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讲版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课标文言文23篇分册梳理及训练九年级下册01第4篇
鱼我所欲也
《孟子》02第5篇
送东阳马生序
元末明初·宋濂03第6篇
曹刿论战
《左传》(2024)04第7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05第8篇
出师表
三国蜀汉·诸葛亮(2021)第4篇
鱼我所欲也
《孟子》原文译文精解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舍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第1段:运用了类比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引出观点:舍生取义。原文译文精解//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憎恨的,但我所憎恨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祸患我不躲避。第①层:以鱼和熊掌作比,熊掌远比鱼贵重,故舍鱼而取熊掌是常理。用这种日常饮食关系作比,使人易于理解“义”比生命还重要的道理。续表原文译文精解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假如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什么(手段)不(能)用呢?如果人们所憎恨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躲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第②层:阐述儒家的生死观。生死是人生非常重要的选择,但却有更重要的“义”作为取舍的标准,这是从正面陈述“舍生取义”。续表原文译文精解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他们所憎恨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用假设的方式一正一反地论述,说明“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的道理。续表原文译文精解//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第③层:指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贤者”之所以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他们能够保有善良的品性而没有丢失它们。续表原文译文精解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一碗饭,一碗粥,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但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踩踏过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第2段:举例论证“舍生取义”的观点。续表原文译文精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的俸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第①层:举例“平民”“乞丐”都有羞恶之心,不愿受侮辱去接受那点饮食来活命。续表原文译文精解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第②层:以“万钟”为引子,从三方面分析“不辩礼义而受之”的原因,续表原文译文精解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作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说明“不辩礼义”受“万钟”的荒唐,并得出了“此之谓失其本心”的结论。续表
文章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作者对比了两种人生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考点梳理一、文学文化常识
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我们还学过《孟子》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同“避”,躲避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同“辨”,辨别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同“德”,感恩、感激
与:同“欤”,语气词4.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同“向”,先前、从前三、古今异义1.一豆羹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豆子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形似高脚盘2.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______
今义:增多益处3.是亦不可以已乎古义:______
今义:已经停止四、一词多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同“欤”,语气词蹴尔而与之
给予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欣赏由是感激
因此由是则生
采用这些手段由是先主遂诣亮
于是1.与2.由是苟富贵,无相忘
如果故不为苟得也
苟且3.苟五、重点词语解释1.故不为苟得也
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死亦我所恶
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苟且讨厌,憎恨3.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_________________
辟:______________祸患,灾难同“避”,躲避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何不用也:____________________假如,假使什么(手段)不用呢6.非独贤者有是心
是心:____________7.贤者能勿丧耳
丧:_______________这种心丧失8.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蹴:_______
不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踩踏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______________10.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_____________11.妻妾之奉
奉:_______________同“辨”,辨别有什么益处侍奉1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_________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______同“德”,感恩、感激同“欤”,语气词13.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向”,先前、从前停止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六、重点句子翻译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答案]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舍弃鱼而选取熊掌了。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答案]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3.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答案]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4.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答案]
死亡是我所憎恨的,但我所憎恨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祸患我不躲避。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答案]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什么(手段)不(能)用呢?6.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答案]
如果人们所憎恨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躲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满分闯关练一、(2024·甘肃改编)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4题。(共11分)
【甲】《鱼我所欲也》第2段。
【乙】懋第
①衰绖
②
入都门,至则馆之鸿胪寺。请祭告诸陵及改葬先帝,不可,则陈太牢
③
于旅所,哭而奠之。即以是月二十有八日遣还出都。弘范乃请身赴江南招诸将刘泽清等降附,而留懋第等勿遣。于是自沧州追还懋第,改馆太医院。顺治二年六月,闻南京失守,恸哭。其从弟懋泰先为吏部员外郎,降贼,后归本朝授官矣,来谒懋第。懋第曰:“此非吾弟也。”叱出之。至闰月十二日,与从行兵部司务陈用极,游击
④
王一斌,都司张良佐、刘统、王廷佐俱以不降诛。(节选自《明史·左懋第传》,有改动)
【注】①懋(mào)第:指左懋第,字萝石,明代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富有民族气节,宁死不肯降清,被誉为“明末文天祥”,专谥“忠贞”。②衰绖(cuī
dié):名词用作动词,穿孝服。③太牢:祭品。④游击:武职官名。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1)万钟于我何加焉
______(2)来谒懋第
_______(3)俱以不降诛
_______益处拜见因为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答案]
踩踏过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3.甲文列举了哪两种对待“本心”的行为?(2分)[答案]
第一种是不食嗟来之食的守护本心的行为,第二种是为荣华富贵而抛弃礼义的失去本心的行为。4.甲文中“不受嗟来之食”的穷人是如何坚守“本心”的?同样面对选择,乙文中的左懋第表现出了哪些可贵品质?(4分)[答案]
甲文中“不受嗟来之食”的穷人坚守“本心”的方式体现在他宁愿饿死,也不愿接受侮辱性的施舍。他坚守了自己的尊严和原则,不为了生存而放弃自己的道德底线。乙文中的左懋第表现出的可贵品质有:忠贞不渝、勇敢无畏、正直不阿。二、(2024·洛阳模拟)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5~8题。(共11分)
【甲】《鱼我所欲也》第1段。
【乙】河南尹达奚珣降于禄山
①
。留守李憕谓御史中丞卢奕曰:“吾曹荷国重任
②
,虽知力不敌,必死之!”奕许诺。憕收残兵数百欲战,皆弃憕溃去,憕独坐府中。弈先遣妻子怀印间道走长安,朝服坐台中,左右皆散。禄山屯于闲厩,使人执憕、奕及采访判官蒋清,皆杀之。奕骂禄山,数其罪,顾贼党
③
曰:“凡为人当知逆顺。我死不失节,夫复何恨!”(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三》)
【注】①禄山:安禄山。②吾曹荷国重任:我们肩负国家重任。③顾贼党:看着叛贼党羽。5.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CA.得之则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又何间焉
弈先遣妻子怀印间道走长安C.夫复何恨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D.而山不加增
万钟于我何加焉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答案]
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7.甲文开头以鱼和熊掌为喻,有什么好处?(3分)[答案]
用“鱼”比喻“生”,用“熊掌”比喻“义”,通过类比,形象生动地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8.请结合甲、乙两个文段,说说李憕和卢奕是如何坚守“本心”的。(答出两条即可)(4分)[答案]
①李憕和卢奕没有丧失人的本心即人固有的羞恶之心,拒不投降叛军,坚持抵抗;②面对死亡的祸患,李憕和卢奕并不回避,而是坐在府台中坦然面对;③被俘后视大义重于生命,痛骂叛军,舍生取义,死不失节。第5篇
送东阳马生序
元末明初·宋濂原文译文精解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我小时候就爱好读书。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读,就经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日子归还。第1段:写自己青少年时期读书的勤奋。原文译文精解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台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放松抄书。抄完后,就跑着送还,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第①层:写幼时求学情况(幼时抄书之艰)。续表原文译文精解//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圣人贤士的学说。又担心没有学问渊博的老师、有名望的人(和自己)交往,曾经快步走到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道德声望高,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但他)从不曾把言辞和脸色略变得温和一些。第②层:写成年后求师的情况(成年叩问之难)。续表原文译文精解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敬,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辩解;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第②层:写成年后求师的情况(成年叩问之难)。续表原文译文精解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隆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数尺,脚上的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了也不知道。到了客舍,四肢僵硬得不能动弹,旅舍中的仆役拿了热水来洗濯,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第2段:写自己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苦。续表原文译文精解//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没有鲜美丰盛的饭菜享用。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丝绸衣服,戴着缀有红缨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在腰间佩戴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光彩照人宛若神仙一般;第①层:写求师和行路之苦(从师奔走之劳)。续表原文译文精解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指读书),(也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总之,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第②层:写衣食粗劣,生活简朴(住读生活之苦)。续表原文译文精解//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现在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光耀,跟随在公卿之后,每天在皇帝座位旁边侍奉,准备接受询问,天底下也错误地称说我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第③层:终于有所成就。续表原文译文精解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现在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按时供给粮食,父母每年都给予(他们)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坐在大厦之下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去询问而不告诉,去请教而得不到指导的情况了;第3段:写如今太学生优越的学习环境。续表原文译文精解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凡是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那样用手抄录,要向别人借书然后才能看到。如果他们的学业有不精通、品德有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那样专一罢了,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第3段:写如今太学生优越的学习环境。续表原文译文精解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东阳县的书生马君则,在太学中读书已两年了,同辈人十分称赞他的贤德。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来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第4段:点明这篇赠序的写作背景和意图。续表原文译文精解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同他议论辩驳,(他)言辞谦和,脸色平易。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说是善于学习的人了。他将要回家探望他的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治学的艰难告诉他。第4段:点明这篇赠序的写作背景和意图。续表原文译文精解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本意;诋毁我夸耀自己的际遇好而在同乡面前表示骄傲,难道是了解我的人吗?第4段:点明这篇赠序的写作背景和意图。续表
在这篇赠序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学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考点梳理一、文学文化常识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属浙江)人,谥文宪,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家”,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著有《宋学士文集》等。二、通假字1.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同“肢”,肢体2.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同“披”,穿三、古今异义1.走送之古义:____
今义:行走跑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____
今义:虚伪的;不真实的借3.或遇其叱咄古义:______
今义:或者有时4.媵人持汤沃灌古义:______
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热水5.主人日再食古义:______
今义:又两次四、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1)手自笔录
笔:用笔(2)主人日再食
日:每天2.名词作动词(1)腰白玉之环
腰:在腰间佩戴(2)主人日再食
食:供养,给……吃五、一词多义礼愈至
周到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到达足肤皲裂而不知
脚以中有足乐者
值得1.至2.足无从致书以观
连词,来计日以还
连词,而以中有足乐者
连词,因为以衾拥覆
介词,用走送之
代词,代书益慕圣贤之道
助词,的当余之从师也
用在主谓间,取
消句子独立性3.以4.之六、重点词语解释1.无从致书以观
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假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弗之怠
弗之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走送之
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不敢稍逾约
逾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硕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到借即“弗怠之”,不懈怠,指不放松抄录书跑超过约定期限因此学问渊博的老师8.尝趋百里外
趋:__________________9.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叩问:_________________10.门人弟子填其室
填:___________________11.未尝稍降辞色
辞色:_________________快步走请教挤满言辞和脸色12.援疑质理
援:__________
质:______引、提出询问13.或遇其叱咄
叱咄:________________14.礼愈至
至:___________________训斥,呵责周到15.不敢出一言以复
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俟其欣悦
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穷冬烈风
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足肤皲裂而不知
皲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答,答复。这里是辩解的意思等待背极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20.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支:________这里指客舍同“肢”21.媵人持汤沃灌
媵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汤:______
沃:____侍婢。这里指旅舍中的仆役热水浇22.久而乃和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主人日再食
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暖供养,给……吃24.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绣:____________同“披”,穿绣花的衣服25.戴朱缨宝饰之帽
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系帽的带子26.腰白玉之环
腰:____________________27.右备容臭
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动词,在腰间佩戴香气28.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缊:_____________
敝:____乱麻破29.略无慕艳意
慕艳:__________________30.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口体之奉:_______________31.今虽耄老
耄老:____________________32.而承天子之宠光
宠光:___________________羡慕指吃穿的供给年老恩宠光耀33.缀公卿之后
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跟随34.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县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廪稍: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指朝廷公家按时供给的粮食35.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裘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遗:__________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泛指四时衣服给予,赠送36.无冻馁之患矣
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7.假诸人而后见也
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饥饿相当于“之于”38.流辈甚称其贤
流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9.生以乡人子谒余
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0.撰长书以为贽
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1.与之论辨
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诋:____________同辈拜见初次进见尊者时所持的礼物同“辩”,辩驳诋毁,毁谤七、重点句子翻译1.余幼时即嗜学。[答案]
我小时候就爱好读书。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答案]
抄完后,跑着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答案]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4.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答案]
(我)曾经快步走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答案]
我站在旁边侍候在他身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来请教。6.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答案]
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但我毫无羡慕的意思。7.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答案]
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情,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满分闯关练一、(2024·南阳模拟)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4题。(共11分)
【甲】《送东阳马生序》第1、2段。
【乙】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
①
。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
②也。”有间
③
,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
④
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
⑤
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
⑥,如王四国
⑦
,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
⑧
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①进:进展,本文指换新曲。②数:拍节之数。指演奏技巧。③有间:一会儿,不久,过了一段时间。④志:心意,志向。本文指乐曲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⑤得其为人:乐曲所表现的人物形象。⑥望羊:同“望洋”,远望的样子。⑦如王四国:如同统领四方诸侯的帝王。⑧辟席:同“避席”,离开席位,表示尊敬。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文言语句方法提示解释(1)媵人持汤沃灌词语推断法:赴汤蹈火______(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查阅词典法:①忧虑,担心。②祸害,灾难。③疾病。④弊病。⑤害(病)。⑥忌讳。____(填序号)(3)可以益矣语境推测法: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________________热水①进展,指换新曲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答案]
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3.【甲】文中作者写同舍生豪华的生活,有什么用意?(2分)[答案]
与作者的缊袍敝衣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作者不慕名利,认真求学的精神,写出了读书带给作者内心的充实、快乐与强大。4.结合【甲】【乙】两个文段的内容,概括宋濂和孔子为了求得高深的学问,各自采用了什么方法。(4分)【甲】文中的宋濂刻苦读书,谦虚求教,以苦为乐,最终有所收获。【乙】文中的孔子始终不学新曲的原因是还没有领悟曲子的主题,可以看出孔子的学习方法是对自己严格要求,深入探究。二、(2024·信阳模拟)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5~8题。(共11分)
【甲】《送东阳马生序》第1、2段。
【乙】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专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骛,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节选自《曾国藩家书》)5.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文言语句方法提示解释(1)既加冠,益幕圣贤之道课内迁移法: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______(2)诸弟总须力图专业查阅词典法:①用绘画表现出来的形象;图画。②绘;画。③思虑;谋划。④谋略;制定的计划。⑤贪图。____(填序号)(3)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词语类推法:嗜此不疲______已经③爱好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答案]
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来请教。7.文段【甲】中多处运用环境描写,请举出一例,并分析其作用。(2分)[答案]
示例一:第一段详细描写“天大寒”,用寒冬天气抄书的情景表现学习条件的艰苦,衬托作者学习的刻苦。
示例二:第二段“穷冬烈风”“大雪”从季节、天气等方面描写环境的恶劣,侧面衬托作者从事求学的旅途之艰。8.【甲】【乙】两个文段带给你哪些启示?请从求师和学习的角度简要概括。(4分)[答案]
求师:求师不怕艰难,向老师虚心请教,态度谦恭,珍惜良师授课的优越条件。学习:酷爱学习,勤奋刻苦,不慕虚荣,志向远大,目标明确,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第6篇
曹刿论战
《左传》(2024)原文译文精解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进见。他的同乡说:“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进宫拜见鲁庄公。第1段:写对战前政治准备的分析。原文译文精解//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曹刿问(庄公):“(您)凭借什么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第①层(开头到“乃入见”):写曹刿求见鲁庄公的背景和原因。续表原文译文精解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庄公说:“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玉和丝织品,(我)从来不敢虚夸数目,一定要做到按实情(报告)。”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第②层(从“问:‘何以战’”到段末):写曹刿见到鲁庄公以后两人的对话。续表原文译文精解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诚心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您去。”第②层(从“问:‘何以战’”到段末):写曹刿见到鲁庄公以后两人的对话。续表原文译文精解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鲁庄公和他共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第2段:写长勺之战的具体经过。续表原文译文精解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庄公正要下令驱车追赶。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察看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车前横木眺望齐国军队,(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第2段:写长勺之战的具体经过。续表原文译文精解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已经战胜齐军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道:“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穷尽了。第3段:写曹刿论述这次战斗取胜的原因。续表原文译文精解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敌方士气已经穷尽而我方士气正旺盛,所以打败了他们。(齐国是)大国,难以推测(它的情况),(我)怕(他们)设有埋伏。我看到他们的车辙混乱,远望他们的旗子也已经倒下,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第3段:写曹刿论述这次战斗取胜的原因。续表
文章记叙了鲁国以弱胜强的长勺之战的史实,表现了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说明了“只有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好战机,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的道理。考点梳理一、文学文化常识
课文选自《左传·庄公十年》。《左传》是一部史学和文学名著,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儒家经典之一。叙述春秋时期各国的重要史实,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所编。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左传》和《公羊传》《榖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两国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又称“长勺之战”。二、古今异义1.小大之狱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监狱指诉讼事件2.牺牲玉帛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3.又何间焉古义:______
今义:中间参与4.弗敢加也古义:__________
今义:增加虚夸,夸大5.再而衰古义:________
今义:又一次第二次6.必以信古义:______
今义:书信实情7.忠之属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忠诚尽力做好分内的事三、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1)神弗福也
福:赐福,保佑(2)公将鼓之
鼓:击鼓进军2.形容词作动词忠之属也
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3.名词作状语下视其辙
下:向下四、一词多义遂逐齐师
军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老师2.故克之
因此,所以公问其故
缘故,原因1.师故战则请从
跟随民弗从也
服从、听从4.曹刿请见
请求战则请从
请让我5.必以信
实情小信未孚
信用3.从请信五、重点词语解释1.齐师伐我
师:______________
我:____________军队这里指鲁国2.公将战
公:_____________________3.又何间焉
间:_____________________4.肉食者鄙
鄙: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何以战
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鲁庄公,鲁国君主参与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凭、靠6.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安:_____________
专:__________指安身独自享有7.对曰
对:____________________8.小惠未遍
遍:_____________________回答遍及,普遍9.弗敢加也,必以信
加:_____________
信:______虚夸,夸大实情10.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孚:_____________
福:____________使信服赐福,保佑1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狱:_____________
察:______诉讼事件明察12.必以情
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诚,诚实。这里指诚心13.忠之属也
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可以一战
可以一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战则请从
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公与之乘
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公将鼓之
鼓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齐师败绩
败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公将驰之
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下视其辙
下视其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类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跟随指曹刿击鼓进军大败驱车追赶向下察看车轮碾出的痕迹21.既克
既:_______________已经22.一鼓作气,再而衰
作:______
再:________鼓起第二次23.彼竭我盈
竭:______
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穷尽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24.难测也
测:______________25.惧有伏焉
伏:_______________26.望其旗靡
靡:_______________推测,估计埋伏倒下六、重点句子翻译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答案]
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答案]
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夸数目,一定要做到按实情(报告)。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答案]
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诚心处理。4.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答案]
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穷尽了。5.彼竭我盈,故克之。[答案]
敌方士气已经穷尽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打败了他们。6.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答案]
我看到他们的车辙混乱,远望他们的军旗也已经倒下,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满分闯关练一、(2024·河南中考)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4题。(共11分)
【甲】《曹刿论战》全文。
【乙】郧
①人军于蒲骚
②,将与随、绞、州、蓼伐楚师。莫敖
③
患之,曰:“盍
④请济师于王?”斗廉
⑤
对曰:“师克在和,不在众。商、周之不敌
⑥,君之所闻也。成军
⑦
以出,又何济焉?”莫敖曰:“卜之?”对曰:“卜以决疑,不疑何卜?”遂败郧师于蒲骚。(摘选自《左传·桓公十一年》)
【注】①郧(yún):古国名。②蒲骚:郧国地名。③莫敖:楚国官职名,掌管军旅之事。④盍:何不。⑤斗廉:楚国大夫。⑥商、周之不敌:商不敌周。据史书记载,商纣王军事实力远超周武王,结果却被周武王所灭。⑦成军:整顿军队。1.下列对两个文段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CA.“又何间焉”中的“间”是“参与”的意思,与“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间”意思不同。B.“必以信”中的“信”是“实情”的意思,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学而》)中的“信”意思不同。C.“军”有“军队”“军队驻扎”“攻击”等义项,根据语境推测,“郧人军于蒲骚”中的“军”是“攻击”的意思。D.“闻”有“听到”“闻名”“名声”“传播”等义项,根据语境推测,“君之所闻也”中的“闻”是“听到”的意思。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答案]
鲁庄公和曹刿共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意思对即可)3.作战时,智者能抓住机会,巧者能果断决策。你认为曹刿是“智者”和“巧者”吗?请结合甲文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内容简述理由。(3分)[答案]
曹刿是“智者”和“巧者”。他在齐军三鼓后,见齐军士气衰竭,而鲁军士气正盛,立即下令进军;他在齐军溃败时,判断齐军没有埋伏,立即下令追击。他能抓住机会并果断决策,是“智者”和“巧者”。(结合具体内容,从“抓住机会”“果断决策”两个角度简述理由即可)4.曹刿认为“可以一战”,斗廉认为不必请求增援,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分别是什么?这些依据中蕴含的共同道理是什么?(4分)[答案]
曹刿的依据是鲁庄公能诚心处理大大小小的案件,是尽了职分,能得民心。斗廉的依据是作战取胜在于军队上下一心,不在于人多,楚军能做到上下一心。蕴含的共同道理是“人和”很重要。(意思对即可)二、(2024·齐齐哈尔改编)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5~8题。(共11分)
【甲】《曹刿论战》第1段。
【乙】凡与敌战,士卒蹈万死一生之地,而无悔惧之心者,皆信令使然也。三国魏明帝自征蜀,遣司马懿督张郃诸军,雍、凉
①
劲卒三十万,潜军密进,窥向剑阁
②
。蜀相诸葛亮时在祁山,旌旗利器,守在险要。会兵交换,在者八万。参佐咸以贼众强盛,非力不制,宜权停下兵
③
一月,以并声势。亮曰:“吾统武行师,以大信为本,得利失信,古人所惜;去者束装以待期,妻子鹄立
④
而计日,虽临征难,义所不废。”皆催令去。于是,去者皆悦,愿留一战;征者奋勇,思致死命。临战之日,莫不拔剑争先,一战大克,信之由也。(节选自《百战奇略·信战》,有删改)
【注】①雍、凉:雍州和凉州(今均属甘肃武威)。②剑阁:在今四川剑阁县北,古时为军事要隘。③下兵:换下来的士兵。④鹄立:像天鹅一样伸长脖子站着,引申为殷切盼望。5.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文言语句方法义项、例词及例句释义(1)小大之狱查工具书①争讼。②诉讼案件。③罪,过失。④牢房,监狱。____(填序号)(2)潜军密进关联成语潜移默化_______________(3)会兵交换课内迁移会天大雨_______________②秘密地、偷偷地适逢,恰巧遇到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答案]
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玉和丝织品,我从来不敢虚夸数目,一定以实情相告。7.【甲】【乙】两文都提到了“信”,从中可以看出“信”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曹刿认为得到“信”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坚守“信”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原文回答)(2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以大信为本或虽临征难,义所不废8.请结合选文内容分别谈谈你对曹刿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物的认识。(4分)[答案]
①曹刿具有政治上的远见卓识,他非常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认为“民从”才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曹刿能在国家危亡的时候挺身而出,积极向庄公出谋献策,说明他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献身精神与爱国情怀。②诸葛亮守信,虽然面临征战的困难,但仍然恪守信义让换下来的士兵离开;诸葛亮理解关爱士卒,理解换防的士兵已经打点好行装,他们的妻儿也殷切盼望他们归来,便下令催促他们尽快离开。第7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原文译文精解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容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第一部分(第1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原文译文精解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续表原文译文精解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客人坐着谈话,问客人说:“我和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续表原文译文精解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续表原文译文精解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第二部分(第2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威王除弊纳谏。续表原文译文精解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里的妃子和身边的侍从没有谁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的,全国范围内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大王您所受的蒙蔽很深了。”第二部分(第2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威王除弊纳谏。续表原文译文精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齐威王说:“好。”就下达了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可得中等奖赏;在公众场所指责讥刺(寡人的)过失,并能使我听到的,可得下等奖赏。”第三部分(第3段):写齐威王纳谏及其结果。续表原文译文精解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命令刚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言劝谏,门前、院内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有人偶然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取得胜利。第三部分(第3段):写齐威王纳谏及其结果。续表
本文记叙了邹忌进谏、齐王纳谏的故事,生动地说明了广开言路的重要性。只有广泛地听取不同意见,深入地了解不同情况,才能够头脑清醒不受蒙蔽,迅速改正缺点,把事情办好。考点梳理一、文学文化常识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第一》。文章题目中“讽”的意思是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纳”的意思是接受,接纳。2.《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由西汉的刘向编订,记录了上至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二百四十年间的历史。二、通假字孰视之
孰:同“熟”,仔细三、古今异义1.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讽刺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2.窥镜古义:____
今义:从小孔或缝隙里看照3.明日徐公来古义:________
今义:明天第二天4.臣之妻私臣古义:______
今义:自私偏爱四、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
服:名词作动词,穿戴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
私:形容词作动词,偏爱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当面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五、一词多义朝服衣冠
早晨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廷能谤讥于市朝
公共场所皆朝于齐
朝见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谁孰视之
同“熟”,仔细1.朝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比得上门庭若市
像4.不如徐公美
美丽妾之美我者
认为……美3.若美六、重点词语解释(一)教材课下注释1.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________________
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这里指身高战国时期的一尺约等于现在的23.1厘米2.而形貌昳丽
昳丽: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朝服衣冠
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窥镜
窥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旦日
旦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明日徐公来
明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艳美丽穿戴照镜子第二天次日,第二天7.孰视之
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又弗如远甚
弗如远甚:_____________________9.吾妻之美我者
美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私我也
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熟”,仔细远远不如认为我美偏爱1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宫妇:__________________
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宫里侍妾一类女子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12.莫不私王
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四境之内:____________没有谁全国范围内14.王之蔽甚矣
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1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刺:__________
过:______当面指责过失16.闻寡人之耳者
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17.时时而间进
时时:________________
间:____________常常,不时间或、偶然18.期年之后
期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朝于齐
朝于齐:______________________满一年到齐国来朝见(二)其他常考实词1.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规劝国君、尊长等改正错误2.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不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比不上的确,实在4.皆以美于徐公
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于:____认为比5.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责讥刺七、重点句子翻译1.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答案]
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2.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答案]
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3.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答案]
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有一百二十座城池。4.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答案]
宫廷里的侍女、侍卫没有谁不偏爱大王,朝廷的百官没有谁不害怕大王,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谁不有求于王。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答案]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失的人,可得上等奖赏。6.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答案]
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使我听到的,可得下等奖赏。满分闯关练一、(2024·烟台改编)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4题。(共11分)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第2、3段。
【乙】齐攻宋,宋王使人候
①
齐寇之所至,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左右皆谓宋王曰:“此所谓‘肉自生虫
②
’者也。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
③能如此?”宋王因怒而诎
④
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使者遇其兄,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其兄曰:“不若先夫亡者亡
⑤
。”于是报于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国人甚安。”王大喜。左右皆曰:“乡之死者宜矣。”王多赐之金。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节选自《吕氏春秋·壅塞》,有删改)
【注】①候:侦察。②肉自生虫:比喻无中生有。③恶(wū):哪里,怎么。④诎:枉曲,冤枉。⑤不若先夫亡者亡:不如在国家灭亡之前先逃走。1.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BA.于是报于王曰
皆以美于徐公B.以宋之强,齐兵之弱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C.王自投车上,驰而走
濯清涟而不妖D.其后又使人往视
其真不知马也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答案]
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3.【甲】文中写道“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请你分析“门庭若市”的原因。(3分)[答案]
国家存在的问题很多;齐威王有奖励的措施,能够广开言路。4.【甲】文中说“王之蔽甚矣”,这种“蔽”在【乙】文宋王身上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由齐威王与宋王治国的不同结局,我们获得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南农业大学《英语4》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科技学院《大数据隐私与数据安全》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细胞增殖分化异常与疾病课件
- 2024至2030年中国运算功放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白板磁条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通脉冲剂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灯笼罩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控制报警综合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紫外光透过率及功率计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御香米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个税培训辅导课件
- 特巡警无人机培训课件
- 老年病科护理不良事件安全警示教育
- 语音信号处理与滤波(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
- 课堂-可以这么有声有色
- 老年人的健康体检知识讲座
- 京瓷哲学培训课件
- 设备部年终总结报告
- 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教材
- 医院灾害脆弱性分析-HVA
- 2022年1201广东选调生考试《综合行政能力测验》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