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个人被誉为“民族魂”。他时刻以深沉的情怀、睿智的目光关注着我们民族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
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32年11月27日摄于北京师范大学操场学习目标了解刘和珍生平及死难经过,分析其人物形象,学习其爱国精神。0102通过“关键句”来理清思路,明确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03体会革命志士巨大的奉献和牺牲精神,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一八惨案
1926年日本帝国主义纠合英、美、法、意、荷、比、西等国借口国民军违反《辛丑条约》,向段祺瑞政府提出撤除大沽口国防设施等无理要求,并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
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悍然侵犯中国主权的强盗行径,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慨。
3月17日,部分学校、团体代表到国务院请愿,执政府卫队竟用刺刀刺伤代表多人,广大群众更加愤怒。三·一八惨案
1926年3月18日,北京的工人、学生、市民等五千余人在天安门前举行集会。通过拒绝八国最后通牒、驱逐帝国主义公使、立即撤退驻天津的外国军舰、组织北京市民反帝大同盟等决议。
会后,两千多名群众组成请愿团,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随后,士兵们又手持大刀、铁棍追杀群众。打死47人,伤200多人,年龄最小的仅有12岁,制造了屠杀爱国民众的“三一八”惨案,死难烈士中就有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22岁、杨德群24岁。
鲁迅称这一天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段祺瑞为了推卸罪责,反而污蔑爱国群众是“暴徒”。反动军阀的一些走狗文人如陈西滢等也制造流言发表文章,诬蔑爱国学生是“受人利用”,被“民众领袖”(指李大钊等人)盲目地引入“死地”。
刘和珍(1904一1926),江西南昌人。出身贫民,好学上进。就读的南昌女师校规森严,她与进步同学一起成立了女师学生自治会,学校被迫取消了不合理的校规,而带头人之一的刘和珍,则受到了“记大过”处分。1921年,刘和珍继续带领同学们向封建势力公开宣战,在江西首倡女子剪发,学校当局认为她“首倡剪发,有伤风化”,被勒令退学。
1923年秋,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被大家推选为学生自治会主席。校长杨荫榆由于极力维护封建礼教而引起进步师生的不满,于1924年11月爆发了驱杨运动,这就是我国妇女运动史上著名的女师大风潮。刘和珍作为女师大学生自治会主席,是这次风潮的主要组织者和参加者。她受同学们的委托起草驱杨宣言。在教育总长章士钊的唆使下,杨荫榆竟然率领军警闯进学校,雇佣女流氓打手百余人殴伤学生,刘和珍组织学生奋力彻夜护校。1926年3月18日这天,刘和珍正患病,时时呕吐,她不顾病痛,进行动员和组织工作。她把标语小旗分发给同学们,发表了简短而激昂的演说,然后高擎校旗,带队出发。
正午12时,两千多群众开始示威游行,刘和珍担任女师大队伍的指挥。铁狮子胡同段祺瑞执政府门前的卫队荷枪实弹,如临大敌,几个士兵对手擎校旗的刘和珍指指点点,把罪恶的枪口瞄准了刘和珍。枪声响了,一场预谋的大屠杀开始了。
顷刻间,刘和珍身中数弹,卧于血泊之中。同去的张静淑、杨德群急扑过去救助。她说:“你们快走吧,我不行了,不要管我了。”一排枪弹射过来,张静淑、杨德群倒在她的身边。凶残的士兵冲过来,复用木棒猛击刘和珍……刘和珍牺牲时年仅22岁。李大钊是请愿的领导者之一,被土兵用棍棒打伤;中共北方区负贵人陈乔年这一天在执政府前被卫兵用刀刺伤;(《怀旧集》郑超麟)
惨案发生后,鲁迅先后写了《“死地”》《可惨与可笑》《记念刘和珍君》《空谈》《如此“讨赤”》《无花的蔷薇之三》等文章,控诉执政府的血腥暴行。
周作人在惨案发生的次日就写下《为三月十八日国务院残杀事件忠告国民军》《对于大残杀的感想》《可哀与可怕》《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新中国的女子》《闲话四则》《死法》等文,愤怒谴责军阀政府的暴行;因病动手术的梁启超先生也在医院向记者表示了自己的愤慨;
北大代校长蒋梦麟在北大遇难同学公祭大会上致悼词,全场痛哭;
朱自清先生参加了三一八集会游行,亲眼目睹了血腥一幕,遇难学生的血还洒在他身上。作为屠杀的见证人,3月23日,他愤怒地写了《执政府大屠杀记》,记下了那骇人听闻的暴行;
女师大教务长、刘和珍的英文老师林语堂,写了《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深切回忆了自己的学生刘和珍;闻一多发表了《文艺与爱国——纪念三月十八》,称赞烈士们的死难“不仅是爱国,而且是伟大的诗”;
刘半农也写诗悼念死难学生,并经赵元任作曲后传唱全城;
《现代评论》周刊主编、北大法学教授王世杰也写了《论三月十八日惨剧》,并提出要法律制裁段祺瑞及其帮凶;
著名报人邵飘萍的《京报》,接连发表消息,深入地报道惨案真相。
呜呼!三月一十八!作诗:刘半农
作曲:赵元任
呜呼!三月一十八,北京杀人如乱麻!民贼大试毒辣手,半天黄尘翻血花!晚来城郭啼寒鸦,悲风带雪吹!地流赤血成血洼!死者血中躺!伤者血中爬!
呜呼!三月一十八,北京杀人如乱麻!养官本是为卫国!谁知化作豺与蛇!高标廉价卖中华!甘拜异种作爹妈!愿枭其首籍其家!死者今已矣,生者肯放他!
呜呼!三月一十八!北京杀人如乱麻!重读人间革命书,高筑神州风雨楼。liáodàngfěidí寥落长歌当哭菲薄洗涤lìnàndiédié赁屋黯然泣下喋血蹀血
lùyǔnfēidàn屠戮
殒身不恤绯红不惮
zìchuāngháijiéào浸渍惩创尸骸
桀骜Cuánpūmǒē攒射立仆
抹杀托体同山阿
解释词语长歌当哭:以放声歌咏代替哭泣,多指用诗文抒发胸中悲愤之情。长歌,引吭高歌,这里指写文章。当,当作。(错点提醒:仅仅指写文章。)出离愤怒:愤怒到极点,甚至超出了愤怒的程度。(错点提醒:“出离”是超出的意思,不是摆脱。)菲薄:微薄。广有羽翼:到处都有帮凶。羽翼,鸟的翅膀,这里指帮凶。(贬义词)桀骜:形容性情倔强。喋血:形容杀人多而血流满地。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殒,死亡。恤,顾虑。(褒义词)纪念刘和珍君任务一:解题,梳理结构为什么要记念她?刘和珍是谁?称刘和珍为君有什么意义?一、二:悼念逝者,叙述写作缘由三、四、五:回忆过往及叙述死难的经过六、七:尊敬;思考惨案的教训和意义①介绍写作缘由:纪念死者。②交代写作目的:唤醒庸人,牢记血债。③回忆与刘和珍认识的过程。④刘和珍遇害概况。⑤叙述刘和珍等人的遇害经过。⑥总结“三一八”惨案的教训。⑦热情讴歌赞颂烈士牺牲的意义。概括每节的主要内容。任务二:分析,了解人物快速浏览课文,找出集中写刘和珍的相关段落。
思考1:文章叙述了刘和珍的哪些事件?从中可以看出刘和珍是怎样一个人?填写表格
。其
事其
人生前爱看鲁迅文章,在艰难的生活中,毅然预定《莽原》全年。学生自治会职员,不屈势力,反抗校长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追求进步、渴求真理有组织能力、威信高,勇于斗争本性善良、为人谦和有远见、责任感强热爱国家、勇敢无畏“欣然前往”参加请愿运动中弹后又被棍打而牺牲勇赴国难、殒身不恤
小结:刘和珍是一个渴求真理与进步,富于斗争精神,有远见卓识,温和善良而又具有爱国热忱的青年学生。
思考2:鲁迅先生反复强调刘和珍“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和蔼的”,有什么用意?①突出刘和珍和蔼、善良的形象特征。②与执政府和反动文人形成鲜明对比,反衬他们的凶残和无耻。③表达对刘和珍深深的痛惜与敬意。④激发人们的同情心理。强烈的对比,一边是温暖、美好的、有生命气息的年轻女性形象,另一边则是被屠戮的身体、冰冷的尸骸,二者构成暖与冷、美与丑、生与死的强烈反差,让人在震撼中悲恸不已。思考3:作者是如何塑造刘和珍的形象的?①选取有意义的小事来表现人物性格。②善于抓细节来抒发感慨。如反复强调刘和珍“微笑着”“态度很温和”。③运用人物的肖像描写。④运用反衬手法。如用刘和珍的善良反衬反动派的凶残和反动文人的下劣。⑤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思想深刻,感情强烈。思考4:本文题为“记念刘和珍君”,但是笔之所及并非限于刘和珍一人。作者的笔触涉及哪几类人?对每一类人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第一类:爱国青年,突出的代表是刘和珍,还提到杨德群、张静淑,作者情感:沉痛悼念,表达敬意——颂扬她们的勇毅,称她们是“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第二类:反动势力,包括段祺瑞执政府(或称“当局者”)、“几个所谓学者文人”(或称“有恶意的闲人”“流言家”)。作者情感:控诉他们的暴行、痛斥他们无耻下劣。第三类:处于中间的庸人,庸人”(或称“无恶意的闲人”)作者情感:痛心民族的衰亡,渴望并呼唤他们“爆发”。任务三:研读,体会情感梳理分析鲁迅先生的情感变化悲痛愤怒理智“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第一节)“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第二节)“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第二节)有必要悼念烈士;对进步青年的爱护和对其惨死的悲伤。有必要揭露这一场暴行;作者内心深深的痛苦和强大的责任感。有必要在人们快遗忘的时候来总结教训意义。写作目的:①悲痛的悼念
②愤怒的揭露
③沉痛的总结。写与不写说与不说“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第一节)因为“
我已经出离愤怒了”
——这是为什么至今还“
没有”
写出文章的原因。“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第四节)面对惨案过后的沉默无声的社会现实,作者的愤懑之情“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第五节)作者还是忍不住揭露事实真相。由不说到说,表达了作者揭露黑暗、记录历史的勇气和责任感。“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第七节)文章结尾,哀痛到了极点写作特点: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内涵记叙、议论、抒情完美结合是指在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中适当地穿插一些抒情和议论,对所记叙的人物、事件等加以评述,表明见解,或是就个别事物点出它的普遍意义,抒发内心强烈的感情的表达方式。作用引起读者联想,激起读者思想上的共鸣;画龙点睛,表现文章主题;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作者的重心:通过记事,来议论抒情。任务四:探讨,深思语句1、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3)2、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滴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4)3、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8)4、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12)5、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12)6、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14)体味富有深意的语句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非人间”形容当时如同地狱一般的黑暗现实。“浓黑的悲凉”突出了极度悲凉的心情。“快意于我的苦痛”实际上是警告反动派别高兴得太早了,总有一天血债必将血偿。“它们”指反动派和那些“所谓学者文人”。“后死者”是作者的自称。整体意思是:一是更深入地体会了这“浓黑的悲凉”的“非人间”;二是因不能用更好的形式来纪念烈士而感到深深的歉疚;三是警告“非人间”的魑魅魍魉,不要因为可以肆无忌惮地杀人而高兴得太早,血债一定要用血来还。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滴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真正的革命志士,能勇敢面对反动统治下的血腥屠杀,为推翻黑暗的反动统治而英勇斗争。“哀痛者”和“幸福者”都是指刘和珍等革命青年。他们为社会的黑暗和民族的苦难而哀痛,为能够打破这黑暗、使民族摆脱苦难而奋斗牺牲感到幸福。这是对刘和珍等“真的猛士”的崇高礼赞。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这两句话从三个层次,层层递进地揭露杀人者的凶残。第一层,“我”以最坏的恶意来想象某些中国人的坏;第二层,即使如此,“我”也没想到杀人者竟如此凶残;第三层,即使料到了也不相能他们会残杀一个和蔼、善良的女学生。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已使”“尤使”使分句间形成递进关系,表达了作者对流言的强烈愤慨。这两个分句概括了反动派的凶残和走狗文人的无耻,衬托了爱国青年无辜被害的惨状。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反复运用“沉默”一词,表达了作者对国人麻木的焦虑,对民族前途的担忧,对革命爆发的渴望。“不在”“就在”这一选择复句,表达了一种非此即彼、毋庸置疑的坚定语气,警醒和激励一切不愿也不忍民族衰亡的有血性的中华儿女在沉默中爆发。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伟绩”“武功”本是褒义词,这里为反语,是对中外杀人者的辛辣讽刺。“中国军人”的“伟绩”是“屠戮”柔弱的“妇婴”(刘和珍等女子),日、美、英等“八国联军”的“武功”是“惩创”手无寸铁的“学生”(同样指刘和珍等人)。这两个词,揭露和讽刺反动派凶残的本质,力透纸背。“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这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明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以“煤的形成”比喻“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大量的木材”比喻代价巨大的流血斗争;“一小块煤”比喻人类历史前近的一小步;“其中”是指流血斗争。
作者以“煤的形成”作比喻,深刻阐明“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往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才能前进一小步,而且“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在鲁迅看来,以向反动派请愿来换取人类历史的前进,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斗争方式,尤其不赞成徒手请愿。应当集中革命力量,以有限的代价去换取更大的胜利,不要做无谓的牺牲。
作者在纪念和歌颂刘和珍的同时,为何又反对青年徒手请愿?(16)“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鲁迅《记念刘和珍君》(1926年4月1日)
沉痛地指出这次惨案的经验教训,意在告诉国民认清反动统治者“吃人”的本性,吸取血的教训,改变战斗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圆的认识课程设计
- 国外漫画课程设计
- JS课程设计扫雷
- cad课程设计中的问题
- 2024年压力表项目提案报告模板
- c语言课程设计课题
- 2024-2025学年高二化学苏教版同步课件 选择性必修2-专题3 第三单元 共价键 共价晶体
- 2024年医用消毒灭菌设备项目规划申请报告模稿
- 2024年口腔科用设备及器具项目申请报告
- 国庆作文课程设计
- 波形梁护栏施工方案完整版
- 电子设备管理制度
- 肖计划的应对方式问卷调查--有评分标准
- 项目管理手册
- 金银的火试金方法
- 品质异常(8D)改善报告
- 更换天沟维修施工方案(共8页)
- 光伏发电项目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总则
- 《20211国标给排水专业图集资料》05SS907-6 砖砌排水检查井及跌水井
- 山东浅谈鉴定肩撞击综合症伤残1例
- 防损制度(酒店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