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北京八十中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1页
2022-2023学年北京八十中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2页
2022-2023学年北京八十中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3页
2022-2023学年北京八十中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4页
2022-2023学年北京八十中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北京八十中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一、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1.(18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近日,河南省以及广西桂平市西山景区陆续捕获鳄雀鳝的事情,引发公众对于外来物种入侵的高度关注。鳄雀鳝原产北美洲南部地区,是史前鱼类,在地球上存在超过1亿年,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雀鳝科,是大雀鳝属下的成员。雀鳝是一种古老鱼类,主要分布在北美洲和中美洲,包括7个物种,其中一个就是鳄雀鳝。鳄雀鳝是一种食肉鱼,它有一个长吻,形成它的上下颌,其上下颌较长,延伸向前,上面有很多细小但尖税的齿,看上去比较类似于鳄鱼的嘴巴,因此,被称为鳄雀鳝。鳄雀鳝身体很长,长度可以达到3米多,重量可以长到137公斤,它的背鳍以及臀鳍、尾鳍等都很靠后,当它抓住猎物或把猎物杀死,会先从头吞下去。鳄雀鳝主要生活在淡水区域,常出没于水湾流速较低的地方,它可以用鱼鳔直接呼吸空气,吞入水表面的空气,耐受力很强,而不像其他的鱼出了水面就容易死。鳄雀鳝会主动攻击它认为可以作它的饵料和食物的生物,只要是水里的活物,几乎通吃,对生态具有极强的破坏性。鳄雀鳝皮糙肉厚,它的鳞片被称作硬鳞,就像盾牌一样,紧密结合在一起,非常硬。一般鱼的鳞片,比如在吃鱼的时候是可以被刮下来的。而据新闻报道:“人们抓鱼(鳄雀鳝)时,用鱼叉去叉,鱼叉都断了。”鳄崔鳝属于大型凶猛食肉型鱼类,虽然性情凶猛,但在原产地是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一环。这种鱼产卵的时候,鱼卵会被其他鱼吃掉,所以不会泛滥。在我国生态环境中它没有天敌,一旦入侵成功,就将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其中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导致湖水里鱼群总数下降。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李晨虹教授认为,江湖上鳄雀鳝之前的最大淡水鱼,可能是我们最近已宣告灭绝的长江白鲟。当然,世界上还有共他鲟鱼、巨骨舌鱼、湄公河巨鲇等要比鳄雀鳝大。论体型的话,东北鳇鱼也比鳄雀鳝大。不管怎样,生猛食肉的鳄雀鳝,算得上淡水鱼类中的巨物,堪称“新鱼王”。材料二历经亿万年的演变,地球上任何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都有自己的生态系统,在这里每个生物几乎都有自己的天敌。比如水葫芦,在南美洲,就有象甲虫吃它的叶子。在亚马逊河,食人鱼是其他鱼类的捕杀对象。那些今天被我们视为心腹大患的外来入侵生物,在原产地,都是温顺的良民,它们曾经无心也无力与整个生态系统为敌。然而人们在引进它们时,出于对成活率的考虑,忽略了同时引进它们的天敌。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外来生物入侵日益加剧,造成原有生物群落的哀退,破坏生物多样性,导致农、林、牧、渔业损失严重威胁全球的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外来生物入侵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公众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的热点问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之后,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自然界维持生态的平衡,靠的是一条奇妙的生物链。如果不幸失去了中间的任何一环,都将给当今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灾难,而目前人类研究的物种,不到地球上的20%,依据这样不完全的认识水平,人类每一次引入新的外来物种,无疑是在冒极大的风险。我国高度重视外来入侵生物防治工作,积极采取措施,认真做好外来入侵生物的管理和防治工作。农业部成立了外来物种管理办公室,会同有关部委,分工负责,密切配合,按照“广泛发动、除防并举、突出重点、综合防治”的方针,群防群治,如对紫茎泽兰、豚草、红火蚁、水花生、少花蒺藜苹等外来入侵生物进行了集中灭除,成效显著。今年8月1日实施的《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引进、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未经批准擅自引进、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的,将依照生物安全法第八十一条进行处罚。未经批准,擅自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捕回、找回释放或者丢弃的外来物种。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涉嫌犯罪的,将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专家表示,鳄雀鳝是外来物种,尽管目前法律上仍未明确对鳄雀鳝的销售进行限制,但如果购买后随意放生或丢齐,已涉嫌违法,因此,消费者对于一些不熟悉的外来物种应谨慎购买。如果市民在公园等地发现鳄雀鳝,要尽快上报,由当地管理部门捕捞清除,并作无害化处理。(以上二则材料取材于北青网等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鳄雀鳝作为外来入侵物种的依据,不正确的一项是A.鳄雀鳝属于分布在北美洲和中美洲地区的古老鱼类雀鳝中的一种鱼。B.鳄雀鳝攻击性很强,只要是水里的活物都可成为它的饵料和食物。C.鳄雀鳝的生活习性,使亡在我国生态环境中没有天敌,危害性强。D.鳄雀鳝目前是最大的淡水鱼,长江白鲟灭绝后,它成为“新鱼王”。(2)根据材料一、二,我国相关部门重视鳄雀鳝的主要原因,正确的一项是A.鳄雀鳝攻击性很强,曾在一些景区里伤过人,影响当地的旅游发展。B.鳄雀鳝属于外水鱼类,在我国没有天敌,会造成入侵水域生态破坏。C.现在养殖鳄雀鳝的人较多,放生的人也多,观赏鱼市场需加强管理。D.引进鳄雀鳝,但没有引进它的天敌,造成鳄雀鳝的生态环境不平衡。(3)根据材料二,对于外来物种入侵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外来物种的入侵是相对于一个地区来说的,并非生物本身的问题。B.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会引起地区生态安全,各国政府已开始关注。C.外来物种的入侵是社会发展中的产物,与达尔文的“进化论”无关。D.外来物种的入侵,占全球物种的20%,不会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4)根据以上二则材料内容,下列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鳄雀鳝是可以养殖的,但不能随意放生,更不可投入湖泊、池塘、河流等地。B.发现鳄雀鳝要及时报告,通知相关部门进行捕捞清除,不可私自垂钓、食用。C.学校要教育学生夏季不要到河里野游,因为会受到鳄雀鳝这种凶猛鱼类的攻击。D.我们可以引进鳄雀鳝的天敌生物,让它们相互制约,达到区域生态环境的平衡。(5)根据以上二则材料内容,请概括说明我们如何防止鳄雀鳝这种外来物种的入侵。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25分。2.(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一)余少学南中,一时诗人皆授以作诗之法。如何汉魏,如何盛唐,抑扬声调之间,规模不似,无以御其学力,裁其议论,便流入为中、晚,为宋、元矣。余时颇领崖略,妄相唱和。稍长,经历变故,每视其前作,修辞琢句,非无与古人一二相合者,然嚼蜡了无余味。明知久久学之,必无进益,故于风雅,意绪阔略。其间驴背篷底,茅店客位,酒醒梦余,不容读书之处,间括韵语,以销永漏,以破寂寥,则时有会心。然后知诗非学之而致,盖多读书,则诗不期工而自工。若学诗以求其工,则必不可得。读经史百家,则虽不见一诗而诗在其中。若只从大家之诗,章参句炼,而不通经史百家,终于僻固而狭陋耳。夫诗之道甚大,一人之性情,天下之治乱,皆所藏纳。古今志士学人之心思愿力,千变万化,各有至处,不必出于一途。今于上下数千年之中而必欲一之以唐,于唐数百年之中而必欲一之以盛唐。盛唐之诗岂其不佳,然盛唐之平奇浓淡,亦未尝归一,将又何所适从耶?是故论诗者但当辨其真伪,不当拘以家数。若无王、孟、李、杜之学,徒借咀嚼之力以求其似,盖未有不伪者也。一友以所作示余,余曰:“杜诗也。”友逊谢不敢当。余曰:“有杜诗,不知子之为诗者安在?”友茫然自失。此正伪之谓也!(取材于黄宗羲《诗历题辞》)(二)今有两人,其一人心地超然,所谓具千古只眼人也,即使未尝操纸笔呻吟,学为文章,但直抒胸臆,信手写出,如写家书,虽或疏卤,然绝无烟火酸馅习气,便是宇宙间一样绝好文字;其一人犹然尘中人也,虽其专专学为文章,其于所谓绳墨布置,则尽是矣,然番来覆去,不过是这几句婆子舌头语,索其所谓真精神与千古不可磨灭之见,绝无有也,则文虽工而不免为下格。此文章本色也。即如以诗为喻,陶彭泽未尝较声律,雕句文,但信手写出,便是宇宙间第一等好诗。何则?其本色高也。自有诗以来,其较声律、雕句文、用心最苦而立说最严者,无如沈约,苦却一生精力,使人读其诗,只见其綑缚龌龊,满卷累牍,竟不曾道出一两句好话。何则?其本色卑也。本色卑,文不能工也,而况非其本色者哉!(节选于唐顺之《答茅鹿门知县二》)(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销永漏销:消磨B.各有至处至:好,独到C.必欲一之以唐一:统一衡量(评判)D.友逊谢不敢当谢:感谢(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皆授以作诗之法②以破寂寥B.①然后知诗非学之而致②终于僻固而狭陋耳C.①则虽不见一诗而诗在其中②则文虽工而不免为下格D.①其一人心地超然②其本色高也(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故论诗者但当辨其真伪,不当拘以家数所以论诗的只应辨别它的真伪,而不应拘泥于家数派别B.有杜诗,不知子之为诗者安在达到杜甫诗的水平,不知道你学写诗的目标还在哪里C.如写家书,虽或疏卤如写家信,虽然时有粗疏D.其于所谓绳墨布置,则尽是矣对文章的规矩布置,则足够完美(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宗羲少年时期向当时的诗人学习古代名家作诗之法。B.黄宗羲钟情于自己在特定境遇下有所触动而创作的诗。C.黄宗羲反对以失去自我为代价刻苦学习唐代大诗人的诗。D.唐顺之以为沈约的诗不讲究声律,不斟酌句文。(5)围绕诗文创作如何“工”的问题,材料二是如何逐层论述的?请简要概括。3.(6分)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①子曰:“为命①,禅谌②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③子羽修怖之,东里④子产润色之。”(《论语•宪问》)②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⑤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论语•宪问》)③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论语•微子》)【注】①命:外交辞令。②裨谌:人名。③行人:官名。④东里:地名。⑤赵魏:晋国最有权势的大夫赵氏、魏氏。老:大夫的家臣。(1)在《论语》中,孔子对如何使用人才有自己的独到见解,阅读上面三则材料,简要概括孔子的用人观。(2)关于“君子不施其亲”中“施”的解读历来众说纷纭,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解释为“怠慢”,而石永楙在《论语正》中解释为“赦宥”。结合两种不同的解释分别翻译横线处的句子,并说说各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三、本大题共1小题,共24分。4.(12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山寺(宋)陆游【1】篮舆【2】送客过江村,小寺无人半掩门。古佛负墙尘漠漠,孤灯照殿雨昏昏。喜投禅榻聊寻梦,懒为啼猿更断魂。要识人间盛衰理,岸沙君看去年痕。注释:【1】这首诗写于陆游出任變州(今重庆奉节)通判时,诗人当时大约四十五岁。【2】篮舆:类似轿子的一种交通工具。(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的两句诗交代事情缘起,诗人乘篮舆为客人送行,路过江边的一个村庄,人古寺暂歇。B.“古佛负墙尘漠漠”句中“尘漠漠”照应上面诗句中“无人半掩门”,说明小寺无人料理已久。C“懒为啼猿更断魂”一句是说雨夜中传来一声声凄厉的猿啼,引起诗人的伤感乃至悲伤之极。D.结尾两句诗,诗人用难以寻找河沙去年的痕迹,来说明人间盛衰的变化,非人力可以改变。(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用“古佛”“孤灯”“禅榻”“啼猿”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荒凉、空寂的氛围。B.“孤灯照殿雨昏昏”一句诗映照出诗人身居边地,无法实现报国理想的落赏心情。C.诗人叙写送友途中所遇之事,寓理趣于景、情之中,做到景、情、理的浑然一体。D.这首诗与诗人充满爱国激情的豪放诗相比,具有一种言浅情浓的沉郁苍凉的格调。(3)诗句“喜投禅榻聊寻梦”与陆游《十一月四曰风雨大作》中“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都写到“梦”,这些梦是否相同?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5.(12分)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1)《琵琶行》中的诗人由所见所闻生发悲戚:“其间旦暮闻何物?①。”《登岳阳楼》中的诗人则由个人身世转为国事危难感伤涕零:“戎马关山北,②。”(2)秋日乍暖还寒,《声声慢》的作者悲愁:“③,怎敌他晚来风急。”故国晚秋,《桂枝香•金陵怀古》的作者远眺:“④,背西风、酒旗斜矗。”(3)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⑤,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苏洵《六国论》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警示北宋当权者:“为国者,⑥!”(4)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崇礼尚德。孔子在《侍坐》中提出“⑦”的主张;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提出要“思国之安者,⑧”的观点。(5)众多文人与酒确有着不解之缘。在苏轼笔下,“一世之雄”的曹操有着“⑨,横槊赋诗”的英姿,自己却发出“人生如梦,⑩”的感慨,在曹操自己的笔下,他因酒而忧,“对酒当歌,人生几何?⑪,去日苦多”;登上快阁的黄庭坚则因酒而喜,“朱弦已为佳人绝,⑫”。四、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6.(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大树之下到大树下站一站,我相信,你的心情会好起来。我心头时常会浮现好多棵大树的形象:故乡沂河岸边的古槐,浮来山的古银杏,陕北黄陵的古柏……一个人的成长史中,应该有大树的身影。一棵大树给周围、给人带来的恩泽可说是无限的。不止是物质上的奉献,还有精神上的感召。人一生或许能见到或听说许多大人物,但你能见到或听说几棵大树呢?——那些几百岁几千岁的大树。我人生中第一棵大树在故乡,是一棵国槐,乡民称本地槐,据说有六百多岁了。我家挨着沂河东岸,沂河发源于沂蒙山腹地,夜深人静时听得见水流浣沙之声。这棵树在河西岸一座老庙里,佛像早已无存,惟树下或立或卧着多块古碑。这个破败荒凉院落,曾是我儿时乐园,那棵树则是我十分敬畏的事物。伙伴们只要进入这棵大树荫蔽之下,就会滋生不一样的情感。我们需三人手接手才能将主干合抱,谁也没见过比它更大的树。主干完全中空了,树身布满吓人的窟窿,大着胆子拍一拍,便发出浑沌空洞虚无之声——那声音似有令我们灵魂出窍之力。等我能读明白那些古碑上的文字时,我已离开了故乡与大树。几十年来,我不时想,故乡若没有这棵树,不止缺了一道风景,亦缺了很多东西。连一棵大树都没有的故乡,还能有什么呢?另一棵更著名大树距我家也不太远,它在沂南县与莒县交界处的莒县,是有“天下银杏第一树”之称的浮来山银杏。周围见过没见过它的人都会说起它。他们会问从浮来山回来的人:白果树(银杏别名)还那样?那人就说:还那样啊。类似这样的对话在这棵树周围的人群中,应当已进行了好几千年了。该树高24.7米,主干周长15.7米,需八人方能合抱,树荫遮地一亩余。它的形态足以震撼人心,一树成大风景。主干如卧地礁岩,主枝如苍龙盘空,磅礴之势,浩然之气,撑起一方天地。无法确知其年龄,但肯定在三千岁以上。《左传》载,公元前715年9月,鲁隐公与莒子在此盟誓。两千七百年前的祖先,就让它来见证人类活动了,就信赖它了。一棵将生命从远古坚持到今日的树,有魅力魔力是必然的。师专毕业那年,我到莒县教书。二十岁,正是多情多欲又迷茫虚妄时节。我常常到这大树下站一站,在它浩瀚气息笼罩下,想一想人生中很切近或较幽远的问题。有一天,望着它枝头上青绿的叶子与果实,忽然想:这树龄是我年龄的一百五十倍以上啊!太不可思议了。我在它身边生活了十多年,又调到日照,离它也不远。现在,我人生的大半截已逝,而它——还那样。我与大树,正如庄子之言,是小知与大知、小年与大年。它比秦始皇大,比秦穆公大,比孔子大,比老子大,它每一片叶子都能俯视我们。没有哪个大人物会比它更大,而我们常常把自己弄得很大,把大树看得很小。我见到的最年长的树,在陕北桥山黄陵。黄陵轩辕庙内古柏林立,最大的那株有专名:黄帝手植柏。树高21米,主干高13.7米,基部周长11米,中围6.5米,上围2.5米,望去如一逐渐收紧之巨型圆台,稳重刚健。树冠并不大,仅几根巨枝如大鹏展翼,树身呈向左方扭曲盘旋之势,整棵大树便呈现出奇特的前行却又扭身回望之态。它岿然如山,一动不动,却似时刻都在发出千钧之力。据说树龄有5000岁,被誉为“世界柏树之父”。距这树不远,是黄帝塑像。塑像表现黄帝大步前行又扭身回望之态——也许他是要看看他的民众跟上来了没有。黄帝的苍然形态类似古柏,我想,雕塑家的灵感,可能就来自这棵树。说它是黄帝亲手栽植,谁也无法证明,就算是后世的一种附会或愿望吧。后世人心目中的黄帝,是民族祖先崇拜情结的堆垒与塑造。这个民族把祖先与起源,和一棵树联系在一起。古柏一侧有一片巨大伤口,从主干顶部直达根部,树干起码被撕裂掉几十公分厚。这是我见过的最大最惊人的植物伤口。可以判断出,这伤口是它一根巨枝劈裂的瞬间造成的,人间没有一把大刀能劈出这样的伤口,这可能是几百年甚至更久以前的一场暴风雨造成的。5000年,它经的风雨雷电太多了。把一块顽石放在一个地方5000年,也会化为齑粉,而它却带着这无与伦比的巨大伤口,一直坦然地站在世上。这棵树其实就像我们这个民族。对这个民族来说,这棵树已具有了图腾意义。世上的种种事物包括人,往往都是越老越丑。树却不是这样。没有哪棵大树是丑的。越是老树便越美好。什么能比大树更能表达生物之美呢?形态各异的树干,隆重打开的树冠,都是美的。每棵大树看上去都潇洒有仪,都坦率诚恳大度。而每个人包括我,不管表现得多么冠冕堂皇,骨子里总难脱尽苟苟营营之念。人有欲望,有奢求。树有什么欲望奢求呢?树站在那儿,一动不动,却对它周围所有生命、对脚下土地都有大恩德。一棵树死了,许多生命便丧失了家园;一片树林消失了,必定是众多生灵的悲剧。树生得那么伟岸,它的根就是它的脚,它有许多脚,却从不走路。人移植树不是满足树的欲望,而是满足人的欲望。树如果像人一样开步走,到处争夺,那会是什么景象呢?大地大约会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所有生命可能都将面临灭顶之灾。正是树的稳定给众生带来了稳定,正是树的奉献奠定了众生存在的基础。祖宗有言:山上有直树,世上无直人。面对树,人知道了惭愧。如果你的心里还能存有几棵大树的美好形象,那可能说明你在人生中不难找到美好的事物。树在世上站着,人也在世上站着。到大树下站一站,在大树下想一想:我能不能站得像样一点呢?(取材于夏立君同名散文)(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浑沌空洞虚无之声浑沌:无知无识的样子B.多情多欲又迷茫虚妄虚妄:不着边际C.后世的一种附会或愿望附会:把没有关系的事物说成有关系D.总难脱尽苟苟营营之念苟苟营营:不顾廉耻,到处钻营(2)下列对文章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列举三棵大树的树龄、树围、树高等数字,直观地表现出大树之“大”。B.作者引用《左传》记载,表现了鲁隐公与莒子预见到长寿的银杏树能佑护两国。C.全文多处将人与大树进行对比,表达了对大树的赞美和对人类的反思与批评。D.文章开头点题,奠定了对大树的感情基调;结尾呼应开头,进一步开掘题意。(3)请简要概括作者对大树情感认识的变化历程。(4)①文章结尾“我能不能站得像样一样点呢?”中“像样”的含义是什么?②文章以“大树之下”为题目,有何妙处?五、本大题共1小题,共65分。(一)语言基础应用(5分)7.(5分)语言基础应用。①9月25日下午,学校召开家长座谈会。②到会的15名与会者,就如何开展课外活动的问题展开讨论。③查阅课外活动相关资料和记录,大家讨论、发现、解决了课外活动中的一些问题。④大家对不尽人意的地方提出改进意见。⑤指出要提高课外活动质量意识,不把这一点重视好,就难以开展好课外活动。⑥为了防止课外活动违规收费这类事件不再发生,要加强教育和管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②句中的“到会的”可以不删除。B.④句中的“不尽人意”应换为“不尽如人意”。C.⑤句中的“提高……意识”不搭配。D.⑤句中面线的语句改为“不重视这一点”。(2)不改变句意,请修改③⑥句,将改写后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二)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8.(10分)按题目要求写作。很多同学有用搜题软件搜索答案的习惯。对于这个现象,你有什么看法呢?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理。9.学校在期中考试之后将组织同学们去颐和园秋游,请你以年级组的身份拟写一则通知,向同学们说明相关事宜。要求:信息明确,语言简明。10.请以“生活处处有惊喜”为题目,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不超过150字。(三)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11.(50分)根据材料,完成作文。①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回望百年,中国由积贫积弱到独立富强再到走向民族复兴,都少不了千千万万普通民众的奋力拼搏。“革命先驱”李大钊曾是一名图书馆主任,张秉贵是百货大楼售货员,“时代楷模”张桂梅是农村学校的校长,“00后戍边英雄”陈祥榕是一名普通士兵……你我皆凡人,均是国家建设中的普通一员,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广阔的天地。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对普通人怎样的思考,请以“说普通人”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字数不少于700字。12.请以“陪伴”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2022-2023学年北京八十中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一、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1.(18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近日,河南省以及广西桂平市西山景区陆续捕获鳄雀鳝的事情,引发公众对于外来物种入侵的高度关注。鳄雀鳝原产北美洲南部地区,是史前鱼类,在地球上存在超过1亿年,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雀鳝科,是大雀鳝属下的成员。雀鳝是一种古老鱼类,主要分布在北美洲和中美洲,包括7个物种,其中一个就是鳄雀鳝。鳄雀鳝是一种食肉鱼,它有一个长吻,形成它的上下颌,其上下颌较长,延伸向前,上面有很多细小但尖税的齿,看上去比较类似于鳄鱼的嘴巴,因此,被称为鳄雀鳝。鳄雀鳝身体很长,长度可以达到3米多,重量可以长到137公斤,它的背鳍以及臀鳍、尾鳍等都很靠后,当它抓住猎物或把猎物杀死,会先从头吞下去。鳄雀鳝主要生活在淡水区域,常出没于水湾流速较低的地方,它可以用鱼鳔直接呼吸空气,吞入水表面的空气,耐受力很强,而不像其他的鱼出了水面就容易死。鳄雀鳝会主动攻击它认为可以作它的饵料和食物的生物,只要是水里的活物,几乎通吃,对生态具有极强的破坏性。鳄雀鳝皮糙肉厚,它的鳞片被称作硬鳞,就像盾牌一样,紧密结合在一起,非常硬。一般鱼的鳞片,比如在吃鱼的时候是可以被刮下来的。而据新闻报道:“人们抓鱼(鳄雀鳝)时,用鱼叉去叉,鱼叉都断了。”鳄崔鳝属于大型凶猛食肉型鱼类,虽然性情凶猛,但在原产地是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一环。这种鱼产卵的时候,鱼卵会被其他鱼吃掉,所以不会泛滥。在我国生态环境中它没有天敌,一旦入侵成功,就将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其中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导致湖水里鱼群总数下降。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李晨虹教授认为,江湖上鳄雀鳝之前的最大淡水鱼,可能是我们最近已宣告灭绝的长江白鲟。当然,世界上还有共他鲟鱼、巨骨舌鱼、湄公河巨鲇等要比鳄雀鳝大。论体型的话,东北鳇鱼也比鳄雀鳝大。不管怎样,生猛食肉的鳄雀鳝,算得上淡水鱼类中的巨物,堪称“新鱼王”。材料二历经亿万年的演变,地球上任何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都有自己的生态系统,在这里每个生物几乎都有自己的天敌。比如水葫芦,在南美洲,就有象甲虫吃它的叶子。在亚马逊河,食人鱼是其他鱼类的捕杀对象。那些今天被我们视为心腹大患的外来入侵生物,在原产地,都是温顺的良民,它们曾经无心也无力与整个生态系统为敌。然而人们在引进它们时,出于对成活率的考虑,忽略了同时引进它们的天敌。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外来生物入侵日益加剧,造成原有生物群落的哀退,破坏生物多样性,导致农、林、牧、渔业损失严重威胁全球的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外来生物入侵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公众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的热点问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之后,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自然界维持生态的平衡,靠的是一条奇妙的生物链。如果不幸失去了中间的任何一环,都将给当今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灾难,而目前人类研究的物种,不到地球上的20%,依据这样不完全的认识水平,人类每一次引入新的外来物种,无疑是在冒极大的风险。我国高度重视外来入侵生物防治工作,积极采取措施,认真做好外来入侵生物的管理和防治工作。农业部成立了外来物种管理办公室,会同有关部委,分工负责,密切配合,按照“广泛发动、除防并举、突出重点、综合防治”的方针,群防群治,如对紫茎泽兰、豚草、红火蚁、水花生、少花蒺藜苹等外来入侵生物进行了集中灭除,成效显著。今年8月1日实施的《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引进、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未经批准擅自引进、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的,将依照生物安全法第八十一条进行处罚。未经批准,擅自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捕回、找回释放或者丢弃的外来物种。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涉嫌犯罪的,将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专家表示,鳄雀鳝是外来物种,尽管目前法律上仍未明确对鳄雀鳝的销售进行限制,但如果购买后随意放生或丢齐,已涉嫌违法,因此,消费者对于一些不熟悉的外来物种应谨慎购买。如果市民在公园等地发现鳄雀鳝,要尽快上报,由当地管理部门捕捞清除,并作无害化处理。(以上二则材料取材于北青网等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鳄雀鳝作为外来入侵物种的依据,不正确的一项是DA.鳄雀鳝属于分布在北美洲和中美洲地区的古老鱼类雀鳝中的一种鱼。B.鳄雀鳝攻击性很强,只要是水里的活物都可成为它的饵料和食物。C.鳄雀鳝的生活习性,使亡在我国生态环境中没有天敌,危害性强。D.鳄雀鳝目前是最大的淡水鱼,长江白鲟灭绝后,它成为“新鱼王”。(2)根据材料一、二,我国相关部门重视鳄雀鳝的主要原因,正确的一项是BA.鳄雀鳝攻击性很强,曾在一些景区里伤过人,影响当地的旅游发展。B.鳄雀鳝属于外水鱼类,在我国没有天敌,会造成入侵水域生态破坏。C.现在养殖鳄雀鳝的人较多,放生的人也多,观赏鱼市场需加强管理。D.引进鳄雀鳝,但没有引进它的天敌,造成鳄雀鳝的生态环境不平衡。(3)根据材料二,对于外来物种入侵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A.外来物种的入侵是相对于一个地区来说的,并非生物本身的问题。B.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会引起地区生态安全,各国政府已开始关注。C.外来物种的入侵是社会发展中的产物,与达尔文的“进化论”无关。D.外来物种的入侵,占全球物种的20%,不会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4)根据以上二则材料内容,下列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BA.鳄雀鳝是可以养殖的,但不能随意放生,更不可投入湖泊、池塘、河流等地。B.发现鳄雀鳝要及时报告,通知相关部门进行捕捞清除,不可私自垂钓、食用。C.学校要教育学生夏季不要到河里野游,因为会受到鳄雀鳝这种凶猛鱼类的攻击。D.我们可以引进鳄雀鳝的天敌生物,让它们相互制约,达到区域生态环境的平衡。(5)根据以上二则材料内容,请概括说明我们如何防止鳄雀鳝这种外来物种的入侵。【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回归原文,用原文相关信息辨析选项。(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与原文相关信息进行对比,进而辨析选项正误。(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推断。解答本题,需要先理解选项信息,再联系原文观点进行辨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推断。解答本题,需要先理解选项信息,再联系原文观点进行辨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解答本题,需要根据题干信息筛选原文内容,进而概括作答。【解答】(1)D.“鳄雀鳝目前是最大的淡水鱼……”张冠李戴,原文表述是“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李晨虹教授认为,江湖上鳄雀鳝之前的最大淡水鱼”“世界上还有共他鲟鱼、巨骨舌鱼、湄公河巨鲇等要比鳄雀鳝大。论体型的话,东北鳇鱼也比鳄雀鳝大”,说明鳄雀鳝不是目前是最大的淡水鱼。故选D。(2)A.材料一表述是“鳄雀鳝会主动攻击它认为可以作它的饵料和食物的生物,只要是水里的活物,几乎通吃,对生态具有极强的破坏性”,并未提及“曾在一些景区里伤过人,影响当地的旅游发展”。C.无中生有,两则材料都未涉及“养殖鳄雀鳝”。D.“但没有引进它的天敌,造成鳄雀鳝的生态环境不平衡”有误,材料二“然而人们在引进它们时,出于对成活率的考虑,忽略了同时引进它们的天敌”的表述针对的是食人鱼被引进的原因。故选B。(3)B.“各国政府已开始关注”有误,原文表述为“外来生物入侵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公众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的热点问题”。C.“与达尔文的‘进化论’无关”有误,原文表述为“自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之后,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自然界维持生态的平衡,靠的是一条奇妙的生物链”,由此可知达尔文的进化论给予了人们一定的启示。D.“不会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有误,原文表述是“目前人类研究的物种,不到地球上的20%,依据这样不完全的认识水平,人类每一次引入新的外来物种,无疑是在冒极大的风险”。故选A。(4)A.“鳄雀鳝是可以养殖的”有误,两则材料都未提及“鳄雀鳝”养殖问题。C.强加因果。材料一提及“鳄雀鳝”具有攻击性,但并未提及攻击人类,“学生夏季不要到河里野游”与“鳄雀鳝”无关。D.材料一表述是“在我国生态环境中它没有天敌,一旦入侵成功,就将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引进鳄雀鳝的天敌生物”可以制约“鳄雀鳝”,但并不代表可以相互制约,对我国生态环境仍旧存在威胁。故选B。(5)材料二详细介绍了我国目前的相关措施,但普及性存在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外来转种入侵”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让公众了解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不擅自引进。根据“我国高度重视外来入侵生物防治工作,积极采取措施,认真做好外来入侵生物的管理和防治工作。农业部成立了外来物种管理办公室,会同有关部委,分工负责……”得出:相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管理防治,认真做好外来人侵物种的管理和防治工作。根据“今年8月1日实施的《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引进、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得出:加强法治教育,严格执行相关法规,依法管理,公众也要遵法守法引进行外来物种。答案:(1)D(2)B(3)A(4)B(5)①加强“外来转种入侵”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让公众了解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不擅自引进。②相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管理防治,认真做好外来人侵物种的管理和防治工作。③加强法治教育,严格执行相关法规,依法管理,公众也要遵法守法引进行外来物种。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25分。2.(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一)余少学南中,一时诗人皆授以作诗之法。如何汉魏,如何盛唐,抑扬声调之间,规模不似,无以御其学力,裁其议论,便流入为中、晚,为宋、元矣。余时颇领崖略,妄相唱和。稍长,经历变故,每视其前作,修辞琢句,非无与古人一二相合者,然嚼蜡了无余味。明知久久学之,必无进益,故于风雅,意绪阔略。其间驴背篷底,茅店客位,酒醒梦余,不容读书之处,间括韵语,以销永漏,以破寂寥,则时有会心。然后知诗非学之而致,盖多读书,则诗不期工而自工。若学诗以求其工,则必不可得。读经史百家,则虽不见一诗而诗在其中。若只从大家之诗,章参句炼,而不通经史百家,终于僻固而狭陋耳。夫诗之道甚大,一人之性情,天下之治乱,皆所藏纳。古今志士学人之心思愿力,千变万化,各有至处,不必出于一途。今于上下数千年之中而必欲一之以唐,于唐数百年之中而必欲一之以盛唐。盛唐之诗岂其不佳,然盛唐之平奇浓淡,亦未尝归一,将又何所适从耶?是故论诗者但当辨其真伪,不当拘以家数。若无王、孟、李、杜之学,徒借咀嚼之力以求其似,盖未有不伪者也。一友以所作示余,余曰:“杜诗也。”友逊谢不敢当。余曰:“有杜诗,不知子之为诗者安在?”友茫然自失。此正伪之谓也!(取材于黄宗羲《诗历题辞》)(二)今有两人,其一人心地超然,所谓具千古只眼人也,即使未尝操纸笔呻吟,学为文章,但直抒胸臆,信手写出,如写家书,虽或疏卤,然绝无烟火酸馅习气,便是宇宙间一样绝好文字;其一人犹然尘中人也,虽其专专学为文章,其于所谓绳墨布置,则尽是矣,然番来覆去,不过是这几句婆子舌头语,索其所谓真精神与千古不可磨灭之见,绝无有也,则文虽工而不免为下格。此文章本色也。即如以诗为喻,陶彭泽未尝较声律,雕句文,但信手写出,便是宇宙间第一等好诗。何则?其本色高也。自有诗以来,其较声律、雕句文、用心最苦而立说最严者,无如沈约,苦却一生精力,使人读其诗,只见其綑缚龌龊,满卷累牍,竟不曾道出一两句好话。何则?其本色卑也。本色卑,文不能工也,而况非其本色者哉!(节选于唐顺之《答茅鹿门知县二》)(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以销永漏销:消磨B.各有至处至:好,独到C.必欲一之以唐一:统一衡量(评判)D.友逊谢不敢当谢:感谢(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A.①皆授以作诗之法②以破寂寥B.①然后知诗非学之而致②终于僻固而狭陋耳C.①则虽不见一诗而诗在其中②则文虽工而不免为下格D.①其一人心地超然②其本色高也(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是故论诗者但当辨其真伪,不当拘以家数所以论诗的只应辨别它的真伪,而不应拘泥于家数派别B.有杜诗,不知子之为诗者安在达到杜甫诗的水平,不知道你学写诗的目标还在哪里C.如写家书,虽或疏卤如写家信,虽然时有粗疏D.其于所谓绳墨布置,则尽是矣对文章的规矩布置,则足够完美(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DA.黄宗羲少年时期向当时的诗人学习古代名家作诗之法。B.黄宗羲钟情于自己在特定境遇下有所触动而创作的诗。C.黄宗羲反对以失去自我为代价刻苦学习唐代大诗人的诗。D.唐顺之以为沈约的诗不讲究声律,不斟酌句文。(5)围绕诗文创作如何“工”的问题,材料二是如何逐层论述的?请简要概括。【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含义的掌握能力。解答时,学生要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也可以借助语境、语法知识来推断。(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时,学生要了解虚词的用法,结合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把握文言句子翻译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内容概括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理解文本的内容,再结合选项比对判断。(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写作思路的分析能力。解答时,要了解文本大意,划分层次,再结合题目要求概括作答。【解答】(1)D.句意:朋友谦逊地辞谢说不敢当。谢:辞谢、谢绝。故选D。(2)A.①介词,用、把;②连词,用来。B.①连词,表顺承,就;②连词,表转折,却。C.①②两句“则”都是连词,那么。D.①副词,其中;②代词,他。故选C。(3)B.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安在”,宾语前置,即“在安”。句意:有杜诗,但不知您的诗在哪里?故选B。(4)D.“唐顺之以为沈约的诗不讲究声律,不斟酌句文”错,由“自有诗以来,其较声律、雕句文、用心最苦而立说最严者,无如沈约”可知,唐顺之认为自从有诗以来,追求声律、雕琢句文、用心最苦且创立学说最严格的人,没有比得上沈约的。故选D。(5)由“今有两人……此文章本色也”可知,文本先举“以手写我心”的文章与“刻意为文而无真精神”的文章比较,提出写文章要写出本色;由“即如以诗为喻……其本色卑也”可知,接着文本以陶渊明与沈约的诗比较,诗文高下主要看其本色高卑;由“本色卑,文不能工也,而况非其本色者哉”可知,文本最后得出结论,即本色卑的文章“不能工”,非本色的文章更“不能工”。答案:(1)D(2)C(3)B(4)D(5)先举“以手写我心”的文章与“刻意为文而无真精神”的文章比较,提出写文章要写出本色;之后,进一步以陶渊明与沈约的诗比较,诗文高下主要看其本色高卑。最后得出结论:本色卑的文章“不能工”,非本色的文章更“不能工”。参考译文:(一)我年轻时在南中(南京)学习,当时的诗人都曾把作诗方法传授给我。怎样是汉魏,怎样是盛唐,如在抑扬顿挫声调之间,模仿得不像,无法驾驭学力,剪裁议论,就会流为中晚唐诗,为宋元诗了。我当时颇能领略大概,妄相唱和。年龄稍大后,经历了变故,每每看自己以前的诗作,觉得修饰词藻雕琢章句上,不是没有一两分和古人相合的,但总的讲,味同嚼蜡,没有一点味道。明知长久学下去,必定没有长进,所以对于作诗一事,就心绪淡漠了。其中在驴背上船篷下,在小旅店里,酒醒梦回,在不能读书的地方,有时搜括诗句,来消磨长夜,破除寂寥,却时时有所领会。这样以后才知道学诗不是光靠学习就能行,大体讲讲要多读书,那么作诗不求工而自然会工。假若想靠学来求工,那必定做不到。读经史百家,虽然看不到一首诗而诗就在其中。如果只在大名家的诗里,模拟章法提炼字句,却不通晓经史百家,终免不了狭僻固陋的毛病。诗道很广,一人的性情,天下的治乱,都藏纳在其中。古往今来志士学人的心思愿力,千变万化,各有独到之处,不必出于一途。如今上下几千年中却一定要用唐诗来划一,在唐代几百年中又一定要用盛唐来划一。盛唐的诗不是不好,但是盛唐诗中或平或奇、或浓或淡,也未尝归于划一,那又将跟从哪一种呢?所以论诗的只应辨别它的真伪,而不应拘泥于家数派别。假若没有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的学识只是借助沉溺、玩味的工夫来求得相似,几乎没有不伪的。有一位朋友把他所写的给我看,我说:“是杜诗。”朋友谦逊地辞谢说不敢当。我又说:“有杜诗,但不知您的诗在哪里?”朋友听了,茫然若失。其实这正是所谓“伪”啊!(二)现在有这样两人:其中一人心地超凡拔俗,所谓有不同于古今一般识见的人,即使没有持纸笔苦思冥想,学做文章,只是直抒胸臆,随手写出,如写家信,虽然时有粗疏,然而决没有世间的俗气和迂腐寒酸的味道,便是存在于宇宙间的一种绝好文字;另一人却还是世尘中人,他虽然专门钻研学写文章,对文章的规矩布置,则尽其所能,然而翻来覆去,终不过是这么几句老妇人的舌上常语,要寻求其中所谓的真精神和千古不可磨灭的识见,是绝对没有的,这样文章虽然工整,却仍不免是格调低下的。这是文章的本色问题。即以诗为例,陶彭泽没有专门计较作诗的声律,雕琢句子文字,只是随手写出,便是宇宙间第一等好诗。这是什么道理?是他的本色高卓。自从有诗以来,追求声律、雕琢句文、用心最苦且创立学说最严格的人,没有比得上沈约的。他苦苦化费了一生的精力,使人读他的诗只见种种束缚和限制,整卷累篇,竟没有说出一两句好话。这是什么原因?是他的本色卑下。本色卑下,文章自然不能完善,何况不是他本色的那些作品呢!3.(6分)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①子曰:“为命①,禅谌②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③子羽修怖之,东里④子产润色之。”(《论语•宪问》)②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⑤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论语•宪问》)③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论语•微子》)【注】①命:外交辞令。②裨谌:人名。③行人:官名。④东里:地名。⑤赵魏:晋国最有权势的大夫赵氏、魏氏。老:大夫的家臣。(1)在《论语》中,孔子对如何使用人才有自己的独到见解,阅读上面三则材料,简要概括孔子的用人观。(2)关于“君子不施其亲”中“施”的解读历来众说纷纭,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解释为“怠慢”,而石永楙在《论语正》中解释为“赦宥”。结合两种不同的解释分别翻译横线处的句子,并说说各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经典文本含义、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应对文本进行逐字翻译,然后理解把握文中人物的观点、情感态度。(2)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应注意理解材料中关键语句的意思,结合自己的理解分析文本内容,要准确提炼概括。【解答】(1)材料一“禅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怖之,东里子产润色之”,一道外交文书需要经过四道手续,由四位大夫各尽所长,可见应博采众长;材料二“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说明要用人所长;材料三抓住“无求备于一人”,不应对别人过于苛责。(2)材料涉及的是正确认识任亲问题。解释为“怠慢”,则体现了信用亲属,大胆用贤。解释为“赦宥”体现了任亲要注意兴利除弊,不要让任亲变成了“任人唯亲”,要在任贤的约束下进行。用孔子的思想分析,即“博爱”或“一视同仁”的观念。答案:(1)博采众长;用其所长,避人所短(知人善用、因材致用);对人才不能求全责备。(2)“施”当“怠慢”讲,是说君子用人不要疏远怠慢自己的亲族,体现孔子“仁爱”(博爱)的思想;“施”当“赦宥”讲,是说君子(掌权的人)对自己的亲人不应放松管束,体现人人平等的思想。参考译文:孔子说:“郑国制订外交文件,由裨谌起草,世叔提出意见,外交官子羽修改,东里子产作加工润色。”孔子说:“孟公绰担任晋国的赵氏、氏的家臣是绅绅有余的,但是做不了滕国和薛国这样小国的大夫。”周公对鲁公说:“一个有道的国君不疏远他的亲族;不使大臣怨恨没有被任用;故旧朋友如果没有大的过错,就不要抛弃他们;不要对一个人求全责备。”三、本大题共1小题,共24分。4.(12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山寺(宋)陆游【1】篮舆【2】送客过江村,小寺无人半掩门。古佛负墙尘漠漠,孤灯照殿雨昏昏。喜投禅榻聊寻梦,懒为啼猿更断魂。要识人间盛衰理,岸沙君看去年痕。注释:【1】这首诗写于陆游出任變州(今重庆奉节)通判时,诗人当时大约四十五岁。【2】篮舆:类似轿子的一种交通工具。(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开头的两句诗交代事情缘起,诗人乘篮舆为客人送行,路过江边的一个村庄,人古寺暂歇。B.“古佛负墙尘漠漠”句中“尘漠漠”照应上面诗句中“无人半掩门”,说明小寺无人料理已久。C“懒为啼猿更断魂”一句是说雨夜中传来一声声凄厉的猿啼,引起诗人的伤感乃至悲伤之极。D.结尾两句诗,诗人用难以寻找河沙去年的痕迹,来说明人间盛衰的变化,非人力可以改变。(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CA.诗人用“古佛”“孤灯”“禅榻”“啼猿”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荒凉、空寂的氛围。B.“孤灯照殿雨昏昏”一句诗映照出诗人身居边地,无法实现报国理想的落赏心情。C.诗人叙写送友途中所遇之事,寓理趣于景、情之中,做到景、情、理的浑然一体。D.这首诗与诗人充满爱国激情的豪放诗相比,具有一种言浅情浓的沉郁苍凉的格调。(3)诗句“喜投禅榻聊寻梦”与陆游《十一月四曰风雨大作》中“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都写到“梦”,这些梦是否相同?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分析】(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分析能力。仔细分析诗句,选出最佳答案即可。(2)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分析能力。本题从句意、人物形象、文体特点、语言特点几个角度进行考查,分析选项的错误点,排除法作答。(3)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与诗歌情感的分析能力,首先理解诗句大意,然后结合全文分析皆可。【解答】(1)C.“引起诗人的伤感乃至悲伤之极”表述错误,应该注意“懒为”二字,作者已经懒于为此事伤情了。故选C。(2)A.不仅仅有“荒凉、空寂的氛围”,还需要注意“喜投”字表达的情感。B.“无法实现报国理想的落寞心情”单从此句无法体现。D.“言浅”二字错误,应为“言深情浓”。故选C。(3)《十一月四曰风雨大作》:根据诗句“尚思为国戍轮台”“铁马冰河人梦来”意思是“依旧想要为祖国去守卫轮台”“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可知,作者想要为国效力,但是却遭受到排挤,所以只能在梦里去实现,所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梦”,表现的是诗人的英雄气概。《山寺》:根据诗句“喜投禅榻聊寻梦”“要识人间盛衰理,岸沙君看去年痕”意思是“非常欣喜地得到了山寺,去寻一寻禅梦”“要认识世间盛衰兴亡的道理,需要去看时间留下的痕迹”,可知,虽然陆游到山寺中是去寻找禅理的,但是却包含着诗人对于王朝盛衰,年华老去的感慨。答案:(1)C(2)C(3)不一样,《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山寺》中的“聊寻梦”则虽然充满禅理,但是也包含着诗人对于王朝盛衰,年华老去的感慨,体现出了作者心中的落寞。5.(12分)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1)《琵琶行》中的诗人由所见所闻生发悲戚:“其间旦暮闻何物?①杜鹃啼血猿哀鸣。”《登岳阳楼》中的诗人则由个人身世转为国事危难感伤涕零:“戎马关山北,②凭轩涕泗流。”(2)秋日乍暖还寒,《声声慢》的作者悲愁:“③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故国晚秋,《桂枝香•金陵怀古》的作者远眺:“④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3)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⑤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苏洵《六国论》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警示北宋当权者:“为国者,⑥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4)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崇礼尚德。孔子在《侍坐》中提出“⑦为国以礼”的主张;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提出要“思国之安者,⑧必积其德义”的观点。(5)众多文人与酒确有着不解之缘。在苏轼笔下,“一世之雄”的曹操有着“⑨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英姿,自己却发出“人生如梦,⑩一尊还酹江月”的感慨,在曹操自己的笔下,他因酒而忧,“对酒当歌,人生几何?⑪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登上快阁的黄庭坚则因酒而喜,“朱弦已为佳人绝,⑫青眼聊因美酒横”。【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解答】故答案为:(1)①杜鹃啼血猿哀鸣②凭轩涕泗流(重点字:猿、泗)(2)③三杯两盏淡酒④归帆去棹残阳里(重点字:盏、棹)(3)⑤族秦者秦也⑥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重点字:族、威、劫)(4)⑦为国以礼⑧必积其德义(重点字:礼、德)(5)⑨酾酒临江⑩一尊还酹江月⑪譬如朝露⑫青眼聊因美酒横(重点字:酾、尊、酹、譬、聊)四、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6.(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大树之下到大树下站一站,我相信,你的心情会好起来。我心头时常会浮现好多棵大树的形象:故乡沂河岸边的古槐,浮来山的古银杏,陕北黄陵的古柏……一个人的成长史中,应该有大树的身影。一棵大树给周围、给人带来的恩泽可说是无限的。不止是物质上的奉献,还有精神上的感召。人一生或许能见到或听说许多大人物,但你能见到或听说几棵大树呢?——那些几百岁几千岁的大树。我人生中第一棵大树在故乡,是一棵国槐,乡民称本地槐,据说有六百多岁了。我家挨着沂河东岸,沂河发源于沂蒙山腹地,夜深人静时听得见水流浣沙之声。这棵树在河西岸一座老庙里,佛像早已无存,惟树下或立或卧着多块古碑。这个破败荒凉院落,曾是我儿时乐园,那棵树则是我十分敬畏的事物。伙伴们只要进入这棵大树荫蔽之下,就会滋生不一样的情感。我们需三人手接手才能将主干合抱,谁也没见过比它更大的树。主干完全中空了,树身布满吓人的窟窿,大着胆子拍一拍,便发出浑沌空洞虚无之声——那声音似有令我们灵魂出窍之力。等我能读明白那些古碑上的文字时,我已离开了故乡与大树。几十年来,我不时想,故乡若没有这棵树,不止缺了一道风景,亦缺了很多东西。连一棵大树都没有的故乡,还能有什么呢?另一棵更著名大树距我家也不太远,它在沂南县与莒县交界处的莒县,是有“天下银杏第一树”之称的浮来山银杏。周围见过没见过它的人都会说起它。他们会问从浮来山回来的人:白果树(银杏别名)还那样?那人就说:还那样啊。类似这样的对话在这棵树周围的人群中,应当已进行了好几千年了。该树高24.7米,主干周长15.7米,需八人方能合抱,树荫遮地一亩余。它的形态足以震撼人心,一树成大风景。主干如卧地礁岩,主枝如苍龙盘空,磅礴之势,浩然之气,撑起一方天地。无法确知其年龄,但肯定在三千岁以上。《左传》载,公元前715年9月,鲁隐公与莒子在此盟誓。两千七百年前的祖先,就让它来见证人类活动了,就信赖它了。一棵将生命从远古坚持到今日的树,有魅力魔力是必然的。师专毕业那年,我到莒县教书。二十岁,正是多情多欲又迷茫虚妄时节。我常常到这大树下站一站,在它浩瀚气息笼罩下,想一想人生中很切近或较幽远的问题。有一天,望着它枝头上青绿的叶子与果实,忽然想:这树龄是我年龄的一百五十倍以上啊!太不可思议了。我在它身边生活了十多年,又调到日照,离它也不远。现在,我人生的大半截已逝,而它——还那样。我与大树,正如庄子之言,是小知与大知、小年与大年。它比秦始皇大,比秦穆公大,比孔子大,比老子大,它每一片叶子都能俯视我们。没有哪个大人物会比它更大,而我们常常把自己弄得很大,把大树看得很小。我见到的最年长的树,在陕北桥山黄陵。黄陵轩辕庙内古柏林立,最大的那株有专名:黄帝手植柏。树高21米,主干高13.7米,基部周长11米,中围6.5米,上围2.5米,望去如一逐渐收紧之巨型圆台,稳重刚健。树冠并不大,仅几根巨枝如大鹏展翼,树身呈向左方扭曲盘旋之势,整棵大树便呈现出奇特的前行却又扭身回望之态。它岿然如山,一动不动,却似时刻都在发出千钧之力。据说树龄有5000岁,被誉为“世界柏树之父”。距这树不远,是黄帝塑像。塑像表现黄帝大步前行又扭身回望之态——也许他是要看看他的民众跟上来了没有。黄帝的苍然形态类似古柏,我想,雕塑家的灵感,可能就来自这棵树。说它是黄帝亲手栽植,谁也无法证明,就算是后世的一种附会或愿望吧。后世人心目中的黄帝,是民族祖先崇拜情结的堆垒与塑造。这个民族把祖先与起源,和一棵树联系在一起。古柏一侧有一片巨大伤口,从主干顶部直达根部,树干起码被撕裂掉几十公分厚。这是我见过的最大最惊人的植物伤口。可以判断出,这伤口是它一根巨枝劈裂的瞬间造成的,人间没有一把大刀能劈出这样的伤口,这可能是几百年甚至更久以前的一场暴风雨造成的。5000年,它经的风雨雷电太多了。把一块顽石放在一个地方5000年,也会化为齑粉,而它却带着这无与伦比的巨大伤口,一直坦然地站在世上。这棵树其实就像我们这个民族。对这个民族来说,这棵树已具有了图腾意义。世上的种种事物包括人,往往都是越老越丑。树却不是这样。没有哪棵大树是丑的。越是老树便越美好。什么能比大树更能表达生物之美呢?形态各异的树干,隆重打开的树冠,都是美的。每棵大树看上去都潇洒有仪,都坦率诚恳大度。而每个人包括我,不管表现得多么冠冕堂皇,骨子里总难脱尽苟苟营营之念。人有欲望,有奢求。树有什么欲望奢求呢?树站在那儿,一动不动,却对它周围所有生命、对脚下土地都有大恩德。一棵树死了,许多生命便丧失了家园;一片树林消失了,必定是众多生灵的悲剧。树生得那么伟岸,它的根就是它的脚,它有许多脚,却从不走路。人移植树不是满足树的欲望,而是满足人的欲望。树如果像人一样开步走,到处争夺,那会是什么景象呢?大地大约会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所有生命可能都将面临灭顶之灾。正是树的稳定给众生带来了稳定,正是树的奉献奠定了众生存在的基础。祖宗有言:山上有直树,世上无直人。面对树,人知道了惭愧。如果你的心里还能存有几棵大树的美好形象,那可能说明你在人生中不难找到美好的事物。树在世上站着,人也在世上站着。到大树下站一站,在大树下想一想:我能不能站得像样一点呢?(取材于夏立君同名散文)(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A.浑沌空洞虚无之声浑沌:无知无识的样子B.多情多欲又迷茫虚妄虚妄:不着边际C.后世的一种附会或愿望附会:把没有关系的事物说成有关系D.总难脱尽苟苟营营之念苟苟营营:不顾廉耻,到处钻营(2)下列对文章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作者列举三棵大树的树龄、树围、树高等数字,直观地表现出大树之“大”。B.作者引用《左传》记载,表现了鲁隐公与莒子预见到长寿的银杏树能佑护两国。C.全文多处将人与大树进行对比,表达了对大树的赞美和对人类的反思与批评。D.文章开头点题,奠定了对大树的感情基调;结尾呼应开头,进一步开掘题意。(3)请简要概括作者对大树情感认识的变化历程。(4)①文章结尾“我能不能站得像样一样点呢?”中“像样”的含义是什么?②文章以“大树之下”为题目,有何妙处?【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中相关词语解说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相关句子,结合语境进行分析,正确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理解与赏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作者对大树情感认识的变化历程的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概括。(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中重要语句含义及标题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句子的意思,并结合文本相关内容理解其深层含义,读懂文本,结合具体内容从内容、结构等方面分析标题的作用。【解答】(1)A.浑沌:模糊不清,不分明。故选:A。(2)B.“表现了鲁隐公与莒子预见到长寿的银杏树能佑护两国”错误。原文是说“公元前715年9月,鲁隐公与莒子在此盟誓。两千七百年前的祖先,就让它来见证人类活动了,就信赖它了。一棵将生命从远古坚持到今日的树,有魅力魔力是必然的”。故选:B。(3)①由“那棵树则是我十分敬畏的事物。伙伴们只要进入这棵大树荫蔽之下,就会滋生不一样的情感”可知,童年时,对家乡的大槐树产生懵懂的敬畏之心。②由“我与大树,正如庄子之言,是小知与大知、小年与大年。它比秦始皇大,比秦穆公大,比孔子大,比老子大,它每一片叶子都能俯视我们。没有哪个大人物会比它更大,而我们常常把自己弄得很大,把大树看得很小”可知,青年时,对比浮来山银杏树感到自身乃至人类的渺小。③由“古柏一侧有一片巨大伤口,从主干顶部直达根部,树干起码被撕裂掉几十公分厚。……这棵树其实就像我们这个民族。对这个民族来说,这棵树已具有了图腾意义”可知,见到黄帝手植柏的巨大伤口,赞美它象征了坚韧的民族精神。④由“越是老树便越美好。什么能比大树更能表达生物之美呢?形态各异的树干,隆重打开的树冠,都是美的。每棵大树看上去都潇洒有仪,都坦率诚恳大度”“一棵树死了,许多生命便丧失了家园;一片树林消失了,必定是众多生灵的悲剧。树生得那么伟岸,它的根就是它的脚,它有许多脚,却从不走路”可知,由三棵大树进而认识到世上的大树都有生物之美和奉献精神(或对周围事物有大恩德)。⑤由“树在世上站着,人也在世上站着。到大树下站一站,在大树下想一想:我能不能站得像样一点呢”可知,由世上的大树联想到人也应该像树伟岸地活着。(4)①“像样”的含义是“达到一定标准”的意思,结合“一棵将生命从远古坚持到今日的树,有魅力魔力是必然的”“这伤口是它一根巨枝劈裂的瞬间造成的,人间没有一把大刀能劈出这样的伤口,这可能是几百年甚至更久以前的一场暴风雨造成的。5000年,它经的风雨雷电太多了。把一块顽石放在一个地方5000年,也会化为齑粉,而它却带着这无与伦比的巨大伤口,一直坦然地站在世上”等语境可知,这里是指像大树那样有顽强的生命力,(即使受伤)坚韧不拔,坦荡伟岸。②“大树之下”会引起读者对文本缩写内容的思考,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全文都是作者对树的描写及思考,“大树之下”是全文线索,作者站在三棵大树下的思考构成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大树之下”暗示作者在大树之下的思考,结合文末“树在世上站着,人也在世上站着。到大树下站一站,在大树下想一想:我能不能站得像样一点呢”的内容可知,题目暗示文章的主旨,人应站在大树下,学习像大树一样活着。答案:(1)A(2)B(3)①童年时,对家乡的大槐树产生懵懂的敬畏之心。②青年时,对比浮来山银杏树感到自身乃至人类的渺小。③见到黄帝手植柏的巨大伤口,赞美它象征了坚韧的民族精神。④由三棵大树进而认识到世上的大树都有生物之美和奉献精神(或对周围事物有大恩德)。⑤由世上的大树联想到人也应该像树伟岸地活着。(4)①“像样”的含义是“达到一定标准”的意思,这里是指像大树那样有顽强的生命力,(即使受伤)坚韧不拔,坦荡伟岸。②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是全文线索,作者站在三棵大树下的思考构成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暗示文章的主旨,人应站在大树下,学习像大树一样活着。五、本大题共1小题,共65分。(一)语言基础应用(5分)7.(5分)语言基础应用。①9月25日下午,学校召开家长座谈会。②到会的15名与会者,就如何开展课外活动的问题展开讨论。③查阅课外活动相关资料和记录,大家讨论、发现、解决了课外活动中的一些问题。④大家对不尽人意的地方提出改进意见。⑤指出要提高课外活动质量意识,不把这一点重视好,就难以开展好课外活动。⑥为了防止课外活动违规收费这类事件不再发生,要加强教育和管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A.②句中的“到会的”可以不删除。B.④句中的“不尽人意”应换为“不尽如人意”。C.⑤句中的“提高……意识”不搭配。D.⑤句中面线的语句改为“不重视这一点”。(2)不改变句意,请修改③⑥句,将改写后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分析】(1)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的六种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句式杂糅等。(2)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的六种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句式杂糅等。修改后注意句子通顺。【解答】(1)A.②中的“与会者”和“到会的”重复,应该删去“到会的”。故选:A。(2)③语序不当,“讨论、发现、解决”按照逻辑顺序应该为“发现、讨论、解决”。⑥不合逻辑,“为了防止”和“不再发生”不和逻辑,删去“不再”。答案:(1)A(2)③查阅课外活动相关资料和记录,大家发现、讨论、解决了课外活动中的一些问题。⑥为了防止课外活动违规收费这类事件发生,要加强教育和管理。(二)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8.(10分)按题目要求写作。很多同学有用搜题软件搜索答案的习惯。对于这个现象,你有什么看法呢?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微写作能力,这是一道议论类的题目。题目是问对很多同学用搜题软件搜索答案的习惯阐述自的观点看法。搜题软件有答疑的功能,是学生寻找解题思路的工具,也有可能成为部分同学抄答案的“捷径”,利弊兼有。谈看法无论是认可或不认可,言之成理就可以。一种观点认为搜题软件有不利因素,部分学生直接看答案,没有学会独立思考,解题能力会下降;一种看法认为要正确使用搜题软件对学习有力,提供解题思路,提高同学的学习能力;一种认为关键是使用者如何使用搜题软件。行文思路上,如认可软件的作用,可阐述要正确使用搜题软件,做到有广度和深度地利用搜题软件学习。如不会的题先思考,思考到再想不出再查;答案出来慢慢往下滑,看与自己的思路是否有出入,看到哪一步就会了然后赶紧自己做;一些题做完后查一查,有时能发现新的方法。也可以阐述搜题软件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别。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所以搜题软件完全看人怎么用,有的人拿来学习知识,了解解题思路;有人只是为了搜答案。所以要改变学生的观念,留作业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不是学会正确答案。这个思路转变很重要。外界的发展永远阻断不了,只是人的欲望驱使与自己的自制力强弱的问题而已。立意提示:1.软件只是工具,关键是能否正确使用。2.软件使用者的观念要正确引导。3.正确使用软件,提高学习能力。【解答】对于很多同学用搜题软件搜索答案的习惯,要辩证地去分析。搜题软件是寻找解题思路的工具,客观上具有答疑的功能,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别,关键是看同学怎样使用。如果为了提升解题能力,搜索解题过程和思路,就会有助于学业发展;如果仅仅为了搜得答案应付学业,那就成了一个不良习惯。因此,使用搜题软件最重要的是人的观念,劝告那些使用软件应付学业的同学能转变思想,正确合理地去使用,以促进学习的进步。9.学校在期中考试之后将组织同学们去颐和园秋游,请你以年级组的身份拟写一则通知,向同学们说明相关事宜。要求:信息明确,语言简明。【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拟写通知的能力。题目要求以年级组的身份拟写一则通知,向同学们说明学校在期中考试之后将组织同学们去颐和园秋游。通知首先要写上称呼,是全体高三同学,可以说明秋游的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培养学生亲近大自然和热爱自然科学的精神。还要写清楚集合的地点,出发的时间和返程的时间,最后写上署名和日期。【解答】通知全体高三同学:为了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培养学生亲近大自然和热爱自然科学的精神,本学期学校拟定于X月X日组织高三学生去颐和园秋游,集合地点是学校大门口,出发时间是8:45,返程时间是16:00,请同学们在规定时间内集合。如遇雨天或特殊情况则改期,另行通知。高三年级组×年×月×日10.请以“生活处处有惊喜”为题目,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不超过150字。【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这是一道抒情类微写作题目。给的题目是“生活处处有惊喜”,首先注意题目关键词“生活”,也就是所抒发的情感是来源于生活的感悟,“生活”是选材范围,不可选择其他内容。当然,生活包含的范围很广泛,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中遇到的人,发生的事,都可以成为我们抒发情感的载体。还要注意“处处”,意思就是“到处”,生活随处都有惊喜,关键看你能否发现、感悟到,这里涉及到一个“心态”问题,因此写作时要表达人应当带着一种欣赏的眼光看待生活的主题。“惊喜”是情感的特点,注意“惊”字,有“意外”感,也就是本来没有期待有“喜”,但却感悟到了这种喜悦,要体现意外之喜。写作时还应注意体裁要求,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写小诗要注意语言的凝练和情感抒发的含蓄,借助意象意境表达情感,还要注意格式,诗句的摆放。写抒情性文字,则要体现生活中的“惊喜”,这种惊喜可以来自学习、友谊、自然等等,要用排比句式将具体内容展现出来,当然也可以直接抒发对“生活处处有惊喜”的感悟。【解答】生活处处有惊喜生活虽淡如水,却总能泛起细碎的涟漪。一朝一夕,一山一水,从从容容,生活处处有惊喜。生活,可以是简单美好,也可以是热闹欣喜。别再感叹流水匆匆,一颗心欢喜了,生活也就随之欢喜了。行走在光阴里,悲伤在路上,希望也在路上;疲惫在路上,欢喜也在路上。感染过人间烟火味,才发现心中有风景,生活处处有惊喜。(三)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11.(50分)根据材料,完成作文。①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回望百年,中国由积贫积弱到独立富强再到走向民族复兴,都少不了千千万万普通民众的奋力拼搏。“革命先驱”李大钊曾是一名图书馆主任,张秉贵是百货大楼售货员,“时代楷模”张桂梅是农村学校的校长,“00后戍边英雄”陈祥榕是一名普通士兵……你我皆凡人,均是国家建设中的普通一员,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广阔的天地。上述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