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学习本单元,要继续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的文章情感显豁直露,易于直接把握;有的则深沉含蓄,要从字里行间细细品味。主题解读知识知识梳理叙事抒情散文的阅读本单元课文都是属于叙事抒情的记叙文。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兼有描写、议论、抒情。如何阅读叙事抒情的记叙文呢?一、弄清记叙的要素,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大意。记叙文有“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六个要素是记叙文不可缺少的内容,能否将事情讲述清楚,就要依靠“六要素”的作用了。在阅读过程中,如果能够把文章中的六要素都找到的话,也就能够理清事情的发展线索了,从而了解事情的原委。阅读过程中要从大处着眼,从整体上来理解文章,这样才能够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才可以真正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要想做到从整体理解,首先要从文章的标题、作者和写作时间入手。标题和作者的作用自不必说,写作时间是文章背景资料的明示。其次可以从文章的思路入手。再次,从文章的中心段或中心句入手。这样一下子就可以明白文章的大意。最后可以找关键词语,抓住关键词语可以提纲挈领地把握全文。二、把握感情基调,理清情感层次。文章中的情感都有一个基调,比如《秋天的怀念》一文的感情基调是深沉、凝重、忧伤的,而《散步》的感情基调则是亲切、温暖、温情的。从总体上讲,文章中流露出的情感总有差别,或激昂愉悦,或悲抑凄婉或勃发豪放,或凝重深沉。为文章定一个基调,可以从整体上去把握作品中的情感。优秀的文章,“情”往往潜藏于其中,形成一条情感发展线,体现了情感变化的层次。如《秋天的怀念》一文中,作者在追悔往事悲痛情绪中,回忆着在“我”患病期间,脾气暴躁,母亲是如何理解、包容宽慰、央求“我”,承受着“我”终身截瘫的残酷现实,感受到“我”痛苦绝望,鼓“我”“好好儿活”,不仅要活着,而且要活得坚强,活出尊严。而作者在母亲去世后,时过境迁,回忆往事,为自己当时“一直都不知道”母亲的病情“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而悔恨不已。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本文不仅怀念母亲,歌咏艰辛而伟大的母爱,还表达作者深深的懊悔之情。通过对情节的梳理,读者能快速抓住人物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感受,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三、注重读中品悟通过对文章的关键词句、重点语段进行深层的品读,我们可以更好地加深对文中的人、事、景、物的理解,引发情感共鸣,从而体验文章的优美。1.从关键词句中品情。关键词句就是那些能体现作者立场观点、情感态度,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的词句。它们或是开头句,或是结尾句,或是独立成段的句子,或是比喻句,或是设问句,或是过渡句,或是描写句,或是抒情议论句等。文章的主旨与感情常常隐含其中。2.从重点语段中悟情。抓住对文章中心的表起重要作用的段落进行品读,是最直接感悟作者情感的一种方法。这些段落或抒情,或议论或总起,或总结;或点题,或解惑。可见,阅读文章的过程其实就是在接受作者情的过程,我们只有以自己的感情去悟情、融情,才可能达到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之境界。阅读要点梳理: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一、有感情地朗读与朗读技巧朗读,是通过有声语言,理解和传达书面语重要信息或思想感情的阅读方式或艺术创造。对读者自己而言,朗读是加深自己对文章感受与理解的重要阅读方式;对作品和听众而言,朗读又是一种在忠实传达作品内涵基础上的艺术再创造,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魅力以及对听众的感染力。朗读的基本要求是正确、流利;更高的要求是“有感情”。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读,需要做好充分的朗读准备,并不断打磨朗读技巧。朗读前的准备,可以一边小声试读,一边写朗读设计(提示语)。朗读设计,是用一些符号和文字对朗读时的内心状态和声音处理方式做出提示。朗读技巧可分为内部技巧与外部技巧。内部技巧,是指对文章本身准确、细致、深刻的理解,并把这些理解化为朗读时控制情感态度与声音语气的内在纲领。内部技巧主要包括“情景再现”与“感情基调”的把握。外部技巧,是指运用声音手段来传情达意的各种处理方式,主要是重音、停连、语气、节奏等。二、复习“重音”“停连”。1.重音重音,是一句话中需要强调的词语,可以用加强或减弱音量、加快或放慢速度等方式,使需要强调的词语在声音感受上引人注意一般可以用下加着重号表示重音。例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朗读设计:重读“盼望”是为了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在静静地等待春天来临;重读“来”和“近”是为了表现当春天真的来临时,作者内心的激动、惊喜。例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朗读设计:重读“我”和“她”,利用重音,凸显母亲年老后与“我”年少时角色关系的微妙而耐人寻味的变化。2.停连停顿,犹如音乐中的休止符,停顿时间的长(∨)短(▲)可以营造不同的表达效果。停顿的地方,不限于有标点处,句子中间的停顿(▲),有区分逻辑层次和制造表达效果的双重作用;为了表达的需要,有时在有标点处也不能停顿,而是要一口气读连贯,这就是“连接”的技巧(⌒)。例1: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朗读设计:“坐”“躺”两个静态的画面之间停顿;读“打两个滚,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时,句子之间连读,语速可以加快,传达出动作的连贯性,富于动感,突出春天的力量和生机。“风”“草”后停顿,突出描写的对象。例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朗读设计:“她现在”和“我小时候”,后停顿,凸显母亲年老后与“我”年少时角色关系的微妙而耐人寻味的变化。两个“太迟”连读,表达出我对母亲的担忧和关切。三、学习“语气”“节奏”。1.语气语气,是朗读时运气发声的微妙技巧,如抑扬顿挫、以气带声等。我们可以先学会用↗↘→表示语调的上扬、下降和延长。这里,我们重点考虑语调变化。一般不能用符号完全表示,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用文字描述“语气”。例: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朗读设计:通过语气的上扬和延长表示寻思,语气的下降表示无奈;上扬与下降的交替构成了这一长句的张力和节奏。2.节奏节奏,是朗读全篇时,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声音形式的回环往复所构成的整体感,是语气语速的变化。节奏要与全篇的逻辑思路、感情基调统一。这里,我们重点考虑语速变化。例如《春》的朗读节奏:第1段,先用舒缓的语气语速,读出“盼望”的感情;接下来几段,按照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顺序,逐渐读出春天由万物苏醒、草木初萌到春意渐浓的过程,朗读的语气语速可以越来越欢快,越来越热烈;但“春雨图”要读得轻柔静谧,以区别于上一段“春风图”的活泼热闹,造成全文节奏的变化;“迎春图”又把情绪带到高潮,读出人们走出户外、兴致勃勃大展身手,语气语速要有舒展感、力量感;结尾三个比喻句,要读出三个层次,读出新生、美丽、健壮的不同语气,而且要读得缓慢一些,读出全文的结束感。例如《秋天的怀念》朗读节奏: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语气强烈,快读,读出人物脾气的暴躁和喜怒无常)母亲就悄悄地(轻读、慢读)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轻读、慢读)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轻读、慢读)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轻柔)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猛烈、迸发)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四、“感情基调”和“情景再现”。1.感情基调:如果说“节奏”是全篇感情的变化,那么,感情基调,就是指一篇文章整体的、基本的感情色彩和声音语调。是全篇感情的统一,无论节奏怎么变化,都应该以“感情基调”为底色。有人把文章的感情色彩分为挚爱和憎恨、悲哀和喜悦、惊惧和欲求、急切和冷漠、愤怒和疑惑等不同种类。朗读时,内心对文章的感情基调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和提示,才能准确而充分地传达出恰如其分的感情。比如,《春》的感情基调是轻松、愉快、热烈、充满希望的,《济南的冬天》的感情基础则是温和、明净、亲切、眷恋的。每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一个整体,是各个部分层次、段落、语句的具体感情的综合表露,总体的感情基调并不否定不同段落有感情的起伏变化。缺少整体感的朗读,容易支离破碎;没有具体段落语句的感情色彩的变化,整体感也会显得呆板僵化。比如,《春》的朗读,就应该在“春风图”的欢快热烈、“春雨图”的温馨静谧、“迎春图”的开朗振奋中,读出感情基调的节奏变化。2.情景再现:“情景再现”就是依据课文展开想象,使其中的人物,事件,情节,场面,景物,情绪等在自已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形成连续的活动的画面。我们在第一单元学习朗读写景抒情文章时,要求大家“以声绘景”,其实就是“情景再现”。第二单元主要是记人叙事类文章,“情景再现”就是“以声写人”,那么怎样才能“情景再现”“以声写人”呢?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读出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总之,要“进入角色”,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例:《散步》以一位中年父亲的口吻叙事,朗读下面两句话的时候,应该再现“我”的内心世界。1.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朗读设计:“散步”是本文的中心事件,以重音来作强调;“我”“母亲”“妻子”“儿子”重读,并在“妻子”处停顿,表示参与散步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在事件中都有自己的角色。朗读时要放缓语速。后面的三个“我”都要重读,强调了“我”的重要性,凸显了“我”作为儿子、丈夫、父亲的担当,全句都要以中年人的口吻来读,读出“我”强烈的责任感。2.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朗读设计:两个“太迟”要连读,重音落在“熬”字上,让人感受到体弱的母亲挺过严冬的不容易。“熬”与前文的“太迟,太迟”“总算”形成呼应,也都要重读。第一句语气要表达出我对母亲的担忧和关切,是沉重的,第二句语气要表达出对母亲愿意出来散步感到宽慰和欣喜,语气稍舒缓。主题主题阅读一、(2022秋·安徽六安·七年级统考期中)卖灶糖的老汉①当我刚刚能够歪歪咧咧地提着一个篮子跑路的时候,我就跟在大姐姐身后拣麦穗了。那篮子显得太大,总是磕碰着我的腿和地面,闹得我老是跌跤。我也很少有拣满一个篮子的时候,我看不见田里的麦穗,却总是看见蚂蚱和蝴蝶,而当我追赶它们的时候,拣到的麦穗,还会从篮子里重新掉回地里去。②有一天,二姨看着我那盛着稀稀拉拉几个麦穗的篮子说:“看看,我家大雁也会拣麦穗了。”然后,她又戏谑地问我:“大雁,告诉二姨,你拣麦穗做哈?”我大言不惭地说:“我要备嫁妆哩!”③二姨贼眉贼眼地笑了,还向围在我们周围的姑娘、婆姨们眨了眨她那双不大的眼睛:“你要嫁谁嘛!”④是呀,我要嫁谁呢?我忽然想起那个卖灶糖的老汉。我说:“我要嫁那个卖灶糖的老汉!”⑤她们全都放声大笑,像一群鸭子一样嘎嘎地叫着。笑啥嘛!我生气了。难道做我的男人,他有什么不体面的地方吗?⑥卖灶糖的老汉有多大年纪了?我不知道。他脸上的皱纹一道挨着一道,顺着眉毛弯向两个太阳穴,又顺着腮帮弯向嘴角。那些皱纹,给他的脸上增添了许多慈祥的笑意。当他挑着担子赶路的时候,他那剃得像半个葫芦样的后脑勺上的长长的白发,便随着颤悠悠的扁担一同忽闪着。⑦我的话,很快就传进了他的耳朵。⑧那天,他挑着担子来到我们村,见到我就乐了。说:“娃呀,你要给我做媳妇吗?”“对呀!”⑨他张着大嘴笑了,露出了一嘴的黄牙。他那长在半个葫芦样的头上的白发,也随着笑声一齐抖动着。“你为啥要给我做媳妇呢?”⑩“我要天天吃灶糖哩!”⑪他把旱烟锅子朝鞋底上磕着:“娃呀,你太小哩。”⑫“你等我长大嘛!”⑬他摸着我的头顶说:“不等你长大,我可该进土啦。”⑭听了他的话,我着急了。他要是死了,那可咋办呢?我那淡淡的眉毛,在满是金黄色的茸毛的脑门上,拧成了疙瘩。我的脸也皱巴得像个核桃。⑮他赶紧拿块灶糖塞进了我的手里。看着那块灶糖,我又咧着嘴笑了:“你别死啊,等着我长大。”他又乐了,答应着我:“我等你长大。”⑯这以后,每逢经过我们这个村子,他总是带些小礼物给我。一块灶糖,一个甜瓜,一把红枣⋯⋯还乐呵呵地对我说:“看看我的小媳妇来呀!”⑰我渐渐地长大了,到了知道认真地拣麦穗的年龄了,懂得了我说过的那些个话,都是让人害臊的话。卖灶糖的老汉也不再开那玩笑——叫我是他的小媳妇了。不过他还是常带些小礼物给我。我知道,他真疼我呢。⑱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倒真是越来越依恋他,每逢他经过我们村子,我都会送他好远。我站在土坎坎上,看着他的背影,渐渐地消失在山坳坳里。⑲年复一年,我看得出来,他的背更弯了,步履也更加蹒跚了。这时,我真的担心了,担心他早晚有一天会死去。⑳有一年,过腊八的前一天,我约摸着卖灶糖的老汉,那一天该会经过我们村。我站在村口上一棵已经落尽叶子的柿子树下,朝沟底下的那条大路上望着,等着。那棵柿子树的顶梢梢上,还挂着一个小火柿子。小火柿子让冬日的太阳一照,更是红得透亮。那个柿子多半是因为长在太高的树梢上,才没有让人摘下来。真怪,可它也没让风刮下来,雨打下来,雪压下来。㉑路上来了一个挑担子的人。走近一看,担子上挑的也是灶糖,人可不是那个卖灶糖的老汉。我向他打听卖灶糖的老汉,他告诉我,卖灶糖的老汉老去了。㉒我仍旧站在那棵柿子树下,望着树梢上的那个孤零零的小火柿子。它那红得透亮的色泽,依然给人一种喜盈盈的感觉。可是我却哭了,哭得很伤心。哭那陌生的、但却疼爱我的卖灶糖的老汉。㉓后来,我常想,他为什么疼爱我呢?无非我是一个贪吃的,因为生得极其丑陋而又没人疼爱的小女孩吧?㉔等我长大以后,我总感到除了母亲以外,再也没有谁能够像他那样朴素地疼爱过我——没有任何希求,没有任何企望的。1.在“我知道,他真疼我呢”之后,“我”对卖灶糖老汉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依恋——()——期盼——()——怀念2.从文章开头几段看,“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3.卖灶糖老汉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4.按照句子后面括号内的提示,赏析下面两个句子。(1)他脸上的皱纹一道挨着一道,顺着眉毛弯向两个太阳穴,又顺着腮帮弯向嘴角。那些皱纹,给他的脸上增添了许多慈祥的笑意。(从描写角度)(2)我那淡淡的眉毛,在满是金黄色的茸毛的脑门上,拧成了疙瘩。我的脸也皱巴得像个核桃。(从修辞角度)5.文中两处提到一个小火柿子,试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6.本文抒写了多样的情感,其中有给你触动较大的,请写出两条来。二、(2023春·辽宁沈阳·七年级东北育才双语学校校联考期中)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母亲的书琦君①从小到大,我上过那么多年学,后来又教书,天天生活不离书,和书打的交道最多,也读过很多本书,而母亲的书却是我怎么读也读不完的一本。②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③我就会问:“哪本书呀?”④“那本橡皮纸的。”⑤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⑥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嘴。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着嘴的是母的。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得最厚的一页。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然后再翻到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是母亲永久的样本,她心里什么图案和颜色,都仿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⑦“橡皮纸”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是太外婆亲手裁订起来给外婆,外婆再传给母亲的。书页是双层对折,中间的夹层里,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了。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⑧还有一本母亲喜爱的书,也是我记忆中非常深刻的,那就是怵目惊心《十殿阎王》。粗糙的黄标纸上,印着简单的图画。是阴间十座阎王殿里,面目狰狞的阎王、牛头马面,以及形形色色的鬼魂。依着他们在世为人的善恶,接受不同的奖赏与惩罚。母亲对这些图画好像百看不厌,有时指着它对我说:“阴间与阳间的隔离,就只在一口气。活着还有这口气,就要做好人,行好事。”母亲常爱说的一句话是:“不要扯谎,小心拔舌耕犁啊。”⑨母亲生活上离不了于的另一本书是黄历。她在床头小几抽屉里,厨房碗橱抽屉里,都各放一本。随时取出来翻查,看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日子的好坏,对母亲来说是太重要了。她万事细心,什么事都要图个吉利。只有母鸡孵出一窝小鸡来,由不得她拣在哪一天,但她也要看一下黄历。如果逢上大吉大利的好日子,她就好高兴,想着这一窝鸡就会一帆风顺地长大,如果不巧是个不太好的日子,她就会叫我格外当心走路,别踩到小鸡,在天井里要提防老鹰攫去。有一次,一只大老鹰飞扑下来,母亲放下锅铲,奔出来赶老鹰,还是被衔走了一只小鸡。母亲跑得太急,一不小心,脚踩着一只小鸡,把它的小翅膀踩断了。小鸡叫得好凄惨,母鸡在我们身边团团转,咯咯咯地悲鸣。母亲身子一歪,还差点摔了一跤。我扶她坐在长凳上,她手掌心里捧着受伤的小鸡,又后悔不该踩到它,又心痛被老鹰衔走的小鸡,眼泪一直地流,我也要哭了。⑩黄历上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母亲背得滚瓜烂熟。每次翻开黄历,要查眼前这个节气在哪一天,她总是从头念起,一直念到当月的那个节气为止。我也跟着背:“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但每回念到八月的白露、秋分时,不知为什么,心里总有一丝凄凄凉凉的感觉。小小年纪,就兴起“一年容易又秋风”的感慨。也许是因为八月里有个中秋节,诗里面形容中秋节月亮的句子那么多。中秋节是应当全家团圆的,而一年盼一年,父亲和大哥总是在北平迟迟不归。⑪《本草纲目》是母亲做学问的书,那里面那么多木字旁、草字头的字,母亲实在也认不得几个。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上,偶然翻一阵,说来也头头是道。其实都是外公这位山乡郎中口头传授给她的,母亲只知道出典都在这本书里就是了。⑫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文章有删改)7.文章围绕母亲的三本书,回忆了与母亲有关的哪些事?8.请结合文章,分析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9.仔细阅读第⑨⑩两段,说说黄历为什么是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书?10.文中画线的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11.怎样理解文章结尾“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这句话?三、(2023春·黑龙江哈尔滨·七年级哈尔滨市萧红中学校考期中)阅读《炊烟的味道》,完成下面小题。炊烟的味道余继聪①“很喜欢炊烟的味道!”一位萍水相逢的朋友说。她说出了我心底的话。炊烟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②我爱曲曲弯弯从村落农家升起的炊烟,更爱炊烟的味道。③每次乘车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总是会经过很多村庄,我总是会睁大眼睛,很惬意地欣赏村庄。④我羡慕这些庄户人,一家人守着一缕香喷喷的炊烟,就是守着幸福。离开一座城市,我总是很激动,因为我又可以靠近一缕缕温暖的、香喷喷的炊烟。每当接近一座城市时,我总是会不断地回头。目光总是不愿离开那远去的炊烟,就好像每次离家时,总不愿放开母亲温暖的手。⑤十三岁以前,我曾拥有过一缕炊烟。那是从滇中的一个小村庄里升起的炊烟。守住一缕香喷喷温暖暖的炊烟,当然也就守住了一个温暖幸福的家。⑥青涩的少年时代,贫穷与欢乐共存。每到农忙,学校都放假回家,即使上学作业也寥寥无几,没有任何负担,给了我们这些“半截缸”疯跑玩耍的机会。记得最清的是,那是一个阴雨连绵的酷夏,一连几天的雨下个不停,我们几个小伙伴在村里玩游戏玩腻了,不知谁出了个主意,何不趁着下雨去偷黄瓜吃,于是一呼百应。看菜园的于老头因为雨天也没有出来瞭望,坐在屋里发呆,我们几个毛孩子趁机下手,黄瓜架不高,尽管小心翼翼、蹑手蹑脚,但不知谁不小心“扑腾”一声把黄瓜掉在地上,惊动了于老头,他疯一样从屋里出来,边骂边追,我们不管三七二十一背起自己的猎物撒腿就跑。慌不择路,从小河里窜过去,身上、脸上布满了泥水。他毕竟是上了岁数的人了,哪是我们的对手,眼看追不上就停了下来。于是我们带着胜利的果实回到了家。⑦从十六岁开始,我离家到更远的城里读书,就离我所熟悉的炊烟越来越远了。上大学的时候,尽管庞大的食堂里有几十种菜,只有角落里那位大妈常摆的一小盒腊肉最受我的青睐,它久经炊烟熏炙,自然有了炊烟的味道。吃着腊肉,我可以暂时忘记孤独,会想到炊烟,想到家乡的村庄和亲人。⑧工作后,一个人孤零零生活在这冷冷的城市,我常常会怀念小时候扶着灶头,一边添柴,一边煮腊肉的日子。腊肉香,炊烟也香,我知道这只是我心理上的感觉。那时家里有时烧辣椒秆、烤烟秆,烟常常熏得我眼睛生疼,鼻涕涟涟。于是,每隔一段我都得回家一趟,否则我就会无心做事。那是因为我离炊烟、高村庄、离家,离母亲太久了。我急切地赶回村庄,随着村庄和一缕缕炊烟越来越近,浑身就有一种温暖踏实的味道。我一踏进家门,母亲就会急急地去拾柴,生火,为我做饭,尽管我一再表示自己吃碗开水泡饭就行了,但她仍旧会急急地到地里去拔蒜苗,因为她知道我爱吃腊肉炒蒜苗。⑨山一程,水一程,身向天涯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故园炊烟梦里萦,心乡有此影!也许,在各种清洁、高效能源走入了千家万户的今天,已很少有人对炊烟有什么感情,但我对炊烟的情感依然如故,万分牵挂。炊烟是乡村的丝巾,炊烟是母亲伫立街头呼唤儿女的回音,炊烟是古典田园诗的韵脚,炊烟是流传在土地深处的民间摇篮曲的一部分。⑩如今我的笔下,炊烟依然是天下苍生的一根命脉,血液一样写在土地上。行书叫温暖,楷书则叫骨架,一样凝重的古训,明明暗暗,昭示千秋万代。没有炊烟,我魂魄里总有种漂泊无依的感觉。在故乡的袅袅炊烟里,做个黄粱梦,也美在心头!12.从选文来看炊烟的味道让作者魂牵梦萦,这种味道在不同的时期也赋予了不同的特点,如十三岁以前炊烟的味道是的味道,十六岁开始炊烟的味道是的味道;工作以后炊烟的味道是的味道。13.下列对“我爱曲曲弯弯从村落农家升起的炊烟,更爱炊烟的味道”这句话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炊烟的味道,让作者回味,这也是对亲情的留恋。B.炊烟里有快乐,更有对故乡朋友深沉的怀念。C.炊烟里有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D.炊烟里有老母亲浓浓的关爱之情。14.第④段中写到“每当接近一座城市时,我总是会不断地回头。”原因是什么?15.文章题目是“炊烟的味道”,第⑥段却花大量笔墨写少年趣事,请分析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16.如何理解第⑩段中“如今我的笔下,炊烟依然是天下苍生的一根命脉,血液一样写在土地上”的意思?四、(2022秋·江西南昌·七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合欢,合欢李晓东①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是合欢。②我九岁那年七月,母亲去小城开会,带上了我,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我们住在一个一眼看不到头的大院子里,当母亲推开浅绿色的木窗,我来到窗前,一棵大树正对着窗口。那是一种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树,开着我从来没有见过的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树冠在十几米高处平平地铺开,将七月骄阳隔在树外,树下形成天然绿荫。③我雀跃而出,跑到屋后,见十来棵一般模样的大树肩并肩默立,树叶间缀满了粉红色棉絮一样的绒花,远远望去,如雾一般。从那红雾里,飘出丝丝缕缕清甜的香气。我站在树下,看见那香气正倾泻而下,从我的头顶、发梢,直到我的肩膀、我的手、我的脚下,然后那香气蓬勃而起,又从我的脚下蒸腾,沿着我的手、我的肩膀、我的发梢,直到我的头顶,翻翻覆覆,重重叠叠。我在那香气里静悄悄,不敢发出一点声音。但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④又五年,我读到了史铁生的《合欢树》,这个名字让我喜欢,但是文章始终没有描摹过合欢的样子。“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可是,史铁生终究没有走近那棵树。“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史铁生的悲伤我那时并不理解,让我失望的是,合欢在哪里呢?⑤我真正认识合欢,是在羊城,那时我十九岁。还是七月,走进烈士陵园时,我大汗淋漓,感觉自己已经奄奄一息。立起身,甩甩头,感觉可以喘气了,头顶,却是一棵大树,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树干上挂着小牌子:“合欢,又名……”合欢,合欢,原来,史铁生笔下那棵始终未曾露面的合欢,我早在九岁的时候就已经遇到了。⑥那是一次仓促的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为什么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下一站在哪里。我茫然地站在羊城街头,看衣着光鲜的人流开开合合,我知道,这里不是我的世界。在这里邂逅的合欢,与十年前小城的合欢相比,是傲慢的。虽然树是一样的树,花是一样的花,但是,那香气里已然有了本土的居高临下、不屑一顾。⑦又是七月,我已是母亲当年的年纪,依然在小城,依然有合欢,然而母亲再也站不起来了。她整日躺在病床上,医院的颜色,除了白,还是白。但窗外是有颜色的,是有花树的,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我站在窗前,窗外是合欢,床上是母亲。⑧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惊回首,病床上的母亲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⑨我知道了,史铁生为什么终究没有走近合欢。【注释】史铁生的《合欢树》讲述了作者十岁那年作文获奖、二十岁母亲为他治病和鼓励他写小说以及三十岁以后出名,母亲却已离世七年,从而引出母亲生前种合欢树、细致照顾合欢树的故事。作者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再见一眼那棵合欢树,造成终身遗憾。(1)阅读全文,根据提示,补充完整文章的故事情节和情感变化。九岁在大院看到合欢花时:→:失望→:→:。(2)概括“我”第一次见到的合欢树的特征并阐述其象征意义。(3)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句加以赏析。A.我站在树下,看见那香气正倾泻而下,从我的头顶、发梢,直到我的肩膀、我的手、我的脚下,然后那香气蓬勃而起,又从我的脚下蒸腾,沿着我的手、我的肩膀、我的发梢,直到我的头顶,翻翻覆覆,重重叠叠。B.虽然树是一样的树,花是一样的花,但是,那香气里已然有了本土的居高临下、不屑一顾。(4)第③段和第⑧段用相同的笔墨写了母亲的头发、脸颊,联系全文,请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它的作用。(5)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本文标题的理解。五、(2023春·河北沧州·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偶然路过你包利民①他从小到大都有一个心愿,就是父亲能抱自己一次。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却是无法实现。他知道父亲是爱他的,虽然有时严厉,脾气也不好,却都是为他好。一直以来,他是很少恨过父亲的,有时想恨也恨不起来。②如果问他,对父亲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那就一定是父亲的脚了。他们兄弟三个,都是这种想法。父亲的脚很有力,门前的大石头,能一脚踢飞,而最深有体会的,就是他自己的身体了。有一次,父亲一脚把他从门里踢出了门外。再一个特点就是出脚准确,想踢哪儿就踢哪儿,柔韧性极好,他全身除了要害部位,几乎都和父亲的脚掌亲热过。他一度怀疑父亲是不是练过传说中的佛山无影脚。除了武功之外,父亲的脚还有许多其他神奇功能,比如竟能用脚来干一些活儿。他觉得父亲真是奇人!③就是这样一个父亲,从没有抱过他,也没有抱过他的哥哥姐姐们。父亲从不会像别人那样将孩子抱进怀里,或者高高举起,他只有羡慕的份儿,他很想知道被父亲抱起举起时是什么样的感觉。可随着年龄渐长,他知道这个愿望永远不可能实现了。④考上大学那年,他很想抱父亲一下,因为想让父亲抱他是不可能的。只是他刚张开双臂要抱,却见父亲的脚一动,仿佛就要弹射而出,他吓得立刻停了脚步。两个哥哥早就辍学了,大哥已结了婚,他们笑嘻嘻地看着他,想看着在父亲脚下多年不见的空中飞人的情景。他无奈之下,只好狠狠地拥抱了两个哥哥,抱得他们一个劲地骂他,说快把腰勒断了。⑤想来也多年不曾领教过父亲的神脚了。却不想在大学第一年的寒假回家,就遭遇了久违的感觉。那时他正考虑着是不是要退学做生意,因为他忽然觉得现在正是做生意的好时机,对比起来读大学就有些耽误时间了。他只是无意间流露出这种想法,父亲听了,反应异常激烈,一脚踹在他的脸上,他的脸立刻红肿起来。他一下子摔在炕上,母亲一个劲儿地埋怨父亲。他却觉得有些亲切。他知道父亲并不是一个粗鲁的人,相反,父亲竟是读过不少书,虽然他读起书来很费力。而且,父亲的道理讲得一套一套的,说话也相当高深,比那些大学里的老师说得都要好。所以,他给父亲的评价就是能文能武。⑥那是父亲最后一次踢他,从那以后一直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父亲再没打过他。父亲年复一年地衰老,他有时甚至怀疑父亲的脚还能不能爆发出当初那么大的力量。他结婚的时候,终于抱了父亲。在婚礼上,他给了父亲一个长久的拥抱,在这种情况下,他不担心父亲踢他。抱着父亲,他觉得父亲远没有小时候感觉得那么强壮。而当自己的妻子也拥抱了父亲时,父亲的眼中竟似有了泪光。他知道,父亲此刻,心里一定也是幸福的。⑦后来,他有了自己的女儿,父亲也没有抱过孙女,不过却是目光柔和,跟在孙女屁股后面讲故事。他有时会很嫉妒,问:“你脑袋里原来有那么多故事,当初怎么就不讲给我们听呢?”父亲横了他一眼,下意识地做了一个要抬脚的动作,他也下意识地向后闪了一步。而父亲早别过头去,继续缠着孙女给她讲故事。⑧再后来,父亲便卧病不起,在医院里的最后时刻,他哭着将父亲抱进怀里。父亲吃力地对他说:“别想着爸一辈子过得不容易,虽然总踢你们,可我还是很为你们骄傲的。我要走了,也别难过,我本来就是偶然路过你,偶然成为你爸爸,只能陪你走这么远,以后你要自己去走了,为了你的孩子……”⑨抱着父亲无臂的身躯,感觉是那样的单薄,却又是那样的厚重,如一座大山,给了他无法逾越的父爱高度。失去双臂的父亲啊,虽然你从不能抱自己的孩子,可是今天抱着你,却发现,原来你的生命一直在拥抱着孩子们,从不曾离弃。18.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19.结合选文第②段,概括父亲脚的特点。20.选文第⑨段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抱着父亲无臂的身躯,感觉是那样的单薄,却又是那样的厚重,如一座大山,给了他无法逾越的父爱高度。21.请简要概括父亲的性格特征。22.选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好处?链接链接中考一、(2022·湖南张家界·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与稻田重逢①儿时记忆里,散布在村子里的每一块稻田,都像家里的孩子一样,有自己的名字。村里人的心思似乎都扑在稻田里,唤起孩子的名字,一贯粗嗓门,而说到稻田呢,开口闭口则是“俺家的长丰大丘”“屋门口的三湾丘”……完全是一副温柔的声调。②每一丘稻田即是每一家的孩子,这是一点也不夸张的比喻。稻田像个碗,装着村子绵长的日子。③站在老屋门槛外,一抬眼就能看到长丰大丘。长方形,显得规整,面积也不小,足有五亩三分,这样的大田在小村里可不多见。大丘的上面就是椿树塘,只要塘里有水,这田里的收成就不愁了,所以叫它“长丰”还真不是没来由的。一脚踩进黑油油的泥里,一股爽溜溜痒滋滋的感觉从足底直抵心里头。长丰大丘以前可是谁家都想耕作的一块田。分田到户时,爷爷靠运气抓阄分得了长丰大丘,高兴得不亚于中了头彩,一天里少不了要去田边转上几趟。邻居槐三爷见了,半是调侃半是妒忌地讲:转什么转呢,别人又搬不走你的田。④田是好田,种田的亦是好手。爷爷在长丰大丘干得风生水起,一年两季里,稻子穗穗金黄饱满。⑤几年之后,村里对田地进行调整,长丰大丘被槐三爷家的后辈新初分去了,爷爷为此郁闷了好一阵子。其实,当时爷爷已八十高龄,即便身体再健康,也种不动长丰大丘了。可他还是喜欢到田边去转悠转悠,回来后总不忘和槐三爷唠叨几句,无非是让他提醒一下新初,A_____。有次新初随口回了一句:“老伯你就莫操长丰大丘的闲心喽。现在种田也有新法子了呢。”给爷爷呛得半天不吭声。自此,他的心思便转移到了自家屋后的菜地里。⑥上世纪90年代起,村子里的年轻人如新初,大都加入打工的行列南下北上。一片热闹声中,稻田的名字逐渐变得暗淡。起始,两季稻改成一季,后来有的田连一季也不种了,任其杂草丛生。那时的爷爷经常搬把竹椅子倚门而坐,望着长丰大丘叹着气。椿树塘多年不曾清淤,塘堤也日渐破旧。⑦自爷爷奶奶过世后,父母随我住到了县城,一年到头已难得回老家一趟。长丰大丘,以及那些曾经被村里人视为命根子的稻田,在我的脑海里渐渐淡去。只是父母还会在家里,不时提及一丘丘稻田的名字。母亲说:“现在种田的政策其实挺好,不用交税,还有补贴,多好的事啊。”父亲接过话题:“像长丰大丘那么好的田,荒了真可惜。”我理解父母对于田地的那份情感。他们骨子里和爷爷一样,把自己的一生与田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⑧阳春三月的一天,正是水桐花开的时节,母亲意外接到了新初打来的电话。原来新初回到了村里老家,打算回来好好种田。田种少了也没意思,问母亲闲置在村里的田能不能让给他种。母亲一听,忙不迭地连连说:“好啊,太好了,反正荒在那里,你要是能种,怎么不好呢?”新初许诺,下次给家里送新米来。父亲在一旁搭话:“一粒米都不要你送,只管种好。”新初抑制不住高兴的心情,话也多了起来。他告诉母亲,现在种田可轻松多了,乡里面鼓励的举措多得很,力度也大得很。他已经添置了崭新的农机农具,什么耕整机、微耕机、插秧机、施肥机,都配了好几种了,政府给补贴了上万元,自己花不了几个钱。特别是乡里专门派了督导组下到村子里,帮着把基本水利建设搞好了。椿树塘的塘堤都抹上了水泥,再也不用担心会垮塌了。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驾车陪父母回家。父母望着车窗外一掠而过的乡野田畴,满目的青色让他们的话匣子再也关不住了。他们指点着视野里那一丘丘稻田,大湾丘、四方丘、枫叶丘……像久别后的重逢,如数家珍。⑩他们最关心的当然还是长丰大丘。站在老屋前的地坪中,一眼就看见长丰大丘里浮起的那一层盈盈新绿,着实让他们一番惊喜。稻田的名字再度在小村叫响,一阵微风从田野上吹过来,我仿佛嗅到了稻花香的清新,让人陶醉。(谢枚琼《人民日报》2022年5月18日有删改)(1)阅读散文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根据时间线索,完成以下表格。时间长丰大丘与椿树塘家人的态度儿时田里有黑油油的泥,塘里有水向往、喜爱上世纪90年代起田里杂草丛生,塘里堆满淤泥,塘堤破旧①接到新初电话时②高兴、欣喜周末回家时浮起新绿惊喜、激动(2)阅读散文要从字里行间体察情感。品味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①一脚踩进黑油油的泥里,一股爽溜溜痒滋滋的感觉从足底直抵心里头。②文章第⑤段A处填上哪个句子更精妙?为什么?句一:田里要放水了,田里要治虫了,田里又要薅草了。句二:田里要放水、治虫、薅草了。(3)阅读散文要注重朗读。不同的重音处理可以让我们对文章的情感理解更具有个性化,有同学在以下几处做了重音标记,你认为哪一处更好?为什么?他们骨子里和爷爷一样,把自己的一生与田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A骨子里
B.一生
C.紧紧地(4)阅读散文要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揣摩标题是理解作者意图的重要途径,本文的标题是“与稻田重逢”,你认为好在哪里?二、(2022·浙江台州·中考真题)读美文,品野菜荠菜花陈晓卿①过了元旦,北京一家超市里就有荠菜卖,大塑料袋装着,碧绿碧绿的。每次从旁边经过,都忍不住上前摆弄两下,明明知道自己不可能有工夫料理它,但还是愿意放纵自己假装购买的小冲动。②三月三,荠菜赛灵丹。其实再过几天的清明时分,才是吃荠菜最好的时节。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满眼是正在开花的油菜和拔节的小麦,一片片绿的,一片片黄的,好像无数块巴西国旗。我和两个妹妹,每人拿着一把油漆工刮腻子的那种小铲子,行走在田埂上。这正是挖荠菜的时节:再早的荠菜味道不够明显,而且不多;晚半个月,它又老了,不能再吃。③小妹跟着纯粹是起哄,顺带做一些户外运动,大妹则是挖荠菜的主力。她跟外公外婆长大的,天生认得荠菜的长相,就是我这个当哥哥的也不得不服。一面挖,大妹一面讲解。但说实话,荠菜挺难辨别,认荠菜这件事,曾耗费了我好几年的时间。你说边缘是锯齿状吧,也不完全对,说像钥匙的齿牙,它的头又是圆的……当然,荠菜也有好辨认的时候——不过那时已经不能食用了——我指的是开了花的荠菜。荠菜开的花小小的,白色。在一本植物图谱(印象中为汪曾祺先生所绘)中我看到过,确实不打眼。花落结子,荠菜短暂的一生也就结束了。④每次我们要挖满一篮子荠菜才会回家,我妈接过篮子开始择菜,择完只能剩下大半筐——主要因为我还是带回了诸如苦麻菜、灰灰菜等等一些近似野菜。⑤荠菜也分两种,田埂上的和麦田里的。⑥田埂上的伏地生长,每日光合作用充分,颜色略深,味道浓郁;麦田里的,也就是北京超市里卖的那种,碧绿油嫩,体形也大一些。前者适合做馅儿,后者更宜羹汤。但,不管哪一种,我们采回来之后,便是对父母的要挟——饺子、馄饨还是肉圆汤?每一种都能满足我们旺盛的肠胃以及馋猫般的味蕾。⑦然而我们勤俭的妈,绝不会因为我们的劳动而牺牲口袋里的钱。她身边随处都能找到不买肉的理由,“这月家里财政紧张”,“今天太晚,卖肉的下班了”,“荠菜烩豆腐你没吃过吧”……我爹则是个乐观主义者,他发明过摊荠菜饼、炝炒荠菜、荠菜蛋花汤……更令人发指的是,他给我们做过凉拌荠菜:把荠菜焯熟,盐去水分,佐以香醋、香油,一道凉拌便上了桌。一家人,居然也吃得山响。⑧我注意过父亲放香油的动作,香油瓶是医院的盐水瓶改装的,我爹每次会在凉菜里倒入两滴或三滴,收回的时候,他会在瓶口轻轻舔上一下,然后做一个很满足的表情。⑨不加配搭的凉拌显然不是烹饪荠菜最佳的方法。荠菜的香味很素,很窄,需要用动物油做牵引,它本身的香味才会彰显出来,进而无限放大,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做荠菜的时候喜欢用它来包饺子、汆肉圆汤的原因。⑩可能我是这个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吃过素炒荠菜、荠菜清汤以及凉拌荠菜的人。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食欲,依然让我们甘荠菜若饴,以至于年复一年,我和妹妹们一到清明仍然有到城外挖荠菜的冲动。⑪后来,我和妹妹们离开家乡,最后寄居北京。大概是十年前,大妹家买了房,孤零零的塔楼前面便是大片的麦地。我对麦子有兴趣,一路摸索过去,竟然在冬小麦的丛中找到了大片大片的荠菜!我如获至宝。此时,超市里已经可以轻易买得到肉馅,那一天,我们以荠菜为主题,吃了饺子和冬瓜荠菜圆子汤,那种馨香让我们仿佛在刹那间回到了童年,回到了故乡。⑫“春在溪头荠菜花”,说得好,要体会春天,最好到乡野中去。稼轩词中的上句则是“城中桃李愁风雨”,是啊,不能呆在北京这地方,而要去乡下,有蓝天,有野花,没有沙尘,也没有堵车。⑬所以我准备收拾行装,回老家一趟,就今天,就走。(选自《至味在人间》,有删改)24.阅读全文,补全思维导图。(1)
(2)
(3)25.梳理思维导图后,小语发现文章没按时间先后顺序写,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26.你会带着哪种语气来朗读下面这句话?请选择恰当的一项并简述理由。此时,超市里已经可以轻易买得到肉馅,那一天,我们以荠菜为主题,吃了饺子和冬瓜荠菜圆子汤,那种馨香让我们仿佛在刹那间回到了童年,回到了故乡。A.充满温情
B.满怀豪迈
C.饱含悲伤我选(填序号),27.请完成下面的书摘卡,感受文学语言的魅力。书摘卡(一)但,不管哪一种,我们采回来之后,便是对父母的要挟——饺子、馄饨还是肉圆汤?示例:“要挟”原指利用对方的弱点,强迫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这里指“我”和妹妹们挖来荠菜后,“强迫”父母给我们做美食,写出了“我”和妹妹们对吃肉的渴望。这是大词小用,增加了文章的幽默感和生活情趣。书摘卡(二)我对麦子有兴趣,一路摸索过去,竟然在冬小麦的丛中找到了大片大片的荠菜!我如获至宝。28.文章结尾意蕴丰富,请联系全文写出你的理解。所以我准备收拾行装,回老家一趟,就今天,就走。29.下面两首与荠菜有关的诗,哪一首在内容与情感上与陈晓卿的《荠菜花》更接近?请简要分析。荠菜[宋]许应龙拨雪挑来叶转青,自删自煮作杯羹宝阶香砌何曾识,偏向寒门满地生到京师[元]杨载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柳梢听得黄鹂语,此是春来第一声我认为《》更接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灯杆旗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液控比例操纵阀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喷塑光缆挂钩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低铁石膏粉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不结皮快干亮光胶版油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PVC包塑刺绳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LCD电视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年马海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镀铝膜卡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虫草王浆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砂石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电磁流量计培训课件
- 单招考试物理基础知识梳理
- 初中九年级数学课件-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
- 2024年PC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
- 网络安全专员入职培训
- 成立售电公司可行性方案
- GB 15607-202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粉末静电喷涂工艺安全
- 充电桩合作方案
-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二十章企业技术创新
-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