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同步练习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同步练习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同步练习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同步练习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同步练习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知识点1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1.某出土的青铜器上有铭文,大意为:“周王说:‘太保(指周召公),你贤明和畅达,你向我进献的治国安邦的道理,我完全同意。(我)任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该考古成果可用于研究()A.禅让制 B.分封制C.行省制 D.郡县制2.《春秋左传》中有如下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这说明当时()A.宗法关系趋向瓦解B.王位继承有内在规则C.选官制度越来越完善D.贤德是择君的首要依据知识点2秦朝的政治制度3.秦朝三公之下有九卿:奉常,掌管宗庙礼仪;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少府,掌管皇室财政;卫尉,掌管宫门警卫;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宗正,掌管皇族、宗族事务……这反映了九卿()A.职权细化,各负其责B.服务皇室,君权至上C.政务繁杂,中央集权D.官员众多,权力分化4.《睡虎地秦墓竹简·行书律》载:“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立即)行之;不急者,日觱(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这反映出当时()A.公文处理制度严格B.重视公文书写规范C.文书传送方便快捷D.法律日益苛急严酷知识点3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5.在唐朝,“凡遇军国大事,皆由政事堂商议决定,经皇帝同意后颁行。即使皇帝诏敕的诏令,也须经政事堂议决副署方为合法”。材料说明“政事堂”的出现()A.迎合了强化皇权的需要B.破坏了原有的决策程序C.提升了中书省的法定地位D.反映了相权集中并扩大的趋势6.宋制规定,“执政官委御史台弹奏,尚书以下听长官纠劾以闻”,“大臣至百官,任非其人,三省至百司,事有违失”,谏官“皆得谏正”。这反映出宋代()A.专制主义集权高度发展B.宰相职权受到严重削弱C.以文制武策略得到贯彻D.中枢制衡机制日渐成型7.有学者指出,明清鼎革之后,清初统治者的国家制度建设是从因袭明制开始的。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A.设置内阁处理日常文书B.设军机处应对紧急军务C.制定奏折制度提高效率D.开设厂卫机构加强皇权8.据载,商朝君主太甲因不清明,被臣下伊尹放逐于桐宫;周厉王因暴虐无道,引发国人暴动,大臣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掌朝政,时人对此却不以为怪。这反映了当时()A.君臣平等观念深入人心B.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权力有制约作用C.宗法血缘关系逐渐瓦解D.廷议方式有助于减少中央决策的失误9.在春秋经传中,秦国九世以上世袭贵族世家不过两家,五代以及三至四代世袭贵族居然为零,远逊于周室以及齐、楚、晋等东方诸侯国。这种现象()A.加速了分封制的瓦解B.昭示着宗法制的崩溃C.反映了商鞅变法的成效D.有利于秦国政治形态转型10.下面是明朝初年中央和省级地方官府行政关系示意图。以下对示意图的分析,正确并且全面的是()A.皇帝专制权力强化B.具有近代三权分立特征C.地方行政效率低下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加强11.清代总督掌管所统辖地区的文武、军民,总理戎政,戍守疆土,道、府副将以下官员都由总督向朝廷奏请升迁和罢黜,并有对外交涉之权。这说明清代总督()A.对地方治理可以完全自主B.主要职责是监督地方官吏C.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统治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出现了秦、汉、唐、明、清等强大的封建王朝,历经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统治,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高度集权的中央行政制度日臻成熟和完备。作为中央行政制度的重要补充,地方行政层级呈现出往复式规律性变化。——摘编自成军《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嬗变及启示》材料二大体来看,由汉至清,州郡县三级体制自东汉末至隋文帝时,前后经历400年;而道(路)州县准三级制由唐贞观元年(627年)持续至宋末,历时约650年;自元以后,中央与地方之间不再存在准行政单位,省府(州)县三级体制持续至清末达600多年。帝制时期中国地方政府体制的层级是在准三级体制与三级体制之间寻求最恰当的安排,而最终定格于三级体制上。——摘编自刘君德、靳润成、周克瑜《中国政区地理》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地方行政体制的相关知识点,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具体明确,阐释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B解析:根据“(我)任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并结合周朝在地方推行的制度是分封制,分封对象主要是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可知,该考古成果可用于研究分封制,故选B项。2.B解析:材料大意是王后没有嫡子,就立庶出长子为王位继承人;如果王子年龄相同,就以德行好坏为依据选择继承人,若道德好坏没有大的差异,就以占卜结果为准,即王位继承有一套比较完整周密的规则,故选B项;材料中的现象是对嫡长子继承制的补充,说明宗法制没有趋向瓦解,排除A项;材料是对王位继承的规定,而不是选官制度,排除C项;嫡长子是择君的首要依据,排除D项。3.B解析:根据材料“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宗正,掌管皇族、宗族事务”可知,九卿的职责是服务皇室,体现了君权至上,但没有体现九卿掌管职权的细化,故B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皇室的家事而不是政务,且没有反映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C项错误;仅凭材料“九卿”不能说明官员众多,故D项错误。4.A解析:根据材料“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立即)行之;不急者,日觱(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可知,传送命书及标明“急”字的文书应立即传送,否则会以律论之,这反映出当时对公文处理、邮驿通信有着严格的制度规定,故选A项;材料没有明确公文的书写规范,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文书传送的过程,排除C项;材料没有明确其他项目内容的相关处罚,排除D项。5.D解析:根据材料“凡遇军国大事……也须经政事堂议决副署方为合法”可知,政事堂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初相权集中并扩大的趋势,故D项正确。6.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重视“谏正”,扩大谏官的职能,这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故选A项;宰相被纳入监察范围,表明专制皇权强化,但不能说明相权受到严重削弱,排除B项;宋朝实行重文抑武政策,但材料没有体现文官对武将的牵制,排除C项;中枢制衡机制在宋代以前就已成型,排除D项。7.A解析:明成祖设立内阁,清朝因袭明朝的制度,仍然设立内阁,故选A项;清朝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排除B项;奏折制度始于清康熙年间,排除C项;明朝开设厂卫机构,清朝没有设立厂卫机构,排除D项。8.B解析:根据材料“商朝君主太甲因不清明,被臣下伊尹放逐于桐宫”“周厉王因暴虐无道,引发国人暴动,大臣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掌朝政”可知,当时如果君主政治不清明可能会被取代或推翻,这反映出原始民主制的遗存使“国人”和臣下对君主特权存在制约作用,故选B项;商朝时期我国已经进入奴隶社会,商王与臣子之间存在森严的等级关系,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度逐渐解体,但是宗法血缘观念依然存在,排除C项;秦朝时期我国开始采用廷议制度进行决策,排除D项。9.D解析:秦国世袭贵族世家远逊于周室以及齐、楚、晋等东方诸侯国,反映了秦国逐渐打破宗法血缘关系的贵族政治,有利于秦国政治形态转型,故选D项;西周后期诸侯争霸加速了分封制的瓦解,排除A项;秦国虽然世袭贵族世家减少,但仍然存在,不能说明宗法制崩溃,排除B项;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国实行的,材料并没有涉及,排除C项。10.D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中央权力集中于皇帝,即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D项正确;“皇帝专制权力强化”仅是其中一个方面,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分割相权的目的是加强皇权,因而与近代三权分立有着本质区别,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地方机构分为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与提刑按察使司,分管军事、民政、财政与监察,这会导致地方行政效率低下,C项说法正确但不全面,故排除。11.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代总督总理地方民政、军政事务,并能对外交涉,说明清代总督是皇权在地方上的延伸,故选D项;清代总督虽掌握地方大权,但受制于中央,对地方治理并不是完全自主的,排除A项;监督地方官吏只是总督的职责之一,并不是主要职责,排除B项;清代总督并不仅仅设置于边疆地区,排除C项。12答案:示例一观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不断强化。阐述:自秦朝创立中央集权制度以来,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汉朝在秦制的基础上,在汉武帝时期设州刺史监察地方,同时以郡统国,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唐宋时期,分别设道和路监察地方,宋朝更是设“四监司”并派文官担任地方行政长官,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元朝设立行省制度且为后世所沿用,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明清时期进一步完善行省制度和边疆治理,中央集权得到巩固。总之,中国古代虽然经历东汉末年和唐朝中后期两次地方割据时期,但总体而言,中央集权是不断强化的。示例二观点:中国古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