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学期深圳高中地理高一期末提升卷2_第1页
2024-2025学年上学期深圳高中地理高一期末提升卷2_第2页
2024-2025学年上学期深圳高中地理高一期末提升卷2_第3页
2024-2025学年上学期深圳高中地理高一期末提升卷2_第4页
2024-2025学年上学期深圳高中地理高一期末提升卷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上学期深圳高中地理高一期末提升卷2一.选择题(共16小题)二叠纪末期,频繁的火山活动导致海洋缺氧,大量生物灭绝。此时蓝细菌在海洋里较为繁盛。如图示意二叠纪末期的海陆分布。据此完成1﹣2题。1.导致二叠纪末期地球环境异变的根本原因是()A.大气圈异常 B.岩石圈异常 C.水圈异常 D.生物圈异常2.研究表明,二叠纪末期古特提斯洋蓝细菌丰度最高,主要得益于()①陆源营养多②低纬热量足③海上降水多④海域面积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研究表明,热带北大西洋海温升高能导致中东沙尘活动增加。如图示意热带北大西洋海温一中东沙尘相关机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热带北大西洋异常增温可能导致中东沙尘活动增加,关键在于()A.东北信风增强 B.中纬西风增强 C.地中海高压增强 D.大西洋低压减弱湖泊“皮肤效应”是指湖水0.5毫米厚表面温度(Ts)与50厘米深处水温(T50)的差异(Ts﹣T50),差值大于零为“暖皮肤效应”,差值小于零为“冷皮肤效应”。对太湖的观测表明,“皮肤效应”主要受湖水吸收的太阳辐射、湖面与大气之间的热量交换和湖水湍流混合等过程控制。据此完成4﹣5题。4.在多年平均情况下,太湖最强的“暖皮肤效应”和最强的“冷皮肤效应”分别出现在北京时间()A.0~2点;15~16点 B.7~8点;12~14点 C.15~16点;7~8点 D.12~14点;0~2点5.有利于增强太湖“皮肤效应”的天气状况是()A.阴天大风 B.阴天微风 C.晴天大风 D.晴天微风清代黄叔璥在《台海使槎录》中记述了台湾海峡两岸的风向差异:“内地之风,早西晚东,惟台地……四时皆然。”这里的“内地”指福建,“台地”指台湾。据此完成6﹣8题。6.台湾海峡两岸存在风向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距海远近 B.海陆位置 C.山地阻挡 D.纬度位置7.形成“内地之风,早西晚东”的主要原因是()A.地表气温的水平差异 B.地表气温的垂直差异 C.地表湿度的水平差异 D.地表湿度的垂直差异8.泉州位于福建沿海,“内地之风,早西晚东”对泉州热岛效应的影响是()A.白天为陆风,具有增强作用 B.夜晚为海风,具有减弱作用 C.白天为海风,具有减弱作用 D.夜晚为陆风,具有减弱作用独龙江发源于西藏察隅县,流经我国横断山脉,如图为该河某段景观。据此回答9﹣11题。9.该河段景观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槽形河谷 B.流速较慢 C.河谷较深 D.谷底较宽10.该景观多位于河流的()A.上游 B.中下游 C.入海口 D.出山口11.独龙江水循环的根本动力来源是()A.地球内能 B.月球引力 C.太阳辐射 D.岩浆活动某中学地理实验室存放了三种土壤标本(如图),经过地理教师研究和实践,将三份土壤的特点描述如表。据此完成12﹣14题。表三份土壤的特点项目标本1标本2标本3新鲜土壤颜色灰黑色土黄色砖红色新鲜土壤湿度(比较)大小大干土壤密度(比较)小大大12.根据土壤特点,推断三个土壤标本的采集地可能分别在()A.华北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 C.东北地区东南地区西北地区 D.东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地区13.土壤标本1的环境特点可能是()A.高温多雨 B.寒冷干燥 C.寒冷湿润 D.炎热干燥14.标本3对当地种植业发展的常规影响是()A.有机质丰富,有利于种植业发展 B.有机质较少,不利于种植业发展 C.土壤呈酸性,有利于种植业发展 D.土壤呈碱性,不利于种植业发展滑坡湖啸是指当滑坡发生在湖泊、河流或人工水库区域时引发的巨大涌浪。大型水库若发生滑坡湖啸,产生的涌浪在堤坝处爬高,巨大的水波漫坝下泄,会给下游沿岸造成严重的灾害。夏天示意滑坡湖啸的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我国防御滑坡湖啸的重点区域是()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东南地区 D.西南地区16.滑坡湖啸发生后,快速获取漫坝湖水淹没范围的影像,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虚拟现实技术 B.遥感技术 C.地理信息系统 D.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二.解答题(共4小题)17.(2023秋•深圳期中)读我国多年平均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单位:亿焦耳/平方米),完成下列问题。(1)据图简述我国多年平均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规律。(2)分析甲地多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比丙地多的原因。(3)从地形和气候角度,分析乙地多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少的原因。18.(2024秋•盐田区校级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海岸带大雾是指发生在近海、岸滨和岛屿上空的低层大气中,水汽凝结形成大量水滴或冰晶,使大气水平能见度下降至小于1000m的海、陆雾,其发生与特定环流背景、气温、露点温度、相对湿度、风向风速、大气稳定度、水汽平流输送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局地性和突发性强,海陆雾的预报警难度较大。渤海湾海岸带大雾夏季出现频率比冬季低,且夏季全部陆雾未入海(海岸带附近只在陆地形成雾,没有向海洋扩展)。12月某日渤海湾塘沽观测点自2时开始出现大雾,且不断加强,8时后逐渐消散。图1为渤海湾位置图,图2为12月某日塘沽观测点风速、气温、湿度变化图。(1)说明塘沽观测点12月某日2﹣8时海岸带大雾持续加强的原因。(2)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渤海湾夏季陆雾未入海的原因。(3)说明海岸带大雾对渤海及附近区域带来的不利影响。19.(2023秋•光明区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桑干河为永定河支流,历史上流域内多桑树林,每年5月桑葚成熟时河道干枯。裸露的桑干河河床上有植被发育,但长势差、覆盖度低。如图1示意桑干河流域水系,图2示意北京的气候资料。(1)指出桑干河流域参与的水循环类型。(2)分析桑葚成熟时节桑干河河水干枯的原因。(3)桑干河干涸的河床上植被生长状况较差,试对此作出合理解释。20.(2023秋•宝安区校级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年降水量40﹣80mm,蒸发量超过3000mm。沙漠东南部有湖泊群和高大沙山(平均海拔200﹣300米)集中分布(如图所示)。研究发现,湖泊水由深部断裂带的地下水补给,湖泊及附近出现钙华(含碳酸氢钙的地热水接近和出露于地表时,因二氧化碳大量逸出而形成碳酸钙的化学沉淀物)及钙质胶结层。沙山底部以钙华及钙质胶结层为“内核”,且沙山内部较潮湿。(1)判断该地的主导风向,并说明理由。(2)分析该地湖泊附近形成高大沙山的原因。(3)推断沙山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2024-2025学年上学期深圳高中地理高一期末典型卷2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6小题)二叠纪末期,频繁的火山活动导致海洋缺氧,大量生物灭绝。此时蓝细菌在海洋里较为繁盛。如图示意二叠纪末期的海陆分布。据此完成1﹣2题。1.导致二叠纪末期地球环境异变的根本原因是()A.大气圈异常 B.岩石圈异常 C.水圈异常 D.生物圈异常【分析】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解答】解:结合材料可得,二叠纪末期频繁的火山活动导致海洋缺氧,大量生物灭绝。所以主要原因是火山活动,而火山活动频繁属于岩石圈的异常,其余的大气和水圈以及生物圈的异常都是岩石圈的异常引起的,因此导致二叠纪末期地球环境异变的根本原因是岩石圈的异常,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对地球圈层结构的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2.研究表明,二叠纪末期古特提斯洋蓝细菌丰度最高,主要得益于()①陆源营养多②低纬热量足③海上降水多④海域面积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蓝细菌是光能自养型生物,它们的生活条件、营养要求都不高,只要有空气、阳光、水分和少量无机盐类,便能大量成片生长,蓝细菌一般喜中温,但在高达80C的温泉中及多年不融的冰山上亦可见其踪迹,多种蓝细菌生存于淡水中,是水生态系统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解答】解:结合材料所给图文可知,二叠纪末期古特提斯洋多面被陆地环绕,陆地上的营养物质丰富,可以促进蓝细菌的生长,所以①正确;古特提斯洋位于赤道附近,地处低纬度地区,水温高,生长快,所以②正确;海上降水对蓝细菌生长所需水分的影响不大,所以③错误;由图可知该海域的海域面积较小,不符合题意,所以④错误。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以二叠纪末期的海陆分布图为背景设置题目,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难度较小。研究表明,热带北大西洋海温升高能导致中东沙尘活动增加。如图示意热带北大西洋海温一中东沙尘相关机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热带北大西洋异常增温可能导致中东沙尘活动增加,关键在于()A.东北信风增强 B.中纬西风增强 C.地中海高压增强 D.大西洋低压减弱【分析】气温高,气压低;气温低,气压高。气流总是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解答】解:图示热带北大西洋增温,气流上升,导致气压降低;气流在地中海高压区下沉,地中海高压区的气压加强,加强了地中海高压中心向南的西北气流,该气流越过阿拉伯高原,在背风坡形成焚风,使中东更为炎热干燥,促进沙尘活跃,所以热带北大西洋异常增温可能导致中东沙尘活动增加,关键在于地中海高压增强,C正确。东北信风增强、中纬西风增强、大西洋低压减弱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不是关键因素,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热带北大西洋异常增温可能导致中东沙尘活动增加的关键因素,属于基础题,读图解答问题。湖泊“皮肤效应”是指湖水0.5毫米厚表面温度(Ts)与50厘米深处水温(T50)的差异(Ts﹣T50),差值大于零为“暖皮肤效应”,差值小于零为“冷皮肤效应”。对太湖的观测表明,“皮肤效应”主要受湖水吸收的太阳辐射、湖面与大气之间的热量交换和湖水湍流混合等过程控制。据此完成4﹣5题。4.在多年平均情况下,太湖最强的“暖皮肤效应”和最强的“冷皮肤效应”分别出现在北京时间()A.0~2点;15~16点 B.7~8点;12~14点 C.15~16点;7~8点 D.12~14点;0~2点【分析】一天之中气温最高在14时前后,最低在日出前后。【解答】解:“皮肤效应”是表层水文与深层水温之差,由于水体升温和降温的热量是从表层向深层传递,由于水体是热的不良导体,所以水体传导热量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太湖最强的“暖皮肤效应”出现在一天中气温最高的14时之后,AB错误。最强的“冷皮肤效应”出现在太阳辐射最弱的日出后或者日落前,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太湖最强的“暖皮肤效应”和最强的“冷皮肤效应”的时间的判断,属于基础题,根据题干内容分析解答。5.有利于增强太湖“皮肤效应”的天气状况是()A.阴天大风 B.阴天微风 C.晴天大风 D.晴天微风【分析】根据题干可知,“皮肤效应”主要受湖水吸收的太阳辐射、湖面与大气之间的热量交换和湖水湍流混合等过程控制,所以温差越大、风力越大,“皮肤效应”越强;温差越小、风力越小,“皮肤效应”越弱。【解答】解:晴天湖水表层温度高,底层湖水温度低,湖水温差大;大风吹动表层湖水快速运动,导致“皮肤效应”强,故C正确,D错误。阴天湖水表层温度低,表层和低层湖水的温差小,“皮肤效应”弱,故AB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有利于增强太湖“皮肤效应”的天气状况,属于基础题,理解即可。清代黄叔璥在《台海使槎录》中记述了台湾海峡两岸的风向差异:“内地之风,早西晚东,惟台地……四时皆然。”这里的“内地”指福建,“台地”指台湾。据此完成6﹣8题。6.台湾海峡两岸存在风向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距海远近 B.海陆位置 C.山地阻挡 D.纬度位置【分析】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高,近地面形成低压;海洋升温慢、气温低,海面形成高压,故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夜晚陆地降温快、气温低,近地面形成高压;海洋降温慢、气温高,海面形成低压,故近地面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解答】解:白天同纬度陆地增温快,海洋增温慢,夜晚同纬度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海陆间昼夜温度的差异会引起气压差异,产生海陆风;而福建和台湾省分别处于台湾海峡的两侧,海陆位置存在差异,因此白天和夜晚的风向变化相反,所以台湾海峡两岸存在风向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B正确。海峡两岸距海远近差异不大,纬度相似,纬度差异也不大,AD错误。海峡两岸存在风向差异与地形无关,C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干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7.形成“内地之风,早西晚东”的主要原因是()A.地表气温的水平差异 B.地表气温的垂直差异 C.地表湿度的水平差异 D.地表湿度的垂直差异【分析】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高,近地面形成低压;海洋升温慢、气温低,海面形成高压,故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夜晚陆地降温快、气温低,近地面形成高压;海洋降温慢、气温高,海面形成低压,故近地面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解答】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增温和降温速度快慢不同,地表气温存在水平差异,从而使得地表气压存在水平差异,形成“内地之风,早西晚东”的现象,A正确。形成“内地之风,早西晚东”与湿度的关系不大,CD错误。风是大气的水平运动,与气温的垂直差异关系不大,B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形成“内地之风,早西晚东”的主要原因,熟记相关知识即可。8.泉州位于福建沿海,“内地之风,早西晚东”对泉州热岛效应的影响是()A.白天为陆风,具有增强作用 B.夜晚为海风,具有减弱作用 C.白天为海风,具有减弱作用 D.夜晚为陆风,具有减弱作用【分析】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高,近地面形成低压;海洋升温慢、气温低,海面形成高压,故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夜晚陆地降温快、气温低,近地面形成高压;海洋降温慢、气温高,海面形成低压,故近地面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解答】解:白天陆地气温高,气压低,吹海风,夜晚陆地气温低,气压高,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吹陆风,AB错误。白天城市增温快,海风有利于降低城市温度,对泉州热岛效应有减弱作用,C正确。夜晚城市温度本身较高,夜晚吹陆风,对城市热岛的影响不是很明显,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干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独龙江发源于西藏察隅县,流经我国横断山脉,如图为该河某段景观。据此回答9﹣11题。9.该河段景观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槽形河谷 B.流速较慢 C.河谷较深 D.谷底较宽【分析】河流在不同的河段其特点不同,在上游山区由于落差大,水流急,河流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河道呈V字型;在河流流出山口,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被称为冲积扇;在河流中下游,以侧蚀为主,形成“U”形河谷,枯水期为河漫滩平原;在河流的入海口处,由于地形平坦,水流减慢,河流以沉积作用为主,形成三角洲。【解答】解:根据上题可知,该河段是上游,在山谷中穿行,地形崎岖,水流速度快,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河谷较深,故C正确,BD错误。该河段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河谷较深,河谷横剖面呈V型,槽形河谷位于下游,故A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河谷的特点,属于基础题,熟记课本内容结合图示分析解答。10.该景观多位于河流的()A.上游 B.中下游 C.入海口 D.出山口【分析】河流在不同的河段其特点不同,在上游山区由于落差大,水流急,河流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河道呈V字型;在河流流出山口,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被称为冲积扇;在河流中下游,以侧蚀为主,形成“U”形河谷,枯水期为河漫滩平原;在河流的入海口处,由于地形平坦,水流减慢,河流以沉积作用为主,形成三角洲。【解答】解:A、图示河流两侧坡陡谷深,在山谷中穿行,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多分布在河流上游,故符合题意。B、河流中下游多为河漫滩平原,多河曲,不符合题意。C、河流入海口多为三角洲,不符合题意。D、河流出山口多形成冲积扇,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河流上中下游的判断,属于基础题,读图解答问题。11.独龙江水循环的根本动力来源是()A.地球内能 B.月球引力 C.太阳辐射 D.岩浆活动【分析】太阳辐射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满足生物生长发育;太阳辐射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主要能量来源。煤、石油等能源在形成过程中固定了大量的太阳能。【解答】解:独龙江水循环是水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变化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运动,其循环的根本动力来源于太阳辐射,其次是地球引力,故C正确,A错误。水循环的运动与月球引力关系不大,与岩浆活动无关,故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根本动力来源,属于基础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某中学地理实验室存放了三种土壤标本(如图),经过地理教师研究和实践,将三份土壤的特点描述如表。据此完成12﹣14题。表三份土壤的特点项目标本1标本2标本3新鲜土壤颜色灰黑色土黄色砖红色新鲜土壤湿度(比较)大小大干土壤密度(比较)小大大12.根据土壤特点,推断三个土壤标本的采集地可能分别在()A.华北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 C.东北地区东南地区西北地区 D.东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地区【分析】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有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成分和养分状况)、生物因素(有机质的提供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速度)、气候因素(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以及淋溶作用强,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时间因素(影响土壤层的厚度)以及人为因素等。【解答】解:标本1为灰黑色,属黑土,应采集于东北地区;标本2为土黄色,为黄壤,可能采集于华北地区;标本3为砖红色,淋溶作用和氧化作用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应采集于东南地区,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土壤形成因素与过程,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13.土壤标本1的环境特点可能是()A.高温多雨 B.寒冷干燥 C.寒冷湿润 D.炎热干燥【分析】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有: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成分和养分状况)、生物因素(有机质的提供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速度)、气候因素(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以及淋溶作用强,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时间因素(影响土壤层的厚度)以及人为因素等。【解答】解:结合前面分析,标本1应采集于东北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结合表格信息,其新鲜土壤湿度大,气候湿润,所以环境寒冷湿润,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土壤形成因素与过程,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14.标本3对当地种植业发展的常规影响是()A.有机质丰富,有利于种植业发展 B.有机质较少,不利于种植业发展 C.土壤呈酸性,有利于种植业发展 D.土壤呈碱性,不利于种植业发展【分析】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有: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成分和养分状况)、生物因素(有机质的提供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速度)、气候因素(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以及淋溶作用强,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时间因素(影响土壤层的厚度)以及人为因素等。【解答】解:标本3为砖红色,淋溶作用和氧化作用强,应采集于东南地区。其土壤的有机质较少,不利于种植业发展,同时,土壤呈酸性,不利于部分种植业的发展,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土壤形成因素与过程,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滑坡湖啸是指当滑坡发生在湖泊、河流或人工水库区域时引发的巨大涌浪。大型水库若发生滑坡湖啸,产生的涌浪在堤坝处爬高,巨大的水波漫坝下泄,会给下游沿岸造成严重的灾害。夏天示意滑坡湖啸的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我国防御滑坡湖啸的重点区域是()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东南地区 D.西南地区【分析】滑坡灾害发生的条件与气象条件、地势起伏、植被覆盖率、坡面稳定度、人类活动等有关。【解答】解:根据材料滑坡湖啸是指当滑坡发生在湖泊、河流或人工水库区域时引发的巨大涌浪。滑坡湖啸主要发生在容易发生滑坡的地方,而且该地水体丰富。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河流湖泊比较少,A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东北地区主要地形是东北平原,地势低平,滑坡主要发生在地势起伏大的地方,东北地区不容易出现滑坡,B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东南地区主要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滑坡主要发生在地势起伏大的地方,滑坡发生比较少,C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西南地区主要是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地势起伏大,容易出现滑坡,西南地区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多,容易发生滑坡湖啸,防御滑坡湖啸,重点防止湖水外泄,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我国防御滑坡湖啸的重点区域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16.滑坡湖啸发生后,快速获取漫坝湖水淹没范围的影像,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虚拟现实技术 B.遥感技术 C.地理信息系统 D.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分析】遥感技术:实时监控、收集信息。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数据、决策信息、规划预测。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定位。【解答】解:虚拟现实技术不属于地理信息技术,A错误。遥感技术主要是收集信息,主要是看,对事物进行实时监控、涉及拍照片,属于遥感技术,滑坡湖啸发生后,快速获取漫坝湖水淹没范围的影像获取信息属于遥感技术,B正确。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分析数据,通过收集的信息去分析、决策,C错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是定位、导航。滑坡湖啸发生后,快速获取漫坝湖水淹没范围的影像不是定位,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地理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二.解答题(共4小题)17.(2023秋•深圳期中)读我国多年平均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单位:亿焦耳/平方米),完成下列问题。(1)据图简述我国多年平均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规律。(2)分析甲地多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比丙地多的原因。(3)从地形和气候角度,分析乙地多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少的原因。【分析】(1)分布规律的描述要表述总体特点以及细节特征。(2)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①纬度位置: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不同,地表面单位面积上所获得的太阳辐射量也就不同。太阳高度角越小,等量的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就越大,因而单位面积上所得到的太阳辐射量就越小;反之,则单位面积上所得到的太阳辐射量就越大。太阳高度角大小不同,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长短和受到大气削弱的多少不同,因而到达地面的直接辐射也就不同。太阳高度角越小,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越长,受到大气削弱的越多,到达地面的直接辐射就越少;反之,则到达地面的直接辐射就越多。②天气状况:我国东部地区阴天多,太阳辐射少;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多晴天太阳辐射多。③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④日照时间长短: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3)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纬度高低、天气状况、海拔高低、照时间长短等。【解答】解:(1)整体而言,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呈现出西多东少、北多南少的特点,空间分布不均匀。细节方面,青藏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大,四川盆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少。(2)读图:甲地位于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属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与丙地相比,甲地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3)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我国东部地区阴天多,太阳辐射少,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多晴天太阳辐射多;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乙地位于四川盆地,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纬度较低、海拔较高,但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该地一年中多阴雨天气,空气中水汽充足,云层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所以多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少。故答案为:(1)分布不均;南少北多、东少西多;青藏高原最多,四川盆地最少。(2)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洁净度高,削弱太阳辐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3)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气候湿润,阴雨天、雾天较多,日照强度弱。【点评】本题以我国多年平均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了我国太阳辐射的分布以及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及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18.(2024秋•盐田区校级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海岸带大雾是指发生在近海、岸滨和岛屿上空的低层大气中,水汽凝结形成大量水滴或冰晶,使大气水平能见度下降至小于1000m的海、陆雾,其发生与特定环流背景、气温、露点温度、相对湿度、风向风速、大气稳定度、水汽平流输送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局地性和突发性强,海陆雾的预报警难度较大。渤海湾海岸带大雾夏季出现频率比冬季低,且夏季全部陆雾未入海(海岸带附近只在陆地形成雾,没有向海洋扩展)。12月某日渤海湾塘沽观测点自2时开始出现大雾,且不断加强,8时后逐渐消散。图1为渤海湾位置图,图2为12月某日塘沽观测点风速、气温、湿度变化图。(1)说明塘沽观测点12月某日2﹣8时海岸带大雾持续加强的原因。(2)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渤海湾夏季陆雾未入海的原因。(3)说明海岸带大雾对渤海及附近区域带来的不利影响。【分析】(1)形成大雾的因素主要有空气湿度、凝结核、静风或者微风等。(2)热力环流的形成是由于近地面冷热不均,由于地面受热不均导致空气做垂直运动,即受热上升,冷却下降,引起同一水平面形成高、低气压中心,从而产生气压梯度,即上升运动在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下降运动在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从而引起大气做水平运动,形成风,则热力环流形成。(3)大雾影响空气能见度、污染空气、影响交通和人体健康等。【解答】解:(1)根据图2的图标可知,该日2﹣8时该地的空气湿度在快速增加,由于变化较快,可以为大雾的形成提供充足的水汽;该时间段气温曲线逐渐下降,由于气温下降且温度较低,这样的条件有利于水汽冷凝;根据平均风速曲线可知,此时段风速小且较为稳定,不利于雾的消散,所以2﹣8时海岸带大雾持续加强。(2)渤海位于东部季风区,夏季盛行东南季风,且东南季风势力较强,方向与陆雾向海洋的扩散方向相反,所以夏季风会阻碍陆雾向海洋扩展;夏季在海岸带附近,由于白天陆地升温快,海洋升温慢,所以陆地温度比海洋温度高,近地面风向由海洋吹向陆地,吹海风,因此海风会阻碍陆雾向海洋展;夏季在海岸带附近,夜晚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所以陆地温度比海洋温度低,近地面风向由陆地吹向海洋,吹陆风,陆风入海后由于海洋面较温暖无法遇冷,不利于水汽冷凝成雾。(3)根据生活实际可知,大雾天气浓度大,空气中悬浮物质多,导致可见度低,会导致能见度下降,使交通运输不便,因此大雾天气易引发交通事故;大雾时段逆温现象严重,由于空气上热下冷,所以大气层比较稳定,大气对流弱,阻止污染物扩散,加剧空气污染;大雾天气由于能见度低,会影响渔业等生产活动,并且对水电通讯设备有一定损害;大雾天气可吸入颗粒物多,随着呼吸进入呼吸系统,影响人体健康。故答案为:(1)该日2﹣8时,空气湿度较大且快速增加,为大雾的形成提供充足的水汽条件;气温较低且逐渐下降,有利于水汽冷凝;风速小且较为稳定,不利于雾的消散。(2)夏季夏季风(东南季风)势力较强,阻碍陆雾向海洋扩展;夏季在海岸带附近陆地温度比海洋温度高的时段,近地面吹海风阻碍陆雾向海洋扩展;夏季在海岸带附近陆地温度比海洋温度低的时段,近地面吹陆风,陆风入海后由于海洋面较温暖,不利于水汽冷凝成雾。(3)大雾导致能见度下降,交通运输不便,易引发交通事故;大雾时段逆温现象严重,阻止污染物扩散,加剧空气污染;大雾影响渔业等生产活动,对水电通讯设备有一定损害。【点评】本大题以海雾的相关内容和图为切入点,设置3个小题,涉及海岸带大雾持续加强的原因、渤海湾夏季陆雾未入海的原因、海岸带大雾对渤海及附近区域带来的不利影响,考查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和课本知识点运用能力的素养。19.(2023秋•光明区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桑干河为永定河支流,历史上流域内多桑树林,每年5月桑葚成熟时河道干枯。裸露的桑干河河床上有植被发育,但长势差、覆盖度低。如图1示意桑干河流域水系,图2示意北京的气候资料。(1)指出桑干河流域参与的水循环类型。(2)分析桑葚成熟时节桑干河河水干枯的原因。(3)桑干河干涸的河床上植被生长状况较差,试对此作出合理解释。【分析】(1)水循环分三种类型:发生于海洋和陆地间的海陆间水循环;发生于陆地内部的陆上内循环;发生于海洋内部的海上内循环。(2)桑葚成熟时节桑干河河水干枯的原因主要从降水、气温、生产生活用水等方面分析。(3)植被分布与环境关系密切,主要受气候(光照、热量、水分、盛行风向)、地形(海拔的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