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核算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会计核算,真实、完整地提供会计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
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准则》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集团
公司及所属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企业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管理会计档案等要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
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和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交易或事项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
产经营活动。
第四条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第五条企业会计核算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年
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的起止日期采用公历日期,半年度、
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
第六条企业会计核算应当以货币计量,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第七条企业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
第八条企业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第九条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可靠性原则,即要求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
成果和现金流量。
2.相关性原则,即要求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
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3.可理解性原则,即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
者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和一致性原则,即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以及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
5.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即要求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
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6.重要性原则,即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
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7.谨慎性原则,即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
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8.及时性原则,即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
告,小得提前或延后。
9.权责发生制原则,即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
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
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第十条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1.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
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3.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
称为股东权益。
4.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
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5.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
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1
6.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
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第十一条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及其附注时,应当
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
1.历史成本。在历史成本计量卜,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
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
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
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2.重置成本。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
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
的金额计量。
3.可变现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
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
的金额计量。
4.现值。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
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
量。
5.公允价值。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
出售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计量。
6.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
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索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第十二条企业应按以下规定使用会计科目:
企业按照本办法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一级科目不得增加,明细科目的设置,二
级科目由集团统一设置,在不违反统一会计核算要求的前提下,公司可根据需要自行设定三
级及以下科目。
第十三条企业应按以下规定编制和提供财务会计报告:
企业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及时编制和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会计报告。财务会计报
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企业可根据管理需要制定内部管理报
表
第十四条本办法的会计核算方法与有关税收规定不一致的,应当按照本办法进行会计核算,
按照有关税收规定计算纳税。
第二章会计政策与会计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具体原则,是指企业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定的、适合于本企业的会计制度中所采用
的会计原则。
具体会计处理方法,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对于诸多可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中所选择的、
适合于本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做的判
断。
第十五条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确定标准
(一)企业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所确定的现金,是指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
(二)企业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所确定的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
于转换为己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
第十六条外币业务和外币报表折算
(一)外币业务折算
2
1.本公司发生的外币交易在初始确认时,按交易口的即期汇率(通常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
的当日外汇牌价的中间价,下同)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但公司发生的外币兑换业务
或涉及外币兑换的交易事项,按照实际采用的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
2.资产负债表日外币货币性项目按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因该日的即期汇率与初始
确认时或者前一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不同而产生的汇兑差额,除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外
币专门借款的汇兑差额在资本化期间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外,均计入当期损
益。
3.以凉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仍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不改变其记
账本位币金额。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采用公允价值确定日的即期汇率
折算,折算后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与原记账本位币金额的差额,作为公允价值变动(含汇
率变动)处理,计入当期损益或其他综合收益。
(二)外币财务报表折算
I.控股子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等,若采用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作为的记账本位币,需
对其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后,再进行会计核算及合并财务报表的编报。
2.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口的即期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项目
除“未分配利润”项目外,其他项目采用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利润表中的收入和费
用项目,采用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折算。折算产生的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
在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单独列示。
3.外币现金流量按照系统合理方法确定的,采用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折算。汇
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额,在现金流量表中单独列示。
4.处置境外经营与该境外经营有关的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全部或按处置该境外经营的
比例转入处置当期损益。
第十七条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是指形成一个企业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单位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
企业的金融工具包括货币资金、债券投资、除长期股权投资以外的股权投资、应收款项、应
付款项、借款、应付债券及股本等。
1.金融资产及金融负债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在企业成为相关金融工具合同条款的一方时,在资产负债表内确认。
除不具有重大融资成分的应收账款外,在初始确认时,金融资产及金融负债均以公允价
值计量。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相关交易
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初始
确认金额。对于不具有重大融资成分的应收账款,按照收入的会计核算办法确定的交易
价格进行初始计量。
2.金融资产的分类和后续计量
2.1金融资产的分类
企业在初始确认时,根据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和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将
金融资产分为三类: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
益的金融资产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除非企业改变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在此情形下,所有受影响的相关金融资产在业
务模式发生变更后的首个报告期间的第一天进行重分类,否则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后不得进
行重分类。
企业将同时符合下列条件金融资产,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企业管理该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是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
金融资产的合同条款规定,在特定日期产生的现金流量,仅为对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金
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
企业将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金融资产,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
益的金融资产:
企业管理该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既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又以出售该金融资产为
目标;
金融资产的合同条款规定,在特定日期产生的现金流量,仅为对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金
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
对于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企业可在初始确认时将其不可撤销地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
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该指定在单项投资的基础上作出,且相关投资从
发行者的角度符合权益工具的定义。
除上述以摊余成本计量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外,企
业将其余所有的金融资产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在初始确认时,如果能够消除或显著减少会计错配,企业可以将本应以摊余成本计量或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不可撤销地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
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管理金融资产业务模式的评价依据
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是指企业如何管理金融资产以产生现金流量。业务模式决定
企业所管理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来源是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出售金融资产还是两者兼有。企
业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以关键管理人员决定的对金融资产进行管理的特定业务目标为基础,
确定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
合同现金流量特征的评估
企业对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进行评估,以确定相关金融资产在特定日期产生的
合同现金流量是否仅为对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其中,本金是指金
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的公允价值;利息包括对货币时间价值、与特定时期未偿付本金金额相
关的信用风险、以及其他基本借贷风险、成本和利润的对价。此外,企业对可能导致金融资
产合同现金流量的时间分布或金额发生变更的合同条款进行评估,以确定其是否满足上述合
同现金流量特征的要求。
2.2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
企业对各类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为: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初始确认后,对于该类金融资产以公
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包括利息和股利收入)计入当期损益,除非该金融
资产属于套期关系的一部分。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初始确认后,对于该类金融资产采用实际利率法以摊余成本计量,以摊余成本计量且不
属于任何套期关系的一部分的金融资产所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在终止确认、按照实际利率法
摊销或确认减值时,计入当期损益。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A、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务工具
初始确认后,对于该类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的利息、
减值损失或利得及汇兑损益计入当期损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
务工具其公允价值与实际利率下账面价值形成的其他利得或损失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终止确
认时,将之前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利得或损失从其他综合收益中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B、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权益工具投资
初始确认后,对于该类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股利收入计入损益,其他利
得或损失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终止确认时,将之前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利得或损失从其
他综合收益中转出,计入留存收益。
2.3金融负债的分类和后续计量
企业将金融负债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财务担保合
同负债及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该类金融负债包括交易性金融负债
(含属于金融负债的衍生工具)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
初始确认后,对于该类金融负债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除与套期会计有关外,产生
的利得或损失(包括利息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财务担保合同负债
财务担保合同指当特定债务人到期不能按照最初或修改后的债务工具条款偿付债务时,
要求企业向蒙受损失的合同持有人赔付特定金额的合同。
财务担保合同负债以按照依据金融工具的减值原则所确定的损失准备金额以及初始确
认金额扣除累计摊俏额后的余额孰高进行后续计量。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
初始确认后,采用实际利率法以摊余成本计量。
4
2.4金融资产及金融负债的指定
企业为了消除或显著减少会计错配,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
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2.5金融资产及金融负债的列报抵销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在资产负债表内分别列不,没有相互抵销。但是,同时满足卜列条
件的,以相互抵销后的净额在资产负债表内列示:
企业具有抵销已确认金额的法定权利,且该种法定权利是当前可执行的;
企业计划以净额结算,或同时变现该金融资产和清偿该金融负债。
2.6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终止确认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企业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
收取该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合同权利终止;
该金融资产己转移,且企业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转入方;
该金融资产已转移,企业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
酬,且未保留对该金融资产的控制。
金融资产转移整体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企业将下列两项金额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被转移金融资产在终止确认日的账面价值;
因转移金融资产而收到的对价,与原直接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中对
应终止确认部分的金额之和。
金融负债(或其一部分)的现时义务已经解除的,企业终止确认该金融负债(或该部分金
融负债)0
2.7金融工具减值企业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对下列项目进行减值会计处理并确认损失准
备:
2.7.1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2.7.2合同资产;
2.7.3租赁应收款;
2.7.4.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务工具;
2.7.5.非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财务担保合同。
企业持有的其他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不适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包括以公允价值
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债券投资或权益工具投资、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
入其他综合收益的权益工具投资、以及衍生金融资产。
预期信用损失的计量
预期信用损失,是指以发生违约的风险为权重的金融工具信用损失的加权平均值。信用
损失,是指企业按照原实际利率折现的、根据合同应收的所有合同现金流量与预期收取的所
有现金流量之间的差额,即全部现金短缺的现值。
应收票据
企业的应收票据分为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期限较短、违约风
险较低,债务方在合同期限内履行其支付现金流量义务的能力强,因此视为具有较低信用风
险的金融工具。企业商业承兑汇票应依据历史违约率、承兑公司的信月状况等情况综合分析
信用风险。企业应持续对应收票据进行评估,对于存在客观证据表明存在减值的,应对应收
票据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确认预期信用损失,单项计提减值准备。
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
企业对应收张款和合同资产根据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计提减值准备。
对于存在客观证据表明存在减值,以及其他适用于单项评估的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单独
进行减值测试,确认预期信用损失,单项计提减值准备。
对于不存在减值客观证据的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或当单项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无法以
合理成本评估预期信用损失信息时,企业根据以前年度实际损失率、对未来回收风险的判断
及信用风险特征将应收账款划分为若干组合,在组合的基础上计算预期信用损失。
5
组合名称范围账龄预期损失率(%)
组合一:关联方集团合并范闱内关联方—0
组合二:账龄企业正常业务
1年以内(含1年)0-10
1一2年(含2年)10-30
2—3年(含3年)20-60
3—5年(含5年)30-100
5年以上30-100
其他应收款
企业依据其他应收款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是否己经显著增加,采用相当于未来12个
月内或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减值损失。
除了单项评估信用风险的其他应收款外,基于其信用风险特征将其他应收款划分为若干
组合,在组合的基础上计算预期信用损失。
组合名称范围账龄预期损失率(%)
组合一:关联方集团合并范围内关联方—0
组合二:备用金、押金、正常期限内的备用金、押金、保
保证金证金等—0
组合三:账龄除上述款项外的其他应收款
1年以内(含1年)0-10
1-2年(含2年)10-30
2—3年(含3年)20-60
3—5年(含5年)30-10000
5年以上30-100
长期应收款
企业对长期应收款进行评估,对于存在客观证据表明存在减值的,对长期应收款单独进
行减值测试,确认预期信用损失,单项计提减值准备。
除上述金融工具外,企业对满足下列情形之一的金融工具按照相当于未来12个月内预
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其损失准备,对其他金融工具按照相当于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
的金额计量其损失准备:
该金融工具在资产负债表日只具有较低的信用风险;该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
后并未显著增加。
具有较低的信用风险:指金融工具的违约风险较低,借款人在短期内履行其合同现金流
量义务的能力很强,并且即便较长时期内经济形势和经营环境存在不利变化但未必一定降低
借款人履行其合同现金流量义务的能力,该金融工具被视为具有较低的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显著增加:指企业通过比较单项金融工具或金融工具组合在资产负债表日发生
违约的风险与在初始确认日发生违约的风险,以确定金融工具预计存续期内发生违约风险的
6
相对变化,据以评估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是否已显著增加。
企业考虑的违约风险信息包括:
债务人未能按合同到期日支付本金和利息的情况;如逾期超过30日,企业确定金融工
具的信用风险已经显著增加。
已发生的或预期的金融工具的外部或内部信用评级(如有)的严重恶化:
已发生的或预期的债务人经营成果的严重恶化;
现存的或预期的技术、市场、经济或法律环境变化,并将对债务人对企业的还款能力产
生重大不利影响。
上述违约风险的界定标准,与企业内部针对相关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管理目标保持一致,
同时考虑财务限制条款等其他定性指标。
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
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评估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
其他综合收益的债务工具的投资是否已发生信用减值。当对金融资产预期未来现金流量具有
不利影响的一项或多项事件发生时,该金融资产成为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金融资产
己发生信用减值的迹象包括:
发行方或债务人发生重大财务困难;
债务人违反合同,如偿付利息或本金违约或逾期等;
企业出于与债务人财务困难有关的经济或合同考虑,给予债务人在任何其他情况下都不
会做出的让步;
债务人很可能破产或进行其他财务重组;
发行方或债务人财务困难导致该金融资产的活跃巾场消失。
预期信用损失准备的列报
为反映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的变化,企业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重新计量预
期信用损失,由此形成的损失准备的增加或转回金额,应当作为减值损失或利得计入当期损
益。对于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损失准备抵减该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账面
价值;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务工具,在其他综合收益中确认
其损失准备,不抵减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
2.8金融资产的核销
企业不再合理预期金融资产合同现金流量能够全部或部分收回,则宜接减记该金融资产
的账面余额。这种减记构成相关金融资产的终止确认。金融资产的核销通常发生在企业确定
债务人没有资产或收入来源可产生足够的现金流量以偿还将被减记的金额。已减记的金融资
产以后又收回的,作为减值损失的转回计入收回当期的损益。
坏账准备的核销:
债务单位被宣告破产的,应当取得法院破产清算的清偿文件及执行完毕证明;
债务单位被注销、吊销工商登记或被有关机构责令关闭的,应当取得当地工商部门注销、
吊销公告、有关机构的决议或行政决定文件,以及被投资单位清算报告及清算完毕证明;
债务人失踪、死亡(或被宣告失踪、死亡)的,应当取得有关方面出具的债务人已失踪、
死亡的证明及其遗产(或代管财产)已经清偿完毕或确实无财产可以清偿,或没有承债人可以
清偿的证明;
涉及诉讼的,应当取得司法机关的判决或裁定及执行完毕的证据;无法执行或被法院终
止执行的,应当取得法院终止裁定等法律文件;
涉及仲裁的,应当取得相应仲裁机构出具的仲裁裁决书,以及仲裁裁决执行完毕的相关
证明;
与债务单位(人)进行债务重组的,应当取得债务重组协议及执行完毕证明;
债权超过诉讼时效的,应当取得债权超过诉讼时效的法律文件;
清欠收入不足以弥补清欠成本的,应当取得清欠部门的情况说明以及企业荒事会或经理
(厂长)办公会议批准的会议纪要;
其他足以证明应收款项确实发生损失的合法、有效证据。
2.9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区分及相关处理
2.9.1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区分
企业根据所发行金融工具的合同条款及其所反映的经济实质,结合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
定义及相关条件,在初始确认时将该金融工具或其组成部分分类为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
7
权益工具,是指能证明拥有某个企业在扣除所有负债后的资产中的剩余权益的合同。在
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情况下,企业将发行的金融工具分类为权益工具:
①该金融工具应当不包括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给其他方,或在潜在不利条件下与其
他方交换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合同义务;
②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杈益工具结算该金融工具。如为非衍生工具,该金融工具应
当不包括交付可变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合同义务;如为衍生工具,企业只能通过
以固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交换固定金额的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结算该金融工具。
企业将符合金融负债定义,但同时具备规定特征的可回售工具,或仅在清算时才有义务
向另一方按比例交付其净资产的金融工具划分为权益工具。
除上述之外的金融工具或其组成部分,分类为金融负债。
2.9.2相关处理
企业金融负债的确认和计量按上述1和3处理。企业发行权益工具收到的对价扣除交易
费用后,计入股东权益。回购企业权益工具支付的对价和交易费用,减少股东权益。
企业发行复合金融工具,包含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成分,初始计量时先确定金融负债成
分的公允价值(包含非权益性嵌入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复合金融工具公允价值中扣除负
债成分的公允价值差额部分,确认为权益工具的账面价值。
第十八条套期工具
(一)套期保值业务分为公允价值套期和现金流量套期,在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在相同会计
期间将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变动的抵销结果计入当期损益。
1.在套期开始时,对套期关系(即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之间的关系)有正式指定,并准备
了关于套期关系、风险管理目标和套期策略的正式书面文件。该文件至少载明了套期工
具、被套期项目、被套期风险的性质以及套期有效性评价方法等内容。套期必须与具体
可辨认并被指定的风险有关,且最终影响企业的损益;
2.该套期预期高度有效,且符合最初为该套期关系所确定的风险管理策略;
3.对预期交易的现金流量套期,预期交易应当很可能发生,且必须使企业面临最终将影响
损益的现金流量变动风险;
4.套期有效性能够可靠地计量,既被套期风险引起的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以
及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5.公司持续地对套期有效性进行评价,并确保该套期在套期关系被指定的会计期间内高度
有效。被套期项目因被套期风险形成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被套期项目
的账面价值。
(二)套期工具为衍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三)以合同(协议)主要条款比较法作套期有效性预期性评价,报告期末以比率分析法作套期
有效性回顾性评价。
第十九条应收款项
应收款项主要包括应收账款、长期应收款和其他应收款。在资产负债表日有客观证据表
明其发生了减值的,根据其账面价值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差额确认减值损失。
(一)坏账确认标准
在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经法定程存审核批准,该等应收款项列为坏账损失:
1.债务人被依法宣告破产、撤消的,已取得破产宣告、注销工商登记或吊销执照的证明或
者政府部门责令关闭的文件等有关资料,在扣除债务人以清算财产清偿的部分后,将仍不能
收回的应收款项,作为坏账损失。
2.债务人死亡或者依法被宣告失踪、死亡,其财产或者遗产不足清偿且没有继承人的应收
款项,应当在取得相关法律文件后,作为坏账损失。其中属于自然死亡的,取得有效死亡证
明;被依法宣告死亡的,取得法院的死亡宣告;债务人失踪的,必须依法取得法院失踪宣告;
此外还需取得法院关于债务人财产或遗产分配的裁定书或其他文件。
3.涉诉的应收款项,如己生效的人民法院判决书(或裁定书)判定(或裁定)其败诉的,或者
虽然胜诉但因无法执行被裁定终止执行且无望恢复执行的,作为坏账损失。
4.债务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等导致停产,损失巨大,在三年内以其财产(包括
保险款等)确实无法清偿的应收款项,并有具备相应资质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相关审计意见的,
作为坏账损失。
(二)坏账损失核算方法
8
对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采用备抵法核算,与已提坏账准备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对于有
确凿证据表明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经履行审批程序后列作坏账损失,冲销提取的坏账
准备。
(三)坏账准备计提方法
1.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款项坏账准备确认标准、计提方法;
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根据自身资产总额认定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款项。
2.对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款项单独进行减值测试,单独测试未发生减值的金融资产,包括
在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金融资产组合中进行减值测试。单项测试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应收
款项,不再包括在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应收款项组合中进行减值测试。
3.单项金额不重大但按信用风险特征组合后该组合的风险较大的应收款项坏账准备的确
定依据、计提方法
①信用风险特征组合的确定依据
本公司对单项金额不重大以及金额重大但单项测试未发生减值的应收款项,按信用风险
特征的相似性和相关性对金融资产进行分组。这些信用风险通常反映债务人按照该等资产的
合同条款偿还所有到期金额的能力,并且与被检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测算相关。
②根据信用风险特征组合确定的计提方法
按组合方式实施减值测试时,坏账准备金额系根据应收款项组合结构及类似信用风险特
征(债务人根据合同条款偿还欠款的能力)按历史损失经验及目前经济状况与预计应收款项
组合中已经存在的损失评估确定。
组合1,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的组合计提方法
账龄计提比例魏)
1年以内(含1年)0-10
1—2年(含2年)10-30
2—3年(含3年)20-60
3—5年(含5年)30-100
5年以上30-100
组合2,采用个别认定方法计提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说明
组合名称应收款项计提比例(%)
预计能够完全收回款项0.00
③单项金额不重大但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
对于单项金额虽不重大但具备以下特征的应收款项,单独进行减值测试:
A.与对方存在争议或涉及诉讼、仲裁的应收款项;
B.已有明显迹象表明债务人很可能尢法履行还款义务的应收款项等。有客观证据表明其
发生了减值的,根据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坏账
准备。
(四)坏账准备的转回
如有客观证据表明该应收款项价值已恢复,且客观上与确认该损失后发生的事项有关,
原确认的减值损失予以转回,计入当期损益。但是,该转回后的账面价值不超过假定不计提
减值准备情况下该应收款项在转回日的摊余成本。
第二十条存货
(一)存货的分类
存货是指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
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主要包括原材料、周转材料、委托加工材料、
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库存商品)等。
存货的确认,需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二)存货的初始计量
9
1.存货取得时,采取达到存货状态时的实际成本计量,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
本。
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
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存货的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是指企
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企业应当根据制造费用的性质,合理地选
择制造费用分配方法。在同一生产过程中,同时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并且每种产品
的加工成本不能直接区分的,其加工成本应当按照合理的方法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存货的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
生的其他支出。
下列费用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损益,不计入存货成本:
(1)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2)仓储费用(不包括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费用)。
(3)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
2.特殊方式取得的存货计价方法
(1)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
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2)收获时农产品的成本、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和企业合并取得的存货的成本,
按本办法中的有关规定处理。
(3)企业提供劳务的,所发生的从事劳务提供人员的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以及可归
属的间接费用,计入存货成本。
(三)存货发出的计价
企业应当合理地选择发出存货成本的计算方法,对于性质和用途用似的存货,应当采用
相同的方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
按照实际成本核算的存货,发出时,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
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确定其发出成本,不得采用后进先出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存货
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1.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应先发出(销售或耗用)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
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存货成本之前转出,
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2.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
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
存货成本的依据。
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月末•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
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
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4.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亦称个别认定法、具体辨认法、分批实际法,其特征是注重所发出存货具
体项目的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之间的联系,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
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
本。即把每一种存货的实际成本作为计算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基础。对于不能替
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的劳务,通常采用个别计价法确
定发出存货的成本。
(四)存货成本的结转
1.己售存货的账面价值应当在确认其相关收入的当期确认为成本。
2.如果企业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其中有部分存货己经销售,则企业在结转销售成本的同
时,应结转对其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3.低值易耗品采用五五摊销法推销。包装物采用一次转销法摊销。
(五)存货的盘存制度及盘点要求
10
1.公司的存货盘存制度为永续盘存制。
2.存货应当定期盘点,每年至少盘点一次。盘点结果如果与账面记录不符,应于期末前查
明原因,经批准后,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
3.盘盈或盘亏的存货,如在期末结账前尚未经批准的,应在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时先按
上述规定进行处理,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出说明:如果其后批准处理的金额与己处理的金
额不一致,应按其差额计入在当期会计报表相关项目。
(六)期末计量
1.当出现与存货有关的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1)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回升无望的。
(2)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
(3)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
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
(4)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
市场价格逐渐下跌。
(5)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2.资产负债表日,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
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3.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
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4.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依据:
(1)产成品可变现净值为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金额;
(2)为生产而持有的材料等,当用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时按照成本计
量;当材料价格下降表明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可变现净值为估计售价减去至完
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
(3)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其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合同价格为基础
计算。企业持有存货的数量多于销售合同订购数量的,超出部分的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
一般销售价格为基础计算。
5.企业通常应当按照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
可以按照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与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相关、具有相同
或类似最终用途或目的,且难以与其他项目分开计量的存货,可以合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6.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
失的,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
入当期损益。
(七)存货的处置与核销
1.企业发生的存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存货盘亏造成的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2.存货存在下列情形之的,应予以核销:
发生盘亏的,应当取得完整、有效的资产清查盘点表和有关责任部门审核决定;
(1)报废、毁损的,应当取得相关专业质量检测或技术部门出具的鉴定报告,以及清
理完毕的证明;有残值的应当取得残值入账证明;
(2)对外折价销售的,应当取得合法的折价销售合同和收回资金的证明;
(3)涉及诉讼的,应当取得司法机关的判决或裁定及执行完毕的证据;无法执行或被
法院终止执行的,应当取得法院终止裁定等法律文件;
(4)应由责任人或保险公司赔偿的,应当取得责任人缴纳赔偿的收据或保险公司的理
赔计算单及银行进账单;
(5)抵押资产发生事实损失的,应当取得抵押资产被拍卖或变卖证明;
(6)其他足以证明存货确实发生损失的合法、有效证据。
第二十一长期股权投资
(一)初始投资成本确定
1.对于企业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如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应当按照取得被合并
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的份额确认为初始成本;非同一控制
下的企业合并,应当按购买日确定的合并成本确认为初始成本;
11
2.除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下列规定确定其
初始投资成本:
(1)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为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
(2)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为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
价值;
(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或债务重组取得的,初始投资成本按本办法相关规定确定。
(二)后续计量及损益确认方法
1.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分别采用权益法或成本法。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
照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和其他综合收益的份额,分别确认投资收益和
其他综合收益,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当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计算应分得的部分,相
应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对于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和利润分配以外
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及所有者权益项目。
2.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除追加或收回投资外,账面价值一般不变。当宣告分
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计算应分得的部分,确认投资收益。
3.长期股权投资具有共同控制、重大影响的采用权益法核算;具有控制的采用成本法核算。
(三)确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的重大判断和假设及变更情况
1.确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的依据:
(1)当直接或间接持有50%以上的表决权且没有其他条款或合同安排表明不具有控制的
情形;
(2)虽不足50%应考虑下列因素,判断是否具有控制:
①能任命或批准被投资单位关键管理人员;
②出于自身利益决定或否决被投资单位相关活动;
③能掌控被投资方董事会等类似权利机构成员任命程序,或取得其他表决权代理权;
④与被投资单位关键管理人员或董事会等类似权利机构中的多数成员存在关联方关系;
⑤其他合同安排产生的权利。
1.确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的依据:两个或多个合营方通过合同或协议约定,对被
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必须由投资双方或若干方共同决定的情形。
2.确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的依据:
(1)当持有被投资单位20%以上至50%的表决权资本时,具有重大影响;
(2)虽不足20%,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具有重大影响:
①在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的权力机构中派有代表;
②参与被投资单位的政策制定过程;
③向被投资单位派出管理人员;
④被投资单位依赖投资公司的技术或技术资料;
⑤其他能足以证明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的情形。
(四)减值测试方法及减值准备计提方法
1.资产负债表口,对K期股权投资检查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当存在减值迹象时
应进行减值测试确认其可收回金额,按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提减值准备,减值损失
一经计提,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再转回。
2.可收回金额按照长期股权投资出售的公允价值净额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之间孰
高确定。长期股权投资出售的公允价值净额,如存在公平交易的协议价格,则按照协议价格
减去相关税费;若不存在公平交易销售协议但存在资产活跃市场或同行业类似资产交易价格,
按照市场价格减去相关税费。
(五)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其账面价值与实际取得价款之间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采
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在处置该项投资时,采用与被投资单位直接处置相关资产或
负债相同的基础,按相应比例对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部分进行会计处理。
(六)投资的核销
投资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以核销:
1.上市流通的投资发生事实损失的,应当取得企业内部业务授权投资和处置的相关文件,
以及有关证券交易结算机构出具的合法交易资金结算单据:
2.被投资单位被宣告破产的,应当取得法院破产清算的清偿文件及执行完毕证明;
12
3.被投资单位被注销、吊销工商登记或被有关机构责令关闭的,应当取得当地工商部门注
销、吊销公告,或有关机构的决议或行政决定文件,以及被投资单位清算报告及清算完毕证
明:
4.涉及诉讼的,应当取得司法机关的判决或裁定及执行完毕的证据;无法执行或被法院终
止执行的,应当取得法院终止裁定等法律文件;
5.涉及仲裁的,应当取得相应仲裁机构出具的仲裁裁决书,以及仲裁裁决执行完毕的相关
证明;
6.其他足以证明该投资发生事实损失的合法、有效证据。
第二十二条投资性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一)采用公允价值模式核算政策
1.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包括已出租的
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已出租的建筑物以及正在建造或开发过
程中将来用于出租的建筑物。投资性房地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在资产负债表日采
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2.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
(2)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
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的估计。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以资产负债表日投
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
损益。
3.如有确凿证据表明房地产用途发生改变,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则将投资性房地产转换
为其他资产或者将其他资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D投资性房地产开始自用。
(2)作为存货的房地产,改为出租。
(3)自用土地使用权停止自用,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
(4)自用建筑物停止自用,改为出租。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时,应当以其转换当日的公允
价值作为自用房地产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自用房地产
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投资性房地产按照转换当日的公允
价值计价,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转换当日的公允
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
4.当投资性房地产被处置,或者永久退出使用且预计不能从其处置中取得经济利益时,则
终止确认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公司出售、转让、报废投资性房地产或者发生投资性房地产毁
损,则将处置收入扣除其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第二十三条固定资产
(一)固定资产确认条件
固定资产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
年度的有形资产。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予以确认:
1.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二)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固定资产取得时的成本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分别确定:
1.外购的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
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如果以一
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按各项固定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对总成本进
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
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
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除按照本办法借款费用相关规定应予资本化的以
外,应当在信用期间内计入当期损益。
13
2.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成本,按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
成。
3.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成本,应按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
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4.融资租人的固定资产,按本办法中租赁的有关规定处理。
5.接受的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或以应收债权换入固定资产
的,应按本办法中债务重组的有关规定处理。
6.以非货币交易性交易换入的固定资产,应按照本办法中非货币性交易的有关规定处理。
7.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按本办法借款费用的有关规定处理。
8.确定固定资产成本时,应当考虑预计弃置费用因素。
(三)固定资产分类
固定资产主要分为: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电子设备、办公设备、办公家具、运输工
具等。
(向)固定资产折旧
1.除以下情况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1)己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2)持有待售固定资产;
(3)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
(4)更新改造中的固定资产。
2.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根据各类
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并在年度终了,对固
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如与原先估计数存在差异的,进行相
应的调整。
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
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
的折旧额。
3.企业按照集团公司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计提折旧。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变更折旧年
限、预计净残值率等因素的,须上报集团公司批准。
资产类别预计使用寿命(年)年折旧率(%)
房屋建筑物(不含厂房)20-352.71-4.75
港务及库场设施30-501.90-3.17
办公设备5-811.88-19.00
电子设备(信息设备)3-811.88-31.67
办公家具5-811.88-19.00
运输设备4-811.88-23.75
机器设备10-156.33-9.50
其他设备(其他)5-811.88-19.00
14
4.企业因更新改造等原因而调整固定资产价值的,应当根据调整后的价值,预计尚可使用
年限和净残值,按上述方法计提折旧。
5.一般应当按月提取折旧,并根据用途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当月增加的固
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从下月
起不提折旧。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无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提取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
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
6.己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即固定资产原值减去累计
折旧和己计提的准备)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
(五)固定资产后续支出
1.资本化的后续支出
资本化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具有明确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和维修计划及预算,并经过内部管理部门审批;
(2)能明显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经内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鉴定后确认;或者明显改
变使用功能,致使固定资产经济利益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经内部资产管理部门鉴定后确认。
2.费用化的后续支出
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
入当期损益。
(六)固定资产的处置
企业发生固定资产出售、转让、报废、或毁损时,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其账面价值和相
关税费后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七)期末计价
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
核。使用寿命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预计
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预计净残值。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
有重大改变的,应当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
改变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
(八)固定资产的减值测试方法、减值准备计提方法
1.对存在以下情况之一的固定资产,应当按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固
定资产减值准备。
(1)由于产量持续下降、毁损等原因,导致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低于尚需计提折旧年限的
固定资产;
(2)仍在生产但处于亏损状态或已停产但有技术改造计划的生产装置等固定资产;
(3)由于技术落后、环保、市场发生重大变化等原因,导致使用范围受到限制的运输设
备、动力设备等固定资产;
(4)有证据表明己发生减值的其他固定资产。
2.资产负债表日,对固定资产检查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当存在减值迹象时应进
行减值测试确认其可收回金额,按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提减俏准备,减值损失•经
计提,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再转回。
3.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根据资产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
的现值两者孰高确定。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净额,如存在公平交易中的销售
协议价格,则按照销售协议价格减去可直接归属该资产处置费用的金额确定;或不存在公平
交易销售协议但存在资产活跃市场或同行业类似资产交易价格,按照市场价格减去处置费用
后的金额确定。
(九)固定资产的核销
固定资产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以核销:
1.发生盘亏的,应当取得完整、有效的资产清查盘点表和有关货任部门审核决定;
2.报废、毁损的,应当取得相关专业质量检测或技术部门出具的鉴定报告,以及清理完毕
的证明;有残值的应当取得残值入账证明。
3.因故停建或被强令拆除的,应当取得国家明令停建或政府市政规划等有关部门的拆除通
知文件,以及拆除清理完毕证明;
4.涉及诉讼的,应当取得司法机关的判决或裁定及执行完毕的证据;无法执行或被法院终
止执行的,应当取得法院终止裁定等法律文件;
15
5.应由责任人或保险公司赔偿的,应当取得责任人缴纳赔偿的收据或保险公司的理赔计算
单及银行进账单;
6.抵押资产发生事实损失的,应当取得抵押资产被拍卖或变卖证明;
7.其他足以证明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确实发生损失的合法、有效证据。
第二十四条生物资产
生物资产是指与农业(林业)相关的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生物资产通常分为消耗性生
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
(一)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林)产品的生物资产,消
耗性生物资产要经过培育、长成、处置等阶段,如用材林就要经过培育、采伐处置等阶段。
消耗性生物资产通常是一次性消耗并终止其服务能力或未来经济利润,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具
有存货的特征,应当作为存货在资产负债表中列报。
1.消耗性生物资产的账务处理:
消耗性生物资产可按消耗性生物资产的种类、群别等进行明细核算。
(1)外购的消耗性生物资产,按应计入消耗性生物资产成本的金额借记“消耗性生物资
产”,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科目。
(2)自行营造的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应按郁闭前发生的必要支出,如造林费、抚育
费、营林设施费、良种试验费、调查设计费等相关支出,应当予以资本化,借记“消耗性生
物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自行繁殖的育肥畜、水产养殖的动植物,应按出售前发生的必要支出,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进口飞机交易具体合同版B版
- 2024年设计师合作协议标准格式版B版
- 2024年设计师咨询服务协议样本版
- 2025年度玩具产品加工安全认证协议范本3篇
- 网店运营推广师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度绿色建筑设计与咨询合同6篇
- 统编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 临近施工安全协议-交叉作业安全协议
- 银行清收不良贷款工作总结(五篇范文)
- 2025年度财务数据跨境传输保密协议范本5篇
- 国潮风中国风2025蛇年大吉蛇年模板
- 《信托知识培训》课件
- 物业项目经理岗位竞聘
- 第8课《蒲柳人家(节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 幼儿沙池活动指导方法
- IEC 62368-1标准解读-中文
- 2024年冬季校园清雪合同
- 翻译美学理论
- 15J403-1-楼梯栏杆栏板(一)
- 中国传统乐器萧介绍
- 新煤矿防治水细则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