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课程目录一、辽与西夏二、金朝入主中原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四、元朝的民族关系时空脉络916年辽国建立1038年西夏建立960年1115年金朝建立1125年金灭辽1127年北宋南宋1206年蒙古建立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蒙古灭金1271年元朝建立1279年1368年元朝灭亡

多政权长时间并存,基本保持和平从多民族政权并立到多民族国家统一政权发展的特点:辽、北宋、西夏形势图(1111年)金、南宋、西夏形势图(1142年)元朝形势图(1330年)观察以上三幅地图,思考: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从多民族政权并立到元朝国家统一西夏辽北宋南宋西夏金元(自学案)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辽夏金元各政权的建立和发展状况,完成以下表格政权辽西夏金元时间

民族

建立者

都城

主要制度

灭亡于

916-1125契丹族耶律阿保机上京南北面官制金1038-1227党项族元昊兴庆府模仿北宋蒙古1115-1234女真族完颜阿骨打中都沿袭唐宋/猛安谋克蒙古1206(蒙)1271-1368蒙古族铁木真(蒙)忽必烈(元)大都行省制度、四等人制民族起义一、辽与西夏一、辽与西夏(一)辽朝的统治(1)起源:契丹族与鲜卑同源,在辽河上游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2)建立: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后来改国号为辽。(1)设置南、北面官制;(2)四时捺钵制度:皇帝和宫廷定期迁徙,迁徙中的行营是国家政治中心。

辽1.建立政权:2.统治措施(1)南、北面官制度北面官南面官负责区域官员称谓负责事务制度渊源游牧区域农耕区域契丹官汉官宫帐、部族、属国州县、租赋、军马草原习俗中原汉制材料1: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辽史·百官志一》材料2: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谓之契丹官,枢密、宰臣则曰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虽胡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曰南宰相、南枢密。——[宋]余靖《武溪集》(1)原因:各民族间因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2)特点:因俗而治,蕃汉分治,实行“双轨制”;(3)实质:形式上“民族分治”,实质为阶级统治;①缓和了民族矛盾,稳定了契丹的统治;②促进了辽朝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促进了边疆的开发;③加快了民族交融;④为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因俗而治的理念被后世沿用(4)影响:四时捺钵主要地点时间活动内容春捺钵长春州鱼儿泺正月上旬捕鹅、钩鱼夏捺钵永安山炭山4月上旬——7月中旬避暑、议政秋捺钵庆州伏虎林7月中旬入山射鹿冬捺钵永州广平淀10月以后避寒、议政、猎虎(2)四时捺钵制*"捺钵",意为辽帝的行营,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作用:保持游牧民族特色;保持军事训练与战斗力;定期巡查各部族,笼络归属部族首领;维护辽的统治。结合第一子目内容和P58“学思之窗”指出辽朝采取了哪些政治制度?说说这一制度的特点?(自学案)制度:南北面官制、四时捺钵制特点:因俗而治、汉蕃分治,既学习汉族制度又保持本民族特色。捺钵,契丹语,意为行帐、营盘,是契丹国君主出行时的行宫,即临时居住处。契丹旧俗,随水草,逐寒暑,往来游牧渔猎。

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2.统治政策(二)西夏的统治(1)仿照唐宋政治制度,中央设立中书省、枢密院等机构,同时保留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2)特点:仿北宋建制;一套制度,两种称谓。西夏1.建立政权:西夏王陵仿北宋建制:一套制度,两种称谓西夏官曰中书,曰枢密,曰三司,曰开封府,曰农田司……自中书令,宰相、枢使、大夫、太尉,皆命蕃汉人为之。——《宋史•夏国传》西夏除模仿中原王朝官制外,还保留了原有"蕃官"体系,如宁令(大王)、谟宁令(诸王)、祖儒(大首领)、吕则(首领)、枢铭(副首领)等官称。蕃官的设置,目的在于保证党项贵族在中央政权中的主导地位。问题:西夏官制有何特点?起到什么作用?特点:基本上模仿北宋官制;同时保留本民族特色。作用:推动党项族的汉化,促进民族交融;保证党项贵族在政权中的主导地位(自学案)简要第一目相关内容,说说西夏的政治制度。(1)制度基本模仿北宋(2)一制二称: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二、金朝入主中原长白山黑龙江二、金朝入主中原

1125年,金灭辽;1127年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

1153年,金迁都燕京,将燕京改名为中都。1.建立:

1115年,完颜阿骨打正式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定都会宁府(上京)。2.发展:3.统治政策(1)基本沿袭唐宋制度;(2)猛安谋克制

猛安谋克制是军事编制、生产单位和地方行政机构三位一体的封建化基层组织。金太祖时,以三百户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猛安、谋克作为相当于州、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单位。

——白寿彝《中国通史》

(女真)“以耕凿为业,不事蚕桑……精射猎……其俗依山谷而居,联木为栅,屋高数尺”

——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

性质:猛安谋克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既是军事和社会组织,又是基层制度(村落+兵团)。职能: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特点:兵农合一,军事、行政、生产三位一体;(2)猛安谋克制女真人一方面过着定居生活,从事农业,与农耕民族有极强的共性;另一方面他们又擅长骑射,富有忍耐力和尚武精神,这些又与游牧民族十分接近。影响:节约财政支出;保证较强战斗力;加强女真族封建化进程,促进社会进步。结合教材第二目内容,简要说说金国的盛与衰。金世宗完颜雍

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世宗被百姓誉为“小尧舜”。

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又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自学案)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1206年,漠北蒙古首领铁木真统一各部建立蒙古汗国,被尊为“成吉思汗”。三、

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一)蒙古汗国的建立

蒙古帝国最大疆域的面积高达3300万平方公里,东到太平洋,北抵北冰洋,西达黑海沿岸(鼎盛时达匈牙利),南至南海,为20世纪时苏联的1.5倍,现今俄罗斯的1.9倍。

1.元朝的建立: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即元世祖。次年,定都大都(今北京)。(二)元朝的统一2.元朝的统一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1279年,元军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①它结束了唐末以来国内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元、明、清六百多年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步发展真定了基础;②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促进了民族交融;③为科技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④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和中西交通的发展。3.统一的意义(三)统治措施:1.驿传制度:①修筑驿道;②设立驿站;③设急递铺。含义: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全国共设10个行省。性质:既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又是中央派出机构(双重性);腹里:今天的河北、山西、山东地区之外归中书省直接管辖;五级管理:行省由中书省派省臣到各地方行省执政;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2.行省制度:注意:郡县制:地方绝对服从中央,垂直管理行省制: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结合教材和地图,分析行省制度的特点和影响。特点:①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

②受制于中央,权力大而不专,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③打破“山川形便”,采取“犬牙交错”政区划分方式。影响:①军政大权集中,提高了行政效率;

②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

③促进了边疆地区社会发展。

④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自学案)吐蕃(西藏地区)由宣政院管辖北庭都元帅府管辖西域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3.边疆治理:①吐蕃(直属中央):宣政院辖区(全国佛教事务);②西域:北庭都元帅府(军事)、宣慰司(政务);③琉球:澎湖巡检司(行政)经略台湾。西藏地区和台湾开始归属中央政权的管理④特点:

边疆管理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趋势。结合教材第三目内容,概括元朝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元朝驿道示意图(1)驿站制度(2)地方行政制度:行省制(3)边疆治理:吐蕃:宣政院西域: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台湾:澎湖巡检司(自学案)(自学案)依据教材,总结元朝对边疆地区是如何加强管理的。结合“历史纵横”进一步认识这种管理的趋向和作用?针对边疆不同地区,因地制宜的实行不同的管理模式。吐蕃:宣政院管理西藏和全国佛教事务;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台湾: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其他:设行省作用:边疆管理呈现与内地一体化趋向,创设了多元文明融汇一体的稳定环境。四、元朝的民族关系

四、元朝的民族关系1.民族交融蒙古族和回族的形成蒙古族:铁木真统一草原后逐渐将其他部落融入,形成了蒙古民族。回族:元朝时,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元朝是民族交融的高峰期。回波斯人阿拉伯人汉人畏兀儿蒙古人2、民族政策: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四等人制名称民族蒙古人蒙古族色目人原西夏人和畏兀儿、回回等汉人原金统治区的汉族和契丹、女真族南人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特点:浓厚的民族歧视、民族差别对待、民族压迫色彩与急速民族交融并存。目的:保障蒙古贵族统治的利益2341评价:(利)利于扩大统治基础,巩固蒙古贵族统治,加强中央集权,促进民族间的交融交往;(弊)民族矛盾更加尖锐,加速了元朝的灭亡。(自学案)(自学案)元朝实行四等人制的原因、目的、特点和影响?原因:(1)在军事征服过程中,根据征服的先后顺序和投降与否而给予被征服人民不同的政治地位。(2)元朝少数民族属于游牧民族,生产力往往落后,故设置等级制度以强调自己的政治权利优越。(3)巩固和加强统治的需要。目的:保障蒙古贵族统治的利益特点:民族歧视、民族分化、民族压迫影响:阻碍了民族交流,激化了民族矛盾,加速了元朝走向衰亡。元朝滥发货币,物价飞涨,百姓苦不堪言,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突出。1351年,北方白莲教发动了红巾军起义,号称“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1368年,红巾军将领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攻克元大都。元朝皇帝退回大漠建立政权,称为“北元”。最后,还是蒙古人鬼力赤杀掉了北元最后一个皇帝,建立了鞑靼,元朝彻底覆灭。3、元朝的灭亡原因:民族矛盾、阶级矛盾、自然因素、统治阶级腐败等。归纳总结:辽宋夏金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贡献(1)民族迁徙与交错杂居分布格局的形成。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大规模的双向流动,使各民族间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形态进一步形成并不断发展。(2)劝课农桑与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逐渐适应并在适宜农耕的区域“劝课农桑”,使农业经济逐渐进入北方传统的游牧经济区域,提升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经济发展水平。(3)尊孔习儒与政治文化制度的趋同。北方民族政权在承袭自身文化传统的同时,不断学习中原的汉文化和统治制度。(4)“海内一家”的政治理念。少数民族统治者以“中国之主”自居,拓展了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的内涵。

我认为广义的“中国史”是涵盖了契丹帝国,金帝国和西夏国等国而展开的。中华的范围自蒙古时代以后大大扩展了,从“小中国”到“大中国”不能不说是一次漂亮的转身。

——【日】杉山正明《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辽西夏金元》“幅员”之大——从政权并立到全国统一“民族”之大——从多元竞争到中华一体“文明”之大——从碰撞交融到多元一体知识拓展:多元一体的中国——“大中国”观念"中国"从区分华夏与夷狄的民族标识变成了多民族共同体的政治符号,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代名词。疆域:民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