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辽宁省部分名校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2025学年辽宁省部分名校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2025学年辽宁省部分名校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2025学年辽宁省部分名校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2025学年辽宁省部分名校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辽宁省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第1章~第2章第1节。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植物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个体【答案】A【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进行生命活动;单细胞生物能够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可见细胞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详解】植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可见植物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细胞,A正确,BCD错误。故选A。2.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A.是有机体 B.可以和细胞产物构成生物个体C.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D.单个细胞能够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答案】D【分析】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有:(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学说的内容,现在看起来似乎是显而易见的,当时却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建立过程。【详解】A、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一个有机体,A正确;B、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有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B正确;C、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C正确;D、单细胞生物能够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D错误。故选D。3.下列叙述不属于细胞学说的意义的是()A.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B.使多个学科得到了融通和统一C.使生物学研究进入了分子水平 D.为进化论的确立埋下了伏笔【答案】C【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的内容有:(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并且是命名者;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认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细胞学说阐明了生物结构的统一性和细胞的统一性。【详解】A、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A正确;B、细胞学说促使积累已久的解剖学、生理学、胚胎学等学科获得了共同的基础,这些学科的融通和统一催生了生物学的问世,B正确;C、细胞学说的建立使得生物学的研究从个体水平进入到了细胞水平,C错误;D、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为生物进化论的确立埋下了伏笔,D正确。故选C。4.下列人物中为细胞命名的是()A.列文虎克 B.罗伯特·胡克 C.比夏 D.施莱登【答案】B【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两位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后人根据他们分别于1838年和1839年发表的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并加以修正,综合为以下要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学说的内容,现在看起来似乎是显而易见的,当时却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建立过程。【详解】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显微镜观察木栓组织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他把“小室”称为细胞,B正确。故选B。5.下列生物或细胞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是()A.流感病毒 B.大肠杆菌 C.念珠蓝细菌 D.神经细胞【答案】A【分析】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详解】A、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A错误;BC、大肠杆菌和念珠蓝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属于细胞层次和个体层次,BC正确;D、神经细胞属于细胞层次,D正确。故选A。6.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A.维萨里、施莱登 B.魏尔肖、施旺 C.施莱登、施旺 D.魏尔肖、施莱登【答案】C【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1)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细胞的发现,涉及到英国的罗伯特•虎克(1665年发现死亡的植物细胞)和荷兰的范•列文胡克(1674年发现金鱼的红细胞和精子,活细胞的发现)。(2)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在众多前人观察和思维的启发下,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3)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涉及德国的魏尔肖。【详解】细胞学说是由施莱登和施旺两个科学家提出的,魏尔肖对细胞学说进行了补充。故选C。7.生命系统的最低结构层次是()A.细胞层次 B.组织层次 C.器官层次 D.系统层次【答案】A【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其中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详解】ABCD、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其中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也是最低的结构层次,A正确;BCD错误。故选A。8.杨树在生命系统中不具备的结构层次是()A.细胞层次 B.组织层次 C.器官层次 D.系统层次【答案】D【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详解】ABCD、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没有系统,ABC错误,D正确。故选D。9.下列描述的生物,最可能属于一个种群的是()A.草地里的一片草 B.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鱼C.一个山坡上的全部黑山羊 D.一棵树上的全部昆虫【答案】C【分析】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详解】A、草地里的一片草,草的种类可能不止一种,不是同种生物,A错误;B、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鱼,鱼的种类众多,不是同种生物,B错误;C、一个山坡上的全部黑山羊,都是黑山羊,属于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C正确;D、一棵树上的全部昆虫,昆虫的种类多样,不是同种生物,D错误。故选C。10.唐代诗人韩愈的《晚春》中提到“杨花榆荚无才思”,榆荚指榆树的果实。果实在生命系统中属于()A.细胞层次 B.组织层次 C.器官层次 D.个体层次【答案】C【分析】生命系统层次由小到大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详解】果实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上看,属于器官层次,C正确,ABD错误。故选C。11.下列按照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由低到高的排序,正确的是()①一个池塘②森林里的全部生物③湖泊里的全部鲤鱼④一株玫瑰⑤一颗心脏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⑤③④ C.⑤④③②① D.④⑤②①③【答案】C【分析】在地球上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由低到高排序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详解】①一个池塘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的生态系统;②森林里的全部生物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的群落;③湖泊里的全部鲤鱼属于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的种群;④一株玫瑰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的个体;⑤一颗心脏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的器官。在生命系统的层次中按照由低到高的排序是⑤④③②①,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12.下列物质或结构,可以体现蓝细菌和支原体结构差异性的是()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核 D.DNA【答案】A【分析】蓝细菌、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详解】ABCD、蓝细菌、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支原体是唯一一种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生物,故能体现蓝细菌和支原体具有差异性的结构是细胞壁,A正确,BCD错误。故选A。13.下列事实不能作为“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观点的证据的是()A.变形虫进行运动、摄食 B.乙肝病毒在肝脏细胞中增殖C.肌肉细胞、骨骼细胞等合作完成跳远动作 D.细胞中的线粒体可以为细胞提供能量【答案】D【分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细胞中进行生活。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是指单细胞生物每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通过各种分化细胞协调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详解】A、变形虫是单细胞生物,它通过摄食来获取营养,维持生命活动。这一事实直接说明了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因此可以作为“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证据,A错误;B、乙肝病毒是一种寄生在肝细胞内的病毒,它利用肝细胞内的物质和能量来完成自我复制。这一事实说明了病毒这种非细胞生物也必须在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可以作为“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证据,不符合题意,B错误;C、肌肉细胞、骨骼细胞等合作完成跳远动作,这一事实说明了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需要多种细胞类型的配合,支持了“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观点,不符合题意,C错误;D、细胞中的线粒体可以为细胞提供能量,体现了细胞器的功能,其活动不能作为证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证据,符合题意,D正确。故选D。14.小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发现视野中共有30个细胞,且观察目标位于视野左上方。标本装片未移动,转动转换器后,视野中的细胞数为3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转动转换器后,显微镜的倍数增大 B.转动转换器后,视野亮度变暗C.转动转换器时转换的是物镜 D.若欲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则应将标本装片向右下方移动【答案】D【分析】(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宽放大,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x物镜放大倍数。(2)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并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3)显微镜中物镜转换后细胞数目计算类型有:①行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放大倍数与视野范围成反比的规律计算;②圆形视野范围中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看到的实物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率计算。【详解】AB、视野中共有30个细胞,转动转换器后,视野中的细胞数为3个,则放大倍数增大,视野亮度变暗,AB正确;C、转换器上有物镜,所以转动转换器时转换的是物镜,C正确;D、显微镜下形成的是倒立的像,所以察目标位于视野左上方,则需要向左上方移动装片,D错误。故选D。15.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同一标本的两种图像分别如图甲、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为高倍镜下观察到的图像,观察时用粗准焦螺旋调节图像清晰度B.乙为高倍镜下观察到的图像,观察时用细准焦螺旋调节图像清晰度C.甲为高倍镜下观察到的图像,观察时用细准焦螺旋调节图像清晰度D.乙为低倍镜下观察到的图像,观察时用粗准焦螺旋调节图像清晰度【答案】B【分析】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流程: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可见。【详解】据图可知,图中的乙放大倍数大,细胞数目少,甲放大倍数小,细胞数目多,故乙为高倍镜下观察到的图像,观察时用细准焦螺旋调节图像清晰度,B符合题意。故选B。16.下列生物没有核膜结构的是()A.酵母菌 B.支原体 C.肌细胞 D.叶肉细胞【答案】B【分析】一些常考生物的类别: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常考的原核生物:蓝细菌、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详解】A、酵母菌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有核膜结构,A错误;B、支原体是原核生物,没有核膜结构,B正确;C、肌细胞是动物细胞,属于真核生物,有核膜结构,C错误;D、叶肉细胞是植物细胞,属于真核生物,有核膜结构,D错误。故选B。17.下列属于自养型原核生物的是()A.大肠杆菌 B.洋葱 C.颤蓝细菌 D.绿藻【答案】C【分析】蓝细菌和大肠杆菌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绿藻和洋葱属于真核生物;不管是原核和真核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他们都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详解】大肠杆菌属于细菌,属于异养生物,洋葱和绿藻属于植物,属于真核生物,颤藻细菌属于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生物,ABD错误、C正确。故选C。18.下列结构或物质不能体现蓝细菌和大肠杆菌具有统一性的是()A.鞭毛 B.细胞壁 C.细胞膜 D.DNA【答案】A【分析】大肠杆菌具有鞭毛,有利于其运动,该实例体现了生物学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详解】蓝细菌和大肠杆菌都是有细胞结构的原核生物,它们都有的结构和物质是DNA、细胞质、核糖体、细胞膜、细胞壁。所以细胞中含有的DNA、细胞质、核糖体、细胞膜、细胞壁等物质和结构体现了图中细胞具有统一性。但是大肠杆菌有鞭毛但是蓝细菌没有。故选A。19.蓝细菌的遗传物质及其所在区域分别是()A.环状DNA、染色体 B.链状DNA、拟核C.环状DNA、拟核 D.链状DNA、染色体【答案】C【分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同时原核细胞也没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染色体等复杂的结构,但是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以及遗传物质DNA等。【详解】蓝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但有拟核,拟核中分布有环状的DNA分子作为遗传物质,C正确。故选C。20.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细菌均为原核生物 B.原核生物均为单细胞生物C.真菌属于真核生物 D.真核生物均为多细胞生物【答案】D【分析】生物包括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非细胞生物是指病毒类生物,而细胞生物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它们的共同点是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详解】AB、原核生物是由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这些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核仁,只有拟核,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等,它们都是单细胞生物,AB正确;C、真菌是一种具真核的、产孢的、无叶绿体的真核生物,C正确;D、真核生物并不都是多细胞生物,许多真核生物实际上是单细胞的,例如一些原生生物如变形虫、绿眼虫等,这些生物的细胞虽然具有细胞核和其他复杂的细胞结构,但它们是由单个细胞构成的,因此属于单细胞生物‌,D错误。故选D。21.若人体某细胞中的几种主要化合物的含量如图所示,则图中甲物质最可能是()A.水 B.蛋白质 C.糖类 D.核酸【答案】A【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质等;无机物包括:水、无机盐等;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中,水是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蛋白质是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详解】鲜重状态下,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水,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对应排列顺序为甲、乙,A符合题意。故选A。22.下列全部属于微量元素的一组是()A.Fe、Zn、S、B、Mo B.Fe、Mn、P、Cu、ZnC.Mg、Fe、Mn、B、Mo D.Mn、Cu、Zn、B、Mo【答案】D【分析】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中,含量较多的有C、H、O、N、P、S、K、Ca、Mg等元素,称为大量元素;有些元素含量很少,如Fe、Mn、Zn、Cu、B、Mo等,称为微量元素。【详解】A、S属于大量元素,A不符合题意;B、P属于大量元素,B不符合题意;C、Mg属于大量元素,C不符合题意;D、Mn、Cu、Zn、B、Mo均属于微量元素,D符合题意。故选D。23.当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蛋白质时,最为合适的材料分别是()A.梨匀浆、鸡蛋清稀释液、豆浆 B.西瓜汁、花生种子、豆浆C.苹果匀浆、花生种子、鸡蛋清稀释液 D.西瓜汁、豆浆、花生种子【答案】C【分析】物质鉴定类实验所选择的实验材料应富含所要检测的物质,同时材料自身无色或色浅,以防止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详解】A、鸡蛋清稀释液富含蛋白质,检测脂肪时不可选用鸡蛋清稀释液作为检测材料,A不符合题意;B、西瓜匀浆的颜色是红色,用其检测还原性糖会干扰实验结果的观察,因此不适宜用其做还原性糖鉴定的实验,B不符合题意;C、苹果匀浆富含还原糖、花生种子富含脂肪、鸡蛋清稀释液富含蛋白质,当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蛋白质时,最为合适的材料分别是苹果匀浆、花生种子、鸡蛋清稀释液,C符合题意;D、西瓜匀浆的颜色是红色,用其检测还原性糖会干扰实验结果的观察,因此不适宜用其做还原性糖鉴定的实验;豆浆富含蛋白质,检测脂肪时不可选用豆浆作为检测材料;花生种子富含脂肪,检测蛋白质时不可选用花生种子作为检测材料,D不符合题意。故选C24.已知斐林试剂分为甲液(NaOH)和乙液(CuSO4)。下列操作属于斐林试剂的使用方法的是()①甲液、乙液混合后使用②先使用甲液,后使用乙液③甲液、乙液等量使用④甲液、乙液的使用量不相等⑤水浴加热⑥不需要水浴加热A.①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④⑥【答案】A【分析】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比较相同点:①都由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构成;②斐林试剂甲液和双缩脲试剂A都为0.1g/mLNaOH溶液。不同点:①CuSO4溶液浓度不一样:斐林试剂乙液为0.05g/mLCuSO4溶液,双缩脲试剂B为0.01g/mLCuSO4溶液;②配制比例不一样;③使用方法不一样:斐林试剂是甲、乙液一起混合后再使用,双缩脲试剂则是先向待鉴定材料加入A试剂摇匀后,再加入试剂B;④鉴定的对象不一样:斐林试剂鉴定的是还原糖,双缩脲试剂鉴定的是蛋白质;⑤反应本质及颜色反应不一样。【详解】ABCD、斐林试剂分为甲液和乙液,甲液和乙液需要等量混合均匀,然后再加入到待测样液中,混匀后,放在50-65℃的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①③⑤属于斐林试剂的使用方法,BCD错误,A正确。故选A。25.在检测、鉴定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的实验中,鉴定哪种物质需要用到酒精()A.还原糖 B.脂肪 C.蛋白质 D.淀粉【答案】B【分析】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淀粉遇碘变蓝色。【详解】A、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鉴定,反应呈砖红色沉淀,过程中不需要酒精,A错误;B、脂肪的检测和观察实验过程中,制片环节需要用到酒精洗去浮色,B正确;C、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过程中不需要使用酒精,C错误;D、淀粉遇碘变蓝,不需要使用酒精,D错误。故选B。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得0分。26.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人体的解剖和观察入手 B.通过显微镜观察认识细胞C.利用科学观察和归纳概括 D.已经成为一门完善的理论【答案】ABC【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动植物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详解】A、从人体的解剖和观察入手是细胞学说建立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基础,A正确;B、显微镜的发明和使用让人们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的结构,对细胞学说的建立起到了关键作用,B正确;C、利用科学观察获取大量的事实材料,并通过归纳概括总结出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C正确;D、细胞学说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目前仍在不断地补充和修正,不能说已经成为一门完善的理论,D错误。故选ABC。27.光学显微镜的不同倍数的镜头如图所示。其中组合I为①+③,组合Ⅱ为②+④,组合Ⅲ为①+④,组合IV为②+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为目镜,③④为物镜 B.放大倍数最大的组合是ⅠC.观察视野范围最大的组合是Ⅲ D.观察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组合是Ⅱ【答案】AC【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的是物像的长度或宽度。【详解】A、据图可知,①②没有螺纹,为目镜,③④有螺纹,为物镜,A正确;B、①②为目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②放大倍数更大。③④为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③放大倍数更大,因此,组合IV②+③的放大倍数最大,B错误;CD、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视野范围最大,观察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Ⅲ①+④放大倍数最小,所以组合Ⅲ①+④观察到的视野范围最大,观察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C正确,D错误。故选AC。28.归纳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学说的建立运用了完全归纳法B.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可用来进行预测和判断C.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的可信度大于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D.归纳法中的“归纳”是指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过程【答案】BCD【分析】归纳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完全归纳法:由所有事实推出一般结论;不完全归纳法:由部分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科学假说(理论)的提出通常建立在不完全归纳的基础上,因此常常需要进一步的检验。【详解】A、细胞学说的建立中是从一部分动植物观察的结果得出的结论,主要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A错误;B、科学研究中经常运用不完全归纳法,由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很可能是可信的,因此可以用来预测和判断,B正确;C、归纳法是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即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由于完全归纳法是对所有调查对象调查后得出的结论,故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都是可信的,可以用来预测和判断,不完全归纳法因其本身具有局限性,得出的结论一般是可信的,可以用来预测和判断,但可能存在例外,所以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的可信度大于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C正确;D、归纳法是指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思维方法,是对所观察事物的高度概括,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D正确。故选BCD。29.某同学绘制的物质或结构关系图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与该关系图不相符的是()A.①:生物、②:病毒、③:真核生物 B.①:细胞中元素、②:大量元素、③:微量元素C.①:细胞、②:真核细胞、③:原核细胞 D.①:生态系统、②:群落、③:无机环境【答案】A【分析】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题图分析:①包含②和③。【详解】A、生物分为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病毒),细胞生物包括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不可用图示的关系表示,符合题意,A正确;B、①细胞中的元素包括②大量元素和③微量元素,可用图示的关系表示,不符合题意,B错误;C、根据①细胞中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②真核细胞和③原核细胞,可用图示的关系表示,不符合题意,C错误;D、生态系统是指一定自然区域内的群落以及所处的无机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说明①生态系统包括②群落和③无机环境,可用图示的关系表示,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选A30.下列对各种物质进行检测时,检测物质与检测试剂及反应现象对应正确的是()选项检测物质检测试剂反应现象A还原糖双缩脲试剂砖红色沉淀B蛋白质斐林试剂紫色反应C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D淀粉碘液蓝色A.A B.B C.C D.D【答案】CD【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详解】A、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A错误;B、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B错误;C、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C正确;D、淀粉遇碘液变蓝,D正确。故选CD。三、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30分。31.光学显微镜是进行观察的重要工具之一。回答下列问题:(1)显微镜镜筒上的镜片分别为_________镜和_________镜,可通过显微镜上的_________或_________(填装置)对视野亮度进行调节。(2)在将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之前,需要将观察目标___________。若不进行该操作,则可能造成的结果是__________,从而使观察失败。(3)观察时,若发现转换高倍镜前后,相同污渍仍存在于视野中,则可以通过____________的操作,从而先确定污渍是否位于目镜上。【答案】(1)①.目镜②.物镜③.遮光器④.反光镜(2)①.调到视野的正中央②.目标不在视野范围内‌(3)转动目镜‌【分析】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流程: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可见。(1)‌显微镜镜筒上的镜片分别为目镜和物镜。‌目镜位于镜筒的上端,物镜则位于镜筒的下端。‌可通过显微镜上的遮光器或反光镜对视野亮度进行调整。(2)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象,并调到视野的正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再换高倍镜。若不进行该操作,可能会导致在转换高倍镜后无法观察到目标或目标不在视野范围内‌,从而使观察失败。(3)视野中的污点可能存在于玻片上、目镜上或物镜上,可以通过移动玻片、换用目镜和物镜判断污点的具体位置。观察时,若发现转换高倍镜前后,相同污渍仍存在于视野中,则可以通过‌转动目镜‌的操作,从而先确定污渍是否位于目镜上。32.组成玉米细胞、人体细胞和地壳的部分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单位:%)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元素OCHNFeCaMgZnKHg玉米细胞44.4043.603.241.460.212.301.80极少0.92无人体细胞14.6255.607.469.33极少4.670.16极少1.09无地壳48.600.090.030.034.903.852.20极少2.04极少(1)表中存在于玉米细胞的元素中,有____________种属于大量元素,有____________种属于微量元素。(2)在细胞的结构中,C、H、O、N这4种元素的含量很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相比于上述4种元素,Fe在人体细胞中的含量极少,Mg在玉米细胞中的含量较少,但它们的作用却极其重要,请举例进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比较表中组成细胞和地壳的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答案】(1)①.7②.2(2)①.细胞中有机物的基本骨架由这4种元素构成②.Fe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缺乏会导致贫血;Mg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缺乏会影响光合作用(3)组成细胞和地壳的元素种类大体相同;组成细胞和地壳的元素含量差异很大;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分析】大量元素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等。微量元素指含量很少但生物体生活所必需的一些元素,如Fe、Mn、Zn、Cu、B、Mo等;细胞的结构中,C、H、O、N这4种元素是构成细胞中有机物的基本骨架,如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等都含有这4种元素,所以含量很高;Fe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缺乏会导致贫血;Mg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缺乏会影响光合作用。(1)玉米细胞中的大量元素有C、H、O、N、K、Ca、Mg共7种;微量元素有Fe、Zn共2种;(2)在细胞的结构中,C、H、O、N这4种元素的含量很高,原因是它们是构成细胞中有机物的基本骨架,如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等都含有这4种元素;Fe在人体细胞中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缺乏会导致贫血;Mg在玉米细胞中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缺乏会影响光合作用;(3)比较表中组成细胞和地壳的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组成细胞和地壳的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但含量差异很大;同一元素在细胞和地壳中含量相差甚远,这一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辽宁省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第1章~第2章第1节。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植物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个体【答案】A【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进行生命活动;单细胞生物能够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可见细胞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详解】植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可见植物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细胞,A正确,BCD错误。故选A。2.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A.是有机体 B.可以和细胞产物构成生物个体C.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D.单个细胞能够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答案】D【分析】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有:(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学说的内容,现在看起来似乎是显而易见的,当时却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建立过程。【详解】A、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一个有机体,A正确;B、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有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B正确;C、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C正确;D、单细胞生物能够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D错误。故选D。3.下列叙述不属于细胞学说的意义的是()A.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B.使多个学科得到了融通和统一C.使生物学研究进入了分子水平 D.为进化论的确立埋下了伏笔【答案】C【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的内容有:(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并且是命名者;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认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细胞学说阐明了生物结构的统一性和细胞的统一性。【详解】A、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A正确;B、细胞学说促使积累已久的解剖学、生理学、胚胎学等学科获得了共同的基础,这些学科的融通和统一催生了生物学的问世,B正确;C、细胞学说的建立使得生物学的研究从个体水平进入到了细胞水平,C错误;D、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为生物进化论的确立埋下了伏笔,D正确。故选C。4.下列人物中为细胞命名的是()A.列文虎克 B.罗伯特·胡克 C.比夏 D.施莱登【答案】B【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两位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后人根据他们分别于1838年和1839年发表的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并加以修正,综合为以下要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学说的内容,现在看起来似乎是显而易见的,当时却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建立过程。【详解】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显微镜观察木栓组织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他把“小室”称为细胞,B正确。故选B。5.下列生物或细胞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是()A.流感病毒 B.大肠杆菌 C.念珠蓝细菌 D.神经细胞【答案】A【分析】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详解】A、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A错误;BC、大肠杆菌和念珠蓝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属于细胞层次和个体层次,BC正确;D、神经细胞属于细胞层次,D正确。故选A。6.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A.维萨里、施莱登 B.魏尔肖、施旺 C.施莱登、施旺 D.魏尔肖、施莱登【答案】C【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1)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细胞的发现,涉及到英国的罗伯特•虎克(1665年发现死亡的植物细胞)和荷兰的范•列文胡克(1674年发现金鱼的红细胞和精子,活细胞的发现)。(2)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在众多前人观察和思维的启发下,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3)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涉及德国的魏尔肖。【详解】细胞学说是由施莱登和施旺两个科学家提出的,魏尔肖对细胞学说进行了补充。故选C。7.生命系统的最低结构层次是()A.细胞层次 B.组织层次 C.器官层次 D.系统层次【答案】A【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其中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详解】ABCD、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其中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也是最低的结构层次,A正确;BCD错误。故选A。8.杨树在生命系统中不具备的结构层次是()A.细胞层次 B.组织层次 C.器官层次 D.系统层次【答案】D【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详解】ABCD、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没有系统,ABC错误,D正确。故选D。9.下列描述的生物,最可能属于一个种群的是()A.草地里的一片草 B.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鱼C.一个山坡上的全部黑山羊 D.一棵树上的全部昆虫【答案】C【分析】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详解】A、草地里的一片草,草的种类可能不止一种,不是同种生物,A错误;B、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鱼,鱼的种类众多,不是同种生物,B错误;C、一个山坡上的全部黑山羊,都是黑山羊,属于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C正确;D、一棵树上的全部昆虫,昆虫的种类多样,不是同种生物,D错误。故选C。10.唐代诗人韩愈的《晚春》中提到“杨花榆荚无才思”,榆荚指榆树的果实。果实在生命系统中属于()A.细胞层次 B.组织层次 C.器官层次 D.个体层次【答案】C【分析】生命系统层次由小到大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详解】果实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上看,属于器官层次,C正确,ABD错误。故选C。11.下列按照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由低到高的排序,正确的是()①一个池塘②森林里的全部生物③湖泊里的全部鲤鱼④一株玫瑰⑤一颗心脏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⑤③④ C.⑤④③②① D.④⑤②①③【答案】C【分析】在地球上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由低到高排序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详解】①一个池塘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的生态系统;②森林里的全部生物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的群落;③湖泊里的全部鲤鱼属于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的种群;④一株玫瑰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的个体;⑤一颗心脏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的器官。在生命系统的层次中按照由低到高的排序是⑤④③②①,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12.下列物质或结构,可以体现蓝细菌和支原体结构差异性的是()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核 D.DNA【答案】A【分析】蓝细菌、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详解】ABCD、蓝细菌、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支原体是唯一一种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生物,故能体现蓝细菌和支原体具有差异性的结构是细胞壁,A正确,BCD错误。故选A。13.下列事实不能作为“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观点的证据的是()A.变形虫进行运动、摄食 B.乙肝病毒在肝脏细胞中增殖C.肌肉细胞、骨骼细胞等合作完成跳远动作 D.细胞中的线粒体可以为细胞提供能量【答案】D【分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细胞中进行生活。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是指单细胞生物每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通过各种分化细胞协调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详解】A、变形虫是单细胞生物,它通过摄食来获取营养,维持生命活动。这一事实直接说明了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因此可以作为“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证据,A错误;B、乙肝病毒是一种寄生在肝细胞内的病毒,它利用肝细胞内的物质和能量来完成自我复制。这一事实说明了病毒这种非细胞生物也必须在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可以作为“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证据,不符合题意,B错误;C、肌肉细胞、骨骼细胞等合作完成跳远动作,这一事实说明了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需要多种细胞类型的配合,支持了“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观点,不符合题意,C错误;D、细胞中的线粒体可以为细胞提供能量,体现了细胞器的功能,其活动不能作为证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证据,符合题意,D正确。故选D。14.小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发现视野中共有30个细胞,且观察目标位于视野左上方。标本装片未移动,转动转换器后,视野中的细胞数为3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转动转换器后,显微镜的倍数增大 B.转动转换器后,视野亮度变暗C.转动转换器时转换的是物镜 D.若欲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则应将标本装片向右下方移动【答案】D【分析】(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宽放大,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x物镜放大倍数。(2)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并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3)显微镜中物镜转换后细胞数目计算类型有:①行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放大倍数与视野范围成反比的规律计算;②圆形视野范围中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看到的实物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率计算。【详解】AB、视野中共有30个细胞,转动转换器后,视野中的细胞数为3个,则放大倍数增大,视野亮度变暗,AB正确;C、转换器上有物镜,所以转动转换器时转换的是物镜,C正确;D、显微镜下形成的是倒立的像,所以察目标位于视野左上方,则需要向左上方移动装片,D错误。故选D。15.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同一标本的两种图像分别如图甲、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为高倍镜下观察到的图像,观察时用粗准焦螺旋调节图像清晰度B.乙为高倍镜下观察到的图像,观察时用细准焦螺旋调节图像清晰度C.甲为高倍镜下观察到的图像,观察时用细准焦螺旋调节图像清晰度D.乙为低倍镜下观察到的图像,观察时用粗准焦螺旋调节图像清晰度【答案】B【分析】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流程: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可见。【详解】据图可知,图中的乙放大倍数大,细胞数目少,甲放大倍数小,细胞数目多,故乙为高倍镜下观察到的图像,观察时用细准焦螺旋调节图像清晰度,B符合题意。故选B。16.下列生物没有核膜结构的是()A.酵母菌 B.支原体 C.肌细胞 D.叶肉细胞【答案】B【分析】一些常考生物的类别: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常考的原核生物:蓝细菌、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详解】A、酵母菌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有核膜结构,A错误;B、支原体是原核生物,没有核膜结构,B正确;C、肌细胞是动物细胞,属于真核生物,有核膜结构,C错误;D、叶肉细胞是植物细胞,属于真核生物,有核膜结构,D错误。故选B。17.下列属于自养型原核生物的是()A.大肠杆菌 B.洋葱 C.颤蓝细菌 D.绿藻【答案】C【分析】蓝细菌和大肠杆菌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绿藻和洋葱属于真核生物;不管是原核和真核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他们都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详解】大肠杆菌属于细菌,属于异养生物,洋葱和绿藻属于植物,属于真核生物,颤藻细菌属于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生物,ABD错误、C正确。故选C。18.下列结构或物质不能体现蓝细菌和大肠杆菌具有统一性的是()A.鞭毛 B.细胞壁 C.细胞膜 D.DNA【答案】A【分析】大肠杆菌具有鞭毛,有利于其运动,该实例体现了生物学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详解】蓝细菌和大肠杆菌都是有细胞结构的原核生物,它们都有的结构和物质是DNA、细胞质、核糖体、细胞膜、细胞壁。所以细胞中含有的DNA、细胞质、核糖体、细胞膜、细胞壁等物质和结构体现了图中细胞具有统一性。但是大肠杆菌有鞭毛但是蓝细菌没有。故选A。19.蓝细菌的遗传物质及其所在区域分别是()A.环状DNA、染色体 B.链状DNA、拟核C.环状DNA、拟核 D.链状DNA、染色体【答案】C【分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同时原核细胞也没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染色体等复杂的结构,但是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以及遗传物质DNA等。【详解】蓝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但有拟核,拟核中分布有环状的DNA分子作为遗传物质,C正确。故选C。20.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细菌均为原核生物 B.原核生物均为单细胞生物C.真菌属于真核生物 D.真核生物均为多细胞生物【答案】D【分析】生物包括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非细胞生物是指病毒类生物,而细胞生物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它们的共同点是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详解】AB、原核生物是由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这些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核仁,只有拟核,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等,它们都是单细胞生物,AB正确;C、真菌是一种具真核的、产孢的、无叶绿体的真核生物,C正确;D、真核生物并不都是多细胞生物,许多真核生物实际上是单细胞的,例如一些原生生物如变形虫、绿眼虫等,这些生物的细胞虽然具有细胞核和其他复杂的细胞结构,但它们是由单个细胞构成的,因此属于单细胞生物‌,D错误。故选D。21.若人体某细胞中的几种主要化合物的含量如图所示,则图中甲物质最可能是()A.水 B.蛋白质 C.糖类 D.核酸【答案】A【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质等;无机物包括:水、无机盐等;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中,水是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蛋白质是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详解】鲜重状态下,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水,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对应排列顺序为甲、乙,A符合题意。故选A。22.下列全部属于微量元素的一组是()A.Fe、Zn、S、B、Mo B.Fe、Mn、P、Cu、ZnC.Mg、Fe、Mn、B、Mo D.Mn、Cu、Zn、B、Mo【答案】D【分析】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中,含量较多的有C、H、O、N、P、S、K、Ca、Mg等元素,称为大量元素;有些元素含量很少,如Fe、Mn、Zn、Cu、B、Mo等,称为微量元素。【详解】A、S属于大量元素,A不符合题意;B、P属于大量元素,B不符合题意;C、Mg属于大量元素,C不符合题意;D、Mn、Cu、Zn、B、Mo均属于微量元素,D符合题意。故选D。23.当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蛋白质时,最为合适的材料分别是()A.梨匀浆、鸡蛋清稀释液、豆浆 B.西瓜汁、花生种子、豆浆C.苹果匀浆、花生种子、鸡蛋清稀释液 D.西瓜汁、豆浆、花生种子【答案】C【分析】物质鉴定类实验所选择的实验材料应富含所要检测的物质,同时材料自身无色或色浅,以防止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详解】A、鸡蛋清稀释液富含蛋白质,检测脂肪时不可选用鸡蛋清稀释液作为检测材料,A不符合题意;B、西瓜匀浆的颜色是红色,用其检测还原性糖会干扰实验结果的观察,因此不适宜用其做还原性糖鉴定的实验,B不符合题意;C、苹果匀浆富含还原糖、花生种子富含脂肪、鸡蛋清稀释液富含蛋白质,当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蛋白质时,最为合适的材料分别是苹果匀浆、花生种子、鸡蛋清稀释液,C符合题意;D、西瓜匀浆的颜色是红色,用其检测还原性糖会干扰实验结果的观察,因此不适宜用其做还原性糖鉴定的实验;豆浆富含蛋白质,检测脂肪时不可选用豆浆作为检测材料;花生种子富含脂肪,检测蛋白质时不可选用花生种子作为检测材料,D不符合题意。故选C24.已知斐林试剂分为甲液(NaOH)和乙液(CuSO4)。下列操作属于斐林试剂的使用方法的是()①甲液、乙液混合后使用②先使用甲液,后使用乙液③甲液、乙液等量使用④甲液、乙液的使用量不相等⑤水浴加热⑥不需要水浴加热A.①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④⑥【答案】A【分析】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比较相同点:①都由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构成;②斐林试剂甲液和双缩脲试剂A都为0.1g/mLNaOH溶液。不同点:①CuSO4溶液浓度不一样:斐林试剂乙液为0.05g/mLCuSO4溶液,双缩脲试剂B为0.01g/mLCuSO4溶液;②配制比例不一样;③使用方法不一样:斐林试剂是甲、乙液一起混合后再使用,双缩脲试剂则是先向待鉴定材料加入A试剂摇匀后,再加入试剂B;④鉴定的对象不一样:斐林试剂鉴定的是还原糖,双缩脲试剂鉴定的是蛋白质;⑤反应本质及颜色反应不一样。【详解】ABCD、斐林试剂分为甲液和乙液,甲液和乙液需要等量混合均匀,然后再加入到待测样液中,混匀后,放在50-65℃的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①③⑤属于斐林试剂的使用方法,BCD错误,A正确。故选A。25.在检测、鉴定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的实验中,鉴定哪种物质需要用到酒精()A.还原糖 B.脂肪 C.蛋白质 D.淀粉【答案】B【分析】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淀粉遇碘变蓝色。【详解】A、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鉴定,反应呈砖红色沉淀,过程中不需要酒精,A错误;B、脂肪的检测和观察实验过程中,制片环节需要用到酒精洗去浮色,B正确;C、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过程中不需要使用酒精,C错误;D、淀粉遇碘变蓝,不需要使用酒精,D错误。故选B。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得0分。26.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人体的解剖和观察入手 B.通过显微镜观察认识细胞C.利用科学观察和归纳概括 D.已经成为一门完善的理论【答案】ABC【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动植物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详解】A、从人体的解剖和观察入手是细胞学说建立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基础,A正确;B、显微镜的发明和使用让人们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的结构,对细胞学说的建立起到了关键作用,B正确;C、利用科学观察获取大量的事实材料,并通过归纳概括总结出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C正确;D、细胞学说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目前仍在不断地补充和修正,不能说已经成为一门完善的理论,D错误。故选ABC。27.光学显微镜的不同倍数的镜头如图所示。其中组合I为①+③,组合Ⅱ为②+④,组合Ⅲ为①+④,组合IV为②+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为目镜,③④为物镜 B.放大倍数最大的组合是ⅠC.观察视野范围最大的组合是Ⅲ D.观察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组合是Ⅱ【答案】AC【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的是物像的长度或宽度。【详解】A、据图可知,①②没有螺纹,为目镜,③④有螺纹,为物镜,A正确;B、①②为目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②放大倍数更大。③④为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③放大倍数更大,因此,组合IV②+③的放大倍数最大,B错误;CD、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视野范围最大,观察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Ⅲ①+④放大倍数最小,所以组合Ⅲ①+④观察到的视野范围最大,观察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C正确,D错误。故选AC。28.归纳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学说的建立运用了完全归纳法B.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可用来进行预测和判断C.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的可信度大于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D.归纳法中的“归纳”是指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过程【答案】BCD【分析】归纳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完全归纳法:由所有事实推出一般结论;不完全归纳法:由部分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科学假说(理论)的提出通常建立在不完全归纳的基础上,因此常常需要进一步的检验。【详解】A、细胞学说的建立中是从一部分动植物观察的结果得出的结论,主要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A错误;B、科学研究中经常运用不完全归纳法,由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很可能是可信的,因此可以用来预测和判断,B正确;C、归纳法是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即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由于完全归纳法是对所有调查对象调查后得出的结论,故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都是可信的,可以用来预测和判断,不完全归纳法因其本身具有局限性,得出的结论一般是可信的,可以用来预测和判断,但可能存在例外,所以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的可信度大于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C正确;D、归纳法是指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思维方法,是对所观察事物的高度概括,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D正确。故选BCD。29.某同学绘制的物质或结构关系图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与该关系图不相符的是()A.①:生物、②:病毒、③:真核生物 B.①:细胞中元素、②:大量元素、③:微量元素C.①:细胞、②:真核细胞、③:原核细胞 D.①:生态系统、②:群落、③:无机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