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训练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荷花淀》训练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荷花淀》训练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荷花淀》训练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荷花淀》训练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苦难与新生第8课

荷花淀语言文字运用一、(2024湖南益阳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现在你知道他们到了哪里?”

“管他哩!也许跑到天边上去了。”

她们都抬起头往远处看了看。

“哎呀!那边过来一只船。”

“哎呀,日本!你看那衣裳!”

“快摇!”

小船拼命往前摇。她们心里也许有些后悔,不该这么冒冒失失走来,也许有些怨恨那些走远了的人。但是立刻就想:什么也别想了,快摇,大船紧紧追过来了!

大船追得很紧。

幸亏是这些青年妇女,白洋淀长大的,她们摇得小船飞快。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

后面大船来得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哗!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改成:“哎呀,你看那衣裳,是日本鬼子!”语意和原文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答案】

①原句先说判断(结果),再解释原因,是因果倒装的结构;“日本”一词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代指日本军人。②倒装结构与借代修辞更简略的表达,可以强调语气的急切,从而突出“她们”突然遭遇日军时的紧张心理。改句则没有这样的强调效果。【解析】

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不同,应先找改句和原句的不同。从句式上看,原句“哎呀,日本!你看那衣裳!”先进行判断,说出情况的结果“日本”,再解释原因“你看那衣裳”,是因果倒装的结构,而改句是正常的句子结构。先说判断结果“日本”,让“她们”的语气更加急切,更能突出“她们”的着急和当时的紧张气氛。从手法上看,“日本”一词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整体代部分,结合语境可知,代指的是日本军人。而改句说的是“日本鬼子”,没有使用借代的手法,相比之下,只说“日本”,表达更加简略,也更能突出“她们”的紧张心理。2.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能增强表现力。文中有两处画波浪线的部分,请分析其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答案】

第一处:逗号让三个拟声词“哗”单独成句,赋予语言柔缓松弛的节奏;从而表现她们划船动作的轻缓与心情的轻松。第二处:逗号让画线处“哗哗,哗哗,哗哗哗”成为三个独立语句,赋予语言急促但有序的节奏,从而表现她们迅速而富于节奏感的划船动作和紧张却并不慌乱的心情。【解析】

题目要求我们分析逗号是如何增强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这道题依然属于效果分析题。先分析逗号的用法,根据题干中的“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能增强表现力”可知,逗号是用来标示停顿的,可以增强句子表现力。标示停顿,说明对句子的韵律节奏有作用,增强表现力,还说明对句子表达的内容、情感、阅读效果等有作用。

第一处,在节奏上,两个逗号将“哗”这一描写划船时使用的拟声词分隔开,赋予语言柔缓松弛的节奏,表示划船节奏匀称,舒缓轻快。在内容上,此处写妇女们划船,用舒缓的“哗,哗,哗”表明此时她们很放松,划船速度不快,表现出青年妇女们轻松愉悦的心情。

第二处,在节奏上,“哗哗,哗哗,哗哗哗”,把“哗”划分到一起,让节奏显得更加急促,“哗”字的逐渐增加,又让节奏十分有序。在内容上,这是描写妇女们在发现敌人后划船的拟声词,逗号的使用,可以表明划船速度的逐渐加快,显示出当时的紧张气氛;有序的节奏,还可以烘托出她们遇到敌人后紧张却又不慌乱的精神状态。二、(2024云南昆明月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荷花淀派,是以孙犁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流派。荷花淀派一般都充满乐观精神,清新朴素,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这一流派得名不但源自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荷花淀即白洋淀,也源于白洋淀这个地方。孙犁的代表作《白洋淀纪事》,肯定了人民战争,热情歌颂了根据地人民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精神和乐观的革命精神,展示着一种特定的“人情美”。艺术表现上别开生面、诗意盎然,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相得益彰,体现了孙犁小说的鲜明特色,开创了抗日文学“诗意小说”的新境界。茅盾在评价孙犁时说过,孙犁有他自己的一贯的风格,他的散文富有抒情味,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绝不枝蔓;他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局势,好处在于多风趣而不落轻佻。受《荷花淀》创作风格的影响,文坛曾产生新中国的第一个文学流派——荷花淀派。其主要作家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以孙犁为首的“荷花淀派”和以赵树理为首的“山药蛋派”是中国现代文学中两个最为著名的、最有影响的、各具千秋的“流派”。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答案】

这一流派得名不但源于白洋淀这个地方,也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荷花淀即白洋淀。【解析】

提取句子主干,画线句的主干是“流派得名源于《荷花淀》,也源于白洋淀”,句子主干没有问题。看句子中的其他修饰成分。分析可知,第一个分句存在重复赘余的问题,“不但源自于孙犁的短篇小说”中的“自”和“于”重复,“源自于”应改为“源自”或“源于”。看句子的逻辑是否正确,分析可知,几个分句的语序不当,应先说“源于白洋淀这个地方”,再说“也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最后说明“荷花淀即白洋淀”。4.

请根据画波浪线的句子,为“荷花淀派”下一个定义。【答案】

荷花淀派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为著名、最有影响、各具千秋的,受《荷花淀》创作风格影响而产生的,以孙犁为首的,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主要作家的新中国的第一个文学流派。【解析】

下定义时,首先,找出比被定义概念大一级的概念(邻近属概念)。分析句子可知,本题的被定义者是“荷花淀派”,邻近属概念是“文学流派”。接着,找出能够概括被定义概念特征的词或短语,作为定语修饰限制邻近属概念。根据原文“以孙犁为首的‘荷花淀派’和以赵树理为首的‘山药蛋派’是中国现代文学中两个最为著名的、最有影响的、各具千秋的‘流派’”可得出种差“中国现代文学中最为著名、最有影响、各具千秋的”和“以孙犁为首的”;根据原文“受《荷花淀》创作风格的影响,文坛曾产生新中国的第一个文学流派——荷花淀派。其主要作家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可得出种差“新中国的第一个”和“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主要作家”。最后,用“A是×××(定语)的×××”的句式下定义,把提到人物的种差合在一起,可将句子整理成“荷花淀派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为著名、最有影响、各具千秋的,受《荷花淀》创作风格影响而产生的,以孙犁为首的,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主要作家的新中国的第一个文学流派”。下定义——先“分门”,后“别类”

“下定义”即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

下定义的一般公式为:A(种概念(被定义概念))是×××(种差(被定义概念的特征))的×××(邻近属概念(比被定义概念大一级的概念))。如: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由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

所以对于这种概括题,我们要根据语段给要下定义的事物先“分门”,再“别类”。“分门”就是定属性(找到邻近属概念),“别类”就是找出要定义的概念的特征。

解题方法如下:

1.找与被定义概念相关的句子。

2.找出比被定义概念大一级的概念(邻近属概念),找到后先用句式“A是×××”定义。

3.找出能够概括出被定义概念特征的词或短语,作为定语修饰限制邻近属概念。

4.把特征词或短语加入原句式,用“A是×××(定语)的×××”的句式下定义。5.请分析第一题材料中加点的“像”与本题材料中加点的“好像”在用意上的区别。【答案】

①第一题材料中加点的“像”是比喻词,表明快速运动的小船与“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具有形象上的相似性。②本题材料中加点的“好像”是似乎的意思,表面上似乎是在强调孙犁小说不重视“篇章结构”,但从后面的“绝不枝蔓”来看,孙犁实际上对小说的“篇章结构”别有匠心。【解析】

这道题要求我们分析两个词语在用意上的区别。因此,我们要先理解两个词语的含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语境分析两个词语在用意上的区别,“用意”就是“目的”,就是分析这样用有什么作用,即作用题。所以除了要分析含义和用法,还要分析是为了实现什么目的,即分析其在句子中的效果。

第一题材料中,“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中用梭鱼比喻小船,“像”在句中是比喻词。梭鱼是水乡常见的一种鱼,其特点是“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这突出了梭鱼的快速灵活,用它来作喻体比喻小船,二者既有形象上的相似性,又突出了小船前行的飞快,显得生动形象。

本题材料中,加点词“好像”一般有如下含义:①有些像,仿佛,比如“好像认识他”;②似乎,如“她好像在想什么事”;③很像,“好”作“很”的意思,比如“这个苹果好像那个梨子”。结合文中的语境来看,这里的“好像”应是“似乎”的意思。根据后面的“然而绝不枝蔓”可知,此处是说孙犁的小说创作看似不讲究“篇章结构”,但其实并非如此,只是他的小说不能让人们轻易看出其篇章结构的特点,实际上别有匠心。现代文阅读Ⅱ(2024山西运城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截

击孙

第二天,我们在这高山顶上休息了一天。我们从小屋里走出来,看了看吴召儿姑家的庄园。这个庄园,在高山的背后,只在太阳刚升上来,这里才能见到光亮,很快就又阴暗下来。东北角上一洼小小的泉水,冒着水花,没有声响;一条小小的溪流绕着山根流,也没有声响,水大部分渗透到沙土里去了。这里种着像炕那样大的一块玉蜀黍,像锅台那样大的一块土豆,周围是扁豆,十几棵倭瓜蔓,就奔着高山爬上去了!在这样高的黑石山上,找块能种庄稼的泥土是这样难,种地的人就小心整齐地用石块把地包镶起来,恐怕雨水把泥土冲下去。奇怪!在这样少见阳光、阴湿寒冷的地方,庄稼长得那样青翠,那样坚实。玉蜀黍很高,扁豆角又厚又大,绿得发黑,像说梅花调用的铁响板。

吴召儿出去了,不久,她抱回一捆湿木棍,说:“我一个人送一根拐杖,黑夜里,它就是我们的眼睛!”

她用一把锋利明亮的小刀,给我们修着棍子。这是一种山桃木,包皮是紫红色,好像上了油漆;这木头硬得像铁一样,打在石头上,发出铜的声音。

这半天,我们过得很有趣,差不多忘记了反“扫荡”。

当我们正要做下午饭,一个披着破旧黑山羊长毛皮袄,手里提着一根粗铁棍的老汉进来了。吴召儿赶着他叫声姑父,老汉说:

“昨天,我就看见你们上山来了。”

“你在哪儿看见我们上来呀?”吴召儿笑着问。

“在羊圈里,我喊你来呀,你没听见!”老汉望着内侄女笑,“我来给你们报信,山下有了鬼子,听说要搜山哩!”

吴召儿说:“这么高的山,鬼子敢上来吗?我们还有手榴弹哩!”

老汉说:“这几年,这个地方目标大了,鬼子真要上来了,我们就不好走动。”这样,每天黎明,吴召儿就把我唤醒,一同到那大黑山的顶上去放哨,山顶不好爬,又危险,她先爬到上面,再把我拉上去。

山顶上有一丈见方的一块平石,长年承受天上的雨水,被冲洗得光亮又滑润。我们坐在那平石上,月亮和星星都落到下面去,我们觉得飘忽不定,像活在天空里。从山顶可以看见山西的大川、河北的平原,十几里、几十里的大小村镇全可以看清楚。这一夜下起大雨来,雨下得那样暴,在这样高的山上,我们觉得不是在下雨,倒像是沉落在波浪滔天的海洋里,风狂吹着,那块大平石也像要被风吹走。

吴召儿紧拉着我爬到大石的下面,不知道是人还是野兽在那里铺好了一层软软的白草。我们紧挤着躺在下面,听到四下里山洪暴发的声音,雨水像瀑布一样,从平石上流下,我们像钻进了水帘洞。

吴召儿说:“这是暴雨,一会儿就晴的,你害怕吗?”“要是我一个人我就怕了。”我说,“你害怕吧?”

“我一点儿也不害怕,我常在山上遇见这样的暴雨,今天更不会害怕。”吴召儿说。

“为什么?”

“领来你们这一群人,身上负着很大的责任呀,我也顾不得怕了。”

她的话,像她那天在识字班里念书一样认真,她的话同雷雨闪电一同响着,响在天空,落在地下,永远记在我的心里。

一清早我们就看见从邓家店起,一路的村庄,都在着火冒烟。我们看见敌人像一条虫,在山脊梁上往这里爬行。一路不断响枪,那是各村伏在山沟里的游击组。吴召儿说:“今年,敌人不敢走山沟了,怕游击队。可是走山梁,你就算保险了?兔崽子们!”

敌人的目标,显然是在这个山上。他们从吴召儿姑父的羊圈那里翻下,转到大黑山来。我们看见老汉仓皇地用大鞭把一群山羊打得四散奔跑,一个人蹚着乱石往山坡上逃。吴召儿把身上的手榴弹全拉开弦,跳起来说:“你去集合人,叫姑父带你们转移,我去截兔崽子们一下。”她在那乱石堆中,跳上跳下奔着敌人的进路跑去。

我喊:“红棉袄不行啊!”

“我要伪装起来!”吴召儿笑着,一转眼的工夫,她已经把棉袄翻过来,棉袄是白里子,这样一来,她就活像一只逃散的黑头的小白山羊了。一只聪明的、热情的、勇敢的小白山羊啊!

她蹚在乱石尖上跳跃着前进,那翻在里面的红棉袄,还不断被风吹卷,像从她的身上撒出的一朵朵的火花,落在她的身后。

当我们集合起来,从后山上跑下,来不及脱鞋袜,就跳入山下那条激荡的大河的时候,听到了吴召儿在山前连续投击的手榴弹爆炸的声音。(选自《吴召儿》,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CA.姑父前来报信,既反映了当地人民的备战状态,也为后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B.吴召儿称敌人为“兔崽子们”,写出了对敌人的蔑视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C.雨夜放哨交谈,显示吴召儿在恶劣的环境下已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抗日战士。D.在“我”的提醒下,吴召儿也说要把红棉袄翻过来伪装起来,表现她的聪明机灵。【解析】

C项中的“已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抗日战士”错误。根据原文内容可知,吴召儿是奋起抗日的百姓形象,不是抗日战士形象;而且“已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抗日战士”过于拔高,吴召儿还在不断成长中。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BA.小说中吴召儿做拐杖、姑父报信、雨夜放哨等情节,看似与“截击”无关,实则环环相扣,息息相连。B.小说虽然对吴召儿的姑父着墨不多,但是能够从语言、神态等方面看出他想加入革命队伍的强烈愿望。C.小说是从“我”的视角展开叙事的,“我”不仅是叙述者,也是小说中的角色,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D.文章在“我们”听到手榴弹的爆炸声音时戛然而止,没有交代后续的故事情节,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解析】

B项中的“能够从语言、神态等方面看出他想加入革命队伍的强烈愿望”说法错误,这里属于过分解读。文中提到吴召儿姑父的内容,在第5—10段和第19段,分析可知,文中只写了吴召儿姑父对革命的支持,并没有说他想加入革命队伍。8.

请简要分析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答案】

①这两句话写出了虽然庄稼的生长环境恶劣,但庄稼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蓬勃的生机;②暗示了在敌人的大“扫荡”之下,革命斗争环境虽然艰苦,但军民同心,革命热情依然高涨,革命意志依然坚定。【解析】

看题干,找关键词。由题干中的关键词“作用”可知,这道题为作用题。确定原文内容。题干中的“画横线的句子”为我们确定了分析范围。选定角度,对号入座。阅读画横线句子的内容可知,此处为环境描写。所以我们要结合原文内容分析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从内容上看,“少见阳光、阴湿寒冷”写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庄稼长得那样青翠,那样坚实。玉蜀黍很高,扁豆角又厚又大,绿得发黑,像说梅花调用的铁响板”则写出庄稼长得很好,这表明虽然庄稼的生长环境恶劣,但庄稼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蓬勃的生机。

从主旨上看,这处环境描写有象征意义,恶劣的环境象征着敌人大扫荡时期的残酷的社会环境,而庄稼长得结实,则象征着革命和革命者的状态,这是因为有像吴召儿这样的群众的拥护。这两句暗示了在敌人的大“扫荡”之下,革命斗争环境虽然艰苦,但军民同心,革命热情依然高涨,革命意志依然坚定的主题。“对号入座”解决作用题

分析小说或散文中某个词语、句子、人物等的作用时,可以从以下角度对号入座分析:

(1)小说:可以从人物、情节、环境、主旨、阅读效果的角度分析作用。

(2)散文:可以从写作对象(人、事、物、景、情、理)、结构、背景环境、主旨(情感)、阅读效果的角度分析作用。

知识链接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反映/凸显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②交代故事背景,为情节发展奠定基础;③暗示、烘托人物心情;④衬托人物活动,揭示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⑤增加小说的真实性;⑥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⑦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⑧暗示或深化小说的主题。9.朱光潜说,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有人也评价孙犁的小说为“革命历史的诗意书写”。请结合小说全文,谈谈你的理解。【答案】

①虽以“截击”为题,但情节不以战争为主,而是重点描写“截击”前日常生活的温情;②没有突出战士的英勇善战,而是借吴召儿、姑父等形象反映军民一家的纯朴感情;③山村田园、星夜放哨、雨中夜谈等场景营造出浓郁的诗情画意的氛围;④语言注重简洁、优美的诗意化表达。如明明是狂风暴雨,却说像钻进了水帘洞。【解析】

找:根据题干中的“诗意书写”可知,这道题考查的是诗化小说的特点。定:根据关键词“小说全文”可知,我们要立足于整篇文章进行分析。析: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背景、语言等角度来分析诗化小说的特点。从情节安排来看,小说先写了吴召儿给“我们”准备拐杖;然后写了“我们正要做下午饭”时姑父来报信,提到姑父在羊圈时看到吴召儿的情节;接着写“我”和吴召儿放哨时谈论山里的暴雨;再写发现敌人时姑父赶着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