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学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宜宾学院_第1页
热学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宜宾学院_第2页
热学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宜宾学院_第3页
热学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宜宾学院_第4页
热学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宜宾学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学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宜宾学院绪论单元测试

下列人物中对热力学第一定律做出重要贡献的有()。

A:爱因斯坦B:焦耳C:牛顿D:伽利略

答案:焦耳热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基本运动形式,与机械运动不同。()

A:错B:对

答案:对在各种实际变化过程中,热运动可以与机械运动、电磁运动等其他运动形式存在广泛的联系。()

A:对B:错

答案:对热学的研究方法有热力学方法和统计物理学方法,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A:对B:错

答案:对气体分子动理论是统计物理学的部分内容,它从气体微观结构的一些简化模型出发,研究气体的平衡态及变化过程。()

A:对B:错

答案:对下列人物中对热力学第二定律做出重要贡献的有()。

A:开尔文B:胡克C:卡诺D:克劳修斯

答案:开尔文;卡诺;克劳修斯下列人物中对统计物理学做出重要贡献的有()。

A:笛卡尔B:麦克斯韦C:玻耳兹曼D:吉布斯

答案:麦克斯韦;玻耳兹曼;吉布斯历史上认为热是一种物质的代表人物有()。

A:拉瓦锡B:戴维C:伽桑狄D:波尔哈夫

答案:拉瓦锡;伽桑狄;波尔哈夫

第一章单元测试

关于热力学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热力学温度的零度是-273.15℃,叫做绝对零度B:气体温度趋近于绝对零度时其体积为零C:热力学温度升高1度比摄氏温度升高1度要多D:热力学温度升高1度比摄氏温度升高1度要少

答案:热力学温度的零度是-273.15℃,叫做绝对零度下列关于热力学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热力学温标是一种经验温标B:1℃就是1KC:温度的国际单位是开尔文D:热力学温度的零度是0℃

答案:温度的国际单位是开尔文下列关于温度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某物体温度升高了200K,也就是升高了200℃B:200℃和200K的温度相同C:某物体温度升高了200℃,也就是升高了473KD:-200℃比-250℃温度低

答案:某物体温度升高了200K,也就是升高了200℃系统的平衡态有哪些特点()。

A:平衡态是系统宏观状态的一种重要特殊情形B:平衡态下,系统的微观性质不随时间发生变化C:平衡态下,系统的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发生变化D:在平衡态下,系统的宏观量是在测量时间内,系统所有微观状态中相应的微观量的统计平均值

答案:平衡态是系统宏观状态的一种重要特殊情形;平衡态下,系统的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发生变化;在平衡态下,系统的宏观量是在测量时间内,系统所有微观状态中相应的微观量的统计平均值常见的经验温标有()。

A:热力学温标B:兰氏温标C:华氏温标D:摄氏温标

答案:兰氏温标;华氏温标;摄氏温标下列方程是理想气体物态方程()。

A:B:C:D:

答案:;平衡态只是一种宏观性质不发生变化的状态,在微观上系统并不是不变的。()

A:对B:错

答案:对混合气体不可能遵循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

A:对B:错

答案:错普适气体常量R可以通过测量三相点或标况下的压强、温度和体积来确定。()

A:错B:对

答案:对对一个热学系统的平衡状态一般用力学参量、几何参量、化学参量、电磁参量、热学参量等参量进行描述。()

A:错B:对

答案:对

第二章单元测试

下列现象不能说明粒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的是()。

A:水不容易被压缩B:两铅块能被压合在一起C:钢绳不易被拉断D:空气容易被压缩

答案:空气容易被压缩下列现象属于扩散的现象是()。

A:放在空气中的铁块,过一段时间生锈了B:拍打衣服时灰尘纷纷落地C:打开香水瓶,香味四处飘逸D:冰融化

答案:打开香水瓶,香味四处飘逸对悬浮在水中的微粒的布朗运动,正确的说法是()。

A:微粒足够大时,水分子从各个方向撞击微粒的不平衡性明显,布朗运动也明显B:微粒足够小时,水分子从各个方向撞击微粒的不平衡性明显,布朗运动也明显C:微粒足够大时,各瞬间撞击微粒的水分子数多,布朗运动较明显D:微粒足够小时,各瞬间撞击微粒的水分子少,布朗运动不明显

答案:微粒足够小时,水分子从各个方向撞击微粒的不平衡性明显,布朗运动也明显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r0(r0是分子平衡位置间的距离)时,分子力可以认为是零,规定此时分子势能为零.当分子间距离是平衡距离r0时,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力是零,分子势能不是零B:分子力不是零,分子势能不是零C:分子力不是零,分子势能是零D:分子力是零,分子势能也是零

答案:分子力是零,分子势能不是零1mol氢气和1mol氧气在相同状态下,其()。

A:质量、分子数和体积均相同B:质量不同,分子数和体积相同C:质量、分子数和体积都不同D:质量和分子数不同,体积相同

答案:质量不同,分子数和体积相同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B: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C: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D:扩散现象是不同物质界的一种化学反应

答案:扩散现象是不同物质界的一种化学反应扩散现象能够说明()。

A: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B: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C:分子间存在空隙D: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答案: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关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液体中悬浮微粒的布朗运动使液体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B:液体温度越高,液体中悬浮微粒的布朗运动越剧烈C:液体中悬浮微粒的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对它的撞击作用不平衡所引起的D:布朗运动是液体中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

答案:液体中悬浮微粒的布朗运动使液体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在标准状态下,任何理想气体在1m3中含有的分子数都等于()。

A:2.69×B:2.69×C:6.02×D:6.02×

答案:2.69×在一密闭容器中,储有A、B、C三种理想气体,处于平衡状态.A种气体的分子数密度为,它产生的压强为p,B种气体的分子数密度为,C种气体的分子数密度为,则混合气体的压强为()。

A:3pB:6pC:2pD:5p

答案:6p一个容器内贮有1摩尔氢气和1摩尔氦气,若两种气体各自对器壁产生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则两者的大小关系是()。

A:B:不能确定C:D:

答案:下列分子势能一定减小的情况是()。

A:分子动能增大时B:分子间作用力做负功时C:分子间距离减小时D:分子间表现为斥力且分子间距离增大时

答案:分子间表现为斥力且分子间距离增大时2g氢气与2g氦气分别装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封闭容器内,温度也相同。(氢气视为刚性双原子分子)。氢气与氦气压强之比为()。

A:1B:1/2C:4D:2

答案:2理想气体系统,若体积保持不变,压强变为原来的两倍,则()。

A: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变为原来的2倍B:温度变为原来的两倍C:理想气体系统的粒子数密度变为原来的2倍D: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变为原来的2倍

答案:温度变为原来的两倍;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变为原来的2倍较大的悬浮颗粒不易发生布朗运动,其原因是()。

A:液体分子对颗粒在所有方向上的冲撞的平均效果互相平衡B:液体分子不一定与颗粒相撞C:颗粒质量越大,越不容易改变运动状态D:颗粒分子本身的热运动越缓慢

答案:液体分子对颗粒在所有方向上的冲撞的平均效果互相平衡;颗粒质量越大,越不容易改变运动状态关于处于平衡态下的理想气体系统的统计规律正确的是()。

A:平衡态下分子的速度沿各个坐标轴方向分速度的平方的平均值相等,满足B:在任一宏观瞬间朝一个方向运动的平均分子数必等于朝相反方向运动的平均分子数C:气体分子相互碰撞时,每个分子动量、动能不发生改变D:平衡状态下分子运动没有哪一个方向的速度会比别的方向的速度更大些

答案:平衡态下分子的速度沿各个坐标轴方向分速度的平方的平均值相等,满足;在任一宏观瞬间朝一个方向运动的平均分子数必等于朝相反方向运动的平均分子数;平衡状态下分子运动没有哪一个方向的速度会比别的方向的速度更大些

下列实验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滴在热水中的墨水使热水很快变色B:能够闻到远处的花香味C:断面磨平的铅块压紧后能够吊起大钩码D:铅板和金板长时间紧压在一起,铅合金会互相渗透

答案:滴在热水中的墨水使热水很快变色;能够闻到远处的花香味;铅板和金板长时间紧压在一起,铅合金会互相渗透下列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固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C:做布朗运动的微粒虽然不是分子,但是它的无规则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应D: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

答案:做布朗运动的微粒虽然不是分子,但是它的无规则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应;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

第三章单元测试

关于气体分子热运动的特点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气体所有分子的运动速率可直接由牛顿定律求得B: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当温度升高时,气体分子的速率将偏离正态分布D:气体分子的间距比较大,所以不会频繁碰撞

答案: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大量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是()。

A:分子的速率分布毫无规律B:气体温度降低时,每个分子运动的速率都一定减小C:气体温度升高时,每个分子运动的速率都一定增大D:分子沿各个方向运动的机会相等

答案:分子沿各个方向运动的机会相等以下说法准确的是()。

A:在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中,最概然速率为零B: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中的平均速率等于最概然速率C:在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中,最概然速度为零D: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中的平均速率等于方均根速率

答案:在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中,最概然速度为零空气中分子的平均运动速率最接近于()。

A:1米每秒B:500米每秒C:100米每秒D:10米每秒

答案:500米每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无内能B:空中飞行的子弹比地面上静止的子弹内能多C:任何状态下处于任何位置的物体都具有内能D:机械能大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答案:任何状态下处于任何位置的物体都具有内能用导热的固定隔板把一容器隔成容积相等的甲、乙两部分,甲、乙中分别有质量相等的氮气和氧气.在达到平衡时,它们的温度必相等,若分子势能可忽略,则甲、乙中()。

A: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相等B: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相等C:气体的压强相等D:气体的内能相等

答案: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相等按经典的能均分原理,一个刚性双原子分子的平均动能是()。

A:5kT/2B:7kT/2C:3kT/2D:kT/2

答案:5kT/2以下各式哪个表示速率大于v1的分子的速率平均值()。

A:B:C:D:

答案: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曲线如图所示,图中A、B两部分面积相等,则该图表示正确的是()。

A:为方均根速率B:速率大于和小于的分子数各占一半.C:为平均速率D:为最概然速率

答案:速率大于和小于的分子数各占一半.下列各图所示的速率分布曲线,哪一图中的两条曲线能是同一温度下氮气和氦气的分子速率分布曲线()。

A:B:C:D:

答案:设图示的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在相同温度下氧气和氢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令和分别表示氧气和氢气的最概然速率,则()。

A:图中b表示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B:图中a表示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C:图中a表示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D:图中b表示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

答案:图中a表示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为气体分子的最概然速率,而表示在速率附近单位速率区间内的气体分子数,若该气体温度降低,则和发生的变化为()。

A:变大而变小;B:变小而变大;C:保持不变而变大;D:和均变小;

答案:变小而变大;设代表气体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代表气体分子运动的最概然速率,代表气体分子运动的方均根速率,处于平衡状态下的气体(遵守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定律),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A:B:C:D:

答案:设某种气体的分子速率分布函数为,则速率在区间内的分子的平均速率为()。

A:;B:;C:D:;

答案:;相同温度下的氢气和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规律中,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气的平均速率小于氧气的平均速率B:氢气的最概然速率大于氧气的最概然速率C:氢气的方均根速率大于氧气的方均根速率D:氢气的最概然速率小于氧气的最概然速率

答案:氢气的最概然速率大于氧气的最概然速率;氢气的方均根速率大于氧气的方均根速率已知氦气分子和氧气分子的平均速率相等,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平均动能相等B:最概然速率相等C:分子的平均动量相等D:方均根速率相等

答案:最概然速率相等;方均根速率相等某一密闭容器内装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起初处于状态甲。现在设法降低气体的温度同时增大气体的压强,达到状态乙。则关于该气体,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状态甲的密度比状态乙的小B:状态甲的分子平均动能比状态乙的大C:状态甲的内能比状态乙的大D:从状态甲变化到状态乙的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多于外界对气体做的功

答案:状态甲的密度比状态乙的小;状态甲的分子平均动能比状态乙的大;状态甲的内能比状态乙的大;从状态甲变化到状态乙的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多于外界对气体做的功理想气体分子的最概然速率,就是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曲线峰值对应的速率。()

A:错B:对

答案:对两容器都储有氢气,温度和体积都相同,但两者的气体质量不相等,所以它们的分子速率分布也不相同。()

A:对B:错

答案:错最概然速率就是所有分子中的最大速率。()

A:对B:错

答案:错根据玻尔兹曼分布可知,氢气在地面的含量(占空气的百分比)远比高处高。()

A:错B:对

答案:错最概然速度对应的速率不等于最概然速率。()

A:错B:对

答案:对两容器都储有氢气,温度相同,体积不相同,两者的气体质量也不相等,但它们的分子速率分布相同。()

A:错B:对

答案:对混合气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每种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情况与该种气体单独存在时分子的速率分布情况完全相同。()

A:对B:错

答案:对

第四章单元测试

常压下气体的黏性是由流速不同的流体层之间气体分子之间的下列哪个量的迁移产生的()。

A:能量B:质量C:无规则热运动的能量D:定向动量

答案:定向动量两个大小相同的刚球碰撞,碰撞截面面积是刚球横截面积的多少倍()。

A:8倍B:1倍C:4倍D:2倍

答案:4倍在达到热平衡的单元系气体中,一个分子相对另一个分子的平均相对动能是一个分子的平均动能的多少倍()。

A:4倍B:1倍C:0.5倍D:2倍

答案:2倍扩散现象对应于什么物理量的转移()。

A:密度流B:温度流C:能量流D:动量流

答案:密度流扩散系数的单位是()。

A:每米每秒B:米秒C:米每秒D:米平方每秒

答案:米平方每秒热传导系数的单位是()。

A:瓦每开B:瓦每米每开C:瓦D:瓦每秒每开

答案:瓦每米每开往一杯清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成了红色,这一现象在物理学中称为什么现象()。

A:扩散B:不确定C:黏性D:热传导

答案:扩散一空心长圆柱体内外表面温度不同,忽略对流及辐射,圆柱内不同半径处的温度梯度大小()。

A:半径小的地方温度梯度大B:取决于圆柱内的气体种类C:不同地方温度梯度相同D:半径大的地方温度梯度大

答案:半径小的地方温度梯度大一密闭容器存有气体,其平均自由程为,当绝对温度降至原来一半,但体积不变,分子作用球大小不变,此时平均自由程为()。

A:B:C:D:

答案:一个气体分子在一次碰撞后,经过了一个平均自由程没有发生碰撞,则这个分子继续自由飞行的平均距离()。

A:小于一个平均自由程,但大于零B:等于一个平均自由程C:等于零D:大于一个平均自由程

答案:小于一个平均自由程,但大于零在温度一定时,对于一定量的稀薄理想气体而言()。

A:粘度系数正比于压强;热导率正比于压强B:粘度系数正比于压强;热导率与压强无关C:粘度系数与压强无关;热导率与压强无关D:粘度系数与压强无关;热导率正比于压强

答案:粘度系数正比于压强;热导率正比于压强理想气体绝热地向真空自由膨胀,体积增大为原来的两倍,则始、末两态的温度与、平均自由程与的关系为()。

A:B:C:D:

答案:下面何种方法一定能使理想气体分子平均碰撞频率增大()。

A:降低压强,提高温度B:增大压强,提高温度C:增大压强,降低温度D:降低压强,保持温度不变

答案:增大压强,提高温度对气体扩散现象,用和分别表示分子平均速率和平均自由程,则扩散系数D为()。

A:B:C:D:

答案:气体热传导是在热运动过程中交换分子对而伴随能量交换。()

A:错B:对

答案:对对一定量的气体来说,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压强随体积的减小而增大。()

A:对B:错

答案:对

第五章单元测试

一卡路里最接近于()。

A:4.8焦耳B:3.0焦耳C:4.2焦耳D:3.5焦耳

答案:4.2焦耳以下物理量中,是状态参量的有()。

A:功B:热量C:热容D:内能

答案:内能以下过程中一定不产生体积功的有()。

A:绝热过程B:等体过程C:等压过程D:等温过程

答案:等体过程计算等体热容、等压热容分别与下列哪些函数的变化有关()。

A:内能;内能B:内能;焓C:焓;焓D:焓;内能

答案:内能;焓理想气体的焦耳—汤姆孙系数()。

A:小于零B:大于零C:等于零D:取决于气体的种类和温度

答案:等于零刚性三原子分子(非直线型)构成的理想气体,其压缩比(绝热指数)为()。

A:3/2B:5/3C:4/3D:7/5

答案:4/3某理想气体在绝热容器中作真空自由膨胀后,则气体的()。

A:温度降低B:温度升高C:内能改变D:压强减少

答案:压强减少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分别经历等压、等体过程后,气体的内能增量相等,则在上述两个过程中应是()。

A:温度变化不相同,但吸热相同;B:温度变化相同,吸热也相同;C:温度变化相同,但吸热不相同;D:温度变化不相同,吸热也不相同;

答案:温度变化相同,但吸热不相同;质量为m、摩尔质量为M的理想气体,经历了一个等压过程,温度增量为,则内能增量为()。

A:B:C:D:

答案:1mol单原子理想气体在1atm下从0℃上升到100℃时,内能的增量大约为()。

A:2077JB:208JC:125JD:1246J

答案:1246J如图所示,一理想气体系统由状态a沿acb到达状态b,系统吸收热量350J,而系统做功为130J。经过过程adb,系统对外做功40J,则系统吸收的热量为()。

A:440J;B:180J;C:260J;D:520J;

答案:260J;一摩尔单原子理想气体,从初态温度T1、压强p1、体积V1,准静态地等温膨胀至体积V2,系统对外做的功为()。

A:B:。C:D:

答案:在100℃和400℃之间工作的热机可能的最大效率约为()。

A:不能确定B:25%C:75%D:45%

答案:45%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石灰放入盛有凉水的烧杯里,水温升高动能转化为内能B:核电站发电是电能转化为内能C:电灯发光是电能转化光能和内能D:用太阳灶烧水是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答案:电灯发光是电能转化光能和内能金属制成的气缸中装有柴油与空气的混合物,下列操作可能使气缸中柴油达到燃点的是()。

A:缓慢向外拉活塞B:缓慢向里推活塞C:迅速向里推活塞D:迅速向外拉活塞

答案:迅速向里推活塞下列方程中,不是绝热过程方程的是()。

A:=常量B:=常量C:=常量D:=常量

答案:=常量已知理想气体的内能与温度成正比。如图,实线是汽缸内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1到状态2的变化曲线,则在整个过程中汽缸内气体的内能()。

A:先减小后增大B:先增大后减小C:单调变化D:保持不变

答案:先减小后增大气体的定压摩尔热容Cp大于定体摩尔热容CV,其主要原因是()。

A:气体膨胀需做功B:分子引力不同C:膨胀系数不同D:温度不同

答案:气体膨胀需做功下面设想符合能量守恒定律的是()。

A:利用永久磁铁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制造一台永远转动的机器B:通过太阳照射使飞机起飞C:不用任何燃料,河水就一定不能升温D:做一条利用风能逆水航行的船

答案:通过太阳照射使飞机起飞;做一条利用风能逆水航行的船热力学第一定律中的“做功”包括()。

A:化学能的变化B:电磁能的变化C:无序运动动能的变化D:机械能的变化

答案:化学能的变化;电磁能的变化;机械能的变化对于气体的等温膨胀过程,以下理解准确的是()。

A:当气体的体积突然增大时,可以将其看作准静态过程B:当气体的压强突然减小时,可以将其看作准静态过程C:当气体的体积非常缓慢地增大时,可以将其看作准静态过程D:当气体的压强非常缓慢地减小时,可以将其看作准静态过程

答案:当气体的体积非常缓慢地增大时,可以将其看作准静态过程;当气体的压强非常缓慢地减小时,可以将其看作准静态过程理想气体向真空自由膨胀的过程()。

A:属于准静态过程B:属于绝热过程C:内能不变D:属于等压过程

答案:属于绝热过程;内能不变可逆卡诺循环的效率取决于()。

A:工作物质B:低温热源温度C:压缩比D:高温热源温度

答案:低温热源温度;高温热源温度如图,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变化的状态b,其过程如p-v图中从a到b的直线所示,在此过程中()。

A:气体温度一直降低B:气体一直从外界吸收热量C:气体内能一直增加D:气体一直对外做功

答案:气体一直从外界吸收热量;气体内能一直增加;气体一直对外做功单原子理想气体的循环过程如图所示,则此循环为热机循环。()

A:对B:错

答案:错若一理想气体在绝热容器中作真空自由膨胀后,则气体的内能减少。()

A:对B:错

答案:错如图所示,当气缸中的活塞迅速向外移动从而使气体膨胀时,则气体所经历的过程是准静态过程。()

A:对B:错

答案:错准静态过程中系统对外界所做的功是过程量。()

A:错B:对

答案:对同温度下,相同质量的氢气和氧气具有相同的内能。()

A:对B:错

答案:错理想气体在绝热膨胀过程中,内能的改变量ΔU>0。()

A:错B:对

答案:错

第六章单元测试

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热传递是有方向性的B:不可能使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C:物体可以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D:第二类永动机是可以制成的

答案:热传递是有方向性的关于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的判断:①可逆热力学过程一定是准静态过程;②准静态过程一定是可逆过程;③不可逆过程就是不能向相反方向进行的过程;④凡有摩擦的过程,一定是不可逆过程.关于以上四种判断正确的是()。

A: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④

答案:①、④一绝热容器被隔板分成两半,一半是真空,另一半是理想气体.若把隔板抽出,气体将进行自由膨胀,达到平衡后()。

A:温度不变,熵不变B:温度降低,熵增加C:温度升高,熵增加D:温度不变,熵增加

答案:温度不变,熵增加有人设计一台卡诺热机(可逆的).每循环一次可从400K的高温热源吸热1800J,向300K的低温热源放热800J.同时对外作功1000J,这样的设计是()。

A:可以的,符合热力学第一定律B:不行的,卡诺循环所作的功不能大于向低温热源放出的热量C:可以的,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D:不行的,这个热机的效率超过理论值

答案:不行的,这个热机的效率超过理论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的内能不变时,他也可能对外做功B:气体的内能是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之和,只能通过热传递来改变C:功可以全部转化为热,但热量不能全部转化为功D:热量能够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也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答案:气体的内能不变时,他也可能对外做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自然界的能量是守恒的,所以不用节约能源B:自然界的能量尽管是守恒的,但有的能量便于利用,有的不便于利用,所以要节约能源C:第二类永动机违背了能量转化的方向性D:第二类永动机和第一类永动机一样,都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答案:自然界的能量尽管是守恒的,但有的能量便于利用,有的不便于利用,所以要节约能源有同学参加电视台某栏目的一个方案设计活动,他们提的方案从理论上可行的是()。

A:在繁华的马路上设计一种装置,使行人走路时的一部分能量转化为电能B:城市上空的气温比周围环境要高,利用城市上空的热源来进行发电C:将屋顶都盖上太阳能板,可直接利用太阳能来解决家庭照明和热水供应问题D:想办法使汽车尾气中的各类有害气体自发地分离开,再将干净的气体排放到空气中

答案:在繁华的马路上设计一种装置,使行人走路时的一部分能量转化为电能;城市上空的气温比周围环境要高,利用城市上空的热源来进行发电;将屋顶都盖上太阳能板,可直接利用太阳能来解决家庭照明和热水供应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力学过程都是可逆的B:热力学第二定律反映了自然界中任何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C:不可逆过程就是指逆过程不能发生D:不可能让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给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任何变化

答案:热力学第二定律反映了自然界中任何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不可能让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给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任何变化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完全转变为有用功。()

A:对B:错

答案:错气缸中装有气体,当活塞上没有外加压力,活塞与气缸之间有较大摩擦,使气体缓慢膨胀的过程是不可逆过程。()

A:错B:对

答案:对有规则运动的能量能够变为无规则运动的能量,但无规则运动的能量不能变为有规则运动的能量。()

A:错B:对

答案:错

第七章单元测试

关于晶体与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晶体内部的物质微粒是有规则地排列,而非晶体内部的物质微粒是不规则地排列B:晶体内部的物质微粒是静止的,而非晶体内部的物质微粒在不停地运动着C:晶体能溶于水,而非晶体不能溶于水D:在物质的内部的各个平面上,微粒数相等的是晶体,不相等的是非晶体

答案:晶体内部的物质微粒是有规则地排列,而非晶体内部的物质微粒是不规则地排列某物质表现出各向异性,是由于组成该物质的微粒()。

A:在空间按一定的规则排列B:数目较多的缘故C:在空间排列不规则D:数目较少的缘故

答案:在空间按一定的规则排列关于晶体与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个固体球,如果沿其各条直径方向的导电性不同,则该球一定是单晶体B:一块均匀薄片,沿各个方向对它施加拉力,发现其强度一样,则此薄片一定是非晶体C:一块晶体,若其各个方向的导热性能相同,则这块晶体一定是多晶体D:可以根据各向同性或各项异性来鉴别晶体和非晶体

答案:一个固体球,如果沿其各条直径方向的导电性不同,则该球一定是单晶体如果某个固体在一物理性质上表现出各向同性,那么下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A:它一定不是单晶体B:它一定是非晶体C:它不一定是非晶体D:它一定是多晶体

答案:它不一定是非晶体在甲、乙、丙三种固体薄片上涂上蜡,用烧热的针接触其上一点,蜡熔化的范围如图(a)所示,而甲、乙、丙三种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则()。

A:甲、丙是晶体,乙是非晶体B:甲是非晶体,乙是多晶体,丙是单晶体C:甲、乙是非晶体,丙是晶体D:甲、丙是非晶体,乙是晶体

答案:甲、丙是晶体,乙是非晶体关于液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晶的光学性质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B:液晶分子的空间排列是稳定的,具有各向异性C:液晶是一种晶体D:液晶的光学性质随光照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液晶的光学性质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相同,也可能因原子排列方式不同而成为不同晶体B:有些晶体在不同的方向上有不同的光学性质C:在合适的条件下,某些晶体与非晶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D:将一块晶体敲碎后,得到的小颗粒是非晶体

答案:元素相同,也可能因原子排列方式不同而成为不同晶体;有些晶体在不同的方向上有不同的光学性质;在合适的条件下,某些晶体与非晶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下列有关液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晶就是液态的晶体B:液晶具有各向异性C:液晶具有稳定的空间排列规律D:液晶具有流动性

答案:液晶具有各向异性;液晶具有流动性

第八章单元测试

下列现象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而引起的是()。

A:两滴水银相互接触,立即合并成一滴B:液体与固体、气体不同,它在不同容器内,尽管形状不同,但体积相同C:新的棉织品水洗后都要缩水D:小昆虫能在水面上自由走动

答案:小昆虫能在水面上自由走动液体表面层张力产生的原因是()。

A:液体表面层中的分子间距离比内部小,分子间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B:表面层中液体分子受到空气分子吸引C:液体表面层中的分子间距离比内部大,分子间相互作用表现为斥力D:液体表面层中的分子间距离比内部大,分子间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

答案:液体表面层中的分子间距离比内部大,分子间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对于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管的裂口在火焰上烧熔后,其尖端会变钝,这是一种浸润现象B:水黾能停在水面而不沉,是浮力作用的结果C:毛细管中液面高于管外液面的是毛细现象,低于管外液面的不是毛细现象D:将棉线圈中的肥皂膜刺破后,会扩出一个圆孔,这是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

答案:将棉线圈中的肥皂膜刺破后,会扩出一个圆孔,这是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在完全失重状态下的宇宙飞船中,液体表面的形状将是()。

A:球形表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