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北省保定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1页
2023年河北省保定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2页
2023年河北省保定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3页
2023年河北省保定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4页
2023年河北省保定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年河北省保定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学生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新近推出《人生论美学的中国话语——金雅美学思想评论集》。该书作者包括90多位学者和各界人士,他们以我国当代人生论美学的代表学者金雅为聚焦点,对其思想成果、理论创构、话语命题、学术道路等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和生动的展示。金雅将美学研究定位在引领人类的“人文精神前行”的坐标上,定位在“共同推进人类美学发展”的目标上,定位在不断升华民族美学精神的追求上,必将带来中国当代美学新的通变、新的革命。20世纪80年代,具有哲学特点的美学风靡全国,成为中国青年特别是大学生的热门话题,为什么呢?从中国文化传统看,我们一直有泛艺术、泛审美的诗性传统,艺术和审美一直是文人士大夫的重要理想寄托。艺术和美学作为载体,可以寄寓种种人生问题,包括生命价值、情感体认、人生选择、自我个性、人格塑造等,可以熔铸关于时代、社会、个体的丰富深刻的意蕴。中国近现代美学家对真率、生动、热情、完整、创造、自由、和谐等艺术化生命品格的倡扬,对机械、冰冷、庸俗、实利、雷同、分裂等种种异化的生命情状的反思批判,浸润着人们的心灵,使人们能够返回精神的家园。金雅主张中国美学最终要走向人,落到人的生命涵育上,贯通于主体的生命、生活、生存实践中,这就是生命的审美化、人生的艺术化,“使生命重归于深情、高尚、生动与诗意,使生命复归于它的本真、从容与和谐”。金雅以深沉、诗意、富有辨识度的语言,呈示了其美学不同于西方理论美学纯粹思辨样态的一种民族气韵和当代风范。金雅在美学上的努力既是一种学术的建构和学理的建设,也是一种对于人生的诗性介入和对于生命的诗意滋涵。(摘编自孙伟科、张明明《激活当代中国人自己的美学——评(人生论美学的中国话语>》)材料二:中国美学的核心范畴不是“美”,不是“艺术”,而是“道”。“道”的特征是“自然”,与之相对的是具有“人为”特征的“技”。“道”与“技”“自然”与“人为”之间的差异,与西方美学模仿与被模仿之间的区别完全不同。前者是境界上的区别,后者则是实体上的区别。中国美学描述审美对象的范畴是“象”。“象”不同于西方古典美学中的形式美的概念,它不是指某种具有特殊形式的事物,而是指事物的一种特殊的显现样子。“象”后来进一步发展为“意象”“意境”,“意象”“意境”的基本特征是情景交融。根据王夫之等人的认识,在审美活动中,“意象”“意境”是审美主体与对象遭遇时所自然生成的情态,是事物向审美主体直接呈现的样子,同时也是事物最真实的样子。中国美学描述审美经验的范畴是“兴”,后来发展为“感兴”。“兴”不同于西方美学中的“直觉”概念,它不是指主体一种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式,而是指主体的一种特殊的存在方式,它既不同于主体用概念来理解事物,也不同于主体由欲念来对事物采取实践行为。中国美学常常把“感兴”状态称为主体的本然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主体只是听凭自己的感受来同事物打交道,让事物在不受概念和目的局限的感觉中自由地显现。因此可以说,如果作为审美对象的“象”是事物的本来样子的话,那么作为审美经验的“兴”则是主体的本来样子。中国美学还有一个特殊的范畴,既可以用来描述审美对象,也可以用来描述审美主体,那就是“气”。“气”是中国哲学中一个独特的范畴,它既可以指有形物质的一种基本元素,也可以指无形精神的一种可感形式,总之是某种介于精神与物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东西,精神和物质、主体与客体可以借此进行沟通和交流。中国古典美学的理想,就是试图以“气”为中介,冲破僵硬的物质外壳,达到精神与物质、主体与客体的更深层次上的交往与理解。中国美学的核心问题不是发现形式美的规律或探讨艺术创作规律的问题,而是人生境界的问题。在审美境界中,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主体与客体处于自由的交往之中,这里没有任何外在的限制,而生成自然的条理和节奏,用儒家的话来说,这就是“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用道家的话来说,是“以天合天”的境界;用禅宗的话来说,是“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的境界。这是古代中国人理想的人生境界。一个有着高远人生境界的人,必然追求审美的人生;反过来,正是在有意识地追求审美人生的过程中,人们能不断拓宽胸襟、涵养气象,提升人生境界。(摘编自彭锋《什么是中国美学》)(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20世纪80年代美学风靡全国,与我国具有以审美寄托理想的文化传统有关,人们借美学以思考人生、时代、社会等问题。B.金雅美学研究的语言深沉而有诗意,其美学研究成为一种对于人生的诗性介入和对于生命的诗意滋涵。C.“道”与“技”存在“自然”与“人为”的境界的差异,与西方美学的模仿与被模仿之间实体上的区别是截然相反的。D.中国古典美学追求精神和物质、主体与客体借助作为中介的“气”以实现更深层次的交往与理解。(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重在评论金雅的研究定位与美学主张,材料二重在阐释中国美学的特点。B.金雅的美学思想主张生命的审美化、人生的艺术化,重视对于人的生命的涵育。C.“直觉”观与“感兴”观的重要区别在于审美对象能否独立于审美主体而存在。D.魏晋南北朝的美学家提出“气韵生动”的命题,从中可见中国美学对“气”的重视。(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朱光潜:“艺术的美丑和自然的美丑是两件事,自然美可以转化为艺术意义上的丑。”B.李泽厚:审美“是生理性的感情和官能,却渗透了人类的智慧和道德”。C.蔡仪:“美的事物就是典型的事物,就是种类的普遍性、必然性的显现者。”D.叶朗:“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离不开观赏者,而任何观赏都带有创造性。”(4)著名美学家宗白华指出:“意境是造化与心源的合一……是客观的自然景象和主观的生命情调的交融渗化。”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5)中国美学关于人的发展的主张有怎样的积极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秋风秋雨愁煞人庐隐淡雾仿若轻烟,笼住湖水与岗峦。远处翠翠隐隐,紫雾漫漫。舟子摇着双桨,低唱小调。凌峰吩咐舟子将船拢了岸,踏着细草,走过一箭多路,来到一座孤坟边。四围满是霜后的枫叶,鲜红比血,照眼生辉。树梢头哀蝉穷嘶,似诉将要僵伏的悲愁,促织在草底若歌若泣。她在这冷峭的秋色秋声中,忽想起五年前曾在此地低吟“秋风秋雨愁煞人”!坟旁青苔斑斓,字迹模糊。她从地上捡了一块瓦片,将青苔刮尽,露出几个字是“女烈士秋瑾之墓”。“哦!女英雄。”她轻轻低呼着。那夜微冷的西风,吹拂着庭前松柯,发出凄厉的涛歌。沙沙的秋雨,滴在梧桐叶上。她正坐在窗下,忽见门帘一动,进来一个英风满面的女子,原来是表姐。她神色露着张惶,急将桌上洋灯吹灭,低声道:“凌妹真险,你领我从你家后花园门出去,迟了他们必追踪过来。”凌峰莫名其妙地张慌着!她们冒雨出去,向北转过去。凌峰开了后门,把她送出去,连忙关上跑到屋里,还不曾坐稳,已听见前面门口有人打门!她勉强镇定了,看看房里母亲,已经睡了,父亲还没有回来,壁上的时针正指在十点。看门的老王进来说:“外面有两个侦探要见老爷,我回他老爷没在家,他说刚才仿佛看见一个女人进了咱们的家门,那是一个革命党,如果在这里,须立刻把她交出来,不然咱们都得受连累。”凌峰道:“你告诉他没有人进来,也许他看错了,不信请他进来搜好了……”母亲已被惊醒,推枕起来。凌峰背着人悄悄将适才的事告诉了母亲,母亲不禁垂泪:“你姑爹姑妈死得早,可怜剩下她一个孤女……又是生来气性高傲,喜打抱不平,现在竟做了革命党,哎!若果有什么意外怎么办?”十二点多钟凌峰的父亲回来了,也是一夜担心,昨夜风雨,不知她躲在什么地方。过了几天,忽从邮局送来一封信,正是秋瑾的笔迹。凌峰的父亲忙忙展读:舅父母大人尊前:前夜自府上逃出,正风雨交作,泥泞道上,仓皇奔驰,满拟即乘晚车北去引避,不料官网密密,甫到车站,巳遭逮捕。前途凶多吉少,则可预臆也。但甥自幼孤露,命运厄蹇,又念皇皇华胄,摧残于腥膻之满人手中,谁能不冲发裂眦,以求涤雪光复耶?甥不揣愚鄙,窃慕良玉木兰之高行,妄思有以报国,乃不幸而终罹法网,此亦命也。但望革命克成,又复何憾?唯夙蒙舅父母爱怜,时予训迪,得有今日,罔极深恩,未报万一,一旦溘逝,未免遗恨耳!别矣!别矣!临楮凄惶,不知所云。肃叩福安!甥女秋瑾再拜母亲整整哭了一夜,第二天父亲就到处去托人求情,但朝廷这时最忌党人,虽是女流也不轻赦,等到七天以后,就要绑到法场行刑。父亲不敢把这惊人的信息告诉母亲,只说已托人求情,或者有救,母亲每日在佛堂念佛,求菩萨慈悲,保佑这可怜的甥女。这几天秋雨连绵,秋风瑟瑟,秋瑾被关在重牢里,手脚都上着镣铐,脸上早已惨白,没有颜色。她坐在墙犄角里,黯然吟道:“秋风秋雨愁煞人!”念完这诗句,她紧紧闭上眼睛,但是最终傲然地笑了。行刑的头一天,她的舅父托了许多人情,要会她一面,但只能在铁拦的空隙处,并且时间不得过五分钟。秋瑾这时脸色已变得青黄,两只眼球凸出,十分惨厉可怕。她舅父从铁栏里伸进手来,握住她那铁镣锒铛的手,禁不住流下泪来。秋瑾怔怔地凝注他的脸,不禁惨笑,摇头,凄厉地说:“舅舅保重!”她的心好像碎了,晕然倒在地下,舅父在外面顿足痛哭,而五分钟的时间已经到了。到了第二天十点钟的时候,道路上人忙马乱,荷枪实弹的兵士,一个个威风凛凛,杀气蒸腾。几辆囚车,载着许多青年英豪志士。最后一辆车上,便是那女英雄秋瑾。凌峰远远望见,不禁心如刀割呜咽地哭了。街上看热闹的人,对于这些为国死难的志士,有的莫名其妙地说:“这些都是革命党?”有的仿佛很懂得这事情的意味的,只摇着头,微微叹道:“可怜!”最后囚车的女英雄出现了,更使街上的人惊异,“女人也做革命党,真是破天荒的新闻!”这些英雄,一刹那间都横卧在刑人场上,他们的魂魄,都离了这尘浊的世界。秋瑾的尸骸,由她舅父装殓后,便停在普救寺里。过了不久,革命已告成功,各省悬上白布旗帜,那腥膻的满洲人,都从贵族的花园里,四散逃亡,皇帝也退了位。各处人士公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秋瑾尤是其中一个努力的志士,因公议把她葬在西湖,使美妙的湖山,更增一段英姿。凌峰想到这里,但见荒草离离,白杨萧萧,举首天涯,兵锋连年,国是日非,哪里是理想的共和国家?她不由得悲绪潮涌,叩着那残碑断碣,慨然高吟道:枫林古道,荒烟蔓草,何处赋招魂!更兼这——秋风秋雨愁煞人!舟子已来催上道。凌峰懒懒出了枫林,走到湖边,再回头一望,红蓼鲜枫,都仿若英雄的热血,她不禁凄然长叹。上了小船,舟子洒然鼓桨前进,不问人是何心情,他依然唱着小调。只有湖上的斜风细雨,助她叹息呢!(原载1927年6月《蔷薇周刊》,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身后有侦探尾随的情况下,秋瑾逃到舅父家,她神色张惶,急忙吹灭桌上的洋灯,低声让表妹凌峰带自己从后花园门逃出去,表现了情况的紧急与危险。B.本文写秋瑾念完诗句最终傲然地笑,表现了秋瑾对于革命胜利的坚定的信念;写她见舅父时晕然倒在地上,表现了她内心的浓重的哀伤和痛苦。C.街上看热闹的人,对于为国死难的志士,有的莫名其妙,有的摇头微叹,有的惊异女人做革命党,说明革命党人的流血牺牲未得民众普遍支持。D.本文交代了秋瑾等志士遇害的情况,写清廷灭亡以后贵族逃亡、皇帝退位,秋瑾终被公议葬在美丽的西湖,革命最终成功,表达了英灵终得慰藉之意。(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开头描写了淡雾如烟、远山翠隐、枫叶如血、哀蝉悲鸣、促织鸣叫等景象,为凌峰乘船祭扫表姐秋瑾墓地渲染了冷峭、哀戚的气氛。B.本文借秋瑾写给舅父母的一封信,侧面交代了秋瑾的被捕经过,袒露了她决心为国献身的心迹,表达了她对舅父母爱怜训迪的感激及诀别之意。C.本文写凌峰手叩残碑断碣慨然悲吟,而舟子唱着小调洒然鼓桨前进,两者心境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了对舟子不问国事、自得其乐的抨击。D.本文先从秋瑾的表妹凌峰为秋瑾扫墓写起,中间回忆秋瑾生前死后的一些经历,最后又回到眼前扫墓的情节,突出了对女英雄秋瑾的悼念之情。(3)文章以“秋风秋雨愁煞人”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史载秋瑾坚决拒绝出走,后在革命军基地绍兴大通学堂被捕,死后革命党人偷运遗体安葬。而文中很多内容是虚构的。这些虚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谈谈你的理解。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帝遣使聘之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节选自《后汉书•严光传》)材料二:严光,字子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同光武游学。及帝即位,光乃变易姓名,隐逝不见。帝思其贤,乃物色求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光也,乃遣安车玄纁聘之,三反而后至。司徒霸与光素旧,欲屈光到霸所语言,遣使西曹属侯子道奉书。光不起,于床上箕踞抱膝发书。读讫,问子道曰:“君房素痂,今为三公,宁小差否?”子道曰:“位已鼎足,不痴也。”光曰:“遣卿来何言?”子道传霸言,光曰:“卿言不痴,是非痴语也?天子征我,三乃来。人主尚不见,当见人臣乎?”子道求报,光曰:“我手不能书。”乃口授之,使者嫌少,可更足。光曰:“买菜乎?求益也?”霸封奏其书,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卧所,抚其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而言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竞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因共偃卧。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节选自《高士传•卷下•严光》)(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帝A遣B使C聘D之E舍F于G北H军I给G床K褥L太M官N朝O夕P进Q膳(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区区,用于自称的谦辞,与《过秦论》中“秦以区区之地”的“区区”意思不相同。B.鼎足,喻三方并峙之势,与《三国演义》中“以成鼎足之势”的“鼎足”意思相同。C.要领,腰和脖子,“要领绝”的意思是被处死,与现代汉语的“要领”意思不相同。D.物色,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去寻找,与现代汉语的“物色人选”的“物色”意思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严光年轻时名气很大,与光武帝一同游历,光武帝即位后,严光便隐居了;光武帝敬重严光,想让他辅助自己,但他最终没有答应。B.面对侯霸的信使,严光没有起身迎接,在打开侯霸的来信时居然岔腿抱膝;他还嘲笑侯霸痴傻,后把信札丢给信使,显得极不恭敬。C.严光在写回信时未按来使要求多写一点,他说这又不是买菜要多多益善;侯霸密奏此事,光武帝笑着说严光是狂家伙,还是老样子。D.严光被光武帝任命为谏议大夫,不肯接受,于是归隐躬耕于富春山;后来得到光武帝的特别征召,他也没有去;八十岁在家中去世。(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司徒霸与光素旧,欲屈光到霸所语言,遣使西曹属侯子道奉书。②复引光人,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因共偃卧。(5)严光是怎样分别拒绝司徒侯霸和光武帝的延请的?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东汉诗,完成下面小题。咏蕙诗繁钦①蕙草生山北,托身失所依。植根阴崖侧,夙夜惧危颓。寒泉浸我根,凄风常徘徊。三光②照八极,独不蒙余晖。葩叶永雕瘁③,凝露不暇唏。百卉皆含荣,已独失时姿④。比我英芳发,鶗鴂④鸣已衰。【注】①繁钦(?—218年):字休伯,东汉末年颍川(今河南禹州)人,曾任丞相曹操主簿。②三光:指日、月、星的光芒。③雕瘁:凋摧憔悴。④时姿:时节下的姿态。⑤鶗鴂(tíjué):杜鹃鸟,杜鹃鸟常在暮春时鸣叫,因此成为花落时节的象征。(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和古代一般咏蕙草的诗不同,并没有着重赞美蕙草的高洁品性。B.前八句主要写蕙草生长的环境,后六句表现蕙草不能吐露芳华的感伤。C.诗中所表现的阴冷、凄清的环境是东汉末年社会黑暗的一个侧面反映。D.这首诗用第一人称的口气咏叙,蕙草的不幸遭遇正是作者自身的写照。(2)本诗是怎样抒写情怀的?请结合内容简要赏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中孔子说,学《诗经》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团结群众,可以抒发不满,可以“,”,还可以知道很多鸟兽草木的名字。(2)《春江花月夜》“,”两句由展现辽阔的江天景象过渡到描写游子、思妇的两地相思。(3)诗人揽镜自照,常常引发时日消逝、青春不再、老大无成等感慨,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7分)6.(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工作后,陈音曾多次出国演出,宣传中国的音乐文化。不同文化碰撞交流之间让他深受启发,陈音决定融合古今中外音乐文化,创作具有时代性、具备现代审美要求的琵琶曲。早在学生时代,陈音就曾把小提琴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改编为琵琶曲,将小提琴线性的音乐流动转换为弹拨乐的清脆灵动和颗粒性。刚开始,他遭到一些非议和批评,有人认为这类曲子的意境不符合传统琵琶文化,还有人认为这首曲子借鉴了很多小提琴、钢琴的技法,演奏难度太大。但陈音并未气馁,吸取建议,又改动了四五版。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首已经广为流传,成为学员考试、专业比赛的必选曲目之一的曲子对琵琶技艺的推动作用和对琵琶曲改编的引领性。(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3分)7.(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最近网上流传一个说法,刷牙的时候,如果将牙刷抹了牙膏后蘸水,会降低牙膏中摩擦剂的摩擦力,因而不利于牙齿的清洁。此外,用于美白或脱敏等的牙膏如果蘸水,功效会A。而实际上,(①),反而需要水的配合才能发挥作用。水和摩擦剂、保湿剂是牙膏的三种主要成分。牙膏如果只有摩擦剂一种成分,其固态颗粒就如B,无法发挥预期的清洁作用;或者与牙齿“硬碰硬”,(②)。因此,摩擦剂与液态的水并肩作战,才能C:一则可以“凝聚”摩擦剂颗粒,二则可以缓冲摩擦剂颗粒与牙齿之间的摩擦。值得注意的是,牙膏中的绝大多数摩擦剂都难溶于水,因此水的加入通常不会对摩擦剂的去污能力产生本质影响。而各种功效的牙膏也都有“求”于水。如:美白牙膏漂白牙齿的过氧化钙遇到水,才能分解出能够最终发挥效用的过氧化氢;脱敏牙膏的有效成分可溶性钾盐遇到水,才能解离出能够麻木痛觉神经的钾离子。考虑到健康人口腔中唾液自带的水分,牙膏蘸不蘸水使用都可以。但如果唾液分泌过少,或者牙膏膏体相对黏稠,(③)。(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请在文中括号里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3)从第二自然段来看,为什么牙膏蘸水影响刷牙功效的说法是错误的?请使用包含并列关系的句子进行概括,表达要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激活当代中国人自己的美学——评<人生论美学的中国话语>》中说:金雅将美学研究定位在引领人类的“人文精神前行”的坐标上,定位在“共同推进人类美学发展”的目标上,定位在不断升华民族美学精神的追求上,必将带来中国当代美学新的通变、新的革命。金雅进行美学研究如此,其实,我们做其他事情也应如此。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搬用现代文阅读的材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7分)1.【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据和相应观点的关系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观点,仔细比对各个选项,正确选择。(4)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中的句子及材料内容,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找出与题干相关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解答】(1)C.“截然相反”错,原文说“完全不同”,两者意思不同。故选C。(2)C.“‘直觉’观与‘感兴’观的重要区别在于审美对象……”表述错误,原文说“‘兴’不同于西方美学中的‘直觉’概念,它不是指主体一种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式,而是指主体的一种特殊的存在方式”,可见两者的重要区别不在于审美对象的特点,而在于审美主体的特点。故选C。(3)材料一重点谈及金雅将中国美学研究定位于促进人类与中华民族发展问题。A.说的是艺术美和自然美的关系,与材料一观点无关。B.说的是审美活动与人类的智慧和道德的关系,与将美学研究定位于促进人类发展有关。C.说的是美的典型性,与材料一观点无关。D.说的是美的创造性,与材料一观点无关。故选B。(4)由“‘象’不同于西方古典美学中的形式美的概念,它不是指某种具有特殊形式的事物,而是指事物的一种特殊的显现样子……是审美主体与对象遭遇时所自然生成的情态,是事物向审美主体直接呈现的样子,同时也是事物最真实的样子”可知:“造化”指客观的自然景象,是事物向审美主体直接呈现的样子;由“中国美学常常把‘感兴’状态称为主体的本然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主体只是听凭自己的感受来同事物打交道,让事物在不受概念和目的局限的感觉中自由地显现。因此可以说,如果作为审美对象的‘象’是事物的本来样子的话,那么作为审美经验的‘兴’则是主体的本来样子”可知:“心源”指主观的生命情调,是审美主体由审美对象自然引发的情态。由“‘意象’‘意境’的基本特征是情景交融”可知:“意境”的基本特征是情景交融。其中,“景”即“造化”,“情”即“心源”,在审美活动中,两者应合为一体、交融渗化,由此表达主体的思想感情。(5)由“艺术和美学作为载体,可以寄寓种种人生问题,包括生命价值、情感体认、人生选择、自我个性、人格塑造等,可以熔铸关于时代、社会、个体的丰富深刻的意蕴。中国近现代美学家对真率、生动、热情、完整、创造、自由、和谐等艺术化生命品格的倡扬,对机械、冰冷、庸俗、实利、雷同、分裂等种种异化的生命情状的反思批判,浸润着人们的心灵,使人们能够返回精神的家园”可得出:使人涵养艺术化的生命品格,反思批判种种异化的生命情状,返回精神的家园。由“一个有着高远人生境界的人,必然追求审美的人生;反过来,正是在有意识地追求审美人生的过程中,人们能不断拓宽胸襟、涵养气象,提升人生境界”可得出:使人在有意识地追求审美人生的过程中,不断拓宽胸襟、涵养气象,提升人生境界。答案:(1)C(2)C(3)B(4)①“造化”指客观的自然景象,是事物向审美主体直接呈现的样子;“心源”指主观的生命情调,是审美主体由审美对象自然引发的情态。②“意境”的基本特征是情景交融,“景”即“造化”,“情”即“心源”,在审美活动中,两者应合为一体、交融渗化。(5)①使人涵养艺术化的生命品格,反思批判种种异化的生命情状,返回精神的家园;②使人在有意识地追求审美人生的过程中,不断拓宽胸襟、涵养气象,提升人生境界。(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2.【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对小说整体通读后,针对每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标题作用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小说,从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中相关内容作用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文本,找出相关虚构的内容,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解答】(1)D.“革命最终成功”“英灵终得慰藉”错,原文写“革命已告成功”“荒草离离,白杨萧萧,举首天涯,兵锋连年,国是日非,哪里是理想的共和国家?”由此可知,革命尚未真正成功。故选D。(2)C.“凸显了对舟子不问国事、自得其乐的抨击”错,凌峰与舟子心境的对比表现了对舟子不问国事、自得其乐的无奈,但更重要是凸显凌峰祭奠英雄的悲戚与苍凉的心境;且说“抨击”程度过重。故选C。(3)“秋风秋雨愁煞人”是秋瑾在狱中吟唱的诗句,这一诗句,充分表达了秋瑾对封建黑暗统治的不满,对吃人礼教的反抗,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也表达一位女革命家忧国忧民、壮志未酬、面对死亡的悲愤心情。诗句意思为:绵绵秋雨,伴着寒冷的秋风,天空一定是昏黄的,肃杀的冬季就要来了,大地上没有了勃勃生机,正是万物凋零的时节,在秋风秋雨之中,心情更是惆怅哀凉。诗句为秋瑾英勇就义的故事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奠定了感情基调;与文中几次写到的风雨,“那夜微冷的西风,吹拂着庭前松柯,发出凄厉的涛歌。沙沙的秋雨,滴在梧桐叶上”“前夜自府上逃出,正风雨交作,泥泞道上”“这几天秋雨连绵,秋风瑟瑟,秋瑾被关在重牢里”“只有湖上的斜风细雨,助她叹息”,题目与内容构成呼应,成为贯穿全篇的线索;“她在这冷峭的秋色秋声中,忽想起五年前曾在此地低吟‘秋风秋雨愁煞人’”,此地是表姐埋骨之处,凌峰低吟“秋风秋雨愁煞人”,既有对表姐秋瑾的沉痛的怀念,又感慨于表姐的忧国之情,报国之志,表现了秋瑾为国献身的精神对于后来人的感召和影响。(4)从情节上看,增添了作品的故事性。“忽见门帘一动,进来一个英风满面的女子,原来是表姐。她神色露着张惶,急将桌上洋灯吹灭,低声道:‘凌妹真险,你领我从你家后花园门出去,迟了他们必追踪过来。’凌峰莫名其妙地张慌着!她们冒雨出去,向北转过去”,写秋瑾逃到舅父母家得到表妹掩护,才能引出后文被捕、营救、探视、被害、扫墓等情节,从而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从人物塑造看,使人物形象更为真实、丰满。“母亲不禁垂泪:‘你姑爹姑妈死得早,可怜剩下她一个孤女……又是生来气性高傲,喜打抱不平,现在竟做了革命党……过了几天,忽从邮局送来一封信,正是秋瑾的笔迹。凌峰的父亲忙忙展读……行刑的头一天,她的舅父托了许多人情,要会她一面……秋瑾这时脸色已变得青黄,两只眼球凸出,十分惨厉可怕”,借舅父母一家的所见所知表现秋瑾的侠骨及柔情,使秋瑾的形象更为真实、丰满,有血有肉;从主题看,突出主题。“行刑的头一天,她的舅父托了许多人情,要会她一面,但只能在铁拦的空隙处,并且时间不得过五分钟”“最后囚车的女英雄出现了,更使街上的人惊异,‘女人也做革命党,真是破天荒的新闻!’这些英雄,一刹那间都横卧在刑人场上,他们的魂魄,都离了这尘浊的世界”“凌峰想到这里,但见荒草离离,白杨萧萧,举首天涯,兵锋连年,国是日非,哪里是理想的共和国家”,借舅父狱中探视、凌峰刑场所见及祭扫秋瑾墓,展现当时血雨腥风的社会环境,彰显忧虑国运和颂赞、缅怀英雄的主题。答案:(1)D(2)C(3)①“秋风秋雨愁煞人”是秋瑾在狱中吟唱的诗句,表现出对祖国、民族所处险境的无限忧虑,对革命未成、壮志未酬的无限悲愁;②为秋瑾英勇就义的故事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奠定了感情基调;③与文中几次写到的风雨构成呼应,成为贯穿全篇的线索;④凌峰低吟“秋风秋雨愁煞人”,既表现出她对表姐秋瑾的沉痛的怀念,也表现了秋瑾为国献身的精神对于后来人的感召和影响。(4)①增添了作品的故事性:写秋瑾逃到舅父母家得到表妹掩护,才能引出被捕、营救、探视、被害、扫墓等情节,从而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②使人物形象更为真实、丰满:借舅父母一家的所见所知表现秋瑾的侠骨及柔情,使秋瑾的形象更为真实、丰满,有血有肉;③突出主题:借舅父狱中探视、凌峰刑场所见及祭扫秋瑾墓,展现当时血雨腥风的社会环境,彰显忧虑国运和颂赞、缅怀英雄的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有时也需要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判断。(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题,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此题,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筛选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在文中找到与题干相关的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加以概括。【解答】(1)句意:光武帝派人去请他,安排他住在京师护卫军北营中,供给床褥等用具,宫中管膳食的官员每天早晚供给酒食。“帝遣使聘之”是说光武帝派使者聘请他,其中“帝”是主语,“遣使聘之”是兼语句,故在“聘之”后断开,即E处;从语法来看,“于北军”是“舍”的后置状语,故在“于北军”后断开,即I处;从语境来看,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可互相参照,这里应指光武帝礼遇严光,所以“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分别指光武帝照顾严光的住和吃,中间分开,即L处。故选E、I、L。(2)A.正确。用于自称的谦辞;小,少,形容微不足道。两句的“区区”意思不相同。句意:本想立刻就来拜访/秦凭借着它的小小的地方。B.错误。指三公之位;三方并峙之势。两句的“鼎足”意思不同。句意:官位到了三公/以形成三足鼎立的形势。C.正确。腰和脖子;要点,关键,主要内容,关键部位,两者意思不同。D.正确。故选B。(3)C.“写回信”错,严光未写回信。材料二中严光说“我手不能书”,又说“乃口授之”,“口授”意思是口头说,叫别人写。故选C。(4)①“素旧”,旧交,老朋友;“屈”,委屈,屈尊;“书”,信。译文:司徒侯霸与严光是老朋友,想让严光屈尊到自己的住所交谈,派信使西曹属侯子道送信。②“引”,延请,召见,召;“累日”,连日,多日,好几天;“偃卧”,仰卧,睡卧。译文:光武帝又召严光进宫,两人谈说过去的交往旧事,在一起对坐谈话好几天,到同床而卧的程度。(5)①由原文“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可知,拒绝侯霸,故意表现出狂态,通过使者告诫他应心怀仁心、辅助大义,不能阿谀皇帝的意旨;②由原文“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而言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可知,拒绝光武帝,假装睡觉,后称引典故,表达士各有志、不可强求的道理。答案:(1)EIL(2)B(3)C(4)①司徒侯霸与严光是老朋友,想让严光屈尊到自己的住所交谈,派信使西曹属侯子道送信。②光武帝又召严光进宫,两人谈说过去的交往旧事,在一起对坐谈话好几天,到同床而卧的程度。(5)①拒绝侯霸,故意表现出狂态,通过使者告诫他应心怀仁心、辅助大义,不能阿谀皇帝的意旨;②拒绝光武帝,假装睡觉,后称引典故,表达士各有志、不可强求的道理。参考译文:材料一:严光字子陵,又名严遵,是会稽余姚人。光武帝派人去请他,安排他住在京师护卫军北营中,供给床褥等用具,宫中管膳食的官员每天早晚供给酒食。司徒侯霸与严光是老相识,派人送信给严光,奉命送信的人趁便对严光说:“侯公听说先生到了,本想立刻就来拜访,迫于主管的事务繁杂,因此不能亲自来。希望能在傍晚时,委屈你到他那里叙谈。”严光没回答,把信札丢给来人,口授回信道:“君房先生:官位到了三公,很好。怀着仁心辅助大义,天下都高兴,一味阿谀皇帝的意旨就应该处死。”侯霸收到信,封好了呈给光武帝。光武帝笑着说:“这狂家伙还是老样子。”材料二:严光字子陵,是会稽余姚人。年轻时便有很大的名气,与光武帝一同游历求学。到了光武帝即位,严光便改换了姓名,隐居起来不再出现。光武帝想到他的贤能,就下令按照严光的形貌特征四处察访。后来齐国上报说,有一位男子,披着羊皮衣在水边钓鱼。光武帝疑心那就是严光,便派人准备了小车和礼物去聘请他。使者往返了三次他才来到。司徒侯霸与严光是老朋友,想让严光屈尊到自己的住所交谈,派信使西曹属侯子道送信。严光没有起身,在床上岔着腿抱着膝盖打开书信。读完以后,问侯子道说:“君房(指侯霸)向来痴傻,现在做了三公,难道没有好转吗?”侯子道说:“官位已经做到三公,不再痴傻了。”严光说:“派您来说了些什么?”侯子道转述了侯霸的话,严光说:“您说他不痴傻,这不就是痴傻吗?天子征召我,征召了三次我才来。君主尚且不见,应当见臣子吗?”侯子道请求严光写一封回信,严光说:“我的手不能写。”于是口头述说而让侯子道代写,侯子道嫌少,说可以再多些一点。严光说:“这是买菜吗?还想让多一点?”侯霸收到信封好了呈给光武帝。光武帝笑着说:“这狂家伙还是老样子。”当天就乘车驾去严光居住的馆舍,严光睡在床上不起来,光武帝就进到他的卧室,摸着严光的腹部说:“哎,哎,子陵,就不能帮我治理国家吗?”严光还是睡着不答复。过了好一会儿,才睁开眼睛说:“从前唐尧圣德昭著,(要让天下给巢父),巢父听到后马上到水边去洗耳朵。士人本各有志,何以要强迫人家做官呢?”光武帝说:“子陵,我竟然不能让你屈尊一下吗?”于是便上车,叹息着离开了。后来光武帝又召严光进宫,两人谈说过去的交往旧事,在一起对坐谈话好几天,到同床而卧的程度。光武帝任命他谏议大夫的职务,严光不肯屈意接受,随后归隐躬耕于富春山。后人把他垂钓的地方命名为“严陵濑”。建武十七年,又特别征召他,但他不来。严光活到八十岁,在家中去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分析】(1)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题目,几乎涵盖了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中技巧及其作用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解答】(1)B.“不能吐露芳华”错,“比我英芳发,鶗鴂鸣已衰”说明蕙草在百花凋谢的季节才吐露芳华,开花迟而短暂。故选:B。(2)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比兴):《咏蕙诗》是一首咏物诗,该诗明写蕙草在恶劣的生存环境的真实情状,实是借咏物以喻人,表达士子虽如蕙草一样芬芳宜人,品行高洁,美德在身,却因处不到合适的位置而生存艰辛。比拟:“托身失所依”“寒泉浸我根,凄风常徘徊”全诗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并用叙事体第一人称的口气咏叙,把蕙草当作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的人来写,生动形象,蕙草的不幸遭遇正是作者自身的写照。对比:“三光照八极,独不蒙余晖”日月星普照、蕙草却不受余晖,“百卉皆含荣,已独失时姿”百花含苞欲放、蕙草却无芳姿,“比我英芳发,鶗鴂鸣已衰”蕙草开放、春天却即将消逝,多处运用对比,彰显了作者对蕙草遭遇不幸、错失春天的同情和惋惜之情。环境衬托(以景衬情):从“蕙草生山北”至“独不蒙馀晖”写兰花所生长的环境。“蕙草生山北,托身失所依”是总写,兰花生长山的北面,生非其地。接下来“植根”六句,是具体描写这一恶劣的环境,用恶劣的环境衬托蕙草时运不济的怨艾。答案:(1)B(2)①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比兴):作者借描写蕙草生长在恶劣的环境中遭遇不幸(自比为生长在恶劣的环境中遭遇不幸的蕙草,触景生情),表达了时运不济的极端苦闷的情绪;②比拟:作者把蕙草当作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的人来写,且用第一人称描述,使感情表达更加凄婉动人;③对比:日月星普照、蕙草却不受余晖,百花含苞欲放、蕙草却无芳姿,蕙草开放、春天却即将消逝等对比,彰显了作者对蕙草遭遇不幸、错失春天的同情和惋惜之情。④环境衬托(以景衬情):用恶劣的环境衬托蕙草时运不济的怨艾。白话译文:蕙草生长在大山的北面,无依无靠,孤苦伶仃。蕙草生长在背阳的高峰上,日夜担忧唯恐坠落下来。冰冷的泉水浸泡着我的根,寒冷的风随时吹打着我的身躯。日、月、星的光辉能普照大地,然后由于山崖的阻隔,蕙草只能承受到一点微弱的光线。花和叶子一直都很枯槁,身上也一直披着露霜。百花盛开之季,而蕙草却独独发育迟缓而显得与季节不合。待到蕙草开花的时候,已是暮春时节,百花凋零了。诗歌鉴赏:在古代的咏兰诗中,大多是赞美兰花的高洁品性的,然而该首咏兰诗与一般咏兰诗不同,它咏叙了兰花因托身非地而遭遇的不幸。全诗可分为两个部分。从“蕙草生山北”至“独不蒙馀晖”为第一部分。写兰花所生长的环境。“蕙草生山北,托身失所依”是总写,兰花生长山的北面,生非其地。接下来“植根”六句,是具体描写这一恶劣的环境。在这恶劣的环境中,幼小的生命怎么生活。诗的后半部分就着重描述了在险恶环境中的蕙草是怎样顽强抗争的。但任凭环境再恶劣,蕙草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芳香,尽管百花都已开过,蕙草也在最后一个发出了动人心魄的芳香,即使这芳香姗姗来迟,却显示了一种精神,一种顽强的、百折不挠的精神。但是蕙草刚刚发出芬芳,却又到了百花凋谢的季节,对于花草来说,开花吐香是其一生最辉煌的时期,然后蕙草的辉煌是如此的短暂。诗到这里,黯然而收,透出一种不言而伤的情调,诗人对此寄予了深深的同情与惋惜。诗人身处东汉末年,当时各个势力割据,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诗作也正是反映了一部分中下层文士的极端苦闷又不甘沉沦的情绪,诗中那个阴冷凄清的环境正是东汉社会黑暗的一个侧面写照。全诗采用“比兴”的手法,“怨而不怒”的态度,并用叙事体第一人称的口气,以形象的语言把咏物与身世之慨结合的天衣无缝,表现的感情有时哀怨动人,生动形象。(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解答】故答案为:(1)迩之事父远之事君(重点字:迩)(2)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重点字:浦)(3)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重点字:频)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7分)6.【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修改能力。答题时要熟知常见的病句类型,认真阅读题干中的语段,找出病因,作出正确的修改。(2)本题考查的是短句变长句。首先将第一句确定句子主干,然后将其他三句变为句子的定语,改写成一个单句。【解答】(1)画波浪线句语病有二:①“不同文化碰撞交流之间”语序不当,根据语意可知,应是“碰撞交流让他深受启发”,主语是“碰撞交流”,所以可改为“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交流”;②“具备现代审美要求”动宾搭配不当,可改为“符合现代审美特点”。(2)长句变短句,首先要梳理原句结构,提取主干句独立成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首曲子对琵琶技艺的推动作用和对琵琶曲改编的引领性”,然后再把枝叶成分独立成句,添加必要词语,使句式完整。“如今,这首曲目已经广为流传”“这支曲子成为学员考试、专业比赛的必选曲目之一”。答案:(1)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交流让他深受启发,陈音决定融合古今中外音乐文化,创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