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地理期中质量监测试卷2022.11(总分40分)温馨提示:请每位考生把所有的答案都答在答题卡上,答案要求见答题卡,否则不给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分,每小题1分,共15分)1.关于中国国情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域辽阔,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B.多民族的大家庭,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南地区C.地形类型多样,平原面积占比大D.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外温差不大【答案】D【解析】【详解】我国地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A错误;多民族的大家庭,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西北地区,B错误;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平原面积较小,C错误;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外温差不大,D正确。故选D。“黑河-腾冲”线为我国人口地理界线,被称为“胡焕庸线”。左图为中国人口密度图、右图为以“胡焕庸线”为界我国东南部和西北部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对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胡焕庸线”()A.跨越了黄河的下游河段 B.位于西藏自治区的西侧C.东南向西北方向延伸 D.穿过了长江的上游河段3.关于“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和自然环境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东南部人口稠密,降水较丰富,河湖众多B.东南部人口数量多,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C.西北部人口数量少,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D.西北部人口稀疏,受夏季风影响大,温差大4.多年来,“胡焕庸线”所反映的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几乎不变,说明()A.人口政策调节作用显著 B.东、西部之间无人口流动C.东、西部经济水平一致 D.人口分布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答案】2.D3.A4.D【解析】【2题详解】读图分析,“胡焕庸线”跨越了黄河的中游河段,A错误;“胡焕庸线”位于西藏自治区的东侧,B错误;“胡焕庸线”是东北向西南方向延伸,C错误;“胡焕庸线”穿过了长江的上游河段,D正确。故选D。【3题详解】读图分析,“胡焕庸线”东南部人口稠密,大部分受季风影响,降水较丰富,河湖众多,A正确;东南部人口数量多,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B错误;西北部人口数量少,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C错误;西北部人口稀疏,受夏季风影响小,远离海洋,温差大,D错误。故选A。【4题详解】读图分析,多年来,“胡焕庸线”所反映的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几乎不变,说明人口分布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D正确;人口政策调节作用跟“胡焕庸线”所反映的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几乎不变关系不大,A错误;东、西部之间人口流动频繁,B错误;东部经济水平高,西部经济欠发达,C错误。故选D。【点睛】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匀。“黑河-腾冲”一线的东南部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3%,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4%;西北部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57%,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哈尔滨至三亚越冬旅游专列全长4100余千米,是中国目前最长的铁路旅游线路。下图示意哈尔滨至三亚越冬旅游专列线路。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越冬专列”沿途可能欣赏到的景观从北向南依次为:()A.②①④③ B.①③④② C.②①③④ D.①④③②6.影响“越冬专列”沿途欣赏到的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 B.地形地形 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答案】5.D6.A【解析】【5题详解】“越冬专列”在哈尔滨看到冰雪景观,向南气温上升,在北京可以看到长城周边温带落叶阔叶林的景观,再向南来到南方,可以看到亚热带地区的河流不结冰,继续向南到达海南能看到热带风光,故“越冬专列”沿途可能欣赏到的景观从北向南依次为:①④③②,D正确。ABC错误,故选D。【6题详解】影响“越冬专列”沿途欣赏到的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的差异,导致南北接受太阳热量差异,出现了不同的景观。BCD错误,A正确,故选A。【点睛】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外)。下图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a线表示的年等降水量是:()A.200毫米 B.400毫米 C.800毫米 D.1600毫米8.下列城市中,年降水量最大的是:()A.广州 B.武汉 C.兰州 D.乌鲁木齐9.此图反映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是:()①东部多,西部少②北部多,南部少③从东北平原向西南山地逐渐减少④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7.C8.A9.B【解析】【7题详解】a线表示的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秦岭-淮河一线,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ABD错误,故选C。【8题详解】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图中广州年降水量最大。BCD错误,故选A。【9题详解】此图反映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是:东部多,西部少,①正确;南部多,北部少,②错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④正确;东北平原向西南山地降水量变化不明显,③错误。ACD错误,故选B。【点睛】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规律: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大部分地区集中于4—10月(夏秋)。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长江在湖北枝城到湖南城陵矶河段称为荆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荆江进行了综合治理。下图为“长江荆江段人工裁弯取直工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荆江发生洪涝的自然原因是:()A.河道弯曲,围湖造田 B.河道弯曲,水能丰富C.河道弯曲,降水丰沛 D.植被破坏,围湖造田11.实施“人工裁弯取直工程”的主要目的是:()A.疏浚河道,利于防洪和航运 B.有利于沿江城市建设C.更好地发挥河流的灌溉功能 D.减少区域内水体污染【答案】10.C11.A【解析】【10题详解】长江中游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河道弯曲,水流不畅,从湖北枝城到湖南洞庭湖口的城陵矶(习惯上称荆江),该河段河道蜿蜒蛇形,多浅滩和沙洲,水位高出两岸的汉江平原,加之地势低洼,降水丰沛、水流不畅,容易积水,是长江洪涝灾害最为集中的河段,C正确;围湖造田、植被破坏不属于自然原因,AD错误;水能资源集中在上游河段,水能丰富不是荆江发生洪涝的原因,B错误。故选C。【11题详解】湖北枝城至湖南城陵矶的荆江河段有“九曲回肠”之称,河道特别弯曲,水流不畅,泥沙淤积,使河床高出两岸平地,有长江的“地上河”之称,其治理措施是人工裁弯取直和加固大堤。其中,人工裁弯取直主要是为了解决泥沙淤塞河床,水流不畅,造成水灾,妨碍航运的问题。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对荆江实施“人工裁弯取直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疏浚河道,利于防洪和航运,A正确,“有利于沿江城市建设”、“更好地发挥河流的灌溉功能”、“减少区域内水体污染”不是对荆江实施“人工裁弯取直工程”的主要目的,BCD错误。故选A。【点睛】荆江,长约430公里,因属于古代的荆州而得名,有上荆江和下荆江之分。上荆江(枝城-藕池口),河道比较稳定;下荆江(藕池口-城陵矶),河道蜿蜒曲折,素有“九曲回肠”之称。荆江北岸是江汉平原,南岸是洞庭湖平原,地势低洼,由于荆江河道弯曲,洪水宣泄不畅,故极易溃堤成灾,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之说。2022年5月11-13日,广东省发生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多个地市气象部门发布最高暴雨预警,当地中小学因此停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此次当地气象部门发布的最高暴雨预警是:()A. B. C. D.13.受此次强降雨影响,当地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是:()A.沙尘暴 B.寒潮 C.暴雪 D.洪涝【答案】12.D13.D【解析】12题详解】暴雨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此次当地气象部门发布的最高暴雨预警是红色暴雨预警。ABC错误,故选D。【13题详解】受暴雨影响,可能积水严重,出现洪涝灾害,D正确;ABC与暴雨无关;故选D。【点睛】暴雨红色预警时,个人尽量不要外出;外出时加强个人防护,行人及骑行人员要注意观察路面情况,避免在桥底、涵洞等低洼易涝危险区域避雨,切勿在高楼、广告牌下躲雨或停留。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中国是自然资源大国,种类多,但是分布不均衡。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4.下列自然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A.气候资源 B.土地资源 C.森林资源 D.矿产资源15.图中所示我国自然资源状况,描述正确的是()A.煤炭资源人均占有量超世界平均水平B.耕地资源人均占有量超世界平均水平C.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D.各类资源人均占有量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答案】14.D15.C【解析】【14题详解】自然资源按照种类可分为非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故D正确,森林资源、气候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介于非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之间,故选D。【15题详解】由图表可知,各类资源人均占有量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故A、B、D错误;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故C正确,故选C。【点睛】自然资源按照种类可分非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二、综合题(共3道大题,共25分)16.读“中国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和“成都拉萨的气候统计资料表”完成下列各题。城市年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小时)年平均降水量(mm)拉萨7.43005200-510成都161239900-1300(1)中国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反映我国的东部地区是类型齐全的____气候,西北地区以____气候为主。(2)成都是____省的行政中心,气候类型是____气候;拉萨是____自治区的行政中心,该自治区主要的少数民族是____.(3)与成都相比,拉萨的年平均气温较____,导致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4)成都和拉萨都位于30°N附近。与成都相比,拉萨的日照时数较____(长、短)年平均降水量较____(多、少),由此推测拉萨的晴天日数较成都____(多少)。【答案】(1)①.季风②.温带大陆性(2)①.四川②.亚热带季风③.西藏④.藏族(3)①.低②.地形(4)①.长②.少③.多【解析】【分析】本大题以“中国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和“成都拉萨的气候统计资料表”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我国的气候类型、分布特点、影响气候的因素、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小问1详解】我国东部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区,由南向北依次分布着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季风气候类型齐全。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远,气候干旱,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小问2详解】成都是四川省的行政中心,四川位于南方地区,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拉萨是西藏自治区的行政中心,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上,气候类型是高原山地气候,西藏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是藏族。【小问3详解】与成都相比,拉萨的年平均气温较低,年平均气温为7.4℃,导致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而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小问4详解】成都和拉萨都位于30°N附近,与成都相比,拉萨日照时数较长,为3005小时,成都为1239小时。拉萨的年平均降水量为200-510mm,成都的年平均降水量900-1300mm,拉萨的年平均降水量远小于成都的年平均降水量,晴天多,光照充足。17.2019年1月,一位旅行者开始了穿越我国东西部的神奇之旅,下方中国地图中的虚线是他设计的旅行路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从广州出发,经a____(山脉)和雪峰山,进入我国第____级阶梯的四川盆地。(2)旅途中他看到了浪滚东流的长江,这种流向是由于我国的地势____决定的。(3)进入四川盆地后,过b____(山脉)以北的西安进行一周的身体休整,在西安,旅行者明显感受到与四川盆地的气温差异较大,原来越过的b山脉是我国1月____℃等温线大体经过的地方。(4)从西安再次踏上旅程,一路感受黄土高原的黄土文化后,沿c____(山脉)北麓的河西走廊继续奔向西北方向,最后穿过天山山脉到达乌鲁木齐。【答案】(1)①.南岭②.二(2)西高东低(3)①.秦岭②.0(4)祁连山脉【解析】【分析】本大题以一位旅行者穿越我国东西部的神奇之旅线路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我国的主要山脉、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冬季气温的分布规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a为东西走向的南岭。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以高原、盆地为主,四川盆地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小问2详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导致许多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小问3详解】读图可知,b为东西走向的山脉秦岭,大致与我国一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重合。【小问4详解】读图可知,c为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呈西北-东南走向的祁连山脉。18.地理实践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文明,暑假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沿黄河岸边进行野外考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观水文:在黄河岸边,同学们看到浑如泥浆的河水滚滚而来,不禁感叹“真是一碗水,半碗泥呀!”(1)材料中提到的“泥”来源于黄河____游河段,使黄河具有了____的水文特征。赏民居:同学们来到黄河滩区某村庄,看到当地民居一村台,村民说,村台是黄河滩区村庄独有的一种建筑形式,是百姓为抵御洪灾而建的,建房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