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71280考向 23 中国古代史之百家争鸣 -备战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_第1页
32271280考向 23 中国古代史之百家争鸣 -备战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_第2页
32271280考向 23 中国古代史之百家争鸣 -备战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_第3页
32271280考向 23 中国古代史之百家争鸣 -备战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_第4页
32271280考向 23 中国古代史之百家争鸣 -备战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向23中国古代史之百家争鸣(2021·浙江绍兴·中考真题)《道德经》中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这说明老子()A.崇尚“自然”,主张“无为” B.主张爱一切人,视人如己C.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 D.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道德经》是老子的著作。题干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说明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故D符合题意;崇尚“自然”,主张“无为”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A;主张爱一切人,视人如己与老子的思想不符,排除B;韩非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排除C。故选D。学生容易做错本题主要是原因是不熟悉百家争鸣中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观点: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题干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说明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崇尚“自然”,主张“无为”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主张爱一切人,视人如己与老子的思想不符;韩非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易错警示】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生产力的发展引发社会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2、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时期代表人物地位著作主要思想借鉴或启示春秋时期老子(李耳)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EQ\o\ac(○,1)顺应自然;EQ\o\ac(○,2)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EQ\o\ac(○,3)主张无为而治。辩证地看待问题孔子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的创始人《论语》《春秋》政治思想:EQ\o\ac(○,1)核心思想是“仁”EQ\o\ac(○,2)主张以德治国;EQ\o\ac(○,3)主张实行德政。教育思想: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尊重教育教学规律、采取科学的学习方法。战国时期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俭构建和谐社会;反对侵略战争;勤俭治国孟子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构建和谐社会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庄子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积极地面对和看待问题韩非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核心思想是法治,最先被统治者所采用——秦始皇)积极改革,勇于创新孙武军事家,兵家鼻祖《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3、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1.(2021·黑龙江大庆·模拟预测)主张“兼爱”“非攻”的墨家创始人是()A.墨子 B.孔子 C.老子 D.荀子2.(2021·山东乐陵·二模)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诞生了孔子等思想大家,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下列思想属于儒家学派的是()A.提倡法治 B.兼爱、非攻 C..无为而治 D..为政以德3.(2021·四川开江·一模)某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说:“一次的失败不要紧,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没考好,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你知道老师引用了哪家的思想来教育学生的吗?()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4.(2021·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二模)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促进了文化的空前繁荣,涌现了许多大思想家,对后世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促进了我国古代学术思想的发展。其中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的主张是A.“无为而治” B.“兼愛”“非攻” C.“以德治国” D.“以法治国”5.(2021·广西柳江·三模)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A.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B.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C.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D.出现了儒、道、佛并立局面6.(2021·辽宁大石桥·一模)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经常引经据典,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里的东方智慧。2015年,他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讲到:“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习近平主席引用的这一观点出自于()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7.(2021·湖北·黄冈市启黄中学一模)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智慧结晶。孔子反对贫富过于悬殊,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孟子也抨击过“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的社会现象,这反映了先秦儒家()A.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抨击 B.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一种理想诉求C.分配不公是造成社会动荡的根源 D.要求统治者推行西周的政治制度8.(2021·河南驻马店·二模)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诸子百家“其言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这说明诸子百家()A.相互影响,相互辩难 B.思想一致,观点不同C.求同存异,影响深远 D.不谋而合,殊途同归9.(2021·广东惠阳·二模)“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这一言论反映出作者对儒、法思想的基本态度是()A.尊儒抑法 B.尊法抑儒 C.儒法并用 D.内儒外法10.(2021·广东·模拟预测)《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文中的“他们”指的是A.儒家学派 B.兵家学派 C.法家学派 D.墨家学派11.(2021·山东莱芜·一模)2020年春节团拜会上,习总书记讲话中引用了“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典故。“小康”在西汉初期的《礼记·礼运》中也曾经得到系统阐述。习总书记引用的这个典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A.道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儒家思想12.(2021·河南南阳·二模)由于没有专制的大一统政治体制,也就没有一家独大的思想专制局面,这使得当时的学术活动极少受外在约束,先秦的学者面对一望无际的土地,自由地放牧、耕作、探险,所到之处,留下自己深深的脚印,成为后人的路标。与这段描述直接相关的是A.焚书坑儒 B.百家争鸣 C.独尊儒术 D.八股取士13.(2021·四川岳池·二模)思想文化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相同点说法错误的是A.都发生在社会转型时期 B.都极大的解放了人们的思想C.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对生产和历史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14.(2021·山东·邹城市第四中学三模)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 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 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15.(2021·湖南常德·模拟预测)“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意思是百姓之所以难以治理,恰是因为统治者“有为”。这体现的是A.法家的“法治”思想 B.儒家的“仁政”思想C.道家的“无为”思想 D.墨家的“非攻”思想16.(2021·江苏苏州·一模)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这里的“正确”是指A.“无为而治” B.“有教无类” C.以法治国 D.“仁政”17.(2021·湖南·模拟预测)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反对不义之战的和平主义者”“封建伦理纲常的卫道士”。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A.儒家、法家、道家、墨家 B.墨家、法家、儒家、道家C.法家、儒家、墨家、道家 D.道家、法家、墨家、儒家18.(2021·山东·邹城市第八中学三模)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本质上体现了()A.法家的衰落 B.中央集权的强化C.加强思想控制 D.注重儒家学说19.(2021·山西灵石·模拟预测)思想解放运动与社会转型关系紧密,不断地促进社会发展前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既彼此交锋,相互论战,又彼此渗透,互相影响,出现了思想学术上的欣欣向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所以有人认为,百家争鸣是一种在历史夹缝中的自由。百家争鸣既不可能出现在战国前,也不可能存在于战国后,只能是战国时期历史的绝唱。——摘编自岳庆平《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与自由读书著书之风》材料二文艺复兴(英文:Renaissance意大利文:Rinascimento,由ri“重新”和nascere“出生”构成,法文:LaRenaissance是14世纪中叶至16世纪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在近代早期深刻地影响了欧洲的知识生活。——《废墟上的重生》材料三马克思主义无疑是历史上黑格尔哲学以前的总结和集大成者,但又不完全是三学合一,而是一种整合创新,透射着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马克思主义自19世纪40年代诞生以来,一直并继续闪射着耀眼的社会光芒,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也在进行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刘助柏梁辰著《知识创新学》(1)根据材料一,列举一例百家争鸣时期的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并说明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2)根据材料二,简要解读文艺复兴“重新出生”的内涵。(3)根据材料三,概括马克思主义一直并继续闪耀光芒的原因,并结合史实阐述马克思主义如何推动中国的社会转型发展。(4)综上所述,归纳中外思想解放运动的共同作用。20.(2021·山西太原·二模)理论指导实践,思想引领行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有度》凡是法律未能独立且无权威者,国家必定灭亡;反之,法律之尊严胜过统治者,那么国家必定多福。——柏拉图(1)材料一中两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有何共同之处?并分别列举他们的思想主张付诸于实践的具体事例。材料二马克思主义走出西欧,在俄国、中国及世界其他国家得到了进一步验证和发展。其间贯穿着两条主线,一是从十月革命的胜利到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建立、发展、壮大,直至最终走向混乱、衰败和解体;二是从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巩固、繁荣和强大。——《再造文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2)根据材料二,结合具体史实,说明马克思主义如何在中俄两国得到验证和发展的。材料三早在1978年,为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邓小平先后发表了开辟新时期、新道路、新理论的宣言书。1992年,他在南方谈话中发表了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激励全国人民为不断开拓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毛泽东哲学思想史》(3)根据材料三,分别简述这两个“宣言书”的历史背景,并概括其共同影响。1.(2021·四川内江·中考真题)在“百家争鸣”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渐确立,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其中形成了下图思想学派。对其历史叙述正确的是()A.成书于夏朝,主张“无为而治” B.成书于商朝,主张“以德治国”C.成书于春秋,主张“兼爱非攻” D.成书于战国,主张“以法治国”2.(2021·青海西宁·中考真题)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中国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大体处于同一时期。古希腊先哲和中国“诸子百家”相同的历史贡献是A.开启了西方的人文主义精神 B.为诸侯争霸提供了思想基础C.构筑了所处时代的文化繁盛 D.推动世界完成了近代化转型3.(2021·四川宜宾·中考真题)“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理念。下列主张与其相近的是()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4.(2021·江苏镇江·中考真题)《史记太史公自序》评诸子百家说:“儒者博,墨者俭,法家严,道家使人精神专一”。“严”字当头的代表人物是()A.孔子 B.孟子C.墨子 D.韩非5.(2021·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其中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主张:A.“仁者爱人” B.顺应自然 C.以法治国 D.“兼爱”“非攻”6.(2021·湖北湖北·中考真题)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可见他们都认为政治统治得以巩固的关键因素是A.选贤举能 B.复古崇礼 C.富国强兵 D.取得民心7.(2021·四川广安·中考真题)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孟子主张A.无为而治 B.民贵君轻 C.以德治国 D.以法治国8.(2021·四川德阳·中考真题)战国中期,以申不害为宗,重“术”(权术);以商赖为宗,重“法”(法令):以慎到为宗,重“势”(威势)。到战国末期,将这三派思想兼容并顾的思想家是()A.孟子 B.庄子 C.墨子 D.韩非9.(2021·四川达州·中考真题)当前,达州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民素质也在大幅度提高,比如为避免舌尖上的浪费,大家积极践行国家倡导的“光盘行动”。这行动体现了战国时期某一思想家的主张。该思想家还提出()A.倡导节俭 B.以法治国 C.“兼爱”“非攻” D.民贵君轻10.(2021·江苏苏州·中考真题)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极力宣扬得众、爱众和济众思想,如孔子认为“仁者爱人”“宽则得众",孟子主张"民贵君轻"“与众乐乐”。由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儒学A.适应了封建统治需要 B.以批判法家刑罚为宗旨C.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D.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11.(2021·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引经据典,寓意深邃,极具启迪意义。其中引用的经典“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体现了诸子百家中哪家学派思想()A.墨家的兼爱 B.儒家的仁政C.法家的法治 D.道家的辩证12.(2021·四川成都·中考真题)春秋战国时期,提出“兼相爱,交相利”乃是“天下之治道”主张的思想家是()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13.(2021·湖南湘西·中考真题)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由此可知,韩非主张()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实行仁政C.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 D.“兼爱”“非攻”14.(2021·山东聊城·中考真题)战国时期,不同学派各陈其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总,若此则天下治。材料二贯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材料三民为贵,社极次之,君为轻材料四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等(1)上述材料中的主张分别属于哪一学派?(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这些学派之间辩论的焦点。这说明了什么?15.(2021·四川雅安·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儒家强调民心向背在治国平天下中的重要。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儒家这种思想,出发点是为了统治者统治地位的稳固,但“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一点,却确是古今中外屡试不爽、颠扑不破的真理。——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子的思想,并指出儒家思想的出发点。(2)唐太宗采取哪些措施践行材料一中荀子的思想?这些措施对唐朝社会发展有何影响?材料二美国历史上的法律文献(部分)●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1787年华盛顿主持召开制宪会议,制定《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862年林肯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3)《独立宣言》提出保障人民的哪些权利?以材料二中一部文献为例,分析其局限性。基础练1.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兼爱”就是反对人对人的压迫,主张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尽力帮助别人,“非攻”就是反对不义的掠夺战争,A项正确;其他选项都不主张“兼爱”“非攻”,排除BCD项。故选A项。2.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思想有,主张“仁政”,爱人,“为政以德”、以“礼”治国。因此属于儒家学派的是为政以德。选项D符合题意;法家提倡法治;墨家提倡兼爱、非攻;道家提倡无为而治;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3.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老子是春秋晚期人,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老子主张: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B。4.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改革,提倡以法治国。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D项符合题意;A项是道家学派的主张;B项是墨家学派的主张;C项是儒家学派的主张。由此可知ABC三项与题干“法家学派”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故选D。5.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各派就战争和统治者如何统治人民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秦朝实行“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春秋战国那种自由思索的精神受到严重的打击,故B项符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应选B。6.C【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可知,这是主张兼爱、非攻,是墨子的思想,C项正确;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孔子主张以德治国,韩非主张中央集权,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提升练7.B【解析】根据材料“孔子反对贫富过于悬殊,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孟子也抨击过‘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的社会现象”可知,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反对贫富悬殊,认为其会导致社会不安,这是对社会正义的基本诉求,B项正确;秦统一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排除A项;材料中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反对贫富悬殊,认为其会导致社会不安,而不是分配不公造成社会动荡的根源,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先秦儒家“要求统治者推行西周的政治制度”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8.A【解析】材料“其言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强调的是诸子百家相互影响,相互辩难,A正确;诸子百家思想并不一致,B排除;CD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9.C【解析】材料的大意是说治国之本用儒家思想,治国之末是法家思想。“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说明治国要儒法并用。故C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尊儒抑法和尊法抑儒,排除A和B;材料也没有说明儒法是内外并用的关系,排除D。故选C。10.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家主张加强君主专制,进行变法改革,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参与政权的需要,因此“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C正确;儒家强调的是仁政,A排除;兵家研究的是军事理论,B排除;墨家主张兼爱非攻,D排除。故选C。11.D【解析】依据题干材料“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思是说老百姓太劳苦,也该稍稍得到安乐了。反映了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孔子是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西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确立为封建的正统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D正确;道家思想主张万物运行尤其自然的法则,主张“无为而治”,A排除;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反对空谈仁义。B排除;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C排除;故选D。12.B【解析】根据材料“由于没有专制的大一统政治体制,也就没有一家独大的思想专制局面,这使得当时的学术活动极少受外在约束,先秦的学者面对一望无际的土地……”,结合所学可知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现象,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林立纷争,出现了诸子百家相互争鸣、诘难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故选B;A发生在秦朝的秦始皇时期,与材料的“前秦”不符,排除;C是汉武帝时期,D是明清时期,均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13.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文艺复兴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故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百家争鸣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时期。文艺复兴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社会转型奠定了思想基础。故A说法正确,排除;百家争鸣和文艺复兴都极大的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故B说法正确,排除;百家争鸣和文艺复兴对生产和历史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故D说法正确,排除。故选C。14.D【解析】依据题干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意思是没有礼义,那么君臣之间就会混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意思是义是指君臣上下的关系,即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D正确;ABC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故选D。15.C【解析】根据材料“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和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材料反映的是道家的“无为而治”,因此C项说法正确。材料体现思想是“无为而治”,法家的思想主张是以法治国,故排除A项;儒家思想的主张是“仁政”,故排除B项;墨家的思想主张是兼爱非攻,故排除D项。故选C。16.D【解析】根据材料“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结合所学可知,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他主张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因此材料中的“正确”指的是孟子“仁政”的主张,D项正确;“无为而治”是道家老子主张,不符合题意,A项错误;“有教无类”是孔子主张,而不是孟子主张,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以法治国是法家主张,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17.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属于道家学派的观点;“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属于法家学派的观点;“反对不义之战的和平主义者”属于墨家学派的主张;“封建伦理纲常的卫道士”属于儒家学派的主张,所以答案选D。18.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本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独尊儒术”是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体现了政治上的统一需要加强思想上的统一,因此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思想控制的加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法家的衰落,不符合题意,法家只是诸子百家中的一个;选项C加强思想控制,只是表象,实质强化中央集权,不符合题意;选项D注重儒家学说,不符合题意,因为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体现了政治上的统一需要加强思想上的统一,最终目的是强化中央集权;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19.(1)举例:儒家:孟子提出“仁政”,民贵君轻等主张;墨家:墨子提出“兼爱”“非攻”等;法家:韩非提出以法治国等,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时期,铁犁牛耕的使用促进社会生产力变革,新兴地主阶级的兴起,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推动了思想学术领域的繁荣发展。(2)文艺复兴采取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对古典思想进行继承;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核心;其实质是宣扬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强调发挥人的作用,孕育了西欧近代资产阶级文化;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3)原因:马克思主义不是对旧理论的完全沿用,而是汲取其精华,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完善,是发展的科学理论。如何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国的革命与建设事业提供科学理论指导,推动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4)促进了先进思想的传播,改变了人们的思维观念;有利于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推动了社会转型和历史发展进程。【解析】(1)举例:根据所学可知,儒家孟子提出“仁政”,民贵君轻等主张;墨家墨子提出“兼爱”“非攻”等;法家韩非提出以法治国等。原因:根据所学,可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动荡;铁犁牛耕的使用促进社会生产力变革;新兴地主阶级的兴起;社会转型等角度进行总结。(2)根据所学,可从文艺复兴是对古典思想进行继承;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核心;实质是宣扬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等角度进行解读。(3)原因:根据“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也在进行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结合所学,分析得出马克思主义不是对旧理论的完全沿用,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完善,是发展的科学理论。如何推动:结合所学,可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国的革命与建设事业提供科学理论指导等。(4)综合材料,可从改变人们的思维观念、促进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推动了社会转型和历史发展进程等角度分析总结。【点睛】20.(1)共同之处:都强调了法律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主张以法治国。韩非子: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刑法严酷,用严刑峻法镇压人民。柏拉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使国王的权力受到法律的限制。(2)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采取措施巩固新政权,邓小平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一步步走向繁荣和强大。俄国:马克思主义与俄国的国情相结合,诞生了布尔什维克党。列宁领导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马克思主义由理想变成现实,也为俄国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新道路。苏联模式的弊端,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3)邓小平先后发表开辟新时期、新道路、新理论的宣言书的历史背景是:“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的历史背景是:改革开放后,一部分干部和群众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产生了困惑,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前途缺乏信心,有的人对改革开放提出姓“资”还是姓“社”问题,对党的基本路线产生动摇。共同影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解析】(1)依据材料一的“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和材料二的“凡是法律未能独立且无权威者,国家必定灭亡;反之,法律之尊严胜过统治者,那么国家必定多福。”可知材料一中两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的共同之处是:都强调了法律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主张以法治国。韩非子的思想主张付诸于实践的具体事例是: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刑法严酷,用严刑峻法镇压人民。柏拉图的思想主张付诸于实践的具体事例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颁布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使国王的权力受到法律的限制,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根据材料二的“二是从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巩固、繁荣和强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采取措施巩固新政权,邓小平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一步步走向繁荣和强大。根据材料二的“一是从十月革命的胜利到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建立、发展、壮大,直至最终走向混乱、衰败和解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与俄国的国情相结合,诞生了布尔什维克党。列宁领导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马克思主义由理想变成现实,也为俄国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新道路。苏联模式的弊端,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3)根据材料三的“早在1978年,为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邓小平先后发表了开辟新时期、新道路、新理论的宣言书。”可知邓小平先后发表开辟新时期、新道路、新理论的宣言书的历史背景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根据材料三的“1992年,他在南方谈话中发表了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激励全国人民为不断开拓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可知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的历史背景是:改革开放后,一部分干部和群众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产生了困惑,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前途缺乏信心,有的人对改革开放提出姓“资”还是姓“社”问题,对党的基本路线产生动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两个“宣言书”的共同影响是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真题练1.D【解析】题干反映的是法家著作《韩非子》。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战国末期的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D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BC项。故选D项。2.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先哲和中国“诸子百家”都在思想上面作出了重大贡献,构筑了所处时代的文化繁盛,C项正确;A项与中国“诸子百家”无关,排除A项;为诸侯争霸提供了思想基础与古希腊先哲无关,排除B项;推动世界完成了近代化转型与古希腊先哲和中国“诸子百家”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3.C【解析】“以人民为中心”体现的是民本思想,因此民贵君轻的说法与其最为接近,C项正确;A项与学习方法有关,排除;B项强调的是法治,排除;D项属于道家思想,排除。故选C。4.D【解析】依据题干的“法家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法家的韩非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故D符合题意;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核心思想是“仁”,排除A;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主张实行“仁政”,排除B;战国时期的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排除C。故选D。5.D【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墨家学派的主张主要是兼爱非攻,D项正确;仁者爱人是儒家的主张,顺应自然是道家的主张,以法治国是法家的主张,排除ABC项。故选D项。6.D【解析】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仁政”和“民本”的思想。材料中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都体现出对于百姓的关心和爱护,体现出民本的思想。故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说明选贤的信息,排除A;材料中体现的是民本思想,不是“复古崇礼”,也没有倡导“富国强兵”,排除B和C。故选D。7.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主张实行“仁政”,“民为贵,君为轻”思想,反对一切不义战争,故选B;A是老子思想,排除;C是孔子思想,排除;D是法家思想,排除。8.D【解析】依据题干材料“权术”“法令”“威势”可知,到战国末期,将这三派思想兼容并顾的思想家是韩非。战国末期的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反对空谈主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制度,所以D项符合题意;A项儒家的孟子认为“民贵君轻”,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实行“仁政”,排除;B项道家的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排除;C项墨家的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排除。故选D。9.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因此据材料“避免舌尖上的浪费,倡导光盘行动”指的是墨子的提倡节俭,此外他还提出“兼爱”“非攻”,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是法家韩非子的主张,排除;D项是儒家孟子的主张,排除。故选C。10.C【解析】“仁者爱人”“宽则得众"是倡导和谐的社会,"民贵君轻"“与众乐乐”是倡导君民等级关系的缓和。他们的主张显然都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故C符合题意;儒家思想在战争年代并没有适应了封建统治需要,排除A;儒者的主张并没有批判法家的刑罚,排除B;春秋哉国时期儒学并不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排除D。故选C。11.C【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摘自《韩非子▪有度》意思是执行法度的人坚决,国家就会富强;执行法度的人软弱,国家就会贫弱。这句话旨在说明遵循法度的重要性,所以与法家法治思想相符合,故C符合题意;兼爱,指同时爱不同的人或事物,与题干中“奉法”不一样,故A不符合题意;仁政指的是实行仁慈的政治措施,与题干所说的执法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辩证指的是看待两种对立事物之间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的关系而不是题干中所提到的执法,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2.C【解析】墨子是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即博爱惠人,互利互惠,故C符合题意;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