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运动健身科学训练手册TOC\o"1-2"\h\u14974第1章运动健身基础理念 3118861.1健康与健身的关系 3159521.2运动生理学基础 3257341.3运动心理学的应用 425985第2章运动营养与能量补给 4266652.1营养素的功能与食物来源 4281862.1.1碳水化合物 457572.1.2蛋白质 47362.1.3脂肪 542322.1.4矿物质和维生素 594192.1.5水分 5202872.2运动营养补剂的选用 5320872.2.1蛋白质粉 52952.2.2碳水化合物补剂 5184652.2.3氨基酸 5178922.2.4电解质补充剂 5140032.2.5抗氧化剂 5162402.3能量补给策略 519002.3.1运动前能量补给 5281082.3.2运动中能量补给 643242.3.3运动后能量补给 6126432.3.4水分补给 619778第3章运动器材与场地选择 6290593.1常见运动器材的功能与使用方法 634123.1.1杠铃 639873.1.2哑铃 6310913.1.3跑步机 6217363.1.4拉力器 7303273.2运动场地的选择与布置 7144493.2.1室内场地 7305273.2.2室外场地 76553.3运动器材的维护与保养 7183403.3.1清洁 7186373.3.2润滑 79673.3.3检查 7185313.3.4存放 818211第4章有氧运动训练 875784.1有氧运动种类及训练方法 8145304.1.1慢跑 819364.1.2快走 816714.1.3自行车 889464.1.4游泳 8121454.1.5跳绳 870724.1.6有氧操 8156774.2有氧运动训练计划制定 852104.2.1运动频率 8204374.2.2运动时间 9155874.2.3运动强度 9126464.2.4运动进度 946784.2.5运动类型 982234.3有氧运动训练的注意事项 9251094.3.1热身 989304.3.2饮水 9125124.3.3穿着 9103444.3.4饮食 9259154.3.5休息 9278214.3.6监测 925605第5章力量训练 9160345.1力量训练的种类与方法 9286225.1.1自由重量训练 9205915.1.2绑定器械训练 10277925.1.3自身重量训练 10201755.2力量训练计划制定 10292115.2.1训练频率 1082705.2.2训练强度 10109725.2.3训练动作 10295535.3力量训练的技巧与误区 10107305.3.1技巧 11151115.3.2误区 1131364第6章灵活性训练 11292496.1灵活性训练的意义与作用 11318386.2灵活性训练的方法与技巧 1136456.3灵活性训练的注意事项 1231597第7章平衡与稳定性训练 12289637.1平衡与稳定性训练的重要性 12100127.2平衡与稳定性训练方法 1348817.3老年人平衡与稳定性训练策略 1327655第8章速度与敏捷性训练 13305548.1速度与敏捷性训练的意义 1432478.2速度与敏捷性训练方法 14309628.2.1速度训练 14309278.2.2敏捷性训练 1438328.3速度与敏捷性训练的注意事项 148236第9章恢复训练与运动损伤预防 15293669.1恢复训练的种类与方法 1594979.1.1主动恢复训练 1568099.1.2被动恢复训练 15133299.1.3营养补充 15230189.1.4心理恢复 15125569.2运动损伤的预防策略 15131379.2.1充分热身 15124039.2.2正确掌握运动技术 1572719.2.3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1584309.2.4加强肌肉力量和柔韧性训练 1689319.2.5使用运动保护装备 16297859.3恢复训练在运动健身中的应用 16102789.3.1针对不同运动项目制定恢复计划 16188509.3.2结合主动恢复和被动恢复 16200209.3.3注重恢复训练的持续性 16262119.3.4定期评估身体恢复情况 16187749.3.5培养良好的作息规律 161646第10章运动健身计划制定与实施 16921510.1运动健身目标设定 163089510.2运动健身计划制定方法 171194710.3运动健身计划的实施与调整 17第1章运动健身基础理念1.1健康与健身的关系健康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基石,涵盖了身体、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完好状态。健身作为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的运动训练,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健身活动能提高人体生理机能,改善生活质量,从而实现健康长寿的目标。1.2运动生理学基础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及其规律的学科。以下是运动生理学基础的关键概念:(1)能量代谢:运动过程中,机体能量消耗与供应的平衡。运动时,肌肉细胞内的线粒体通过氧化磷酸化过程产生能量,满足运动需求。(2)心肺功能:运动可提高心肺功能,增加心脏输出量和肺活量,改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健康状态。(3)肌肉适应性:长期规律的运动可导致肌肉纤维类型、肌肉体积和力量的改变,提高肌肉耐力和力量。(4)运动与内分泌:运动可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分泌功能,如促进生长激素、睾酮等激素的分泌,有利于身体健康。(5)运动与免疫系统:适量运动可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提高抗病能力。1.3运动心理学的应用运动心理学研究运动过程中个体的心理活动规律及其对运动表现的影响。以下为运动心理学在健身中的应用:(1)运动动机:了解个体的运动动机,有助于制定合适的目标和计划,提高运动效果。(2)运动心理辅导:针对运动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恐惧等,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个体克服困难,提高运动表现。(3)自我效能:提高个体对自身运动能力的信心,激发运动潜力,实现更好的运动效果。(4)运动与情绪:运动可改善情绪,减轻压力,提高生活质量。(5)运动团队心理:在团队运动中,关注团队成员间的心理互动,提高团队凝聚力和运动表现。遵循运动心理学原理,有助于个体在运动健身过程中实现身心愉悦,提高运动效果。第2章运动营养与能量补给2.1营养素的功能与食物来源运动健身过程中,营养素的摄入对维持运动能力、促进恢复和提高训练效果。以下是几种主要营养素的功能及食物来源。2.1.1碳水化合物功能:碳水化合物是运动能量的主要来源,能够维持血糖稳定,保证运动时肌肉的能量供应。食物来源:谷物、薯类、豆类、水果、蔬菜等。2.1.2蛋白质功能:蛋白质是肌肉生长和修复的关键营养素,还能参与酶、激素等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食物来源:瘦肉、鱼、蛋、奶、豆制品等。2.1.3脂肪功能:脂肪是身体的重要能量来源,特别是长距离、低强度运动时的能量供应。同时脂肪还参与细胞膜的构建、激素分泌等生理过程。食物来源:植物油、动物脂肪、坚果、鱼类等。2.1.4矿物质和维生素功能:矿物质和维生素参与身体的新陈代谢、能量产生、骨骼和牙齿的健康等多种生理过程。食物来源:蔬菜、水果、坚果、肉类、奶制品、鱼类等。2.1.5水分功能:水分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对调节体温、运输营养素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食物来源:饮水、果汁、蔬菜、水果等。2.2运动营养补剂的选用运动营养补剂可以帮助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更好地补充营养素,提高运动表现。以下是一些建议:2.2.1蛋白质粉适用于:需要增加肌肉量、提高肌肉力量和修复的运动员。2.2.2碳水化合物补剂适用于:长时间、高强度运动的运动员,如马拉松选手、铁人三项运动员等。2.2.3氨基酸适用于:增加肌肉力量、延缓疲劳的运动员。2.2.4电解质补充剂适用于:大量出汗导致电解质流失的运动员。2.2.5抗氧化剂适用于:抗疲劳、提高免疫力的运动员。2.3能量补给策略合理的能量补给策略有助于提高运动表现和促进恢复。以下是一些建议:2.3.1运动前能量补给运动前23小时内,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适量蛋白质的食物,以提高血糖水平,保证运动时的能量供应。2.3.2运动中能量补给运动中,根据运动强度和时间,适量补充碳水化合物,以维持血糖稳定和能量供应。2.3.3运动后能量补给运动后30分钟内,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食物,有助于肌肉恢复和能量再生。2.3.4水分补给运动前、中、后都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预防脱水、调节体温和促进代谢。根据运动强度和天气情况,适量增加水分摄入。第3章运动器材与场地选择3.1常见运动器材的功能与使用方法在进行运动健身时,选择合适的运动器材。以下为一些常见运动器材的功能与使用方法。3.1.1杠铃杠铃是一种用于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的训练器材。主要用途包括:增强肌肉力量:通过进行深蹲、卧推、硬拉等动作,锻炼全身多个肌肉群。使用方法:根据训练目的和自身能力,选择合适的杠铃重量,保持正确姿势,进行有计划的训练。3.1.2哑铃哑铃是一种便于携带、使用方便的健身器材,主要用于:增强肌肉力量和肌肉线条:通过进行弯举、哑铃卧推等动作,锻炼手臂、胸部、背部等肌肉群。使用方法:选择适当重量的哑铃,保持正确姿势,进行反复练习。3.1.3跑步机跑步机是一种模拟跑步运动的健身器材,主要用途包括:有氧运动:提高心肺功能,燃烧脂肪,达到减肥和塑形的目的。使用方法:根据个人运动能力和目标,调整跑步机速度和坡度,进行持续的有氧运动。3.1.4拉力器拉力器是一种用于锻炼背部、肩部、手臂等肌肉群的健身器材,主要用途包括:锻炼肌肉:通过进行坐姿划船、高位下拉等动作,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使用方法:选择适当的拉力器重量,保持正确姿势,进行反复练习。3.2运动场地的选择与布置选择合适的运动场地,有助于提高运动效果,降低运动损伤风险。3.2.1室内场地室内场地具有以下优点:气候稳定:不受天气影响,可全年进行运动锻炼。设施完善:一般配备专业的健身器材、浴室、更衣室等设施。安全性高:地面平整,减少运动损伤风险。3.2.2室外场地室外场地具有以下优点:自然环境:亲近自然,提高运动愉悦感。空间广阔:适合进行跑步、骑行等有氧运动。选择多样:可根据个人喜好和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运动场地。场地布置要点:地面:保持平整,避免运动时摔倒。器材:按照运动项目需求,合理摆放器材,保证安全使用。照明:保证场地光线充足,避免运动时视线模糊。3.3运动器材的维护与保养为了保证运动器材的安全性和延长使用寿命,日常维护与保养。3.3.1清洁定期清洁运动器材,保持表面干净,避免细菌滋生。3.3.2润滑对运动器材的转动部分进行定期润滑,降低磨损,提高使用舒适度。3.3.3检查定期检查运动器材的结构和连接部分,保证安全稳固。3.3.4存放运动器材使用完毕后,应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潮湿和阳光直射。第4章有氧运动训练4.1有氧运动种类及训练方法有氧运动是指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通过长时间、中低强度的运动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体能和燃烧脂肪的一种运动形式。以下是有氧运动的种类及训练方法:4.1.1慢跑慢跑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有氧运动,适合初级运动者。训练方法:保持匀速,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4.1.2快走快走是一种适合各年龄段的有氧运动,对关节的冲击较小。训练方法:保持中等强度,每周46次,每次4560分钟。4.1.3自行车自行车运动对心肺功能有很好的锻炼作用,同时可锻炼下肢肌肉。训练方法:保持中等强度,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4.1.4游泳游泳是一种全身性运动,能有效锻炼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训练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泳姿,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4.1.5跳绳跳绳是一种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可提高心肺功能和协调性。训练方法:逐渐增加跳绳时间和强度,每周35次,每次1530分钟。4.1.6有氧操有氧操是一种结合音乐和舞蹈的有氧运动,适合喜欢集体运动的人。训练方法:参加有氧操课程,每周35次,每次4560分钟。4.2有氧运动训练计划制定制定有氧运动训练计划时,要考虑以下因素:4.2.1运动频率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每次运动间隔不宜超过2天。4.2.2运动时间每次有氧运动时间控制在3060分钟,根据个人体能适当调整。4.2.3运动强度运动强度以中等为宜,可通过心率来判断。一般而言,运动时心率保持在最大心率的60%80%之间。4.2.4运动进度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和强度,避免突然加大运动量导致运动损伤。4.2.5运动类型结合多种有氧运动,提高运动兴趣和效果。4.3有氧运动训练的注意事项4.3.1热身进行有氧运动前,做好热身准备,预防运动损伤。4.3.2饮水运动过程中注意补充水分,保持身体水分平衡。4.3.3穿着选择合适的运动服装和鞋子,提高运动舒适度和安全性。4.3.4饮食运动前后合理安排饮食,避免空腹或过饱运动。4.3.5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促进身体恢复。4.3.6监测定期监测运动效果,调整运动计划。第5章力量训练5.1力量训练的种类与方法力量训练是指通过抵抗性练习,提高肌肉力量和体积的过程。根据训练方法及所使用的器械不同,力量训练可分为以下几类:5.1.1自由重量训练自由重量训练是指使用哑铃、杠铃等自由器械进行的训练。这类训练能够全面锻炼肌肉,提高肌肉协调性。主要训练方法包括:卧推:锻炼胸大肌、三角肌前束和肱三头肌。深蹲:锻炼大腿前侧肌肉、臀大肌和腰背肌群。引体向上:锻炼背阔肌、肱二头肌和前臂肌群。5.1.2绑定器械训练绑定器械训练是指使用固定器械进行的训练。这类训练能够针对特定肌肉群进行锻炼,提高肌肉力量和体积。主要训练方法包括:胸推:锻炼胸大肌、三角肌前束和肱三头肌。腿推:锻炼大腿前侧肌肉、臀大肌和腰背肌群。划船:锻炼背阔肌、肱二头肌和肩胛提肌。5.1.3自身重量训练自身重量训练是指利用自身重力进行锻炼的方法,如俯卧撑、仰卧起坐等。这类训练简便易行,适合初学者和没有器械条件的人群。5.2力量训练计划制定制定力量训练计划时,应根据训练者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训练目的和训练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以下是一些建议:5.2.1训练频率初学者:每周进行23次力量训练,间隔12天。中级训练者:每周进行34次力量训练,间隔12天。高级训练者:每周进行45次力量训练,间隔12天。5.2.2训练强度初学者:选择较小重量,每组812次,进行23组。中级训练者:选择适当重量,每组812次,进行34组。高级训练者:选择较大重量,每组68次,进行45组。5.2.3训练动作每个部位选择12个动作,全身训练。每个动作进行24组,根据训练水平调整组数。注意动作的标准性和稳定性,避免过度依赖重量。5.3力量训练的技巧与误区5.3.1技巧热身:进行全身关节活动,预防运动损伤。控制速度:动作过程中保持匀速,避免快速或过慢。呼吸:用力时呼气,放松时吸气,保持呼吸顺畅。拉伸:训练后对训练部位进行拉伸,缓解肌肉紧张。5.3.2误区过度依赖重量:重量过大容易导致运动损伤,应选择适当重量。忽视动作质量:动作不标准容易导致训练效果不佳,甚至产生损伤。训练过度:过度训练会导致肌肉恢复不足,影响训练效果。缺乏休息:休息不足会影响肌肉恢复和生长,应合理安排训练与休息。第6章灵活性训练6.1灵活性训练的意义与作用灵活性训练是运动健身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它主要指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提高关节活动范围和肌肉伸展能力,从而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运动能力。灵活性训练的意义与作用如下:(1)提高运动表现:良好的灵活性有助于提高运动技能,增加动作幅度,降低运动损伤风险。(2)增强关节稳定性:灵活性训练可以加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提高关节稳定性,预防关节损伤。(3)改善身体姿态:提高身体灵活性有助于纠正不良体态,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4)促进血液循环:灵活性训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对身体健康有益。(5)提高生活质量:年龄的增长,身体灵活性逐渐降低。进行灵活性训练,可以延缓衰老过程,提高生活质量。6.2灵活性训练的方法与技巧灵活性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与技巧:(1)静态拉伸:通过保持某一姿势,对肌肉进行持续的拉伸。静态拉伸应持续1530秒,每个动作重复23次。(2)动态拉伸:动态拉伸是指在活动范围内,不断地变换姿势进行拉伸。动态拉伸可以提高肌肉的温度和血液循环,预防运动损伤。(3)瑜伽:瑜伽动作可以帮助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平衡性和力量,对灵活性训练具有很好的效果。(4)泡沫轴滚动:泡沫轴滚动可以放松紧绷的肌肉和筋膜,提高身体的灵活性。(5)PNF拉伸:通过肌肉的收缩与放松,提高肌肉的伸展能力。PNF拉伸分为主动拉伸和被动拉伸两种形式。6.3灵活性训练的注意事项(1)训练前充分热身:热身可以提高肌肉温度和血液循环,降低训练过程中受伤的风险。(2)循序渐进:灵活性训练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过度拉伸导致肌肉或关节损伤。(3)注意呼吸:在训练过程中,保持均匀的呼吸,有助于肌肉的放松和伸展。(4)避免疼痛:在进行灵活性训练时,应以舒适为宜,若感到疼痛,应立即停止。(5)保持一致性:灵活性训练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6)个体差异:根据个人身体条件和需求,调整训练强度和动作,保证训练安全有效。第7章平衡与稳定性训练7.1平衡与稳定性训练的重要性平衡与稳定性训练是运动健身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运动表现、预防运动损伤以及维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平衡与稳定性训练的重要性:(1)提高运动表现:平衡与稳定性训练可以提高身体控制能力,使运动时动作更加精确、协调,从而提高运动表现。(2)预防运动损伤:平衡与稳定性训练有助于加强身体关节、肌肉和神经系统的稳定性,降低运动过程中因失衡导致的损伤风险。(3)改善生活质量:年龄的增长,平衡与稳定性训练对于预防跌倒、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4)增强核心力量:平衡与稳定性训练可以有效地锻炼核心肌群,提高身体稳定性和支撑力。7.2平衡与稳定性训练方法平衡与稳定性训练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静态平衡训练:在稳定或不稳定的支撑面上保持身体平衡,如单脚站立、闭眼单脚站立等。(2)动态平衡训练:在运动过程中保持身体平衡,如平衡球训练、瑞士球训练等。(3)功能性平衡训练:模拟日常生活或特定运动场景,进行平衡与稳定性训练,如站立位瑜伽、太极等。(4)抗阻平衡训练:在施加外部阻力的情况下进行平衡训练,如使用弹力带进行单脚站立抗阻训练。7.3老年人平衡与稳定性训练策略针对老年人,平衡与稳定性训练策略应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性:选择合适的训练强度和难度,保证训练过程中不发生跌倒和损伤。(2)个性化: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运动能力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3)渐进性:训练过程中,逐渐增加训练难度和强度,使老年人逐渐适应。(4)多样化:采用多种训练方法,增加训练的趣味性和效果。(5)持续性:保持长期、规律的训练,以达到持续改善平衡与稳定性的效果。(6)结合日常生活:将平衡与稳定性训练融入日常生活,如站立穿衣、站立做饭等。通过以上策略,老年人可以有效地提高平衡与稳定性,降低跌倒风险,提高生活质量。第8章速度与敏捷性训练8.1速度与敏捷性训练的意义速度与敏捷性是运动表现中的两个方面。速度指的是个体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动作的能力,而敏捷性则是指个体快速改变方向和动作的能力。进行系统的速度与敏捷性训练,可以:(1)提高运动表现:在许多竞技体育项目中,速度与敏捷性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2)降低运动损伤风险:良好的速度与敏捷性有助于运动员在高速运动中更好地控制身体,减少因动作失控导致的损伤。(3)提高运动寿命:年龄增长,速度与敏捷性逐渐下降。通过科学训练,可以延缓这一过程,延长运动员的运动生涯。8.2速度与敏捷性训练方法8.2.1速度训练(1)短距离冲刺:进行2040米的短距离冲刺训练,以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的调动能力。(2)抗阻训练:利用抗阻带、抗阻伞等进行抗阻冲刺训练,提高肌肉爆发力。(3)下坡跑:在下坡跑道上进行训练,以提高速度感。8.2.2敏捷性训练(1)变向训练:设置多个标志物,进行快速变向训练。(2)交叉步训练:通过快速交叉步练习,提高脚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3)绕杆训练:设置多个杆,进行快速绕杆练习,提高身体灵活性。8.3速度与敏捷性训练的注意事项(1)训练前进行充分的热身:热身活动可以提高肌肉温度,降低肌肉拉伤等风险。(2)训练强度适宜:避免过度训练,应根据个人体能和训练水平制定合适的训练计划。(3)技术正确:保证动作技术正确,避免因错误动作导致的运动损伤。(4)保持训练节奏:在训练过程中,保持稳定的节奏,避免因速度过快或过慢影响训练效果。(5)训练后进行适当的放松:通过拉伸、按摩等方法,帮助肌肉恢复,降低疲劳。(6)合理安排训练周期:速度与敏捷性训练应与其他训练内容相结合,合理安排训练周期,以达到最佳训练效果。第9章恢复训练与运动损伤预防9.1恢复训练的种类与方法恢复训练是运动健身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有助于缓解运动疲劳,促进身体机能的恢复。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恢复训练方法:9.1.1主动恢复训练主动恢复训练是指在运动后进行的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瑜伽等。这类训练有助于加快血液循环,促进乳酸分解,减轻肌肉酸痛。9.1.2被动恢复训练被动恢复训练主要包括按摩、冷热交替浴、桑拿等。这些方法可以缓解肌肉紧张,消除疲劳,促进身体恢复。9.1.3营养补充合理的营养补充有助于身体恢复。运动后应及时补充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电解质,以促进肌肉修复和能量恢复。9.1.4心理恢复心理恢复包括自我暗示、冥想、呼吸调节等方法。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身体恢复和提高运动表现。9.2运动损伤的预防策略预防运动损伤是保障运动健身效果的重要措施。以下是一些预防策略:9.2.1充分热身在运动前进行充分的热身,可以增加关节活动度,提高肌肉温度和弹性,降低运动损伤风险。9.2.2正确掌握运动技术运动技术的正确掌握是预防运动损伤的关键。应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学习正确的运动技术,避免错误的动作造成损伤。9.2.3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运动负荷应根据个人体能、运动经验和运动目标进行合理安排。过量或过度的运动负荷会增加损伤风险。9.2.4加强肌肉力量和柔韧性训练加强肌肉力量和柔韧性训练,可以提高关节稳定性,降低运动损伤风险。9.2.5使用运动保护装备根据运动项目特点,选择合适的运动保护装备,如护具、鞋袜等,以减少损伤风险。9.3恢复训练在运动健身中的应用恢复训练在运动健身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一些建议:9.3.1针对不同运动项目制定恢复计划根据运动项目特点和训练强度,制定针对性的恢复计划,以保证身体能够适应训练负荷。9.3.2结合主动恢复和被动恢复主动恢复和被动恢复相结合,可以更有效地促进身体恢复。9.3.3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单元8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基础
- 单元1 计算机基础知识
- 《4解决问题》教案1
- 职场面试技巧
- “用心”工作的护士具备的特征
- 人教版英语小学四年级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年)
- 《庖丁解牛》课件2
- 建筑业营改增政策培训课件
- 《C语言(第三版)》 课件 项目3、4 掌握 C 语言、应用 C 语言
- 《医学院大学--缺氧》课件
- 《如何成为一个顶尖的销售人员》(PPT54页)
- 关于我县二次供水调研报告
- 附录34 IEEE会议论文模板sample
- 2018年最新资产负债表模板47260
- 物料提升机检验报告
- 安庆3#SCR脱硝反应器及烟道安装吊装专项施工方案
-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期末试卷(修正版)
- 中国石化环境风险评估指南(试行)(修订版)
- 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绿色设计理念
- 2019年东莞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 2022年2022年红警3增援代码大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