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4北京初三二模物理汇编:平面镜成像_第1页
2022-2024北京初三二模物理汇编:平面镜成像_第2页
2022-2024北京初三二模物理汇编:平面镜成像_第3页
2022-2024北京初三二模物理汇编:平面镜成像_第4页
2022-2024北京初三二模物理汇编:平面镜成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4北京初三二模物理汇编

平面镜成像

一、单选题

1.(2023北京平谷初三二模)初夏的公园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

在1.5m深的荷花池内,一只立于荷尖上的蜻蜓距水面0.4m,如图所示。关于蜻蜓在水中的像,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B.在水面下0.4m深处

C.与蜻蜓相距1.9mD.与蜻蜓等大的实像

2.(2023北京顺义初三二模)小明身高为1.7m,他站立在平面镜前1m处时,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高度为

hi,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门;小明站立在平面镜前2m处时,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高度为例,像到平面镜

的距离为S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h2VhiB.h2=hiC.S2<siD.S2=si

3.(2022北京东城初三二模)小东同学利用薄玻璃板和蜡烛A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

示,他首先将薄玻璃板水平向左移动一段距离d,然后再将薄玻璃板向前靠近蜡烛一小段距离,关于蜡烛

A在薄玻璃板中所成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平向左移动距离dB.水平向右移动距离d

C.大小逐渐变大D.大小不发生改变

二、多选题

4.(2022北京丰台初三二模)如图所示,为某同学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

面上,E,尸是两块粘接起来竖直放置的长方形硬纸板,其中E板固定不动,尸板可绕两板连接的竖直线

ON转动。将纸板E、F调整到同一竖直平面内,让一束入射光贴着硬纸板E由A射向镜面的。点,在P

板上可以看到反射光。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N

A.实验中使用硬纸板是为了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B.当入射光AO与ON重合时,反射角为90。

C.将尸板沿ON向后折时在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说明这时没有反射光

D.让一束入射光沿80方向贴着纸板F射向镜面的。点,反射光将沿OA方向射出

三、实验题

5.(2024北京海淀初三二模)小明探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有关,他

选取了薄平板透明玻璃、完全相同的短蜡烛甲和乙、完全相同的长蜡烛丙和丁、刻度尺等器材。主要的实

验步骤如下:

①如图所示,利用支架将透明玻璃垂直于水平纸面放置,将蜡烛甲放在玻璃前的A点处,将蜡烛乙放在玻

璃后的适当位置,从玻璃前面多个角度观察到其与蜡烛甲的像完全重合;

②将蜡烛丙放在玻璃前的8点处,将蜡烛丁放在玻璃后的适当位置,从玻璃前面多个角度观察到其与蜡烛

丙的像完全重合。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的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2)为了完成探究任务,小明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o

6.(2024北京大兴初三二模)小兴同学利用图所示的装置及相同高度的两支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时

像的高度跟物的高度有什么关系,图中平板透明玻璃与水平纸面垂直。他将同一支蜡烛先后放置在白纸上

与玻璃距离不同的A、8、C三点(图中未画出),观测到每次蜡烛所成像的高度都跟这支蜡烛一样高,于

是他得出结论:平面镜成像时,像的高度跟物的高度相等。则小兴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是:_________

透明玻璃

7.(2024北京丰台初三二模)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及相同高度的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其

中薄玻璃板和蜡烛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蜡烛的高度为5cm,蜡烛与玻璃板之间的距离为8cm。蜡烛通

过玻璃板所成的像是像(选填“实”或“虚”),像的高度为cm,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为

cm。

玻璃板

8.(2024北京燕山初三二模)小红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她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白纸,用支架将玻璃板

立在白纸上,再取来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如图所示。

(1)小红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在蜡烛(选

填“A”或"B”)侧观察,直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2)移动蜡烛A使它靠近玻璃板,此过程中A在玻璃板中所成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

“不变”)。

(3)小红移去蜡烛B,在原来B的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则在光屏上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

蜡烛A的像。

9.(2024北京房山初三二模)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实验时用

透明薄玻璃板替代平面镜。

(1)将一张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再将玻璃板放置在白纸上。

(2)将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将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适当位置,从各个方向观察到其与蜡烛A的像

完全重合。用刻度尺测量此时的物距"和像距v,记录在实验数据表格中。

(3),用刻度尺测出此时的物距"和像距v,记录在实验数据表格中。

(4)经过多次探究得到下表格中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可得结论,平面镜成像时,o

u/cm5.508.1010.2012.0015.1016.20

v/cm5.508.1010.2012.0015.1016.20

10.(2024北京朝阳初三二模)小阳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及相同高度的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其中玻璃板和蜡烛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蜡烛的高度为8cm,蜡烛与透明玻璃板玻璃板之间的距离为

(1)蜡烛通过玻璃板所成的像是像(选填“实”或“虚”),判断的方法是;

(2)像的高度为cm,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为cm。

11.(2024北京顺义初三二模)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A、B为两根外形完全相同且高度可调的蜡烛)探究

“平面镜所成像的高度与物体的高度是否有关”

(1)请将探究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测量蜡烛A的高度,将A放在平面镜前适当位置,将蜡烛B放到平面镜的另一侧,调节B的位置

和高度,从不同角度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测量B的高度,将数据记录到表中;

②改变,仿照步骤①再进行一次实验;

(2)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12.(2023北京东城初三二模)小东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

茶色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

(1)如图所示,在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为了确定蜡烛A的像的位置,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

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透过玻璃板观察到;

(2)为了确定像的虚实,在图中移去蜡烛B,并在B原来的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应该(选填

“透过玻璃板”或“直接”)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

(3)为了探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应多次改变o

13.(2023北京丰台初三二模)小京想研究平面镜成像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他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及两支高度相同的蜡烛A和B进行实验:首先将玻璃板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并标记位置;再将蜡烛A

放在玻璃板前3cm处,可以清晰的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将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从多个角度观

察使其与蜡烛A的像重合,标记蜡烛A、B的位置;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并使蜡烛B与A的像重

合,标记A、B位置;测量每个位置到平面镜的距离,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数据。分析数据我们可

知:。实验后小京将一张白纸放在平面镜后蜡烛B的位置却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说明蜡烛

A在玻璃板中的像是像。连接白纸上蜡烛A和对应蜡烛B的位置,发现此连线与玻璃板所在直

线,即像与物的位置关于平面镜对称。

14.(2023北京石景山初三二模)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小红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白纸,用支架将薄透

明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准备了形状、粗细、高度均相同的A、B两根蜡烛,一把刻度尺和一支铅笔,

如图所示。请根据以下实验步骤,回答问题。

透明玻璃

①将蜡烛A点燃后放在玻璃板前白纸上的某点,将蜡烛B放在玻璃板的后面,缓慢移动它的位置,直至从

各个角度观察都与蜡烛A所成像完全重合;

②用刻度尺分别测出两根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丫并记录在表格中;

③改变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仿照步骤①②再做5次实验,每一次实验从各个角度看蜡烛B都再次跟点

燃的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记录结果如下表所示。

w/cm101214151617

v/cm101214151617

(1)实验中寻找蜡烛A像的位置时,把光屏放在其所成像的位置,侧面观察光屏上并没有看到蜡烛A的

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选填“虚”或“实”)像;

(2)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像的高度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选填“有关”或“无关”理由

是;

(3)根据记录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o

15.(2023北京大兴初三二模)小新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她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

纸,在纸上竖立一块薄玻璃板,将点燃的蜡烛A竖立在玻璃板前,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1)小新拿一支与蜡烛A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在玻璃板前多个

角度观察它跟完全重合,这时蜡烛B所在位置就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

(2)小新移去蜡烛B,在原来B的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则在光屏上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

到蜡烛A的像,这个像是(选填“实像”或“虚像”)。

(3)小新把蜡烛A靠近平面镜,则蜡烛B也靠近平面镜,才能使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小新探

究问题的自变量是o

16.(2023北京昌平初三二模)实验桌上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的透明玻璃为平面镜),还提供了一

把刻度尺和相同大小的中国象棋棋子18个,9个为红色,9个为绿色。小京计划用这些器材探究“物体在

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

小京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两个叠放的红棋子作为物体放在平面镜前面的白纸上,在平面镜后面改变两个叠放的绿棋子的位置,

使得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绿棋子与物体的像均完全重合,并记录实验数据;

②在叠放的红棋子上面再叠放一个红棋子,即改变物体叠放的红棋子个数,保持红棋子位置不动,在平面

镜后面改变叠放的绿棋子的个数,使得从不同角度观察,叠放绿棋子与物体的像均完全重合,并记录实验

数据;

③再改变四次叠放红棋子的个数,仿照步骤②,做四次实验。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小京计划探究的问题中的自变量是;

(2)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可知,小京实际探究的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的关系;

(3)针对小京计划探究的问题,在实验步骤②中,应改变o

17.(2023北京房山初三二模)实验桌上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的透明平板薄玻璃作为平面镜,蜡

烛A、B相同),另外还提供了一把符合实验要求的刻度尺。小军计划用这些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

到平面镜的距离v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有关”。

透明平板薄玻璃

(1)以下是他的部分实验步骤,请帮他补充完整:

①调整透明平板薄玻璃,使其与水平纸面________

②将蜡烛A作为物体竖直放在平面镜前面的白纸上,在平面镜后面改变蜡烛B的位置,使得从不同角度观

察,蜡烛B都与蜡烛A的像。

③用刻度尺分别测出"和v,并将"和v的数据记录到实验数据表中。

④o

⑤用刻度尺分别测出u和V,并将"和V的数据记录到实验数据表中。

(2)请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o

18.(2023北京海淀初三二模)小明将如图所示的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B等

器材进行实验。

(1)实验中小明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薄平板玻璃前某处,发现无论怎么在水平桌面上调整平板玻璃后的

蜡烛B,都始终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可能的原因是;

(2)为了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明将光屏放在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处,他应该

(选填“透过平板玻璃”或“直接”)观察光屏上是否呈现蜡烛A的像。

19.(2022北京燕山初三二模)小明利用图甲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

再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

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1)为验证“像是虚像”的猜想,小明将一张白卡片放在_____(选填"A”或"B”)蜡烛的位置,(选填

“直接”或“透过玻璃板”)观察白卡片上有无蜡烛A的像;

(2)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与纸面垂直,而是如图乙所示倾斜,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选填

“A/八2”或“A3”)

⑶小明照镜子时,他靠近镜子,镜子中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2022北京平谷初三二模)实验桌上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的透明玻璃为平面镜),还提供了一

把刻度尺和相同大小的中国象棋棋子8个,4个为红色,4个为绿色。小军计划用这些器材探究“物体在平

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是否有关”。

小军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两个叠放的红棋子作为物体放在平面镜前面的白纸上,在平面镜后面改变两个叠放的绿棋子的位置,

使得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绿棋子与物体的像均完全重合,并记录实验数据;

②改变物体(两个叠放的红棋子)到平面镜的距离,在平面镜后面改变两个叠放的绿棋子的位置,使得从

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绿棋子与物体的像均完全重合,并记录实验数据。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小军计划探究的问题中的自变量是;

(2)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可知,小军实际探究的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的关系;

(3)针对小军计划探究的问题,写出改进措施。

21.(2022北京丰台初三二模)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其中A、B是

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透明玻璃板与水平纸面垂直。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用两个完全相同蜡烛的目的是:

(2)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它的像会(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实验中若在像的位置竖直放置一个光屏,光屏上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

22.(2022北京朝阳初三二模)在实验桌上有图所示的装置、刻度尺和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A和B等器

材,小阳利用这些器材进行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调整并保持透明玻璃板与纸面垂直;

②将蜡烛A放在平面镜前某处,将蜡烛B放在平面镜另一侧,并通过平面镜观察蜡烛A所成的像和蜡烛

B,移动蜡烛B直至与蜡烛A所成的像完全重合。标记蜡烛A和B的位置,用刻度尺分别测量蜡烛A到

平面镜的距离和蜡烛B到平面镜的距离V,并记录在表格中;

③改变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仿照步骤②再做5次实验。

根据以上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判断蜡烛A的像与蜡烛A的大小,理由

是;

(2)在测量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和蜡烛B到平面镜的距离时,需要确定它们对应点的位置,请你写出

确定对应点位置的方法o

23.(2022北京大兴初三二模)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图中白纸放置在水平桌

面上透明的薄玻璃板跟纸面垂直。除了图中的实验器材以外,实验室还准备了高度分别为10cm和5cm的

蜡烛各2根、一把刻度尺和一支铅笔。

①小明将一支高为10cm的蜡烛A点燃后放在玻璃板前面的白纸上的尸点(图中未标出),在玻璃板的一

(选填"前”或“后”)面可以看到蜡烛通过玻璃板所成的像;

②将一支蜡烛B放在玻璃板的后面,缓慢移动B的位置,直到,此时B所在的位置即为A在玻

璃板中所成的像的位置;

③用刻度尺分别测出A、B到平面镜的距离"、v并记录在表格中;

④将蜡烛A移动至距离玻璃板更远处的。点,仿照步骤②和③,再做五次实验。

(2)根据(1)中小明的实验过程判断,他探究的问题是;

(3)为使(1)中B跟A在玻璃板中所成像完全重合,B的高度应为cm。

24.(2022北京房山初三二模)如图所示,是小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象棋成像的高度跟象棋高度是否相

等”的装置。实验器材有:薄玻璃板、一副象棋、一把刻度尺及白纸等。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两个叠放的红棋子作为物体放在平面镜前面的白纸上,在平面镜后面改变两个叠放的绿棋子的位置,

使得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绿棋子与物体的像均完全重合,测量棋子的高度并记录实验数据;②将三个叠

放的红棋子作为物体放在平面镜前面的白纸上,在平面镜后面改变三个叠放的绿棋子的位置,使得从不同

角度观察,三个绿棋子与物体的像均完全重合,测量棋子的高度并记录实验数据;③再改变四次叠放红棋

子的个数,仿照步骤②,做四次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请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小凌实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请你针对小凌实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写出改进措施。

25.(2022北京海淀初三二模)小红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她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白纸,用支架将薄透

明玻璃板立在白纸上,再取来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如图所示。

(1)实验中她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将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借助蜡烛B探究

蜡烛A所成像的情况,此操作中蜡烛B的作用是为了便于确定和比较;

(2)实验中在寻找蜡烛A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把光屏

放在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处,在光屏上并没有看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选填

“虚”或“实”)像;

(3)若实验过程中无论怎样在水平桌面上调节蜡烛B的位置,发现都不能使之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o

四、简答题

26.(2024北京东城初三二模)小东用白纸、玻璃板、支架、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刻度尺、签字笔、

三角板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以下是小东的部分实验步骤:

(1)将白纸铺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竖直放置在白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MN,如图甲所示。

(2)将点燃的蜡烛A放置在玻璃板前某一位置,拿蜡烛B在白纸上来回移动,直到从各个角度观察到蜡

烛B与A的像A,完全重合,记录物与其像在白纸上的位置,并记为Ai和AJ,如图乙所示。

(3)改变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仿照步骤(2)再做5次实验,记录物在白纸上的位置A2-A6、对应像

在白纸上的位置A2,-A6,,如图乙所示。

完成上述实验操作后,应如何处理图乙中所记录的信息,请写出操作方法:。

玻璃板

五、科普阅读题

27.(2023北京东城初三二模)请阅读《铜镜》并回答题。

铜镜

铜镜是古代用铜做的镜子,圆形居多,方形较少。镜面平整光滑,镜背有反映中国文化特色的纹饰图案。

针对铜镜成像,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器用》中做了极好的阐述:“古人铸鉴,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

鉴洼,则照人面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纳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

面。仍复量鉴之小大,增损高下,常令人面与鉴大小相若。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沈括在此比较了平面镜、凹面镜(“鉴洼”)和凸面镜三者成像情境。平面镜若小,贝I“不能全纳人面”,而

凸面镜“虽小而能全纳人面”。他进一步指出,在镜的粗坯制成后,“复量鉴之小大”,在镜上“增损高下”,

即改变其曲率半径,从而可使“人面与鉴大小相若”。这是极符合光学原理的叙述,因为球面镜的物距"、

放大率的数值〃、曲率半径R有以下关系:

2u+R

当物距"取一定值后,放大率的数值M仅仅与曲率半径R相关。这时,改变曲率半径就可以改变放大率,

从而使小镜“全纳人面”。

(1)我们经常可以在街头路口处见到反光镜,它们都是凸面镜。请从文中找到并写出与此使用目的一致

的描述;(写出一处即可)

(2)文中介绍的“复量鉴之小大,增损高下”是为了改变铜镜的曲率半径。古人的具体做法是;

A.在镜的粗胚上打磨B.在镜的粗胚上再镀上一层铜

(3)当你坐在桌前照镜子时,若镜子是一面曲率半径是2m的凸面镜(可看成球面镜),请你根据文中的

公式估算一下该镜子的放大率的数值是多少?(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六、填空题

28.(2022北京西城初三二模)小东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先将一张白纸铺在水平桌面上,在

白纸中间画一条直线MN,把一块带支架的(选填“厚”或“薄”)透明玻璃板沿直线竖直放置在白

纸上,使玻璃板底边与直线重合,如图所示。小东将一支点燃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前面的白纸上,将

另一支外形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_____立在玻璃板的后面移动,在玻璃板前从多个方向观察,直到看上去

未点燃的蜡烛与,这就找到了像所在的位置。

透明玻璃板

参考答案

1.B

【详解】A.蜻蜓在水中的像相当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

BC.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蜻蜓距水面0.4m,像距水面0.4m,像与蜻蜓间距为

0.4m+0.4m=0.8m

故B正确,C错误;

D.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与蜻蜓等大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B。

2.B

【详解】AB.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不论物离镜远还是近,像与物大小都相同,当小明远离镜子水平

向右从站立在平面镜前1m处移动到站立在平面镜前2m处时,小明像的高度是不变的,即〃!=3,故A

错误,B正确;

CD.由平面镜成的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成的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小明离镜1m,小明

像离镜也应是1m;小明离镜2m,小明像离镜也应是2m,故口。2。故CD错误。

故选B。

3.D

【详解】AB.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先将薄玻璃板水平向左移动一段距离d,此时物体的

位置不变,玻璃板所在的平面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像的位置不变,然后再将薄玻璃板向前靠近蜡烛一小段

距离,此时物距减小,则像距也减小,蜡烛A在薄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减小,但蜡烛A的

像不会发生水平移动,故AB错误;

CD.因像的大小只与物的大小有关,先将薄玻璃板水平向左移动一段距离%然后再将薄玻璃板向前靠近

蜡烛一小段距离,蜡烛A的大小不变,则蜡烛A在薄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大小也不变,故C错误,D正

确。

故选D。

4.AD

【详解】A.实验中使用硬纸板是为了显示光的传播路径,故A正确;

B.当入射光49与ON重合时,此时为垂直于平面镜入射,此时入射角为0。,反射角也为0。,故B错

误;

C.将尸板沿ON向后折时在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故C

错误;

D.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即让一束入射光沿方向贴着纸板/射向镜面的。点,反射光将沿

0A方向射出,故D正确。

故选ADo

5.没有控制物体的大小不变见解析

【详解】(1)口]小明在实验中,将蜡烛丙放在玻璃前的2点处,改变了蜡烛到镜面的距离,但由于丙和丁

蜡烛与甲、乙蜡烛的长度不同,没有控制蜡烛的长度不变,不满足控制变量法的要求。

(2)[2]根据控制变量法要求,要控制蜡烛的长度相同,只改变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因此在步骤②中将

蜡烛甲放在玻璃前的B点处,将蜡烛乙放在玻璃后的适当位置,从多个角度观察到其与蜡烛甲的像完全重

合。

6.没有改变物的高度

【详解】实验中采用的是同一根蜡烛,没有改变蜡烛的高度,应该采用不同高度的蜡烛重复实验,使结论

具有普遍性。所以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改变物的高度。

7.虚58

【解析】【小题1】口]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所以蜡烛通过玻璃板所成的像是虚像。

⑵平面镜成像中,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故像的高度为5cm。

[3]平面镜成像中,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由题知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8cm,所以像到玻璃板的距

离也是8cmo

8.A不变不能

【详解】(1)口]平面镜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A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后,被人眼接收,才

能看到像,故实验中在寻找蜡烛A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A这一侧观察。

(2)[2]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蜡烛A到镜面的距离虽然改变,但A的大小不变,

所以像的大小也不变。

(3)[3]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所以,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

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

9.垂直改变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将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适当位置,从各个方向观察到

其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像距等于物距

【详解】(1)[1]将玻璃板垂直放置在白纸上,使像成在玻璃板的另一侧的桌面上,当在桌面上移动物体

B时,能使它与A的像完全重合。

(3)[2]为了获得普遍性规律,应改变物距进行多次实验,即:改变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将蜡烛B放

在玻璃板后面适当位置,从各个方向观察到其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4)⑶由表格中数据可知:平面镜成像时,像距等于物距。

10.虚把光屏放在蜡烛成像的位置,观察光屏上能否承接蜡烛的像815

【详解】(1)口]虚像无法在光屏上呈现,实验中无法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说明蜡烛通过玻璃板所成的像是

虚像。

⑵实验中判断像虚实的方法是:把光屏放在蜡烛成像的位置,观察光屏上能否承接蜡烛的像,若像能在光

屏上呈现,说明成的像是实像;若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说明成的像是虚像。

(2)[3]像与物等大,蜡烛的高度为8cm,像的高度为8cm。

[4]像距等于物距,依题意得,蜡烛与透明玻璃板玻璃板之间的距离为15cm,则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为

15cm。

11.蜡烛A的高度

蜡烛A的高度/cm

蜡烛B的高度/cm

蜡烛A像的高度/cm

【详解】(1)口]探究“平面镜所成像的高度与物体的高度是否有关”,需控制其他因素想相同,改变物体的

高度,故做完一次实验后,需改变蜡烛A的高度,重复步骤①再进行一次实验;

(2)⑵需要记录蜡烛A的高度,蜡烛B的高度、从而确定蜡烛A的像的高度,表格如图所示:

蜡烛A的高度/cm

蜡烛B的高度/cm

蜡烛A像的高度/cm

12.蜡烛B与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完全重合直接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

【详解】(1)口]实验中,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透过玻璃板观察到蜡烛B和点

燃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2)[2]判断像的虚实,需要在光屏一侧直接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

(3)[3]为得到物距与像距大小的普遍规律,需要多次改变点燃蜡烛A的位置,使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

不同。

13.见解析虚垂直

【详解】口]由表中数据可知,蜡烛B到平面镜的距离和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可以得到像到平面

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⑵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将一张白纸放在平面镜后蜡烛B的位置却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说明蜡烛A

在玻璃板中的像是虚像。

⑶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连接了像与物的对应点,连线与镜面是垂直的关系。

14.虚无关见解析

见解析

【详解】(1)[1]光屏上能接收到实像,不能接收到虚像,由题意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2][3]当每次改变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时,与蜡烛A相同高度的蜡烛B都再次跟蜡烛A的像完全

重合,即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像的高度不随物距的改变而改变。

(3)[4]由表中数据可知,像距等于物距,所以可以得到结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15.A的像不能虚物距

【详解】(1)口]不断移动蜡烛B的位置,只有当其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B所在的位置即为蜡烛A像

的位置。

(2)[2][3]小新移去蜡烛B,在原来B的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则在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说明这

个像是虚像。

(3)[4]小新把蜡烛A靠近平面镜,则蜡烛B也靠近平面镜,才能使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小

新探究问题的自变量是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因变量是像到镜面的距离。

16.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体大小叠放的两个红棋子到平面镜的距离

【详解】(1)[1](3)[3]探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为了得到普

遍规律,应多次改变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则小京计划探究的问题中的自变量是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则

针对小京计划探究的问题,在实验步骤②中,应保持物体大小不变,改变物体到平面镜距离,即改变叠放

的两个红棋子到平面镜的距离。

(2)[2]由材料得,小京实际实验中不断改变叠加的棋子个数,改变的是成像物体的大小,探究的是是物

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的关系。

17.垂直完全重合见解析见解析

【详解】(1)①⑴当玻璃板与白纸面不垂直时,蜡烛A的像与蜡烛A就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无论怎

么调节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调整透明平板薄玻璃,使其与水平纸面垂直。

②⑵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当把蜡烛B

移动到某一位置的时候,发现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测量并记录此时物、像和玻璃板之间的位置关

系。

④⑶改变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在平面镜后面改变蜡烛B的位置,使得从不同角度观察,蜡烛B都与

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2)[4]表格中需要有物距和像距,如下表所示

18.薄平板玻璃与水平桌面不垂直直接

【详解】(1)[1]实验时,为了使平板玻璃后的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应使薄平板玻璃与水平桌

面垂直,当始终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可能薄平板玻璃与水平桌面不垂直,导致无法完全重合。

(2)[2]根据实像和虚像的特点可知,光屏放在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处,直接观察光屏上是否呈现蜡烛A

的像,若能,则是实像,否则,则是虚像。

19.B直接Ai不变

【详解】(1)口北2]实像可以在光屏上呈现,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所以白卡片应该放在像的位置,即B

位置,可以直接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蜡烛A的像,如果有,则为实像;否则,为虚像。

(2)[3]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所示倾斜,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蜡烛A的

像应是图中的Ai。

(3)[4]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等大,小明靠近镜子时,小明的大小不变,所以像的大小不变。

20.物体的大小物距第二次实验中只改变物体的大小进行实验

【详解】(1)口]小军计划用这些器材探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的关系”,故小军计划

探究的问题中的自变量是物体大小,因变量是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

(2)[2]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可知,小军改变物体(两个叠放的红棋子)到平面镜的距离再次实验,所以实

际探究的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距(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3)[3]针对小军计划探究的问题,控制其他因素相同,改变物体大小进行实验,即在实验步骤②中,应

只改变物体大小进行实验。

21.见解析靠近不变不能

【详解】(1)[1]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用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进行比较,目的是为

了比较蜡烛的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2)[2][3]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当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

像会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不变。

(3)[4]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若在像的位置竖直放置一个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现

蜡烛A的像。

22.相等见详解见详解

【详解】(1)蜡烛A与B完全相同,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因此蜡烛A的像与蜡烛A大

小相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