政令。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苟有其罪,不直赦也,必议于槐棘之下,可赦则赦,可宥则宥,可刑则刑,可杀则杀”意思是,如果臣下犯有罪行,并不直接赦免,而一发要通过刑法部门来商议,可以赦免则赦免,可以宽恕则宽恕,可以判刑则判刑,可以诛杀则诛杀。可见,一定要通过刑法部门来商议。“轻重视情,宽猛随时”意思是,惩罚的轻重根据实情而定,处理的宽严随时机而有所不同。参考译文:当初,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改变旧有的风俗习惯,但是并州刺史新兴公元丕对此一点也不高兴。孝文帝因为他在宗室中年高望重,因此也就不强逼他,总是用大道理加以诱导劝说,让他不公开反对罢了。等到朝中大臣们都改换了衣服、帽子,殿内朱衣满坐,但是惟独元丕还穿着胡服处身其间。后来他才慢慢加上了帽子和腰带,可是仍旧不修饰外表仪容,孝文帝也不强迫他。太子元恂将从平城迁往洛阳之时,元隆同穆泰等人密谋策划,要把元恂留在平城,于是出兵堵住雁门关,阴谋占据陉北。当时,元丕在并州,元隆等人把自己的密谋告诉了他,元丕表面上忧虑事情难以成功,口头上虽然反对,但是心里却颇为赞同。等到穆泰等人叛乱之事败露之后,元丕跟随孝文帝到了平城,孝文帝每次审问穆泰等人时,常常让元丕坐在旁边观看。有司奏告元业、元隆、元超罪该灭族,元丕也应连坐治罪。孝文帝因为元丕曾经在诏令中被允许不受死罪,接受免他一死,黜为平民,让他的后妻和两个儿子陪伴他居住在太原,而杀了元隆、元超及其同胞兄弟元乙升,其他的儿子流放敦煌。当初,元丕、陆睿以及仆射李冲、领军于烈等人都受过皇帝的不死之诏。陆睿被杀之后,孝文帝在赐给李冲、于烈的诏书中说:“陆睿有叛逆谋反的阴谋,自己有负于鬼神,是他违背了曾经的誓言,所以他的死与我没有关系。他叛乱谋反已不同于其他诸犯,即使想要宽恕他,又怎么可能呢?然而我还没有忘记先前说过的话,所以听任他自己在狱中自尽,并且免去他儿子的死罪。元丕的两个儿子、一个弟弟,最早策划、参与叛乱,理应连坐处死,我特加恕免,只是将他们黜为平民。联本来期望与他们始终相善,但是他们自己抛弃情义,违背良心,这是多么可悲啊!所以特意告诉你们,想必不会令你们感到奇怪吧。除了谋反这件事情之外,我对他们的一片真心是皎洁如日月啊。”李冲、于烈都上表致谢。臣司马光曰:给予或剥夺爵位、俸禄,掌管生杀予夺的权力,这是做皇帝的人驾驭臣下们的重要手段。所以先王们载定的制度,虽然有亲、故、贤、能、功、贵、勤、宾等所谓“八议”,但是如果臣下犯有罪行,并不直接赦免,而一发要通过刑法部门来商议,可以赦免则赦免,可以宽恕则宽恕,可以判刑则判刑,可以诛杀则诛杀,惩罚的轻重根据实情而定,处理的宽严随时机而有所不同。因此,国君能够施行仁思而又不失其威严,臣子既能免罪而又不敢自傲。到了北魏却不是这样,对于功臣权贵,往往预先许诺他终生不被处死,让他们因自骄,而触法犯罪,又接着处死他们。这正是以言而无信的法令诱惑他们,使他们陷于死地。刑法政治的过失,没有比这更大的了。在这个时候,平城的贵族多数与穆泰等人一起谋划叛乱,唯独于烈一族没有参与,魏孝文帝因此更加器重他。孝文帝因为北方的酋长以及在身边侍奉的王子们害怕暑热,所以就听任他们秋天来洛阳觐见,春天再返回自己的部落,当时之人称他们为“雁臣”。(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薛氏瓜庐①赵师秀不作封侯念,悠然远世纷。惟应种瓜事,犹被读书分。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吾生嫌已老,学圃②未如君。【注】①薛氏指薛师石,字景石,永嘉人,隐居在会昌湖西,名其居室为“瓜庐”,因号瓜庐翁。②学圃:学习种蔬菜。语出《论语·子路》:“樊迟谓学稼,子曰:吾藏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15.(3分)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不作封侯念”写出薛师石淡泊名利的情怀,这与《将进酒》中“钟鼓馔玉不足贵”表达的生活态度有相似之处。B.颔联诗人通过种瓜、读书的“忙”,表现薛师石的闲适,这借鉴了陶渊明《读山海经》中“既耕且已种,时还读我书”一句。C.尾联卒章显志,借景抒情,以诗人自叹抒发了对薛氏瓜庐的独特感受,正面传达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羡慕与向往之情。D.诗题是“薛氏瓜庐”,其实与“庐”并无多大的关系,却与人有关,主要写庐的主人耕读自乐,甘于淡泊的闲适生活。16.(6分)明人瞿佑在《归田诗话》中评价本诗颈联“殊觉安闲有味也”,谈谈你对此评价的理解。【答案】15.C16.“殊觉安闲有味也”意思是闲适淡泊。颈联写的是薛氏瓜庐四周的景色,洋溢着“野趣”的、不带人工痕迹的自然美景,与隐士的情怀相契合,是隐士宁静闲适的心境的反映。【导语】赵师秀的《薛氏瓜庐》通过描绘薛师石隐居生活的细节,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不慕功名的淡泊情怀。诗人借写薛氏的种瓜读书与丰富自然景象,表达对质朴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情景交融,自然清新。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借景抒情”错。尾联“吾生嫌已老,学圃未如君”意思是我这一生已渐渐老去,要说隐居的高致,那是远远比不上您这位高人,可看出没有写景,是直抒胸臆。故选C。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殊觉安闲有味也”意思是闲适淡泊。颈联“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意思是远远望去,江南的原野湖沼多过土地,春天的山峰半掩着浮云。写的是薛氏瓜庐四周的景色。前一句写湖沼的景象非常贴切,写出“野水”之多,自然随意;后一句写远处的云山也很传神,浮云掩映山峦,飘逸洒脱,为读者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画图。这是一种洋溢着“野趣”的、不带人工痕迹的自然美景,与隐士的情怀相契合。可以说,这种环境就是隐士宁静闲适的心境的反映。(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融写景、抒情和哲理于一体,艺术价值很高,为历代名家所称颂。其中“,”两句则渗透了人事变幻、江月永恒的哲理。(2)《〈论语〉十二章》中,与“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意相近的句子是“,”。(3)人们常常说“防患于未然”,《老子》第六十四章中的“,”两句与之意思相近。【答案】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已”“焉”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参加党的二十大的代表中,35岁以下的党代表有120名。在首场“党代表通道”上,就有多名年轻的党代表亮相。他们在各自的领域①,彰显出青春的担当与风采。姜丽娟是一名村党总支书记,她带领村民发展集体经济,说起村里的事②。“90后”军人、“济南英雄连”连长孙金龙接受采访时字字铿锵,他说,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战胜一切强劲对手。这些年轻的党代表朝气蓬勃而又坚定自信,青春的气息在党代会上洋溢。百年大党为什么风华正茂正青春?就是因为不断有新鲜血液融入,一代代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进入新时代,中国青年自信自强,奋勇争先,他们在脱贫攻坚战场披荆斩棘,在科技攻关岗位奋力攀登,在抢险救灾前线冲锋陷阵,在疫情防控一线披甲出征,在奥运竞技赛场超越自我,在保卫祖国哨位威武守护……他们用行动一次次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堪当大任。青年强,则国家强。一名年轻的党代表的一段话我们十分感动,他特别想告诉青年朋友,中国怎么样,我们自己就怎么样。当代中国青年是幸运的,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生逢其时更应不负时代,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③,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青春必将绽放出绚丽之花。18.(3分)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3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3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8.①独当一面②有条有理③生逢其时19.一名年轻的党代表的一段话让我们十分感动,他特别想告诉青年朋友,我们自己怎么样,中国就怎么样。20.①内容丰富,集中而概括的表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在各条战线上的自信自强,奋勇争先的形象;②增强语势,连续六次运用“在……”句式使表达更有力量,更有气势。【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语境是说二十大党代表们在各自领域独自承担重任,可用“独当一面”。独当一面:单独承当一方面的工作或使命。②语境是强调姜丽娟能清楚明白地说起村里的事,可用“有条有理”。有条有理:形容层次、脉络清楚。③语境强调青年一代遇上好时代,应不负时代,可用“生逢其时”。生逢其时:指生下来遇到了好时候,可以一展抱负。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语病有:成分残缺,“一名年轻的党代表的一段话我们十分感动”应改为“一名年轻的党代表的一段话让我们十分感动”;不合逻辑,“中国怎么样,我们自己就怎么样”应改为“我们自己怎么样,中国就怎么样”。2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结构上,“在脱贫攻坚战场披荆斩棘……”连用了六个“在……+动词”构成的句子,形成排比句,句式整齐,增强了语势,节奏感强;内容上,“在脱贫攻坚战场披荆斩棘,在科技攻关岗位奋力攀登,在抢险救灾前线冲锋陷阵,在疫情防控一线披甲出征,在奥运竞技赛场超越自我,在保卫祖国哨位威武守护……”涵盖了新时代中国青年不同的工作岗位和奋勇争先的姿态,内容丰富,具有概括性。(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随着全球环境变化,很多动物出现了为了生存而改变自身的行为。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前,桦尺蛾的翅面多为白色,当它们停歇在桦树树干上时,与白色的树干几乎融为一体。工业革命开始后,A。白色桦尺蛾在这种环境下十分显眼,很容易被天敌捕食;而黑色桦尺蛾就幸运多了,它们拥有能与树干融为一体的保护色,生存率也就更高。结果,B,其数量约占所有桦尺蛾的98%。①20世纪中叶,英国采取的措施控制空气污染,②被熏黑的桦树树干渐渐恢复了原来的本色,③黑色桦尺蛾失去了原本的生存优势,④白色桦尺蛾逐渐多了起来。⑤其实,桦尺蛾的变化并非完全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造成的。⑥2016年,科学家发现桦尺蛾体内的一个基因突变会导致其翅面“黑化”,⑦而巧合的是,这个基因突变出现的时间与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吻合。⑧这就意味着,工业革命刚刚开始时桦尺蛾就在环境压力下产生了变异的色型,⑨而工业革命创造出的环境更适合拥有这种突变的个体生存。21.(5分)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2.(6分)文中第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21.A桦树树干被熏黑了;B黑色桦尺蛾越来越多22.第①句,改为“20世纪中叶,英国采取措施控制空气污染”。第②句,改为“被熏黑的桦树树干渐渐恢复了本色”。第⑤句,改为“并非完全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或“并非完全是由自然选择造成的”。【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做这类题要注意把握中心意思,找出关键性词语,根据上下文的有效信息,填写内容,做到语句通顺,语意连贯。第一空,下文提到白色桦尺蛾在这种环境下十分显眼,很容易被天敌捕食;而黑色桦尺蛾就幸运多了,它们拥有能与树干融为一体的保护色,说明工业革命后桦树树干变黑了,故填“桦树树干被熏黑了”。第二空,下文提到黑色桦尺蛾数量约占所有桦尺蛾的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中国医药吸塑内托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2-氨基-5-氯二苯甲酮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PI胶带加氟素膜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年中国网络版数字监控管理软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高一语文备课组工作总结
- 2024出纳员总结和工作计划
- 《北京品今经营集团》课件
- 2024年到期房屋租赁终止合同样本版
- 高一生物下册重要的知识点总结
- 2024年商业起重机械租赁协议标准文本版
- JBT 12727.5-2016 无损检测仪器 试样 第5部分:渗透检测试样
- 外观标准完整版本
- 25《古人谈读书》(第2课时)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 2024秋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1课 开开心心上学去教案 新人教版
- 旅游规划工作协议
-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大单元教学设计)
- 货架合同模板共
- 2024年贵州省中考数学试卷附答案
- 幼儿园小班语言课件:《雪花》
- DL-T5475-2013垃圾发电工程建设预算项目划分导则
- 2024-2029年中国计量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