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种植模式创新与推广方案_第1页
绿色农业种植模式创新与推广方案_第2页
绿色农业种植模式创新与推广方案_第3页
绿色农业种植模式创新与推广方案_第4页
绿色农业种植模式创新与推广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绿色农业种植模式创新与推广方案TOC\o"1-2"\h\u9212第一章绿色农业种植模式概述 2183871.1绿色农业种植模式定义与特点 3314191.1.1绿色农业种植模式的定义 3140551.1.2绿色农业种植模式的特点 3130921.1.3发展背景 3240281.1.4发展意义 310842第二章传统种植模式的问题与挑战 477101.1.5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4147301.1.6生态环境污染 4153151.1.7农业产业结构单一 4197771.1.8农业技术更新缓慢 4200401.1.9挑战 5288441.1.10机遇 52248第三章绿色农业种植模式创新策略 5131971.1.11引言 5182081.1.12创新种植技术研发 5187341.1.13创新种植技术应用 6254431.1.14引言 6285691.1.15农业信息化 6180881.1.16农业智能化 727098第四章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7299101.1.17推广节能技术 7279341.1提高农业机械设备的能效 750541.2优化农业基础设施 781651.2.1发展循环农业 7123042.1实施秸秆还田 79272.2发展养殖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7222562.3推广农村生物质能利用 893312.3.1推广绿色生产方式 844033.1发展绿色农业 820523.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8300973.2.1加强农田土壤保护 8233901.1防止土壤污染 8290011.2提高土壤质量 885811.2.1加强农田生态环境保护 889722.1保护和恢复湿地 8284672.2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8169472.2.1推进农田生态修复 8260573.1治理盐碱地 872893.2治理荒漠化土地 8282863.3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地 818145第五章绿色农业种植模式推广体系构建 9793.3.1政策法规制定 9170063.3.2技术标准制定 971133.3.3推广模式 9268943.3.4渠道建设 91304第六章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10301733.3.5农业废弃物分类 1091053.3.6农业废弃物处理方法 10282483.3.7植物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与技术 10221543.3.8动物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与技术 11142913.3.9农业投入品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与技术 1111279第七章农业产业链整合与协同发展 1156363.3.10品种选育与推广 1159723.3.11农业生产技术优化 11236233.3.12种植结构调整 12244363.3.13加工环节优化 1266043.3.14销售环节协同 1212632第八章农民培训与素质提升 1282983.3.15培训目标 12219563.3.16培训内容 127563.3.17培训形式 13217213.3.18培训师资 13202853.3.19政策引导与激励 13231783.3.20优化培训资源 13105413.3.21创新培训方式 1330293.3.22加强农民自我教育 1422424第九章绿色农业种植模式示范推广案例 14150493.3.23案例一:浙江省绿色水稻种植模式 1463283.3.24案例二:山东省绿色蔬菜种植模式 1460373.3.25案例一:荷兰绿色农业种植模式 148813.3.26案例二:美国绿色农业种植模式 1512085第十章绿色农业种植模式发展趋势与展望 1591663.3.27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15195863.3.28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 15134033.3.29政策引导,完善制度体系 16139873.3.30绿色农业种植模式普及率不断提高 1690243.3.31绿色农业产业链不断完善 16246343.3.32绿色农业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柱 16187653.3.33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加强 16第一章绿色农业种植模式概述1.1绿色农业种植模式定义与特点1.1.1绿色农业种植模式的定义绿色农业种植模式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以生态平衡为基础,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核心,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传统农业精华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农业生产的优质、高效、安全、环保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模式。1.1.2绿色农业种植模式的特点(1)生态性:绿色农业种植模式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遵循自然规律,充分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功能。(2)资源节约:绿色农业种植模式强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减少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投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高效性:绿色农业种植模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实现农产品的优质、高产、高效。(4)安全性:绿色农业种植模式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保证农产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减少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5)可持续性:绿色农业种植模式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农业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节绿色农业种植模式的发展背景与意义1.1.3发展背景(1)生态环境恶化: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严重,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化肥、农药等化学品污染已成为影响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2)资源约束:我国农业资源相对紧张,人均耕地面积较少,水资源短缺,农业生产面临的资源约束日益突出。(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农业正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4)消费需求升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营养、环保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加。1.1.4发展意义(1)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绿色农业种植模式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有助于实现农业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高农业的综合竞争力。(2)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农业种植模式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有助于降低农产品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风险,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3)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绿色农业种植模式强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有助于缓解我国农业资源紧张问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4)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绿色农业种植模式有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5)保护生态环境:绿色农业种植模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有助于减轻农业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第二章传统种植模式的问题与挑战第一节传统种植模式存在的问题1.1.5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传统种植模式普遍存在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在土地资源方面,由于种植结构单一,土地生产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在水资源方面,传统种植模式往往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水资源利用率低,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也使得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降低。1.1.6生态环境污染传统种植模式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在土壤中残留,导致土壤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甚至影响大气质量。过度开垦土地、不合理施肥等行为,也使得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降低。1.1.7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传统种植模式往往以粮食作物为主,产业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在市场需求变化、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下,农民收益难以保障。单一产业结构也限制了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1.8农业技术更新缓慢传统种植模式中,农民对新技术、新观念的接受程度较低,农业技术更新缓慢。这使得农业生产效率难以提高,农产品品质难以提升,从而影响了农业的市场竞争力。第二节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1.9挑战(1)资源约束日益严峻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资源约束日益严峻。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等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对传统种植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传统种植模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得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3)农业市场竞争加剧全球经济一体化,农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种植模式在产品质量、生产成本、技术含量等方面难以与现代农业竞争。1.1.10机遇(1)绿色农业理念的推广绿色农业理念的推广,为传统种植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思想基础。绿色农业注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2)科技创新的支持科技创新为传统种植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新型农业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推动传统种植模式的转型升级。(3)政策扶持的推动我国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建设,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扶持措施,为传统种植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政策扶持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有利于引导和推动传统种植模式的转型升级。第三章绿色农业种植模式创新策略第一节创新种植技术的研发与应用1.1.11引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绿色农业种植模式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创新种植技术作为绿色农业种植模式的核心,对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粮食安全、减少农业资源消耗和减轻生态环境压力具有关键作用。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创新种植技术的研发与应用。1.1.12创新种植技术研发(1)良种选育:加大良种选育力度,培育具有抗病、抗逆、高产、优质等特性的新品种,提高农作物的种植效益。(2)栽培技术: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研究推广适宜的栽培技术,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3)肥料研发:研发高效、环保的新型肥料,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减轻对环境的压力。(4)农药研发:研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农产品质量。1.1.13创新种植技术应用(1)优化种植结构:根据区域特点,调整种植结构,实现作物多样化、轮作和间作,提高土地生产力。(2)节水灌溉: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3)集成技术:将多种创新种植技术集成应用于生产实践,形成高效、绿色的种植模式。(4)专业化服务:建立专业化服务队伍,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培训、咨询等服务,提高农民种植水平。第二节农业信息化与智能化1.1.14引言农业信息化与智能化是绿色农业种植模式创新的重要手段。通过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质量和安全性,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农业信息化与智能化在绿色农业种植模式中的应用。1.1.15农业信息化(1)数据采集与处理:利用遥感、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时采集农业生产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为种植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政策、技术、市场等信息,提高农民的信息素养。(3)精准农业: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农作物种植的精准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4)电子商务: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附加值。1.1.16农业智能化(1)自动化控制系统:研发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2)智能农业设备:研发智能农业设备,如智能植保无人机、智能收割机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3)农业物联网:构建农业物联网,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实时监测,为种植决策提供数据支持。(4)人工智能应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农业病虫害预测、农产品质量检测等,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通过以上措施,绿色农业种植模式将不断创新,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第四章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第一节节能减排与资源循环利用我国绿色农业的深入发展,节能减排与资源循环利用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节能减排与资源循环利用的策略。1.1.17推广节能技术1.1提高农业机械设备的能效推动农业机械设备更新换代,引进高效、节能的农业机械,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1.2优化农业基础设施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水利、农村电网等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率,减少能源浪费。1.2.1发展循环农业2.1实施秸秆还田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2.2发展养殖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养殖业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推广养殖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2.3推广农村生物质能利用充分利用农村生物质资源,发展生物质能产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3.1推广绿色生产方式3.1发展绿色农业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提高农产品质量。3.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根据区域资源条件,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第二节农田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农田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是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农田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措施。3.2.1加强农田土壤保护1.1防止土壤污染加强土壤污染防治,严格监管农业投入品,减少农业面源污染。1.2提高土壤质量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土壤肥力,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1.2.1加强农田生态环境保护2.1保护和恢复湿地加强湿地保护,恢复湿地生态功能,提高农田生态环境质量。2.2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2.2.1推进农田生态修复3.1治理盐碱地采用生物技术、物理方法等手段,对盐碱地进行治理,提高土地利用率。3.2治理荒漠化土地加强荒漠化土地治理,推广植被恢复技术,改善生态环境。3.3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地采用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等方法,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地,保障农产品安全。第五章绿色农业种植模式推广体系构建第一节政策法规与技术标准制定3.3.1政策法规制定绿色农业种植模式的推广离不开政策法规的支持。我国应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制定一系列有利于绿色农业种植模式推广的政策法规。具体措施如下:(1)完善农业法律法规体系,将绿色农业种植模式纳入法律法规范畴,明确各级相关部门和农业企业的责任与义务。(2)制定绿色农业种植模式推广的财政扶持政策,对采用绿色农业种植模式的农户、企业给予资金奖励、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3)制定绿色农业种植模式推广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保证绿色农业种植模式在推广过程中符合技术要求。3.3.2技术标准制定技术标准是绿色农业种植模式推广的基础。为保证绿色农业种植模式的技术含量和产品质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技术标准:(1)制定绿色农业种植模式的技术规范,包括种植品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要求。(2)制定绿色农业种植模式的产品质量标准,保证农产品符合绿色、安全、优质的要求。(3)制定绿色农业种植模式的环境保护标准,保证种植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第二节推广模式与渠道建设3.3.3推广模式(1)主导型推广模式:发挥主导作用,整合各方资源,制定推广计划,组织开展绿色农业种植模式的推广工作。(2)企业主导型推广模式: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绿色农业种植模式的研发、推广和应用。(3)合作社(协会)主导型推广模式:农民合作社(协会)作为载体,将绿色农业种植模式引入农村,推动农业产业升级。3.3.4渠道建设(1)建立绿色农业种植模式推广的信息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发布绿色农业种植模式相关信息,提高推广效率。(2)加强绿色农业种植模式培训,提高农民、企业、合作社(协会)等主体的技术水平和认识程度。(3)发挥农业科技推广部门、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协会)等主体的作用,形成多方参与的推广格局。(4)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将绿色农业种植模式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5)建立绿色农业种植模式示范园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绿色农业种植模式在更大范围内推广。第六章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第一节农业废弃物分类与处理3.3.5农业废弃物分类农业废弃物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物,主要包括植物性废弃物、动物性废弃物和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具体分类如下:(1)植物性废弃物: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蔬菜残叶、果皮、茶叶渣等。(2)动物性废弃物:主要包括畜禽粪便、屠宰废弃物、病死动物尸体等。(3)农业投入品废弃物:主要包括农药包装废弃物、化肥包装废弃物、农膜等。3.3.6农业废弃物处理方法(1)物理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筛分、破碎、干燥、焚烧等。(2)化学处理方法:主要包括酸碱中和、氧化还原、化学絮凝等。(3)生物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堆肥、发酵、微生物降解等。(4)综合处理方法:结合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实现农业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第二节资源化利用途径与技术3.3.7植物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与技术(1)秸秆还田:将农作物秸秆切碎后翻入土壤,提高土壤肥力。(2)秸秆饲料:将秸秆进行氨化、微贮等处理,作为反刍动物的饲料。(3)秸秆生物质能:将秸秆压缩成生物质颗粒,用于燃烧发电或供暖。(4)秸秆工业原料:将秸秆加工成纸浆、板材等工业原料。3.3.8动物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与技术(1)畜禽粪便发酵制肥:将畜禽粪便进行厌氧发酵,生产有机肥料。(2)畜禽粪便饲料化:将畜禽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作为动物饲料。(3)畜禽粪便生物能源:将畜禽粪便发酵产生沼气,用于发电或供暖。(4)畜禽粪便环保型建材:将畜禽粪便作为原料,生产环保型建材。3.3.9农业投入品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与技术(1)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对农药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清洗、消毒后,再次利用。(2)化肥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对化肥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清洗、消毒后,再次利用。(3)农膜回收利用:对废弃农膜进行回收、清洗、破碎后,加工成再生塑料。(4)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通过构建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通过上述途径与技术,我国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需在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市场开发等方面加大力度,为实现绿色农业种植模式创新与推广奠定坚实基础。第七章农业产业链整合与协同发展绿色农业种植模式的创新与推广,农业产业链的整合与协同发展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环节。以下将从产业链上游种植环节优化和产业链下游加工与销售环节协同两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节产业链上游种植环节优化3.3.10品种选育与推广(1)选择抗病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的优质品种,提高种植效益。(2)推广绿色、有机种植技术,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保障农产品安全。3.3.11农业生产技术优化(1)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如智能灌溉、无人机植保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新技术、新产品。3.3.12种植结构调整(1)根据市场需求,优化种植结构,发展特色农产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2)实施轮作休耕制度,提高土壤肥力,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第二节产业链下游加工与销售环节协同3.3.13加工环节优化(1)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提高农产品加工效率,降低加工成本。(2)开发多样化、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加工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3.3.14销售环节协同(1)建立健全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提高农产品销售覆盖面。(2)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3)推行农产品追溯制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增强消费者信心。(4)加强与电商、物流等行业的合作,提高农产品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通过产业链上游种植环节优化和下游加工与销售环节协同,实现农业产业链的整合与协同发展,为我国绿色农业种植模式创新与推广提供有力支撑。第八章农民培训与素质提升绿色农业种植模式的创新与推广,农民的培训与素质提升成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本章将从农民培训体系构建和农民素质提升措施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节农民培训体系构建3.3.15培训目标农民培训体系构建的目标是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使其适应绿色农业种植模式的需求,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3.3.16培训内容(1)绿色农业知识普及:培训农民了解绿色农业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种植技术,提高其对绿色农业的认识。(2)职业技能培训:针对不同种植模式,对农民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包括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农产品加工与销售等。(3)创新能力培养: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式,激发农民的创新意识,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3.17培训形式(1)短期培训:组织农民参加为期一周左右的短期培训班,集中学习绿色农业知识和技术。(2)长期培训:建立农民培训基地,开展为期数月或一年的长期培训,系统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3)网络培训: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远程教育培训,使农民在家庭、田间地头即可学习。3.3.18培训师资(1)聘请农业专家、教授、研究员等高级人才担任培训讲师,提高培训质量。(2)建立农民讲师团队,选拔优秀农民担任培训讲师,发挥其在实际生产中的示范带动作用。第二节农民素质提升措施3.3.19政策引导与激励(1)制定相关政策,明确农民培训与素质提升的目标、任务和要求。(2)设立农民培训基金,对参加培训的农民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3)对取得培训证书的农民给予政策优惠,如优先享受农业项目、贷款贴息等。3.3.20优化培训资源(1)加强农民培训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培训条件。(2)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实现培训资源共享。(3)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先进的培训理念和技术。3.3.21创新培训方式(1)结合农民生产实际,开展订单式培训,保证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相结合。(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手机APP、在线教育等,提高培训的趣味性和互动性。(3)开展农民夜校、田间课堂等,使培训更加贴近农民生活。3.3.22加强农民自我教育(1)鼓励农民参加各类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提高其组织化程度。(2)开展农民自我教育活动,如农民论坛、技术交流等,促进农民之间的互动与交流。(3)建立农民学习激励机制,鼓励农民自主学习、自我提升。第九章绿色农业种植模式示范推广案例第一节国内绿色农业种植模式示范案例3.3.23案例一:浙江省绿色水稻种植模式浙江省在绿色水稻种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该省通过推广“绿色水稻生态农业”模式,实现了水稻种植的绿色化、生态化。具体措施如下:(1)选择优质抗病水稻品种,提高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2)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化肥使用量;(3)采用生物防治技术,降低农药使用量;(4)建立绿色水稻种植技术体系,推广绿色防控技术。3.3.24案例二:山东省绿色蔬菜种植模式山东省在绿色蔬菜种植方面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该省通过推广“绿色蔬菜设施农业”模式,实现了蔬菜种植的绿色化、标准化。具体措施如下:(1)引进国内外优质蔬菜品种,提高蔬菜品质;(2)采用无土栽培、滴灌等设施农业技术,降低资源消耗;(3)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减少农药使用量;(4)建立绿色蔬菜种植技术体系,推广绿色生产技术。第二节国外绿色农业种植模式借鉴3.3.25案例一:荷兰绿色农业种植模式荷兰是世界上绿色农业种植模式的佼佼者。荷兰通过推广“精准农业绿色生产”模式,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措施如下:(1)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实施精准施肥、灌溉,降低资源消耗;(3)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4)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保障农产品安全。3.3.26案例二:美国绿色农业种植模式美国在绿色农业种植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美国通过推广“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实现了农业的绿色化、可持续发展。具体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