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o
中国电建
POWERCHINA(内部教材)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指导教材
(公司/二级单位领导、职能管理部门)
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二。一六年六月
目录
第一章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1
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要规定......................1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要规定...................3
第三节《特种设备安全法》主要规定.................................4
第四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相关条款...........................7
第五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相关条款...........................8
第六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相关条款.........................9
第七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相关条款......................11
第八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条款及司法解释..................13
第九节《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17
第十节其他...................................................22
第十一节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学习清单.............................23
第二章安全生产责任清单.........................................25
第三章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生产专业知识.....41
第一节安全生产委员会构成.....................................41
第二节其他应知应会安全生产知识...............................41
第三节E&OHSMS相关知识.......................................42
第四节安全生产标准化.........................................43
第五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44
第六节公司现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目录).......................49
第七节国际劳工组织与职业安全卫生管理.........................50
第八节用行为科学分析事故行为的实例...........................52
第四章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55
第一章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要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2002年H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
全生产法》目的是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
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明确了安全责任制并规定了从业人员
的权利和义务。
我国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1.1安全生产法简介
《安全生产法》确立的我国安全生产基本法律制度:
企业负责一一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即“管生产必须管安全”;
国家监察——政府依法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实施监督管理,即安全监察、安全
审查;
行业管理一一由政府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或授权的资产经营管理机构或公司,
实施直管、专项监管;
社会监督一一工会、群众、媒体舆论;
中介服务一一国家推行安全生产技术中介服务制度。
1.2主要内容(详见《安全生产法》全文)
1.2.1基本法律制度
1.2.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
1.2.3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保障制度
1.2.4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义务制度
1.2.5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责任制度
1.2.6安全中介服务制度
1.2.7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
1.2.8事故应急救援和处理制度
1.3从业人员八大权利
1.3.1知情权,即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和
事故应急措施;
1.3.2建议权,即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
1.3.3批评权、检举、控告权,即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批评、检举、控告;
1.3.4拒绝权,即有权拒绝违章作业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1.3.5紧急避险权,即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
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1.3.6依法向本单位提出损害赔偿要求的权利;
1.3.7获得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劳动防护用品的权利;
1.3.8获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权利等。
1.4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
1.4.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1.4.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1.4.3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1.4.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1.4.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4.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1.4.7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1.5法律责任(摘录)
第九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本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
职责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责令
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整顿。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有前款违法行为,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给
予撤职处分;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依照前款规定受刑事处罚或者撤职处分的,自刑
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五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
人;对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负有责任的,终身不得担任本行业生产经营
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第九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本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
职责,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
款.
(一)发生一般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三十的罚款;
(二)发生较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四十的罚款;
(三)发生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六十的罚款;
(四)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八十的罚款。
L6新《安全生产法》的10大重点内容
1.6.1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新法明确提出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将
坚持安全发展写入了总则,对于坚守红线意识、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实现
安全生产形势根本性好转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6.2建立完善安全生产方针和工作机制。将安全生产工作方针完善为“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进一步明确了安全生产的重要地位、主体任务和实
现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新法提出要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
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了各方安全职责。
1.6.3落实“三个必须”,确立安全生产监管执法部门地位。按照安全生产管行
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新法一是规
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工作协调机制,及时协
调、解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的重大问题。二是明确各级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部门实施综合监督管理,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有关“行业、领域”的安
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三是明确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
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作为行政执法部门,依法开展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
对生产经营单位执行法律、法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1.6.4强化乡镇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理机构安全生产职责。乡镇
街道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基础,有必要在立法层面明确其安全生产职责,同时
针对各地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安全监管体制不顺、监管人员配备不足、
事故隐患集中、事故多发等突出问题,新法明确乡镇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
开发区管理机构等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应当按照职责,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状况的监督检查,协助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
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
1.6.5明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人员的设置、配备标准和工作职责。
新法一是明确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
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将
其他生产经营单位设置专门机构或者配备专职人员的从业人员下限由300人调
整为100人。二是规定了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管理人员的7项职责,主要包括
拟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宣传贯彻安全生
产法律、法规;组织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
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等。三是明确生产经营
单位作出涉及安全生产的经营决策,应当听取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
理人员的意见。
1.6.6明确了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的职责和劳动者的权利义务。一是规定生
产经营单位应当将被派遣劳动者纳入本单位从业人员统一管理,对被派遣劳动者
进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技能的教育和培训I。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对被派
遣劳动者进行必要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二是明确被派遣劳动者享有本法规定
的从业人员的权利,并应当履行本法规定的从业人员的义务。
1.6.7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新法把加强事前预防、强化隐患排查治理作
为一项重要内容:一是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采取技术、
管理措施消除事故隐患。二是政府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督办制
度,督促生产经营单位消除重大事故隐患。三是对未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未
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事故隐患的行为,设定了严格的行政处罚。
1.6.8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结合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新法在总则部分明确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提高本质安全生产水平。
1.6.9推行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新法确立了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并从两个方
面加以推进:一是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单位应当有注
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鼓励其他单位聘用注册安全工程师。二是
建立注册安全工程师按专业分类管理制度,授权国务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1.6.10推进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根据2006年以来在河南省、湖北省、山西省、
北京市、重庆市等省(市)的试点经验,重点是为了增加事故应急救援和事故单位
从业人员以外的事故受害人的赔偿补偿资金来源,新法规定:国家鼓励生产经营
单位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
详见《安全生产法》文本。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要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自2011年12月31日起施行。2001年
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11
年12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决定》修正。
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
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职业病防治活动。
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
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第三条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用人单位负
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实行分类管理、综
合治理。
第二十一条用人单位应当采取下列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一)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
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二)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三)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四)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五)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六)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1主要负责人责任制
2.1.1设立职业危害管理机构,并提供人力资源;
2.1.2定期召开职业健康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
2.1.3组织建立、健全本单位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2.1.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及时消除职业危害事故隐患;
2.1.5保证本单位职业危害防治投入的有效实施;
2.1.6组织建立并实施本单位的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1.7及时、如实报告职业危害事故。
2.2主管职业危害负责人责任制
2.2.1明确在本企业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职责;
2.2.2组织职业危害防治检查及落实职业危害因素整改;
2.2.3组织制定、修订和审定各项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并检查其执行情况;
2.2.4明确在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的组织、实施责任。
第三节《特种设备安全法》主要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由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会第3次会议通过,2013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号公布,自2014
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的出台是我国特种设备
安全工作走向科学化、法制化的生动体现。
3.1确立了新的特种设备管理体制
《特种设备安全法》里所确立的特种设备管理体制,可以叫做“三位一体”,
即:企业是主体,政府是监管,社会是监督。原有的监察条例侧重于行政监管、
政府管理,而《特种设备安全法》已经不是单纯的强调政府的监察,而是让它成
为一个社会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是全社会的事。这部法律确立了一个好的体制,
“三位一体”比安全监察条例上升了一个层次,使它成为全社会特种设备安全管
理的一个大法。
3.2《特种设备安全法》突出了两个原则
该法规定对特种设备实施分类监管和重点监管。分类监管是指针对特种设备
不同的性能特点、危险程度对它实行不同的模式、手段和方法进行监管。特种设
备根据性能和特点可以分成两大类:承压类,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
这些设备工作压力大,易燃易爆;机械类,包括客运索道、电梯、起重机械、场
(D内机动车辆等,这些设备主要靠电机、缆绳机械运转。根据运行特点,特
种设备有四高:高压、高温、高速、高空,所以容易产生易燃易爆或者高速冲撞
坠落的危险,必须针对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类监控,在生产、经营、使用的各个
环节加强管理,设置必要的行政许可、检验检测以及设立相应的安全机构、对专
业人员进行培训I。分类监管体现了科学监管的原则,也是针对特种设备数量激增、
监管力量有限设置的。
《特种设备安全法》确立了重点监管原则,就是重点监管人口密集、公众聚
集较多的场所,如车站、商场、学校等的特种设备,进行必要的检查、检验、检
测,确保安全。
3.3坚持全过程的安全监察制度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侧重于生产、制造、使用环节,对销售没有特殊的规
定。特种设备安全法把特种设备销售包括出租都加以规范,增加了经营、销售、
出租环节的监管,体现了闭环管理。法律明确规定销售者不得销售没有经过许可
检验的特种设备,否则就是违法;同时规定销售者经营特种设备,必须对所卖的
设备进行进货查验,并做销售记录,从销售环节加强了监管。出租设备,出租人
应当对设备的安全性能甚至维修保养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当事人在合同里明确
责任主体的除外。
3.4明确各方的主体责任
该法明确了各方的责任,一是突出了企业的主体责任。在特种设备的生产、
销售、使用等各个环节一一每一个涉及到特种设备的责任,法律里都做了明确规
定,包括制造企业、销售企业、使用单位都非常明确。二是明确了监管部门的责
任。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部门是以国家质检总局为主,其他部门有相应职责。三
是突出了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领导协调管理。作为地方政
府,保一方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其天职,法律里明确了政府的责任。四是对
各个环节包括检验、人员培训、制定安全制度等责任都做了很详细的规定。
3.5安全工作和节能工作相结合
在我国的能源消耗和使用中,特种设备消耗了我们国家大量的能源。不能为
了安全牺牲节能,也不能为了节能牺牲安全。所以,该法确立了安全监管和节能
工作相结合的一个原则,这是安全监管工作当中的一个特点,既保障了安全又注
重了生态和环保,是一个很好的制度设计。
3.6确立了特种设备的可追溯制度
可追溯制度是指从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一直到报废,每个环节都要
做记录、设备上要有标牌、要随着出厂的设备有各类的参数资料、有文件,同时
要进行保管,也可以称为设备的身份制度。一旦出现故障或发生事故,可以追溯
到源头。
3.7确立了特种设备的召回制度
召回制度在我国最早在2004年,由国家质检总局会同发改委、商务部、海
关总署等共同发布的中国第一部缺陷汽车召回的管理规定。特种设备的召回制度
应当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后市场管理的一个方法。明确责任主体,适时召回。
符合特种设备召回条件的,由企业主动召回;如果企业没有做到主动召回,政府
部门有权力强制召回。我国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目前已有10部左右
的法律法规都引入了召回制度,《特种设备安全法》对于特种设备的召回也有了
可靠的法律依据。
3.8确立了特种设备的报废制度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对特种设备报废没做清晰的规定,这次立法强调了达
到报废条件的要立刻报废,报废后还应由有关单位进行性能拆解,防止再次流入
市场被人使用,还规定不能销售国家已经报废的特种设备。
3.9在事故的责任赔偿中体现民事优先的原则
民事优先原则是指在发生事故后,责任单位的财产在同时支付处罚和民事赔
偿的时候,或者其他欠债的时候,当财产不足以同时赔付的时候优先赔付老百姓、
优先赔付消费者。这一原则体现以人为本,对建设平安中国,保护老百姓的人身、
财产安全是一个重大的发展政策。
3.10进一步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安全质量问题屡屡发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处罚力度不够,违法成本低。
这部法律中加大了处罚力度。违法行为处罚最高达到200万,同时对发生重大事
故的当事人和责任人的个人处罚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处罚个人的上年收入的
30%-60%0除了行政罚款,严重的还要吊销许可证,触犯刑律的要移送司法机关。
该法的十大亮点,从企业、政府、社会和个人的角度,都对特种设备的安全
管理和运转做了详细的规定和描述,深刻地体现了我国法律以人为本,利国利民
的本质。
第八十三条违反本法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
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止使用有关特种设备,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
罚款:
(一)使用特种设备未按照规定办理使用登记的;
(二)未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或者安全技术档案不符合规定要求,或
者未依法设置使用登记标志、定期检验标志的;
(三)未对其使用的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自行检查,或者未
对其使用的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
录的;
(四)未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及时申报并接受检验的;
(五)未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锅炉水(介)质处理的;
(六)未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的。
第八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停
止使用有关特种设备,处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
(一)使用未取得许可生产,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或者国
家明令淘汰、已经报废的特种设备的;
(二)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未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
故隐患,继续使用的;
(三)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修理价值,或者达到安全技术
规范规定的其他报废条件,未依法履行报废义务,并办理使用登记证书注销手续
的。
第八十九条发生特种设备事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单位处五万元以上
二十万元以下罚款;对主要负责人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主要负责人属
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
(一)发生特种设备事故时,不立即组织抢救或者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
职守或者逃匿的;
(二)对特种设备事故迟报、谎报或者瞒报的。
第九十条发生事故,对负有责任的单位除要求其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等责
任外,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发生一般事故,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二)发生较大事故,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三)发生重大事故,处五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罚款。
第九十一条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依法履行职责或
者负有领导责任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
处分:
(一)发生一般事故,处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三十的罚款;
(二)发生较大事故,处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四十的罚款;
(三)发生重大事故,处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六十的罚款。
第四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相关条款
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01年10月27日第
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
工会法〉的决定》修正。
第二十二条企业、事业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定,有下列侵犯职工劳
动权益情形,工会应当代表职工与企业、事业单位交涉,要求企业、事业单位采
取措施予以改正;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予以研究处理,并向工会做出答复;企业、
事业单位拒不改正的,工会可以请求当地人民政府依法做出处理:
(一)克扣职工工资的;
(二)不提供劳动安全卫生条件的;
(三)随意延长劳动时间的;
(四)侵犯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权益的;
(五)其他严重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
第二十三条工会依照国家规定对新建、扩建企业和技术改造工程中的劳动
条件和安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进行监督。
对工会提出的意见,企业或者主管部门应当认真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工
会。
一第二十四条工会发现企业违章指挥、强令工人冒险作业,或者生产过程中
发现明显重大事故隐患和职业危险,有权提出解决的建议,企业应当及时研究答
复;发现危及职工生命安全的情况时,工会有权向企业建议组织职工撤离危险现
场,企业必须及时作出处理决定。
第二十六条职工因工伤亡事故和其他严重危害职工健康问题的调查处理,
必须有工会参加。工会应当向有关处理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并有权要求追究直接
负责的主管人员和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对工会提出的意见,应当及时研究,给
予答复。
口第三十一条工会会同企业、事业单位教育职工以国家主人们翁态度对待劳
动,爱护国家和企业的财产,组织职工开展群众性的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活动,
进行业余文化技术学习和职工培训,组织职工开展文娱、体育活动。
第五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相关条款
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自1995
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三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
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
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
利。
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
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
和履行劳动义务。
第十三条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
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
录用标准。
第四十一条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
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
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
过三十六小时。
第四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长工作时间不受本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
限制:
(一)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
全,需要紧急处理的;
(二)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
必须及时抢修的;
第五十二条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
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
故,减少职业危害。
第五十三条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第五十四条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
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
查。
第五十五条从事特种作业的劳动者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
格。
第五十六条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执行;对危害生
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第五十七条国家建立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县级以上各
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对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
发生的伤亡事故和劳动者的职业病状况,进行统计、报告和处理。
第五十八条国家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
未成年工是指年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劳动者。
第五十九条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
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第六十条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和国家规定的
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第六十一条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
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活动。对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
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第六十二条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
第六十三条不得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一周岁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规定
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不得安排其延长工
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第六十四条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四
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第六十五条用人单位应当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第六十六条国家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发展职业培训事业,开发
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
第六十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发展职业培训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
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进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I。
第六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培训制度,按照国家规定提取和使用职
业培训经费,根据本单位实际,有计划地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从事技术工种
的劳动者,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
第六十九条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
业资格证书制度,由经过政府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考
核鉴定。
第七十条国家发展社会保险事业,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设立社会保险基金,
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
第七十三条劳动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一)退休;
(二)患病、负伤;
(三)因工伤残或者患职业病;
(四)失业;
(五)生育。
劳动者死亡后,其遗属依法享受遗属津贴。
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条件和标准由法律、法规规定。
劳动者享受的社会保险金必须按时足额支付。
第六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相关条款
1997年11月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根据20n年4月22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关于
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决定》修正。
第三十六条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和群防群治制度。
第三十七条建筑工程设计应当符合按照国家规定制定的建筑安全规程和
技术规范,保证工程的安全性能。
第三十八条建筑施工企业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当根据建筑工程的特
点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对专业性较强的工程项目,应当编制专项安全施工
组织设计,并采取安全技术措施。
第三十九条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在施工现场采取维护安全、防范危险、预防
火灾等措施;有条件的,应当对施工现场实行封闭管理。
施工现场对毗邻的建筑物、构筑物和特殊作业环境可能造成损害的,建筑施
工企业应当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第四十条建设单位应当向建筑施工企业提供与施工现场相关的地下管线
资料,建筑施工企业应当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第四十一条建筑施工企业应当遵守有关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
的规定,采取控制和处理施工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气、废水、固体废物以及噪声、
振动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的措施。
第四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申请
批准手续:
(一)需要临时占用规划批准范围以外场地的;
(二)可能损坏道路、管线、电力、邮电通讯等公共设施的;
(三)需要临时停水、停电、中断道路交通的;
(四)需要进行爆破作业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需要办理报批手续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三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建筑安全生产的管理,并依法接受劳动
行政主管部门对建筑安全生产的指导和监督。
第四十四条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依法加强对建筑安全生产的管理,执行安全
生产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伤亡和其他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建筑施工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负责。
第四十五条施工现场安全由建筑施工企业负责。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总
承包单位负责。分包单位向总承包单位负责,服从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安全
生产管理。
第四十六条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劳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加强
对职工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第四十七条建筑施工企业和作业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
产的法律、法规和建筑行业安全规章、规程,不得违章指挥或者违章作业。作业
人员有权对影响人身健康的作业程序和作业条件提出改进意见,有权获得安全生
产所需的防护用品。作业人员对危及生命安全和人身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
检举和控告。
第四十八条建筑施工企业应当依法为职工参加工伤保险缴纳工伤保险费。
鼓励企业为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支付保险费。
第四十九条涉及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变动的装修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在施
工前委托原设计单位或者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设计单位提出设计方案;没有设计
方案的,不得施工。
第五十条房屋拆除应当由具备保证安全条件的建筑施工单位承担,由建筑
施工单位负责人对安全负责。
第五十一条施工中发生事故时,建筑施工企业应当采取紧急措施减少人员
伤亡和事故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第七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相关条款
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
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
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
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
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五条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
责的原则。
第六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
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
护义务。
第十二条每年6月5日为环境日。
第二十二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在污染物排放符合法定要求
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的,人民政府应当依法采取财政、税收、价格、
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予以鼓励和支持。
第二十三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改善环境,依照有关规定
转产、搬迁、关闭的,人民政府应当予以支持。
第二十五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
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
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
备。
第四十条国家促进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清洁能源的生产和
使用。
企业应当优先使用清洁能源,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工艺、
设备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第四十一条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
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符合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
求,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
第四十二条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
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医疗废物、粉尘、
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光辐射、电磁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
害。
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明确单位负责人
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重点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监测规范安装使用监测设备,保证监
测设备正常运行,保存原始监测记录。
严禁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
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
第四十三条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
有关规定缴纳排污费。排污费应当全部专项用于环境污染防治,任何单位和个人
不得截留、挤占或者挪作他用。
依照法律规定征收环境保护税的,不再征收排污费。
第四十四条国家实行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
控制指标由国务院下达,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分解落实。企业事业单位
在执行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同时,应当遵守分解落实到本单位的重点污
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对超过国家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者未完成国家确定的环境质量
目标的地区,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暂停审批其新增重点污染
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第四十五条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
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
的要求排放污染物;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不得排放污染物。
第四十六条国家对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淘汰制度。任何
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销售或者转移、使用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
禁止引进不符合我国环境保护规定的技术、设备、材料和产品。
第四十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照《中华
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控制、应急准备、
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等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环境污染公共监测预警机制,组织制定预警方
案;环境受到污染,可能影响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时,依法及时公布预警信息,
启动应急措施。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环境保
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业事业单
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环境保护
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有关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评估事件造
成的环境影响和损失,并及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
第四十八条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处置化学物品和含有放射性
物质的物品,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防止污染环境。
第五十九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
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
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前款规定的罚款处罚,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按照防治污染设施的运行成本、违
法行为造成的直接损失或者违法所得等因素确定的规定执行。
地方性法规可以根据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增加第一款规定的按日连续处罚
的违法行为的种类。
第六十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
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
门可以责令其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
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第六十一条建设单位未依法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环境影
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由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
令停止建设,处以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
第六十二条违反本法规定,重点排污单位不公开或者不如实公开环境信息
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公开,处以罚款,并予以公
告
第六十三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
罪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
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
直接责任人员,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
拘留:
(一)建设项目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被责令停止建设,拒不执行的;
(二)违反法律规定,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被责令停止排污,拒不
执行的;
(三)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
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
(四)生产、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农药,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
第六十四条因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造成损害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
国侵权责任法》的有关规定承担侵权责任。
第八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条款及司法解释
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979年7月6日公
布,自1980年1月1日起施行。2015年进行修正,并于H月1日起施行。
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
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
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
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一百三十四条【重大责任事故罪;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在生产、作业中
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一百三十五条【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大型群众性活动重大安全事故罪】
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
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
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违反安全管理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
他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
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三十六条【危险物品肇事罪】违反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
腐蚀性物品的管理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
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
有期徒刑。
第一百三十七条【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
工程监理单位违反国家规定,降低工程质量标准,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对直接
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
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一百三十九条【消防责任事故罪;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违反消防管理
法规,经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
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
下有期徒刑。
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
抢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
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三百三十八条【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违反国家规定,向土地、水体、大
气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
其他危险废物,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
亡的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
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三百四十六条单位犯本节第三百三十八条至第三百四十五条规定之罪
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
节各该条的规定处罚。
司法解释
为依法惩治危害生产安全犯罪,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现就办理此类刑事案
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犯罪主体,包括对生产、作业
负有组织、指挥或者管理职责的负责人、管理人员、实际控制人、投资人等人
员,以及直接从事生产、作业的人员。
第二条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犯罪主体,包括对生产、作业
负有组织、指挥或者管理职责的负责人、管理人员、实际控制人、投资人等人
员。
第三条刑法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
任人员”,是指对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负有直接责任
的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管理人员、实际控制人、投资人,以及其他对安全生
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负有管理、维护职责的人员。
第四条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规定的''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是指负
有组织、指挥或者管理职责的负责人、管理人员、实际控制人、投资人,以及
其他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
第五条明知存在事故隐患、继续作业存在危险,仍然违反有关安全管理
的规定,实施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
“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
(一)利用组织、指挥、管理职权,强制他人违章作业的;
(二)采取威逼、胁迫、恐吓等手段,强制他人违章作业的;
(三)故意掩盖事故隐患,组织他人违章作业的;
(四)其他强令他人违章作业的行为。
第六条实施刑法第一百三十二条、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款、第一百三十
五条、第一百三十五条之一、第一百三十六条、第一百三十九条规定的行为,
因而发生安全事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造成严重后果”或者
“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对相关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
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造成死亡一人以上,或者重伤三人以上的;
(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一百万元以上的;
(三)其他造成严重后果或者重大安全事故的情形。
实施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行为,因而发生安全事故,具有本
条第一款规定情形的,应当认定为“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
对相关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实施刑法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的行为,因而发生安全事故,具有本条第一
款规定情形的,应当认定为“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
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实施刑法第一百三十八条规定的行为,因而发生安全事故,具有本条第一
款第一项规定情形的,应当认定为“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对直接责任人员,处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七条实施刑法第一百三十二条、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款、第一百三十
五条、第一百三十五条之一、第一百三十六条、第一百三十九条规定的行为,
因而发生安全事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相关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上七年
以下有期徒刑:
(一)造成死亡三人以上或者重伤十人以上,负事故主要责任的;
(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五百万元以上,负事故主要责任的;
(三)其他造成特别严重后果、情节特别恶劣或者后果特别严重的情形。
实施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行为,因而发生安全事故,具有本
条第一款规定情形的,对相关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实施刑法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的行为,因而发生安全事故,具有本条第一
款规定情形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实施刑法第一百三十八条规定的行为,因而发生安全事故,具有下列情形
之一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造成死亡三人以上或者重伤十人以上,负事故主要责任的;
(二)具有本解释第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情形,同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五
百万元以上并负事故主要责任的,或者同时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第八条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
贻误事故抢救,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规
定的“情节严重”:
(一)导致事故后果扩大,增加死亡一人以上,或者增加重伤三人以上,或
者增加直接经济损失一百万元以上的;
(二)实施下列行为之一,致使不能及时有效开展事故抢救的:
1.决定不报、迟报、谎报事故情况或者指使、串通有关人员不报、迟报、
谎报事故情况的;
2.在事故抢救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的;
3.伪造、破坏事故现场,或者转移、藏匿、毁灭遇难人员尸体,或者转移、
藏匿受伤人员的;
4.毁灭、伪造、隐匿与事故有关的图纸、记录、计算机数据等资料以及其
他证据的;
(三)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规定的“情节
特别严重,,:
(一)导致事故后果扩大,增加死亡三人以上,或者增加重伤十人以上,或
者增加直接经济损失五百万元以上的;
(二)采用暴力、胁迫、命令等方式阻止他人报告事故情况,导致事故后果
扩大的;
(三)其他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
第九条在安全事故发生后,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串通,不报或者谎报
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的规定,
以共犯论处。
第十条在安全事故发生后,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故
意阻挠开展抢救,导致人员死亡或者重伤,或者为了逃避法律追究,对被害人
进行隐藏、遗弃,致使被害人因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重度残疾的,分别依
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
罪定罪处罚。
第十一条生产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安全
设备,或者明知安全设备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而
进行销售,致使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六条的
规定,以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定罪处罚。
第十二条实施刑法第一百三十二条、第一百三十四条至第一百三十九条
之一规定的犯罪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从重处罚:
(一)未依法取得安全许可证件或者安全许可证件过期、被暂扣、吊销、注
销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
(二)关闭、破坏必要的安全监控和报警设备的;
(三)已经发现事故隐患,经有关部门或者个人提出后,仍不采取措施的;
(四)一年内曾因危害生产安全违法犯罪活动受过行政处罚或者刑事处罚
的;
(五)采取弄虚作假、行贿等手段,故意逃避、阻挠负有安全监督管理职责
的部门实施监督检查的;
(六)安全事故发生后转移财产意图逃避承担责任的;
(七)其他从重处罚的情形。
实施前款第五项规定的行为,同时构成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条规定的犯罪的,
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第十三条实施刑法第一百三十二条、第一百三十四条至第一百三十九条
之一规定的犯罪行为,在安全事故发生后积极组织、参与事故抢救,或者积极
配合调查、主动赔偿损失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
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依法或者受委托行使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时滥
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解释》的规定,适用
渎职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本解释自2015年12月16日起施行。本解释施行后,《最高人
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矿山生产安全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
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7)5号)同时废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
院此前发布的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
第九节《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第一条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落实生产安全事故责任
追究制度,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有
关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生产安
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适用本条例;环境污染事故、核设施事故、国防科研
生产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
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
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
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
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事故等级划分
的补充性规定。
本条第一款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第四条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
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事故调查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
经过、事故原因和事故损失,查明事故性质,认定事故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
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依法追究责任。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营养改善计划启动仪式主持词
- 2024音乐老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文
- 2024年大班工作计划报告
- 如何制定一套详细的学习计划
- 上学期语文教研组计划
- 聊城大学《软件需求分析》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小学教师培训计划指导思想
- 幼儿园复课复学教学计划
- 中学年度教学工作计划
- 2021新学期幼儿园教师工作计划例文
- 理论力学-课件
- 初中音乐《玫瑰三愿》教案
- 高电压技术ppt
-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收费标准 版
- 保罗大叔分比萨绘本PPT课件
- 圆盘式脚手架产品使用说明书
- 美国超声医学会AIUM透析通路术后血管超声评估实践指南中文(2014年版)江西超声网
- 考古学课件 单元8(秦汉考古:秦汉墓葬2)
- 光伏发电项目达标投产实施细则
- 吸收塔防腐施工方案(电厂脱硫装置防腐施工工艺)
- 标准法兰盘尺寸表PgMPa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