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含答案_第1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含答案_第2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含答案_第3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含答案_第4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卷一、单选题1.科学史上每一次重大发现都极大地推进了科学的发展,门捷列夫对化学突出贡献在于A.提出了元素周期律B.首次较准确的测定了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C.揭示了燃烧的本质D.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2.下列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研究航天飞机在太空中的运动轨迹 B.利用空气中的氮气制造氮肥C.编写电脑程序 D.研究日环食形成规律3.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A.空气 B.水 C.大理石 D.氧气4.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不一定比原子大B.电解水过程中最小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C.同种分子构成纯净物,不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D.20m3的氧气可以装入0.02m3的氧气瓶中,原因是氧气分子的体积变小了5.小强用托盘天平称量15.2g食盐时,1g以下用游码,称后发现砝码放在了左盘食盐放在了右盘。所称食盐的实际质量为A.14.2g B.15.1g C.15.0g D.14.8g6.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事实解释A书写档案规定必须使用碳素墨水碳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B石墨能够做电池的电极材料石墨能够导电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D实验室不用稀硫酸和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速度过快,不利于气体的收集A.A B.B C.C D.D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水可以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吹灭蜡烛,是由于隔绝了氧气C.油锅着火,可用冷水泼灭。D.山林中的隔离带可以控制火势蔓延,是因为隔离了可燃物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滴加液体B.倾倒液体C.读取液体D.点燃酒精灯9.下列示意图分别是实验室氧气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制备B.收集C.验满D.验证性质10.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A.试管1中的气体可以燃烧B.N为电源的正极C.试管1和2中气体的质量比为2:1D.该实验说明,水不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11.下列实验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大量白色气体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白光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12.下列物质不属于碳单质的是A.石墨 B.金刚石 C.C60 D.二氧化碳13.某瓶气体经实验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对该瓶气体中物质的分析正确的是A.一定是一种单质B.既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C.一定是一种化合物D.可能是单质与化合物的混合物14.结合微观示意图,下列关于物质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C.当34份质量的H2O2参加反应时,生成32份质量的O2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15.发令枪响后产生一缕白烟.白烟的主要成分是A.二氧化碳 B.五氧化二磷 C.二氧化硫 D.四氧化三铁16.下列方法不能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是A.观察颜色 B.滴加紫色石蕊溶液C.滴加澄清石灰水 D.伸入燃着的木条17.下列实验操作能达成实验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区别硬水和软水滴加等量肥皂水,搅拌B检验CO2是否集满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称量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前、后固体的质量D证明CO2能与水反应向盛满CO2的塑料瓶中倒水,拧紧瓶盖并振荡A.A B.B C.C D.D18.用小苏打(NaHCO3)、柠檬酸(C6H8O7)、蔗糖(C12H22O11)和纯净水自制碳酸饮料。已知小苏打与柠檬酸发生的反应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NaHCO3由4种元素组成B.C6H8O7中碳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9:1C.C12H22O11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D.C6H5O7Na3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7.8%19.某公寓突然发生火灾,由五楼厨房起火燃烧,六楼冒出浓烟,下列哪种为四楼住户最佳的逃生方式A.采取低姿势往楼顶的方向逃生B.在原地等待救援C.由楼梯迅速往下朝一楼的方向逃生D.用工具打破窗户,直接跳楼逃生20.下列描述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燃烧 B.铁杵磨成针 C.冰雪融化 D.水滴穿石二、填空题21.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1)镁离子______。(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3)两个氧分子______。(4)氧化铁______。22.已知浓硝酸是一种易挥发的强酸,见光和加热时易分解,其分解的反应方程式为:。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浓硝酸的化学性质为______(写出一种即可);(2)H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3)判断X的化学式:______;(4)二氧化氮分子由氮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氮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则下列与氮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填序号)。A.Si B.P C.S D.Cl23.化学来源于生活,家庭就是一个化学小世界,回答下列问题:(1)生活用水多是硬水,生活中常用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2)氮气具有广泛用途,它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由于氮气的______,因此可作保护气,如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中充氮气可以防腐等。(3)为了调味,炒菜时要加入碘盐,其中的“碘”指的是______(填序号)A.单质 B.分子 C.原子 D.元素(4)新装修的房屋中经常放入一些活性炭包,以消除室内甲醛的异味,这是因为活性炭具有______作用。(5)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______的方法灭火,其原理是______。(6)打开盛酒的瓶塞,满屋酒味飘香,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原因是:______。24.如图,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入一小粒白磷。在锥形瓶口的橡皮塞上安装一条玻璃管,在其上端系牢一个小气球,并使玻璃管下端能与白磷接触。将锥形瓶和玻璃管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然后,取下锥形瓶,将玻璃管的下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引燃白磷。请回答:(1)白磷燃烧,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2)反应结束,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在托盘天平上,天平是否平衡______;(3)如果白磷燃烧前后,小气球没有变化,其原因可能是:______;(4)由上述试验可知,凡是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都必须在______(填“开放”或“封闭”)的体系中进行。25.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气密性已检验)。(1)高锰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有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三、科普阅读题26.阅读下面科普短文。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所造成的。雨、雪等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或氮氧化物等物质,形成了pH低于5.6的酸性降水。酸雨中的阴离子主要是硝酸根和硫酸根离子,根据两者在酸雨样品中的浓度可以判定降水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二氧化硫还是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主要是来自于矿物燃料(如煤)的燃烧,氮氧化物主要是来自于汽车尾气等污染源。含有硫的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水作用生成亚硫酸(H2SO3),H2SO3在空气中和氧气反应被氧化成硫酸(H2SO4)。雷雨闪电时,大气中也会产生少量硝酸。闪电时,氮气与氧气化合生成一氧化氮(NO),NO不稳定,在空气中被氧化成二氧化氮(NO2)。NO2是一种红棕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由于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分子结构不同,化学性质也是迥异,一氧化氮与水基本不发生反应,而二氧化氮能与水作用生成硝酸(HNO3)。酸雨对环境、工农业生产、建筑、森林、植物等危害巨大。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NO2的物理性质______。(2)NO与N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3)H2SO3在空气中转化为硫酸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4)你认为防治酸雨的方法是______。四、实验题27.如下图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1)由实验一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2)实验二分别加热片刻,观察到干燥棉球燃烧,蘸水棉球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3)实验三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倒入有两只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由此得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______;(4)实验四为把两只燃着的蜡烛扣在烧杯中,观察到先熄灭的是______。2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图一回答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2)在确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______(填字母)。a.原料中是否含有氧元素b.原料的产地c.实验装置是否容易装配d.实验条件是否容易控制e.实验操作是否安全可靠(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可选用图1中C、D发生装置,D与C相比优点是______,收集二氧化碳可选择______(填装置序号)。(4)实验室制取氯气。资料:通常情况下,氯气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能与金属、非金属、水、氢氧化钠溶液等反应。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固体和浓盐酸加热制取氯气。①图二中H处为制备氯气的装置,应该选择图一中的______(填装置序号)。②图二中I和J装置除去氯气中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的作用,K装置为收集氯气的装置,M装置的作用是______。五、科学探究题29.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经典赏析)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装置如图1),通过该实验拉瓦锡得出了空气中氧气约占______的结论。(实验回顾)(1)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如图2)兴趣小组用该方法则出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1/5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写两点)(2)由于红磷在空气中点燃后才放入集气瓶内,造成的实验缺陷有①测定结果不准确②______(提出问题)能否设计一套实验装置以解决上述缺陷(实验改进)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3所示装置(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40摄氏度(实验准备)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24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60mL装量气性良好(实验探究)装入药品,按图所示连接好仪器,夹紧弹簧夹,先将锥形瓶底部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然后将锥形瓶从热水中取出(现象分析)(1)整个实验过中,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______。(2)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还可观察到的现象一是注射器中的水自动喷射出来,原因是______现象二是,当注射其中的水还剩余______毫升时停止流下。(实验反思)注射器中水的体积应大于等于______毫升,否则会使实验结果产生较大的误差。六、计算题30.计算:(1)已知一个钡原子的质量为mKg,一个C-12(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原子的质量为akg,则钡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用含m、a的式子表示)。(2)在一种磷的氧化物中,磷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1:24,则该氧化物中磷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31.纯铜呈紫红色,故又称紫铜。而铜的合金有黄铜、青铜和白铜等。其中Cu与Zn的合金称黄铜。黄铜有优良的导热性和耐腐蚀性,可用作各种仪器零件。现取20克黄铜样品加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产生气体0.2克。已知Cu不与稀硫酸反应也不与反应,Zn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试求:该黄铜样品中Zn的质量。参考答案1.A【详解】A、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选项A符合题意;B、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首次较准确的测定了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选项B不符合题意;C、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揭示了燃烧的本质,使人们逐渐摒弃了“燃素说”,选项C不符合题意;D、道尔顿最早提出近代原子学说,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A。2.B【详解】A、研究航天飞机在太空中的运动轨迹,属于物理研究的范畴,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选项A不符合题意;B、利用空气中的氮气通过化学反应制造氮肥,属于化学研究范畴,选项B符合题意;C、编写电脑程序,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选项C不符合题意;D、研究日环食形成规律,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3.B【分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详解】A、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气体组成的,属于混合物,不是氧化物,选项A错误;B、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且由氢元素、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属于氧化物,选项B正确;C、大理石由碳酸钙、二氧化硅等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选项C错误;D、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且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属于单质,不是氧化物,选项D错误。故选:B。4.D【详解】A、不同分子或原子质量各不相同,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质量和体积大,但不能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一定比原子大。A正确。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水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所以电解水过程中最小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B正确。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混合物是由不同分子构成的。所以C正确。D、20m3的氧气可以装入0.02m3的氧气瓶中,原因是氧气分子间的间隔变小了。所以D错。故选D。【点睛】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5.D【详解】由天平平衡的原理可知: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在此实验中:砝码质量=药品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所以食盐的实际质量=15g-0.2g=14.8g,故选:D。6.D【详解】A、碳素墨水中含有炭黑,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解释正确;B、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做干电池的电极,故选项解释正确;C、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它们的原子排列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D、因为稀硫酸跟大理石反应会生成了微溶入水的硫酸钙(CaSO₄)沉淀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上,阻碍了反应的继续进行,而使反应非常缓慢,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D。【点睛】7.D【详解】A:用水可以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A错。B:吹灭蜡烛,是使蜡烛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B错。C:油锅着火,不可用冷水泼灭。若用冷水泼会使油火随水流到各处,火势蔓延。C错。D:山林中的隔离带可以控制火势蔓延,是因为隔离了可燃物,达到了灭火目的。D正确。综上所述:选择D。【点睛】8.C【详解】A、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B、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瓶口应紧挨,标签应朝向手心处,图中瓶塞未倒放,瓶口未紧挨,不符合题意;C、常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D、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防止发生火灾,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9.A【详解】A、试管口向下倾斜,试管口使用棉花团,故正确;B、向上排空气法应该将导气管插到集气瓶底部去,图中仅在瓶口,故错误;C、验满应该在集气瓶口部进行,而不是集气瓶内,故错误;D、铁丝燃烧实验应该在集气瓶底部预留水或者加上沙子保护集气瓶,故错误。故选A。10.C【分析】水通电实验,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产生的氧气和氢气体积比约为1:2,观察图中试管1产生的气体与试管2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则试管1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则试管2产生的气体在正极端产生;【详解】A、电解水实验中,和负极相连的1号管产生的是氢气,能燃烧,选项A不符合题意;B、图中试管1产生的气体与试管2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试管2与电源的正极端相连,选项B不符合题意;C、电解水实验中试管1和2的体积比为2∶1,不是质量比,选项C符合题意;D、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水不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C。11.C【详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此选项错误;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此选项错误;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白光,此选项正确;D、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会产生火星,此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实验现象是通过感官能感觉到的,包括发光、放热、颜色的改变、有气泡产生、沉淀产生、温度的改变等。12.D【详解】石墨、金刚石和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二氧化碳是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选D。13.B【详解】A、一瓶气体经实验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该气体可能是一种单质,如氧气等,但不是一定是单质,可能是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选项A错误;B、一瓶气体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气体既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如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选项B正确;C、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因此该气体一定不是化合物,选项C错误;D、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因此该气体一定不是化合物与单质的混合物,选项D错误故选:B。14.B【详解】A、由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选项A错误;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是过氧化氢分子,反应后是水分子和氧分子,所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选项B正确;C、由方程式可知,当68份质量的过氧化氢参加反应时生成32份质量的氧气,选项C错误;D、反应时有单质氧气生成,所以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选项D错误。故选:B。15.B【详解】试题分析:田径赛场上发令枪响后产生一缕白烟,白烟的主要成分是五氧化二磷。故选B.考点:物质的性质16.A【详解】A、氧气和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无色气体,观察颜色无法区分,故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氧气不能,可以用紫色石蕊试液区分,故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不能,二者能用澄清石灰水区别,故不符合题意;D、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助燃,会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二者可以用燃着的木条进行区别,故不符合题意。17.A【详解】A、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滴加等量肥皂水,搅拌,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选项A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集满,选项B不符合题意;C、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称量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前、后固体的质量,生成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之和,所以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增加,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要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选项C不符合题意;D、向盛满装有的塑料瓶中倒水,拧紧瓶盖并振荡,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使塑料瓶内压强减小,塑料瓶变瘪,所以无法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A。18.D【详解】A、根据碳酸氢钠(NaHCO3)化学式可知,碳酸氢钠钠、碳、氢、氧4种元素组成的,选项A正确;B、根据柠檬酸(C6H8O7)化学式可知,柠檬酸中碳和氢元素的质量比=(12×6):(1×8)=9:1,选项B正确;C、根据蔗糖(C12H22O11)化学式可知,1个蔗糖分子中含有22个氢原子和11个氧原子,则蔗糖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2:11=2:1,选项C正确。D、C6H5O7Na3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选项D错误。故选D。19.C【详解】A、上层楼起火,要向楼下逃生,不能进入火灾区,此选项错误;B、当情况不是很危险时,要迅速逃离,不能坐以待毙,此选项错误;C、由楼梯迅速往下一楼的方向逃生,此选项正确;D、封闭房门能防止火势蔓延和有毒气体进入,不能打破窗户,在高层楼房上跳下会造成严重受伤,此选项错误。故选C。20.A【分析】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详解】A、酒精燃烧,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B、铁杵磨成针,只改变铁杵的形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冰雪融化,只改变了水的物理状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水滴石穿,只是物质溶解于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A。21.(1)Mg2+(2)Al(3)2O2(4)Fe2O3【分析】(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镁离子表示为Mg2+,故填:Mg2+;(2)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故填:Al;(3)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其化学式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两个氧分子表示为2O2,故填:2O2;(4)氧化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其化学式为:Fe2O3,故填:Fe2O3。22.(1)不稳定(合理即可)(2)+5(3)O2(4)B【分析】(1)由题中提供的信息可知:浓硝酸见光和加热时易分解,说明浓硝酸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故填:不稳定(合理即可)。(2)HNO3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解得x=+5,故填:+5.(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反应前,氢、氮、氧原子的数目分别为4、4、10,反应后,氢、氮、氧原子的数目也应该分别为4、4、12,所以一个X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所以X的化学式为O2,故填:O2。(4)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是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A、硅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与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相等,化学性质不相似,选项A不符合题意;B、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与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选项B符合题意;C、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与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相等,化学性质不相似,选项C不符合题意;D、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与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相等,化学性质不相似,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填:B。23.(1)煮沸(2)化学性质不活泼(3)D(4)吸附(5)盖上锅盖隔绝空气(或氧气)(6)分子在不断运动【分析】(1)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受热易分解生成不溶性的钙镁化合物,所以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填:煮沸(或加热煮沸)。(2)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他物质反生化学反应,因此可作保护气,故填:化学性质不活泼。(3)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中的“碘”不能以单质、分子、原子形式存在,“碘”指的是碘元素,与具体的存在形态无关,故填:D。(4)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室内甲醛的异味,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故填:吸附。(5)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盖上锅盖的方法灭火,其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故填:盖上锅盖;隔绝空气(或氧气)。(6)打开盛酒的瓶塞,满屋酒味飘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运动,酒精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进入人们的鼻孔,闻到香味,故填:分子在不断运动。24.(1)

(2)平衡(3)装置气密性不好(4)封闭

【分析】(1)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待锥形瓶冷却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到托盘天平仍然平衡;(3)如果白磷燃烧前后,小气球没有变化,其原因可能是装置的气密性不好;(4)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在密闭的体系中进行,所以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都必须在封闭的体系中进行。【点睛】25.2KMnO4K2MnO4+MnO2+O2↑C+O2CO2CO2+Ca(OH)2====CaCO3+H2O【详解】(1)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有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是因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发出白光,放热;生成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CO2+Ca(OH)2=CaCO3↓+H2O。26.(1)红棕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2)分子(组成和结构)不同(3)

(4)开发新能源;使用燃煤脱硫技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工业尾气处理后再排放;少开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使用天然气等较清洁能源,少用煤等【分析】(1)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根据题中信息可知:NO2的物理性质是红棕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2)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NO与N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组成和结构)不同;(3)H2SO3与空气中氧气反应转化为硫酸,化学方程式为:;(4)减少酸雨主要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如开发新能源;使用燃煤脱硫技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工业尾气处理后再排放;少开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使用天然气等较清洁能源,少用煤。【点睛】27.(1)物质具有可燃性(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蜡烛从低到高依次熄灭不可燃、不助燃(4)高的蜡烛【分析】(1)实验一通过燃烧木条和玻璃棒的对比可知:木条能够燃烧,玻璃棒不能燃烧,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具有可燃性,故填:物质具有可燃性。(2)根据实验二现象,干燥的棉球燃烧,而蘸水的棉球不燃烧,是因为水蒸发吸热导致温度降低,没有达到棉球的着火点,故填: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实验三观察到的现象是蜡烛从低到高依次熄灭,由此得出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其中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不可燃、不助燃,故填:蜡烛从低到高依次熄灭;不可燃、不助燃。(4)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随热气流上升,所以高的蜡烛先熄灭,故填:高的蜡烛。28.(1)长颈漏斗(2)b(3)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E(4)A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空气污染【分析】(1)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2)在确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时,需要考虑原料中是否含有氧元素,如不含有氧元素无法制取氧气。需要考虑实验装置是否容易装配、实验条件是否容易控制、实验操作是否安全可靠以便在现有条件下简便、快速、安全的制取氧气。不需要考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