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江西省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2025学年江西省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2025学年江西省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2025学年江西省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2025学年江西省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江西省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试卷共6页,21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答对得2分,答错得0分。1.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的细胞形态多种多样,基本结构差异很大B.动植物的遗传是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为基础的C.多细胞生物的各细胞都能完成各项复杂的生命活动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以系统为基础的【答案】B【分析】一、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单细胞的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的动物植物,他们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是它的各项生命活动都是在宿主的活细胞内完成的,营寄生生活。在生物学分类上独立成界,既不属于真核生物,也不属于原核生物,其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所有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详解】A、不同的细胞形态多种多样,但基本结构相似具有统一性,A错误;B、动植物的遗传是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为基础的,因为基因是DNA行使遗传功能的基本单位,B正确;C、多细胞生物的每个细胞不能独立完成各项复杂的生命活动,C错误;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以细胞为基础的,因为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D错误。故选B。2.江西省内有多种优质茶,如井冈翠绿、上饶白眉、庐山云雾等。下列有关茶叶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晒干后的茶叶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无机盐B.新鲜茶叶在炒制过程中会发生蛋白质的变性C.新鲜茶叶在炒制过程中主要失去的水是结合水D.茶叶中的蛋白质通常含有微量元素Fe或S【答案】B【分析】一、在生物体中,化合物包括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包括水和无机盐,有机化合物包括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二、水在细胞中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自由水含量较高,结合水含量较低。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其结构和功能会受到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三、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但对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详解】A、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晒干后的茶叶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蛋白质,而不是无机盐,A错误;B、新鲜茶叶在炒制过程中,由于温度升高,会导致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发生蛋白质的变性,B正确;C、新鲜茶叶在炒制过程中主要失去的水是自由水,而不是结合水,C错误;D、Fe是微量元素,S是大量元素,不是微量元素,D错误。故选B。3.下列有关生物科学史上一些重要探究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欧文顿基于实验研究作出了细胞膜是由磷脂组成的推测B.毕希纳通过实验统一了巴斯德和李比希争论的观点C.摩尔根等人基于性状与性别的关联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D.孟德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答案】A【分析】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详解】A、欧文顿在1895年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使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了上万次测试,他发现,能够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基于实验研究作出了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推测,但没有提出是磷脂组成,A错误;B、糖类变成酒精,巴斯德认为是活酵母菌参与的结果,李比希认为是酵母菌中某种物质在酵母菌裂解后发挥作用的结果,毕希纳的实验表明酵母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在无细胞状态下进行发酵,从而结束了他们的争论,统一了巴斯德和李比希争论的观点,B正确;C、摩尔根等人把一个特定的基因和一条特定的染色体-X染色体联系起来,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C正确;D、孟德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发现了性状分离比,总结出了遗传学两大定律,D正确。故选A。4.我国航天员在空间站内出色完成各项任务,离不开后勤工作人员为他们精心准备的航天食品,这些食品必须有足够的蛋白质、糖类、脂质、无机盐等营养物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航天员没有及时进食,体内的脂肪能大量转化为糖类,进而氧化分解供能B.若航天员大量摄取糖类食品,糖类能转变为必需氨基酸,用于合成蛋白质C.航天员摄取的脂肪,既是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又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D.航天员饮用含维生素D的钙奶,既可以补充机体所需营养,又可预防骨质疏松【答案】D【分析】在人体中,营养物质的代谢和功能是重要的知识点。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等。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一般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必需氨基酸不能由糖类转变而来。维生素D能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详解】A、若宇航员没有及时进食,糖代谢发生障碍,供能不足时,脂肪会转化为糖类,但并不是大量转化为糖类,A错误;B、糖类不能转变为必需氨基酸,B错误;C、脂肪是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但不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C错误;D、航天员饮用含维生素D的钙奶,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既可以补充机体所需营养,又可预防骨质疏松,D正确。故选D。5.如图为某动物细胞的部分生物膜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已知M6P受体与溶酶体水解酶的定位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可以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研究“分泌蛋白”的转运过程B.内质网、高尔基体等膜结构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C.若M6P受体被破坏,则会导致溶酶体水解酶在内质网内积累D.分泌蛋白和溶酶体水解酶的加工和运输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参与【答案】C【分析】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详解】A、可以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研究“分泌蛋白”的转运过程,根据放射性出现的先后顺序明确分泌蛋白的分泌途径,A正确;B、生物膜结构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包括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B正确;C、由图可知,溶酶体水解酶进入高尔基体,水解酶被磷酸化,然后和M6P受体结合,囊泡包裹水解酶离开高尔基体,一旦M6P受体被破坏,水解酶可能在高尔基体内积累,C错误;D、结合图示可知,分泌蛋白和溶酶体水解酶的形成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运输,D正确。故选C。6.染色质和染色体是DNA-蛋白质复合物,也是在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两种形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核中的DNA能被甲紫溶液染成深色,而蛋白质不能B.细胞分裂结束时,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C.原核细胞中存在的DNA-蛋白质复合物是以染色质形式存在的D.染色体两端的特殊DNA-蛋白质复合物的长度与细胞分裂次数有关【答案】D【分析】细胞核中有DNA和蛋白质紧密结合成的染色质;染色质是极细的丝状物,存在于细胞分裂间期,在细胞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呈圆柱状或杆状,这时叫染色体;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详解】A、甲紫溶液染色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故细胞核中的DNA和蛋白质都能被甲紫溶液染成深色,A错误;B、细胞分裂结束时,染色体解螺旋,变成细丝状的染色质,B错误;C、原核细胞没有染色质这种结构,C错误;D、染色体两端的特殊DNA-蛋白质复合物的长度与细胞分裂次数有关,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这种复合物的长度会逐渐缩短,D正确。故选D。7.变形虫生活在水中,不断地与其生活的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下表列举的物质由细胞外转运至细胞内的情况中,不会发生的是()选项物质细胞外相对含量细胞内相对含量需要提供能量需要转运蛋白A水分子高低否否B水分子高低否是C钠离子低高是是D有机大分子高低是是【答案】D【分析】大分子物质运输方式是胞吐和胞吐,依赖于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详解】A、水分子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即水分子可以从水分子相对含量高的一侧运输到含量低的一侧,不需要消耗能量,也不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A不符合题意;B、水分子可以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即水分子可以从水分子相对含量高的一侧运输到含量低的一侧,不需要消耗能量,需要转运蛋白(水通道蛋白)的协助,B不符合题意;C、钠离子从浓度低的一侧运输到浓度高的一侧,需要消耗能量,需要转运蛋白协助,属于主动运输,C不符合题意;D、有机大分子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需要消耗能量,但不需要转运蛋白协助,D符合题意。故选D。8.维持蛋白质的稳态对于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细胞可维持正确折叠的蛋白质的稳定性,同时降解错误折叠的蛋白质。网织红细胞是哺乳动物红细胞成熟过程中的一个阶段,细胞内存在大量血红蛋白,若某些血红蛋白出现错误折叠形成不正常的空间结构,则它们会被一种特殊的途径降解。科研人员检测了该种细胞在不同条件下,错误折叠蛋白质的降解率,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或推测正确的是()A.网织红细胞的血红蛋白通过囊泡运输,分泌到细胞外B.在不同pH条件下,ATP均能促进错误折叠蛋白质的降解C.细胞中错误折叠血红蛋白通过溶酶体降解后可被再利用D.错误折叠血红蛋白是在人的成熟红细胞内的核糖体中合成【答案】C【分析】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人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物则被排出细胞外。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题意分析,维持蛋白质的稳态对于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细胞可维持正确折叠的蛋白质的稳定性,同时降解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如网织红细胞中某些血红蛋白出现错误折叠形成不正常的空间结构,则它们会被一种特殊的途径降解。【详解】A、血红蛋白不是分泌蛋白,属于胞内蛋白,不会分泌到细胞外,A错误;B、结合图示可知,在一定pH条件下,ATP能够促进错误折叠蛋白质的降解,而不是在不同的pH条件下均可促进错误折叠蛋白的降解,B错误;C、细胞中错误折叠血红蛋白通过溶酶体降解后可被再利用,有些物质也可以作为代谢废物排出,C正确;D、人的成熟红细胞内无核糖体,不能合成蛋白质,D错误。故选C。9.一品红是原产于热带的观赏植物,顶部为红色叶片,下部为绿色叶片,叶片中含有花青素(水溶性,贮存在液泡中)和叶绿素等色素,红叶含有较多的花青素,绿叶含有较多的叶绿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红叶和绿叶均可作为观察质壁分离实验的材料B.绿叶能进行光合作用,红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可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片中的叶绿素和花青素D.叶绿素和花青素都能捕获并转化太阳光能【答案】A【分析】叶绿体中的色素有4种,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吸收蓝紫光,叶绿素可以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叶绿体中色素提取的原理是: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详解】A、红叶和绿叶均可作为观察质壁分离实验的材料,因为红叶中的液泡表现为红色,绿叶中有叶绿体,表现为绿色,因而更容易观察质壁分离现象,A正确;B、叶片中含有花青素(水溶性,贮存在液泡中)和叶绿素等色素,红叶含有较多的花青素(意思含有少量叶绿素),绿叶含有较多的叶绿素,因此,绿叶和红叶均可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C、可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片中的叶绿素,但不可用无水乙醇提取花青素,因为花青素是水溶性的,C错误;D、叶绿素能捕获并转化太阳光能,而花青素不能,D错误。故选A。10.科研人员将某动物细胞均分为正常培养组和药物培养组,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核DNA含量与细胞数量,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推测该药物影响细胞分裂的作用机制为()A.抑制着丝粒分裂 B.抑制细胞呼吸C.抑制DNA复制 D.抑制纺锤体形成【答案】C【分析】分析柱形图:DNA含量2n说明处于分裂间期的G1期,2n-4n说明DNA在复制,4n说明处于G2或分裂期。【详解】对比正常培养和药物处理可知,药物处理后DNA含量为2n的细胞数量增多,而DNA含量为2n-4n、4n的细胞数量减少,说明药物抑制了DNA的复制进而影响细胞分裂;ABD错误,C正确。故选C。11.下图为人体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过程示意图,其中字母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正常人体内,细胞均不可能转变成癌细胞B.与细胞①相比,细胞②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高C.图中炎症反应的发生可能与细胞自噬发生障碍有关D.b过程细胞核遗传物质不变,c过程细胞核遗传物质改变【答案】C【分析】一、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涉及细胞分裂、分化等生理活动。细胞分裂使细胞数量增加,细胞分化使细胞功能专门化;二、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细胞受到严格的调控,一般不会随意转变成癌细胞;三、细胞的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越低;四、细胞自噬对于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和内环境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其发生障碍可能导致炎症反应等问题。【详解】A、在正常人体内,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转变成癌细胞,A错误;B、细胞①体积小,相对表面积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高;细胞②体积大,相对表面积小,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低,B错误;C、炎症反应的发生可能与细胞自噬发生障碍有关,因为细胞自噬对于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维持很重要,C正确;D、b过程(细胞分裂)细胞核遗传物质不变,c过程(细胞分化)细胞核遗传物质也不变,D错误。故选C。12.某品系黄瓜的叶片呈宽卵状心形或裂片三角形,这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E、e控制。已知含基因E的卵细胞失活,无法参与受精过程。研究人员将杂合宽卵状心形叶黄瓜与裂片三角形叶黄瓜进行正反交,正交子代植株全为裂片三角形叶,反交子代植株中宽卵状心形叶:裂片三角形叶=1:1。不考虑其他异常情况,下列分析及推断错误的是()A.自然界中的宽卵状心形叶植株没有纯合子B.自然界中宽卵状心形叶植株能产生两种类型的正常花粉C.该正交亲本中宽卵状心形叶植株为父本D.该反交的结果和宽卵状心形叶黄瓜植株自交的结果相同【答案】C【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B、分析题意,含基因E的卵细胞失活,无法参与受精过程,由此可知,自然界中的宽卵状心形叶植株没有纯合子,则自然界中宽卵状心形叶植株的基因型为Ee,故自然界中宽卵状心形叶植株能产生两种类型的正常花粉,花粉基因型为E和e,AB正确;C、将杂合宽卵状心形叶黄瓜(Ee)与裂片三角形叶黄瓜(ee)进行正反交,正交子代植株全为裂片三角形叶,反交子代植株中宽卵状心形叶:裂片三角形叶=1:1,由此可知,正交实验中宽卵状心形叶黄瓜作为母本,只能产生基因型为e的卵细胞,C错误;D、宽卵状心形叶黄瓜植株(Ee)自交,会产生基因型为e的卵细胞,会产生基因型为E和e的精子,且比例为1:1,故宽卵状心形叶黄瓜植株(Ee)自交子代植株中宽卵状心形叶:裂片三角形叶=1:1,其结果与反交的结果相同,D正确。故选C。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2项或2项以上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3.某科研小组为了研究两种抑制剂对某消化酶的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不同的抑制剂抑制酶活性的原理如图2所示。结合图1和图2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随着底物浓度升高,抑制剂Ⅱ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B.抑制剂Ⅰ与底物竞争结合位点,不改变酶的结构C.抑制剂Ⅱ能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属于非竞争性抑制剂D.无抑制剂时,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大而增大【答案】BC【分析】一、酶促反应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底物浓度、酶的浓度、抑制剂等;二、在有抑制剂存在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会发生变化;三、对于竞争性抑制剂,它会与底物竞争结合位点;而非竞争性抑制剂则通过改变酶的结构或其他方式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底物浓度越高,底物与酶活性位点结合的机会越大,竞争性抑制剂与酶活性位点结合的机会越小。【详解】A、从图1可以看出,随着底物浓度升高,抑制剂Ⅱ的抑制作用并没有逐渐减弱,A错误;B、非竞争性抑制剂可与酶的非活性部位不可逆性结合,从而使酶的活性部位功能丧失,导致最大酶促反应速率减小,所以图1中抑制剂Ⅱ为非竞争性抑制剂,抑制剂Ⅰ为竞争性抑制剂,抑制剂I与底物竞争结合位点,这种竞争结合不会改变酶的结构,B正确;C、抑制剂Ⅱ能降低酶促反应速率,酶的活性部位功能丧失,从图2可知其属于非竞争性抑制剂,C正确;D、在无抑制剂时,一定范围内,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大而增大,超过某底物浓度后,酶促反应速率不变,D错误。故选BC。14.绿萝具有吸附甲醛的能力,很多人喜欢在刚装修的家室内放置一定数量的绿萝,以净化空气。某些放置的绿萝因主人浇水过多而死亡。下列关于此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浇水过多时,根系细胞的线粒体中仍有二氧化碳的产生B.浇水过多导致根系细胞的线粒体中氧化分解的葡萄糖量减少C.浇水过多时,根系细胞呼吸未释放的能量主要贮存在ATP中D.浇水过多时,根系细胞呼吸过程中发生着NADH的产生和消耗【答案】AD【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NADP,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NADP,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是氧气和NADP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详解】A、浇水过多时,部分根系细胞仍能进行有氧呼吸,线粒体基质中有二氧化碳的产生,A正确;B、葡萄糖不能在线粒体中氧化分解,B错误;C、该过程中,贮存在ATP中的能量属于细胞呼吸释放出的能量,C错误;D、浇水过多时,根系细胞呼吸过程中发生着NADH的产生(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和消耗(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无氧呼吸第二阶段),D正确。故选AD。15.某二倍体雄性动物(性染色体组成为XY)的一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甲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为1:2,乙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为1: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时期的细胞中可发生同源染色体内的姐妹染色单体互换B.甲时期细胞中Y染色体数可能为精原细胞中Y染色体数的一半C.乙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可能与精原细胞中染色体数相等D.乙时期细胞中X染色体数可能为精原细胞中X染色体数的两倍【答案】AB【分析】甲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比为1∶2,可表示初级精母细胞或处于前期和中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乙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比为1∶1,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和精细胞。【详解】A、甲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为1∶2,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中可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A错误;B、甲时期的细胞可能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的次级精母细胞,该细胞中染色体数减半,精原细胞中有1条Y染色体,甲时期细胞可能有1条Y染色体或0条Y染色体,B错误;C、乙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为1∶1,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和精细胞时期,若处于精原细胞时期,则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与精原细胞相等,C正确;D、乙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为1∶1,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加倍,X染色体数也加倍,细胞中细胞中X染色体数可能为精原细胞中X染色体数的两倍,D正确。故选AB。16.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四个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不考虑突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一定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是①②B.一定不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是③④C.系谱图③对应的遗传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D.系谱图④对应的遗传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男女患病概率相等【答案】BCD【分析】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男患者多于女患者;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世代相传;(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详解】A、根据有中生无女,必为常显,可判断一定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是②,根据有中生无为显性可判断图①为显性遗传病,若为伴X显性遗传病,则其中的Ⅱ-1号一定为患者,与事实不符,因而图①也一定代表的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正确;B、根据无中生有女,必为常隐可以判断系谱图③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图④可以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还可以是伴X隐性遗传病,不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B错误;C、根据无中生有女,必为常隐可以判断系谱图,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表现的遗传特点之一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C错误;D、系谱图④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还可以是伴X隐性遗传病,若为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对应的遗传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男女患病概率相等,D错误。故选BCD。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17.几丁质是一种由N-乙酰氨基葡萄糖构成的天然生物高分子,是许多农业害虫、病菌体内不可或缺的生物组成成分,植物和哺乳动物体内不合成几丁质。我国科学家首次解析了大豆疫霉菌几丁质合成酶的结构并阐明了几丁质合成的过程,主要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几丁质合成酶将供体底物上的糖基转移到受体几丁质糖链上;第二阶段,新生成的几丁质糖链通过细胞膜上的“跨膜转运”通道释放到细胞外;第三阶段,释放的几丁质链自发组装成几丁质纳米纤维。其流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植物和哺乳动物细胞中的高分子糖类名称及其功能:_____(答出3点即可)。(2)大豆疫霉菌合成几丁质的控制中心是__________,该结构的功能可全面概括为_________。(3)研究人员从大豆疫霉菌中提取出几丁质合成酶,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几丁质合成酶的化学本质,要求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及实验结果。实验设计思路:______;实验结果及其结论:_______。(4)依据题中信息,几丁质不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运出细胞的,依据是______。【答案】(1)淀粉、纤维素和糖原,其中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储能物质(2)①.细胞核②.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3)①.将几丁质合成酶溶解于水中,震荡摇匀,加入双缩脲试剂,观察溶液是否呈现紫色②.溶液呈现紫色,说明几丁质合成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4)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几丁质糖链在细胞膜上合成,是通过细胞膜上的“跨膜转运”通道释放到细胞外的【分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形成的,蔗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形成的,乳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形成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小问1详解】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的高分子糖类有淀粉和纤维素,其中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哺乳动物细胞中的高分子糖类是糖原,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小问2详解】大豆疫霉菌是真核生物,其细胞结构中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因而可推测,大豆疫霉菌细胞中合成几丁质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是遗传物质DNA和蛋白质结合成的结构,因此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小问3详解】研究人员从大豆疫霉菌中提取出几丁质合成酶,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几丁质合成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鉴定蛋白质可以根据蛋白质和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来设计,因此本实验的设计思路为:将几丁质合成酶溶解于水中,震荡摇匀,加入双缩脲试剂,观察溶液是否呈现紫色。若溶液呈现紫色,说明几丁质合成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小问4详解】题意显示,新生成的几丁质糖链通过细胞膜上的“跨膜转运”通道释放到细胞外,据此看推测,几丁质不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运出细胞的,而是通过协助扩散转运到细胞外的。18.ATP合成酶的作用是参与生物体的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在跨膜质子(H+)势能的推动下合成ATP。褐色脂肪组织(BAT)细胞中有一种特殊的载体蛋白(UCP),温度、ATP与ADP的比值会影响UCP的活性。激活的UCP可使H+的跨膜运输过程不产生ATP,其作用机制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ATP合成酶可位于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____上,衰老的细胞中ATP合成酶活性___。(2)线粒体内外膜间隙的pH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线粒体基质,原因是__。(3)UCP激活时,BAT细胞的线粒体__(填“能”或“不能”)产生ATP,理由是___。(4)某研究小组为验证ATP是萤火虫发光器发光的直接能源物质,分别用等量的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和ATP溶液处理切取的萤火虫发光器,进行了3组实验。用生理盐水处理萤火虫发光器的目的是___。【答案】(1)①.类囊体薄膜②.下降(2)①.小于②.由于H+由膜间隙进入线粒体基质不需要消耗能量,说明膜间隙H+浓度大于线粒体基质,膜间隙的pH小于线粒体基质(3)①.能②.激活的UCP

可使H+的跨膜运输过程不产生ATP,但线粒体基质可以合成ATP(4)做对照,证明ATP是萤火虫发光器发光的直接能源物质。【分析】分析题图,H+通过线粒体内膜进入线粒体基质,有两种方式:①利用ATP合成酶,伴随ATP的合成,进入线粒体基质中。②在激活的UCP的作用下进入线粒体基质,并伴随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小问1详解】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可以合成ATP(合成需要ATP合成酶),衰老的细胞中ATP合成酶活性下降。【小问2详解】由于H+由膜间隙进入线粒体基质不需要消耗能量,说明膜间隙H+浓度大于线粒体基质,膜间隙的pH小于线粒体基质。【小问3详解】UCP激活时,BAT细胞的线粒体内膜不能产生ATP,但线粒体基质可以合成ATP,故UCP激活时,BAT

细胞的线粒体能产生ATP。【小问4详解】实验分成三组,生理盐水处理萤火虫发光器的目的是做对照,证明ATP是萤火虫发光器发光的直接能源物质。【点睛】本题综合性较强,考察了跨膜运输、ATP的合成、ATP的功能。19.在细胞分裂后期,细胞质开始分裂,赤道板周围细胞表面下陷,形成环形缢缩,称为分裂沟。研究表明,分裂沟退化会产生双核的、含四个染色体组的细胞,继而可能发生细胞凋亡、产生四倍体后代或产生非整倍体后代等情况,其主要机理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在正常的细胞分裂过程中,“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离”是保证亲子代细胞遗传信息相同的行为之一,请依据这种行为的表述方式写出保证亲子代细胞遗传信息相同的其他三项行为:___。(2)细胞坏死与图中含四个染色体组的细胞发生凋亡是不同的细胞死亡方式,这两种细胞死亡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_____。(3)芦花雌鸡(染色体数为78条)的一卵原细胞进行分裂时,在MⅡ后期发生分裂沟退化,导致形成的卵细胞中有39条常染色体和2条W染色体,则与该卵细胞同时形成的另一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_。鸡的羽毛颜色遗传属于伴性遗传,伴性遗传是指______。【答案】(1)间期:DNA复制,前期:染色质螺旋化成染色体,中期:染色体着丝粒整齐地排列在赤道上。(2)是否受遗传信息控制(3)①.37条常染色体②.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遗传时总是与性别相联系【分析】一、细胞凋亡不同于细胞坏死的根本原因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性死亡。二、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雌鸡的染色体组成为:常染色体+ZW。【详解】(1)在有丝分裂过程中,间期:DNA复制,保证亲代和子代的DNA相同;前期:染色质螺旋化成染色体,使姐妹染色单体易于分离;中期:染色体着丝粒整齐地排列在赤道上,保证染色体平均分配,亲子代染色体数目相同;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离,保证染色体平均分配,亲代和子代染色体数目相同。(2)细胞凋亡不同于细胞坏死的根本原因: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编程性死亡。两者的主要差异表现在是否受遗传信息控制。(3)芦花雌鸡染色体数为78条,为ZW性别决定,正常产生的卵细胞中有38条常染色体和一条Z或W染色体,一卵原细胞进行分裂时,在MⅡ后期发生分裂沟退化,导致形成的卵细胞中有39条常染色体和2条W染色体,与该卵细胞同时形成的另一细胞所含的染色体组成为37条常染色体。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遗传时总是与性别相联系,这种现象称伴性遗传。20.三角叶滨藜是一种只浇海水的生态蔬菜,下图为长期在光照下或阴暗处生长的两株三角叶滨藜,其净光合速率与PAR(太阳辐射中能被绿色植物用来进行光合作用的那部分能量)之间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PAR小于500时,影响两株三角叶滨藜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2)若给三角叶滨藜提供H₂18O和CO2,合成的(CH₂O)中_____(填“能”或“不能”)检测到18O,原因是________。(3)三角叶滨藜叶片中叶绿素主要吸收____光,现欲通过实验比较两株三角叶滨藜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实验结果表明,阴暗处生长的三角叶滨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低,原因是_____。(4)在阴暗处生长的三角叶滨藜植株产生的种子发育而来的盆栽苗按照光照下生长的条件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测定植株叶片随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变化,净光合速率的变化曲线与光照下生长的三角叶滨藜植株相同。根据这一结果能够得到的初步结论是______。【答案】(1)PAR的大小(2)①.能②.H218O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进而产生C18O2,而后通过光合作用出现在合成的(CH2O)中。(3)①.红光和蓝紫光②.取等量的两株同部位获得的三角叶滨藜叶片,并分组编号,而后对两组叶片进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通过比较两组叶片获得的滤纸条带上第三、四条带的宽窄对两株三角叶滨藜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做出判断③.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4)生长在阴暗处的三角叶滨藜发生的性状改变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不是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也可说明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分析】题图分析,图中自变量为光合有效辐射和植物种类,因变量净光合速率;结合图示可知,在光照条件下,随着PAR增加,三角叶滨藜的净光合速率逐渐上升,而后逐渐处于稳定状态,而在阴暗条件下,随着PAR增加,三角叶滨藜的净光合速率增加不明显。【小问1详解】结合图示可以看出,PAR小于500时,影响两株三角叶滨藜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PAR的大小。【小问2详解】若给三角叶滨藜提供H218O和CO2,则水会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进而产生C18O2,而后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CH₂O)中能检测到18O。【小问3详解】三角叶滨藜叶片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现欲通过实验比较两株三角叶滨藜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则可根据叶绿素能溶解到有机溶剂中进行设计,且可通过纸层析法将叶绿素分离出来,通过比较滤纸条上叶绿素条带的宽窄对其含量做出判断,因此该实验的思路为:首先取等量的两株同部位获得的三角叶滨藜叶片,分组编号,而后对两组叶片进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通过比较两组叶片获得的滤纸条上第三、四条带的宽窄对两株三角叶滨藜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做出判断,条带越宽说明叶绿素含量越高。实验结果表明,阴暗处生长的三角叶滨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低,这是因为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在阴暗处生长的三角叶滨藜中叶绿素合成受阻。【小问4详解】在阴暗处生长的三角叶滨藜植株产生的种子发育而来的盆栽苗按照光照下生长的条件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测定植株叶片随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变化,净光合速率的变化曲线与光照下生长的三角叶滨藜植株相同。该实验结果能够得到的初步结论是阴暗处生长的三角叶滨藜其相关的遗传物质并未发生改变,生长在阴暗处的三角叶滨藜发生的性状改变是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不是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同时可说明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21.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理想材料。科学家不仅用果蝇证实了孟德尔遗传定律,还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回答下列问题:(1)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理想材料,原因是果蝇具有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等特点。(2)果蝇的灰体与黄体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从自然界捕获的灰体与黄体果蝇多只,利用这些果蝇进行如下杂交实验:①灰体雌蝇×黄体雄蝇,②黄体雌蝇×灰体雄蝇,若杂交实验结果为:________,则可证明的灰体对黄体为显性,控制灰体与黄体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3)某种果蝇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等位基因B、b仅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A和基因B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基因B存在而基因A不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粉红眼,其余情况均表现为白眼。该果蝇体内另有一对等位基因T、t,与等位基因A、a和B、b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均不同。当基因t纯合时对雄果蝇无影响,但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不育的雄果蝇。让一只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所得F1无白眼个体出现,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雌雄个体数的比例为3:5且无粉红眼个体出现。①亲本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②F2雄果蝇中不含Y染色体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若要确定某雄果蝇是否可育,则可通过确定该雄果蝇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基因__________的数目来进行判定。③F2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后代中不育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答案】(1)易饲养、繁殖快、后代数量多、染色体数目少、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写出两点即可)(2)两组实验中,雌性和雄性均表现为灰体(3)①.TTAAXBXB、ttAAXbY②.1/5##20%③.B、b④.1/12【分析】果蝇属于XY性别决定的生物,具有易饲养、繁殖快、后代数量多、染色体数目少、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的特点,是研究遗传学的经典材料。【小问1详解】果蝇之所以作为遗传学的理想材料,是由于果蝇具有易饲养、繁殖快、后代数量多、染色体数目少、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的特点。【小问2详解】实验一和实验二是一组正反交实验,若灰体对黄体为显性,且控制灰体与黄体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两组实验的杂交结果为,雌性和雄性表型一致,均表现为灰体。【小问3详解】①依据题干信息可知,红眼的基因型为:A-XBX-、A-XBY,粉红眼的基因型为:aaXBX-、aaXBY,其他为白眼;tt存在时,对雄果蝇无影响,但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不育的雄果蝇。依据题干信息,F2中无粉红眼个体出现,说明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F2中雌雄个体为3:5,可知,F2中有1/4的雌性个体翻转为雌性个体,可知雌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TT、tt,结合题干信息可进一步推知,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为TTAAXBXB、ttAAXbY。②结合第一小问,可知,F2中有1/4的雌性个体翻转为雌性个体,则雄果蝇中不含Y染色体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5。由于B、b仅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可通过确定该雄果蝇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B、b基因的数目,来确定雄果蝇是否可育。③P:TTAAXBXB×ttAAXbY→F1:TtAAXBXb、TtAAXBY,F1个体随机交配,可得:T-AAXBX-:ttAAXBX-(翻转为雄性,但不育):T-AAXBY:ttAAXbY:T-AAXbY:ttAAXBY=6:2:3:1:3:1,F2雌雄个体自由交配,采用配子法(由于AA均为纯合子,为了计算,A配子省略),可求得雌配子及比例分别为:TXB:TXb:tXB:tXb=6:2:3:1,雌配子及比例为TXB:TXb:TY:tXB:tXb:tY=1:1:2:1:1:2,tt基因纯合时,雌果蝇会翻转成不育的雄果蝇,则F2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后代中不育个体(ttAAXBXB、ttAAXBXb、ttAAXbXb)所占比例为1/3×1/4=1/12。江西省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试卷共6页,21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答对得2分,答错得0分。1.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的细胞形态多种多样,基本结构差异很大B.动植物的遗传是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为基础的C.多细胞生物的各细胞都能完成各项复杂的生命活动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以系统为基础的【答案】B【分析】一、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单细胞的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的动物植物,他们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是它的各项生命活动都是在宿主的活细胞内完成的,营寄生生活。在生物学分类上独立成界,既不属于真核生物,也不属于原核生物,其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所有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详解】A、不同的细胞形态多种多样,但基本结构相似具有统一性,A错误;B、动植物的遗传是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为基础的,因为基因是DNA行使遗传功能的基本单位,B正确;C、多细胞生物的每个细胞不能独立完成各项复杂的生命活动,C错误;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以细胞为基础的,因为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D错误。故选B。2.江西省内有多种优质茶,如井冈翠绿、上饶白眉、庐山云雾等。下列有关茶叶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晒干后的茶叶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无机盐B.新鲜茶叶在炒制过程中会发生蛋白质的变性C.新鲜茶叶在炒制过程中主要失去的水是结合水D.茶叶中的蛋白质通常含有微量元素Fe或S【答案】B【分析】一、在生物体中,化合物包括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包括水和无机盐,有机化合物包括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二、水在细胞中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自由水含量较高,结合水含量较低。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其结构和功能会受到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三、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但对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详解】A、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晒干后的茶叶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蛋白质,而不是无机盐,A错误;B、新鲜茶叶在炒制过程中,由于温度升高,会导致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发生蛋白质的变性,B正确;C、新鲜茶叶在炒制过程中主要失去的水是自由水,而不是结合水,C错误;D、Fe是微量元素,S是大量元素,不是微量元素,D错误。故选B。3.下列有关生物科学史上一些重要探究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欧文顿基于实验研究作出了细胞膜是由磷脂组成的推测B.毕希纳通过实验统一了巴斯德和李比希争论的观点C.摩尔根等人基于性状与性别的关联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D.孟德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答案】A【分析】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详解】A、欧文顿在1895年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使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了上万次测试,他发现,能够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基于实验研究作出了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推测,但没有提出是磷脂组成,A错误;B、糖类变成酒精,巴斯德认为是活酵母菌参与的结果,李比希认为是酵母菌中某种物质在酵母菌裂解后发挥作用的结果,毕希纳的实验表明酵母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在无细胞状态下进行发酵,从而结束了他们的争论,统一了巴斯德和李比希争论的观点,B正确;C、摩尔根等人把一个特定的基因和一条特定的染色体-X染色体联系起来,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C正确;D、孟德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发现了性状分离比,总结出了遗传学两大定律,D正确。故选A。4.我国航天员在空间站内出色完成各项任务,离不开后勤工作人员为他们精心准备的航天食品,这些食品必须有足够的蛋白质、糖类、脂质、无机盐等营养物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航天员没有及时进食,体内的脂肪能大量转化为糖类,进而氧化分解供能B.若航天员大量摄取糖类食品,糖类能转变为必需氨基酸,用于合成蛋白质C.航天员摄取的脂肪,既是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又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D.航天员饮用含维生素D的钙奶,既可以补充机体所需营养,又可预防骨质疏松【答案】D【分析】在人体中,营养物质的代谢和功能是重要的知识点。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等。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一般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必需氨基酸不能由糖类转变而来。维生素D能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详解】A、若宇航员没有及时进食,糖代谢发生障碍,供能不足时,脂肪会转化为糖类,但并不是大量转化为糖类,A错误;B、糖类不能转变为必需氨基酸,B错误;C、脂肪是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但不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C错误;D、航天员饮用含维生素D的钙奶,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既可以补充机体所需营养,又可预防骨质疏松,D正确。故选D。5.如图为某动物细胞的部分生物膜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已知M6P受体与溶酶体水解酶的定位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可以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研究“分泌蛋白”的转运过程B.内质网、高尔基体等膜结构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C.若M6P受体被破坏,则会导致溶酶体水解酶在内质网内积累D.分泌蛋白和溶酶体水解酶的加工和运输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参与【答案】C【分析】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详解】A、可以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研究“分泌蛋白”的转运过程,根据放射性出现的先后顺序明确分泌蛋白的分泌途径,A正确;B、生物膜结构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包括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B正确;C、由图可知,溶酶体水解酶进入高尔基体,水解酶被磷酸化,然后和M6P受体结合,囊泡包裹水解酶离开高尔基体,一旦M6P受体被破坏,水解酶可能在高尔基体内积累,C错误;D、结合图示可知,分泌蛋白和溶酶体水解酶的形成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运输,D正确。故选C。6.染色质和染色体是DNA-蛋白质复合物,也是在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两种形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核中的DNA能被甲紫溶液染成深色,而蛋白质不能B.细胞分裂结束时,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C.原核细胞中存在的DNA-蛋白质复合物是以染色质形式存在的D.染色体两端的特殊DNA-蛋白质复合物的长度与细胞分裂次数有关【答案】D【分析】细胞核中有DNA和蛋白质紧密结合成的染色质;染色质是极细的丝状物,存在于细胞分裂间期,在细胞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呈圆柱状或杆状,这时叫染色体;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详解】A、甲紫溶液染色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故细胞核中的DNA和蛋白质都能被甲紫溶液染成深色,A错误;B、细胞分裂结束时,染色体解螺旋,变成细丝状的染色质,B错误;C、原核细胞没有染色质这种结构,C错误;D、染色体两端的特殊DNA-蛋白质复合物的长度与细胞分裂次数有关,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这种复合物的长度会逐渐缩短,D正确。故选D。7.变形虫生活在水中,不断地与其生活的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下表列举的物质由细胞外转运至细胞内的情况中,不会发生的是()选项物质细胞外相对含量细胞内相对含量需要提供能量需要转运蛋白A水分子高低否否B水分子高低否是C钠离子低高是是D有机大分子高低是是【答案】D【分析】大分子物质运输方式是胞吐和胞吐,依赖于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详解】A、水分子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即水分子可以从水分子相对含量高的一侧运输到含量低的一侧,不需要消耗能量,也不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A不符合题意;B、水分子可以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即水分子可以从水分子相对含量高的一侧运输到含量低的一侧,不需要消耗能量,需要转运蛋白(水通道蛋白)的协助,B不符合题意;C、钠离子从浓度低的一侧运输到浓度高的一侧,需要消耗能量,需要转运蛋白协助,属于主动运输,C不符合题意;D、有机大分子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需要消耗能量,但不需要转运蛋白协助,D符合题意。故选D。8.维持蛋白质的稳态对于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细胞可维持正确折叠的蛋白质的稳定性,同时降解错误折叠的蛋白质。网织红细胞是哺乳动物红细胞成熟过程中的一个阶段,细胞内存在大量血红蛋白,若某些血红蛋白出现错误折叠形成不正常的空间结构,则它们会被一种特殊的途径降解。科研人员检测了该种细胞在不同条件下,错误折叠蛋白质的降解率,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或推测正确的是()A.网织红细胞的血红蛋白通过囊泡运输,分泌到细胞外B.在不同pH条件下,ATP均能促进错误折叠蛋白质的降解C.细胞中错误折叠血红蛋白通过溶酶体降解后可被再利用D.错误折叠血红蛋白是在人的成熟红细胞内的核糖体中合成【答案】C【分析】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人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物则被排出细胞外。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题意分析,维持蛋白质的稳态对于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细胞可维持正确折叠的蛋白质的稳定性,同时降解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如网织红细胞中某些血红蛋白出现错误折叠形成不正常的空间结构,则它们会被一种特殊的途径降解。【详解】A、血红蛋白不是分泌蛋白,属于胞内蛋白,不会分泌到细胞外,A错误;B、结合图示可知,在一定pH条件下,ATP能够促进错误折叠蛋白质的降解,而不是在不同的pH条件下均可促进错误折叠蛋白的降解,B错误;C、细胞中错误折叠血红蛋白通过溶酶体降解后可被再利用,有些物质也可以作为代谢废物排出,C正确;D、人的成熟红细胞内无核糖体,不能合成蛋白质,D错误。故选C。9.一品红是原产于热带的观赏植物,顶部为红色叶片,下部为绿色叶片,叶片中含有花青素(水溶性,贮存在液泡中)和叶绿素等色素,红叶含有较多的花青素,绿叶含有较多的叶绿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红叶和绿叶均可作为观察质壁分离实验的材料B.绿叶能进行光合作用,红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可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片中的叶绿素和花青素D.叶绿素和花青素都能捕获并转化太阳光能【答案】A【分析】叶绿体中的色素有4种,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吸收蓝紫光,叶绿素可以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叶绿体中色素提取的原理是: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详解】A、红叶和绿叶均可作为观察质壁分离实验的材料,因为红叶中的液泡表现为红色,绿叶中有叶绿体,表现为绿色,因而更容易观察质壁分离现象,A正确;B、叶片中含有花青素(水溶性,贮存在液泡中)和叶绿素等色素,红叶含有较多的花青素(意思含有少量叶绿素),绿叶含有较多的叶绿素,因此,绿叶和红叶均可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C、可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片中的叶绿素,但不可用无水乙醇提取花青素,因为花青素是水溶性的,C错误;D、叶绿素能捕获并转化太阳光能,而花青素不能,D错误。故选A。10.科研人员将某动物细胞均分为正常培养组和药物培养组,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核DNA含量与细胞数量,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推测该药物影响细胞分裂的作用机制为()A.抑制着丝粒分裂 B.抑制细胞呼吸C.抑制DNA复制 D.抑制纺锤体形成【答案】C【分析】分析柱形图:DNA含量2n说明处于分裂间期的G1期,2n-4n说明DNA在复制,4n说明处于G2或分裂期。【详解】对比正常培养和药物处理可知,药物处理后DNA含量为2n的细胞数量增多,而DNA含量为2n-4n、4n的细胞数量减少,说明药物抑制了DNA的复制进而影响细胞分裂;ABD错误,C正确。故选C。11.下图为人体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过程示意图,其中字母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正常人体内,细胞均不可能转变成癌细胞B.与细胞①相比,细胞②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高C.图中炎症反应的发生可能与细胞自噬发生障碍有关D.b过程细胞核遗传物质不变,c过程细胞核遗传物质改变【答案】C【分析】一、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涉及细胞分裂、分化等生理活动。细胞分裂使细胞数量增加,细胞分化使细胞功能专门化;二、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细胞受到严格的调控,一般不会随意转变成癌细胞;三、细胞的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越低;四、细胞自噬对于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和内环境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其发生障碍可能导致炎症反应等问题。【详解】A、在正常人体内,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转变成癌细胞,A错误;B、细胞①体积小,相对表面积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高;细胞②体积大,相对表面积小,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低,B错误;C、炎症反应的发生可能与细胞自噬发生障碍有关,因为细胞自噬对于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维持很重要,C正确;D、b过程(细胞分裂)细胞核遗传物质不变,c过程(细胞分化)细胞核遗传物质也不变,D错误。故选C。12.某品系黄瓜的叶片呈宽卵状心形或裂片三角形,这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E、e控制。已知含基因E的卵细胞失活,无法参与受精过程。研究人员将杂合宽卵状心形叶黄瓜与裂片三角形叶黄瓜进行正反交,正交子代植株全为裂片三角形叶,反交子代植株中宽卵状心形叶:裂片三角形叶=1:1。不考虑其他异常情况,下列分析及推断错误的是()A.自然界中的宽卵状心形叶植株没有纯合子B.自然界中宽卵状心形叶植株能产生两种类型的正常花粉C.该正交亲本中宽卵状心形叶植株为父本D.该反交的结果和宽卵状心形叶黄瓜植株自交的结果相同【答案】C【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B、分析题意,含基因E的卵细胞失活,无法参与受精过程,由此可知,自然界中的宽卵状心形叶植株没有纯合子,则自然界中宽卵状心形叶植株的基因型为Ee,故自然界中宽卵状心形叶植株能产生两种类型的正常花粉,花粉基因型为E和e,AB正确;C、将杂合宽卵状心形叶黄瓜(Ee)与裂片三角形叶黄瓜(ee)进行正反交,正交子代植株全为裂片三角形叶,反交子代植株中宽卵状心形叶:裂片三角形叶=1:1,由此可知,正交实验中宽卵状心形叶黄瓜作为母本,只能产生基因型为e的卵细胞,C错误;D、宽卵状心形叶黄瓜植株(Ee)自交,会产生基因型为e的卵细胞,会产生基因型为E和e的精子,且比例为1:1,故宽卵状心形叶黄瓜植株(Ee)自交子代植株中宽卵状心形叶:裂片三角形叶=1:1,其结果与反交的结果相同,D正确。故选C。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2项或2项以上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3.某科研小组为了研究两种抑制剂对某消化酶的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不同的抑制剂抑制酶活性的原理如图2所示。结合图1和图2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随着底物浓度升高,抑制剂Ⅱ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B.抑制剂Ⅰ与底物竞争结合位点,不改变酶的结构C.抑制剂Ⅱ能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属于非竞争性抑制剂D.无抑制剂时,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大而增大【答案】BC【分析】一、酶促反应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底物浓度、酶的浓度、抑制剂等;二、在有抑制剂存在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会发生变化;三、对于竞争性抑制剂,它会与底物竞争结合位点;而非竞争性抑制剂则通过改变酶的结构或其他方式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底物浓度越高,底物与酶活性位点结合的机会越大,竞争性抑制剂与酶活性位点结合的机会越小。【详解】A、从图1可以看出,随着底物浓度升高,抑制剂Ⅱ的抑制作用并没有逐渐减弱,A错误;B、非竞争性抑制剂可与酶的非活性部位不可逆性结合,从而使酶的活性部位功能丧失,导致最大酶促反应速率减小,所以图1中抑制剂Ⅱ为非竞争性抑制剂,抑制剂Ⅰ为竞争性抑制剂,抑制剂I与底物竞争结合位点,这种竞争结合不会改变酶的结构,B正确;C、抑制剂Ⅱ能降低酶促反应速率,酶的活性部位功能丧失,从图2可知其属于非竞争性抑制剂,C正确;D、在无抑制剂时,一定范围内,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大而增大,超过某底物浓度后,酶促反应速率不变,D错误。故选BC。14.绿萝具有吸附甲醛的能力,很多人喜欢在刚装修的家室内放置一定数量的绿萝,以净化空气。某些放置的绿萝因主人浇水过多而死亡。下列关于此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浇水过多时,根系细胞的线粒体中仍有二氧化碳的产生B.浇水过多导致根系细胞的线粒体中氧化分解的葡萄糖量减少C.浇水过多时,根系细胞呼吸未释放的能量主要贮存在ATP中D.浇水过多时,根系细胞呼吸过程中发生着NADH的产生和消耗【答案】AD【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NADP,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NADP,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是氧气和NADP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详解】A、浇水过多时,部分根系细胞仍能进行有氧呼吸,线粒体基质中有二氧化碳的产生,A正确;B、葡萄糖不能在线粒体中氧化分解,B错误;C、该过程中,贮存在ATP中的能量属于细胞呼吸释放出的能量,C错误;D、浇水过多时,根系细胞呼吸过程中发生着NADH的产生(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和消耗(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无氧呼吸第二阶段),D正确。故选AD。15.某二倍体雄性动物(性染色体组成为XY)的一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甲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为1:2,乙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为1: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时期的细胞中可发生同源染色体内的姐妹染色单体互换B.甲时期细胞中Y染色体数可能为精原细胞中Y染色体数的一半C.乙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可能与精原细胞中染色体数相等D.乙时期细胞中X染色体数可能为精原细胞中X染色体数的两倍【答案】AB【分析】甲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比为1∶2,可表示初级精母细胞或处于前期和中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乙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比为1∶1,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和精细胞。【详解】A、甲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为1∶2,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中可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A错误;B、甲时期的细胞可能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的次级精母细胞,该细胞中染色体数减半,精原细胞中有1条Y染色体,甲时期细胞可能有1条Y染色体或0条Y染色体,B错误;C、乙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为1∶1,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和精细胞时期,若处于精原细胞时期,则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与精原细胞相等,C正确;D、乙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为1∶1,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加倍,X染色体数也加倍,细胞中细胞中X染色体数可能为精原细胞中X染色体数的两倍,D正确。故选AB。16.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四个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不考虑突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一定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是①②B.一定不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是③④C.系谱图③对应的遗传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D.系谱图④对应的遗传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男女患病概率相等【答案】BCD【分析】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男患者多于女患者;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世代相传;(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详解】A、根据有中生无女,必为常显,可判断一定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是②,根据有中生无为显性可判断图①为显性遗传病,若为伴X显性遗传病,则其中的Ⅱ-1号一定为患者,与事实不符,因而图①也一定代表的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正确;B、根据无中生有女,必为常隐可以判断系谱图③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图④可以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还可以是伴X隐性遗传病,不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B错误;C、根据无中生有女,必为常隐可以判断系谱图,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表现的遗传特点之一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C错误;D、系谱图④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还可以是伴X隐性遗传病,若为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对应的遗传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男女患病概率相等,D错误。故选BCD。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17.几丁质是一种由N-乙酰氨基葡萄糖构成的天然生物高分子,是许多农业害虫、病菌体内不可或缺的生物组成成分,植物和哺乳动物体内不合成几丁质。我国科学家首次解析了大豆疫霉菌几丁质合成酶的结构并阐明了几丁质合成的过程,主要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几丁质合成酶将供体底物上的糖基转移到受体几丁质糖链上;第二阶段,新生成的几丁质糖链通过细胞膜上的“跨膜转运”通道释放到细胞外;第三阶段,释放的几丁质链自发组装成几丁质纳米纤维。其流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植物和哺乳动物细胞中的高分子糖类名称及其功能:_____(答出3点即可)。(2)大豆疫霉菌合成几丁质的控制中心是__________,该结构的功能可全面概括为_________。(3)研究人员从大豆疫霉菌中提取出几丁质合成酶,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几丁质合成酶的化学本质,要求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及实验结果。实验设计思路:______;实验结果及其结论:_______。(4)依据题中信息,几丁质不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运出细胞的,依据是______。【答案】(1)淀粉、纤维素和糖原,其中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储能物质(2)①.细胞核②.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3)①.将几丁质合成酶溶解于水中,震荡摇匀,加入双缩脲试剂,观察溶液是否呈现紫色②.溶液呈现紫色,说明几丁质合成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4)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几丁质糖链在细胞膜上合成,是通过细胞膜上的“跨膜转运”通道释放到细胞外的【分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形成的,蔗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形成的,乳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形成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小问1详解】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的高分子糖类有淀粉和纤维素,其中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哺乳动物细胞中的高分子糖类是糖原,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小问2详解】大豆疫霉菌是真核生物,其细胞结构中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因而可推测,大豆疫霉菌细胞中合成几丁质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是遗传物质DNA和蛋白质结合成的结构,因此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小问3详解】研究人员从大豆疫霉菌中提取出几丁质合成酶,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几丁质合成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鉴定蛋白质可以根据蛋白质和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来设计,因此本实验的设计思路为:将几丁质合成酶溶解于水中,震荡摇匀,加入双缩脲试剂,观察溶液是否呈现紫色。若溶液呈现紫色,说明几丁质合成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小问4详解】题意显示,新生成的几丁质糖链通过细胞膜上的“跨膜转运”通道释放到细胞外,据此看推测,几丁质不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运出细胞的,而是通过协助扩散转运到细胞外的。18.ATP合成酶的作用是参与生物体的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在跨膜质子(H+)势能的推动下合成ATP。褐色脂肪组织(BAT)细胞中有一种特殊的载体蛋白(UCP),温度、ATP与ADP的比值会影响UCP的活性。激活的UCP可使H+的跨膜运输过程不产生ATP,其作用机制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ATP合成酶可位于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____上,衰老的细胞中ATP合成酶活性___。(2)线粒体内外膜间隙的pH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线粒体基质,原因是__。(3)UCP激活时,BAT细胞的线粒体__(填“能”或“不能”)产生ATP,理由是___。(4)某研究小组为验证ATP是萤火虫发光器发光的直接能源物质,分别用等量的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和ATP溶液处理切取的萤火虫发光器,进行了3组实验。用生理盐水处理萤火虫发光器的目的是___。【答案】(1)①.类囊体薄膜②.下降(2)①.小于②.由于H+由膜间隙进入线粒体基质不需要消耗能量,说明膜间隙H+浓度大于线粒体基质,膜间隙的pH小于线粒体基质(3)①.能②.激活的UCP

可使H+的跨膜运输过程不产生ATP,但线粒体基质可以合成ATP(4)做对照,证明ATP是萤火虫发光器发光的直接能源物质。【分析】分析题图,H+通过线粒体内膜进入线粒体基质,有两种方式:①利用ATP合成酶,伴随ATP的合成,进入线粒体基质中。②在激活的UCP的作用下进入线粒体基质,并伴随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小问1详解】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可以合成ATP(合成需要ATP合成酶),衰老的细胞中ATP合成酶活性下降。【小问2详解】由于H+由膜间隙进入线粒体基质不需要消耗能量,说明膜间隙H+浓度大于线粒体基质,膜间隙的pH小于线粒体基质。【小问3详解】UCP激活时,BAT细胞的线粒体内膜不能产生ATP,但线粒体基质可以合成ATP,故UCP激活时,BAT

细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