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原卷版)_第1页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原卷版)_第2页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原卷版)_第3页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原卷版)_第4页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1.(2023·四川宜宾·统考中考真题)明清时期,商人、工匠、市井游民、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戏曲主人公,如《雷峰塔》中精通商道、向往世俗婚姻的白娘子。这一现象源于当时(

)A.商品经济发展 B.女性地位提高C.作者个人喜好 D.君主专制衰落2.(2023·山西·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明代《南都繁盛图》(局部),画面上南市街到北市街一带人流如织,店铺林立,出现了大约109个店铺招幌,幌子上写着“东西两洋货物俱全”“西北两口皮货发客”等。这反映了明代(

)A.商品经济繁荣 B.南京水陆交通便利C.经济重心南移 D.商业活动诚信为本3.(2023·福建·统考中考真题)明末清初,广东的佛山镇以冶铁业发迹,江西的景德镇以陶瓷业扬名,河南的朱仙镇以集商贾繁兴。这表明当时(

)A.水陆交通发达 B.工商业市镇的发展C.商帮资本雄厚 D.经济总量居世界首位4.(2023·山东东营·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我国先民对各类可食用植物的认识逐渐加深。……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中国历史》(第一册)(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有哪些?材料二

胡豆

胡桃(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示的食物是从何地通过哪一条交通道路传入中原的?材料三明代中后期,从外国传进的甘薯和玉米也在各地栽种。沿海地区的甘薯种植相当普遍,“闽广人赖以救济,其利甚大”。这些作物为山地、瘠壤地区农业发展提供了条件,粮食总产量也因此提高。——吴于廑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3)根据材料三,指出甘薯和玉米的传入、栽种所产生的影响。5.(2023·湖北·统考中考真题)【中国古代的经济】材料一宋室南渡以后,南宋政府不断功谕农民广种春差,或频下功种麦的诏今,自东汉末年开始到南宋,南迁的北方人带看先进的耕作技术和工具来到南方,推动了农业发展,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唐朝时期,南方的教育水平开始有明显的提升,科举录取人数上,南方渐新超过北方。——摘编自周方高,宋患聪《咯论宋代农业技术推广》材料二清胡前期商业发达,各地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成为地区贸易网络中心;同时,长论贸易和大宗贸易活动异常活跃,拥有雄厚商业资本的商帮,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商业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文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国通过陆,海两条对外贸易果道,引进了国外的优良马匹、植物新品种、香料等,而中国的说器、茶叶等也流行于亚、欧、非三洲。——摘编自人民教有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和《经济与社会生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南迁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清朝前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并简要说明商贸兴盛的影响。1.(2022·湖南株洲·统考中考真题)明朝末年,人口锐减;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清朝人口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B.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C.改进种植技术和改良新品种 D.形成大的商帮经营存款业务2.(2022·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与汉代“千里不贩柔”相比,明清时期,粮食、布匹等民生日用品已成为长途贩运的主要商品,且出现了诸多商品粮基地。下列各项能佐证这一说法的是(

)A.交子的出现 B.市舶司的设置 C.商帮的兴起 D.十三行的设立3.(2022·湖南长沙·统考中考真题)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顺治十八年,全国耕地面积549万余顷,到乾隆三十一年,全国耕地面积达到741万余顷。这反映了清前期(

)A.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B.商品经济十分活跃 C.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4.(2022·内蒙古包头·统考中考真题)宋朝“苏湖熟,天下足”到清朝时“湖广熟,天下足”,这一民间谚语的变化,可以用于研究清朝(

)A.铁犁和牛耕的出现 B.文化艺术的繁荣C.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农业的发展变化5.(2022·江苏盐城·统考中考真题)乾隆时期出现了自发的移民。山东、河北向东北移民,福建向台湾移民,除国内移民外,也有向海外移民的现象。造成这一移民风潮的主要原因是(

)A.政局动荡 B.经济衰退 C.人地矛盾 D.自然灾害6.(2022·河南·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一幅描绘乾隆时期市井风情的绘画作品。下列历史叙述与图中情景一致的是(

)A.坊市界限分明 B.对外贸易扩大C.城市商业兴盛 D.人口数量增加7.(2022·湖南邵阳·统考中考真题)某博物馆计划推出中国古代某专题展览,准备了多种资料,其中有如下所示四朝幅图片。据此判断,该展览的主题是中国古代(

)A.货币的发展历程 B.制瓷业的发展历程C.商业的发展历程 D.丝织业的发展历程8.(2022·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1571-1821年间,从美洲运往菲律宾马尼拉的白银共计4亿比索,其中二分之一或者更多一些通过购买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流入了中国。这种被称为“丝一银"贸易的“全球化”贸易(

)A.有利于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B.导致葡萄牙殖民者占据澳门C.为海上丝路的开通奠定基础 D.表明当时中国已经步入近代9.(2022·内蒙古通辽·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根据傅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编制材料二唐太宗认为:“夫民者国之先,国者君之本。”因此他注重农桑,轻徭薄赋,使社会经济繁荣起来。明初,朱元璋下令各地流亡人民还乡生产,还乡者皆免税三年,量力开垦土地。清初统治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星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统编初中历史教科书等材料三明中后期传入我国的高产作物,如玉蜀黍(即玉米)、番薯(俗称地瓜),到清代普遍种植于全国各地,高产作物的推广,对于粮食增产有重大影响。清初荒地极多,随处可见,而到康熙末年,则大都被开垦耕种。因而耕地面积由1645年的400余万顷,增加到1724年的680余万顷。人口增长也随之加快,特别是地丁合一之后,人口数字急剧增加,乾隆十四年(1749)为1亿7000万,至嘉庆十七年(1812)增加到3亿6000万。——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表中②处是我国古代哪一盛世局面?这一盛世局面的具体表现有哪些?(2)材料二中,历代统治者对经济的发展有何共同态度?结果如何?(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作物品种、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量之间的关系。(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封建经济发展的因素。10.(2022·湖南湘潭·统考中考真题)农为天下本。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神农教耕生谷,以致利。——《管子》卷二十神农耕而作陶。——《太平御览》卷八百三十三材料二材料三清代中期人口、耕地面积统计表年份人口数量(亿)耕地面积(万顷)人均耕地面积(亩)1753年1.84735.224.001768年2.08741.453.561784年2.86760.572.661812年3.34788.932.36——摘编自戴逸《简明清史》材料四假如在普通的时代,(明清时期)这种秩序和持久或许可看做是件幸事。但是,这些世纪却是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的世纪……中国不仅看起来,而且事实上也是相对静止的、落后的。——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传说中神农氏的贡献。这些传说是否有科学根据?请以考古发现举一例说明。(2)材料二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农耕场景,请指出其耕作方式的相同之处。本组材料对研究古代农业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请以图2为例加以说明。(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代中期农业发展的状况,并指出隐含的问题。(4)再次分析材料二,找出证明材料四观点的证据。你认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相对静止的、落后的”根源是什么?1.(2021·江苏南通·统考中考真题)康熙年间,苏南地区每亩地价银四五两,米每升钱七文。到乾隆中后期,地价增至七八两至十余两,米价上涨四至五倍。康乾时期地价、米价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快速增长 B.闭关政策推行C.官僚机构臃肿 D.君主专制强化2.(2021·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清朝前期,手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对其起推动作用的是(

)A.农业发展 B.文化繁荣 C.专制加强 D.疆域扩大3.(2021·四川眉山·统考中考真题)清朝前期,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人们大量开垦荒地,种植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这(

)A.源于新航路的开辟 B.彻底解决温饱问题C.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D.导致经济重心南移4.(2021·广东·统考中考真题)18世纪20年代,法国人皮埃尔对中国靠什么供养如此之多的人口感到好奇,结果发现诀窍在于给耕地合理施肥,翻耕土地到一定深度,在适当季节播种,将谷物与其他作物间作。在他看来,“诀窍”是(

)A.政治开明社会安定 B.中国农业精耕细作C.政府大力扶持农业 D.中国人民勤劳勇敢5.(2021·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明朝时,玉米、甘薯、马铃薯等原产于美洲的高产作物传入中国,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逐步成为主导性的农作物品种,这一现象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提高了农业耕作技术 B.增强了抵御饥荒能力C.促进了经济重心南移 D.根除了人口增长压力6.(2021·福建福州·统考中考真题)下表所示纳税田亩数的变化反映了当时(

)A.精耕细作的推广 B.手工业技术提高C.农业经济的发展 D.水利工程的兴修7.(2021·海南·统考中考真题)读下图,古代货币的发展变化(

)A.见延了古代商业的繁荣 B.佐证了抑商政重的合理C.呈现了小农经济的瓦解 D.表明了古代贸易额减少8.(2021·江苏南京·统考中考真题)“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化,尤其是在丝织棉纺织行业中达到的水平,领先于工业革命前夕的欧洲。”这一现象可能出现在(

)A.三国时期 B.隋唐时期 C.五代十国时期 D.明清时期9.(2021·山东东营·统考中考真题)右图是一同学自学某朝代经济发展时的笔记,由此判断他学习的朝代是(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10.(2021·湖南永州·统考中考真题)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到清朝乾隆末年时,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明清时期人口的快速增长离不开国外高产作物的引进。下列作物,属于我国明代引进的是(

)A.水稻、向日癸 B.玉米、甘薯 C.马铃薯、粟 D.花生、水稻11.(2021·江西·中考真题)下边菜单中的食材最早传入中国是在(

)A.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明清时期12.(2021·浙江嘉兴·统考中考真题)某校史学社的同学参与了市博物馆货币展的布置。下图所示货币按其发行的先后序呈现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①③②④ D.③②④①13.(2021·天津·中考真题)下图均来自课本,课本是座博物馆,蕴含丰富历史,凝聚民族力量。下图所示为秦兵马俑。通过兵马俑,人们能感受到当年强大的秦国军队统一六国的气势。(1)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的人物是谁?统一后,秦朝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下图所示为唐三彩骑驼乐舞俑。浓郁的异国情调体现了民族交往的缩影。(2)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他的称号是什么下图为《盛世滋生图》(局部)。描绘了乾隆时苏州繁华的市井风情。(3)下图描绘了哪个朝代的兴盛景象?除了课本,还有很多的历史学习资源,请举一例。14.(2021·江苏淮安·统考中考真题)开放交流促进文明繁盛、人类进步;封闭保守阻碍文化交流、社会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宋朝国库的重要财源。大型远洋海船装载丝织品、瓷器等,远销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输入中国的商品则以香料、珠宝等为主。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中外历史纲要(上)》材料三清朝起初指定四处对外通商口岸,后仅保留广州一处,并规定由官府特许的“十三行”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外商在广州的活动及其与中国商民的交往,都受到严格约束。民间船只出海贸易,更在严厉禁止之列。——《中外历史纲要(上)》材料四2013年,“一带一路”进入世界视野。六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之间政策沟通不断深化,政治互信不断加强,取得了丰硕成果。到2019年7月,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八下《中国历史地图册》(1)材料一中“汉代西域与中原的物产交流”主要是通过哪一陆上交通道路实现的?这一道路的开辟与哪一事件直接相关?(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海外贸易“非常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