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上册)篇一: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第1单元大数的认识1-1亿以内数的认识月日第课时内容:P2-4例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的过程,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位值的概念。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难点: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教具:图片和计数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我们以前都认识过哪些数?2、数数:1)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3)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4)从20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3、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比较大的数?4、出示图片: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北京市人口:13819000人,请学生试着读一读。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更大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二、探究新知1、请学生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2、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师: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计数单位。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4、把所学数位按数位顺序表排列起来亿级万级个级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万万万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13819000↑表示8个十万每个计数单位都要占一个位置,按照我国计数的习惯,每4个数位是一级。说一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三、巩固新知1、“做一做”的1题数数2、“做一做”的2题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万以上的数。1-2亿以内数的读法的练习月日第课时教学内容:练习一的:3-5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及其意义。2、熟练地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读出亿以内的数。教学难点:了解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意义。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数位顺序表。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亿
以内数的读法7′1、谁能说出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2、亿以内的数位是怎样分级的?3、小黑板出示:读出下列各数。[)3268014580052050001、学生说出计数单位和相对应的数位。2、学生说出个级和万级。3、学生读数:32680读作三万二千六百八十145800读作十四万五千八百5205000读作五百二十万五千了解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6′1、投影出示:分别说出下面每个数中的“2”在什么数位上,表示什么?72650562450028450002、说出下列各数是由几个千万、百万、十万、万……组成的。567000703500040080000302000001、学生先讨论再回答:72650中2在千位上,表示2个千;5624500中2在万位上,表示2个万;2845000中2在百万位上,表示2个百万。2、学生讨论回答。巩固练习16′1、小黑板出示:读出下列各数405000090083000380004002、投影出示:56850549是位数,最高位是位,从左往右起,5分别表示请读出万级上的数。在54后添个0,这个数是五十四万。在63后添个0,这个数是六千三百万。要把12345变成一千二百三十四万,应该。在96中间添个0,这个数才是九百万零六。3、游戏:用0、1、3、5、7组成四个不同的五位数,再读出来。1、学生先分级再读数。405000090083000380004002、学生先分小组回答然后全班交流。3、同桌两人组成数,另一人读数。1-3亿以内数的写法月日第课时教学内容:第6页:例3、例4和练习二的:1~5题。教学目标:1、根据数位顺序的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会进行简单的概括、推理。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教学难点:每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数位表。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6′1、万以内的数是怎样写的?请写出下列各数:四千零七十七百八十四千零三2、板书课题,导入新课。1、学生在自备本上写数后交流。新课22′一、教学例3:1、板书:七万三千零八十八万。问:这些数怎样写?2、问:这些数的最高位在哪位上?万位上是几?其它数位分别是几?怎样写?板书:七万写作70000三千零八十八万写作30800000七百零八万写作7080000。3、想一想:整万的数怎样写?一千五百六十九万写作:六百七十二万三千一百一十三写作;5、板书例4。问:这些数既有万
级又有个级,应先写什么再写什么?6、检验。[)7、含有两级数应怎样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数位没有单位,怎么办?5、练习:做一做中的练习。1、学生试写。2、学生根据自己的写法回答。3、学生归纳:有多少万,就在万级上写多少,再写个级的4个0。4、学生练习。3、学生相互评议。4、学生归纳: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5、学生练习。作业7′练习二:6、71-4亿以内数的写法的练习月日第课时教学内容:练习二的:8~11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2、熟练地写含有两级的数。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数位表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基础训练1、小黑板出示:写出下列各数十二万三百零五万四千零六万五千2、这些数你是先写哪一级的?再写哪一级?3、请你回忆一下数位表,你能说出数位表在写数时能给你什么帮助?1、学生写数:十二万写作:120000三百零五万写作:3050000四千零六万五千写作400650002、学生回忆亿以内数的写法。3、学生自由说一说。课堂练习1、投影出示:写出由下列各数组成的数。四百万八十万五万和三千六千万、九万和五百八千万和四十反馈:这些数的最高位是什么数?怎样写出这些数?2、写出下列各数:四千二百万、四千零七万五千七百、十二万五千、一百七十万、四十九万一千三百1、学生写数学生说一说万级和个级上的数是怎样确定的。2、学生写数后大家评议。游戏提出要求:同桌两人在零、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插入一些数字,请同桌写出这个数。看谁会写?学生游戏。作业练习二:10、111-5、6比较数的大小月日第课时月日第课时教学内容:书第13~15页的例4、例5、例6,练习三的第1~4题教学目标:1、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2、会将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3、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亿以内的数的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教学重点、难点: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位的尾数,求出近似数。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比较数的大小1、投影出示:在○里填上“>”、“<”或“=”。999○1010601○564687○6782、板书课
题:比较数的大小3、教学例4。[]板书例4第一组数:454800和485004、归纳方法:5、练习:完成相应的做一做。1、说一说各是怎样比较的并说出四位数与三位数比较,四位数比三位数大;两个三位数比较,百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百位上的数相同,十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3、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知识先试做后看书检验。4、学生小结: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1、提出自学要求:整万的数,为了读、写简便,我们常常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怎能样改写,请大家自学课本。2、问:怎样改写的?3、板书例5让学生把例5补充完整4、巩固练习:完成相应的做一做。1、学生自学。]2、万位在右起第五位,整万的数万位后面有4个0。把4个0去掉,加上一个“万”字就行了。求近似数1、小黑板出示:求出下列数的近似数:492693752、你们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的?指出:比万大的数,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求它的近似数。3、板书例6:127561389000。问:12756是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的?那么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时,要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呢?强调指出:要省略某一个数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只要根据要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来考虑就可以了,不要管尾数的后几位是多少。1389000,怎样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4、巩固练习:完成相应的做一做。1、学生写出近似数。2、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一个数千位后面的尾数,要根据百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3、学生试求近似数。几个学生说说: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时,是根据百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的,所以84380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时,要根据千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多名学生说出方法。4、学生练习后说一说求近似数的方法。1-7综合练习月日第课时教学内容:练习三的:6~8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加深对亿以内数的认识。2、正确地读、写出亿以内的数、比较数的大小和写出近似数。3、能使用数据说明问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正确地读、写出亿以内的数、比较数的大小和写出近似数。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基础训练10′1、小黑板出示:读出下列各数6678905、9043000、7890000写出下列各数二十万、三十八万零九百、三百零五万零五十2、你们能说一说数位和计数单位的区别和联系吗?请背出数位表。3、投影出示:一个数的百万
位和十万位上都是5,千位上是3,其他各位都是0。这是几位数?请写出这个数。最高位是什么位?读出这个数?省略万位后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评议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提高训练17′1、投影出示:下面□里可以填哪些数?19□785≈20万、60□907≈60万9□8765≈1000000、9□4765≈900000其中最大或最小是几?2、用0、1、7、4、8能组成最大和最小的五位数各是多少?1、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做题。2、学生练习。作业8′练习三:6、7、8大数的改写月日第课时月日第课时内容:P14-15的例5、例6教学目标:●掌握将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能正确地改写整万的数。●掌握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的方法,能正确地“略写”非整万的数。●理解、掌握“四舍五入”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增强学生的科普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重点:大数的改写和略写。难点: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教具:多媒体课件、幻灯片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用幻灯出示下面题目。1、写出下面各数一百二十万二千三百二百零四万五千三千零二十万零六百八十五千八百万零七百三百六十四万八千2、读一读下面各数。200000035000001020000086000000二、讲授新课1、教学例5。出示挂图或电脑课件展示人体血液的构造,介绍红细胞、白细胞的作用。说明在一滴血液中含有多大数目的红细胞和白细胞,教师出示板书。一小滴血含有:红细胞:5000000个白细胞:10000个。让学生读一读这两个数。再看看这两个数有什么特点。学生交流后,教师说明:这两个数都是整万的数。什么是整万的数呢?像:2000035000010000001020000……都是整万的数。像:2003535600010000051025600……都是非整万的数。明确告诉学生:在生产、生活中人们为了方便读写,常常将万后面的4个0省略掉,换成一个“万”字。用万字来代替数末尾的4个0,这样就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了以“万”作单位的数。改写。板书出示:500|0000个=500万个强调:把个级的4个0省略掉,在500后面写上“万”字。这样照样读作:五百万个。想一想:10000个=1万个。先让学生来说,然后教师添上板书“1”
。[]即时尝试。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18000030000018000000学生独自改写。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是否记住写“万”字,并当作要点进行强调。2、教学例6。电脑课件展示太阳和地球图,让学生观察、收集消息,了解太阳和地球的大小关系。让学生读出太阳和地球的直径分别是多少,并说一说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的多少倍。这时学生感到直接说出这两个大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比较困难。启发学生想到:用“万”作单位的数进行比较会比较方便。观察这两个数有什么特征?通过观察学生发现这两个数都是非整万的数,很显然我们不能想例5那样将它直接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那怎么办呢?介绍“四舍五入”法及如何用“四舍五入”法将非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教师:有一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什么是“四舍五入”呢?如:12756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①找准万位上的数。板书:12756②看万位右边第一位上的数,是2。③说明:根据“四舍五入”法规定,像这样小于5,把它和右边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板书:12756≈10000。说明:因为得出的是近似数,所以必须用“≈”,不能用“=”。④再把10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板书10000=1万想一想:这样将1389000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先让学生尝试练习,然后教师再逐步引导。①找准万位上的数:1389000②看万位右边的第1位上的数。大于5向前进1,再把它和右面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板书:1389000≈1390000③再把板书1390000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板书:1390000=139万教师: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的多少倍?⑺即时尝试把下面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126400813285431209000先由学生尝试练习,然后教师讲评,如果学生直接“略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也可以,但要强调加上“≈”。如:1264008≈126万1328543≈133万三、课堂活动1、课文第14页的“做一做”。通过练习,一方面是让学生用刚学到的知识进行改写,进一步掌握新知;一方面通过提供的有关地理知识素材,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知识,扩大视野。2、课文第15页的“做一做”通过让学生分别求出同一个大数的不同的近似数,练习使用“四舍五入”求近似数,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近似数的理解。四、巩固练习课文练习二的第3~8题。2-1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月日第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9-20页数的产生、自然数和整数、十进制计数法及数位顺序。[]教学要求:1.使学生简单了解数的产生,认识自然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2.使学生认识多位数的计数单位,理解十进制计数法及数位的含义,掌握数位的顺序和数级的概念,能根据数位或数级的顷序,初步认识一个具体的数中各个数位,以及数的组成。教具准备:计数器,多位数的卡片,数位顺序表。教学过程:一、教学数的产生1.复习。提问:你能从右往左说出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吗?谁能从右往左说一说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读出下面各数,并说一说每个数的组成。100004000450045304532206020062.教学数的产生。自然数的产生。说明数的产生。3.教学自然数。说明自然数。有了数字,就可以用数来表示物体的个数。提问:如果一个物体也没有,用哪个数表示?追问:什么样的数叫做自然数?你能再说出几个自然数吗?教学自然数的特征。提问: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相差几?有最大的自然数?为什么?想一想:自然数的个数是怎样的?追问:哪些数是整数?二、教学十进制计数法1.教学计数单位。复习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我们在前三年多里学的整数,都是万以内的数。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想一想,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提问:根据上面的关系,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教学万以上的计数单位。①说明: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要用到比万大的数,从今天起,我们要学习比万大的多位数。老师举出一些比万大的数的例子。②从以前学习的一万开始,还可以继续数下去。出示计数器,拨上一万。提问:现在计数器上表示多少?我们可以一万一万地数下去。追问:10个一万是多少万?现在我们一起十万十万地数。追问:10个十万是多少万?一百万一百万地数。10个一百万是多少万?怎样拨珠?现在万位是“1”,是1个多少?接下去一千万一千万地数。数到10个一千万时,说明向前一位亿位上进1,是一亿。这时计数单位是什么?提问:刚才数数时,有哪些计数单位?每位满几就向前一位进l?③我们还可以这样数下去。师生共同一亿一亿地数到十亿、提问:10个一亿是多少亿?十亿十亿地数到一百亿。提问:l0个十亿是多少亿?谁能说一说,这里数数时有哪些计数单位?①小结:现在,你能按顺序说出有哪些计数单位吗?让学生看着计数器的数位按顺序说——说有哪些计数单位。
2.说明十进制计数法。提问:阿拉伯数字有哪几个?说明:要把一个数写出来就要用到数字。例如386,是一个数,它要用三个数字3、8、6。追问:这个数是多少?用了哪几个数字?板书1529。提问:这个数是多少?用了哪些数字?这个数从右往左有哪些数位?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什么?指出: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每个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下面数里各有哪些数位?每个数位上的数字各表示多少?2625313说明:数字2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在千位上表示2个千;数字3在个位上表示3个一,在百位上表示3个百。一个数字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数的大小也不同。2.教学数位顺序表。认识数位顺序。除了已经知道的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外,多位数的数位也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请看整数的数位顺序。提问:从右往左除了已经学习个位、十位、百位、千位外,依次还有哪些数位?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追问:从右往左,第五位是什么数位?第九位呢?认识数级。说明: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位是一级。提问:从数位顺序表上看,依次有哪些数级?个级有哪些数位?万级有哪些数位?亿级呢?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学生说一说,从右往左,哪些数位是个级?哪些数位是万级?哪些数位是亿级?追问:你发现每个数级的数位排列有什么规律吗?请你按数级从右边起,说说每个数级各有哪些计数单位。做“练一练”。3.认识多位数的组成。下面的数各是几位数,按数级分各有哪几个数级?你是怎样分的?3248143248126324841263248先把下列各数按数级分一分,再说一说各有哪些数位,最高位是什么数位。4253643625382345673214561732150下面各数亿级、万级、个级上的数各是多少?26300420632451230432512072462130引导学生先分数级,再启发学生说出每一数级上各是多少。从左往右,先根据数位的顺序,指导学生说一说下面各数的组成;再根据数级的顷序,告诉学生每一数级上各表示多少,并让学生说一说。34002603400623054000四、小结和练习3-1亿以上的数的读法月日第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21
页。出示线段。提问:谁来告诉大家,黑板上的图形叫什么?提问:线段要怎样画?。画线段时,开始和结束都要注意什么?指出: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我们可以用直尺量出线段的长度。谁能来量一量黑板上的线段,告诉大家,它的长是多少。现在看老师再来画一条5分米长的线段。2.认识射线。如果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把射线与线段比一比,它有什么特点?指出:射线也是直的,它只有一个端点。另一方没有端点,可以无限地延长下去,是无限长的。直尺或三角尺可以画出射线:先点一点,再沿着尺的一边画射线。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条射线。谁再来说一说,射线有哪些特点?射线可以量出长度吗?为什么?指出: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是无限长的,所以不能量出它的长度。3.认识直线。现在,我们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大家把直线和线段、射线的特点比一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直线有哪些特点?谁来说一说,用直尺或三角尺怎样画直线?要不要点上点?为什么?直线可以量出长度吗?为什么?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条直线。4.提问:射线、直线是怎样得到的?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你能从延长线段得出直线这样的过程说一说,线段和直线什么关系吗?直线和线段又有什么共同特点?5.做“练—练”第1题。小黑板出示,让学生判断,要求说明理由。二、认识角1.引入课题。我们已经初步认识过角。谁能说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角?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进一步学习角。2.认识角和各部分名称。角是怎样的图形呢?现在仔细看老师画三个角,联系刚才学的知识,想想角是怎样组成的。请同学们结合下面的问题,看第110页上面的三节。出示小黑板上的三个问题:角是怎样组成的?角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请你分别填在书上的括号里。角用什么符号表示?提问:角是怎样组成的?从这点引出两条射线,画一个角?这个点叫做角的什么?这两条射线呢?谁能来写
一个表示角的符号?教师说明角的符号“∠”的写法,并举例写成∠1,领学生读“角一”。[)提问:如果写数字2,应该怎样读?3.做“练—练”第2题。学生拿出三角尺放在课桌上,一边指顶点和边,一边自己说出名称。出示三角尺,并且手指每个角的三个部分,学生齐说各部分名称。三、课堂小结2、角的度量教学内容:教材第37~38页角的度量第5~7题。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结构,能按不同向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排列顺序,知道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度”认识的角的大小。●使学生初步掌握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红色木条做的一个角,师生每人准备一个量角器。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口算。用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口算得数。2.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角。3.引入课题。也许有的同学会说我们可以用尺子进行测量线段的长度,如果能像量线段那样,能用一种单位去量一量,知道一个角的大小,那该多好啊。那么,究竟用什么去量呢?量出的结果用什么做单位呢?怎样去量角呢?这些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二、认识量角器1.认识角的计量单位。说明:量角的大小,要用到量角器。这就是一个量角器。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量角器。提问: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我们来看这个半圆,从0开始到180为止。这个半圆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说明: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叫做1度的角。也就是说,计量角的单位是“度”。写“度”可以用一个小圆圈来表示,此为“1度”,我们这样写。领学生读“1’。追问:计量角的单位是什么?1‘的角有多大?指出:计量角的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2.认识量角器的结构。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是1‘,这样的10份所对的角是10度的角,这样的60份所对的角是60度的角,这样的90份所对的角是90度的角。请同学们继续观察,量角器上这个小圆点叫做量角器的中心。再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几圈刻度?外圈的刻度0~180‘是按怎样排列的?内圈呢?指出: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外圈刻度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从0~180,内圈刻度从右往左按逆时针方向从0~180。同学们看明白了吗?外圈的刻度线,从左边起看到o’刻度线了吗?拉出10、30、90、120、180,让学生说出是多少度。提问:谁能从左边起找出外圈50的刻度线,请你拉这根线来表示。谁再来找出90的刻度线?再请哪位同学来找出外圈125的刻度线?180呢?外圈的刻度会找到吗?从右边起,内圈的刻度怎样
找呢?现在谁用线来拉一拉,表示出内圈0的刻度线?45呢?80?)90呢?再指名学生用拉线的方法找出140、180的刻度线。内圈的刻度会找了吗?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量角器。与老师这里的一样吗?你的量,角器上的中心在哪里?大家一起来找量角器上的刻度。从左边起,找0刻度线、10刻度线、135刻度线、180颗度线。再从右边起,找0、10、135、180刻度线。三、教学角的量法1.自学课本。我们已经认识了量角器,能指出量角器上的度数。怎样用量角器量一个角的度数呢?请大家看课本。从111页倒数第二行看起,到例1完。看完后告诉老师,量角要分几步,哪几步?2.提问:量角要分几步进行?哪两步?指出:可以把量角的方法归纳为“两重合,一看数”。教师用小黑板出示:两重合:量角器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o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一看数:看角的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3.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量这个角的度数。先要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然后做到“两重合”。再看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现在知道这个角多少度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为什么要看内圈?四、课堂小结3、量角的练习教学内容:教材第116页练习二十二第8一12题。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量角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度量不同方位的角的度数。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量角器。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角的量法。提问:谁来说一说,度量角的方法是怎样的?2.量出下面角的度数。提问:刚才量角用的是哪一圈的刻度?请你们拿出自己的量器,沿内圈的0刻度线起,10、20……一起数到180。再沿外圈,从0刻度线起,10、20……一起数到180。3.下面的图形都是角吗?为什么?4.揭示课题。上面量的角,都有一条边是水平方向并且向右的,如果把角方向改变一下,像这里图中的角,我们也可以按照“两重合,一看数”的方法量出它的大小,这就是今天量角的练习内容。通过练习,要进一步掌握“两重合,一看数”的量角方法,能正确、熟练地量出各种角的度数。二、量角练习1.量出下面角的大小。投影出示:老师作示范量角,强调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o刻度线与一条边重合,再让学生读出角的大小的刻度。在学生读刻度时,提问学生要从量角器哪一边起,看哪一圈的度数。指出:量上面这些角的度数,还是要按照“两重合,一看数”的方法来量角。在看刻度数时要特别注意,先弄清要看哪一圈的刻度,再读出是多少度。2.练习四第4题。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练习四第4题,先想一想,
每个角的度数要从量角器哪一边看起,看哪一圈的,再告诉大家,每个角是多少度。[)指名学生口答角的度数。请同学们再看一下,这里用量角器量角时,量角器的半圆是对着角的哪个方向的?指出:在把量角器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o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时,量角器的半圆要对着角的“开口”。3.练习二四第7题。现在请同学们按上面的方法,自己来量下面第9题里的角。量角器按书上的位置放,注意半圆对着角的“开口”。量出度数后,写在角的下面。这几个角是怎样量的呢?现在请同学们跟老师再量一遍,看自己量得对不对。用投影仪投影出第7题,逐个量角,得出每个角的度数。提问:你能说一说刚才按怎样的方法量角的吗?摆量角器时,量角器的半圆要怎样摆?读数时要特别注意什么?三、课堂小结这节课练习了什么内容?量角的方法是怎样的?按照这样的方法量角,还要注意哪两个问题?4、角的分类和画法教学内容:教材第41—42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角的分类,掌握直角、平角、周角和锐角、钝角的特征,能判断一个角是什么角;帮助学生建立不同的角的空间观念。2.使学生能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能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提问:谁来说说量角的方法是哪几步?上面哪个角是90?哪个角小于90?哪个角大于90?2.引入新课。我们看到,角是有大有小的。那么,根据角的大小能不能把它们分成几类呢?可以不可以根据角的大小把它画出来呢?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角的分类和画法。二、教学角的分类1.认识直角的度数。提问:你还能说一说见过的哪些角是直角吗?请你指一指三角尺上的直角。直角是多少度呢?请大家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尺上的直角,然后告诉老师,你量出直角是多少度。直角是多少度?提问:数学书封面的一个角是多少度?课桌面的一个角是多少度?黑板面的一个角是多少度?为什么这些角都是90?你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每一个角都是多少度吗?为什么?画出下列图形。提问:这个角多少度?为什么?你是怎样知道它是直角的?指出:我们已经学过,凡是标有这个符号“司”的角就是直角。2.认识平角。再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的图形叫做角?请看老师来画一个角。先点一个点,再用直尺,从这点出发向相反的方向画两条射线。提问:这个图形是角吗?为什么?谁来指一指,这
个角的顶点在哪里,两条边在哪里?这个角与以前看到过的角比较,你能看出它的两条边有什么特点?现在请大家看一看,这个小木条组成的角,它的两条边也有什么特点?像这样,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的角,就叫做平角。[)一个子角是多少度可以怎样知道呢?请大家一起来量黑板上的平角,看看是多少度。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个平角,再量一量自己画的平角是多少度。提问:你们量得平角的度数都是180吗?指出:平角是180。你能想出一个平角的度数等于几个直角的度数吗?请同学们每人拿出准备的一张纸,先对着折一下,再对着折一下,使刚才折出的边重合。提问:现在折出的这个角是什么角?它是多少度?现在我们把第二次折的打开,现在以折痕相交的点作为顶点,这是一个什么角?它由几个什么角组成?提问:1平角等于几个直角?请你们在课本第113页上“1平角=直角”的括号里填上数。3.认识锐角和钝角。我们已经知道了直角和平角,还知道了直角是90,平角是180。请同学们仔细比较下面角的大小,你能不能根据这些角的大小,把它们分成几类呢?小黑板出示图:提问:你把这里的角分成几类?你是怎样分的?同学们分得很好。现在来看一下,∠1、∠5是什么角?∠2、∠6的大小有什么特点?∠3、∠4有什么特点?那么,像∠2、∠6这样小于90‘的角叫做什么角呢?像∠3、∠4这样的角,不光大于90,而且小于180,它们又叫做什么角呢?请同学们自己看课本第113页最后两节。先量一量这里每个角的度数,再看一看各叫什么角。提问:谁来说一说,看书后你知道了什么?小黑板出示锐角、钝角的定义,让学生读一读。4.认识周角。如果把这一条边继续按这样的方向旋转,这是不是一个角?这个角从哪条边到哪条边?把这一条边继续按这样的方向旋转,当两条边重合时,这还是一个角。;提问:想一想,从刚才开始到旋转成现在的角,这一边绕端点旋转了多少?指出:这一条边绕它的端点旋转了一周,所成的也是一个角。这样的角,我们把它叫做周角。现在我们用这里的两根小木条的角来旋转,如果把每根小木条都看作一条射线,看看每次得到怎样的角。依次演示出直角、平角,分别让学生说一说各是什么角。如果把这条射线继续旋转,这是不是一个角?为什么?我们继续把这条射线绕着端点旋转,当这条射线绕着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叫做什么角?
根据刚才用小木条角旋转成的周角,周角可以这样画出来。指着图说明:一条射线绕着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这个角,是周角。每个同学自己说一说,什么样的角叫做周角,再看一看书上怎样说的,然后告诉老师。出示周角定义。说明:周角是360。请大家把周角的度数与直角、平角的度数比一比,一个周角等于几个平角?等于几个直角?用小木条组成的活动角演示,从锐角起,旋转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让学生说明每次是什么角,为什么。5.组织练习。“做一做”第1题。请同学们说一说第1题里每个角各是什么角,为什么。三、教学角的画法1.自学画角的步骤。我们已经能根据角的度数判断它是什么角了。如果知道一个角的度数,怎样画出这个角呢?请同学们看书第114页上的内容。看完后告诉老师,画角要分几步?哪几步?2.提问:画角要分几步?哪三步?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先画射线;两个重合,对准点点;再画射线。3.画角。提问:例4的要求是什么?画65的角要怎样画?小结画指定度数角的步骤。4.组织练习。“做一做”第2题。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画在练习本上。用量角器检查板演画出的角是否正确。四、课堂小结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乘法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46页例1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2、通过问题情境自主掌握整数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索口算方法。1、课件分别出示45页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引导学生理解用复合名数表示的数学术语“速度”的含义。2、根据图里的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让学生独立口算。16×3=4、汇报交流。二、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算法的特点。1、出示题目: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160×3=,独立计算后小组交流。2、引导学生对比16×3=和160×3=,让学生从16和160的关系中,总结出几百几十与一位数相乘的口算方法。3、将第1题增加1个条件“30小时行多少千米?”16×30=4、让学生在与“16×3”的对比中归纳出简便算法。三、巩固练习。1、练习六第1题。让每位学生独立口算,将得数写在该题的旁边,然后让部分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及时反馈学生口算情况。2、练习六第2题。可向学生展示两种花卉的部分品种,引
发学生的生活美感。[)3、练习六第3题。在反馈时,引导学生学会有序思考的方法。还可利用本题资源,扩大解题视野。四、课堂小结。教学反思:口算乘法的练习教学内容:练习十二的第4~7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让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或几百几十的数。教具准备:投影片、小黑板。教学过程:复习1、投影出示第4题:2、问:你能说一说口算时是怎样想的?学生口算3、比一比,谁算得快?学生比一比谁算的快并说一说口算的过程综合练习1、要求学生完成第5题。你说出口算的过程吗?学生表述口算的过程。2、观察这道题你发现了什么特点?学生先填空后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小结: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提高练习1、要求学生完成第6、7题。①第6题要教会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②做7题时先让生读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引导学生跳出常规思维进行创新16÷4=4,理由:“买3送1”相当于买4少收16元,则平均每棵少收4元。2、小结。教学反思:笔算乘法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49页例1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索笔算方法。1、出示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2、独立列式:145×12=3、请学生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围。4、尝试算出145×12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5、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应说以下几点: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最后算什么。6、师生共同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一般方法的过程。7、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检验自己运算的结果。二、巩固练习1、课本49页“做一做”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完成后,可能计算器自行检验。2、练习七第3题。164×32=54×145=254×36=217×83=43×139=328×25=提示学生: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
,这样计算比较方便。[]同时提醒学生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3、练习七第2、4题。这两题的知识背景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学生练习后,让学生根据每题的知识背景简单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三、课堂小结。四、教学反思:笔算乘法的练习教学内容:第50-52页练习八的2、4、5、8-11题。教学目标:1、知道用乘法解答应用题可把两个因数交换位置。2、正确解答应用题。教学重点:正确解答应用题。教学难点:理解应用题中有关数量关系。教具准备:投影片、小黑板。教学过程:复习1、小黑板出示笔算题:134×16246×34学生笔算。让学生笔算过程。2、口算:14×725×3160×523×10060×7021×30018×50练习1、投影第2题: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周要用114分钟,绕地球59周要用多少分钟?比5天时间长些还是短些?2、问:怎样列式表示什么?5天时间有几分钟?学生试做。114×59=6726114×5960×24×5=72007200>6726问:59114×114和×59比,哪一种计算更简便?多名学生回答2、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二、作业:练习十三:8-11题。因数中间或尾末数有0的乘法教学内容:P53例2及练习八1—4教学目标:1、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竖式的简便写法及计算方法2、口算、笔算交互进行,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出示例题情景: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2、学生根据题意,独立写出解题算式,独立进行计算3反馈第题: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4、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和积进行讨论①、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②、怎样确定积的末尾零的个数5、反馈第题: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二、质疑与小结1、因数末尾有0如何列竖式简便?应注意什么?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算法是“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则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2、因数中间有0,计算时应注意什么?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用0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但要注意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三、知识反馈:1、学生试练P53做一做2、比较哪个算式简便,为什么?
四、巩固练习:1、练习八:1、2、3、42、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讨论订正五、全课小结六、教学反思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学内容:P54例3及练习八5-9教学目标:1、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用统一的符号写出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2、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出示例题情景:特快列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是40千米。2、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信息?3、再出示:特快列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4、师说明:也可以这样写。5、让学生观察:哪种方法简便?怎样用复合单位来表示速度?6、汇报成果:可以用所走的路程/时间单位来表示速度。7、练习:让学生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集体讲评。二、初步探究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1、出示例3情景图2、让生独立解决第小题3、出示:80×2=160让生说出每个数各代表什么量?2×80=1604、小组讨论、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试着写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式。5、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作品:速度×时间=路程三、深入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1、出示练习八第8题情景图2、让生独立解答,全班讲评订正。3、让生思考讨论:题的算式是根据什么关系式得出的?你有什么发现?汇报展示成果: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发现: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便能求出第三个量。四、巩固练习练习85、6、7、9生独立完成,全班讨论订正。五、总结交流,汇报收获。教学反思:积的变化规律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学用具:投影仪、计算器、写有试题的作业纸教学过程:一、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它们的积如何变化的规律”1、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时,积怎么变化。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6×2=8×125=6×20=24×125=6×200=72×125=组织小组交流,让每一个学生先把在上面算式中独立发现的规律说给同伴听。学生也许是就题说题,如,左边一组算式,发现的规律是:20是2的10倍,120也是12的10倍;右边一组
算式,发现的规律是:24是8的3倍,3000也是1000的3倍。没有计算器的,老师要求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合作交流,完成任务。3、课文第63页的第9、10两题。这两道题是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的练习。第9题是两数相乘时,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十倍、一百倍时,观察积的变化。过程要求:列出原算式:63×4=。改变因数,再分别计算出它们的积。利用算式进行对比。回答说明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情况。让学生说一说是哪个因数变化了,怎么变的,积又是怎么变的。第10题,是在第9题的基础上进行变式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同样要求学生说一说,是哪一个因数变化了,怎么变的,积又是怎么变的。4、课文第63页的第11题。第11题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稍复杂问题的练习。练习时,老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倡解题策略的多样化。解题过程要求做到: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回答:从题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提供多种解法。第二、三单元测试题月日第课时教学目的:●检测学生对第二、三单元的掌握情况。●查漏补缺。●针对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情况进行重点讲评。教学过程:1、学生测试。2、批阅。3、讲解。其中测试题月日第课时教学目的:●检测学生对前段时间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查漏补缺。●针对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情况进行重点讲评。1、学生测试。2、批阅。3、讲解。中,已经出示了单位,改写数时不能再写单位。第一、二、三单元考试也评讲教学目的:●检测学生对第一单元的掌握情况。●查漏补缺。●针对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情况进行重点讲评。教学过程:月日第课时测试。月日第课时针对出错多的内容重点进行讲评。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认识垂直和平行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7册P64-65例一、做一做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垂直。●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与垂直。[)教具准备:铅笔、小棒、量角器、三角板、直尺、手工纸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提出问题:两根铅笔落在地上后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二、探索比较,掌握特征动手操作,反馈展示1、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铅笔摆一摆,小组讨论,一共有几种摆法?组长做记录,画于纸上。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3、集中显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一小组到投影仪下展示其记录单。除了这几种情况,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小组讨论交流,探索特征1、这些图形,同学们能不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呢?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这样分?2、师引导根据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进行分类。将学生的分类结果画在黑板上。不相交:相交:3、师:不相交的两条直线画长一些会怎样?量一量两条相交直线做组成的角分别是多少度?4、由小组同学在原记录单上动手合作操作,并进行讨论、汇报。5、师生共同总结:不相交的两条直线画长一些仍不相交,这两条直线叫平行线,也可以说它们相互平行;相交的两条直线形成的四个角,如果都是90度,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互垂直,其中一条叫另外一条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焦点叫做垂足。6、生齐读P65平行和垂直概念,并画下来。7、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认识平行与垂直。三、解释应用,巩固新知1、我们天天都在和垂线与平行线打交道:书本面相邻的两边是互相垂直的,相对的两边是互相平行的。2、P64主题图,找一找,图上有哪些平行和垂直的现象?3、做一做1找一找、想一想还有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垂直的,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平行的?4、做一做2摆一摆。把两根小棒都摆成和第三根小棒平行。看一看这两根小棒平行吗?把两根小棒都摆成和第三根小棒垂直。看一看,这两根小棒有什么关系?5、P68练习十一第3题:折一折。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折两次,使三条折痕互相平行。把一张正方形纸折两次,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四、全课总结,完善认知:同学们,你觉得这节课里你表现怎样?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一第一、二题,及练习册相应练习。2、过直线上一点画直线的垂线教学目标:●使学生巩固理解和掌握垂直、互相垂直、垂线等概念。●初步掌握画垂线的方
法。[]●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教学过程:复习准备:巩固理解垂直的意义。①教师演示:教师用两条着色不同的毛线表示两条直线,粘在黑板上,使它们相交。提问:两条直线相交成几个角?2教师标出∠1、∠2、∠3、∠4。13②教师转动其中一条线,使学生一个角变为直角。4提问:与刚才比较,角的个数有没有变化?角的大小有没有变化?其余3个角是什么角?③小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外一条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反馈:观察下面向组图形,看哪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哪两直线是互相垂直的?①②③④问: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关键是什么?引导学生明确: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关键是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这两条直线就叫互相垂直,与两条直线放置的方向没有关系。二、新授:教学垂线的画法。教师首先说明画垂线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工人师傅做门、窗,经常要画垂线。他们用角尺在工件上画垂线。最后说明画垂线主要有两种情况:通过直线上的一点画与这条直线垂直的直线。教师演示:先横着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点个点,说明要过直线上的这一点画一条垂线。画的方法和步骤:第一步: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第二步:沿着直线向右移动三角板,使直角顶点与直线上的点重合。第三步: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所画直线就是原直线的垂线。过直线外一点画与这条直线垂直的直线。边板演,边讲解。方法和步骤:第一步: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第二步:沿着直线向右移动三角板,使另一条直角边与直线外的点重合。第三步:沿另一条直角边通过直线外的点画一条直线。所画直线就是原直线的垂线。由学生归纳画垂线的方法。3、理解垂线的性质,建立距离的概念。过A点向这条直线画4条不同长度的线段。测量每条线段的长度。你所画的线段之中,哪一条最短?哪条线段是这条直线的垂线?学生通过用三角板检测得出:从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线段中,垂线最短。教师指出: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线段中,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三、巩固练习1、P68练习十一第4题画一画过A点画直线的垂线。2、第题:运用画垂线的方法画长方形、正方形。画一个
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题)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平行线。●使学生能利用画平行线的方法,正确画出长方形。●理解“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重、难点:学画平行线、画已知长与宽的长方形。教学过程:3、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意义及特征,了解其特性,能够正确画出底所对应的高。●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意义及特征。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教学过程复习准备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几何图形,观察一下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在明确它们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基础上概括出: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四边形。教师提问:我们学过哪些四边形呢?学生举例:说说哪些物体表面是平行四边形?教师出示下图,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学习新课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意义.首先出示一组图形;教师提问:这些图形是什么形?它们有什么特征?看到这个名称你能想到什么?教师提问:你认为什么是四边形?你学过的什么图形是四边形的?动手测量指名到黑板上用三角板检验一下,每个图形的对边怎样.其余学生用三角板检验课本151页3个图形的对边.然后再用尺子度量一下第组对边的长怎样.抽象概括根据你测量的结果,能说说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吗?小组先讨论,再让到黑板上测量的同学说出检验与测量的结果,从而引出平行四边形的确切定义.教师强调说明:只要四边形每组对边分别平行就能确定它的两组对边相等,因此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反馈: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演示课件“平行四边形”出示反馈练习2
.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特性教师演示教师拿一个长方形木框,用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引导学生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什么没有变?学生明确:两组对边边长没有变,变成了平行四边形,四个直角变成了锐角和钝角。[)动手操作.学生自己动手,把准备好的长方形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并测量两组对边是否还平行.归纳平行四边形特性.根据刚才的实验、测量,引导学生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对比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不同,容易变形,也就是具有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你能举出实际例子来吗?3.学习平行四形的底和高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教师边演示边说明: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找出相应的底和高继续演示课件“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有几条高?它位相对应的底各是哪条线段?使学生明确:从B点画高,它的底是CD;从D点画高,它的底是BC.画平行四边形的高.继续演示课件“平行四边形”出示底和高教师说明: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与三角形画高的方法基本相同,都用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从一条边上任意一点都可以向它的对边画高,但通常是从一个角的顶点向它的对边画高.这里高要画在平行四边形内,不要求把高画在底边的延长线上.同学动手画71页“做一做”继续演示课件“平行四边形”出示做一做①教师利用长方形框,拉动长方形的边,使其变成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比较: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异同点.使学生明确:相同点是两组都分别平行,所以长方形也具有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也属于平行四边形.不同点是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所以把长方形看作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②引导学生比较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明确:正方形也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个角也是直角,正方形也可看作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因为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个角是直角的共同点,而正方形还有四条边相等的这一特征,因此正方形可看作是特殊的长方形.③这三种图形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继续演示课件“平行四边形”出示集合图巩固练习1
.判断下列图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2.指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并画出相应的高.3.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平行四边形.4.数一数下图中有个平行四边形.教师小结1.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2.组织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出质疑,并解疑.3.教师提问:我们已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它们有什么关系?布置作业1.用一套七巧板拼出不同的平行四边形.2.在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中分别画出两条不同的高.4、梯形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7册P71例二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巩固学生的口算及估算;●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共同探索知识的精神;●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环保意识。教学过程:一、复习商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1:用课件出示如下几题,学生抢答。180÷30=420÷60=240÷80=183÷30≈420÷59≈240÷77≈2.里最大能填几?40×书写位置③余数比除数小第二课时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十六的有关练习教学目标:1.巩固商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进一步掌握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及有关综合练习;3.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能力。教学过程:一、练习十六第5题,不用坚式计算,判断商是几位数。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讨论“怎样能很快判断出商是几位数?”2.师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商的位数与被除数位数有什么关系?3.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归纳概括: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够除,则商的位数等于被除数的位数减1;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数不够除,则商的位数等于被除数位数减2。注意培养学生形成做除法题先确定商的位数的良好习惯。二、练习十六第3题,开放题1.先让学生根据表中信息,独立计算并把表填完整。之后,交流检查。2.请学生根据表中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所提出的问题。三、练习十六填空练习1.第6题先指名说出每道题的商是几位数,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填写在书本上,小组内交流并检查。2.第7题①让学生把计算结果填在书上,并说说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②请学生帮助王平选择去外婆家的交通工具。3.第11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在书本上,并讨论对比第一组数与第二组数的异同点。4.第13题估算让学生口答出估算结果,并在书上给出估算方法,在全班交流,然后用计算器算出准确商。四、问题解决1.练习十六第10题①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并在小组内交流检查。②让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并在选择的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全班交流。2.练习十六第12题①让学生借助画面和文字,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题意;②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③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④组织交流,请学生把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说给同学听,让学生在交流中了解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五、课堂练习练习十六第8、9题六、总结: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第六单元:统计纵向复式条形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100页例1。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使学生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
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知道我们夷陵区有多少人吗?下面是某地区1985~2000年城镇和乡村人口的数量,并把相关数据制成了复式统计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复式统计表,分别完成某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的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2.自主探究。根据这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够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是怎么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的?3.合作交流。展示学生绘制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讨论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全班汇报、交流。独立完成例题后的第~题,第题全班交流。三、巩固应用1.完成第101页的“做一做”。2.完成练习十九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3.补充练习。某商店七、八月份出售某一品牌各种规格的空调台数如下表。规格1匹1.2匹1.5匹2匹七月20台45台38台24台八月14台35台29台12台请你把统计图补充完整。从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如果你是商店经理,明年进货时有何打算?实践活动。①请你调查你们小组同学一周内爸爸妈妈每天的睡眠时间,制成统计表。②根据复式统计表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③你发现了什么信息?④根据你的调查结果,写一篇数学日记。四、小结教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在生活中找到复式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重点: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家庭都买了汽车。哪些同学的家里买了汽车?我们在外出时有时就要将汽车放在停车场。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
行整理和分析。[)二、探究新知:1、学习例2师:复式条形统计图还可以画成横式的。2学生独立完成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3、通过分析你能发现什么?学生讨论交流三、巩固新知1、完成106页做一做2、完成练习二十的第1题、第2题和第3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第103—104页3、4、5你寄过贺卡吗?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根据阅读材料内容和调查结果分析数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体验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2、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敏锐眼光,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重点: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难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贺卡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贺卡,大家知道是什么吗?同学们在元旦的时候都收到过贺卡吗?你给谁寄过贺卡吗?2、今天我们来上一节:你寄过贺卡吗?的实践课二、探究新知1、发现问题;1)呈现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学生阅读平时寄贺卡的行为消耗掉了大量的木材对废品要有效回收2)昨天老师布置了小组调查:本小组成员及家庭在去年收到的贺卡数量。学生制成统计表,填写统计表。2、分析问题:1)出示问题:1)估算一下,全校所有的学生共收到多少张贺卡?所有的家庭收到的贺卡相当于砍掉多少课大树?2)引导思考:怎样根据小组的统计结果,估计全班、全年级和全校共收到多少张贺卡?出示阅读资料小组合作探索3)引发学生对统计数据的思考,引出结论4)问题:除了保护森林,少寄贺卡还有哪些好处?提出更多的问题,和同学一起讨论解决。2、解决问题实施解决方案——行动起来吧!全班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同学交流一下。三、课堂小结四、作业:根据今天所学的内容写一篇数学日记统计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99页例1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2、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功能。3、培养学生数感。教学过程:一、回顾二年级时学过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复式统计表与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三年级时还学过了两种不种形
式的条形统计图与平均数。[)二、新授1、出示某地区城乡统计表引导学生理解该地区1985年至2000年每隔5年城乡人口数量变化情况。分别画出2个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2、引导学生思考,根据这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够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把城镇与乡村人口进行对比,用一个统计图能描述这些信息吗?画出复式统计图。3、四人小组讨论小精灵的问题:“这是复式条形统计图,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4、汇报交流,体会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区别,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5、回答书本上的三个问题,你还能提出哪些信息?三、巩固练习“做一做”安排的是四年级男生,女生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统计,让学生根据复式统计表独立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四、课堂小结。教学反思:统计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102页练习十九教学过程: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一、练习十九第一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评价。二、第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从统计图中得到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简单分析,最后在些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合理决策。三、第三题安排更贴近学生生活的对男女学生喜欢玩具的人数进行统计。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交流自己得到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四、第四题,设计了某市男女人均寿命变化的统计图表,引导学生在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五、本题的开发性、实践性较强。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可以让学生在班级开展互动交流活动。学生可以交流自己统计的内容,也可以评价别人的统计内容。使学生通过这个活动,对于统计的步骤、方法、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有个初步的认识。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数学广角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重点:体会优化的思想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图片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同学们喜欢吃烙饼吗?谁烙过饼,或看家长烙过?能给大家说说烙烙饼的过程吗?
2、烙烙饼中也有数学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到数学广角中去学习有关烙烙饼的知识。[)板书:数学广角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1)出示情境图片:妈妈正在烙饼,每次只能烙两张饼,每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小女孩说:爸爸、妈妈和我每人一张,问: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安排的?自己的方案一共需要多长时间烙完?问:烙一张饼需要几分钟?烙两张呢?一共要烙3张饼,怎样烙花费的时间最少?问:还可以怎样烙?哪种方法比较合理?启发引导:在用第二种方法烙第3张饼的时候,本来一次可以烙两张饼的锅现在只烙了一张,这里可能就浪费了时间。想一想,会不会还有更好的方法呢?启发学生发现:如果锅里每次都烙两张饼,就不会浪费时间了,问:一张饼正反面分别要烙3分钟,怎样安排才能每次都是烙的两张饼呢?学生动手用硬币、课本来代表饼进行实验。问:如果要烙的是4张饼,5张饼……10张饼呢?怎样按排最节省时间?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2、教学例2出示家里客人要沏查茶的情境图。小明,帮妈妈浇壶水,给李阿姨沏杯茶,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观察理解情境图。如果你是小明,你怎样安排?需要多长时间?和同学讨论一下,看看谁的方案比较合理。分小组设计方案,思考讨论:这些工序中哪些事情要先做?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比较:谁的方案所需的时间最少?谁的方案最合理?三、巩固新知1、书后做一做第1题假设两个厨师做每个菜的时间都相等,应该按怎样的顺序炒菜?2、书后做一做第2题小红应如何合理安排以上事情?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做一做的第3题数学广角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重点:体会优化的思想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图片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来提高效率?2、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数学广角。板书课题:数学广角二、探究新知教学例31)出示情境图片:码头上现在同时有3艘货船需要卸货,
但是只能一条一条地卸货,并且每艘船卸货所需的时间各不相同,那么按照怎样的顺序卸货能使3艘货船等候的总时间最少呢?2)观察图,说说可以得到哪些信息?问:要使三艘货船的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应该按怎样的顺序卸货?学生讨论3)可以有哪些卸货的顺序?每种方案总的等候时间是多少?列出表格,问:从表中你有什么发现吗?引导学生思考汇报4)找出最优方案三、巩固新知:1、书后做一做小名、小亮、小叶同时来到学校医务室。[)要使三人的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应该怎样安排他们的就诊顺序?2、有210人选举大队长,有三位候选人甲、乙、丙,每人只能选之中1人,不能弃权。前190张票中甲得75张,乙得65张,丙得50张,规定谁的票最多谁当选。若甲要当选,最少还需要多少张票?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补充练习数学广角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体会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优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黑龙江省公共营养师之三级营养师每日一练试卷B卷含答案
- 2024年度陕西省公共营养师之四级营养师真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
- 2024年度陕西省公共营养师之二级营养师过关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
- 2024年度青海省公共营养师之三级营养师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
- 农产品包装的视觉设计与消费者信任度建立
- 小学数学教育与建筑艺术的跨学科探索
- 校园体育社团与健身房的联合营销策略
- 二零二五年度生产线承包与技术创新合同3篇
- 家庭劳动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 二零二五年度无机房电梯智能化采购安装合同4篇
- 道德经全文及注释
- 2024中考考前地理冲刺卷及答案(含答题卡)
- 多子女赡养老人协议书范文
- 安踏运动品牌营销策略研究
- 彩票市场销售计划书
- 骨科抗菌药物应用分析报告
- 支付行业反洗钱与反恐怖融资
- 百词斩托福词汇excel版本
- 基础设施绿色施工技术研究
- 宝钢BQB 481-2023全工艺冷轧中频无取向电工钢带文件
- 车辆定损情况确认书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