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考前押题密卷(深圳卷)化学·全解全析(考试时间:40分钟试卷满分:5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14Ca-40Al-27Zn-65Cl-35.5Na-23第Ⅰ卷(共2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8题每小题1.5分,9-12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绿色化学”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即原子利用率为100%。一定条件下,CO和H2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绿色化学”,这种产物不可能是()A.甲醛(CH2O) B.甲醇(CH4O)C.乙醇(C2H6O) D.乙酸(C2H4O2)【答案】C【解析】A、据化学式CH2O,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不符合题意;B、根据化学式CH4O,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不符合题意;C、根据化学式C2H6O,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1,不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符合题意;D、根据化学式C2H4O2,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滴加液体B.添加酒精C.检查气密性D.放置试管【答案】B【解析】A、滴管滴加液体时要在试管口上方垂直悬空滴加,不能伸入试管中或接触试管壁,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B、酒精灯加酒精时要先将酒精灯熄灭,不能向燃着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符合题意;
C、检查装置气密性,导管放入水中,手握试管,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D、洗净的试管要倒放在试管架上,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3.光电材料吸收光产生电流能分解水。在吸收相同光照的条件下,二氧化硅薄膜中嵌入纳米镍(Ni)后,电流增大,产生氢气的速率加快。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硅属于混合物B.该材料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C.纳米镍可提高二氧化硅薄膜的电阻D.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优势是其能用于光电材料的原因之一【答案】D【解析】A.二氧化硅是纯净物。A错误。B.该材料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B错误。C.加入纳米镍后,电流增大,所以纳米镍可降低二氧化硅薄膜的电阻。C错误。D.在地壳中含量前五的元素(由多到少):氧硅铝铁钙。硅元素在地壳中含量多,其含量优势是其能用于光电材料的原因之一。D正确。故答案为:D4.下列事实或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选项事实或现象解释A氧气和臭氧物理性质不同物质分子所含原子种类不同B水银温度计可以指示体温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变大C向汤中加入少量的NaCl整锅汤变咸氯化钠离子是不断运动的D一氧化碳有毒性,二氧化碳无毒两种分子不同A.A B.B C.C D.D【答案】D【解析】A、氧气和臭氧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故A错误;
B、水银温度计可以指示体温,是因为汞原子之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故B错误;
C、向汤中加入少量的NaCl,整锅汤变咸,是因为钠离子和氯离子在不断运动,故C错误;
D、一氧化碳有毒性,二氧化碳无毒,两者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两种分子的构成不同,故D正确;
故答案为:D。5.2006年闻名全国的“瘦肉精事件”警示我们,食品安全最关键的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已知“瘦肉精”的化学式为C12H19Cl3N2O.下列关于“瘦肉精”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瘦肉精”分子中含有37个原子B.“瘦肉精”分子由5种元素组成C.“瘦肉精”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D.“瘦肉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13.5g【答案】A【解析】A、一个“瘦肉精”分子中含有37个原子,符合题意;
B、“瘦肉精”分子由5种原子构成,该物质由五种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C、“瘦肉精”中碳、氢、氯、氮、氧元素质量比为144:19:106.5:28:16,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不符合题意;
D、“瘦肉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13.5,单位为“1”不是g,不符合题意;
故选A6.化学魔术“烧不坏的手帕”是将棉手帕放入60%的酒精中完全浸湿,用坩埚钳夹住棉手帕一端点燃,待火焰熄灭后,发现棉手帕依然完好.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所以不能燃烧B.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所以不能燃烧C.棉手帕被酒精完全浸湿后其着火点升高了D.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棉手帕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答案】D【解析】A.棉手帕可以燃烧,是可燃物,故错误;
B.棉手帕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故错误;
C.着火点是物质的基本属性,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随意改变,故错误;
D.酒精中含有水,酒精燃烧释放的热量被水蒸发吸收,使温度没有达到棉手帕着火点,则棉手帕不能燃烧,故正确。
故答案为:D。7.某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化学与资源B.化学与材料①铁护栏表面刷上油漆,防止生锈②爱护水资源只能通过节约用水实现①用钛合金制作航天飞机的外壳,利用其密度大,耐腐蚀等性质②酸雨指的是显酸性的雨水C.化学与环境D.化学与生活①减少空气污染的措施:风力发电、多用高含硫煤做燃料等②防治“白色污染”的措施:回收废弃塑料、使用新型降解塑料等①青少年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应多食海产品、瘦肉等含锌的食物②铁、锌、碘和硒,都属于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A.A B.B C.C D.D【答案】D【解析】A.在铁制品表面涂油、刷漆,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可以防止铁制品生锈;爱护水资源可以通过节约用水、水资源循环利用、污水净化等途径实现,A错误;
B.用钛合金制作航天飞机的外壳,是因为其硬度大;酸雨指的是pH<5.6的雨水,B错误;
C.多用高含硫煤做燃料,会产生二氧化硫气体,会污染环境,C错误;
D.人体缺锌会造成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铁、锌、碘和硒,都属于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D正确;
故答案为D。8.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是()ABCD实验方案目的探究的含量不同,对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比较和CuO对分解的催化效果证明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比吸入空气中多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A.A B.B C.C D.D【答案】B【解析】A、木条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剧烈程度不同来探究氧气含量对燃烧的影响,该方案正确,不符合题意;
B、探究二氧化锰和氧化铜对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度的影响时,过氧化氢的浓度相同,质量相等,否则无法比较二者的催化效果,该方案错误,符合题意;
C、向等质量等浓度的澄清石灰水中,分别通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观看现象,该方案正确,不符合题意;
D、证明蜡烛燃烧有水产生的实验是,在燃烧的蜡烛上方罩干而冷的烧杯,观看烧杯壁上是否有水珠出现,该方案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9.下列有关除杂和鉴别的实验方案表述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除去中的气体将混合气体点燃B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C除去中的与适量碳粉混合加热D鉴别一氧化碳、甲烷、氢气观察它们的物理性质A.A B.B C.C D.D【答案】C【解析】A、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CO2中含有少量CO不能点燃,故A错误;
B、氮气和二氧化碳均不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木条均熄灭,不能鉴别,故B错误;
C、碳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氧化铜,且不引入新杂质,故C正确;
D、一氧化碳、甲烷、氢气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观察它们的物理性质不能鉴别,故D错误;
故答案为:C。10.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t2℃时,75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到20%需加水20gD.将t2℃时相等质量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等于乙【答案】B【解析】A、没有确定温度,不能比较甲和乙的溶解度,故A错误;
B、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B正确;
C、t2℃时甲的溶解度是50g,75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25g,稀释到20%得到溶液质量为25g÷20%=125g,需加水质量=125g-75g=50g,故C错误;
D、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相等质量甲、乙的饱和溶液中,乙中的溶剂质量大于甲,降温到t1℃,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析出固体后都是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小于乙,故D错误;
故答案为:B。11.下列四组实验中,不能体现酸的通性的是()A. B.C. D.【答案】C【解析】A.稀盐酸、稀硫酸都会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故A体现酸的通性,不符合题意;B.稀盐酸、稀硫酸都会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故B体现酸的通性,不符合题意;C.稀硫酸会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稀盐酸不会与氯化钡反应,故C不体现酸的通性,符合题意;D.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变无色,故D体现酸的通性,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2.实验课上,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四个实验,其中能达到目的是()A.实验室制取氢气B.白磷在水中燃烧C.防止铁丝生锈D.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答案】C【解析】A、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且长颈漏斗末端要伸入液面以下,防止气体逸出,故A不符合题意;B、在冷水中温度达不到白磷的着火点,则白磷在冷水中不能燃烧,故B不符合题意;C、铁生锈是铁和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干燥的空气中铁不生锈,故C符合题意;D、实验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的体积分数,且缺少止水夹,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第II卷(非选择题共30分)综合题(共4大题,共30分)13.(6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1)仪器①的名称为。(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填序号)。(3)若采用E装置收集氢气,当时氢气收集满。(4)近几年,制氧机需求旺盛,市场上出现多种类型的制氧机。①图甲是某品牌制氧机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在反应仓中第一步加入水、粉末状过碳酸钠(2Na2CO3•3H2O2),第二步加入粉末状二氧化锰,即可产生氧气.该制氧机的制氧原理:第一步:2Na2CO3•3H2O2=2Na2CO3+3H2O2第二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②某家庭制氧机上有湿化瓶装置(如图乙)。关于该装置说法正确的有(填序号)。A.b导管连接制氧机B.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的塑料管C.该瓶可以观察氧气产生的速率【答案】(1)长颈漏斗(2);B(3)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4);BC【解析】(1)仪器①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备二氧化碳,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选择的发生装置为B;
(3)采用排水法收集氢气,当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表示氢气收集满;
(4)①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A、a管连接制氧机,b管连接病人。答案错误;
B、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的塑料管。答案正确;
C、该瓶通过产生气泡的速率可以观察氧气产生的速率。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BC。14.(8分)学校化学探究小组为研究影响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速率的因素,于是进行了以下探究:【提出问题】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猜想与假设】猜想:可能与温度有关;猜想2:可能与石灰石形状有关。(1)【设计实验】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实验时,小明同时将注射器内足量稀盐酸全部推出后,观察到下图1所示现象,于是他得出粉末状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较快的结论,写出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班级同学通过讨论对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提出质疑,请你指出小明设计方案的不科学之处是。
(2)小明按照图2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比较收集60mL二氧化碳的时间。
实验编号温度/℃石灰石颗粒大小、3g稀盐酸浓度/%收集60mL二氧化碳的时间/s①20块状1084②20粉状1043③40块状1068④40粉状1032①C装置应该选择(填“Cl”或“C2”)。②通过对比实验①②,得出的结论是;若比较温度对该反应的影响,可以通过实验(写实验编号)对比。(3)【拓展延伸】除了上述比较的方法外,还有比较快慢的方法是。(4)为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小英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里(a、d为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湿润棉花,b、c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浸过的干燥棉花,垂直固定玻璃管的装置未画出)①棉球b和c均不变红,这是因为:。②棉球d比a先变红,说明:。【答案】(1);没有控制变量(2)C1;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石灰石颗粒越小,反应速率越快;①③或②④(3)比较相同时间内收集到的CO2体积(4)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解析】(1)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小明设计方案的不科学之处:没有控制盐酸的体积和浓度等相关变量相同。
(2)①C装置应该选择C1,不选择C2,是因为C2导管伸入量筒太长,占据一定体积。
故填:C1。
②通过对比实验①②,得出的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石灰石颗粒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若比较温度对该反应的影响,可以通过实验①③或②④对比。
(3)除了上述比较的方法外,还有比较快慢的方法是比较相同时间内收集到的CO2体积。
(4)①棉球b和c均不变红,这是因为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
②棉球d比a先变红,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15.(7分)某白色固体甲的主要成分为NaCl,可能含有MgCl2、KCl、BaCl2和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杂质,为检验白色固体甲的成分并除去其中杂质,进行如下实验:(1)写出生成白色固体丙的化学方程式。(2)向无色溶液D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的步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在蒸发的操作中,当蒸发皿内出现有时,应停止加热。(4)分析上述实验可知,白色固体甲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5)若用上述实验中的A、B、C、D四种溶液鉴别稀H2SO4和NaOH溶液,分别取样后,按下图所示操作进行实验,就能达到鉴别目的是实验(填实验编号)。【答案】(1)BaCl2+Na2CO3=BaCO3↓+2NaCl(2)NaOH+HCl=NaCl+H2O;Na2CO3+2HCl=2NaCl+H2O+CO2↑(3)较多固体(4)KCl、NaOH(5)2、3、4【解析】(1)白色固体丙是碳酸钡,是因为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aCl2+Na2CO3=BaCO3↓+2NaCl。(2)向无色溶液D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Na2CO3+2HCl=2NaCl+H2O+CO2↑。(3)在蒸发的操作中,当蒸发皿内出现有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4)分析上述实验可知,白色固体甲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KCl、NaOH。(5)溶液A中含有的氯化镁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镁,氯化钡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因此溶液A不能区分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溶液B中含有酚酞试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因此溶液B可以区分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溶液C中含有氯化钡,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不含有氯化镁,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因此溶液C可以区分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溶液D中含有碳酸钠,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因此溶液D可以区分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故填:Ba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手车辆买卖合同范本
- 加盟造价公司合同范本
- 内部房屋转让合同范本
- 公司赞助会议合同范本
- 公交广告合同范本
- 农村房屋确权合同范本
- 维修电机合同范本模板
- 企业流程咨询合同范本
- 中介学车合同范本
- 上班带薪化妆合同范本
- 安全性测试方案(完整版)
- 公安基础知识900题库
- 鲁迅呐喊读书分享名著导读
- 第1.1课-七律二首-送瘟神-【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同步备课课件(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
- (沪教牛津版)深圳市小学1-6年级英语单词默写表(英文+中文+默写)
- 初中语文跨学科资源融合教学研究
- 慢病管理课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护理和管理
- 四川师范大学本科学生课程免修申请表2
- 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
- 春秋季六年级奥数培训教材全0
- 【实用资料】食物中毒现场卫生学采样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