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订…………○…………线…………○…………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外…………○…………装…………○…………订…………○…………线…………○……○…………内…………○…………装…………○…………订…………○…………线…………○…………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外…………○…………装…………○…………订…………○…………线…………○…………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山西省吕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题号一二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需在花开放时去雄B.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发生的时期相同C.若红花个体与白花个体杂交,子代为粉红色花,该现象即为融合遗传D.一种假说如能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就说明该假说是正确的2.某二倍体动物的某细胞内染色体正向细胞两极移动,此时染色体:DNA=1:2,有关该细胞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同一极有同源染色体 B.正在发生基因自由组合C.该时期不会使染色体和DNA数目加倍 D.该过程发生在有性生殖器官内3.果蝇是遗传学研究中的模式生物。果蝇的灰体和黄体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纯种灰体果蝇和纯种黄体果蝇进行杂交,正交子代均为灰体,反交子代中灰体果蝇和黄体果蝇数目相同。下列分析及推断错误的是A.正反交子代中雌果蝇均为杂合体B.反交亲本中雌果蝇为黄体,雄果蝇为灰体C.反交子代可根据表型判断性别D.正交子代中灰体果蝇相互交配,所得后代结果不符合基因分离定律4.下图表示孟德尔揭示两个遗传定律时所选用的豌豆植株及其体内相关基因控制的性状、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个体杂交,两对基因都可以用于验证基因分离定律B.丙丁个体杂交,通过子代茎的高度和粒形可以说明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C.只有测交法才能揭示遗传定律的实质D.丁个体自交,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可能有4种或16种5.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分开C.若用14C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上清液和沉淀物中均有放射性D.若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的原因是搅拌不充分6.质粒是一种独立于真核细胞(如酵母菌)的细胞核或原核细胞(如细菌)拟核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环状双链DNA分子。下列有关质粒的说法错误的是A.质粒彻底水解后能得到五种有机物B.质粒上每个磷酸基团都与两个脱氧核糖相连C.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质粒的基本骨架D.对于酵母菌而言,基因仅存在于染色体和质粒中7.DNA复制为细胞分裂进行必要的物质准备。某DNA分子含有m个碱基,其中腺嘌呤所占比例为a。据此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DNA分子所含氢键数为m(1.5-a)B.DNA复制只发生在有丝分裂前的间期或减数分裂前的间期C.分裂间期DNA复制的结果是每条染色体都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构成D.该DNA分子第n次复制,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量为2n-1·m(0.5-a)8.囊性纤维化是北美白种人中常见的一种遗传病,患者气管被异常的黏液堵塞;常于幼年时死于肺部感染。在大约70%的囊性纤维化患者中,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导致CFTR蛋白结构异常,影响了氯离子的跨膜运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CFTR蛋白可能是一种转运蛋白B.导致CFTR蛋白结构异常的直接原因是基因突变C.囊性纤维化患者的CFTR蛋白可能比正常人的CFTR蛋白缺少一个氨基酸D.囊性纤维化的致病机理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9.下图为中心法则图解,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1957年,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包含a、b、c三条信息流向B.科学家对中心法则作出的补充不可能来自同一种RNA病毒C.遗传信息流动过程可以体现出生命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D.环丙沙星抗菌药物可能通过抑制RNA的自我复制来抑制细菌的生长10.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下列实例不属于该条途径的是A.镰状细胞贫血 B.苯丙酮尿症 C.皱粒豌豆的形成 D.白化病11.下表为不同类型细胞中DNA和mRNA的检测结果,说法错误的是检测的3种细胞卵清蛋白基因、珠蛋白基因、胰岛素基因卵清蛋白mRNA珠蛋白mRNA胰岛素mRNA输卵管细胞++++--红细胞+++-+-胰岛细胞+++--+说明:“+”表示检测发现相应的分子,“-”表示检测未发现相应的分子A.由表可说明同一生物体不同类型的细胞中,基因是相同的B.在生物体中,三种细胞合成的蛋白质都不相同C.胰岛素mRNA的形成可以体现细胞分化的实质D.生物体多种性状的形成,都是以细胞分化为基础的12.某种实验小鼠的毛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vy和a的控制,Avy为显性基因,表现为黄色体毛,a为隐性基因,表现为黑色体毛。将纯种黄色体毛的小鼠与纯种黑色体毛的小鼠杂交,子一代小鼠的基因型都相同,却表现出不同的毛色:介于黄色和黑色之间的一系列过渡类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表观遗传。下列有关表观遗传说法错误的是A.子一代小鼠毛色不同的原因可能是Avy基因的一段特殊的碱基序列甲基化程度不同导致基因的表达受到的抑制程度不同B.DNA甲基化抑制基因表达的可能原因是影响RNA聚合酶与该基因的结合C.表观遗传现象出现的原因只与DNA甲基化有关D.表观遗传现象可以说明基因和性状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13.基因突变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说法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若发生在同一个DNA分子的不同部位,能体现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B.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不一定可以遗传给后代C.基因突变可能会导致碱基数量的改变,但不会导致基因数量的改变D.基因突变后若氨基酸序列未改变,可能的原因是发生了隐性突变14.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下图是结肠癌发病过程中细胞形态与基因的变化。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健康人的细胞中不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B.细胞癌变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C.癌细胞无限增殖与其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有关D.通过镜检观察细胞形态可作为判断细胞癌变的依据之一15.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B.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C.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D.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之一,对生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16.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植物(洋葱根尖)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低温处理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作用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前期B.制作临时装片的程序:选材→固定→解离→染色→漂洗→制片C.用甲紫溶液固定细胞的形态,用卡诺氏液对染色体染色D.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了加倍17.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单倍体细胞中只含有1个染色体组B.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所结果实较小C.多倍体生物的细胞中含有3个或3个以上的染色体组D.二倍体和多倍体生物都是由受精卵直接发育而成的18.图中①~④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字母表示基因,“”表示着丝粒),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图①和图②分别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和缺失B.以上四图都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前期C.图④表示的变异类型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D.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不利的,有的甚至会导致生物体死亡19.如图为某人类遗传病的家系图,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6号和7号为异卵双生,即由两个受精卵发育成的两个个体,8号和9号为同卵双生,即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两个个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疾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6号与7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2/3C.如果6号和9号个体结婚,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为1/18D.7号、8号、9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0.关于生物的进化,只能靠运用证据和逻辑来推测。有关生物共同进化证据和结论的说法错误的是A.从植物化石可以推测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分类地位B.人的胚胎在发育后期鳃裂和尾会消失,说明人和鱼不是由共同祖先进化来的C.比较解剖学发现,人的上肢、猫的前肢、鲸的鳍和蝙蝠的翼有相同的基本结构和相似的着生位置,这说明这些哺乳动物是由共同祖先进化来的D.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共同点,提示人们当今生物有着共同的原始祖先21.枯叶蝶在停息时,它的翅很像一片枯叶,这是枯叶蝶对环境的一种适应。同枯叶蝶一样,所有的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特征。下列关于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分析正确的是A.达尔文认为适应的来源是可遗传的变异,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生物的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C.枯叶蝶的这种性状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D.适应具有普遍性,且是绝对的、完全适应的22.烤鸭是具有世界声誉的北京著名菜,起源于中国南北朝时期,《食珍录》中已记有炙鸭,在当时是宫廷名菜。用料为优质肉食鸭,果木炭火烤制,色泽红润,肉质肥而不腻,外脆里嫩。鸭的脂肪白色(D)对淡黄色(d)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鸭群由1000只纯合白色脂肪鸭和3000只淡黄色脂肪鸭组成,D、d的基因频率分别是A.15%、85% B.25%、75% C.35%、65% D.45%、55%23.将大肠杆菌培养在含有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实验结果如下:组别抑菌圈直径/cm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12.261.891.6222.411.911.6732.421.871.69平均值2.361.891.66注:第二代大肠杆菌是从第一代的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细菌培养,第三代重复以上步骤由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卡那霉素对大肠杆菌无选择作用B.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细菌培养是因为抑菌圈边缘最可能存在耐药菌C.一定浓度的卡那霉素会杀死大肠杆菌,但变异的大肠杆菌由于产生耐药性而存活下来D.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一定浓度的卡那霉素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越来越弱24.美洲热带地区的纯蛱蝶幼虫主要取食西番莲叶片,西番莲受到纯峡蝶的伤害之后,会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使纯蛱蝶幼虫死亡,但仍有少数纯蛱蝶能抵抗该化学物质。观察发现,西番莲通过改变叶片形状,“造出”一种黄色假卵(叶片上蜜腺稍微隆起形成卵状结构)等办法来迷惑纯峡蝶,以减少纯蛱蝶在此产卵;还通过分泌出一种“花外蜜露”引诱蚂蚁和蝇类前来捕食纯蛱蝶幼虫。在此过程中,纯蛱蝶也增强了寻找并发现西番莲的能力。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在纯蛱蝶觅食的刺激下,西番莲发生了叶形和叶片蜜腺的突变C.协同进化也可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D.西番莲叶形的变化和纯峡蝶觅食行为的变化说明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25.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a表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b表示生殖隔离,存在生殖隔离的个体之间有的也可相互交配C.d表示地理隔离,c表示新物种的形成,所有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经历长期的地理隔离D.该图说明物种形成的必要环节有地理隔离、变异、生殖隔离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二、综合题26.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甲、乙、丙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纯合白花品系。甲、乙、丙分别杂交产生F1,F1,自交产生F2,结果如表:组别杂交组合F1F21甲×乙红花899红花,701白花2甲×丙红花540红花,420白花3乙×丙红花631红花,489白话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1)三对等位基因的遗传______(是/否)都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2)至少有______对等位基因的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花色才为红色,其他情况均为白色,白花的基因型有______种。(3)组3中的F1与丙杂交所产生的花色性状及比例为______。27.某动物体的基因型为AaXBXb,图甲为该动物体内不同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核DNA分子数目关系图,abcdefg代表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其中一个细胞处于图乙状态,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图乙细胞对应图甲中的______(填字母)细胞,该细胞名称为______;图乙细胞中出现基因b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甲中一定无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填字母);一定处于有丝分裂时期的细胞是______(填字母);正处于DNA复制时期的细胞是______(填字母)。(3)细胞乙分裂形成的卵细胞的基因型是______。28.下图为蛋白质合成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可以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图2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转录过程需要________________作为原料和________________的催化,遵循________________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翻译相比,转录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3)翻译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识别并携带氨基酸,将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与mRNA上的核糖核苷酸序列联系起来。在细胞中mRNA能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进行多肽链的合成,其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29.普通小麦是目前世界各地栽培的重要粮食作物,是由原始野生种通过两次属间杂交,接着又经过染色体自然加倍而形成的,如图所示(其中A、B、D分别代表不同物种的一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均含7条染色体)。在此基础上,人们又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回答下列问题:(1)杂种二体细胞中含有______个染色体组,有______条染色体,其高度不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2)从图示过程看,形成普通小麦的遗传学原理主要是____________,属于______(可遗传/不可遗传)变异,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3)现有A、B两个普通小麦品种(纯合子),A的表型是抗病易倒伏,B的表型是不抗病抗倒伏。若要以A、B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获得抗病抗倒伏且稳定遗传的新品种,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抗生素是治疗重度感染的一类药物。如表为2005-2008年,某类抗生素在某医院住院患者中的人均使用量,以及从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某种细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变化。据表回答下列问题。年份2005200620072008住院患者该类抗生素的人均使用量/g0.0740.120.140.19某种细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率/%2.66.1110.925.5(1)由表可知,这种细菌耐药率的变化与抗生素的使用量之间是______(正相关/负相关)的关系,依据是______。(2)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长期使用抗生素,发现治疗效果变差”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类不断研发和使用新的抗生素,细菌对新药的耐药性也在不断提高,二者之间仿佛发生了一场竞赛,用达尔文的观点来解释,说明细菌和抗生素之间存在____________。你作为这场竞赛的参与者,应对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B【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分离定律)。【详解】A、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需在花未成熟时除去母本上的雄蕊,A错误;B、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均发生在形成配子时,即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正确;C、若红花个体与白花个体杂交,子代为粉红色花,该现象不能认为是融合遗传,可能是红花对白花为不完全显性所致,C错误;D、正确的假说不仅能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还能预测另一些实验结果,D错误。故选B。2.A【解析】【分析】题意分析,某二倍体动物的一个细胞内染色体为一个染色体含有两个DNA分子,且该细胞染色体正在向两极移动,说明此时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的染色体行为变化为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详解】A、据题意分析,某二倍体动物的一个细胞内染色体:DNA=1:2,且该细胞染色体正在向两极移动,说明此时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移向细胞同一极的染色体中没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B、根据A项分析可知,此时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细胞中正在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B正确;C、根据A项分析可知,此时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细胞中发生的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没有发生着丝粒的分裂,故该时期不会使染色体和DNA数目加倍,C正确;D、根据A项分析可知,此时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该过程发生在有性生殖器官内,D正确。故选A。3.D【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用纯种灰体果蝇和纯种黄体果蝇进行杂交,正反交实验结果不同,判断其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正交子代均为灰体,说明灰体对黄体为显性,则正交为XAXA(灰体)×XaY(黄体)→XAXa(灰体)、XAY(灰体),反交则为XAY(灰体)×XaXa(黄体)→XAXa(灰体)、XaY(黄体),正反交子代中雌果蝇均为杂合体XAXa,A正确;B、反交则为XAY(灰体)×XaXa(黄体),反交亲本中雌果蝇为黄体,雄果蝇为灰体,B正确;C、反交则为XAY(灰体)×XaXa(黄体)→XAXa(灰体)、XaY(黄体),雌性为灰体,雄性为黄体,故反交子代可根据表型判断性别,C正确;D、正交子代中灰体果蝇相互交配即XAXa(灰体)×XAY(灰体),所得后代结果符合基因分离定律,D错误。故选D。4.D【解析】【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甲乙个体杂交,Yyrr×YYRr,只有圆粒和皱粒可以用于验证基因分离定律,A错误;B、丙丁个体杂交,YyddRr×YyDdrr,通过子代茎的颜色和粒形可以说明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B错误;C、杂合子自交、测交法均能揭示遗传定律的实质,C错误;D、丁(YyDdrr)个体自交,雌雄配子比例为ydr:YDr=1:1,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可能有4种,若Y与y交叉互换,雌雄配子比例为ydr:Ydr:yDr:YDr=1:1:1:1,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可能有16种,D正确。故选D。5.C【解析】【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错误;B、该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大肠杆菌分开,B错误;C、14C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并随着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而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经过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因此用含14C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上清液和沉淀物中均有放射性,C正确;D、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搅拌离心后分布在沉淀物中,若保温时间过长(大肠杆菌裂解,部分子代噬菌体释放)或过短(部分亲代噬菌体还未侵染大肠杆菌)都会导致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D错误。故选C。6.D【解析】【分析】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其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DNA是生物主要的遗传物质,遗传信息储存在DNA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中。【详解】A、质粒为环状DNA,彻底水解后能得到磷酸、脱氧核糖、4种碱基,其中磷酸不是有机物,故质粒彻底水解后能得到五种有机物,A正确;B、质粒为环状DNA,故质粒上每个磷酸基团都与两个脱氧核糖相连,B正确;C、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DNA的基本骨架,C正确;D、对于酵母菌而言,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基因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线粒体中也有少量分布,以及特殊的质粒DNA上,D错误。故选D。7.B【解析】【分析】DNA分子一般是双链结构,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的碱基相等。【详解】A、已知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碱基总数为m,腺嘌呤数为am,则A=T=am,则C=G=(m-2ma)/2,又因为碱基对A与T之间连2个氢键连接,G与C之间3个氢键连接,故碱基之间的氢键数为2am+3×(m-2ma)/2=m(1.5-a)个,A正确;B、真核细胞的DNA复制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前的间期或减数分裂前的间期,也发生在无丝分裂过程,B错误;C、分裂间期经过染色体复制后,每条染色体都形成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由同一个着丝粒(点)连接着,C正确;D、由于DNA分子含有m个碱基,其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为a,则胞嘧啶为(m-2ma)/2,因此,该DNA分子复制第n次,消耗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量为(m-2ma)/2×(2n-2n-1)=2n-1·m(0.5-a),D正确。故选B。8.B【解析】【分析】分析题干可知,囊性纤维病患者中,编码个跨膜蛋白(CFTR蛋白)的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导致CFTR蛋白缺少苯丙氨酸,进而影响了CFTR蛋白的结构,使其转运氢离子的功能异常,导致患者支气管中黏液增多,管腔受阻,细菌在肺部大量生长繁殖,最终使肺功能严重受损。【详解】A、由题干“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导致CFTR蛋白结构异常,影响了氯离子的跨膜运输”可知,CFTR蛋白可能是一种转运蛋白,A正确;B、由于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故导致CFTR蛋白结构异常的直接原因是氨基酸的数目发生变化,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B错误;C、囊性纤维化患者,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CFTR蛋白可能比正常人的CFTR蛋白缺少一个氨基酸,C正确;D、囊性纤维化的病因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是基因直接控制生物性状的实例,D正确。故选B。9.D【解析】【分析】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详解】A、1957年,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包含aDNA复制、b转录、c翻译三条信息流向,A正确;B、科学家对中心法则作出的补充不可能来自同一种RNA病毒,如HIV病毒不进行RNA自我复制,进行逆转录过程,B正确;C、在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中,体现出生命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C正确;D、细菌的遗传物质为DNA,环丙沙星抗菌药物可能通过抑制DNA的自我复制来抑制细菌的生长,D错误。故选D。10.A【解析】【分析】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详解】A、镰状细胞贫血是基因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A符合题意;B、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代谢障碍病,绝大多数患者的病因是控制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不符合题意;C、豌豆的圆粒和皱粒是基因通过控制淀粉分支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的实例,C不符合题意;D、白化病是基因通过控制酪氨酸酶控制细胞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实例,D不符合题意。故选A。11.B【解析】【分析】就一个个体来说,各种细胞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信息,但形态、结构和功能却有很大差异,这是细胞中的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即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种类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不同。【详解】A、据表可知,不同类型的细胞中都含有卵清蛋白基因、珠蛋白基因、胰岛素基因等,说明同一生物体不同类型的细胞中,基因是相同的,A正确;B、在生物体中,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三种细胞合成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B错误;C、胰岛素mRNA的形成可以体现细胞分化的实质,即基因发生了选择性表达,C正确;D、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生物体多种性状的形成,都是以细胞分化为基础的,D正确。故选B。12.C【解析】【分析】小鼠毛色的改变是因为Avy基因的前端有一段影响Avy基因表达的特殊的碱基序列被甲基化。发生在基因或基因前端的甲基化修饰均导致相关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进而影响性状。甲基化程度越高,Avy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越明显。【详解】A、基因型Avya小鼠毛色不同的原因是Avy基因的前端有一段影响Avy基因表达的特殊的碱基序列被甲基化,甲基化程度不同导致基因的表达受到的抑制程度不同,A正确;B、DNA甲基化抑制基因表达的可能原因是影响RNA聚合酶与该基因的启动子结合,B正确;C、DNA甲基化只是表观遗传现象的原因之一,C错误;D、在表观遗传中,子一代小鼠的基因型都相同,却表现出不同的毛色,因此表观遗传现象可以说明基因和性状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D正确。故选C。13.D【解析】【分析】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中个体数,其突变率较高)、随机性、不定向性等。【详解】A、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A正确;B、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不一定可以遗传给后代,若发生在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的精子中,则不能遗传给后代,B正确;C、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该变异可能会导致碱基数量的改变,但不会导致基因数量的改变,C正确;D、基因突变后若氨基酸序列未改变,可能的原因是密码子的简并性或者基因突变发生在非编码序列;发生隐性突变,生物的性状可能不变,但氨基酸序列可能会改变,D错误。故选D。14.D【解析】【分析】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详解】A、健康人的细胞中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A错误;B、细胞癌变是多个基因突变累加的结果,B错误;C、癌细胞易扩散,与其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有关,无限增殖与抑癌基因突变有关,C错误;D、由于细胞癌变后形态发生明显变化,故可通过镜检观察细胞形态可作为判断细胞癌变的依据之一,D正确。故选D。15.C【解析】【分析】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详解】A、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生物体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后期,A正确;B、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B正确;C、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不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D、基因重组能产生很多种新的基因型,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之一,对生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D正确。故选C。16.A【解析】【分析】1、选材①选用的实验材料既要容易获得,又要便于观察。②常用的观察材料有蚕豆(染色体较洋葱少故首选)、洋葱、大蒜等。2、试剂及用途①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②甲紫溶液:使染色体着色。③解离液[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混合液(1∶1)]: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3、根尖培养①培养不定根:要使材料湿润以利生根。②低温诱导:应设常温、低温4℃、0℃三种,以作对照,否则实验设计不严密。4、固定:用卡诺氏固定液(无水酒精3份∶冰醋酸1份或无水乙醇6份∶氯仿3份∶冰醋酸1份)是为了杀死固定细胞,使其停留在一定的分裂时期以利于观察。5、制作装片:按观察有丝分裂装片制作过程进行。6、观察:换用高倍镜观察材料,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焦,切不可动粗准焦螺旋。【详解】A、纺锤体在有丝分裂前期形成,而低温能够抑制细胞中纺锤体的形成,故作用的时期是细胞有丝分裂前期,A正确;B、制作临时装片的程序:选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制片,B错误;C、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的形态,用甲紫溶液对染色体染色,C错误;D、显微镜下可看到大多数细胞处于间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未发生改变,只有少部分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A。17.C【解析】【分析】1、染色体组是细胞中控制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全部遗传信息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2、单倍体是体细胞中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3、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若体细胞中含两个染色体组,则为二倍体,若含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则为多倍体。【详解】A、单倍体是由配子发育而成的个体,不一定只含有1个染色体组,例如六倍体小麦的配子发育而来的单倍体就含有3个染色体组,A错误;B、单倍体植株往往高度不育,不结果实;多倍体植株茎秆粗壮,B错误;C、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含有3个或3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生物都叫多倍体生物,C正确;D、二倍体和多倍体部分生物可以通过无性繁殖,并非每个个体均由受精卵发育而来,D错误。故选C。18.A【解析】【分析】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1)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例如,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因为患病儿童哭声轻,音调高,很像猫叫而得名。猫叫综合征患者的两眼距离较远,耳位低下,生长发育迟缓,而且存在严重的智力障碍;果蝇的缺刻翅的形成也是由于一段染色体缺失造成的。(2)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果蝇的棒眼现象就是X染色体上的部分重复引起的。(3)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度,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如女性习惯性流产(第9号染色体长臂倒置)。(4)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区域如惯性粒白血病(第14号与第22号染色体部分易位),夜来香也经常发生这样的变异。【详解】A、图①,下面的染色体少了基因D所在的片段,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图②,上面的染色体多了个基因C所在的片段,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A错误;B、由图示可知,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故推测以上四图都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前期,B正确;C、图④“十字形结构”的出现,是由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出现的同源区段发生了联会现象,该种变异应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C正确;D、染色体结构变异会导致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故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不利的,有的甚至会导致生物体死亡,D正确。故选A。19.C【解析】【分析】分析系谱图:3号和4号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10号),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A、由遗传病的家系图分析可知,3号和4号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10号),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B、由遗传病的家系图分析可知,1号和2号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儿子(5号),可推知,1号和2号的基因型均为Aa,根据1号(aa)可推知7号的基因型为Aa,而6号和7号是异卵双生,两者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因此6号的基因型为1/3AA、2/3Aa,故6号与7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2/3,B正确;C、根据11号(aa)可推知8号的基因型为Aa,而8号和9号是同卵双生,两者的基因型相同,因此9号的基因型为Aa,且6号的基因型为1/3AA、2/3Aa,如果6号和9号个体结婚,生一个患病女孩(aa)的概率为1/4×2/3×1/2=1/12,C错误;D、由BC项的分析可知,7号、8号、9号的基因型均为Aa,相同的概率为1,D正确。故选C。20.B【解析】【分析】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1)化石证据: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2)比较解刨学证据: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这些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其结构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因而产生形态上的差异。(3)胚胎学证据:①人和鱼的胚胎在发育早期都出现鳃裂和尾;②人和其它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4)细胞水平的证据:①细胞有许多共同特征,如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②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5)分子水平的证据: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详解】A、利用化石可以确定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种类及其形态结构、行为等特征,故从植物化石可以推测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分类地位,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A正确;B、人和鱼的胚胎发育经历了有鳃裂及有尾的阶段,可以用人与鱼有共同祖先来解释,B错误;C、比较解剖学发现,不同种类的哺乳动物的前肢在形态上差别很大,但有的结构和功能相似,这说明这些哺乳动物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来的,C正确;D、不同生物的DNA等大分子的共同点是生物具有共同祖先的分子水平的证据,D正确。故选B。21.A【解析】【分析】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1、普遍性:(1)含义:生物体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生物体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环境中生存和繁殖。(2)原因:自然选择。2、相对性的原因: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环境条件的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详解】A、适应不仅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也包括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适应的来源是可遗传的变异,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B、拉马克认为生物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这不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观点,B错误;C、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若是可遗传变异的结果,则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故枯叶蝶的这种性状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但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不一定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C错误;D、所有的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特征,适应具有普遍性、相对性和局限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故选A。22.B【解析】【分析】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某基因频率=纯合子基因型比率+1/2杂合子基因型比率。【详解】由题意可知,该鸭群中基因型为DD的纯合白色脂肪鸭有1000只,基因型为dd的淡黄色脂肪鸭有3000只,因此该种群中D基因的数量有1000×2=2000个,种群中相关的等位基因总数是(1000+3000)×2=8000个,因此D基因的频率为2000÷8000×100%=25%,,d基因的频率为1-25%=75%。故选B。23.A【解析】【分析】分析表格可知,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抑菌圈直径逐渐减小,说明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大肠杆菌对卡那霉素的抗药性逐渐增强;进行传代培养时,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细菌培养,抑菌圈边缘的菌落生长的可能是耐药菌,耐药性更强,可以让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可靠。由实验结果可知,随着抗生素的使用次数的增加,卡那霉素对细菌的耐药基因逐代选择并积累,使耐药性基因在细菌种群中的基因频率逐渐上升,导致原有抗生素效果越来越差。【详解】A、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抑菌圈直径逐渐减小,说明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大肠杆菌对卡那霉素的抗药性逐渐增强,因此卡那霉素对大肠杆菌起到了选择作用,A符合题意;B、进行传代培养时,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细菌培养,抑菌圈边缘的菌落生长的可能是耐药菌,耐药性更强,可以让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可靠,B不符合题意;C、一定浓度的卡那霉素会杀死大肠杆菌,但变异的大肠杆菌由于产生耐药性经过卡那霉素的选择作用而存活下来,因此形成了抑菌圈,在抑菌圈边缘的菌落可能是耐药菌,C不符合题意;D、根据表中实验结果可知,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抑菌圈直径逐渐减小,一定浓度的卡那霉素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越来越弱,D不符合题意。故选A。24.B【解析】【分析】1、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2、协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详解】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正确;B、西番莲叶形和叶片蜜腺的变异本身就存在,而不是在纯蛱蝶觅食的刺激下出现的,B错误;C、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C正确;D、西番莲叶形的变化和纯峡蝶觅食行为的变化,说明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故选B。25.B【解析】【分析】d表示地理隔离,分成了多个不同的种群,不同种群会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由于环境不同,自然选择的作用有差别,就会导致基因库存在差异,种群间基因库差异明显,就会出现生殖隔离,从而产生新的物种。但是不是所有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经历长期的地理隔离,如二倍体经人工诱导变成四倍体,形成了新物种,但没有经理漫长的地理隔离。【详解】A、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改变了种群基因频率,A错误;B、种群间基因库差异明显,就会出现生殖隔离,b表示生殖隔离,存在生殖隔离的个体之间有的也可相互交配,但是后代不可育,B正确;C、d表示地理隔离,由于环境不同,自然选择的作用有差别,就会导致基因库存在差异,种群间基因库差异明显,就会出现生殖隔离,b表示生殖隔离,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就是出现生殖隔离,c表示新物种的形成,但是不是所有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经历长期的地理隔离,如二倍体经人工诱导变成四倍体,形成了新物种,但没有经理漫长的地理隔离,C错误;D、物种形成的必要环节有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生殖隔离,D错误。故选B。26.(1)是(2)
两##2
7(3)1红花:1白花【解析】【分析】甲、乙、丙两两杂交,产生F1,F1自交产生F2,性状表现均为9:7,说明控制花色的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1)分析表格,甲、乙、丙两两杂交,产生F1,F1自交产生F2,性状表现均为9:7,说明控制花色的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2)据表可知,F1自交产生F2,性状表现均为9:7,说明F1的基因型为双杂合子,故至少有两对等位基因的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花色才为红色;由此推知,白花的基因型可能为A_bbcc、aaB_cc、aabbC_、aabbcc,故为2+2+2+1=7种。(3)若乙的基因型为aaBBcc,丙的基因型为aabbCC,则F1的基因型为aaBbCc,F1与丙杂交所产生的花色性状及比例为1红花:1白花。27.(1)
c
次级卵母细胞
交叉互换(2)
a、b
g
d、e(3)AX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甲图中,a的染色体数目和核DNA数目都为n,是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b的染色体数目为n,核DNA含量为2n,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的染色体数目为2n,核DNA含量为2n,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有丝分裂末期;de的染色体数目为2n,核DNA含量位于2n-4n之间,处于有丝分裂前的间期或减数分裂前的间期;f的染色体数目为2n,核DNA含量为4n,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g染色体数目为4n,核DNA含量为4n,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级,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1)图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对应图甲中的c细胞;由于是雌性动物,且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所以其名称为次级卵母细胞;图乙细胞中B和b所在的染色体颜色不完全相同,基因b最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的结果。(2)由图示可知,甲图中,a的染色体数目和核DNA数目都为n,是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b的染色体数目为n,核DNA含量为2n,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的染色体数目为2n,核DNA含量为2n,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有丝分裂末期;de的染色体数目为2n,核DNA含量位于2n-4n之间,处于有丝分裂前的间期或减数分裂前的间期;f的染色体数目为2n,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南科技学院《平面设计基础》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我的家乡广西梧州
-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件第4章
- 性传播疾病 课件
- 2024至2030年中国方型镍氢电池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商用除湿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美白保湿乳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箱型干燥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环保型电子节能灯粘合剂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隧道风机消声器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水利灌浆工程施工讲义课件PPT93
- 胸廓畸形课件
- 重症医学的科研课件
- 强制医疗精神障碍患者入、出院制度
- 能源数据收集计划表
- 中国的土地退化
- 《机器学习》课程教学大纲
- 2022年重庆市西南医院医护人员招聘考试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山东大学分析化学练习题及答案06吸光光度法
-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技术课件
- 郭思乐生本教育理念及课堂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