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四 地形图的识读与应用(专项练习)原题版-职教高考建筑类《建筑工程测量》专题复习_第1页
专题十四 地形图的识读与应用(专项练习)原题版-职教高考建筑类《建筑工程测量》专题复习_第2页
专题十四 地形图的识读与应用(专项练习)原题版-职教高考建筑类《建筑工程测量》专题复习_第3页
专题十四 地形图的识读与应用(专项练习)原题版-职教高考建筑类《建筑工程测量》专题复习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四地形图的识读与应用原题版单选题(每题3分,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漏选均不得分)1.在1:5000地形图上,求得两点图上的长度为18mm,高程HA=418.3m,HB=416.5m,则直线AB的坡度是()。A.+2%B.-2%C.-20%D.+20%2.下列不属于地形图基本应用的内容是()。

A.确定某点的平面坐标B

.确定某点的高程

C

.确定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D

.确定土地的权属

3.展绘控制点时,应在图上标明控制点的()

A

.点号与坐标B

.点号与高程C

.坐标与高程D

.高程与方向4.坡度为2﹪,说明水平距离每延长100m,升高()。A.2mmB.2cmC.2dmD.2m5.地形图上如没有指北针则可根据图上()方向判定南北方向。A.河流流水方向B.山脉走向方向C.房屋方向D.坐标格网6.比例尺为1:1000的地形图上A.B两点,图上量得两点间长为12mm,已知A.B点的高差为1m,则直线AB的坡度i=()。A.1.2%B.0.1%C.8.3%D.10%7.以控制点作测站,将周围的地物.地貌的特征点测出,再绘成图,又称为()。A.碎部测量B.整体测量C.控制测量D.小区测量8.在1:5000地形图上,求得两点图上的长度为18mm,高程HA=418.3m,HB=416.5m,则AB直线的坡度如下正确的是()。A.+2%B.-2%C.-2‰D.+2‰9.目前工程测量中最常用的数字化地形图测绘方式是()A.全站仪数字测图B.草图法C.水准仪测图D.经纬仪测图二.判断题(每题2分)1.目前工程测量中最常用的数字化地形图测绘方式是草图法()2.南图廓线之外有本幅图的图名.图号和接图表。从而了解本幅图的归属情况,并了解相邻图幅的名称,便于检索时索取。()3.南图廓线之外的中间部位有地形图比例尺,从而了解该图与实地的比例关系。()4.坐标系统.高程系统.等高距的说明文字注记在南图廓线之外的中间部位()5.图幅内的平面直角坐标和高程数值注记在北图廓()6.图幅内的平面直角坐标和高程数值注记在南图廓图内的地形要素有六个方面,基本可按居民地.交通.水系.境界.植被与土质.地貌的顺序识读,也可根据需要进行识读()7.地面AB两点坡度等于两点高差与两点水平距离的比值()8.i为正,表示是下坡()9.地形图上求点的坐标可以用目估法()10.求图上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只能由两点的坐标值反算。()11.野外数据采集包括安置仪器.创建文件.输入测站点.测量碎部点坐标。三.多选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每选对一道得一分,全对得满分,错选不得分。)1.图内的地形要素有哪些()A.居民地B.交通C.植被与土质D.地貌2.全站仪数字测图具体步骤包括()A.野外数据采集B.下传碎部点坐标C.格式转换D.展绘碎部点.成图3.野外数据采集包括()A.安置仪器B.创建文件C.输入测站点D.测量碎部点坐标4.数字测图根据所使用设备的不同,可采用两种方式实现()A.草图法B.电子平板法C.水准仪测图D.经纬仪测图5.地形图上求某两点间距离的方法有()A.由两点的坐标反算B.直接用尺量取C.用直线尺式比列尺量取6.求图上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的方法有()A.由两点的坐标值反算B.用量角器直接量取C.方位角换算D.象限角换算7.计算图上某图形边界线以内的实地面积的方法有()A.透明方格纸法B.由两点的坐标反算C.透明纸平行线法D.用直线尺式比列尺量取8.数字化测图的特点有()。A.自动化B.数字化C.高精度D.速度快9.地形图有下列基本应用()。A.一点平面坐标的测量B.直线坐标方位角的测量C.两点间水平距离的测量D.一点高程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