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年河北省邯郸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华夏民族最深厚的精神沃土,它为中国故事提供了精神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在重要场合强调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2014年4月,习近平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演讲时提出:“2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中国传统陶瓷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厚,其所蕴含的中国故事精彩绝伦,其所彰显的中国精神熠熠生辉。在第二届陶瓷与文化论坛暨讲好陶瓷上的中国故事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把中国陶瓷上的中国故事归纳为三类。一是图像叙事。比如温州大学王小盾教授讲述的中国新石器时代彩陶纹饰中的撒种故事;景德镇陶瓷大学李砚祖教授讲述的儿童与侍女、文人与高士、神话与仙人、农耕与渔乐在陶瓷上的叙事故事。二是器物叙事。比如西安音乐学院罗艺峰教授讲述的陶瓷上的音乐历史变迁故事;江西师范大学曹柯平教授讲述的瓷与茶的故事。三是社会与文化学阐释。比如江西师范大学傅修延教授讲述的瓷器上反映的熟人社会与陌生人社会故事。当然,这一归类划分不一定能够概括其全部,但足以说明陶瓷上的故事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文本。这些故事,时时彰显着中国文化的精神、处处散发着中国文化的气息——儒家文化的积极乐观、道家文化的深刻睿智、佛家文化的大彻大悟,在陶瓷故事中构筑起属于中国文化的人文景观。(摘编自练崇潮《传统陶瓷器物的民族文化基因及其当代价值》)材料二:民间陶工在瓷器上讲故事,与文人士大夫在宣纸上讲故事的心境是不同的,如李惠芳所说:“民众的创作活动基本上是一种无意识的或下意识的,民众在创作文学作品时,并不把它当作艺术创作来对待。民众的文艺审美活动有着自发的倾向,没有任何审美的自我强迫,它坦白、快活、自由,一任自然。”这样的心境表现在陶瓷图像风格上,可用野趣来形容。野趣是相对于“雅趣”而言的,即不受文人士大夫文以载道、温柔敦厚等创作理念和美学规范的制约,自然质朴,粗野奔放,追求快乐美学、游戏美学,展现自由自在的生命状态。比如《西厢记》故事中“游殿惊艳”一节,陶工将故事的主角从张生和莺莺变成法聪和红娘。红娘机智勇敢,热血心肠,敢于挑战权威和世俗观念,身上有股“野气”,比莺莺这个闺阁小姐更让普通民众觉得亲近和喜爱。再如“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在陶工的手下变得滑稽可爱:他身着艳丽的衣服,将花盆里的菊花采来戴在头上,手舞足蹈。为了表现他这一行为的怪诞有趣,陶工还特意在他旁边画了一个眼神里满是惊讶好奇的小童。这位陶工对《饮酒》诗作了完全不同的诠释:陶渊明之态不是“悠然”,而是飘飘然。他在用他的人生经验和思维方式理解陶渊明热爱自然、闲逸自在的情怀,与文人士大夫不同。野趣是相对于“俗趣”而言的,即不合常规,离经叛道,但不庸俗、不低俗,体现的是人之本心与真性,比如陶瓷图像所塑造的一些叛逆的女性形象,最早的应数磁州窑生产的宋三彩柳阴读书枕上的那位女性了。她优雅地半卧榻上,身着薄纱,裸露着修长纤细的手臂,慵懒地看着书。这一图像以如此大胆的构图表现宋时女子读书情景,彰显了民间审美的野趣。《世说新语》中有一个“掷果盈车”的故事,但只说妇人们在洛阳道上围观潘岳,没有具体说是站在道上什么位置、以什么方式围观,这给后来的绘图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明代的一个铜镜上,潘岳出行的队伍阵势很大,但城楼上观看的只有一个女子。她低头拱手地朝下观望,安静斯文。到了清康熙瓷器上则大不一样了,一个女子变成了一群女子,安静斯文变成了欢呼雀跃。“掷果盈车”故事的思想内涵,从魏晋风流变成了大众娱乐,从而在陶瓷、木刻版画、象牙雕等上面广泛传播,尤其是陶瓷。由此可见,故事在传播过程中,只有不断吸收时代的元素,不断被改写重述,才能保持在历史长河中持久前行的动力,并最终成为一种叙事传统。这恰如希尔斯在《论传统》中说的,我们逃不出传统的掌心,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是一成不变的、外在于我们的,传统其实会随着我们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时间的链条上表现出连续性,“作为时间链,传统是围绕被接受和相传的主题的一系列变体”。陶瓷上的小说戏曲题材图像中,以《西厢记》最多,其次是《红拂记》《牡丹亭》等。它们的女主人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冲破礼教枷锁,大胆追求爱情,充分地反映了民间的爱情观念和审美诉求。在用图像讲述这些大胆叛逆的爱情故事方面,陶工们也同样大胆叛逆,比如清顺治青花人物故事碗上的杜丽娘,右手托腮,双眼微闭,沉浸在与柳梦梅相依相偎的白日梦中,不在乎他者的眼光,完全一副蔑视陈规、挑战旧俗的叛逆姿态!(摘编自倪爱珍《陶瓷的物性与图像叙事》)(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华夏民族最深厚的精神沃土,为我们提供了广博而深远的思想源泉。B.中国陶瓷上的故事共有三种类型,它们是“图像叙事”“器物叙事”“社会与文化学阐释”。C.与文人士大夫讲故事的心境不同,民间陶工创作不会有任何审美的自我强迫,一任自然。D.清朝顺治青花人物碗上的杜丽娘,不屑于他人眼光,蔑视陈规,是一个大胆的叛逆女性。(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陶瓷文化容纳了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用故事构筑起了属于中国文化的人文景观。B.材料二使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观点鲜明,语言通俗不失严谨。C.“野趣”是相对于“雅趣”“俗趣”而言的,故没有“雅趣”“俗趣”也就没有“野趣”之说。D.“掷果盈车”本是魏晋时一个风流故事,但民间陶工把它变成了大众娱乐,因此流传受阻。(3)下列各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清康熙斗彩杯上的王羲之,穿着红绿搭配的鲜艳衣服,坐在柳树上,看着池塘里一群鹅呼朋引伴、引颈高歌。B.元杂剧石君宝的《鲁大夫秋胡戏妻》故事画在陶瓷上:图像中的秋胡,身材矮小、形象猥琐,反映了民间朴素又鲜明的爱憎情感。C.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说:“绘战争故事者谓之刀马人,无论明清瓷品皆极为西人所嗜。”D.宋代邯郸磁州窑《孩儿鞠球纹枕》:童子头梳双丫辫,身着左衽交领长袖花衣,下穿肥裤,正在摆臂伸腿踢球,生动传神。(4)艺术总是相通的,郑振铎研究明代民歌创作时说:“文人学士们的作风在向死路上走去,而民间作品却仍是活人口上的东西。”请结合这句话谈谈你对陶瓷图像创作的理解。(5)如何才能通过陶瓷图像讲好中国故事?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归来罗烽天上没有云,柳絮和蜘蛛丝在碧蓝色的空气里,轻轻地舞着,飘着,全是跑着一个方向,忽上忽下地乱飞。它们时常碰在黎典的身上,也有的挂在他的脸上,这竟也引起黎典的烦躁,两手气愤地揉擦着面颊,粉白色的面颊,被揉成红色了。他躲在树荫下面,两只手插进学生服的裤袋里,两脚稍微分开地站着,并且倾出全部的视力向北张望,心脏异乎寻常地跳动,而身体却也异乎寻常地安静。黎典已经等得够久了,他的小伙伴白骞还不来。现在他有点儿不耐烦,心里在埋怨着,不是昨天傍晚已经约好了吗?既是说什么都不成问题,就该早来,早把那事情解决才对。难道说白骞变卦了吗?不会的,那么,为什么还不来呢?两架银色飞机,在黎典头顶的上空,像一对鹞鹰那样盘旋、角逐着,隆隆地轰鸣着。两年以来黎典已听惯这嘈乱的声音,他虽然没有亲眼看见飞机投弹,无理由地轰炸农村的庄稼人,不过那一幅悲惨浴血的景象,无时无刻不在他脆弱的头脑里刻画着。那是去年秋天的事情,就是在现在黎典站着的地方,偏东一里多地的郊野上,一个牧牛的孩子骑着一头老乳牛,就被两架演习机枪扫射的飞机当做射击的目标了。牧牛的孩子慢慢地从老乳牛的身上滚落在草地上,死了。老乳牛的一只腿受了弹伤,惊叫得一边吼叫,一边奔回村子里去。黎典是这一事件的目击者。那时,他被义愤激动了,他想将那个残暴的事实,描写成一段动人的、能获得广大同情的故事,公布给全世界的读者。可是结果失败了,当他将那事实如实地讲述给他父亲的时候,就遭到父亲的教训:“这就是了,你们孩子们还是少浪费点热情吧!”“不能,绝对不能的,爸爸,我,”黎典坦然而且加重语气地说,“我还是中国人啊!我对于这种暴行,不能不有一些表示的……”“表示什么呢?”父亲捻着老经世故的短须,而后轻微地叹息一声,说,“你应当安分啦,孩子!”“爸爸,我不相信你的话,你看猪该多么安分哪,可是它始终躲不了屠户一刀!爸爸,我感觉到我们的性命,同样是攥在屠户的手心里,安分和不安分全是一个样!”父亲没有继续跟他分辩,从沙发上站起来,关住了客厅的房门,然后亲蔼地推着黎典的肩膀,一直推到卧室里去。他这才安心了,因为这样一来,一切不安分的声浪,才不至于泄流到外人的耳朵里。当天夜里,父亲就发现儿子失踪了。黎典是藏在同学白骞的家里。两天以后,白骞将他逼送回家。在途中,白骞说:“别再耍脾气了,光耍脾气是不中用的哩。”“明知道是那么一回事,那为什么睁着眼让他们奴化!”黎典鼓着嘴唇说。这话已经相隔快一年了。两架银色飞机,箭一般向东急驶了。放出浓厚的烟幕,好像层叠不穷的白云团,横亘在很大一面蓝天上,渐渐地由浓而淡地消失了,飞机也不见了,只是留着隆隆的余音。原来已经躲进榆树林的黎典,他知道那两架银色飞机已离开这块草原的上空,可是他又似乎不大相信,他在树叶编织的空隙中眯起眼睛向上窥寻着,倾听着……天空是晴朗的,周围是静悄悄的。他心里咒骂着失约的白骞,决定去到白骞家里斥责他一顿。当他越过第一个丘岗时,遥远地有一个短小的影子出现了,样子非常张慌地迎着黎典的方向走过来。从强健的步子、宽臂膀、秃光的脑袋和蓝布长衫等等特点上,黎典看得出那个人就是他久候不来的白骞,现在他虽然立刻感到了愉快,但是他仍是装扮着盛怒的样子迎上前去。距离渐渐地缩短了。白骞扬起宽肥的衣袖,向黎典招着手,喊道:“小家伙,你等久了,等久了!”“你竟把这事忘了,忘干净了!是不是?”当白骞要跟他握手时,他拒绝了,把右手避到背后去,并且那样责备着。白骞更凑前两步,拍着黎典的肩膀,笑着说:“请原谅,实在是意外呢……”“嘿,真巧!第一次就赶上意外啦,嗯?”“你不要太火性啊,你听我说,刚才我家又被搜查了,……嗳,侥幸得很!”“什么人去的?”“日本宪兵队。”“日本宪兵队?哦!为什么呢?是不是我们的事走漏了消息?”“不是,昨天我们同班一个同学被他们捕去了,大概就是因为这一点关系。从前有过类似这样的事情,甚至一个同学遇难,全校要跟着遭殃的……”“他们从你家里搜出去什么没有?”“你想能搜去什么呢?我家里所有的东西,全像从盘古时遗留下来的尸骸……这些没有灵魂的东西,是万一也不会犯法的。犯法的证据全在这里呢!”白骞爱抚地轻拍着左胸脯,他感觉到那颗充血的心,正兴奋地跳跶着。他继续说:“可是连鬼都无从得知啊!我的心是这样的活跃着呃!”他挨着黎典的肩膀,太阳在他眼前闪烁着金色的光丝。“我们应该定日期了。”“后天怎样?”“好。”“夜车。”“好。”(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提到“早把那事情解决才对”,设置悬念,与结尾处的“后天”“夜车”,前后呼应,情节完整。B.黎典想把自己看到的日军的暴行公之于众,但父亲考虑到当时的形势,让他选择暂时隐忍、安分守己。C.白骞因家中被搜查而迟到,而黎典在他赶到时仍“把右手避到背后去”,可以看出他性格的执拗与幼稚。D.“全像从盘古时遗留下来的尸骸”,白骞看似自我调侃的幽默话语,饱含了他因国土沦陷而家境贫寒的控诉和心酸。(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插入了黎典去年秋天的一段回忆,揭露了日军残暴的罪行,同时也交代了黎典反抗意识觉醒的原因。B.小说善于运用内心独白的方式来展现黎典的情感变化,如对白骞迟迟不出现的急躁、愤怒,及白骞到来后的愉快。C.“太阳在他眼前闪烁着金色的光丝”,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人物的内心世界融为一体,包含着白骞对未来的美好憧憬。D.小说以沦陷区两个青年一次郊外的约会为主体事件,语言质朴自然,于日常生活的叙述中,展现出强烈的时代精神。(3)文中对黎典父亲这一人物着墨不多,却有其深刻的用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作为抗战小说,本文并未正面展现硝烟弥漫的正面战场,而是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请结合本文内容具体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苏秦为赵合从,说楚威王曰:“楚,天下之强国也。大王,天下之贤王也。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今乃欲西面而事秦,则诸侯莫不南面而朝于章台之下矣。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故为王至计,莫如从亲以孤秦。大王不从亲,秦必起两军:一军出武关,一军下黔中。若此,则鄢、郢动矣。臣闻治之其未乱,为之其未有也;患至而后忧之,则无及已。故愿大王早计之。大王诚能听臣,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制,委社稷宗庙,练士厉兵,在大王之所用之。从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今释霸王之业,而有事人之名,臣窃为大王不取也。秦,天下之仇雠也。横人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事秦,此所谓养仇而奉雠者也。夫为人臣而割其主之地以外交强虎狼之秦以侵天下卒有祸患外挟强秦之威,内劫其主,以求割地,大逆不忠,无过此者。故从亲,则诸侯割地以事楚;横合,则楚割地以事秦。此两策者,相去远矣,大王何居焉?故敝邑赵王,使臣效愚计,奉明约,在大王命之。”楚王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亲也。而韩、魏迫于秦患,不可与深谋。寡人自料,以楚当秦,未见胜焉。内与群臣谋,不足恃也。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如悬旌,而无所终薄。今君欲一天下,安诸侯,存危国,寡人谨奉社稷以从。”(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一》)材料二: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卒至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节选自曾巩《战国策目录序》)(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夫为A人臣B而割C其主之地D以外交E强F虎狼之秦G以侵H天下I卒J有祸患(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地方,在文中是土地方圆的意思,与“地方志”的“地方”意思不相同。B.乘,古代称四马一车的兵车为一乘,与《归去来兮辞》中“聊乘化以归尽”的“乘”意思不相同。C.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与《醉翁亭记》中“山间之四时也”的“四时”意思不相同。D.善,此处是好处的意思,与《劝学》中“善假于物也”的“善”意思不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秦认为楚国有建立霸王之业的资本,楚秦两国势不两立,最好的打算就是六国结成合纵联盟来孤立秦国。B.苏秦希望楚王及早谋划,听从他的意见,如合纵联盟成功,楚国就可称王,而连横联盟成功,秦国就会称帝。C.苏秦认为主张连横的人想割让诸侯的土地来侍奉秦国是奉养仇敌的做法,合纵和连横应该如何取舍不言自明。D.楚王认为楚不可能和秦友好,而韩、魏又不能深入谋划,单凭楚对抗秦也毫无胜算,最终同意参加合纵联盟。(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臣闻治之其未乱,为之其未有也;患至而后忧之,则无及已。②今释霸王之业,而有事人之名,臣窃为大王不取也。(5)请结合曾巩对战国游士的评价,简要评述苏秦游说楚威王这件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崔押衙①相州韦应物礼乐儒家子,英豪燕赵风。驱鸡②尝理邑,走马却从戎。白刃千夫辟,黄金四海同。嫖姚③恩顾下,诸将指挥中。别路怜芳草,归心伴塞鸿。邺城新骑满,魏帝旧台空。望阙应怀恋,遭时贵立功。万方如已静,何处欲输忠。【注】①押衙:官名,管领仪仗侍卫。②驱鸡:汉荀悦《申鉴•政体》:“睹孺子之驱鸡也,而见御民之方。”引申为做官。③嫖姚:汉名将霍去病尝为嫖姚校尉,此处借指崔氏。(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的前两句认为崔押衙既有儒家子弟的儒雅之风,又有燕赵儿女的英雄气概。B.“白刃”两句写崔押衙让敌人闻风而避,其英勇可在天下任何地方取得黄金富贵。C.“嫖姚”两句借用汉代名将霍去病的典故,表达了对崔押衙取得丰功伟绩的期待。D.“邺城”两句用“满”“空”两个字形成强烈对比,暗示了崔押衙强大的号召力。(2)本诗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为送别诗,但都格调感奋昂扬。请比较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厅”在古代本是庄严的场地,而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在这庄严的场所中却有家禽栖息,“,”这个生活细节体现了大家庭礼制的荒废破坏。(2)唐朝时期,朝廷在全国施行击鼓劝农制度。农忙季节,每个村五更便击鼓,百姓听到鼓声,一起下地耕种。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就体现了这一场景。(3)正面描写如同画月,侧面烘托如同绘云。在古代描写音乐的诗词中,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来表现演奏效果,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1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凡有一地,必有一脉。邯郸诞生成语典故1500多条,在全国首屈一指。2005年,中国文联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邯郸为“中国成语典故之都”,可谓实至名归。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都城①,唯有邯郸成语大千,为之何?成语之所以能成为邯郸的独家特色可能与长安、洛阳等都城虽也成语众多但与其汉唐元明清时期的灿烂文化相比便黯然失色有关。成语是民间口语②的产物,属于与官方文化对立的民间文化,因而更容易在华北平原生根发芽,而非长安、洛阳等都城。邯郸作为华北平原甚至整个北中国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有幸成为成语的第一道加工地。成语的产生发展还与经济社会③。隋唐大一统王朝出现后,经济重心转移,且生产力不断发展,百姓文化素质提高,以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为代表的民间文化绚烂多姿。成语在隋朝以前经历过繁荣昌盛,而后逐渐式微。邯郸迄今三千多年建城史,辉煌时刻止于隋朝修建大运河。当前中国流传的成语近80%以上产生于春秋到隋朝这一时期,这与邯郸兴衰史大致相等,()历史唯独成就了邯郸之“成语大千”。由此,邯郸最具辨识度的文脉精髓就蕴含在“成语大千,赵都邯郸”八字之中。(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请仔细分析画横线的句子,按要求作答。①句中有一词语需要删去,该词是。②句中有一词语需要修改,把改为。③下列两句中的引号与句中引号用法相同的是。【甲】中国文联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邯郸为“中国成语典故之都”。【乙】用面团发酵的食品里面都存在着一些“神奇的小孔”。④在文中括号处可以填入的关联词是。(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用面团发酵的食品里面都存在着一些“神奇的小孔”。这些小孔是怎么来的,它们对食物会产生哪些影响呢?首先,①_____。面粉由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成分组成,在面团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面粉中的蛋白质主要由麦胶蛋白、麦谷蛋白、麦清蛋白和麦球蛋白等组成,其中麦谷蛋白、麦胶蛋白吸水膨胀,②_____。这种面筋质在面团发酵过程中会因为二氧化碳气体的产生而膨胀,并能阻止二氧化碳气体的溢出。其次,促进小孔形成的主力军是谁呢?我们都知道,面粉中的碳水化合物大部分是以淀粉的形式存在的。淀粉中所含的淀粉酶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将淀粉转化为麦芽糖,进而继续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供给酵母发酵所需养分。当面团加入酵母后,酵母即可吸收面团中的养分生长繁殖,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团形成膨大、松软、蜂窝状的组织结构。因此,③_____。(1)如图是面团发酵食品中小孔的形成过程流程图,请将关键因素补充完整,每处不超过6个字。(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源”指水的本源,“流”指水的支流,“汇”指河流会合在一起。如果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视作一条大河,那么文明的起源、传承、发展就是河水的源、流、汇。源,是中华文明兴起时的点点星火;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中国智慧的传承;汇,则是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文明的交流融合与发展。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年河北省邯郸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华夏民族最深厚的精神沃土,它为中国故事提供了精神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在重要场合强调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2014年4月,习近平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演讲时提出:“2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中国传统陶瓷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厚,其所蕴含的中国故事精彩绝伦,其所彰显的中国精神熠熠生辉。在第二届陶瓷与文化论坛暨讲好陶瓷上的中国故事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把中国陶瓷上的中国故事归纳为三类。一是图像叙事。比如温州大学王小盾教授讲述的中国新石器时代彩陶纹饰中的撒种故事;景德镇陶瓷大学李砚祖教授讲述的儿童与侍女、文人与高士、神话与仙人、农耕与渔乐在陶瓷上的叙事故事。二是器物叙事。比如西安音乐学院罗艺峰教授讲述的陶瓷上的音乐历史变迁故事;江西师范大学曹柯平教授讲述的瓷与茶的故事。三是社会与文化学阐释。比如江西师范大学傅修延教授讲述的瓷器上反映的熟人社会与陌生人社会故事。当然,这一归类划分不一定能够概括其全部,但足以说明陶瓷上的故事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文本。这些故事,时时彰显着中国文化的精神、处处散发着中国文化的气息——儒家文化的积极乐观、道家文化的深刻睿智、佛家文化的大彻大悟,在陶瓷故事中构筑起属于中国文化的人文景观。(摘编自练崇潮《传统陶瓷器物的民族文化基因及其当代价值》)材料二:民间陶工在瓷器上讲故事,与文人士大夫在宣纸上讲故事的心境是不同的,如李惠芳所说:“民众的创作活动基本上是一种无意识的或下意识的,民众在创作文学作品时,并不把它当作艺术创作来对待。民众的文艺审美活动有着自发的倾向,没有任何审美的自我强迫,它坦白、快活、自由,一任自然。”这样的心境表现在陶瓷图像风格上,可用野趣来形容。野趣是相对于“雅趣”而言的,即不受文人士大夫文以载道、温柔敦厚等创作理念和美学规范的制约,自然质朴,粗野奔放,追求快乐美学、游戏美学,展现自由自在的生命状态。比如《西厢记》故事中“游殿惊艳”一节,陶工将故事的主角从张生和莺莺变成法聪和红娘。红娘机智勇敢,热血心肠,敢于挑战权威和世俗观念,身上有股“野气”,比莺莺这个闺阁小姐更让普通民众觉得亲近和喜爱。再如“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在陶工的手下变得滑稽可爱:他身着艳丽的衣服,将花盆里的菊花采来戴在头上,手舞足蹈。为了表现他这一行为的怪诞有趣,陶工还特意在他旁边画了一个眼神里满是惊讶好奇的小童。这位陶工对《饮酒》诗作了完全不同的诠释:陶渊明之态不是“悠然”,而是飘飘然。他在用他的人生经验和思维方式理解陶渊明热爱自然、闲逸自在的情怀,与文人士大夫不同。野趣是相对于“俗趣”而言的,即不合常规,离经叛道,但不庸俗、不低俗,体现的是人之本心与真性,比如陶瓷图像所塑造的一些叛逆的女性形象,最早的应数磁州窑生产的宋三彩柳阴读书枕上的那位女性了。她优雅地半卧榻上,身着薄纱,裸露着修长纤细的手臂,慵懒地看着书。这一图像以如此大胆的构图表现宋时女子读书情景,彰显了民间审美的野趣。《世说新语》中有一个“掷果盈车”的故事,但只说妇人们在洛阳道上围观潘岳,没有具体说是站在道上什么位置、以什么方式围观,这给后来的绘图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明代的一个铜镜上,潘岳出行的队伍阵势很大,但城楼上观看的只有一个女子。她低头拱手地朝下观望,安静斯文。到了清康熙瓷器上则大不一样了,一个女子变成了一群女子,安静斯文变成了欢呼雀跃。“掷果盈车”故事的思想内涵,从魏晋风流变成了大众娱乐,从而在陶瓷、木刻版画、象牙雕等上面广泛传播,尤其是陶瓷。由此可见,故事在传播过程中,只有不断吸收时代的元素,不断被改写重述,才能保持在历史长河中持久前行的动力,并最终成为一种叙事传统。这恰如希尔斯在《论传统》中说的,我们逃不出传统的掌心,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是一成不变的、外在于我们的,传统其实会随着我们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时间的链条上表现出连续性,“作为时间链,传统是围绕被接受和相传的主题的一系列变体”。陶瓷上的小说戏曲题材图像中,以《西厢记》最多,其次是《红拂记》《牡丹亭》等。它们的女主人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冲破礼教枷锁,大胆追求爱情,充分地反映了民间的爱情观念和审美诉求。在用图像讲述这些大胆叛逆的爱情故事方面,陶工们也同样大胆叛逆,比如清顺治青花人物故事碗上的杜丽娘,右手托腮,双眼微闭,沉浸在与柳梦梅相依相偎的白日梦中,不在乎他者的眼光,完全一副蔑视陈规、挑战旧俗的叛逆姿态!(摘编自倪爱珍《陶瓷的物性与图像叙事》)(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华夏民族最深厚的精神沃土,为我们提供了广博而深远的思想源泉。B.中国陶瓷上的故事共有三种类型,它们是“图像叙事”“器物叙事”“社会与文化学阐释”。C.与文人士大夫讲故事的心境不同,民间陶工创作不会有任何审美的自我强迫,一任自然。D.清朝顺治青花人物碗上的杜丽娘,不屑于他人眼光,蔑视陈规,是一个大胆的叛逆女性。(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A.中国陶瓷文化容纳了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用故事构筑起了属于中国文化的人文景观。B.材料二使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观点鲜明,语言通俗不失严谨。C.“野趣”是相对于“雅趣”“俗趣”而言的,故没有“雅趣”“俗趣”也就没有“野趣”之说。D.“掷果盈车”本是魏晋时一个风流故事,但民间陶工把它变成了大众娱乐,因此流传受阻。(3)下列各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CA.清康熙斗彩杯上的王羲之,穿着红绿搭配的鲜艳衣服,坐在柳树上,看着池塘里一群鹅呼朋引伴、引颈高歌。B.元杂剧石君宝的《鲁大夫秋胡戏妻》故事画在陶瓷上:图像中的秋胡,身材矮小、形象猥琐,反映了民间朴素又鲜明的爱憎情感。C.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说:“绘战争故事者谓之刀马人,无论明清瓷品皆极为西人所嗜。”D.宋代邯郸磁州窑《孩儿鞠球纹枕》:童子头梳双丫辫,身着左衽交领长袖花衣,下穿肥裤,正在摆臂伸腿踢球,生动传神。(4)艺术总是相通的,郑振铎研究明代民歌创作时说:“文人学士们的作风在向死路上走去,而民间作品却仍是活人口上的东西。”请结合这句话谈谈你对陶瓷图像创作的理解。(5)如何才能通过陶瓷图像讲好中国故事?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据和相应观点的关系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观点,仔细比对各个选项,正确选择。(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中的句子及相关材料,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找出与题干相关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解答】(1)B.“共有三种类型”错误,文章虽然列举了三种类型,但作者说“这一归类划分不一定能够概括其全部”,说明陶瓷上的故事可能不止这三种类型。故选B。(2)D.“因此流传受阻”错误,根据“‘掷果盈车’故事的思想内涵,从魏晋风流变成了大众娱乐,从而在陶瓷、木刻版画、象牙雕等上面广泛传播,尤其是陶瓷”可知,不是流传受阻,而是得以广泛传播。故选D。(3)C.材料二重点论述的是民间陶工创作时追求的“野趣”。许之衡的观点是总结了陶瓷上描绘战争图像的构图特征,而没有反映出陶工绘画上追求的“野趣”,故不适合做材料二的论据。故选C。(4)根据“野趣是相对于‘雅趣’而言的,即不受文人士大夫文以载道、温柔敦厚等创作理念和美学规范的制约”可知,那些具有“雅趣”的文人作品过于拘泥于创作理念和审美规范的约束,使创作缺少了生活味儿。根据“自然质朴,粗野奔放,追求快乐美学、游戏美学,展现自由自在的生命状态。比如《西厢记》故事中‘游殿惊艳’一节,陶工将故事的主角从张生和莺莺变成法聪和红娘……比莺莺这个闺阁小姐更让普通民众觉得亲近和喜爱”“野趣是相对于‘俗趣’而言的,即不合常规,离经叛道,但不庸俗、不低俗,体现的是人之本心与真性,比如陶瓷图像所塑造的一些叛逆的女性形象,最早的应数磁州窑生产的宋三彩柳阴读书枕上的那位女性了。她优雅地半卧榻上,身着薄纱,裸露着修长纤细的手臂,慵懒地看着书。这一图像以如此大胆的构图表现宋时女子读书情景,彰显了民间审美的野趣”可知,那些不在意这些规则的民间陶工,遵循民间“野趣”的审美原则,能大量流传于世。(5)根据“中国传统陶瓷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厚,其所蕴含的中国故事精彩绝伦,其所彰显的中国精神熠熠生辉”“这些故事,时时彰显着中国文化的精神、处处散发着中国文化的气息——儒家文化的积极乐观、道家文化的深刻睿智、佛家文化的大彻大悟,在陶瓷故事中构筑起属于中国文化的人文景观”可知,要秉持“传承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的原则,继承传统,不断挖掘优秀传统故事。根据“民众的创作活动基本上是一种无意识的或下意识的,民众在创作文学作品时,并不把它当作艺术创作来对待。民众的文艺审美活动有着自发的倾向,没有任何审美的自我强迫,它坦白、快活、自由,一任自然”可知,不要有审美的自我强迫,追求“坦白、快活、自由,一任自然”的境界。根据“由此可见,故事在传播过程中,只有不断吸收时代的元素,不断被改写重述,才能保持在历史长河中持久前行的动力,并最终成为一种叙事传统”可知,不断吸收时代的元素,不断改写重述,并形成一种叙事传统。根据“野趣是相对于‘俗趣’而言的,即不合常规,离经叛道,但不庸俗、不低俗,体现的是人之本心与真性,比如陶瓷图像所塑造的一些叛逆的女性形象……彰显了民间审美的野趣”可知,要远离“俗趣”的低俗,真正表现创作者的本心与真性。答案:(1)B(2)D(3)C(4)①那些具有“雅趣”的文人作品过于拘泥于创作理念和审美规范的约束,使创作缺少了生活味儿。②那些不在意这些规则的民间陶工,遵循民间“野趣”的审美原则,能大量流传于世。(5)①要秉持“传承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的原则,继承传统,不断挖掘优秀传统故事。②不要有审美的自我强迫,追求“坦白、快活、自由,一任自然”的境界。③不断吸收时代的元素,不断改写重述,并形成一种叙事传统。④要远离“俗趣”的低俗,真正表现创作者的本心与真性。(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归来罗烽天上没有云,柳絮和蜘蛛丝在碧蓝色的空气里,轻轻地舞着,飘着,全是跑着一个方向,忽上忽下地乱飞。它们时常碰在黎典的身上,也有的挂在他的脸上,这竟也引起黎典的烦躁,两手气愤地揉擦着面颊,粉白色的面颊,被揉成红色了。他躲在树荫下面,两只手插进学生服的裤袋里,两脚稍微分开地站着,并且倾出全部的视力向北张望,心脏异乎寻常地跳动,而身体却也异乎寻常地安静。黎典已经等得够久了,他的小伙伴白骞还不来。现在他有点儿不耐烦,心里在埋怨着,不是昨天傍晚已经约好了吗?既是说什么都不成问题,就该早来,早把那事情解决才对。难道说白骞变卦了吗?不会的,那么,为什么还不来呢?两架银色飞机,在黎典头顶的上空,像一对鹞鹰那样盘旋、角逐着,隆隆地轰鸣着。两年以来黎典已听惯这嘈乱的声音,他虽然没有亲眼看见飞机投弹,无理由地轰炸农村的庄稼人,不过那一幅悲惨浴血的景象,无时无刻不在他脆弱的头脑里刻画着。那是去年秋天的事情,就是在现在黎典站着的地方,偏东一里多地的郊野上,一个牧牛的孩子骑着一头老乳牛,就被两架演习机枪扫射的飞机当做射击的目标了。牧牛的孩子慢慢地从老乳牛的身上滚落在草地上,死了。老乳牛的一只腿受了弹伤,惊叫得一边吼叫,一边奔回村子里去。黎典是这一事件的目击者。那时,他被义愤激动了,他想将那个残暴的事实,描写成一段动人的、能获得广大同情的故事,公布给全世界的读者。可是结果失败了,当他将那事实如实地讲述给他父亲的时候,就遭到父亲的教训:“这就是了,你们孩子们还是少浪费点热情吧!”“不能,绝对不能的,爸爸,我,”黎典坦然而且加重语气地说,“我还是中国人啊!我对于这种暴行,不能不有一些表示的……”“表示什么呢?”父亲捻着老经世故的短须,而后轻微地叹息一声,说,“你应当安分啦,孩子!”“爸爸,我不相信你的话,你看猪该多么安分哪,可是它始终躲不了屠户一刀!爸爸,我感觉到我们的性命,同样是攥在屠户的手心里,安分和不安分全是一个样!”父亲没有继续跟他分辩,从沙发上站起来,关住了客厅的房门,然后亲蔼地推着黎典的肩膀,一直推到卧室里去。他这才安心了,因为这样一来,一切不安分的声浪,才不至于泄流到外人的耳朵里。当天夜里,父亲就发现儿子失踪了。黎典是藏在同学白骞的家里。两天以后,白骞将他逼送回家。在途中,白骞说:“别再耍脾气了,光耍脾气是不中用的哩。”“明知道是那么一回事,那为什么睁着眼让他们奴化!”黎典鼓着嘴唇说。这话已经相隔快一年了。两架银色飞机,箭一般向东急驶了。放出浓厚的烟幕,好像层叠不穷的白云团,横亘在很大一面蓝天上,渐渐地由浓而淡地消失了,飞机也不见了,只是留着隆隆的余音。原来已经躲进榆树林的黎典,他知道那两架银色飞机已离开这块草原的上空,可是他又似乎不大相信,他在树叶编织的空隙中眯起眼睛向上窥寻着,倾听着……天空是晴朗的,周围是静悄悄的。他心里咒骂着失约的白骞,决定去到白骞家里斥责他一顿。当他越过第一个丘岗时,遥远地有一个短小的影子出现了,样子非常张慌地迎着黎典的方向走过来。从强健的步子、宽臂膀、秃光的脑袋和蓝布长衫等等特点上,黎典看得出那个人就是他久候不来的白骞,现在他虽然立刻感到了愉快,但是他仍是装扮着盛怒的样子迎上前去。距离渐渐地缩短了。白骞扬起宽肥的衣袖,向黎典招着手,喊道:“小家伙,你等久了,等久了!”“你竟把这事忘了,忘干净了!是不是?”当白骞要跟他握手时,他拒绝了,把右手避到背后去,并且那样责备着。白骞更凑前两步,拍着黎典的肩膀,笑着说:“请原谅,实在是意外呢……”“嘿,真巧!第一次就赶上意外啦,嗯?”“你不要太火性啊,你听我说,刚才我家又被搜查了,……嗳,侥幸得很!”“什么人去的?”“日本宪兵队。”“日本宪兵队?哦!为什么呢?是不是我们的事走漏了消息?”“不是,昨天我们同班一个同学被他们捕去了,大概就是因为这一点关系。从前有过类似这样的事情,甚至一个同学遇难,全校要跟着遭殃的……”“他们从你家里搜出去什么没有?”“你想能搜去什么呢?我家里所有的东西,全像从盘古时遗留下来的尸骸……这些没有灵魂的东西,是万一也不会犯法的。犯法的证据全在这里呢!”白骞爱抚地轻拍着左胸脯,他感觉到那颗充血的心,正兴奋地跳跶着。他继续说:“可是连鬼都无从得知啊!我的心是这样的活跃着呃!”他挨着黎典的肩膀,太阳在他眼前闪烁着金色的光丝。“我们应该定日期了。”“后天怎样?”“好。”“夜车。”“好。”(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A.小说开篇提到“早把那事情解决才对”,设置悬念,与结尾处的“后天”“夜车”,前后呼应,情节完整。B.黎典想把自己看到的日军的暴行公之于众,但父亲考虑到当时的形势,让他选择暂时隐忍、安分守己。C.白骞因家中被搜查而迟到,而黎典在他赶到时仍“把右手避到背后去”,可以看出他性格的执拗与幼稚。D.“全像从盘古时遗留下来的尸骸”,白骞看似自我调侃的幽默话语,饱含了他因国土沦陷而家境贫寒的控诉和心酸。(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A.文中插入了黎典去年秋天的一段回忆,揭露了日军残暴的罪行,同时也交代了黎典反抗意识觉醒的原因。B.小说善于运用内心独白的方式来展现黎典的情感变化,如对白骞迟迟不出现的急躁、愤怒,及白骞到来后的愉快。C.“太阳在他眼前闪烁着金色的光丝”,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人物的内心世界融为一体,包含着白骞对未来的美好憧憬。D.小说以沦陷区两个青年一次郊外的约会为主体事件,语言质朴自然,于日常生活的叙述中,展现出强烈的时代精神。(3)文中对黎典父亲这一人物着墨不多,却有其深刻的用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作为抗战小说,本文并未正面展现硝烟弥漫的正面战场,而是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请结合本文内容具体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对小说整体通读后,针对每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相关人物作用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该人物在文中的描写以及小说的情节、主题等方面加以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指定的写作特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根据题干中相关写作特色的提示,准确理解艺术特色含义,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A.正确。B.“让他选择暂时隐忍”理解有误,文中的父亲让他安分,并不是“暂时”的,而是不希望他参与其中。C.“性格的执拗与幼稚”理解有误,文中黎典“把右手避到背后去”时,并不知道白骞为什么迟到,因此“执拗”不恰当。D.“因国土沦陷而家境贫寒”理解有误,从原文看,白骞的家境贫困,国土沦陷应该只是一方面的原因。故选A。(2)B.“白骞到来后的愉快”并非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方式,“现在他虽然立刻感到了愉快”,这是作者对其心理的直接刻画,并未采用“独白”的方式。故选B。(3)根据“这就是了,你们孩子们还是少浪费点热情吧!”“你应当安分啦,孩子!”“父亲没有继续跟他分辩,从沙发上站起来,关住了客厅的房门,然后亲蔼地推着黎典的肩膀,一直推到卧室里去。他这才安心了,因为这样一来,一切不安分的声浪,才不至于泄流到外人的耳朵里”可知,父亲懦弱、胆小、不觉醒,这与黎典的形象形成对比,突出了黎典正直、善良、爱国、敢于反抗的品质。根据“明知道是那么一回事,那为什么睁着眼让他们奴化!”可知,黎典父亲代表了沦陷区大部分人们的心理,这一形象的塑造,展现出沦陷区普通民众的奴化与懦弱,从侧面展现出抗战形势的严峻。(4)根据“他躲在树荫下面,两只手插进学生服的裤袋里,两脚稍微分开地站着,并且倾出全部的视力向北张望,心脏异乎寻常地跳动,而身体却也异乎寻常地安静”“黎典是这一事件的目击者。那时,他被义愤激动了,他想将那个残暴的事实,描写成一段动人的、能获得广大同情的故事,公布给全世界的读者”“我还是中国人啊!我对于这种暴行,不能不有一些表示的……”“不是,昨天我们同班一个同学被他们捕去了,大概就是因为这一点关系。从前有过类似这样的事情,甚至一个同学遇难,全校要跟着遭殃的……”可知,本文以青年学生为主人公,他们虽未曾真正地投入到抗日一线,但因国土沦丧的义愤和觉醒是真实而强烈的。根据“天上没有云,柳絮和蜘蛛丝在碧蓝色的空气里,轻轻地舞着,飘着,全是跑着一个方向,忽上忽下地乱飞”“两架银色飞机,箭一般向东急驶了。放出浓厚的烟幕,好像层叠不穷的白云团,横亘在很大一面蓝天上,渐渐地由浓而淡地消失了,飞机也不见了,只是留着隆隆的余音”可知,本文将笔墨用在了沦陷区的自然环境描写上,渲染了一种哀而不伤、凝重而又充满热望的氛围。根据“黎典是这一事件的目击者。那时,他被义愤激动了,他想将那个残暴的事实,描写成一段动人的、能获得广大同情的故事,公布给全世界的读者”“我还是中国人啊!我对于这种暴行,不能不有一些表示的……”“爸爸,我感觉到我们的性命,同样是攥在屠户的手心里,安分和不安分全是一个样”“我们应该定日期了”可知本文展现了青年学生崇高而又略显稚嫩的革命理想,通过有良知的青年学生的毅然觉醒,让人看到国家民族的希望所在。答案:(1)A(2)B(3)①与黎典的形象形成对比,用父亲的懦弱、胆小、不觉醒突出了黎典正直、善良、爱国、敢于反抗的品质。②通过黎典父亲这一形象的塑造,展现出沦陷区普通民众的奴化与懦弱,从侧面展现出抗战形势的严峻。(4)①本文以青年学生为主人公,他们虽未曾真正地投入到抗日一线,但因国土沦丧的义愤和觉醒是真实而强烈的。②本文将笔墨用在了沦陷区的自然环境描写上,渲染了一种哀而不伤、凝重而又充满热望的氛围。③本文展现了青年学生崇高而又略显稚嫩的革命理想,通过有良知的青年学生的毅然觉醒,让人看到国家民族的希望所在。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苏秦为赵合从,说楚威王曰:“楚,天下之强国也。大王,天下之贤王也。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今乃欲西面而事秦,则诸侯莫不南面而朝于章台之下矣。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故为王至计,莫如从亲以孤秦。大王不从亲,秦必起两军:一军出武关,一军下黔中。若此,则鄢、郢动矣。臣闻治之其未乱,为之其未有也;患至而后忧之,则无及已。故愿大王早计之。大王诚能听臣,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制,委社稷宗庙,练士厉兵,在大王之所用之。从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今释霸王之业,而有事人之名,臣窃为大王不取也。秦,天下之仇雠也。横人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事秦,此所谓养仇而奉雠者也。夫为人臣而割其主之地以外交强虎狼之秦以侵天下卒有祸患外挟强秦之威,内劫其主,以求割地,大逆不忠,无过此者。故从亲,则诸侯割地以事楚;横合,则楚割地以事秦。此两策者,相去远矣,大王何居焉?故敝邑赵王,使臣效愚计,奉明约,在大王命之。”楚王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亲也。而韩、魏迫于秦患,不可与深谋。寡人自料,以楚当秦,未见胜焉。内与群臣谋,不足恃也。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如悬旌,而无所终薄。今君欲一天下,安诸侯,存危国,寡人谨奉社稷以从。”(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一》)材料二: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卒至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节选自曾巩《战国策目录序》)(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夫为A人臣B而割C其主之地D以外交E强F虎狼之秦G以侵H天下I卒J有祸患(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A.地方,在文中是土地方圆的意思,与“地方志”的“地方”意思不相同。B.乘,古代称四马一车的兵车为一乘,与《归去来兮辞》中“聊乘化以归尽”的“乘”意思不相同。C.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与《醉翁亭记》中“山间之四时也”的“四时”意思不相同。D.善,此处是好处的意思,与《劝学》中“善假于物也”的“善”意思不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A.苏秦认为楚国有建立霸王之业的资本,楚秦两国势不两立,最好的打算就是六国结成合纵联盟来孤立秦国。B.苏秦希望楚王及早谋划,听从他的意见,如合纵联盟成功,楚国就可称王,而连横联盟成功,秦国就会称帝。C.苏秦认为主张连横的人想割让诸侯的土地来侍奉秦国是奉养仇敌的做法,合纵和连横应该如何取舍不言自明。D.楚王认为楚不可能和秦友好,而韩、魏又不能深入谋划,单凭楚对抗秦也毫无胜算,最终同意参加合纵联盟。(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臣闻治之其未乱,为之其未有也;患至而后忧之,则无及已。②今释霸王之业,而有事人之名,臣窃为大王不取也。(5)请结合曾巩对战国游士的评价,简要评述苏秦游说楚威王这件事。【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进行理解,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探究文中的思想观点的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具体内容正确作答。【解答】(1)句意:做为人臣,以损失自己国家的领土为代价,交结强暴如虎狼的秦国,来侵略天下,最终会招来祸患。“夫为人臣而割其主之地”,是后文“以外交强虎狼之秦”的手段,两者之后都要断开;“以侵天下”,是阐述前文叙述行为的目的,其后要断开;“卒有祸患”,是阐述前文叙述行为的结果,之前要断开。故选DGI。(2)C.“意思不相同”错误。“四时”:春夏秋冬四季。句意:我可以让山东各国一年四季都来进贡。/“四时”:春夏秋冬四季。句意:这就是山里四季的景色。可见,两处的“四时”意思相同。故选C。(3)D.“单凭楚对抗秦也毫无胜算”错误。原文是“未见胜焉”,意思是“未必能够取得胜利”。故选D。(4)①“臣闻治之(于)其未乱”“为之(于)其未有也”,是省略句,也是状语后置句,“臣闻(于)其未乱治之”“(于)其未有也为之”;“患”,祸患;“无及”,来不及。译文:我听说平定天下,在它还未混乱时就要着手,做一件事在未开始时就要做好准备;祸患临头,然后才去担忧它,那就来不及了。②“释”,放弃;“霸王”,名词动用,称霸,称王;“事”,侍奉;“窃”,私下。译文:现在您放弃称霸、称王的大业,反而落个侍奉别人的名声,我私下认为大王不该这样做啊。(5)从“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可知,苏秦不知道信奉道义,只知道逞口舌之才来迎合楚威王,他的策略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已;从“卒至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可知,最终苏秦因欺诈而失去性命,而任用他的楚国也最终灭亡。答案:(1)DGI(2)C(3)D(4)①我听说平定天下,在它还未混乱时就要着手,做一件事在未开始时就要做好准备;祸患临头,然后才去担忧它,那就来不及了。②现在您放弃称霸、称王的大业,反而落个侍奉别人的名声,我私下认为大王不该这样做啊。(5)①苏秦不知道信奉道义,只知道逞口舌之才来迎合楚威王,他的策略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已;②最终苏秦因欺诈而失去性命,而任用他的楚国也最终灭亡。参考译文:材料一:苏秦为赵国组织合纵联盟,去游说楚威王,说:“楚国是天下的强国。大王是天下的贤王。全国土地方圆五千里,战士百万,战车千辆,战马万匹,粮食可供十年,这是建立霸王之业的资本。现在您却打算听命于秦国,那么诸侯没有不朝见于秦国章台宫之下的了。秦国最引以为忧的莫过于楚国,楚国强盛则秦国削弱,楚国衰弱则秦国强大,这表明楚秦两国势不两立。所以替大王做最好的打算,不如六国结成合纵联盟来孤立秦国。大王如果不组织六国合纵联盟,秦国必然会从两路进军:一路从武关出兵,一路南下进军汉中。如果这样,楚都鄢、郢必然会引起震动。我听说平定天下,在它还未混乱时就要着手,做一件事在未开始时就要做好准备;祸患临头,然后才去担忧它,那就来不及了。所以,我希望大王及早谋划这件事。您若真能听取我的意见,我可以让山东各国一年四季都来进贡,奉行大王诏令,将国家、宗庙都委托给楚国,训练士兵,磨砺武器,任大王使用。合纵联盟成功,楚国就可以称王;连横联盟成功,秦国就会称帝。现在您放弃称霸、称王的大业,反而落个侍奉别人的名声,我私下认为大王不该这样做啊。秦国是天下的仇敌。主张连横的人都想割让诸侯土地来侍奉秦国,这是所谓奉养仇敌的做法。做为人臣,以损失自己国家的领土为代价,交结强暴如虎狼的秦国,来侵略天下,最终会招来祸患。至于对外依靠强秦的威势,对内胁迫自己的国君,以求得割让土地,这是最大的叛逆和不忠,没有比这更严重的罪行了。所以合纵相亲,诸侯就会割让土地侍奉楚国;连横成功,楚国就得割让土地侍奉秦国。这两种谋略,相差很远,大王要站在哪一方的立场上呢?因此,敝国国君赵王特派我献上这不成熟的策略,奉上详明的公约,听从大王决定。”楚王说:“秦国是虎狼一样凶恶的国家,不可以亲近。而韩、魏两国迫于秦国的威胁,又不能和它们深入地谋划合作。我自己考虑,单凭楚国来对抗秦国,未必能够取得胜利。在国内与群臣谋划,也不值得依靠。我躺着睡不安稳,吃也感觉不到香甜,心神恍惚,好像悬挂在空中的旗子,始终没有着落。现在您想统一天下,安定诸侯,拯救危国,我愿意恭恭敬敬地把国家托付给您,听从您的安排。”材料二:战国时代的游说之士却不是这样。(他们)不知道道义值得信奉,却喜欢于他们的言论容易迎合国君的需要。他们的居心用意,只是苟且地提出一时的权宜之计罢了。所以他们谈论欺诈的便利,而讳言欺诈的危害;夸说战争的好处,而隐瞒战争带来的祸患。他们一个接一个提出的权宜之计,不是没有好处,但是不会超过它的害处;有收获,但是不会超过它的损失。最后到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这些人,都因此丧失了性命;而任用他们的各国诸侯和秦国,也使自己的国家遭到了灭亡。(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崔押衙①相州韦应物礼乐儒家子,英豪燕赵风。驱鸡②尝理邑,走马却从戎。白刃千夫辟,黄金四海同。嫖姚③恩顾下,诸将指挥中。别路怜芳草,归心伴塞鸿。邺城新骑满,魏帝旧台空。望阙应怀恋,遭时贵立功。万方如已静,何处欲输忠。【注】①押衙:官名,管领仪仗侍卫。②驱鸡:汉荀悦《申鉴•政体》:“睹孺子之驱鸡也,而见御民之方。”引申为做官。③嫖姚:汉名将霍去病尝为嫖姚校尉,此处借指崔氏。(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本诗的前两句认为崔押衙既有儒家子弟的儒雅之风,又有燕赵儿女的英雄气概。B.“白刃”两句写崔押衙让敌人闻风而避,其英勇可在天下任何地方取得黄金富贵。C.“嫖姚”两句借用汉代名将霍去病的典故,表达了对崔押衙取得丰功伟绩的期待。D.“邺城”两句用“满”“空”两个字形成强烈对比,暗示了崔押衙强大的号召力。(2)本诗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为送别诗,但都格调感奋昂扬。请比较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比较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两首诗歌,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比较和分析。【解答】(1)B.“其英勇可在天下任何地方取得黄金富贵”错。“白刃千夫辟,黄金四海同”,意思是锋利的刀剑使千夫退避,富贵可与天下人同享。据此看出,应为“富贵与天下人同享”。故选B。(2)相同点:韦诗“别路怜芳草,归心伴塞鸿”,意思是分别时路边芳草萋萋,回归之心伴随着边塞的鸿雁飞翔。体现出离别的伤感之情;王诗“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意思是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据此看出,都抒发了送别时的忧伤之情。不同点: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恋爱中的青年男女那样悲伤得泪湿衣巾。据此看出,《送杜少府》主要表达了再远的距离也无法阻深厚友情的豪迈旷达之情;②“望阙应怀恋,遭时贵立功”,意思是回望朝廷应感怀恩德,生逢其时贵在为国家建功立业。据此看出,《送崔押衙》主要表达了对朋友应当抓住机会建功立业的劝勉。答案:(1)B(2)同:都抒发了送别时的忧伤之情。异:①《送杜少府》主要表达了再远的距离也无法阻深厚友情的豪迈旷达之情;②《送崔押衙》主要表达了对朋友应当抓住机会建功立业的劝勉。(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厅”在古代本是庄严的场地,而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在这庄严的场所中却有家禽栖息,“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这个生活细节体现了大家庭礼制的荒废破坏。(2)唐朝时期,朝廷在全国施行击鼓劝农制度。农忙季节,每个村五更便击鼓,百姓听到鼓声,一起下地耕种。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就体现了这一场景。(3)正面描写如同画月,侧面烘托如同绘云。在古代描写音乐的诗词中,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来表现演奏效果,如“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解答】故答案为:(1)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重点字:庖)(2)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重点字:聚)(3)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重点字:妪)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1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凡有一地,必有一脉。邯郸诞生成语典故1500多条,在全国首屈一指。2005年,中国文联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邯郸为“中国成语典故之都”,可谓实至名归。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都城①,唯有邯郸成语大千,为之何?成语之所以能成为邯郸的独家特色可能与长安、洛阳等都城虽也成语众多但与其汉唐元明清时期的灿烂文化相比便黯然失色有关。成语是民间口语②的产物,属于与官方文化对立的民间文化,因而更容易在华北平原生根发芽,而非长安、洛阳等都城。邯郸作为华北平原甚至整个北中国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有幸成为成语的第一道加工地。成语的产生发展还与经济社会③。隋唐大一统王朝出现后,经济重心转移,且生产力不断发展,百姓文化素质提高,以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为代表的民间文化绚烂多姿。成语在隋朝以前经历过繁荣昌盛,而后逐渐式微。邯郸迄今三千多年建城史,辉煌时刻止于隋朝修建大运河。当前中国流传的成语近80%以上产生于春秋到隋朝这一时期,这与邯郸兴衰史大致相等,()历史唯独成就了邯郸之“成语大千”。由此,邯郸最具辨识度的文脉精髓就蕴含在“成语大千,赵都邯郸”八字之中。(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请仔细分析画横线的句子,按要求作答。①句中有一词语需要删去,该词是“近”或“以上”。②句中有一词语需要修改,把“相等”改为“吻合”。③下列两句中的引号与句中引号用法相同的是乙。【甲】中国文联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邯郸为“中国成语典故之都”。【乙】用面团发酵的食品里面都存在着一些“神奇的小孔”。④在文中括号处可以填入的关联词是“故”或“因此”。【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运用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语段的内容,结合语境正确填写。(2)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画线的句子,根据题干要求进行变换。(3)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中相关词语、标点、病句的辨析或修改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语段,结合相关语境进行分析,正确作答。【解答】(1)第一空,根据下文“唯有邯郸成语大千,为之何”,以及语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都城”,填入成语是形容历史名都有很多,故可以填入“不胜枚举”。“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一个全部列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第二空,根据语境“成语是民间口语的产物,属于与官方文化对立的民间文化”可知,填入成语应是形容成语是人们口口相传的结果,故可以填入“辗转相传”。“辗转相传”,意思是多次转移传布。第三空,根据语境“成语的产生发展还与经济社会”可知,此处强调成语与经济社会关系密切,故可以填入“息息相关(休戚相关)”。“息息相关”,彼此呼吸都相互关联,形容关系非常密切。(“休戚相关”,彼此的喜悦与忧愁共同承担。形容彼此命运联系在一起。)(2)首先将句子的主干“成语能成为邯郸的独家特色可能与……有关”独立成句;然后将句子的状语部分“长安、洛阳等都城虽也成语众多”“但与其汉唐元明清时期的灿烂文化相比便黯然失色”独立成句,再根据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排列句序。故可改为:长安、洛阳等都城也成语众多,但与其汉唐元明清时期的灿烂文化相比便黯然失色,成语能成为邯郸的独家特色可能与这一原因有关。(3)①“近80%以上”是句式杂糅,可改为“近80%”或“80%以上”,故去掉“近”或“以上”;②“与邯郸兴衰史大致相等”是搭配不当,应改为“与邯郸兴衰史大致吻合”,故填“相等”“吻合”;③原文“成语大千”引号是强调突出的作用。甲为特定称谓,乙为强调突出,与原文同。故填“乙”;④根据语境,“当前中国流传的成语近80%以上产生于春秋到隋朝这一时期,这与邯郸兴衰史大致相等”是表示原因,“历史唯独成就了邯郸之‘成语大千’”是表明了结果,所以可填“故”或“因此”。答案:(1)①不胜枚举②辗转相传③息息相关(休戚相关)(2)长安、洛阳等都城也成语众多,但与其汉唐元明清时期的灿烂文化相比便黯然失色,成语能成为邯郸的独家特色可能与这一原因有关。(3)①“近”或“以上”②“相等”“吻合”③乙④“故”或“因此”(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用面团发酵的食品里面都存在着一些“神奇的小孔”。这些小孔是怎么来的,它们对食物会产生哪些影响呢?首先,①_____。面粉由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成分组成,在面团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面粉中的蛋白质主要由麦胶蛋白、麦谷蛋白、麦清蛋白和麦球蛋白等组成,其中麦谷蛋白、麦胶蛋白吸水膨胀,②_____。这种面筋质在面团发酵过程中会因为二氧化碳气体的产生而膨胀,并能阻止二氧化碳气体的溢出。其次,促进小孔形成的主力军是谁呢?我们都知道,面粉中的碳水化合物大部分是以淀粉的形式存在的。淀粉中所含的淀粉酶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将淀粉转化为麦芽糖,进而继续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供给酵母发酵所需养分。当面团加入酵母后,酵母即可吸收面团中的养分生长繁殖,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团形成膨大、松软、蜂窝状的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暑假企业市场推广活动临时促销员合作协议3篇
- 2024新版餐饮服务人员劳动协议样本版
- 2024挤塑板材料采购合同
- 2024校园垃圾处理与物业管理服务合同
- 2024打灰工程劳务分包协议范本一
- 2024年电力物资采购供应合同
- 2024年项目管理咨询服务合同
- 2024年食堂承包及食品安全管理服务协议3篇
- 2024年酒店业标准采购合同模板版B版
- O2O业务合作框架合同版B版
- 小班音乐教案:小瓢虫飞教案及反思
- 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安全评价细则
- 盲眼钟表匠:生命自然选择的秘密
- 雷达的分类及雷达信号处理详解
- 焊接检验作业指导书
- 警务航空无人机考试题库及答案
- 《新时代劳动教育教程与实践(第2版)》课程标准
- 法律顾问投标书
- 自愿放弃证明书怎么写
- 成都市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 2023人才培养方案调查问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