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事故管理制度(7篇)_第1页
安全生产事故管理制度(7篇)_第2页
安全生产事故管理制度(7篇)_第3页
安全生产事故管理制度(7篇)_第4页
安全生产事故管理制度(7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全生产事故管理制度(精选7篇)

安全生产事故管理制度1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生产工作的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

件,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促进公司事业

的发展,根据有关劳动保护的法令、法规等有关规定,结合

公司的实际情况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

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贯彻执行总经理(法定代表人)负

责制,各级领导要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生产

要服从安全的需要,实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

第三条对在安全生产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团体和个人要

给予奖励,对违反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造成事故的责任

者,要给予严肃处理,触及刑律的,交由司法机关论处。

机构职责

第一条设安全环保部为本公司安全生产的管理机构,任

命分管安全、环保、职业健康经理进行监管,安全部人员由

取得相关资格证书的专职(或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全面负责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研

究制订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安全生产规

章制度、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安全生产事故管理、安全生产

应急管理和劳动保护计划,实施安全生产检查和监督,调查

处理事故等工作。

第二条公司必须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对本单位

的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制订安全生产实施细则和操作规

程。实施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确保生产安全。安全生产小组

组长由本单位的领导提任,并按规定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

人员。

责任划分

公司安全生产主要责任人的划分:单位行政第一把手是

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分管生产的负责人和专职安

全生产管理员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主要责任人。

人员职责

第一条协助分管安全生产经理贯彻执行劳动保护法令、

制度,综合管理日常安全生产工作。

第二条汇总和审查安全生产措施计划,并督促有关部门

切实按期执行。

第三条制定、修订、健全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

对这些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条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经常深入现场指导生

产中的劳动保护工作。遇有特别紧急的不安全情况时,有权

指令停止生产,并立即报告领导研究处理。

第五条总结和推广安全生产的先进经验,搞好安全生产

的宣传教育和专业培训。

第六条根据有关规定,发放符合国家标准的劳动防护用

品,并监督正确佩戴和使用。

第七条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防止职业危害的措施,并

监督执行。

第八条本生产单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员要协助本单位

领导贯彻执行劳动保护法规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处理本单

位安全生产日常事务和安全生产检查监督工作。

第九条参加审查新建、改建、扩建、大修工程的设计文

件和工程验收及试运转工作。

第十条参加伤亡事故的调查和处理,负责伤亡事故的统

计、分析和报告,协助有关部门提出防止事故的措施,并督

促其按时实现。

第十一条对上级的指示和基层的情况上传下达,做好信

息反馈工作。

第十二条各生产班组安全员要经常检查、督促班组人员

遵守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做好设备、工具等安全检查、

保养工作。及时向上级报告班组的安全生产情况。做好原始

资料的登记和保管工作。

职工安全职责

第一条电信线路的设计、施工和维护,应符合邮电部安

全技术规定。凡从事电信线路施工和维护等工作人员,均要

严格执行《电信线路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第二条电信线路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安全施工程序组织

施工。对架空线路、天线、地下及平底电缆、地下管道等电

信施工工程及施工环境都必须相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施工

工具和仪表要合格、灵敏、安全、可靠。高空作业工具和防

护用品,必须由专业生产厂家和管理部门提供,并经常检查,

定期鉴定。

第三条电信线路维护要严防触电、高空坠落和倒杆事

故,线路维护前一定要先检查线杆根基牢固状况,对电路验

电确认安全后,方准操作。操作中要严密注意电力线对通信

线和操作安全的影响,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不准聘用或

留用退休职工担任线路架设工作。

易燃易爆

第一条易燃、易爆物品的运输、贮存、使用、废品处理

等,必须设有防火、防爆设施,严格执行安全操作守则和定

员定量定品种的安全规定。

第二条易燃、易爆物品的使用地和贮存点,要严禁烟火,

要严格消除可能发生火种的一切隐患。检查设备需要动用明

火时,必须采取妥善的防护措施,并经有关领导批准,在专

人监护下进行。

电梯

第一条签订电梯订货、安装、维修保养合同时,须遵市

劳动部门规定的有关安全要求。

第二条新购的电梯必须是取得国家有关许可证并在劳

动部门备案的单位设计、生产的产品。电梯销售商须设立有

(经劳动局备案认可的)维修保养点或正式委托保养点。

第三条电梯的使用必须取得劳动部门颁发的《电梯使用

合格证》。

第四条工程部门办理新安装电梯移交时,除应移交有关

文件、说明书等资料以外,还须告诉接受单位有关电梯的维

修、检测和年审等事宜。

第五条负责管理电梯的单位,要切实加强电梯的管理、

使用和维修、保养、年审等工作。发现隐患要立即消除,严

禁电梯带隐患运行。

第六条确需聘请外单位人员安装、维修、检测电梯时,

被雇请的单位必须是劳动部门安全认可的单位。

第七条电梯管理单位须将电梯的维修、检测、年审和运

行情况等资料影印副本报公司安委办备案。

防护

第一条根据工作性质和劳动条例,为职工配备或发放个

人防护用品,各单位必须教育职工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不懂

得防护用品用途和性能的,不准上岗操作。

第二条努力做好防尘、防毒、防辐射、防暑降温工作和

防噪音工程,进行经常性的卫生监测,对超过国家卫生标准

的有毒有害作业点,应进行技术改造或采取卫生防护措施,

不断改善劳动条件,按规定发放保健食品补贴,提高有毒有

害作业人员的健康水平。

第三条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人员,要实行每年一次定期

职业体检制度。对确诊为职业病的患者,应立即上报公司人

事部,由人事部或公司安委会视情况调整工作岗位,并及时

作出治疗或疗养的决定。

第四条禁止中小学生和年龄不满18岁的青少年从事有

毒有害生产劳动。禁止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哺乳期从事影

响胎儿、婴儿健康的有毒有害作业。

检查整改

第一条坚持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公司安

委会组织全公司的检查,每年不少于二次;各生产单位每季

检查不少于一次;各机楼(房)和生产班组应实行班前班后检

查制度;特殊工种和设备的操作者应进行每天检查。

第二条发现不安全隐患,必须及时整改,如本单位不能

进行整改的要立即报告安委办统一安排整改。

第三条凡安全生产整改所需费用,应经安委办审批后,

在劳保技措经费项目列支。

教育培训

第一条对新职工、实习人员,必须先进行安全生产的三

级教育即(生产单位、部门、班组)才能准其进入操作岗位。

对改变工种的工人,必需重新进行安全教育才能上岗。

第二条对从事电气、焊接、车辆驾驶、易燃易爆等特殊

工种人员,必须进行专业安全技术培训,经有关部门严格考

核并取得合格操作证(执照)后,才能准其独立操作。对特殊

工种的在岗人员,必须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

教育内容

一般分为思想、法规和安全技术教育三种主要内容:

1.思想教育,主要是正面宣传安全生产的重要性,选取

典型事故进行分析,从事故的政治影响、经济损失、个人受

害后果几个方面进行教育。

2.法规教育,主要是学习上级有关文件、条例、本企业

已有的具体规定、制度和纪律条文。

3.安全技术教育,包括生产技术、一般安全技术的教育

和专业安全技术的训练。其内容主要是本厂安全技术知识、

工业卫生知识和消防知识,本班组动力特点、危险地点和设

备安全防护注意事项;电气安全技术和触电预防;急救知识;

高温、粉尘、有毒、有害作业的防护;职业病原因和预防知

识;运输安全知识;保健仪器、防护用品的发放、管理和正确

使用知识等。

奖励处罚

奖励内容

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应每年总结一次,在总结的基础

上,由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组织评选安全生产先进集

体和先进个人。对安全生产有特殊贡献的,给予特别奖励。

先进集体

第一条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执行

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法令法规,落实总经理负责制,加强安

全生产管理;

第二条安全生产机构健全,人员措施落实,能有效地开

展工作;

第三条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开展经常性的

安全生产教育活动,不断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提高职工的

自我保护能力;

第四条加强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整改事故隐患和尘毒危

害,积极改善劳动条件;

第五条连续三年以上无责任性职工死亡和重伤事故,交

通事故也逐年减少,安全生产工作成绩显著。

先进个人

第一条遵守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各项操作规

程,遵守劳动纪律保障生产安全;

第二条积极学习安全生产知识,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和自

我保护能力;

第三条坚决反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行为,纠正和制止

违章作业、违章指挥。

惩罚内容

第一条发生重大事故或死亡事故(含交通事故),对事故

单位(室)给予扣发工资总额的处罚,并追究单位领导人的责

任。

第二条凡发生事故,要按有关规定报告。如有瞒报、虚

报、漏报或故意延迟不报的,除责成补报外,对事故单位(室)

给予扣发工资总额的处罚,并追究责任者的责任,对触及刑

律的,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三条对事故责任者视情给予批评教育、经济处罚、行

政处分,触及刑律者依法论处。

第四条对单位扣发工资总额的处罚。最高不超过3%;对

职工个人的处罚,最高不超过一年的生产性奖金总额(不含

应赔偿款项),可并处行政处分。

第五条由于各种意外(含人为的)因素造成人员伤亡或

厂房设备损毁或正常生产、生活受到破坏的情况均为本企业

事故,可划分为工伤事故、设备(建筑)损毁事故、交通事故

三种(车辆、驾驶员、交通事故等制度由行政部参照本规定

另行制订,并组织实施)。

工伤事故

第一条从事本岗位工作或执行领导临时指定或同意的

工作任务而造成的负伤或死亡。

第二条在紧急情况下(如抢险救灾救人等),从事对企业

或社会有益工作造成的疾病、负伤或死亡。

第三条在工作岗位上或经领导批准在其他场所工作时

而造成的负伤或死亡。

第四条职业性疾病,以及由此而造成死亡。

第五条乘坐本单位的机动车辆去开会、听报告、参加行

政指派的各种劳动和乘坐本单位指定上下班接送的车辆上

下班,所乘坐的车发生非本人所应负责的意外事故,造成职

工负伤或死亡。

第六条职工虽不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但由于企业设

备、设施或劳动的条件不良而引起的负伤或死亡。

事故伤害

轻伤:负伤后需要歇工1个工作日以上,低于国标105

日,但未达到重伤程度的失能伤害。

重伤:符合劳动部门《关于重伤事故范围的意见》中所

列情形之一的伤害;损失工作日总和超过国际105日的失能

伤害。

死亡:失去生命

事故处理

第一条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抢救伤员,保护现场,如因

抢救伤员和防止事故扩大,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做出

标志,详细记录或拍照和绘制事故现场图。

第二条立即向单位主管部门(领导)报告,事故单位即向

公司安委办报告。

第三条开展事故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公司安委办接到

事故报告后,应迅速指示有关单位进行调查,轻伤或一般事

故在15天内,重伤以上事故或大事故以上在30天内向有关

部门报送《事故调查报告书》。事故调查处理应接受工会组

织的监督。

第四条制定整改防范措施。

第五条以事故有责任的人作出适当的处理。

第六条以事故通报和事故分析会等形式教育职工。

第七条事故原因查清后,如果各有关方面对于事故的分

析和事故责任者的处理不能取得一致意见时,劳资部门有权

提出结论性意见,交由单位及主管部门处理。

第八条在调查处理事故中,对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

私舞弊者,应追究其行政责任,触及刑律的,追究刑事责任。

玩忽职守

各级单位领导或有关干部、职工在其职责范围内,不履

行或不正确履行自己应尽的职责,有如下行%之一造成事故

的,按玩忽职守论处:

第一条不执行有关规章制度、条例、规程的或自行其事

的。

第二条对可能造成重大伤亡的险情和隐患,不采取措施

或措施不力的。

第三条不接受主管部门的管理和监督,不听合理意见,

主观武断,不顾他人安危,强令他人违章作业的。

第四条对安全生产工作漫不经心,马虎草率,麻痹大意

的。

第五条对安全生产不检查、不督促、不指导,放任自流

的。

第六条延误装、修安全防护设备或不装、修安全防护设

备的。

第七条违反操作规程冒险作业或擅离岗位或对作业漫

不经心的。

第八条擅动有“危险禁动”标志的设备、机器、开关、

电闸、信号等。

第九条不服指挥和劝告,进行违章作业的。

第十条施工组织或单项作业组织有严重错误的。

总结

本规定自发文之日起执行。公司以前制定的有关制度、

规定等如与本规定有抵触的,按本规定执行。

安全生产事故管理制度2

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做好事故的报告、统计、上报和调

查处理工作,及时准确在掌握安全生产事故情况,特制定本

制度。

1事故报告。

发生轻伤、重伤、死亡和重大伤亡事故,要保护好现场,

由伤者本人或现场有关人员立即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经过和原因报告车间负责人,由车间负责人上报相关部门和

企业负责人,由企业报上及时报上级安监部匚和企业主管部

门。

2、事故的调查处理。

(1)事故发生后,要立即对伤者组织抢救。

(2)要保护好事故现场。对事故现场必须做好围栏和

标志,派专人看护,便被破坏的物件、碎片、残留物、致伤

人的位置等保持原样,不准移动或冲刷清洗。

(3)事故发生后,重伤以下的事故由企业负责调查处

理。死亡和重大事故由企业上报,由上级安监部门组成调查

组进行处理。

(4)事故的调查处理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一

是勘察事故现场。查清受害人或肇事者工作时间、工作内容、

作业程序、作业时的动作或位置、致伤物体,并拍摄事故现

场。二是查清受害人和肇事人的有关情况。查清受害人和肇

事人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种、技术等级、从事

本工种的时间、接受教育情况和发生事故原因,对证人的口

述材料要认真考证其真实程度,并责成写出书面材料。三是

查清单位的规章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及措施的落实情况。

(5)、写出事故调查报告。找出原因,分清责任,吸

取教训,采取预防措施,对事故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3、安全生产事故统计

(1)各部门安全生产事故的月报表必须及时准确。

(2)由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向上级安监部门

和企业主管部门报送每月的安全生产事故情况。

(3)安全生产事故的统计报表必须按照要求进行统计

上报,不得隐瞒、虚报、迟报或拖延不报。

安全生产事故管理制度3

L总则

L1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

督促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防范各类事故,制定本制度。

L2本制度包括设备事故管理制度,事故隐患整改和立

销案制度及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制度。

1.3本制度适用于我厂及多种经营企业各公司。

2.设备事故管理制度

2.1为减少各类设备事故,积极采取事故防范措施,保

障设备的有效作业率,制定本制度。

2.2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禁各种“三违”行为,防止

事故发生。

2.3设备管理应着眼“预防为主,维护保养与计划检修

并重”的原则,坚持先维修后生产,杜绝设备带病运行,确

保设备运行安全。

2.4设备事故的分类:

2.4.1生产装置、动力设备、电气、仪表装置、管道、

建筑物等发生故障、损坏造成经济损失的均作为设备事故。

2.4.2设备事故分为一级事故;二级事故;三级事故。

①一级事故:直接经济损失1000元以下的;造成生

产系统停产1小时以上、4小时以下的;电力或动力(真空、

压空、锅炉等)供应全厂范围内中断半小时以下、车间中断

1小时以下的(外线停电除外)。

②二级事故:直接经济损失1000元以上、3000

元以下的;造成生产系统停产4小时以上、8小时以下的;

单机停产8小时以上、16小时以下的;电力或动力供应全

厂中断半小时以上、车间中断1小时以上、2小时以下的(外

线停电除外)。

③三级事故:直接经济损失3000元以上的;造成生

产系统停产8小时以上、单机停产16小时以上的;电力或

动力供应全厂中断1小时以上、车间中断2小时以上的(外

线停电除外)。

2.5事故处理:

①设备发生事故后,责任部门应保持现场,立即报告。

②设备动力科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有关人员分析事

故原因,明确责任,采取措施,认真处理。

③事故处理应做到“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查不清不

放过;事故责任者及广大职工没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

措施不放过。

④事故责任部门应在3天内将事故报告单交设备科。

3.事故隐患整改和立销案制度

3.1为加大事故隐患整改力度,督促责任部门按时按质

完成整改,制定本制度。

3.2各车间、部门应坚持自检制度,认真开展自查、自

纠、自管的“三自”活动,寻查、整改事故隐患,并将所查

隐患及整改结果填入自检表中上报安保科。

3.3对上级部门或厂部组织的安全大检查及安全部门的

专检中发现的事故隐患,由安保部门发出事故隐患整改通知

书,限其所在部门按时按质进行整改,并由安保部门督促执

行。

3.4对于厂区、库区、坎市打叶复烤分厂及多种经营各

公司的事故隐患,由安保部门填发不安全因素整改指令书,

一式两份,限其所在部门按期整改,整改后由所在部门负责

人填写整改情况并加盖部门公章,及时送达安保部门。立案

日期为安保部门送达整改书的日期,销案日期以安保部门验

收章的签字日期为准。

3.5对本部门无法独立解决的事故隐患,部门安全领导

应及时行文向安保科和分管厂领导汇报,由厂部责成各相关

部门协调解决,保证整改质量。

3.6对在自检、互检、专检中查出的重大事故隐患,责

任部门除积极采取措施尽快整改外,还应上报分管厂领导和

安保部门,再由安保部门上报省烟草专卖局。

3.7对专检、互检、自检中查出的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

事故隐患,其整改率应分别达到90%和100%;对于一

时难以解决的隐患,责任部门应采取可靠的临时应急措施确

保安全,并订出计划限期解决。

3.8对无特殊原因未能按时按质进行事故隐患整改的车

间(部门),将取消其当月安全奖并扣罚其当月奖金总额的

1%-5%o

4.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制度

4.1为了及时报告、调查统计和处理我厂的生产、设备

事故和伤亡事故,加强事故防范的责任性,保障企业安全生

产,制定本制度。

4.2事故的报告、调查和处理工作必须遵循实事求是、

尊重科学的.原则。

4.3事故报告

4.3.1生产事故:生产过程中因违反有关安全规定造成

的生产事故除上报质管部门外,还应及时上报安保科及分管

厂领导。出现重、特大事故时,职能部门应上报省烟草专卖

局、国家烟草专卖局。

4.3.2设备事故:锅炉、压力容器等动力设备发生事故

时,除上报设备科外,还应上报安保科和分管厂领导。出现

重、特大事故时,职能部门应及时上报省烟草专卖局、国家

烟草专卖局。

4.3.3伤亡事故:

①轻伤事故:员工在生产工作中负伤时,负伤者或事故

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直接或逐级报告安技科或分管副厂长。

②重伤及死亡、重大死亡事故:发生此类事故后,事故

现场有关人员或最先发现人员应立即或逐级报告厂长或分

管安全的副厂长。厂长或分管安全的副厂长接到报告后,应

立即报告省烟草公司和市劳动局、公安部门、检-察-院、工

会;发生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时,应保护好事故现场,并迅

速采取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

4.4事故调查

4.4.1事故调查组成员的条件:

①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某一方面的特长。

②与所发生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4.4.2事故调查组的职责:

①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

情况。

②确定事故责任者。

③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的建议。

④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4.4.3事故调查组有权向发生事故的有关部门、有关人

员了解有关情况和索取有关资料,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拒

绝。

4.4.4事故调查组查明事故情况后,若对事故的分析和

事故的责任者不能取得一致意见,市劳动部匚有权提出结论

性意见;若仍有不同意见,应当报省烟草专卖局、国家烟草

专卖局及上级劳动部门裁决。

4.4.5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阻碍、干涉事故调查组的正

常工作。

4.5事故处理

4.5.1事故调查组提出的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建

议,由发生事故的部门负责处理。

4.5.2因忽视安全生产、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或发现事

故隐患而不采取有效措施整改而导致事故的,对直接责任人

将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

任。

4.5.3事故发生后隐瞒不报、谎报、故意延迟不报、故

意破坏现场,或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调查、拒绝提供有关情

况和资料的,对直接责任人将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

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5.4在调查、处理事故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打击

报复的,由厂部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

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5.5发生各类事故,各职能部门和责任部门必须按照

“四不放过”(即查不出原因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严肃

处理不放过;广大职工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订出防范措

施不放过)的原则,认真进行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

4.5.6事故处理中对事故责任者必须坚持原则,按章办

事,不能以经济处罚代替纪律处罚;以纪律处罚代替刑事处

罚。

4.5.7事故发生后,各职能部门要分工整理,建立事故

档案,如事故现场检查记录、旁证材料、照片、技术鉴定、

化验分析、仪表记录、调查材料、会议记录、登记表及事故

报告书等。

4.5.8一般事故处理应在90天内结案;重、特大事故

处理应在180天内结案。事故处理后,责任部门应将“事

故调查报告书”副本送地区安全部门备案,正本送厂档案室

存档。

安全生产事故管理制度4

1目的:为加强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报告,防止和

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俣障企业职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

查处理条例》、《关于加强安全生产隐患和事故省级直报工

作的通知(鲁安办明电5号)》等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

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2.1公司及全体员工(包括合资合作单位、外协驻厂员

工、各服务商供应商员工、临时入厂人员等)。

2.2本制度所指责任人是指所在部门、单位对各类生产

安全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人员(单位第一负责人、主要领导、

分管领导、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员、班组长、当事人等)。

2.3本制度约束范围:隶属于单位(合资合作、外协单

位、服务商供应商等)的办公生产厂房及独立使用的办公生

产区域内所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

2.4关于安全生产隐患和事故省级直报工作要求适用

于山东省内单位(合资合作、外协单位、服务商供应商等)

2.5山东省外各单位安全生产隐患和事故上报流程需

根据当地政府相关文件要求执行。

2.6《重庆市安全生产条例》规章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

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

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

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

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

(以下统称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

条例。

有关法律、法规对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

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以及核与辐射安全、特

种设备安全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三条安全生产工作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坚

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

位的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

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

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承担安全生产主

体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全面负责。

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

权利,并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

第五条工会依法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维护职工

和其他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

没有组建工会的生产经营单位,由职工和其他从业人员

代表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

职工和其他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市、区县(自治县)政府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规划制定安全生产规划,并组织实施。安全生产规划

应当与城乡规划及其他相关专项规划相衔接。

市、区县(自治县)政府应当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

导,支持、督促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

建立协调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的重大

问题;保障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投入,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

建设。

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工业园区、产业园

区)管理机构等地方政府的派出机关、派出机构应当根据本

行政区域或者管理范围内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明确安全生

产工作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按照职责加强对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状况的监督检查,协助上级政府有关

部门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

第七条市、区县(自治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法

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监督检

查、指导协调同级政府有关部门和下级政府履行安全生产监

督管理职责,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

管理,承担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责任。

经济信息、公安、建设、交通、农业、商业、国土房管、

市政、水利、质量技术监督、旅游、海事、煤矿、气象等其

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

法对本行业、本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承担本

行业、本领域安全生产直接监督管理责任。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对有关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

工作实施监督管理的部门,统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

的部门。

第八条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生

产工作承担全面领导责任;分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负责人

对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工作承担领导责任;分管专项工作

的负责人对分管工作中的安全生产承担领导责任。

第九条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宣传

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增强全社会的安全

生产意识,提高自救互救和事故预防能力。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本单位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

教育引导从业人员掌握岗位安全生产知识以及相关要求,遵

守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增强从业人员事故

预防和自救互救的能力。

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网络等媒体单位有进行安全

生产公益宣传教育的义务,有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

行为进行舆论监督的权利。

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向学生普及安全知识,培养其安全意

识。

第十条有关协会组织应当加强行业自律,依照法律、

法规和章程,为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安全生产信息咨询、技术

交流、教育培训和安全社区建设等服务,指导生产经营单位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参与相关安全生产检查,参与制定安全

生产相关标准。

第十一条鼓励、支持安全生产适用技术和新装备、新

工艺、新标准的推广应用,培育、发展安全评价、安全检测

监控、安全设施设备等安全产业。

第十二条市、区县(自治县)政府对在改善安全生产条

件、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参加抢险救护、研究和推广应

用安全生产先进科学技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方面取得显

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

第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法律、法规和国家标

准、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安

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第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范围和

考核标准等内容,并加强监督考核。

第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

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履行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四)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和有效实

施;

(五)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事故

隐患;

(六)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

预案;

(七)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A)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职责。

第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设置安全生产工作负责人职务

的,该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承担综合监督管理责

任,履行下列职责:

(一)负责安全生产日常监督管理,督促落实安全生产责

任制、相关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操作规程;

(二)监督检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组织落实事故隐患

排查及整改;

(三)协调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向主要负

责人报告;

(四)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及时、如实报告并立即赶赴

现场,组织抢救,保护现场,做好善后工作,督促执行事故

处理决定;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职责。

生产经营单位设置专项工作负责人职务的,该负责人对

分管工作中的安全生产承担直接监督管理责任;设置技术负

责人职务的,该负责人对技术工作中的安全生产承担直接监

督管理责任。

第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

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其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

管理人员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或者参与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

规程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二)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

如实记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情况;

(三)督促落实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

(四)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应急救援演练;

(五)制定安全生产检查计划,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

况,及时排查事故隐患,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如

实记录检查情况;

(六)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如实记录整改

情况;

(七)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

程的行为;

(八)发现有危及从业人员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指令从

业人员暂停作业或者在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现

场;

(九)组织安全生产考核,提出奖惩意见;

(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职责。

第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设置技术机构或者配备技术人

员的,其技术机构以及技术人员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制定、实施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技术规程、作业

规范、技术标准;

(二)组织制定、实施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方案和危险作业

技术措施、应急预案;

(三)发现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技术问题并

及时处理,对不能现场解决的,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职责。

第十九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对本单位从业人员、

被派遣劳动者和实习学生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并保证

培训质量。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

上岗作业。

生产经营单位对离岗六个月及以上重新上岗的从业人

员,应当重新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对换岗的从业人员

应当根据新岗位要求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采用新工

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的,应当结合新工艺、

新技术、新材料或者新设备的要求,对从业人员进行相关安

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如实

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时间、地点、内容、师资、参加

人员、考核结果等情况。

第二十条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场所规划、布局、

设计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并符合以下要求:

(一)消防通道、安全出口符合紧急疏散、救援要求;

(二)场所安全平面布局,安全警示标识,消防应急照明、

疏散指示标识应当明显、保持完好,便于从业人员和社会公

众识别以及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救援;

(三)根据生产、使用、储存危险物品的种类设置相应的

通风、防火、防爆、防毒、防静电、防泄漏、防雷、隔离操

作等安全设施;

(四)同一生产经营场所和职工宿舍由两个以上单位管

理和使用的,应当明确各方的安全责任,并确定责任人对公

用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进行统一管理;

(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规定的其他安全

生产要求。

第二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生产设施设备进行经

常性维护保养,定期检测、检修、更换,做好维护、保养、

检测记录,保持安全防护性能良好。

第二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爆破、吊装以及国家规

定的其他危险作业,应当安排专门人员实施以下现场安全管

理:

(一)确认作业人员具备相应资格,其身体状况符合现场

作业要求;

(二)向作业人员说明危险因素、操作规程、作业安全要

求和应急措施;

(三)确认劳动防护用品符合安全作业要求,现场作业条

件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四)对作业场所的各种情况进行及时协调,发现事故隐

患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紧急控制和排除;

(五)法律法规或者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规定

的其他现场安全管理要求。

生产经营单位委托其他有专业资质的单位进行前款规

定的危险作业的,应当在作业前与受委托方签订安全生产管

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

第二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排查制

度,建立并实施从主要负责人到从业人员的事故隐患排查责

任制,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

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

属于一般事故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有关负责人或者有

关人员应当立即组织整改排除;属于重大事故隐患的,生产

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有关负责人应当组织制定并实施

隐患治理方案,落实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整改资金、整

改时限和应急预案。整改完成前,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采取安

全防护措施。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如实记录,

并向从业人员通报。

第二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

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社会保险机构应当健全、完善工伤预

防费用保障机制,强化工伤预防工作。

鼓励生产经营单位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

第二十五条车站、码头、机场、歌舞厅、影剧院、体

育场(馆)、宾馆、饭店、商(市)场、旅游景区、游乐场所、

网吧、酒吧等公众聚集的经营场所,除应当符合本条例第二

十条规定之外,还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不得改变场所建筑的主体和承重结构;

(二)在经营场所设置标志明显的安全出口和符合疏散

要求的疏散通道,并确保畅通;

(三)按照有关规定在经营场所配备应急广播和指挥系

统、应急照明设施、消防器材,安装安全监控系统,并确保

完好、有效;

(四)配备应急救援人员,组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

练;

(五)有关责任人能够熟练使用应急广播和指挥系统,掌

握应急救援预案的全部内容;

(六)从业人员能够熟练使用消防器材,知晓安全出口和

疏散通道的位置及本岗位的应急救援职责;

(七)经营场所实际容纳的人员不得超过规定的容纳人

数。

同一建筑物内有多个经营场所的,应当分别按照前款第

二项规定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者有关技术规

范设置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并保持畅通。

第二十六条储存和堆放危险物品的仓库或者其他场所

应当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载明危险物品的名称、种类、

数量和安全须知、消防要求等注意事项。

第二十七条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在自身经营范围内对其

服务区域的人流干道、消防通道、化粪池、电臻等重点部位、

重要设施进行经常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应当

立即处理,并发出警示。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还应当及

时报告所在地乡(镇)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和负有安全监督

管理职责的部门。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在自身经营范围内对其服务区域的

服务对象进行安全宣传、组织应急演练。

第三章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依法与生产经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在合同中载

明保障劳动安全、依法办理工伤保险和其他社会保险的事

项;

(二)参加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三)了解作业场所、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

施及事故应急措施;

(四)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对存在的问题提

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五)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紧急情况时,停止作业或者

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现场;

(六)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除依法享有工伤保险

外,依法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七)无偿享有工作所需的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的劳动防护用品;

(八)拒绝违章指挥或者强令冒险作业;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二十九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履行下列义务:

(一)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二)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参加应急演练,提高安全

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三)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

场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四)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应当及时报告并按相关规定

处置,紧急撤离时服从现场统一指挥;

(五)配合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三十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应当在每次上岗前

进行本岗位安全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进行操作。

岗位安全检查主要包括以下事项:

(一)设备、设施的安全状态良好,安全防护装置有效;

(二)落实岗位安全措施、规章制度;

(三)所用的设备、工具符合安全操作和安全标准规定;

(四)作业场地以及物品堆放符合安全规范;

(五)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齐全、完好,并正确佩戴和使

用;

(六)明确操作要领、操作规程,能够正确使用设备、设

施。

当次生产活动结束后,从业人员应当对本岗位负责的设

备、设施、作业场地、安全防护设施、物品存放等进行安全

检查,防止非生产时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第四章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第三十一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实行属地原则。

市、区县(自治县)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生

产状况和部门职责,明确部门监管范围,并组织有关部门按

照职责分工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督管理,对容易发生重

大生产安全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重点检查。

第三十二条市、区县(自治县)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部门履行下列职责:

(一)综合分析本地区安全生产形势,定期向本级政府报

告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发布安

全生产信息;

(二)编制安全生产规划;

(三)依法对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实施审查批准、行政处

罚;

(四)组织实施本级政府对本级有关部门和下级政府的

安全生产工作综合考核;

(五)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综合督查和专项

检查;

(六)依法开展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三十三条市、区县(自治县)政府其他负有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对本行业、本领域生产经营单位执

行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

准的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并履行下列职责:

(一)建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责任制,并指

导、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责

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事故防范、隐患排查和整改,重

大危险源辨识、评估、监控等制度;

(二)对生产经营单位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

准的情况,落实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按规定提取使用

安全生产费用的情况进行重点检查;

(三)依法对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实施审查批准、行政处

罚;

(四)按照职责分工对管辖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培训工作

进行监督管理;

(五)依法查处本行业、本领域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对

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当责令立即排除;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非煤矿山、危险

化学品、烟花爆竹等实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时,应当履行前

款规定的有关职责。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国有资产依法履行

出资人职责的同时,对其安全生产工作履行督促、检查职责。

第三十四条中央在渝企业、市属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

管理按照分类分级监督管理的要求,由市级负有安全生产监

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区县(自治县)政府共同监督管理。

市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去中央在渝企

业、市属企业依法进行准入管理,按照规定审查安全设施设

计,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加强监督管理。

区县(自治县)政府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中央在渝企业、

市属企业的安全生产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将其安全生产工作

纳入本地区安全生产年度目标考核体系。

第三十五条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工业园

区、产业园区)管理机构等地方政府的派出机关、派出机构

应当对本行政区域或者管理范围内的生产经营单位实施安

全生产日常检查,发现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或者重大事故隐患

的,应当责令改正,井及时向区县(自治县)负有安全生产监

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发现其所在区域内存在安全生

产违法行为或者事故隐患的,应当进行劝导和制止,并向所

在地乡(镇)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报告。

第三十六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以书面形式督

促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

本行业、本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组织排

查,限期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跟踪督办。

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发安全生产监

督管理部门的督办要求应当予以配合,并督促有关单位及时

整改。

第三十七条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制

定安全生产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并组织实施。安全生产年度

监督检查计划应当相互协调。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加强联合执法

检查。

对投诉举报集中、问题突出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进行

重点监督检查,并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及时处理。

第三十八条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建

立举报奖励制度,并向社会公布。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事故隐患、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可以

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举报。收到报告、

举报的部门应当及时组织核查,并依法处理。

市、区县(自治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报告重大事故隐

患或者举报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有功人员,给予奖励。

第三十九条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建

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综合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提供行政审批、行政执法、法律咨询、重大危险源管理、事

故预警、应急救援、事故调查、以及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

违法行为记录等相关信息,并向社会公开。

第五章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

第四十条市、区县(自治县)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生产

安全事故预警和应急救援体系,组织有关部「制定生产安全

事故预警和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指挥机制,确定应急救

援队伍,储备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

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组织、协调和督促本级政府有关部门

与下级政府共同做好生产安全事故预警和应急救援工作。

第四十一条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制

定本行业、本领域生产安全事故预警和应急预案;加强安全

生产应急资源数据库和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建立重大事故风

险监测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配备必要的监测设备和设施;

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完善交通、医疗、物资、

装备、经费、治安等保障措施。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接到生产安全事故

报告后,应当及时启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迅速赶赴现

场开展救援。

第四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生产安全事

故应急救援预案,并与所在地区县(自治县)政府组织制定的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相衔接。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

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

案演练。

发生事故或者险情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立即启动应急

预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施救遇险人员,控制危险

源、封锁危险场所,组织人员及时、有序撤离。

第四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

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

急预案,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

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

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得隐瞒不报、谎

报或者迟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

当立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上报事故情况。负有安全生产监督

管理职责的部门和有关地方政府对事故情况不得隐瞒不报、

谎报或者迟报。

第四十四条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按照下列规定分级负

责:

(一)特别重大事故,依法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有

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的,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

当予以配合;

(二)重大事故、较大事故,由市政府授权市安全生产监

督管理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三)一般事故,由事故发生地区县(自治县)政府授权区

县(自治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

查;性质严重、影响恶劣的一般事故,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部门可以组织事故调查组直接调查;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

事故,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四十五条事故发生单位及相关协助事故调查单位应

当在事故调查组规定时限内,提供下列材料:

(一)营业执照、行政许可及资质证明;

(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规章制度、岗位管理制度、事

故隐患排查制度,与事故相关的设备、工艺资料、技术资料

和安全操作规程;

(三)从业人员(含被派遣劳务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档案、

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明;

(四)与事故相关的劳动关系证明、组织机构证明、相关

人员和伤亡人员身份证明等;

(五)事故现场示意图;

(六)需要提供的与事故调查有关的其他材料。

第四十六条重大事故、较大事故由市政府自收到事故

调查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批复,市政府可以授权市安全

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组织调查的事故进行批复;一般事故由

区县(自治县)政府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作

出批复。

事故调查报告、批复应当自批复之日起三十日内抄送负

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相关部门,事故调查报告应当依

法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四十七条因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情况隐瞒不报、谎

报、迟报或者破坏事故现场,导致事故原因和责任无法查明

的,认定该单位负有事故责任。

第四十八条因事故造成的失踪人员,交通事故、火灾

事故自事故发生之日起七日后,其他事故自事故发生之日起

三十日后,按照死亡人员进行统计,并重新确定事故等级。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有关法律、行政

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五十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未

建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

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

未履行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职责的,责令限期改正;

逾期未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

故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

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技术

人员未履行本条例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规定职责的,责令限

期改正;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暂停或者撤销其有关的

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三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

的生产经营场所不符合要求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一万

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

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

令停产停业整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对

设施设备的管理未达到安全管理要求的,责令限期改正,可

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处五万元以上二十

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

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

产停业整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生产经营单

位对危险作业未按照要求实施现场安全管理的,责令限期改

正,可以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

业整顿,并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

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

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六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车站、码头、

机场、歌舞厅、影剧院、体育场(馆)、宾馆、饭店、商(市)

场、旅游景区、游乐场所、网吧、酒吧等公众聚集的经营场

所不符合要求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

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可以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

停产停业整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物业服务企业未

按照规定履行安全管理职责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一万

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

罚款,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处二千元以

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有关人员

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负有责任,有下

列行为之一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

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章指挥工人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的;

(二)本人未履行本条例规定的岗位安全管理责任、冒险

作业,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

(三)违反操作规程、生产工艺、技术标准或者安全管理

规定作业的;

(四)对已经发现的事故隐患不及时报告或者不及时采

取措施导致发生事故的;

(五)拒不执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整改指

令的。

第五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职责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条本条例规定的生产安全事故的行政处罚,由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决定;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

责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决定。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职责的部门行使的行政处罚权,可以由其所属的行政执法机

构实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

理职责的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委托具备条件的乡(镇)政

府和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工业园区、产业园区)管理机构对

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前款规定的授权和委托的具体事项、范围等应当报同级

政府法制机构审查。

3事故等级分类:

3.1职工伤亡事故: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

伤害、急性中毒事故。按国家标准和相关条例定义分为轻伤

事故(伤害)、重伤事故、死亡事故(一般事故)、较大事

故、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

3.L1伤害:指职工在职期间,在工作生活中,发生的

受伤害事故,不包括疾病死亡,不包括刑事案件,不包括自

残自杀行为;在工作中因非操作设备或者辅助设备操作(例

如搬运物料等辅助作上划伤、行走过程中扭伤等)负伤后休

一个工作日以上,需要申报工伤假和工伤保险,但够不成重

伤的事故;在上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在日常起居生活中

受到伤害,需要休假一个工作日以上,包括重伤以上的伤害

事故。

3.L2轻伤事故:指职工负伤后休一个工作日以上,够

不成重伤的事故。

3.1.3重伤事故:

①经医师诊断成为残疾或可能成为残疾的;

②伤势严重,需要进行较大的手术才能挽救的;

③人体要害部位严重灼伤、烫伤或虽非要害部位,但灼

伤、烫伤面积占全身面积三分之一以上的;

④严重骨折(胸骨、肋骨、脊椎骨、锁骨、肩胛骨、腕

骨、腿骨、脚骨等因受伤引起的骨折)、严重脑震荡等;

⑤眼部受伤较剧,有失明可能的;

⑥手部伤害:大拇指轧断一节的;其他四指任何一指轧

断2节或任何两指各扎断一节的;局部肌腱受伤甚剧,引起

机能障碍,有不能自由伸屈的残疾可能的;

⑦脚部伤害:脚趾压断3只以上的;局部肌腱受伤甚居L

引起机能障碍,有不能行走自如的残疾可能的;

⑧内部伤害:内脏损伤、内出血或伤及腹膜等;

⑨经医生诊断认为受伤较重,休息工作日超过105天的。

3.L4死亡事故(一般事故):死亡事故是指造成3人

以下死亡的事故;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

人以下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000万元

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1.5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含3人)以上10人

以下死亡,或者10人(含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

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1.6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含10人)以上30

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含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

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1.7特别重大事故: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

人(含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

故;

3.2火灾事故:火灾事故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

制的燃烧造成的灾害事故。可分为:火险事故、一般火灾事

故、较大火灾事故、重大火灾事故、特别重大火灾事故。

3.2.1火险:出现火情,但未造成不良影响及较大损失,

损失在10万元以下的意外燃烧事故。

3.2.2一般火灾事故:损失在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

或出现人员伤亡,一次死亡1-2人,重伤合计10人以下的

火灾事故。

3.2.3较大火灾事故:一次死亡3人以上,死亡、重伤

合计10人以下,或直接财产损失5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

的火灾事故。

3.2.3重大火灾事故:一次死亡10人以上,死亡、重

伤合计29人以下,或直接财产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

以下的火灾事故。

3.2.4特别重大火灾事故:一次死亡、重伤30人(含

30人)以上,直接财产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特别重大火灾

事故。

3.3其他法律法规及相关条例定义的事故。

4流程、节点、责任(事故救援、事故上报、事故直报、

调查处理、工伤认定):

4.1事故救援:

4.1.1单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后接到事故报告的部门及

公司领导,在进行事故逐级上报的同时,应立即采取有效措

施及启动事故相应的应急预案,组织抢险救援,防止事故扩

大和财产损失。

4.1.2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采取有效措

施,杜绝次生事故,防止事故扩大,并立即将受伤或中毒人

员用适当的方法和器具搬运出危险地带,并根据具体情况施

行急救措施。在医务人员未赶到现场前,现场人员不得停止

对伤害人员的抢救和护理。

4.1.3事故发生后,要妥善保护事故现场和相关证据,

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散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

事故现场物件的,要做出标志,绘制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

4.2事故上报:

4.2.1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

按应急预案现场处理并立刻单位报告第一负责人和分管领

导及安全负责人,单位第一负责人和分管领导及安全负责人

迅速了解事故基本情况;各级人员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

到达现场,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

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生产安全事故和调

查处理条例》的规定,在发生死亡事故(一般事故)及以上

事故时应在1小时内如实上报当地负有生产安全监督管理职

责的政府部门,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迟报,不得故意破坏

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4.2.2事故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4.2.2.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4.2.2.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4.2.2.3事故的简要经过;

4.2.2.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

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4.2.2.5已经采取的措施;

4・2.2.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4.2.3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

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

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

时补报。

4.3事故直报(适用于山东地区):

4.3.2直报主体:单位为安全生产隐患和直报责任主

体,均有权直接向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省政府安委会办公

室报告。

4.3.3直报范围:单位排查出的重大事故隐患包括(造

成人员死亡的生产安全事故、有严重设备影响的生产安全事

故、发生在敏感时间、敏感地点或者涉及敏感人员的事故、

造成人员被困的涉险事件等)。

4.3.4直报内容:

4.3.4.1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隐患事故的现状、整改

方案、整改责任单位和整改时限等。

4.3.4.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伤亡人数以及

事故现场情况等。

4.3.5直报方式:采取电话快报和书面上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