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4三顾茅庐罗贯中》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请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刘备三顾茅庐的目的以及最终结果。2、课文《三顾茅庐》中,诸葛亮在回答刘备的请求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先帝不因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句话中“卑鄙”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什么?3、《三顾茅庐》中,诸葛亮在回答刘备的询问时说:“汉室倾颓,奸臣当道,我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这段话中,“布衣”指的是什么?4、《三顾茅庐》中,刘备三次上山拜访诸葛亮,最终得以见到这位贤才。请简要分析刘备三次上山拜访诸葛亮的原因。5、下列关于《三顾茅庐》中刘备、诸葛亮和曹操三人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备是曹操的属下,后因曹操嫉妒诸葛亮之才,将诸葛亮推荐给刘备。B.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为刘备出谋划策,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C.曹操是刘备的竞争对手,但曹操对诸葛亮的才华十分欣赏。6、阅读以下句子,选出其中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A.“诸葛亮宛如天降神兵,拯救了刘备于水深火热之中。”(比喻)B.“刘备三顾茅庐,终于打动了诸葛亮,让他出山辅佐。”(拟人)C.“曹操的野心勃勃,令人不寒而栗。”(夸张)7、请根据《三顾茅庐》中的描述,概括刘备对诸葛亮的态度变化过程。二、现代文阅读(本部分有2大题,每大题12分,共24分)第一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三顾茅庐东汉末年,汉朝的统治已经名存实亡。朝政腐败,宦官专权,民不聊生。此时,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义为兄弟,共同发誓要拯救天下苍生。刘备为了寻找一位能辅佐自己成就大业的贤才,听说在隆中卧龙岗有一位隐居的贤士诸葛亮,于是决定亲自去拜访。第一次去,正赶上诸葛亮外出,刘备只好失望而归。第二次去,诸葛亮又不在家,刘备只得留下书信,表达了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仰和求贤之意。第三次去,刘备带着关羽、张飞,终于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见到刘备,首先询问刘备的来意。刘备诚恳地说:“我久闻先生高卧隆中,天下奇才,特来拜访。如今汉室倾颓,天下大乱,我欲联合各路英豪,共同拯救苍生。先生若有救国救民之志,望能出山相助。”诸葛亮沉思片刻,然后说道:“我虽居陋巷,但心怀天下。既然将军如此诚意,我愿出山辅佐将军,共图大业。”自此,刘备与诸葛亮结为好友,诸葛亮成为刘备的军师。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刘备逐渐恢复了势力,并最终建立了蜀汉政权。1、下列对文章中“三顾茅庐”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备第一次去拜访诸葛亮时,诸葛亮正好外出。B.刘备第二次去拜访诸葛亮时,诸葛亮不在家,刘备留下书信。C.刘备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时,终于见到了诸葛亮。D.诸葛亮认为刘备诚意不足,拒绝出山。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诸葛亮出山后的作用。第二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三顾茅庐》刘备在曹操的势力范围内,感到非常不安。他听说诸葛亮隐居在隆中,便决定亲自前往拜访。然而,诸葛亮并不轻易见人,刘备第一次拜访时,他正在午睡。刘备不敢打扰,只好在外面等待。刘备等了很长时间,直到诸葛亮醒来,才得以与他见面。第一次拜访没有成功,刘备并未气馁。他决定再次前往隆中。这一次,诸葛亮正在与朋友谈论天下大事。刘备知道诸葛亮才华横溢,便请求他出山辅佐自己。然而,诸葛亮仍然婉言谢绝。刘备并没有放弃,第三次他带着关羽和张飞一同前往。这次,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感动,决定出山辅佐刘备。1、刘备第一次拜访诸葛亮时,他正在做什么?2、刘备为什么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带着关羽和张飞?3、诸葛亮最终决定出山辅佐刘备的原因是什么?三、古诗文阅读(本部分有2大题,每大题8分,共16分)第一题:《三顾茅庐》古诗文阅读【阅读文章】《三顾茅庐》节选自《三国演义》,讲述了刘备三次上山拜访诸葛亮的故事。以下是节选内容:刘备欲请诸葛亮辅佐,遂带上礼物,亲自到隆中拜访。第一次上山,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在门外等候,直到诸葛亮醒来。刘备对诸葛亮说:“久闻先生才高八斗,今日特来请教。”诸葛亮回答:“我只是一介书生,岂敢当此盛誉。请君先行,我随后便来。”刘备辞别而返。第二次上山,刘备又带着礼物来到隆中。这一次,诸葛亮正在与朋友饮酒作乐。刘备再次见到诸葛亮,恳切地邀请他出山。诸葛亮微笑着说:“我本无意出山,只是听闻君王仁义,特来相邀。”刘备再次辞别而返。第三次上山,刘备再次来到隆中。这一次,诸葛亮正在家中读书。刘备见到诸葛亮后,激动地说:“先生,我三次上山,您终于肯出山了。”诸葛亮回答:“我本无意出山,但既然君王三次相邀,我岂能再推辞。”于是,刘备将诸葛亮带回,共谋大业。【小题】1、刘备第一次上山时,诸葛亮正在做什么?2、刘备第二次上山时,诸葛亮与谁在一起?3、诸葛亮最终为什么答应刘备出山?第二题:阅读下面选自《三顾茅庐》的文言文片段,完成下列题目。【原文片段】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独对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狂,至于今日。然志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诸葛亮答曰:“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先主闻之,大喜,遂决意南行。1、下列对“信义著于四海”这句话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信义:诚信和义气B.著:显著C.四海:指全国D.解释:诚信和义气闻名全国2、下列句子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董卓以来B.挟/天子而令诸侯C.外/结好孙权D.若/跨有荆、益3、诸葛亮劝说刘备“跨有荆、益”的原因有哪些?请用原文中的语句概括。(至少2点)四、名著阅读(9分)【题目】请根据上文内容,概括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目的。文中提到“久仰先生才高八斗”,这里的“八斗”是什么意思?从刘备拜访诸葛亮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备具有哪些品质?五、写作题(50分)题目:请以“坚持与信念”为主题,结合《三顾茅庐》中的故事,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24三顾茅庐罗贯中》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请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刘备三顾茅庐的目的以及最终结果。答案:刘备三顾茅庐的目的是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最终结果是诸葛亮答应了刘备的请求,成为刘备的重要谋士。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通过阅读课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刘备三顾茅庐的目的是为了请诸葛亮出山,而他之所以三顾茅庐,是因为他坚信诸葛亮有能力帮助自己实现复兴汉室的愿望。最终,在第三顾茅庐时,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打动,答应出山辅佐刘备。这一情节体现了刘备的谦逊和诚意,以及诸葛亮的智慧和才华。2、课文《三顾茅庐》中,诸葛亮在回答刘备的请求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先帝不因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句话中“卑鄙”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什么?答案:在现代汉语中,“卑鄙”一词的意思是地位低微,见识浅薄。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文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在古代汉语中,“卑鄙”一词通常含有贬义,指人地位低微、见识浅薄,有时也指行为卑劣。而在现代汉语中,“卑鄙”一词主要用来形容人的品行不端,与课文中的用法略有不同。通过分析上下文,我们可以理解到诸葛亮在此处使用“卑鄙”一词,是为了表达自己谦虚的态度,同时暗示自己虽地位不高,但愿意接受刘备的邀请,出山辅佐。3、《三顾茅庐》中,诸葛亮在回答刘备的询问时说:“汉室倾颓,奸臣当道,我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这段话中,“布衣”指的是什么?答案:3、答案:布衣在古代指平民百姓,这里诸葛亮用“布衣”来形容自己,表达了自己虽然出身平民,却心怀天下,有着远大的抱负。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通过阅读原文,可以了解到“布衣”在这里指的是诸葛亮自己,表达了他不追求名利,只愿在乱世中保全性命,但内心却有着拯救天下的抱负。这反映了诸葛亮高尚的人格和伟大的志向。4、《三顾茅庐》中,刘备三次上山拜访诸葛亮,最终得以见到这位贤才。请简要分析刘备三次上山拜访诸葛亮的原因。答案:4、答案:刘备三次上山拜访诸葛亮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刘备对诸葛亮的才华和品德极为钦佩,希望得到他的辅佐;二是刘备认为诸葛亮是拯救汉室的关键人物,希望借助他的力量恢复汉室;三是刘备深知自己求贤若渴的决心,不惜三顾茅庐,以显示自己的诚意和决心。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分析能力。通过阅读原文,可以了解到刘备三次上山拜访诸葛亮的原因。刘备对诸葛亮的才华和品德极为钦佩,认为他是拯救汉室的关键人物,因此不惜三顾茅庐。这也反映了刘备求贤若渴的决心和诚意。5、下列关于《三顾茅庐》中刘备、诸葛亮和曹操三人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备是曹操的属下,后因曹操嫉妒诸葛亮之才,将诸葛亮推荐给刘备。B.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为刘备出谋划策,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C.曹操是刘备的竞争对手,但曹操对诸葛亮的才华十分欣赏。答案:A解析:在《三顾茅庐》中,刘备是曹操的属下,但刘备并没有嫉妒诸葛亮之才,而是真心诚意地三次拜访诸葛亮,最终得到了诸葛亮的帮助。因此,选项A描述不正确。6、阅读以下句子,选出其中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A.“诸葛亮宛如天降神兵,拯救了刘备于水深火热之中。”(比喻)B.“刘备三顾茅庐,终于打动了诸葛亮,让他出山辅佐。”(拟人)C.“曹操的野心勃勃,令人不寒而栗。”(夸张)答案:B解析:选项A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诸葛亮比喻为“天降神兵”,形象地突出了他的才能。选项C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曹操的野心之大。而选项B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诸葛亮“打动”了刘备,但实际上是刘备的诚意和决心打动了诸葛亮,因此选项B中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7、请根据《三顾茅庐》中的描述,概括刘备对诸葛亮的态度变化过程。(答案:刘备对诸葛亮的态度经历了从最初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轻视,到第一次拜访时的“三顾频烦天下计”,再到第二次拜访时的“感君贵意重,愿展平生志”,最后到第三次拜访时的“卧龙跃马终军日,一顾茅庐得英才”。)解析:本题考查对《三顾茅庐》中人物情感变化的理解。通过分析刘备在三次拜访诸葛亮时的言行,可以看出他对诸葛亮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从最初的轻视到最后的诚心求才。二、现代文阅读(本部分有2大题,每大题12分,共24分)第一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三顾茅庐东汉末年,汉朝的统治已经名存实亡。朝政腐败,宦官专权,民不聊生。此时,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义为兄弟,共同发誓要拯救天下苍生。刘备为了寻找一位能辅佐自己成就大业的贤才,听说在隆中卧龙岗有一位隐居的贤士诸葛亮,于是决定亲自去拜访。第一次去,正赶上诸葛亮外出,刘备只好失望而归。第二次去,诸葛亮又不在家,刘备只得留下书信,表达了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仰和求贤之意。第三次去,刘备带着关羽、张飞,终于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见到刘备,首先询问刘备的来意。刘备诚恳地说:“我久闻先生高卧隆中,天下奇才,特来拜访。如今汉室倾颓,天下大乱,我欲联合各路英豪,共同拯救苍生。先生若有救国救民之志,望能出山相助。”诸葛亮沉思片刻,然后说道:“我虽居陋巷,但心怀天下。既然将军如此诚意,我愿出山辅佐将军,共图大业。”自此,刘备与诸葛亮结为好友,诸葛亮成为刘备的军师。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刘备逐渐恢复了势力,并最终建立了蜀汉政权。1、下列对文章中“三顾茅庐”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备第一次去拜访诸葛亮时,诸葛亮正好外出。B.刘备第二次去拜访诸葛亮时,诸葛亮不在家,刘备留下书信。C.刘备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时,终于见到了诸葛亮。D.诸葛亮认为刘备诚意不足,拒绝出山。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诸葛亮出山后的作用。答案:1、D2、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是为了寻求一位能辅佐自己成就大业的贤才,即诸葛亮。3、诸葛亮出山后成为刘备的军师,帮助刘备恢复势力,最终建立了蜀汉政权。他以其卓越的智谋和才能,为刘备的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第二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三顾茅庐》刘备在曹操的势力范围内,感到非常不安。他听说诸葛亮隐居在隆中,便决定亲自前往拜访。然而,诸葛亮并不轻易见人,刘备第一次拜访时,他正在午睡。刘备不敢打扰,只好在外面等待。刘备等了很长时间,直到诸葛亮醒来,才得以与他见面。第一次拜访没有成功,刘备并未气馁。他决定再次前往隆中。这一次,诸葛亮正在与朋友谈论天下大事。刘备知道诸葛亮才华横溢,便请求他出山辅佐自己。然而,诸葛亮仍然婉言谢绝。刘备并没有放弃,第三次他带着关羽和张飞一同前往。这次,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感动,决定出山辅佐刘备。1、刘备第一次拜访诸葛亮时,他正在做什么?答案:刘备第一次拜访诸葛亮时,他正在午睡。2、刘备为什么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带着关羽和张飞?答案: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带着关羽和张飞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3、诸葛亮最终决定出山辅佐刘备的原因是什么?答案:诸葛亮最终决定出山辅佐刘备是因为他被刘备的诚意所感动。三、古诗文阅读(本部分有2大题,每大题8分,共16分)第一题:《三顾茅庐》古诗文阅读【阅读文章】《三顾茅庐》节选自《三国演义》,讲述了刘备三次上山拜访诸葛亮的故事。以下是节选内容:刘备欲请诸葛亮辅佐,遂带上礼物,亲自到隆中拜访。第一次上山,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在门外等候,直到诸葛亮醒来。刘备对诸葛亮说:“久闻先生才高八斗,今日特来请教。”诸葛亮回答:“我只是一介书生,岂敢当此盛誉。请君先行,我随后便来。”刘备辞别而返。第二次上山,刘备又带着礼物来到隆中。这一次,诸葛亮正在与朋友饮酒作乐。刘备再次见到诸葛亮,恳切地邀请他出山。诸葛亮微笑着说:“我本无意出山,只是听闻君王仁义,特来相邀。”刘备再次辞别而返。第三次上山,刘备再次来到隆中。这一次,诸葛亮正在家中读书。刘备见到诸葛亮后,激动地说:“先生,我三次上山,您终于肯出山了。”诸葛亮回答:“我本无意出山,但既然君王三次相邀,我岂能再推辞。”于是,刘备将诸葛亮带回,共谋大业。【小题】1、刘备第一次上山时,诸葛亮正在做什么?答案:诸葛亮正在睡觉。2、刘备第二次上山时,诸葛亮与谁在一起?答案:诸葛亮正在与朋友饮酒作乐。3、诸葛亮最终为什么答应刘备出山?答案:因为刘备三次上山相邀,诸葛亮觉得刘备仁义,便答应出山。第二题:阅读下面选自《三顾茅庐》的文言文片段,完成下列题目。【原文片段】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独对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狂,至于今日。然志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诸葛亮答曰:“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先主闻之,大喜,遂决意南行。1、下列对“信义著于四海”这句话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信义:诚信和义气B.著:显著C.四海:指全国D.解释:诚信和义气闻名全国2、下列句子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董卓以来B.挟/天子而令诸侯C.外/结好孙权D.若/跨有荆、益3、诸葛亮劝说刘备“跨有荆、益”的原因有哪些?请用原文中的语句概括。(至少2点)答案:1、C2、D3、原因:①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②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四、名著阅读(9分)【题目】请根据上文内容,概括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目的。文中提到“久仰先生才高八斗”,这里的“八斗”是什么意思?从刘备拜访诸葛亮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备具有哪些品质?【答案】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目的:请求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共同开创蜀汉王朝。“八斗”是指才高八斗,形容诸葛亮才智过人。从刘备拜访诸葛亮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备具有的品质: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不耻下问。五、写作题(50分)题目:请以“坚持与信念”为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设备采购合同with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条款3篇
- 2024年度建筑工程消防系统设计与安装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度保险经纪服务合同标的及服务范围3篇
- 2024年度农业科技项目合作与推广合同3篇
- 2024年度员工通勤服务外包合同3篇
- 2024年度皮鞋产品绿色制造合同2篇
-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 新人教版
- 2024年度企业品牌形象代言合同3篇
- 2024年度软件开发与授权协议(含技术支持)3篇
- 山东省郯城县郯城街道初级中学初中信息技术《我的媒体播放器》说课稿
- 幼儿园大班绘本《小熊不刷牙》 优质课件
- 气泡清洗机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 《民航法律法规(第2版)》项目四
- 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家长会课件
-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扩句与缩句的训练》教学课件
- 《假设复句·条件复句》微课学习
- 鲁教五四学制2011版四年级美术上册《我是汽车设计师》评课稿
- 法律法规清单2023
- 足球竞赛规则简介课件
- 广告牌拆除施工合同
- 2023年度军队文职《教育学》模拟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