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明清时期:
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阶段特征知识主线1.帝国余辉(1)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全国军政大权集于皇帝一身,后设立殿阁大学士辅助决策,逐渐形成内阁制度,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高度。(2)对外有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的壮举,也有实行“海禁”政策以维护海疆和平;对内灵活处理与周边民族的关系。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更趋巩固。这些使得明朝国力强盛,但在后期政治黑暗、祸患不断、民不聊生,最后清朝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2.康乾盛世(1)康乾盛世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该时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长达一百三十余年,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2)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极致,改革较多,国力较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但亦隐藏着巨大危机。3.承古萌新(1)明至清中叶,传统的农耕经济日益繁荣,在江南的手工业里产生了中国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但自然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2)程朱理学依然占据主流思想的地位,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反传统、反教条的批判思潮。(3)明清编纂大型科技著作,在对传统科技进行总结的同时,亦吸收了西方的一些科学技术。复习攻略1.复习时注意把握一个“壮举”、两个“变化”、三个“趋势”:(1)一个“壮举”:郑和下西洋(2)两个“变化”:世界形势的变化;国内形势的变化(3)三个“趋势”:专制集权空前强化;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稳固;封建制度渐趋衰落2.复习时注意一个“趋势”、两种“现象”、三方面“成就”:(1)一个“趋势”:经济总量居于世界前列,但已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2)两种“现象”:经济领域农业、手工业、商业各出现一些新变化;思想领域出现了提倡个性自由、反对封建专制的倾向(3)三方面“成就”:小说、戏曲和科技成就突出
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第8讲壹、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B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宦官专权:(1)形成:比较而言,宦官比内阁更多得到皇帝信任,以致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2)权力:①内廷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②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 ③对官民的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3)认识:中国古代宦官专权及外戚干政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专制皇权的存在,一旦皇帝不能控制权力,就容易大权旁落,被宦官、外戚掌权。设置特务机构——锦衣卫①目的:监视官民;②职责: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③特点:皇帝直接指挥,是的耳目爪牙④发展:明成祖成立东厂,与锦衣卫合称“厂卫”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明朝强化专制皇权的历史影响(1)积极:有利于防止大臣专权,巩固明朝统治,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2)弊端:①政策皆出自皇帝之手,容易出现决策失误,国家命运依赖于皇帝的个人素质。②束缚了思想,抑制了知识分子的创新性思维。③阻碍了思想文化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3)危机:官僚机构对皇权的调节能力削弱,易导致政治黑暗。
启思助学1.明太祖加强皇权:皇帝与宰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这项运动并没有裁判,却有一项不成文的规则。这个规则正是上千年的政治实践划定的……而朱元璋不守规则,改变了这一切。思考:怎样看待朱元璋的“不守规则”行为?提示:朱元璋的“不守规则”是指废除宰相制度,以强化皇权,虽从制度上排除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在皇帝勤政有为的情况下,有利于提高中央决策和行政效率。但在皇帝昏聩、怠政时,容易导致高官倾轧、行政低效、政治腐败(暴政)等。2.内阁制度:《神宗实录》中记载: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思考:结合材料和所学,归纳内阁的特点。提示:非法定机构;没有决策权;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不是事实上的宰相。3.“海禁”政策:明朝统治者由支持“下西洋”政策转向采取“海禁”政策。思考:如何认识这种政策转向?提示:郑和下西洋主要出于政治目的,朝贡贸易不计经济成本,难以长期持续;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现实,倭寇及欧洲殖民者的侵扰促使了海禁政策的实施。4.隆庆开关:隆庆开关指隆庆元年(1567年),隆庆皇帝(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海禁的解除打开了中外贸易与交流的新局面,为张居正的全面改革奠定了经济基础,也为日后在内忧外患中挣扎的明朝提供了延长寿命的资本。思考:为什么说隆庆开关“打开了中外贸易与交流的新局面”?提示:隆庆开关标志着明朝对外交往从官府层面转向民间层面。从此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获得了合法的地位,东南沿海各地的民间海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时期。5.互市:《明史》:“九边(明朝中央政府与蒙古族的交界地区)生齿日繁,守备日固,田野日辟,商贾日通。”思考:结合材料,分析明朝与蒙古的互市开设后,起了哪些重要的作用。提示:加强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促进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1.明太祖洪武十年(1377年),有内侍久侍内廷,言论政事,即被太祖斥遣还乡,且终生不用,并说“其小忠小信足以固结君心,及其久也,假威窃权,势遂不可抑”。这反映出该时期()A.宦官专权的严重性 B.君主专制日趋强化C.政治统治日益黑暗 D.中枢机构发生变化2.明朝政府对京师与地方的驿站信息传递做了严格限定。《大明会典》规定:陕西都司,陆路2650里,计43站,限86日;岷州卫,陆路4100里,计61站,限120日……。材料说明当时()A.驿站推动公私信息高效传播 B.官方有意拓展新闻传播途径C.传输技术影响信息传播范围 D.政府重视提升国家治理效能3.明代前期海防采用卫所制度。每卫官兵五千六百人,设指挥使一员统领。北起辽东,南至海南岛的海防前线共设卫五十四,千户所一百二十七。除在沿海险要之处筑城“屯兵设守”外,各个卫所还配置了战船,以实现水陆配合,协同作战。这表明当时()A.海防形势急剧变化 B.政府重视开发海洋C.海防实力十分强大 D.海防建设较为完善B提升·考向预测DD1.面对日本倭寇和东渐的西方势力,明、清政府严格限制私人海上贸易,并在沿岸设立哨所,加强防卫,依靠远离海洋来坚守疆土,抵御外敌。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这反映明清时期(
)A.朝廷海洋意识不足 B.民间贸易已被禁绝C.有效抵制列强侵犯 D.政府缺乏守疆意识2.明代开始,汉族人成批迁入台湾。到1644年,进入台湾的汉族人口估计已有十余万人,促进了台湾经济显著发展。此时,台湾仍属开发不久之地,台湾生产的各种商品及台湾人民所必需的各种物品,都需要海商们从大陆引进或运销大陆。这说明(
)A.清廷移民台湾顺应了历史潮流 B.台湾经济和民生得到了长足发展C.清朝统一台湾具有经济必然性 D.西方殖民侵扰迫使沿海居民迁移3.明末,市面上出版了《天下水陆路程》《天下路程图引》等一类由商人编撰的书籍,介绍了国内主要的水陆交通要道。有的书后还附有一些诗文,描述商旅艰辛。这反映出当时(
)A.地理知识受到关注 B.商人支持出版事业C.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D.经世致用思想传播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明清江南地方志诠释说:郊外居民所聚谓之“村”,贸易之所曰“市”,市之至大者曰“镇”。明中期到清前期是传统江南市镇发展的高峰期。从宋以来直到明清,市镇是政治行政体制外自行生长出来的东西,它们因地制宜地自然产生。江南的贸易场所,有的街道仅一根扁担的宽度,有的一河一街,有的两河交织呈十字街……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它们都是附近乡民出售农副产品以及购买日常用品的农村经济集散中心。一些大镇地理位置处于周围丝、棉产地的交通中心,而其在商贸的技术、人才与管理方面具备的优势更为重要。在人口密度最高、人均耕地最少的江南农村,创造了可观的GDP,没有出现绝对贫困,相反多数像是过着尚可温饱的“小康”生活。当市镇显示出经济效益时,政府这只有形的手自然会行动起来,但除了财税与治安,并不插手干预市场经营,一切听任自然。在市镇可以感受到一般人的悠闲与淡泊。我所杞人忧天的是,如果所有乡村市镇都变成“城市”,将来有一天,可能只有“城市”,没有乡村,这世界就会因单一而变得了无情趣。——《主家范谈明清江南的“市镇化”》运用材料,自拟一个与明清江南市镇发展相关的题目,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论点明确,论述清晰,史论结合。)【答案】论点:明清江南市镇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论述:市镇是随着经济发展,自然产生的。在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草市。到了明清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江南地区人口密度最高所以导致人均耕地较少,单纯的依靠农业无法维持这些人口的生计,于是在交通相对便利的地方就出现了出售农副产品以及购买日常用品的农村经济集散中心。而市镇经济的出现缓解了当地的人口压力,在市镇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商人们更加注重商贸技术的应用,也更加注重人才与管理方面技术发培养。这些都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这些措施使得江南农村,创造了可观的GDP,没有出现绝对贫困,相反多数像是过着尚可温饱的“小康”生活。总之,明清时期由于各种原因使得江南地区一些市镇发展起来了,并且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贰、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内部危机1、人口膨胀(人地矛盾突出):①原因:统一与稳定;耕地面积增加;精耕细作(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高产作物的推广;税收制度的变革(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②概况:在经济繁荣、国土开发的背景下,清朝人口膨胀迅速,资源危机日益显露2、农民起义(1)原因:①人口急剧增长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②政治腐败。③贫富矛盾的积累。(2)表现:①从乾隆后期起,农民起义屡屡爆发,大部分是由民间秘密宗教白莲教领导的。②嘉庆后期,白莲教支派天理教发动的一次起义还攻入了北京皇宫。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探究·知识拓展全面分析清朝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
积极影响消极影响政治有利于民族融合,抵御外来侵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形成了长期的人治传统,民主政治无从发展,极易出现政治腐败现象,形成暴政,派生出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经济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封建社会后期,专制体制日益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妨碍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中国社会的落后。思想文化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技术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专制统治牢牢控制了思想文化,造成国民的愚昧与落后,严重阻碍科技进步。
启思助学6.军机处:《清史稿》记载:“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善隐然执政之府矣。”思考:这是对哪一机构的描述?职责如何?提示:机构:军机处。职责:军机处官员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7.文字狱:翰林院进士徐骏因诗集中有“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诗句,而遭清政府斩首。思考:这说明清政府推行什么政策?推行此政策的目的是什么?提示:政策:文化专制政策(文字狱)。目的:加强君主专制,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8.金瓶掣签制度:又称为金瓶鉴别,是藏族认定藏传佛教最高等的大活佛转世灵童方式的制度,1792年正式设立。该制度用掣签与金瓶以确定活佛转世人选,最终经皇帝批准。这一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对西藏的管辖。思考:清政府采取金瓶掣签制度管理和治理西藏体现了边疆治理的什么政策?提示: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政策,尊重了少数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
启思助学9.改土归流:阅读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第二目“历史纵横”,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思考:为什么要实行这一政策?提示:土司具有一定的割据性;为了强化清政府对西南地方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10.民族政策:清康熙、乾隆年间,陆续在承德避暑山庄外建了12座大型寺庙……融合了汉、藏、蒙古、维吾尔等族的建筑风格……清乾隆皇帝称赞那些寺庙时,写下了“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的诗句。思考:材料的主要意思是什么?提示:清朝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避免矛盾,维持和平,胜过储备千军万马。11.内阁与军机处的比较思考:从明初废宰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提示:皇权日益加强(或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主题一落日余晖——明清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空前强化视角1信息获取——明清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动材料一大学士开始在政策问题上备皇帝顾问,这些措施都没有背离明太祖建国的任何基本制度上的设想……它们在发挥新出现的皇帝的内廷助手内阁的职能时制度化了。这些炙手可热的翰林学士开始成为皇帝的主要顾问和作为皇帝与官僚政制之间的承上启下的人,他们常常和六部主管官员开联席会议审议国事,逐渐地左右了外廷的六部,内阁似乎恢复了以前中书省的气象。——摘编自[美]牟复礼等《剑桥中国明代史(1368—1644年)》探究:(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明代内阁制度的特点及作用。提示:特点: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职权范围不明确;权力不断扩大,地位逐步提高;听命于皇帝,服务于皇权。作用:强化了皇权;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二世宗时,因西北用兵,设立军机处,后遂相沿未撤。从此以后,机要的事务,都归军机,唯寻常本章,乃归内阁。军机处之权,就超出内阁之上了。六部长官,都满汉并置。而吏、户、兵、刑四部,尚侍之上,又有管部大臣,以致互相牵制,事权不一。——吕思勉《中国简史》探究:(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朝中枢机关的特点。提示:军机处与内阁并置;军机处参与决策,内阁成为文书机关;中枢长官满汉并置;机构重叠,事权不一。拓展深化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特点(1)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制度,既继承了前朝的一些制度和做法,又在此基础上实行了新的举措。(2)内容详尽而全面。其制度和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监察、司法、思想文化和暴力手段等各个方面。(3)以强化君权为核心,程度空前。主要体现在废除丞相、军机处的设置和大兴“文字狱”等方面。(4)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视角2问题阐释——明清时期中央集权的加强材料总督巡抚在明代制度下还尚好,因其必有事才派出此等官,并且都带一个都御史的衔。这就是说,由中央政府都察院的都御史临时派到地方去办事,所办是巡抚、总督等事。譬如倭寇来了,沿海地方没有总其成的人,就派一个总督或巡抚去,这是临时的。过几年,事情平定了,这官仍旧回中央,机关也撤销了。但一到清代,总督巡抚又变成永久的,在布政使(藩台)和按察使(臬台)上面再加巡抚总督,地方行政就愈来愈坏了。我们现在再从历史演变源头上说来,汉时由刺史变成为牧,以及唐代之十道观察使,这些都是由监察官变成地方行政长官的。只有节度使才是军事长官变成行政长官,然而还是意在开边对外的。明清两代之总督巡抚,则是意在对内防乱,不在对外开边。——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探究:根据材料,概括明清地方实施的督抚制度的特点及影响。提示:特点:督抚由临时委派到永久存在;由负责专门事务到负责地方行政;由一般加衔到正式建制。影响:明清督抚制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拓展深化明清督抚制度的演变与影响(1)明初把元代行省的权力一分为三,这种分理其政的办法,削弱了元代行省过大的权力,避免了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2)明初置督抚,主要是从中央监察地方,以补“三司”不足的角度出发的,但督抚在行使监察权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干涉地方政务,并日益常态化与制度化,在事实上成为地方“三司”的上级,最终完成了其地方官化。清朝建立之后,全面继承了这一制度,并通过不断调整,使其日趋完善,总督、巡抚遂成为总掌地方军政要务的封疆大吏。(3)督抚在抑制武臣之专横、维护中央集权、整饬武备、巩固边防等方面曾经起着无可代替的作用。随着督抚制度的确立,不仅在地方政治体制方面出现了新的制衡关系,而且由于督抚的“双层性”,从而使中央和地方之间也出现了新的权力制衡机制。主题二盛世危机——明清时期的边疆治理与社会危机视角1信息获取——明清时期的边疆治理材料一太祖朱元璋及以后诸帝放弃元朝凭借边疆向外扩展的做法,继承汉唐“守在四夷”的治边之策。朱元璋分封的诸子大都遣镇北方,前朝重北轻南的治边传统仍被明朝继承,为防范“北虏”南下,明朝修建九边重镇,修缮长城并驻重兵,以强硬的军事手段应对北方游牧势力。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派驻的军队,以卫所的形式驻守各地。在设置卫所以外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地区,明朝普遍推行土司制度,总体上实行卫所与土司结合统治的双轨制。——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探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朝边疆管理的举措并归纳其特点。提示:举措:遵循“守在四夷”、重北轻南的传统政策和原则;派诸子镇守北方;派驻军队以卫所的形式驻守各地;边远地区实行土卫双轨制。特点:政策继承并创新;防御与怀柔政策并用;因地制宜、因俗而治的原则等。材料二经过康乾盛世,清代前期的有效管辖范围除18行省(兼有台湾)外,还包括有奉天、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六盟、喀尔喀蒙古各部、唐努乌梁海、新疆和西藏,是一个幅员广阔、疆界明确的统一多民族帝国。这些地区无论在历史发展、社会经济、民族民俗等方面均各具特色,这就决定了清代边疆政策内涵的多样性。清朝突出强调“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使“因俗而治”方针在清代,特别在清代前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焦利《经略边疆:清代治边之法的得失》探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举出清代“因俗而治”方针在东北、西北和西南边疆治理中的具体表现。提示:表现:在东北,设黑龙江、吉林和盛京3个将军辖区;在西北(新疆维吾尔族地区),朝廷委派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基层行政委任维吾尔族伯克进行管理;在西南(西藏地区),先是册封宗教领袖达赖和班禅,随后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拓展深化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特点(1)军事和政治手段并用:清朝前期,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贵族进行坚决的军事打击,先后平定了准噶尔部和大、小和卓的叛乱。同时,通过封爵、给俸、联姻、朝觐制度等措施,极力抚绥少数民族上层人物。(2)因地制宜,因俗而治:根据不同边疆地区的情况设置不同的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管辖。如东北和新疆地区,主要实行军府制度;在蒙古族聚居的北疆地区,实行盟旗制度。(3)充分利用藏传佛教:藏传佛教是蒙藏人民共同笃信的宗教,清统治者对喇嘛教领袖不断赐封,形成了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章嘉呼图克图四大活佛系统,影响遍布蒙藏广大地区。(4)边疆的建设与开发:为维持边疆地区各族人民与驻防官兵的经济生活需求,清政府实行了一系列发展边疆生产与经济开发的措施。视角2观点论证——“奇异的悲歌”材料正是在同一时间,在地球的另一端,尤其是在英国,一种新的文明——挑战全球的工业文明正在萌发;一场伟大的革命——最终改造了整个旧世界的资产阶级革命正在进行;一个新的运动——冲击中世纪封建神学桎梏的思想启蒙运动正在蓬勃发展。由此以降仅100多年的历史就彻底地改变了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中国由一个洋洋自得的天朝大国急剧地坠入落后挨打的境地而一蹶不振。康乾盛世前后100多年魔术般的变化,令全世界的思想家、政治家以及有识之士们大为震惊。马克思称之为奇异的悲歌。——摘编自徐伟新等《落日的辉煌:17、18世纪全球变局中的“康乾盛世”》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奇异的悲歌”的理解。提示:根源:中国: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思想文化专制;没有产生近代科技;对外闭关自守;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西方: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确立,积极对外扩张。影响:落后于世界潮流,埋下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伏笔。拓展深化清朝中期社会危机出现的原因(1)经济上: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兼并严重,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这是造成危机出现的重要原因。(2)政治上:君主专制加强,封建统治腐朽,吏治败坏。(3)军事上:军队装备落后、军队腐败等。(4)文化上:实行“文字狱”,科技发展受到制约。(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自守政策。(6)外部因素上:欧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迅速崛起,特别是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逐渐向工业化社会转变,加快对外侵略扩张。选必一纲要选必三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P72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P77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P5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与改革P23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P30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P44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P60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P98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P8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P55教材融合考点一
明朝时期的内政外交与明清易代【夯基·知识梳理】知识点1明朝施政措施与明清易代知识点2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选必一)知识点3法律与教化(选必一)知识点4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选必一)知识点5户籍制度与基层治理(选必一)【提升·考向预测】考向1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考点二
清朝时期的内政外交与统治危机【夯基·知识梳理】知识点1清朝施政措施与统治危机知识点2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选必一)知识点3法律与教化(选必一)知识点4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选必一)知识点5户籍制度与基层治理(选必一)【提升·考向预测】考向1康雍乾的君主专制考向2疆域的奠定与闭关锁国地方行政(选必一P6)明朝省、府、县三级制清朝省、府、县三级制制度变化朝廷派出巡抚、巡按逐渐总揽一省之权布政使司(民政)按察使司(司法)都指挥使司(军政)省一级的权力分割中央对地方的管控巡抚成为一省长官设总督掌管军政大权清朝的新变化明初废行中书省,但省的格局并未改变,原行中书省的权力由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割。后来,朝廷又向各省派出巡抚、巡按,逐渐总揽一省之权。清承明制,巡抚成了一省长官,又设总督掌管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明清时期,省之下设府(州),府之下设县(州),形成省、府、县三级行政制度。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选必一)1.选拔——科举制(选一P32)(1)级别①乡试: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考中者称为“举人”②会试:由礼部主持,于乡试次年春天举行,举人考中者称为“贡士”③殿试:在会试后举行,名义上由皇帝主持,贡士通过者为“进士”(2)考生:国子监和府州县学的学生(3)分卷2.考课:包括三年一次的京察和大计,分别考察京官和外省文官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
考核(选一P32-33)明朝考满性质对官员任职期满的考核类别官员任现职满三年称“初考”,满六年称“再考”,满九年称“通考”作用考核结果分称职、平常、不称职三等,是决定官员正常升迁或降、调的依据考察性质对官员任职期间的考核类别外地官员三年一次的朝觐考察,京官六年一次的京察作用重在查处官员的贪、酷和不作为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
监察(选一P33)特点:逐渐制度化、专职化、体系化、约下不约上。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
法律与教化(选必一)明朝1.法律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特别重视“例”,曾数次重修《问刑条例》。2.教化:乡约的发展①乡约宣讲明太祖“六谕”,主劝谕,但也有禁约成分,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②儒学士人引用《大明律》解释六谕,不遵乡约要受处罚,甚至治罪。清朝
1.法律法典沿袭《大明律》,制定了《大清律例》2.教化:乡约的发展乡约基本延续明朝的模式,宣讲的内容是康熙帝“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圣谕广训》,宣讲时常引用《大清律例》。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
户籍制度与基层治理(选必一)明朝1.户籍制度①继承了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户籍分为民籍、军籍、匠籍等;②户籍册称“黄册”,以里甲制为基础,每里一册,详列各户人口、田土、房屋。2.基层组织与管理机制里甲制: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甲首、里正。3.社会保障(1)朝廷优抚令各地有司优抚高年平民,八十岁以上月给米五斗、酒三斗、肉五斤——明朝(2)民间救济①政府设养济院收容贫老、孤儿和乞讨流浪人员②慈善组织兴起,有善堂、善会等慈善机构户籍与基层管理(选必一)清朝1.户籍制度户籍制度不再具有财政上的意义2.基层组织与管理机制兼具区划和户籍管理性质的乡里制与旨在维护社会治安的保甲制合一。3.社会保障政府设养济院收容贫老、孤儿和乞讨流浪人员,慈善组织兴起,有善堂、善会等慈善机构。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
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选必一)一、民族关系(一)明朝的边疆关系1、与瓦刺、鞑靼的战与和:①防御:元朝灭亡后,草原上的蒙古人诼渐形成鞑靼、瓦刺两大集团。为防御他们南下,明朝重新修筑了长城。②战争:明中期,瓦刺和—不断成胁明期北部边防,两次突破长城深入内地,包围北京。瓦刺还曾经在一次战役中俘虏了明英宗。③议和: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百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2、管理藏族地区:①册封:藏族地区在明朝时称为乌思藏。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②设机构:设立了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3、管辖东北:明朝前期,派人到东北招抚,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奴儿干都司,并对东北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4、结果: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5、危机:西方殖民者侵略威胁初显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
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选必一)一、民族关系(二)清朝前期对边疆地区的管辖1、东南——收复和管辖台湾:(1)过程:①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②1683年,清军渡海远征,郑氏后裔战败投降。③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2)意义:①将台湾重新纳入中央政权管辖,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②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③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2、西北——平叛斗争:(1)背景:①明末,鞑靼分为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瓦刺被称为漠西蒙古。②清军入关前,打败并收降漠南蒙古,漠北和漠西蒙古也遣使进贡。③17世纪后期,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首领噶尔丹势力强大,占据天山南北,又向东进攻漠北和漠南蒙古。(2)平定漠西蒙古:①清军与噶尔丹及其后继者进行了长期斗争,最终在1757年将其彻底击败。②天山南路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兄弟起兵反清,很快也被平定。(3)结果: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型将军,总领军政事务。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3、西南——对西藏的管理:①册封制度:清初,西藏佛教格鲁派领袖五世达赖来京朝贺,清政府册封以“达赖喇嘛”尊号;康熙帝时,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尊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经由中央政府册封。②派遣大臣:1727清开始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③颁布法律: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4、边疆统治的特点:①机构设置:清朝专设理藩院管理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②民族政策:清政府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保证了局势的稳定。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二、对外关系(一)沿海形势(暴力冲突)1、倭寇之患:(1)原因:①从元朝末年起,日本海盗不时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被称为“倭寇”。②明朝前期,朝廷出于对日本实行经济封锁的目的,严厉禁止海外贸易,结果东南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与倭寇混杂,出没沿海,烧杀抢掠,造成巨大破坏。(2)戚继光抗倭:明廷派遣大将戚继光等人平倭。在抗倭斗争中,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在福建、广州与抗倭将领俞大猷合作,连续重创倭宼。稳定下来,朝廷遂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2、欧洲殖民者的活动:(1)背景:明朝中后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活动日益频繁。(2)表现:①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以晾晒货物为由,贿赂香山县地方官获得了在濠镜澳(今澳门)的租住权。②稍晚东来的荷兰和西班牙,先后占据了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台湾。3、启示:增强综合国力;重视国防建设;加强海防;建立海军。→中外朝贡体系:中华朝贡体系是最为典型的朝贡体系,是公元前3世纪至19世纪末期,存在于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国际关系体系。02(二)清朝对外交往1、东北——抗击沙俄侵略:(中国抵御沙俄侵略的正义之战)(1)背景:17世纪中叶,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2)过程:康熙前期,清军围攻侵占雅克萨的俄军,迫使沙俄同意进行谈判。(雅克萨之战)(3)结果:1689年,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平等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4)意义:①标志着清朝已具备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的基本要素——领土、主权与国民(臣民)意识,虽然这些要素有时还很微弱或时隐时现。②清朝已存在着近代意义上的疆域、边界与边境制度;清帝国对其疆域、边界具备有意识的自我认定、法理确定。③清朝的疆域、边界已取得了国际法意义上的国家承认。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1.从1730年到1911年,陆续有150人担任军机大臣之职,其中满族70人,占总数的46.7%;汉族69人,占总数的46%;蒙古族10人,占总数的6.7%;族籍不明者1人,占总数的0.6%。据此可知,清代()A.笼络各族精英参与统治 B.贯彻民族平等政策C.注重提高军机处的效率 D.加强皇权专制统治2.顺治元年,清廷仿照明制设四译馆,负责少数民族和周边属国文书的翻译事宜;康熙四十七年,清廷又在北京设立了内阁俄罗斯文馆,来为清政府培养通晓俄语的翻译人才;至雍正年间,负责培养拉丁文翻译人才的西洋馆正式成立。这些措施()A.促进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 B.源于对西学东渐的文化回应C.反映闭关锁国政策的松动 D.体现天朝上国下的文化自守3.同治元年(1862年)二月十八日,军机处呈递奏片:“查向来钦奉谕旨及批折内交各部院衙门会议、速议、核议、议奏等件,该部院于议奏后并不知照军机处……谨公同商酌拟交片各部院衙门嗣后遇有各项交议折件,于议奏奉旨后,将原奏及如何奉旨之处一并钞录知照军机处备查。”该奏片奉旨依议。这说明()A.军机处职权有所扩大 B.皇权受到一定制约C.中央集权出现了危机 D.行政效率不断提高A提升·考向预测AA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4.1757年,乾隆在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后,在承德普宁寺内立有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犁之碑,并亲撰碑文“伊犁既归版章,久安善后之图,要焉已定者,讵宜复失也”。碑文中“久安善后之图”是指()A.派遣乌鲁木齐都统管理新疆 B.将新疆改为行省派巡抚管辖C.设立伊犁将军统辖新疆全境 D.派八旗绿营在全疆戍边屯田5.明朝末年,漠西蒙古土尔扈特部不堪准噶尔贵族的压迫,西迁至伏尔加河下游。但他们不忘祖国,不顾路遥山阻,不断派人向明、清朝廷奉表入贡。在噶尔丹叛乱时,出兵协助清军阻击叛军,得到康熙帝奖赏。清朝也派官员长途跋涉探望土尔扈特部。这表明()①准噶尔贵族的分裂叛乱失道寡助 ②土尔扈特部的国家认同坚定明确③伊犁将军的设置加强了边疆管辖 ④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1691年,康熙皇帝和蒙古喀尔喀部族首领在多伦举行会盟。康熙帝同意喀尔喀蒙古贵族的请求,与内蒙古一样实行编旗,拨给牧地,取消蒙古贵族等级中旧有的济农、诺颜之名,一律改为清朝的亲王、贝勒、贝子、公、台等封爵。由此可见,多伦会盟()A.促使内外蒙古最终融为了一体 B.导致清朝地方制度的重大改革C.有利于清朝对北部边疆的控制 D.粉碎了噶尔丹分裂国家的阴谋CBC1.清康熙帝规定:清宗室封爵须经朝廷考封,即袭封或受封者需要先经过马射、步射、清语三项考试。三项全优者,方能袭、受应得之爵,否则,根据优劣降封一至三等,最劣者不封。这一规定(
)A.规范了授官程序 B.构建了严密的贵族等级C.凸显了专制集权 D.完善了科举考试的内容2.康乾时期,华夷观念发生了新变化。其中“华”的主体逐渐从专指汉族扩展到包括满族在内的各民族,而“夷”则专指外国人,特别是西方殖民者。该变化主要表明(
)A.统治者放弃闭关锁国的政策 B.清朝疆域得到了开拓和巩固C.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D.世界局势影响传统文化观念3.构筑长城并不是什么人突发奇想的结果,想象力要受时空条件的制约。材料中的时空条件从根本上看是(
)A.生态环境差异和农牧文明的冲突
B.封建社会自然经济低下的产物C.历史发展进程和利益冲突的产物
D.汉民族与少数民族融合的产物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10~13世纪,中原汉族政权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均自我认同为“中国”,“中国”这一美称极具魅力和吸引力,不仅成为汉族及其政权引以为豪的自称,也成为少数民族及其政权所向往的对象。正是这一魅力,才使各个民族和政权逐步凝聚到“中国”这一旗帜之下,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摘编自赵永春、王观《10—13世纪民族政权对峙时期的“中国”认同》材料二由边疆民族创造的、到清代成熟的多元宗教和双重治理体制,有效地解决了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并存共生问题,并最终将农耕民族视野之外的广袤边疆,从草原、戈壁滩到高原森林,统统列入中国的版图。——摘编自许纪霖《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1)指出材料一中认为古代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谈谈你的看法。(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代双重治理体制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6分)【答案】(1)主要原因:“中国”这一美称极具魅力、极具吸引力。看法:不完全赞同。中国古代形成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一方面是中原汉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经济交流中形成了“中国”认同和中华文化认同;另一方面,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大一统思想也强化了国家认同,而这一美称只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表现:清朝对内地汉族地区仍然沿袭明朝的行省制度进行管辖;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如西藏、蒙古地区实行因地制宜的统治措施;对西藏宗教领袖达赖、班禅进行册封,并设置驻藏大臣。影响:缓和了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矛盾;指展了统治疆域;巩固了清朝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集训通关提能力1.(2022·山东卷)明朝时期,朝廷除对各地的监察御史进行考核外,还要求地方按察使司按时据实上报御史巡按地方时有无铺张浪费以劳州县等情况。这些规定旨在A.保证监察规范有效
B.限制监察御史权力C.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D.拓宽对地方的监察渠道√据材料可知,明朝对监察御史进行考核和监督,意在督促监察御史规范行使权力并对地方进行有效监察,故选A项;对监察御史的考核监督是为防止其滥用权力,而非限制其行使监察权,排除B项;材料中对监察御史的考核与监督,意在加强对地方的监察,而不是强调如何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没有列举其他对地方监察的渠道,“拓宽”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2.(2023·湖北卷)科举及第人数是衡量区域社会流动、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等程度的重要指标。下图为明代湖北进士及湖北籍人物著作分布情况。由此可见A.人文环境与人才选拔相互影响
B.交通条件制约人才分布的格局C.政区等级与文教水平保持一致
D.文化成就与人口升降密切相关√根据材料可知,湖北进士人数多的地区相应的人物著作也多,说明进士人数影响当地文化氛围,为著作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些地方著作多,社会文化氛围良好,有助于教育的发展与人才的选拔,体现了人文环境与人才选拔二者之间相互影响,故选A项;材料没有比较交通条件的信息,无法说明交通条件与人才分布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政区等级的高低信息,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人口升降的信息,排除D项。3.(2023·山东泰安二模)中国古代历来有“太子者,国之根本”之说,明朝皇帝明神宗为册立太子与大臣及后宫势力前后纷争十五年之久,史称国本之争。明神宗有意放弃皇长子,立宠妃郑氏的儿子为太子,但受到阁臣与皇太后的极力反对,最终立皇长子为太子。这说明A.外戚势力左右政局
B.中央集权制度逐步走向衰弱C.内阁行使决策大权
D.祖制和封建礼制制衡着皇权√据材料“但受到阁臣与皇太后的极力反对,最终立皇长子为太子”可知,明神宗最终放弃个人想法遵从了祖宗制度和传统礼制,立皇长子为太子,说明皇权受祖制和封建礼制的制衡,故选D项;据材料“但受到阁臣与皇太后的极力反对,最终立皇长子为太子”可知,明神宗立皇长子为太子主要受嫡长子继承制的影响,无法得出“外戚势力左右政局”的结论,排除A项;明清时期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而非衰弱,排除B项;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无决策大权,排除C项。4.(2023·广东高州一模)清入关前,凡军国大政皆交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入关后,这一传统被继承下来。议政王大臣会议由满族上层贵族组成,也称“国议”,权力很大,“诸王大臣会议既定,虽至尊无如之何”。据此可知,议政王大臣会议A.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
B.呈现了近代议会制的雏形C.易于得到汉族官僚的支持
D.实际权力等同于明代内阁√据材料“诸王大臣会议既定,虽至尊无如之何”可知,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决议即便是皇帝也不能更改,说明议政王大臣会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故选A项;议政王大臣会议属于贵族会议,不是民主政治,排除B项;据材料“议政王大臣会议由满族上层贵族组成”可知,该会议维护的是清政府的统治及清朝满族贵族的利益,不能成为汉族官僚支持的理由,排除C项;明朝内阁是皇帝的秘书机构,它的设立标志着专制皇权达到新高度,而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很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排除D项。5.(2023·山西太原一模)明万历三年俺答汗与三娘子所筑“大青城”(今呼和浩特)被万历皇帝赐名改为“归化城”,意为“归顺朝廷,接受教化”;清朝初期,位于晋蒙边界的重要关隘“杀胡口”被康熙皇帝赐名改为“杀虎口”。两处地名变更反映出A.明清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B.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巩固C.边疆地区得到有效治理
D.政治智慧助推了民族交融√从明清时期对边境地区的城市及关隘名字变更情况来看,对少数民族的态度由歧视转为包容,这显然有利于民族交融,说明政治智慧助推了民族交融,D项正确;君主专制强调的是君主对臣子的控制力,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政治智慧对民族交融的影响,而不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巩固,排除B项;仅从城市及关隘名字的变更情况无法得出“边疆地区得到有效治理”的结论,排除C项。6.(2023·山东青岛二模)清帝所主“大一统”,将“中国”的政治与疆域版图扩展到长城以外的“三北”及各边疆地区;乾隆帝也认为“天朝疆界严明,从不许外藩人等稍有越境搀杂……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这反映出清朝的疆界观A.体现了专制皇权已达到顶峰
B.有利于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C.体现对“华夷之辨”的继承
D.导致了地方叛乱的风起云涌√材料体现了清朝对国家疆界的重视,有利于边疆稳定和中国版图的奠定,故选B项;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专制皇权达到顶峰,排除A项;“华夷之辨”是用于区别华夏与蛮夷的衡量标准,材料体现的是疆域与版图,排除C项;据材料可知,疆界观有利于边疆稳定,排除D项。返回1.(2023·福建宁德一模)明朝建立后,明太祖“诸王封并塞居者,皆预军务。而晋、燕二王,尤被重寄,数命将兵出塞及筑城屯田。大将如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皆受节制。”明太祖此举旨在A.维护君主专制制度 B.削弱统军大将兵权C.强化对边疆的统治 D.防止地方反叛中央√根据材料“诸王封并塞居者,皆预军务”可知,明朝分封于边塞地区的诸侯王拥有兵权,此举意在强化对边疆的统治,进而维护明朝统治,C项正确;材料内容与君主专制无关,排除A项;明太祖此举旨在强化对边疆的统治,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分封于边塞地区的诸侯王拥有兵权,主要是为了保卫边疆,D项不属于主要目的,排除。2.(2023·山东济宁二模)1390年,明太祖给户部下令:“中国金银、铜钱、段匹、兵器等物,自前代以来不许出番,今两广、浙江、福建愚民无知,往往交通外番,私易货物,故严禁之。”这反映出明初海禁旨在A.延续前代传统
B.防止中国物品流往海外C.限制中外交往
D.禁止人民私自出海贸易√据材料“今两广、浙江、福建愚民无知,往往交通外番,私易货物,故严禁之”可知,明朝以前,金银等物禁止出国,而明初东南沿海人民与外国私下交易,为防止中国货物流向海外,明朝实行海禁,故选B项;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并未实行海禁,排除A项;限制对外交往是海禁措施,并非目的,排除C项;禁止人民私自出海贸易是海禁的表现,并非目的,排除D项。3.(2023·山东济宁一模)明成祖朱棣反对建文帝“削藩”,起兵夺取政权。明代人在记述朱棣攻入应天的场景时说:“建文君欲出迎,左右悉散,惟内侍数人而已,乃叹曰:‘我何面目相见耶!’遂阖宫自焚。”这一记述A.描绘了真实的历史场景
B.反映了历史记述的客观性C.体现了鲜明的政治倾向
D.否定了兵变夺权的合法性√根据材料可知,建文帝在兵败时左右随从皆弃他而去,随后建文帝自觉无颜见朱棣,自焚而死,可见这一记述肯定了朱棣兵变夺权的合法性,体现了鲜明的政治倾向,C项正确;材料无法说明这一记述描绘了真实的历史场景,排除A项;这一记述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体现不出客观性,排除B项;材料肯定了朱棣兵变夺权的合法性,排除D项。4.(2023·河北张家口二模)明穆宗时期,内阁首辅高拱“练习政体,负经济才,所建白皆可行”;神宗即位后,“拱以主上幼冲,惩中官(宦官)专政,条奏请诎司礼权,还之内阁”。这反映出当时A.君相矛盾凸显 B.宦官专权现象出现C.内阁权势膨胀 D.权力制约机制成熟√由题干可知,内阁首辅高拱“练习政体,负经济才,所建白皆可行”“条奏请诎司礼权,还之内阁”,这反映出当时内阁的权势日益膨胀,故C项正确;明初朱元璋已经废除丞相,所以此时不存在君相矛盾,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宦官专权现象在此时出现,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权力的制约,排除D项。5.(2023·山东烟台一模)明制规定,凡朝廷遇有文武大臣出缺,若是四品以上大臣缺员,必由六部官员、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等共相计议,讨论有关人事升补任用之拟议者,而后推荐,再经皇帝取旨定夺,称“廷推”。大臣们若未经廷推而是由皇帝特旨简拔的话,则深以为耻。据此可知,廷推制度A.有利于理性构建政治领导层
B.标志国家行政体系成熟定型C.使得行政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D.有效制约了君主专制的强化√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廷推”制度之下,如果出现四品以上大臣缺员的情况,其程序是先由“六部官员、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等共相计议……而后推荐”,然后再经“皇帝取旨定夺”才能任用,这种做法有利于理性地选拔称职的官员,A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古代行政体系的成熟是在隋唐时期,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行政效率提升,排除C项;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排除。6.(2023·安徽芜湖二模)隆庆四年,明朝与蒙古达成和议,俺答汗在答谢表中说道:“臣等生齿日多,衣服缺少……近年各边时常调兵出捣,杀虏家口,赶夺马匹,边外野草尽烧,冬春人畜难过……乞敕各边守臣各立市场,听番汉人等每年互相买卖一次。”隆庆和议A.解决了明朝内陆边疆的危机
B.提高了朝贡贸易的地位C.顺应了民族关系发展的趋势
D.调整了农牧经济的格局√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隆庆和议后,明朝与蒙古互开边市,保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这顺应了民族交融、和平发展的趋势,故选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隆庆和议以后明朝的内陆边疆危机并没有解决,女真族的崛起同样威胁到了明朝的内陆边疆,排除A项;结合材料“乞敕各边守臣各立市场,听番汉人等每年互相买卖一次”可知,明朝与蒙古实行的是互市贸易,并不是朝贡贸易,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明朝与蒙古展开互市贸易,并没有体现农牧经济格局的调整,排除D项。7.(2023·海南六模)明朝政府建立了以明朝为中心的朝贡贸易圈,羁縻海外诸国。后来,占据了原来明朝朝贡国领土的西欧殖民者为追逐利益,除了在最初接触时伪装成朝贡国而试图进入朝贡贸易网络外,更多的仗恃武力走私贸易。据此可知,当时A.东西方国家实力发生逆转
B.传统朝贡贸易体系受到冲击C.明朝主权遭到殖民者侵犯
D.海禁政策导致东南倭患严重√据材料可知,明朝时期,西方殖民主义者依仗强大的武装力量不断挑战中国的贸易政策,冲击传统的朝贡体系,故选B项;晚清时期东西方国家实力发生逆转,排除A项;材料“占据了原来明朝朝贡国领土的西欧殖民者为追逐利益”“更多的仗恃武力走私贸易”说明当时西方殖民主义者主要破坏的是朝贡国的国家主权,并以走私的形式对抗中国的贸易政策,并未体现对中国国家主权的侵犯,排除C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欧洲殖民主义者,“倭患”指的是日本海盗,排除D项。8.(2024·河南许昌月考)明朝皇权主要通过上朝、召对、听讲等途径行使。但明朝的上朝、召对、听讲乃至批阅奏章并无制度约束,往往取决于皇帝个人勤政的程度,如嘉靖皇帝24年不上朝,万历皇帝28年不上朝;到清朝,根据对清宫档案的研究,清朝皇帝每天早上5:00就要起床、请安、早读,逢五必须视朝“御门听政”,每天要严格按照作息时间办公、学习。这种变化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A.清朝皇帝个人性格与明朝不同
B.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达到顶峰
C.清朝皇室祖训比明朝更加细致
D.清帝没有宦官和内阁分担工作√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清朝皇帝比明朝皇帝要更加勤奋,结合所学可知,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皇帝需处理的事务增多,B项正确;A、C、D三项都只是表面的现象和影响因素,均排除。9.(2024·安徽芜湖期末)清朝科道官员负有监督百官、澄清吏治的职责。雍正帝专门下令,各科道“每人一日上一密折,轮流具奏。或二三人同日各奏一折。”由此可知,轮班奏事A.强化了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B.标志古代官僚体系的完善C.是中央了解地方的最有效途径
D.逐渐取代了军机处的职能√根据材料可知,雍正帝通过轮班奏事加强了对各科道的控制,并通过各科道密折奏事,强化了对官员的监督力度,A项正确;材料仅仅体现的是监督体系的加强与完善,而非整个官僚体系,排除B项;“最有效”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C项;军机处是处理军国大政的机构,科道发挥的是监督官员的作用,二者无职能冲突,排除D项。10.(2023·福建厦门四模)清朝统一新疆后,万寿宫作为朝贺大典的专用场所,遍布天山南北。其中乾隆年间修建的均位于将军、都统、参赞大臣等本地军政首脑所驻城内或城郭附近。清政府在新疆修建万寿宫旨在A.促进民族交融 B.抵御列强侵略C.强化政权认同 D.提升行政效率√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统一新疆后,修建万寿宫作为“朝贺大典的专用场所”,这是少数民族对中央政权服从的象征,乾隆年间在“本地军政首脑所驻城内或城郭附近”修建万寿宫,则有利于强化新疆地区对清朝政权的认同,故选C项;促进民族交融是万寿宫修建产生的影响,并非修建的目的,万寿宫修建的目的是强化新疆地区清朝政权的认同,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之前,列强对新疆地区并没有侵略行为,排除B项;万寿宫是朝贺大典的专用场所,并非处理行政事务的场所,修建万寿宫与提升行政效率无关,排除D项。11.(2023·浙江温州三模)18世纪末,清政府鉴于外商日多,就在出海口划一区域,由外商依国籍设立货栈,悬挂国旗标示。外商每年只能停留七个月,每月进城次数也有限制,与政府交涉须通过本地商人中介。这表明A.严禁民间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南文理学院《单片机原理及应用》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2025年度天津市主治医师之全科医学301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
- 事实数据型资源及特种文献检索课件
- 电镀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污水管网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兼并重组矿井地质测量管理手册
- 2024至2030年中国溶济型墨水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数控橡胶切条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单相三极扁插座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中式快餐店系统》课件
- 2024年高素质农民职业技能大赛(农业经理人)赛项考试题库-上(单选题)
- 2024食品安全法试题库(带答案)
- (高清版)DBJ33T 1310-2024 可回收预应力锚杆应用技术规程
- 2024义务教育艺术新课标课程标准2022年版考试题库及答案
- 八年级生物下册学习资料
- 武汉烟草部分岗位2024年公开招聘历年(高频重点复习提升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七年级上册历史-七上历史 期中复习【课件】
- 瑜伽合同范本
- 2024年初中体育课教学设计舞龙教案
-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合同
- 临床俯卧位通气患者眼部并发症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