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第13课目标·素养1.通过相关史料分析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进一步明确我国民族分布特点等基本国情。2.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理解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民族与国家发展的意义,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增强制度自信和时代责任感。主干·体系“四翼”检测评价目录[四层]学习内容1.建立背景中国国情①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居住、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②旧中国少数民族遭受统治阶级的压迫和歧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历史传统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逐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______一体格局现实选择采取什么样的______________来处理国内民族问题,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各民族的前途命运经验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问题,明确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多元国家结构形式续表2.发展历程时间事件1947年成立内蒙古自治区,这是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自治区新中国成立后相继成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面恢复和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以健康发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20世纪90年代1990年,中共中央提出“_____________”。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中共十八大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__________、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三个离不开中华文化续表中共十九大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____________,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共二十大对未来五年的民族工作提出新要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共同体意识续表3.意义维护国家的集中统一,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系统认知]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发展完善。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事关民族工作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出了全面部署。[四层]学习内容1.
史料证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背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频繁迁徙,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人口分布状况决定了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摘自《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任务驱动团结统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与特点探究点(一)2.
问题探史——民族区域制度的特点[材料]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事业。……196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成立西藏自治区。[探究]根据材料,概括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提示]
地方自治与中央政府的领导相结合;具有民主性。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1)从历史情况来说,中国长期以来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这是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基础。(2)从民族组成来说,中国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多,少数民族人口少,聚居区域宽广,只有在统一国家内团结互助,通力合作,才能得到共同的发展。史论形成(3)从民族分布来说,中国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只有实行具有很大灵活性的民族区域自治,才能适应中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和最大限度地满足少数民族人民的自治要求。(4)从民族关系来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之间形成了经济、文化、政治上的密切联系。各民族合则两利,分则两害。中国民族关系的特点,决定了只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才能适应并促进民族关系的协调发展。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1)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都必须服从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3)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的结合。1.新中国1954年宪法关于行政区域划分部分明确规定:“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性质,“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设立自治机关”。这些规定
(
)A.完成了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关系C.奠定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框架D.实现了民族地区经济均衡发展的目标迁移训练解析:据材料“关于行政区域划分部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设立自治机关”可知,1954年宪法规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在整个区域体系中的层级和性质,从而为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奠定了制度框架,故选C项;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在1956年底,排除A项;材料是关于行政区域划分,不是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排除B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不均衡的,排除D项。2.周恩来指出:“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度,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材料反映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为了
(
)A.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B.区域经济均衡发展C.民族文化双向交流
D.民族团结国家统一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度,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可以看出,周恩来不主张实行联邦制,联邦制会增加民族纠纷,不利于国家统一,故选D项。1.
史家说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2001年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修改案。……对于一贯积极主张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利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提能点(一)人口任务驱动跨越发展——民族区域自治的发展与完善探究点(二)能够在基本法中鲜明地提出民族自治区域要对内实行各族居民在政治权利上的平等、对外加入全国统一的经济体系和市场,并且提出促使少数民族吸收国家主流文化的主张,不啻为一个革命性的变化。——王柯《国民国家与民族问题》2.
史料证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影响[材料]
“三个离不开”精辟地概括了我国56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休戚与共、互助合作的紧密关系,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历史构成的客观事实——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三个离不开”思想既充分考虑了我国民族关系的历史,全面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的生动现实,又着眼于我国民族关系的长远发展,充分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发展的共同愿望,是新的历史时期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指导原则。——人民网[解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在经济上有利于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政治上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文化上有利于加强对多元一体文化的认同。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1)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化取得重要进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根本,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为主干的法律体系基本形成。(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执行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中央领导与决策机制加强、自治机关能力提升、上级国家机关依法履职等协调配合,彰显了制度优势。史论形成(3)制度运行的监督机制受到重视,党的监督、权力机关监督、专门机构监督、社会监督等相互补充,共同发力。(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促进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民族关系的形成与巩固。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1)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2)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从而有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3)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4)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1.在1946年11月26日“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前夕,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要求“内蒙古自治政府”在其宣言中应当明确“内蒙古自治政府”非独立政府,而是中国真正民主联合政府的一部分。这
(
)A.体现了自治政府的工作权限B.明确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C.使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得到落实D.反映了我国民族政策的成熟迁移训练解析:据材料“要求……明确‘内蒙古自治政府’非独立政府”“民主联合政府的一部分”可知,材料强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承认该政府是中国真正民主联合政府的一部分而非独立政府,故选B项;材料强调“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的前提,并未提及自治政府的工作权限,排除A项;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建立,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得到落实,排除C项;此时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尚未正式确立,“成熟”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2.截至2011年12月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共收到报备案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累计1034件,现行有效共797件,其中自治条例139件、单行条例658件。全国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已有25个自治州、114个自治县制定了自治条例,30个自治州中有28个制定了单行条例。这说明
(
)A.各民族自治机关享有高度自治权B.《民族区域自治法》得到贯彻落实C.我国民族自治法律体系的独立性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权限得到扩充解析:结合民族区域自治相关知识可知,1984年我国就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法》,使得民族区域自治有法可依,材料概述的是各个民族自治地方在制定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这些条例使得民族区域自治法律依据细化,体现出《民族区域自治法》得到贯彻落实,故选B项;各少数民族聚居区只能享受法律规定的自治权,“高度”说法错误,排除A项;全国各地方法规是需要符合宪法的,排除C项;各地方的法律由地方人大制定,排除D项。[四层]学习内容(一)
教材补缺——历史认知更丰满民国以来中国治边政策的演变民国时期,封建帝制被废除,民族平等被写入约法和宪法,推动了边疆民族观的进步。治边思想由古代的“守中治边”到对边疆地区的重视。在边疆地区的施政方针上,由“因俗而治”转变为促进边疆内地化。措施上,提出了三民主义的边疆政策,在边疆推行省县制、改土归流、改革盟旗制度等,将边疆地区纳入中央政府的直接控制下,多阅读•发展学科素养制定并实施了开发和建设边疆的经济政策,同时开展边疆教育,提高边疆各民族的文化水平。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后,就非常重视民族问题。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又被明确载入历次宪法,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摘编自马玉华《治边政策:从清代到民国的梳理》(二)
学史启智——历史的生命在现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本质属性;巩固中华民族大家庭,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制度依归。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强调的是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当家作主、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人民性;平等,作为社会主义的天然要求,是少数民族公民当家作主、行使自治权的前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旨在建立亲密合作、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因此,社会主义,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区别于中国古代羁縻制度的质的规定性所在,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把握好其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缔造、巩固“中华民族大家庭”为制度依归,强调大家庭成员的团结统一、不可分离;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奠基历程中,贯彻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政治伦理,坚持深入基层、凝聚人心的群众路线,各族人民共同发展、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具体民族事务处理方面,则秉着商量办事、综合权衡的大家庭式处理方式。——摘编自常安《缔造社会主义的中华民族大家庭——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奠基历程》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政府把东南沿海的一些企业、工厂搬迁至新疆,短时间内在新疆培养起一批技术骨干;20世纪90年代以来,19个省市先后开展了“对口援疆”工作。这些措施
(
)A.推动国民经济调整取得成效B.促进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C.巩固了团结和谐的民族关系D.加快了新疆地区社会主义改造进程精训练•体现核心价值解析:由材料“把东南沿海的一些企业、工厂搬迁至新疆”“对口援疆”可知,中央政府重视新疆的建设和发展,通过搬迁企业、在新疆培养技术骨干和对口支援等举措,凸显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民族关系的巩固,故选C项;1961年开始进行国民经济调整,排除A项;我国于2000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排除B项;社会主义改造的时间是1953—1956年,主要是针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2.新中国成立后,政务院于1951年发布了《关于处理带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地名、碑碣、匾联的指示》,废除了带有侮辱性的称谓、地名等。这一做法
(
)A.充分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需要C.是巩固新中国统一的主要手段D.主要是为了消除各民族之间的差异解析:新中国成立后,对带有歧视和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地名等进行修改的主要目的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故选B项。3.下表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据表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时间表现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2017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A.促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B.始终是当代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C.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D.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完善解析:由材料可知,1949年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随着国家法治建设、党的政策发展,都涉及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反映了党和国家对这一政策的长期重视,故选B项;中国古代已经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排除A项;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C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相对,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作指导,包括思想、政治、道德观念和社会风貌,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华民国建立之初,孙中山提出“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国民,合一炉以冶之,成为一大民族”;南京临时政府将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作为国旗,在国家统一基础之上容纳中国各民族的“中华民族”观念初步形成。1934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中提出:“中国人民只有自己起来救自己——中国人民唯一自救和救国的方法,就是大家起来武装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就是中华民族武装自己。”此后进一步指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之总称”。于是“中华民族”概念完全明确了。——摘编自王希恩《全球化中的民族过程》材料二
中国的少数民族公民不仅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所有公民权利,还依法享有一些特殊的权益保障。……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把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摘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1)概括材料一中关于民族问题的两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进步意义。(2)材料二体现的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是什么?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的演进趋向,论述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材料一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问题的不同主张,从中可以看出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五族共和”;中国共产党主张各民族团结一致对外。第二小问,孙中山的主张有利于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发展,维护国家的统一;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则有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全民族抗日。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中国的少数民族公民不仅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所有公民权利”“国家把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以及国家对西部大开发以来的民族地区的固定资产的投资额不断上升,可以看出我国实行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第二小问,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方面进行总结概括。答案:(1)主张: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五族共和”;中国共产党主张各民族团结一致对外。意义: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各民族成员成为中华民国的“国民”;中国共产党完善了“中华民族”的概念,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战。(2)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影响: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多民族的国家,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共同开拓了广袤的疆域;共同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共同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列举相应史实亦可)“四翼”检测评价一、选择题1.下表所示是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部分法律法规。这可用于说明(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阐明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2年8月,我国正式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自治实施纲要》。1954年9月,我国第一部宪法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基本政治制度。1984年5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A.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起步B.民族政策随时代变化而改变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起源D.党和政府重视民族地区发展解析:据材料“我国第一部宪法……基本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颁布了不同的文件,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行了不断深化,并将其确立为基本政治制度之一,体现了党和政府重视民族地区发展,故选D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起步于1954年宪法,排除A项;新中国始终奉行民族平等、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排除B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起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排除C项。2.1949年9月7日,周恩来在向政协代表作《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的报告时提出:“今天帝国主义者又想分裂我们的西藏、台湾甚至新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希望各民族不要听帝国主义者的挑拨。为了这一点,我们国家的名称,叫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不叫联邦。……我们虽然不是联邦,但却主张民族区域自治,行使民族自治的权力。”据此可知,周恩来
(
)A.认为联邦制是国家分裂的根源B.主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提出和帝国主义者达成妥协D.首倡“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解析:据材料“主张民族区域自治,行使民族自治的权力”可知,周恩来主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维护国家的统一,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故选B项。3.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派出的西南民族访问团在当地开办民族干部训练班,召开民族代表座谈会,帮助少数民族筹备自治区。该访问团旨在
(
)A.消除历史形成的国内各民族之间的隔阂B.检查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机构的设置情况C.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相关民族政策D.清除国民党政权在边疆地区的军事存在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少数民族由于地处边疆、交通不便利、以前民族政策不合理,造成民族间隔阂,题干提及新中国政府开办民族训练班,“帮助少数民族筹备自治区”,意在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管理本民族的事务,从而消除民族间隔阂,故选A项。4.下表所示是20世纪以来云南省委与省政府民族工作汇总信息(部分)。这表明
(
)措施效果颁布《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办法》《云南省民族乡工作条例》《云南省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11—2015年)》等文件,涉及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繁荣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事业、保护发展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等内容维护了民族团结,协调了民族关系,扶持了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进步,保护了少数民族文化,促进了云南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A.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落实显著B.云南民族工作条例臻于完善C.民族发展成为政府首要任务D.当地政府民族工作卓有成效解析:据表格信息可知,云南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维护了民族团结,促进了云南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工作卓有成效,故选D项;材料除了提及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还有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排除A项;“臻于完善”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材料体现云南省对民族工作的重视,民族发展是政府的重要任务,而非首要任务,排除C项。5.历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少数民族代表比例都高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人口超过100万的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在155个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中,都有实行区域自治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该材料最能体现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B.各少数民族与汉族相比可以更多地参与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管理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效地保障了各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重点是保证少数民族代表参政议政解析:据材料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让少数民族有代表参政议政,从而有效保障各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故选C项。6.1959年以来,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至今,西藏自治区人大已制定了多个具有鲜明民族区域特色的法规和单行条例。这一事实表明
(
)A.民族自治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权B.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平等的表现C.制定地方性法规是民族自治机关自治权的重要体现D.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解析:根据材料“西藏自治区人大已制定了多个具有鲜明民族区域特色的法规和单行条例”可知,制定地方性法规是民族自治机关自治权的重要体现,C项符合题意。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全面恢复和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的重点是
(
)A.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B.健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相配套的法规体系C.全面贯彻“三个离不开”“两个共同”“五个认同”D.努力创造各族人民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全面恢复和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的重点是健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相配套的法规体系,民族自治地方进行了有关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工作,故选B项。8.1954年,在对宪法草案进行讨论时,毛泽东指出:“少数民族问题,它有共性,也有特殊性。共同的就适用共同的条文,特殊的就适用特殊的条文。”这表明制定民族政策应坚持
(
)A.把握民族工作存在的特殊性B.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C.创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想D.实现平等团结的民族关系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在1954年宪法草案讨论时指出,少数民族问题有特殊性,特殊的就适用特殊的条文,表明制定民族政策应坚持把握民族工作存在的特殊性,故选A项。9.1937年中央党校就办起了民族班,1941年在陕北公学民族部的基础上创办了延安民族学院。从1937年到1948年共培养了数百名具有共产主义觉悟,德才兼备,忠实践行党的民族政策的少数民族干部。这些做法
(
)A.奠定了新中国政权建设的实践基础B.提高了少数民族的政治地位C.提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干部准备D.动员少数民族参加民族战争解析:据材料可知,中央党校从1937年到1948年共培养了数百名具有共产主义觉悟,德才兼备,忠实践行党的民族政策的少数民族干部,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和民族向心力,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提供了干部准备,故选C项;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少数民族政治地位,排除B项;材料所示时间既有抗战时期,又有解放战争时期,D项表述不全面,排除。10.1964年,我国50多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民族尚未离开传统聚居区,到2000年,有28个少数民族遍布全国所有省级行政区,少数民族在全国分布范围显著扩大。这表明
(
)A.民族区域自治难以为继B.西部大开发取得显著成效C.改革开放促进人口流动D.民族迁徙促进了民族交融解析:据材料“未离开……分布范围显著扩大”可知,2000年,已有相当数量的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到全国各地,可以看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少数民族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故选C项;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难以为继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遍布全国所有省级行政区”体现了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的流动,B项说法与主旨不符,排除;民族迁徙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11.1979年10月6日,中央组织部和国家民委确定了少数民族干部选拔和培养的细则,此后少数民族干部人数不断增多,各民族比例和男女比例协调发展,到2009年时,全国少数民族干部数量就达到291万人之多,以新疆为例,其少数民族干部人数五十年间增长七倍多(见下图),这一局面
(
)A.确保了边疆与内地协调发展 B.完善了基层民主制度建设C.提升了少数民族的自治能力 D.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解析:据材料“少数民族干部……增长七倍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量少数民族干部的出现,提升了少数民族地区的自治能力,故选C项;材料未涉及内地的状况,且“确保”过于绝对,排除A项;单纯从少数民族干部人数的增长数量上看,不能得出基层民主制度是否完善,排除B项;D项夸大了少数民族干部增加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作用,排除。12.20世纪20年代,马克思主义民族区域自治思想开始在中国传播,初期的主要内容是民族联邦理论。此后,中国共产党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构建了“单一制”框架下的民族区域自治,最终确立了以民族区域自治为补充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由此表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立足多元一体的基本国情B.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实践C.继承发展了民族联邦理论D.保障了国家统一和人民当家作主解析:由材料可知,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区域自治思想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实践,故选B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虽然是立足于我国多元一体的具体国情,但还借鉴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排除A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区域自治思想,但是摒弃了其民族联邦理论,排除C项;材料强调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渊源,D项属于意义,排除。13.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序言第十一自然段中的“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修改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这一修改有利于
(
)A.消除各民族之间差距B.实现各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C.确立统一多民族国家D.促进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解析:由题干信息“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修改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可知,在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的时期,我国宪法的上述修改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14.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民族关系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人对与各个邻近民族发展起来的这种迥然不同的关系作出了实事求是的反应:他们有时单纯地试图征服;有时则成立保护国,册封其首领和派中国顾问;有时试图通过以“公主”(通常是皇室不显要的姻亲)和亲……来确保友好关系。——摘编自[英]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材料二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法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就是让少数民族真正当家作主,使自治机关真正行使自治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和自治地方的积极性。党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都很关心《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实施,希望内蒙古自治区在这方面能有所建树。要把《民族区域自治法》的精神与本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特点紧密结合起来,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并认真贯彻实施。——摘自习仲勋《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干部大会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地位及作用。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有时单纯地试图征服”并结合所学可得,派大将讨伐东突厥(或武力征服);由材料一“成立保护国”并结合所学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举措可得,设置羁縻府州;由材料一“册封其首领和派中国顾问”并结合所学可得,设置都护府和册封西北各族后嗣;由材料一“试图通过以‘公主’(通常是皇室不显要的姻亲)和亲”并结合所学可得,派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二“《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法律”可得,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法律。第二小问,由材料二“党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都很关心《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实施”可得,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顺利实施;由材料二“要把《民族区域自治法》的精神与本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特点紧密结合起来,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得,为少数民族地区制定本地区的法规提供法律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民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巴州招聘高中教师笔试真题
- 2024至2030年便携式指示表全自动检定仪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下装料真空热处理炉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年水晶照片专用UV无影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石膏网刷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水产品真空包装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养蚕课程设计理念是什么
- 员工管理系统课程设计
- 压铸课程设计总结
- 学校中水课程设计
- 管理大略与领导小言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山东大学
- 2024心脏病学生入学免责协议书
- JBT 9229-2024 剪叉式升降工作平台(正式版)
- 初中生劳动教育案例(3篇模板)
- 2024-2029年中国水利水电工程行业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投资研究报告
- 24春国家开放大学《农村环境保护》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 广西百色那坡县2024事业单位招聘拟聘历年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偏头痛的中医治疗
- 第24课《诗词曲五首-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课件共34张
- 媒介道德与法规(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2024年杭州市人才市场开发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