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23/T1802—2016
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报警系统检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现场检查检测项目、检测要求和方法、检
测周期、检测数据整理及报告等。
本标准适用于固定式和移动式气体检测报警系统的现场检查检测,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可参照
执行。
本标准不适用于矿井作业环境中气体检测报警系统的检查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836.1-201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50058-2014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493-2009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
GB12358-2006作业场所环境气体检测报警仪通用技术要求
GB15322.1-2003可燃气体探测器第1部分:测量范围为0~100%LEL的点型可燃气体探测器
GB15322.2-2003可燃气体探测器第2部分:测量范围为0~100%LEL的独立式可燃气体探测器
JJG693-2011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
AQ/T3044-2013氨气检测报警仪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50493-2009、GB12358-200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方便使用,以下重
复列出了GB50493-2009、GB12358-2006中的一些术语和定义。
3.1
可燃气体combustiblegas
指甲类可燃气体或甲、乙A类可燃液体气化后形成的可燃气体。
[GB50493-2009,定义2.0.1]
3.2
有毒气体toxicgas
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通过机体接触可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的气体。本规范中有毒气体的
范围是《高毒物品目录》(卫法监发[2003]142号)中所列的有毒蒸气或有毒气体。常见的有:二氧化
氮、硫化氢、苯、氰化氢、氨气、氯气、一氧化碳、丙烯腈、氯乙烯、光气(碳酰氯)等。
[GB50493-2009,定义2.0.2]
1
DB23/T1802—2016
3.3
释放源sourceofrelease
可释放能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或有毒气体的设备、设施。
[GB50493-2009,定义2.0.3]
3.4
检(探)测器detector
指由传感器和转换器组成,将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浓度转换为电信号的电子单元。由采样装置、传
感器和前置放大电路组成的部件。
[GB50493-2009,定义2.0.4]
3.5
指示报警设备indicationapparatus
指接收检(探)测器的输出信号,发出指示、报警、控制信号的电子设备。
[GB50493-2009,定义2.0.5]
3.6
检测报警系统alarmsystem
用于探测生产装置现场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的浓度,当空气中的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浓度超过设定
值,检(探)测器就会被触发报警,并通过指示报警设备对外发出声光报警信号的系统。
3.7
固定式气体检测报警系统fixedalarmsystem
指长期固定安装的气体检测装置。
3.8
移动式可燃及有毒气体报警仪mobilecombustibleandtoxicgasalarm
指能从一处移动到另一处,并可以在现场短期固定安装的气体检测报警装置。
3.9
便携式可燃及有毒气体报警仪portablecombustibleandtoxicgasalarm
指随身携带的气体检测报警装置。
3.10
气体浓度检测范围sensiblerangeofgasconcentration
检(探)测器和报警仪在实验条件下能够检测出被测气体浓度的范围。
[GB50493-2009,定义2.0.6]
3.11
报警设定值alarmsettingvalue
报警器预先设定的报警浓度值。
[GB50493-2009,定义2.0.7]
3.12
响应时间responsetime
在实验条件下,从检(探)测器接触被测气体到达稳定指示值的时间。通常,达到稳定指示值90%
的时间作为响应时间;恢复到稳定指示值10%的时间作为恢复时间。
[GB50493-2009,定义2.0.8]
3.13
安装高度verticalheight
检(探)测器检测口到指定参照物的垂直距离。
[GB50493-2009,定义2.0.9]
2
DB23/T1802—2016
3.14
零气体zerogas
不含被测气体或其他干扰气体的纯洁的空气或氮气。
[GB12358-2006,定义3.18]
3.15
标准气体standardgas
成分、浓度和精度为已知的气体。
[GB12358-2006,定义3.19]
4检测分类及检测项目
4.1检测分类
4.1.1检测分为首次检测和定期检测。
4.1.2首次检测为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的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报警系统在试生产之前的检测。
4.1.3定期检测为对在役的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报警系统定期进行的检查检测。
4.1.4气体检测报警系统经过非正常振动,或对示值有怀疑时,以及更换主要元件后,应按首次检测
要求进行检测。
4.2检测项目
4.2.1检测项目如下:
a)示值误差;
b)重复性;
c)报警误差;
d)响应时间;
e)绝缘电阻;
f)漂移。
4.2.2首次检测项目包含以上全部项目。
4.2.3定期检测不含绝缘电阻和漂移检测项目。
5检测要求和方法
5.1检(探)测器的选用
5.1.1基本要求
5.1.1.1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探)测器的选用,应根据检(探)测器的技术性能、被测气体的理
化性质和生产作业环境特点确定。检(探)测器的技术性能应符合GB12358-2006、GB15322.1-2003、
GB15322.2-2003的有关规定。常用可燃气体、蒸气特性表参见附录A。常用有毒气体、蒸气特性表参
见附录B。
5.1.1.2可燃气体或含有毒气体的可燃气体泄漏时,可燃气体浓度可能达到25%爆炸下限,但有毒气
体不能达到最高容许浓度时,应设置可燃气体检(探)测器,为防止意外发生,应再设置毒性气体检(探)
测器。
3
DB23/T1802—2016
5.1.1.3有毒气体或含有可燃气体的有毒气体泄漏时,有毒气体浓度可能达到最高容许浓度,但可燃
气体浓度不能达到25%爆炸下限时,应设置有毒气体检(探)测器。
5.1.1.4可燃气体与有毒气体同时存在的场所,可燃气体浓度可能达到25%爆炸下限,有毒气体的浓
度也可能达到最高容许浓度时,应分别设置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探)测器。
5.1.1.5同一种气体,既属可燃气体又属有毒气体时,应只设置有毒气体检(探)测器。
5.1.1.6可燃(有毒)气体场所的检(探)测器,应采用固定式,对于一些不具备设置固定式可燃气
体或有毒气体检(探)测器的场所,如:环境湿度过高;环境温度过低;或在正常情况下视为非爆炸或
无毒区,生产检修时可能为爆炸或有毒危险区等,受检测产品的性能所限,通常可以安装移动式可燃气
体或有毒气体检测报警器,以确保生产和维护的安全需要。
5.1.1.7常用气体的检(探)测器选用应符合GB50493-2009中5.2.2的规定,但由于电化学传感器
与半导体传感器对高寒温度的不稳定性,存在丙烯晴和苯的环境,我省应采用光致电离检(探)测器。
5.1.1.8检(探)测器应满足以下环境温度要求:
a)可燃气体检(探)测器使用环境温度为(-40~70)℃;
b)硫化氢与一氧化碳气体检(探)测器使用环境温度为(-30~55)℃;
c)氯气与氨气气体检(探)测器使用环境温度为(-20~55)℃;
d)光致电离检(探)测器与红外气体检(探)测器使用环境温度为(-40~55)℃。
5.1.2检(探)测器防爆类型的选用要求
5.1.2.1可燃气体检(探)测器应采用防爆性能符合GB3836.1-2010规定的且经国家指定机构及授
权检验单位的计量器具制造认证、防爆性能认证和消防认证的产品。
5.1.2.2国家法规有要求的有毒气体检(探)测器应采用经国家指定机构或其授权检验单位的计量器
具制造认证的产品。其中,防爆型有毒气体检(探)测器还应采用经国家指定机构或其授权检验单位的
防爆性能认证的产品。
5.1.2.3检(探)测器防爆类型和级别,应按GB50058-2014的有关规定选用,并应符合使用场所爆
炸危险区域以及被检测气体性质要求。
5.1.3检(探)测器采样方式的选用要求
5.1.3.1常用检(探)测器的采样方式,应根据使用场所确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的检测宜采用扩
散式检(探)测器;受安装条件和环境条件的限制,无法使用扩散式检(探)测器的场所,宜采用吸入
式检(探)测器。
5.1.3.2常用气体检(探)测器的技术性能可按附录C选择。
5.1.4方法
5.1.4.1根据检(探)测器的技术性能、被测气体的理化性质和生产作业环境和选用要求进行复核比
对。
5.2指示报警设备的选用
5.2.1要求
5.2.1.1指示报警设备基本功能要求应符合GB50493-2009中5.3.1的规定。
5.2.1.2根据工厂(装置)的规模和特点,指示报警设备的设置应符合GB50493-2009中5.3.2的规
定。
5.2.2方法
4
DB23/T1802—2016
5.2.2.1根据选用要求对现场指示报警设备进行复核对比。
5.3检测报警系统的安装
5.3.1要求
5.3.1.1检(探)测点的确定应符合GB50493-2009中4的规定。
5.3.1.2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安装后的外观及结构应符合JJG693-2011中4.1的规定,标志和标识应
符合JJG693-2011中4.2的规定。
5.3.1.3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各部件连接可靠,各旋钮或按键应能正常操作和控制。
5.3.1.4气体检测报警系统通电检查时,外露的可动部件应能正常工作,显示部分应清晰、正确。
5.3.1.5安装支架与遮阳板等必备的附件齐全,并附有制造厂的使用说明书。
5.3.1.6检查比重大于空气的可燃气体的检(探)测器,其安装高度距地坪(或楼地板)0.3m~0.6m。
检测比重大于空气的有毒气体的检(探)测器,应靠近释放源,其安装高度应距地坪(或楼地板)0.3m~
0.6m。
5.3.1.7检查比重小于空气的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的检(探)测器,其安装高度应高出释放源0.5m~
2m。
注:气体密度大于0.97kg/m3(标准状态下)即认为比空气重;气体密度小于0.97kg/m3(标准状态下)即认为比空气
轻,参考现场环境。
5.3.1.8检(探)测器应安装在无冲击、无振动、无强电磁干扰、易于检修的场所,安装探头的地点
与周边管线或设备之间应留有不小于0.5m的净空和出入通道。
5.3.1.9检(探)测器的安装与接线技术要求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并应符合GB50058-2014的规定。
5.3.1.10指示报警设备应安装在有人值守的控制室、现场操作室等内部。报警信号应发送至现场声光
报警器和有人值守的控制室或现场操作室的指示报警设备,并且进行声光报警。
5.3.1.11现场报警器应就近安装在检(探)测器所在区域。装置区域内现场报警器的布置应根据装置
区的面积、设备及建筑物的布置、释放源的理化性质和现场空气流动特点等综合确定。
5.3.1.12对于可能发生可燃或有毒气体泄漏的场所应配备现场声光报警器,现场声光报警器可与可燃
及有毒气体报警器探头合体设置。
5.3.2方法
5.3.2.1依据GB50493-2009中4的规定,对检(探)测点进行环境对比、距离测量和检(探)测器
数量计算。
5.3.2.2进行检测报警系统通电检查。
5.3.2.3外观、结构、标志、标识、必备附件及使用说明书复核确认。
5.3.2.4检探测器安装位置复核和距离测量。
5.3.2.5指示报警设备安装环境及位置复核确认。
5.4检测报警系统的设置要求
5.4.1要求
5.4.1.1报警设置值应符合GB50493-2009中5.3.3的规定。
5.4.1.2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的检测报警系统应采用两级报警。同一检测区域内的有毒气体、可燃气
体检(探)测器同时报警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a)同一级别的报警中,有毒气体的报警优先;
b)二级报警优先于一级报警;
5
DB23/T1802—2016
c)要有声光报警输出,并且在声音噪声大的区域报警声音要能分辨突出。
5.4.1.3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宜独立设置。
5.4.1.4工艺装置和储运设施现场固定安装的可燃气体及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宜采用不间断电源
(UPS)供电。加油站、加气站、分散或独立的有毒及易燃易爆品的经营设施,其可燃气体及有毒气体
检测报警系统可采用普通电源供电。
5.4.2方法
5.4.2.1进行两级报警测试确认,对同一检测区域内的有毒气体、可燃气体检(探)测器同时报警时
设置原则复核测试。
5.4.2.2检测报警系统供电方式复核确认。
5.5示值误差
5.5.1要求
仪器指示值与标准气浓度值之差,要求不超过检(探)测器的满量程的±10%,用相对量C表示,
按下式(1)计算每点的C,取C绝对值最大的为示值误差。
CC
C0100%.......................................................(1)
R
式中:
C——仪器示值的平均值;
通入仪器的标准值;
C0——
R——仪器满量程。
5.5.2方法
用仪器满刻度值10%,40%,60%三种浓度的标准气分别通入仪器,待指示稳定后记录指示值,每
种浓度的标准气重复试验3次,各指示值分别按上式计算出示值误差,选其中最大者为仪器的示值误差。
5.6重复性
5.6.1要求
对同一种标准气短时间内仪器测量结果的重现性,要求不超过±5%,按公式(2)计算出重复性:
6
CC
1i
si1100%...................................................................(2)
C5
式中:
s——计算结果的重复性;
C——六次测量的平均值;
C
i——第i次的测量值。
6
DB23/T1802—2016
5.6.2方法
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入约为满量程40%的气体标准物质,指示稳定后记录该指示值,然后仪器
再通入零气体。重复试验6次,计录每次的指示值。按上式计算出重复性。
5.7报警误差
5.7.1要求
仪器开始报警时的最低指示值与设定值之差为报警点设置误差,要求误差不超过±15%,按公式(3)
计算报警误差:
AA
A100%.........................................................................(3)
A
式中:
A——仪器的报警误差;
A——三次报警值的平均值;
A——仪器的报警设定值。
5.7.2方法
报警点设置后,通入1.1倍报警设定值浓度的标准气,使仪器指示值从零点上升直至报警信号出现,
记录此时的指示值,按上式计算,重复3次,取其中最大计算值为报警点设置误差。
5.8响应时间
5.8.1要求
仪器在通入零气体的情况下,从瞬时变为通入标准气体,到指示值上升到标准气体浓度值90%所需
的时间。如仪器为扩散式,则要求响应时间不超过60s;如仪器为吸入式,则要求响应时间不超过30s。
5.8.2方法
仪器通入零气体情况下,瞬时变为通入标准气体,并同时记录指示值上升到标准气体浓度90%
所需的时间,重复做3次,取其平均值。
5.9绝缘电阻
5.9.1要求
可燃气体检(探)测器绝缘电阻应满足JJG693-2011中4.5的要求;有毒气体检(探)测器绝缘电
阻参照AQ/T3044-2013中5.1.3的要求执行。
5.9.2方法
可燃气体检(探)测器绝缘电阻的检测方法遵照JJG693-2011中5.3.5执行;有毒气体检(探)测
器绝缘电阻的检测方法参照AQ/T3044-2013中7.2.2执行。
7
DB23/T1802—2016
5.10漂移
5.10.1要求
可燃气体检(探)测器漂移应满足JJG693-2011中3的规定;有毒气体检(探)测器漂移参照AQ/T
3044-2013中5.2的技术要求执行。
5.10.2方法
可燃气体检(探)测器漂移的检测方法遵照JJG693-2011中5.3.9执行;有毒气体检(探)测器漂
移的检测方法参照AQ/T3044-2013中7.2.8执行。
5.11检测环境条件
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实施检测的环境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a)环境温度:室内(0~40)℃;室外(-20~40)℃;
b)相对湿度:<85%;
c)通风良好,无干扰被测成分。
5.12仪器设备要求
5.12.1气体检测报警系统现场检查检测所采用的仪器、仪表和测量工具应符合国家计量法规的规定。
5.12.2检查检测用的仪器、仪表和测量工具经法定专业计量机构检定合格,且在检定有效期内,并处
于正常状态。
5.12.3检测用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度应符合被测气体所对应的计量检定规程要求。
5.12.4对有精度要求的参数检测,现场检测的仪器、仪表和测量工具的精度指标至少比标准要求高一
个等级。
5.12.5检查检测采用的仪器、仪表和测量工具,在测试中发现故障、损伤或误差超过允许值,应及时
更换或修复。更换或修复后应符合5.10.2的规定。
5.13现场检测准备
现场检测前应作以下准备工作:
a)检测前检查所用仪器设备及连接件连接是否正确,确保其完好不漏气;
b)气体检测报警系统使用单位应安排相关的专业人员到现场配合检测;
c)检测前确认气体检测报警系统的检(探)测器的被测气体、量程范围、报警值及其他参数;
d)检测前准备好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的有证标准物质,标准物质的组分应与被测气
体组分相同,对通用仪器可采用异丁烷或丙烷等标准物质;
e)查看被测点所对应的报警控制器或控制系统(DCS)上的通道及现场显示的实时数据;
f)查看气体检测报警系统相关设计文件;
g)检测前由被检单位开具检测工作票并解除与报警器相关工艺上连锁;
h)在检测现场放置警示牌;
i)检测过程中,企业应有专人监护。
6检测周期
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系统的检测周期应不超过1年,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的检测周期应不超过6个
月。设备大修后应先检测再安装运行。
8
DB23/T1802—2016
7检测机构及人员
实施气体检测报警系统检测的机构应具有检测检验的相应资质。检测人员应经过相关专业知识业务
培训,并取得相应检测检验资格证书。现场检查检测工作不少于两人。
8检测数据整理及报告
8.1检测结果记录
在现场将各项检测结果如实记入原始记录表,原始记录表应有检测人员、校核人员和现场负责人签
名,原始记录表应作为原始档案保存两年。
8.2检测结果整理
根据原始记录整理和计算检测数据,判定各检测项目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8.3检测报告
现场检测和检测分析完成后,应及时出具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应用词规范、文字精炼。检测报告应
包括下列内容:
a)委托检测单位、被检单位名称;
b)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和检测依据;
c)检测项目结果汇总、检测结论;
d)检测日期、报告签发日期;
e)检测、审核和批准人员签名。
9
DB23/T1802—2016
A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常用可燃气体、蒸气特性表
在空气中爆炸限在空气中爆炸限
序
名称化学式(体积分数)/%序号名称化学式(体积分数)/%
号
下限上限下限上限
1乙烷C2H63.015.563乙氧基乙醇C2H5OCH2CH2OH1.815.7
2乙醇C2H5OH3.41964乙酸乙酯CH3COOC2H52.111.5
3乙烯C2H42.83265丙烯酸乙酯CH2CHCO2C2H51.713
4氢H24.07566苯乙烷C6H5C2H51.07.8
5甲烷CH45.01567环氧乙烷CH2CH2O2.6100
6甲醇CH3OH5.54468乙硫醇C2H6S2.818
7乙炔C2H22.510069乙基甲基醚C2H5OCH32.010.1
8丙醇C3H7OH2.513.570乙基甲基酮C2H5COCH31.811.5
9丙烷C3H82.29.571乙胺C2H7N3.514.0
10丙烯C3H62.410.372轻油-0.96
11甲苯C6H5CH31.2773煤油-0.75
12二甲苯C6H4(CH3)21.07.674松节油-1.8-
13二氯乙烷C2H4Cl25.61675硝基苯C6H5NO21.8-
14二氯乙烯C2H2Cl26.51576硝基甲烷CH3NO27.163
15二氯丙烷C2H6Cl23.414.577苯酚C6H5OH1.39.5
16乙醚C2H5OC2H51.73678苯乙烯C6H5CHCH21.18.0
17二甲醚CH3OCH33.027.079乙苯C6H5C2H51.078
18乙醛CH3COH4.05780甲酸乙酯HCOOC2H52.716.5
19乙酸CH3COOH4.01781对二恶烷C4H8O22.022
20丙酮CH3COCH32.31382异丁烷i-C4H101.88.4
21乙酰丙酮(CH3CO)2CH21.7-83萘C10H81.95.9
22乙酰氯CH3COCl5.01984壬烷CH3(CH2)7CH30.75.6
23丙烯氰CH2CHCN2.82885壬醇CH3(CH2)7CH2OH0.86.1
24烯丙基氯CH2CHCH2Cl3.211.286仲醛(C2H4O)31.3-
25甲基乙炔CH2CCH1.7-87戊烷C5H121.18.0
26乙酸戊酯CH3CO2C5H111.07.588戊醇C5H11OH1.210.5
27苯胺C6H5NH21.21189丙胺C3H7NH22.010.4
28苯C6H61.2890丙基甲基酮C3H7COCH31.58.2
29苯甲酸C6H5CHO1.4-9l吡啶C5H5N1.712.0
30苄基氯C6H5CH2Cl1.1-92四氢呋喃C4H8O2.012.4
31漠丁烷C3H7CH2Br2.5-93四清糠醛C4H7OCH2OH1.59.7
32漠乙烷CH3CH2Br6.711.394三乙胺(C2H5)3N1.28
33丁二烯CH2CHCHCH22.011.595三甲胺(CH3)3N2.011.6
34丁烷C4H101.98.596三氧杂环己烷(CH2O)33.029
35丁醇C4H9OH1.811.397己烷C6H141.27.4
36丁烯C4H81.69.398己醇C6H13OH1.2-
37丁醛C3H3CHO1.412.599庚烷CH3(CH2)3CH31.16.7
38丁酸丁酯C3H3COOC4H91.28.0100甲氧乙醇CH3OC2H4OH2.514
39丁基甲基酮C4H9COCH31.28101乙酸甲酯CH3CO2CH33.116
40二硫化碳CS21.060102丙烯酸甲酯CH3CHCO2CH32.425
41氯苯C6H5Cl1.311103甲胺CH3NH24.920.7
42氯丁烷C3H7CH2Cll.810.1104甲基环乙烷CH3C6H111.156.7
43氯乙烷CH3CH2Cl3.815.4105甲酸甲酯HCO2CH3523
44氯乙烯CH2CHCl3.831106乙腈C2H3N4.416.0
45氯代甲烷CH3Cl8.117.4107乙酸酐C2H6O32.910.3
462-氯丙烷CH3CHClCH32.611.1108(正)葵烷C10H220.85.4
47甲(苯)酚C6H5OH1.1-109丙醛C3H6O2.917
48环丁烷CH2CH2CH2CH21.8-110丙烯醛C3H4O2.831
49环己烷CH2(CH2)4CH21.28.3111甲醚C2H6O3.418
50环己醇CH2(CH2)3CHOHCH21.2-112甲硫醇CH4S3.921.8
10
DB23/T1802—2016
表A.1(续)
在空气中爆炸限在空气中爆炸限
序
名称化学式(体积分数)/%序号名称化学式(体积分数)/%
号
下线上线下线上线
51环已酮CH2(CH2)3COCH31.39.4113甲基亚枫C2H6O22.628.5
52环丙烷CH2CH2CH22.410.4114异丙醇C3H8O2.312.7
53萘烷C10H180.74.9115异丁醇C4H10O1.710.9
54环己烯CH2(CH2)2CHCHCH31.2-116异丙醚C4H14O1.421
55双丙酮醇(CH3)2COHCH2COCH31.86.9117异丙胺C3H9N2.010.4
56二丁醚C4H9OC4H90.98.5118(正)辛烷C8H181.04.66
57二氯(代)苯C6H4Cl22.29.2119肼N2H44.7100
58二乙基氨(C2H5)2NH1.710.1120硫化羰COS1229
59二甲胺(CH3)2NH2.814.4121氯丙烷C3H7Cl2.611.1
60二甲苯胺(CH3)2C6H3NH21.271223-氯丙烯C3H5Cl3.311.1
61二氧杂环己烷(CH2)2O21.922.5123溴甲烷CH3Br1016
62环氧丙烷OCH2CH2CH21.937
注:“蒸气密度”一栏是在原“蒸气比重”数值上乘以1.293,为标准状态下的密度。
11
DB23/T1802—2016
BB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常用有毒气体、蒸气特性表
相对密度
序熔点沸点时间加权平短时间接触最高容许浓度直接致害浓度
物质名称(
气体空3
号(°C)(°C)均容许浓度容许浓度(mg/m)(mg/m3)(mg/m3)
气=1)
1一氧化碳0.97-199.1-2030-1700
191.4
2氯乙烯2.15-160-13.91025--
3硫化氢1.19-85.5-60.4--10430
4氯2.48-101-34.5--188
5氰化氢0.93-13.225.7--156
6丙烯腈1.83-83.677.312-1100
7二氧化氮1.58-11.221.2510-96
8苯2.75.580610-9800
9氨0.77-78-332030-360
10碳酰氯1.38-1048.3--0.58
11氟化氢0.818-83.3819.54--2-
12二氧化硫2.26-75.5-1051015-
12
DB23/T1802—2016
CC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常用气体检(探)测器技术性能表
催化燃烧型热传导型检红外气体检半导体型电化学型检光致电离型
项目
检(探)测器(探)测器(探)测器(探)测器(探)测器检(探)测器
被测气的
需要02>10%无无无无无
含氧要求
可燃气测量范围≤爆炸下限爆炸下限〜100%0〜100%≤爆炸下限≤爆炸下限<爆炸下限
不适用的被测
大分子有机物-H2-烷烃H2,CO,CH4,①
气体
与被测介质与被测
相对响应时间中等较短中等较短
有关介质有关
S02,N0X,
检测干扰气体无C02,氟利昂有S02,NOx②
H02
使检测元件中毒Si,PbSi,S0
无无C02无
的介质卤素,H2S卤素
辅助气体要求无无无无无无
注:①为离子化能级高于所用紫外灯的能级的被测物;②为离子化能级低于所用紫外灯的能级的被测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ICS13.320
C57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1802—2016
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报警系统
检测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forthedetectionofcombustible
gasandtoxicgasalarmsystems
(报批稿)
2016-10-17发布2016-11-17实施
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23/T1802—2016
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报警系统检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现场检查检测项目、检测要求和方法、检
测周期、检测数据整理及报告等。
本标准适用于固定式和移动式气体检测报警系统的现场检查检测,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可参照
执行。
本标准不适用于矿井作业环境中气体检测报警系统的检查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836.1-201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50058-2014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493-2009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
GB12358-2006作业场所环境气体检测报警仪通用技术要求
GB15322.1-2003可燃气体探测器第1部分:测量范围为0~100%LEL的点型可燃气体探测器
GB15322.2-2003可燃气体探测器第2部分:测量范围为0~100%LEL的独立式可燃气体探测器
JJG693-2011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
AQ/T3044-2013氨气检测报警仪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50493-2009、GB12358-200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方便使用,以下重
复列出了GB50493-2009、GB12358-2006中的一些术语和定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汽车短视频营销 课件 任务二 汽车短视频账号变现
- 幼儿园小学生儿童拒绝校园欺凌安全教育课件90
- 鸟类课件图片大全集
- 装备制造业2025年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与产业生态建设研究
- 2025年青岛中医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项目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产业政策创新报告
- 2026届甘肃省武威第十九中学中考语文猜题卷含解析
- 教学课件 巴西
- 2025年公务员考试-公务员网络培训-时事政治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100题合集单选)
- hiv防治知识试题和答案文库
- 2025年哈尔滨香坊区英语七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 2024江西水利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高考天津卷数学真题(原卷版)
-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真题及答案(2025年新版)
- 单位工作群管理制度
- 公益岗考试题库及答案
- 亚低温治疗的试题及答案
- 《光伏电站项目全过程管理手册》(第三分册:施工、验收、运维)
- 养生馆承包合同协议书
- 物业管理保修管理措施
- 胃息肉个案护理要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