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大单元教学设计-六年级地理下学期鲁教版(五四学制)_第1页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大单元教学设计-六年级地理下学期鲁教版(五四学制)_第2页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大单元教学设计-六年级地理下学期鲁教版(五四学制)_第3页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大单元教学设计-六年级地理下学期鲁教版(五四学制)_第4页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大单元教学设计-六年级地理下学期鲁教版(五四学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大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概述本单元是学习区域地理的起始篇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的形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知识运用于某一个具体区域的学习过程中,同时也为后续学习不同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本单元以亚洲为案例,可以使学生学会分析一个区域的位置和范围的方法;学会从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来分析一个区域自然环境的方法,在对自然环境要素分析的时候还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通过众多的图文资料加强对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本单元的立意在于教会学生对大洲位置和范围的确定以及对自然环境特点进行分析的方法。二、课标要求1.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3.通过实例,认识不同地域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三、单元学习目标低阶目标: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2、通过地图和资料,让学生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启发学生发散思维。3、按照地理方位对亚洲进行分区并了解各个地区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4、运用亚洲的地形图,归纳总结亚洲的地形和河流的特点,分析地形和河流间的相互关系。5、运用亚洲气候分布图,归纳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分析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分析北美洲的气候类型,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6、能够举例说明亚洲不同国家间发展水平的差异,认识地域中不同国家的发展是存在差距的。高阶目标:1、通过地图的分析,学会从图中总结出判读大洲的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方法。2、通过本单元学习中掌握的学习方法,能够迁移应用到其他大洲和地区的学习中。3、要掌握地理学习的扩展性思维和相互联系的思维,例如:对亚洲的自然因素进行学习时,能够对各个因素建立起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逻辑关系。四、学情分析1、学生基本情况学生通过六年级上学年的学习,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对世界有了概况式的一定的了解。学生学习中已经学会了阅读、使用地图的方法,掌握了运用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这些是学好下册的前提,但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不强,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还没有掌握,所以老师们更要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2、单元教学的障碍点与生长点基于对调查访谈结果的梳理,找出学生学习本单元的认知障碍和有待提升的核心素养。本单元教学中主要的障碍点在于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人地关系认知的不足。依据学生认知规律整合单元教学内容,遵循思维进阶理论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形成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思路,领悟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提升区域认知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讲,第一,需要引导学生初步学会区域学习的一般方法,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初步理解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培养综合思维。第二,引导学生树立人地观念,在分析亚洲三大自然地理要素的基础上,分析它们内部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过程是认识区域环境特征的基础,也是对人地关系的落实。五、学科大概念大概念是单元教学组织的核心和逻辑起点。根据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本人初步提炼出本单元对应的地理学科大概念:“区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塑造出一个地区的典型特征”“关注区域存在问题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据学科大概念以及课标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本人厘定出本单元的两大学习主题-“区域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其本质是分析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即人地关系。六、单元大情境本单元设置了二节内容,第一节位置和范围,第二节自然环境。可以分为三个专题,即专题一:位置和范围,专题二:自然环境,专题三:认识亚洲的国家。专题一是对亚洲的位置和范围的教学,重点是亚洲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学会分析区域的位置和范围的方法;专题二则主要从地势、河流、气候三个方面介绍了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和地势、河流与气候各自然要素相互之间的关系。专题三主要是通过亚洲几个典型国家的实例来认识区域内部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通过主题单元的学习,使学生通过结合亚洲地理位置的学习,学会运用地图等资料,描述一个大洲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学会从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大单元知识思维导图这一单元是以亚洲作为学习的案例,学习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所以本单元三个专题都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形式,根据掌握的基本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为自己制定研究型学习的目标,然后借助网络等多种信息工具,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通过展示、交流,学会认识大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利用资料归纳大洲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够分析大洲各自然要素之间的联系,从而掌握学习大洲的方法。预期学习成果:学会对大洲位置和范围的确定方法;能够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大洲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并会简要分析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从各种图表、媒体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学习亚洲之最,培养学生对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的热爱之情。专题一位置和范围所需课时1课时专题一概述本专题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部分的第一课时,也是培养学生掌握认识大洲自然地理环境一般方法的基础。通过了解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学生学会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展开对自然地理环境特点的探究。本节难度不大,但要运用地图。通过对地图的观察、记忆、分析,准确地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通过本节的学习,能将亚洲与其它大洲进行比较,掌握归纳地理位置的方法。学习重点:亚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习难点:通过亚洲的地理位置,归纳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学习活动:1.小组合作;2.研究性学习。学习成果:1.读图指出:亚洲相邻的大洲和大洋。2.运用地图说出亚洲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专题学习目标: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学会读图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2.通过学习亚洲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会自主分析北美洲的地理位置,达到学以致用。专题问题设计1.你知道亚洲在哪吗,2.你会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吗,3.你知道为什么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吗,4.你能说出亚洲不同地区人类活动的差异吗,5.你会用学到描述一个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来描述北美洲的位置,家乡泰安的位置吗,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活动一:描述亚洲的位置1.为各组分派具体的位置任务2.描述亚洲半球位置时,应看亚洲的主体部分位于哪个半球。3.描述亚洲海陆位置时,应注意正确使用方位词。4.描述亚洲经纬度位置时,应关注四至点的经纬度。活动二:我们的亚洲——世界第一1.查阅世界七大洲的面积,得出亚洲最大2.根据资料查阅亚洲的纬度范围,得出亚洲跨纬度最广。3.根据资料比较各大洲的东西距离,得出亚洲的东西距离最长。活动三:“他”的位置,你知道。运用描述亚洲位置的方法,来描述北美洲的地理位置和家乡威海的位置。学生交流讨论,合作完成,然后展示说明。可评价的学习要素:1.阅读亚洲在世界的位置图和范围图。评价方法:小组根据多媒体展示的答案自评评价工具:量规、课堂学习评价表评价指标:(1)能找到亚洲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2)能够找出亚洲的经纬度跨度数据,能够归纳出亚洲范围广大2.运用地图,简述北美洲的地理位置评价方法:学生能够迁移描述亚洲位置的方法评价工具:量规、课堂学习评价表评价指标:(1)能够利用地图简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和经纬度位置(2)能够之处北美洲周围的大洲和大洋,归纳北美洲的海陆位置特点3.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的差异评价方法:小组间互评,教师点评评价工具:量规、课堂学习评价表评价指标:能够分析各地区人文特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评价指标:(1)能在教师的提示下计算出大洲的东西距离和南北距离(2)能和其它大洲的面积相比,说出亚洲面积最大。4.亚洲分区评价方法:小组间互评,教师点评评价工具:量规、课堂学习评价表评价指标:(1)能对照图说出亚洲分区的名称,感知位置分布。(2)收集的景观图片丰富多彩,并能进行归类整理(3)能将景观图片和分区正确对应专题二自然环境所需课时2课时专题二概述在上一专题认识大洲的位置和范围的基础上,本专题深入学习认识大洲的自然环境。依据课标,本专题重点在分析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的基础上,来探究北美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的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学会分析一个地区自然环境特点的方法,理解自然地理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通过图文资料的分析提高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和以及从各种资料中提取相关地理信息的能力。学习成果:1.能够利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亚洲地形、气候和水系特点。2.能够利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亚洲地形、气候和水系的相互关系。3.学会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的一般方法。专题学习目标:运用亚洲的地形图,归纳总结亚洲的地形和河流的特点,分析地形和河流间的相互关系。运用亚洲气候分布图,归纳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分析气候对农业的影响。通过亚洲地形、河流、气候的的分析以及地形、气候和河流间的相互关系归纳,掌握分析一个地区、气候和水系特点的一般方法。用学到分析亚洲自然环境特点的方法来探究北美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和影响。专题问题设计怎样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水系和气候特征,2.如何分析一个大洲的地形、水系、气候相互之间的影响,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活动一、欣赏美丽的亚洲1.播放亚洲的自然环境视频,欣赏《亚洲雄风》歌曲。2.学生畅谈对亚洲的印象和感想。活动二、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分析亚洲地形特征1.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2.根据北纬30?和东经90?的剖面图,验证已经分析出的亚洲地势特征。2.阅读亚洲地理集锦,并学会在图上描绘各地形单元。3.总结归纳分析亚洲地形特点的方式和方法。活动三、按图索河1.根据亚洲地形图,找出亚洲的主要的河流。2.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流向和地势的关系。活动四、活学活用——我来分析北美洲结合课本北美洲的地形图,分析北美洲地形的特点,找出主要的河流,分析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第二课时:活动一:复杂的气候1.阅读“亚洲的气候类型图”,说出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2.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3.引导学生分析亚洲的气候特点形成原因,可以主要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三方面进行分析4.从图中找出亚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并运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分析该气候类型的特点。5.从图中找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布,运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并分析该气候的特点。6.归纳总结分析一个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活动二:我来分析北美洲气候特点根据已经学到分析气候特点的方法,利用北美洲的气候图,学生们小组合作分析北美洲的气候特点。可评价的学习要素:1.分析亚洲地形特征。评价方法:学生自评,教师口头表扬评价说明:知道学习一个大洲要从地形类型、地形的分布、地势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2.北美洲地形特征评价方法:学生互评、教师点评评价工具:量规——课堂学习评价表评价指标:1.说出分析一个大洲地形地势的方法2.会分析北美洲地形地势特点3.地形剖面图的运用评价方法:教师点评,同学互评评价工具:课堂学习评价表评价指标:会运用地形剖面图分析地势特点。评价要点4.亚洲的主要河流及特点评价方法:教师点评,同学互评评价工具:课堂学习评价表评价指标:1.能在亚洲地形图中找出主要河流,说出河流的流向。2.能说出河流流向和地势的关系。5.复杂的气候评价方法:教师点评,同学互评评价工具:课堂学习评价表评价指标:1.能从亚洲气候图中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名称及分布,从而总结出亚洲气候的第一个特点。2.找出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并总结出气候的第二个特点3.找出季风气候的主要类型和范围,归纳总结亚洲气候的第三个特点。4.能合作探究,分析亚洲气候特点的成因专题三认识亚洲的国家所需课时1课时专题三概述教材设计“认识亚洲的国家”这一学习与探究活动,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完第六章后,对亚洲的国家和地区有一个相对具体的认识,更是对课程标准中“通过实例,认识不同地域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的进一步落实。学习成果:1.明确亚洲地域辽阔,国家众多,不同地域的发展水平差异较大。2.理解国家之间的发展水平的差异与自然条件有关,也与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有关。专题学习目标:1.明确亚洲地域辽阔,国家众多,不同地域的发展水平差异较大。2.理解国家之间的发展水平的差异与自然条件有关,也与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有关。1.在亚洲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曾经创造了华夏文化、印度河流域文化和恒河文化、阿拉伯文化等灿烂的历史文化,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在亚洲的国家专题问题设计和地区图中找出它们的大体位置。2.阅读表6.2和表6.3,比较这些国家的几组数字,比较它们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学习活动设计活动一、绚丽的文明播放介绍亚洲几大古代文明的视频,在图上找出亚洲主要文明古国的大体位置学生畅谈对亚洲的印象和感想。活动二、发展中的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