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自“五四”白话文运动以来,人们__________的话语权,日益由社会精英向广大民间开放。而网络的普及,将这一开放推向一个空前的高度。网络提供了一个平等的场域,再平凡的人也能于此发声,且有__________,传播既速且广。这体现了当代中国的政治开明与思想进步,自然也孕育着社会文化进一步繁荣发展的极大可能。但在另一方面,它又表现出异常复杂的特征。网络毕竟只是一个话语平台,它无法如一些人想象的那样,自动生长出自我净化的功能。在一个众声喧哗、__________的网络环境中,常常是(),粗品比精品更加多产,油滑比严肃更为流行。有智者说,“无论在哪里,只要风俗与时尚腐败了,语言也会腐败”。事实上,语言不仅仅反映现实,而且直接地参与现实、干预现实,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而且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状态。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不只局限在文化领域,不少是以改造语言作为突破口的。仅近代以来,“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延安的反对党八股,都是着眼于改变话风与文风,并且都极端重视向民间寻求语言的灵感与资源。民间正是语言变革发展的__________。网络语言的兴盛,最大的意义可能也在于此。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孜孜以求一孔之见众说纷纭正本清源B.孜孜以求真知灼见众说纷纭源头活水C.上下求索一孔之见莫衷一是源头活水D.上下求索真知灼见莫衷一是正本清源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宣泄比分析更加容易,理性比偏激更受欢迎B.宣泄比分析更加容易,偏激比理性更受欢迎C.分析比宣泄更加容易,理性比偏激更受欢迎D.分析比宣泄更加容易,偏激比理性更受欢迎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既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也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状态。B.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所以也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状态。C.如果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就也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状态。D.既然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就也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状态。2、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通过访贤,周人起用了伯达等八个有才能的人。周文王死后,八士就成为周武王的谋臣,积极参与了灭商建周的战斗。文王曾征询八士意见,八士以“神弃殷商,天助周兴”的鲜明观点支持伐纣的正义战争。后来随国师姜子牙攻下了都城朝歌,八士奋勇当先攀登城头,与敌军肉搏。武王伐纣大获全胜,八士可谓功不可没。A.周人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积极纳谏,成就灭商大业。B.八士作为谋臣通过贡献智慧,帮助武王取得最终的胜利。C.八士具智勇兼备之才,在灭商建周过程中起到重大作用。D.八士积极参战,英勇无畏,冲锋陷阵,最终成就历史伟业。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乡土文学是“五四”新文学革命以来,中国文学收获最丰的领城。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鲁迅、沈从文,到40年代的赵树理、孙犁,再到六七十年代的柳青,以至80年代以后的汪曾祺、莫言……众多乡土小说家为文学史贡献了一大批经典作品,形成了具有浓郁地城风情和民族特色的乡土小说创作流派。而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作为乡土文学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和反映对象的乡村开始逐步萎缩。相应地,乡土文学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文学源于生活,当现实生活层面的“乡土中国”日益转变为“城市中国”,乡土文学的末日是不是会随之而来?对此许多人是深表忧虑的、甚至直接给出了“乡土文学消失成必然”的断语。但我以为不必过虑,城市化并不会必然带来乡土文学的消亡。首先,对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乡土空间趋于萎缩的问题应理性看待。乡土中国的转型并不能随着乡变镇、县改市就一劳永逸地解决。住进楼房、“被市民化”后的农民,离真正从思想意识上“市民化”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事实上,农民的思想意识和生活习惯还会保留甚至影响到数代以后。乡土小说赖以存在的乡土空间的萎缩程度,可能并不像数字所显示的那样悲观。这种情况也可以从创作者一方得到佐证。许多写乡土小说的作家都自称是“农民”,沈从文一直以“乡下人”自居,即便在进城多年,做了北大数授后也是如此。莫言也说自己的创作是“作为农民的写作”……这类说法往往容易受到一些质疑,因为进地多年的他们早已远离农民生活,不再熟悉现实中的农民和乡村。“作为农民的写作”是个伪命题,这种质疑或许会有一定道理。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来自乡土的“新城市人”要想完全摆脱乡土的灌注,彻底告别农民式的思维方式和观念意识,却也的确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乡土作家强调自己的写作是“作为农民的写作”,又不完全是矫情或虚饰。其次,即便现实的乡土空间越来越狭小,也不意味着乡土文学就一定会走向衰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土空间越来越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乡土经验也越来越成为对城市人来说充满陌生化的经验。新兴的城市正在变得千城一面,不可避免地给人们带来审美疲劳。于是,在外出旅游时,越来越多的人会将与自然更加接近的乡村作为旅游目的地。村寨游成为旅游新宠,体验农家乐也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时尚……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乡土世界虚拟文本的乡土文学也会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它会伴随着城市人对乡土的怀旧和对一种乡村生活方式的追求,而长久地存在下去。现实层面也在对“城镇化”发展的单一路向进行一些补充或修正。于是“乡村振兴”成为“城镇化”之外的另一条道路。“让乡村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在乡土正日渐成为一种稀缺资源、成为现代人旅游新宠和不旧对象的时代语境中,我们有理由相信,乡土文学不会衰落和消亡。不但如此,乡土中国向城市中国的转型还可能会为乡土文学带来新的希望和发展契机。不过,在此过程中,乡土文学本身的转型恐怕也是无可避免的。只要通过自身的不断调整来适应变化中的现代人的乡土想象和审美需求乡土文学必能找到源头活水,重新焕发出生机。——(摘编自史建国《乡村振兴与乡土文学的未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沈从文、孙犁、汪曾祺等作家都创作过乡土文学作品,都创立过乡土小说创作流派。B.乡村是乡土文学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因而中国的城市化给乡土文学的发展带来了冲击。C.有些乡里作家不想告别农民式的观念意识,依然强调自己的写作是“作为农民的写作”。D.伴随着城市人对乡土的怀旧和对乡村生活方式的追求,乡土文学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针对“乡土文学消失成必然”的断语提出不同看法,并加以逐层论证,层析清晰。B.文章从作家的观念意识和乡土所处时代语境等方面,来论证乡土文学不会衰落和消亡。C.文章以沈从文、莫言为例,直接论证乡土文学的创作不会随着乡土空间的变小而走向衰落。D.文章末段总结全文,归纳出乡土文学不会消亡的缘由,并提出乡土文学重焕生机的条件。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乡土小说创作流派的形成,使乡土文学成为“五四”新文学革命以来中国文学收获最丰的领域。B.农村的“城市化”、农民的“市民化"乃至乡土作家的农民心态和思维方式的改变都需要较长过程。C.“乡村振兴”让乡村成为生态宜居家园,让居民记得住乡愁,是对“城镇化”发展的有效补充或修正。D.乡土文学并非封闭的乡土文学,这-题材的文学类型,总是直接或间接应对着现代文明的挑战。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月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苏轼在《赤壁赋》中仰见明月初升便道“_______,_______”;李煜面对春日的风月在《虞美人》中感慨“__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里用“_______,_______”的疑问来喻指人才难求。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雉带箭韩愈原头火①烧静兀兀,野雉畏鹰出复没。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地形②渐窄观者多,雉惊弓满劲箭加。冲人决起百馀尺,红翎白鏃随倾斜。将军仰笑军吏贺,五色③离披马前堕。[注]①火:猎火。②“地形”二句:描绘狩猎的过程,用曹植《七启》“人稠网密,地逼势胁”句意。③五色:雉的羽毛。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描绘了猎场情景:原野上猎火熊熊燃烧,野雉时出时没,“静”字表现了肃穆的气氛。B.“出复没”三个字形象地写出了野雉被猎火驱赶出草丛,见到猎鹰以后惊惶逃窜的窘态。C.诗歌前四句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为将军射猎做了铺垫;后面六句波澜忽起,情趣横生。D.诗歌塑造了一位踌躇满志的将军,他出猎不仅为觅取野味,也要显示自己的神功巧技。2.本诗描绘了一位将军射猎的情形,诗人是如何表现将军射技的精湛的?请简要分析。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_____________,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强》)(2)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3)管弦呕哑,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4)_____________,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苏轼《赤壁赋》)(5)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_____________,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6)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7)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郑變《竹石》)(8)克己复礼为仁。_____________,天下归仁焉。(《论语》)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你是聪明的姐古华胡玉音对于自己能够活下来,能够熬下去,还居然会和秦书田相爱,常常感到惊奇。每次挨斗挨打、游街示众后,她被押回客栈,就觉得自己活够了,只剩下一丝丝气没断了。她曾经打算选下一个好点的日子死去。是的,死是自己的最后一件紧要事,一定要选个好点的日子。而且要死个好样子。她曾经好几次走到玉叶溪的白石桥上,望着溪水发呆。每一次,胡玉音来到桥上,低头一见自己落进水里的影子,就伤心,就哭:玉音啊,这就是你吗?你是个坏女人?你害过人?在镇上,你有什么生死对头?没有啊,没有!玉音在镇上蚂蚁子都怕踩得,脸都很少和人红,讲话都没有起过高腔,小娃儿都没有欺负过一个。你为人并不势利、刻薄,吝啬钱财,当初还周济过不少人……那又是为哪样啊?你不害人,不恨人,不势利,没有生死对头,人家还要整你、恨你、斗你?……你是作了什么孽啊,要落得这样苦命,得到这样的报应!这个世道对自己太不公道,太无良心!每每想到这里,她就哭啊,哭啊,感到委屈,感到不平,就有了气!“我偏不死!我为什么要死?我犯了哪样法,哪样罪?我为什么活不得?”她站在桥上,几次都没有跳下去。她就是不该一眼就看清了水里的那个自己……有一回她三天三晚水米不沾牙。第四天早上,她去扫街,晕倒在青石板街上。秦书田把她背回客栈来,像劝亲人一样地劝她,像哄妹儿一样地哄她,打了一碗蛋花汤喂她。秦书田一边喂她一边哭。她还从没见过秦书田哭。这个铁帽右派无论是跪砖头挨批斗,挂黑牌游街,都是笑眯眯的,就和去走亲家、坐酒席一样。他乐天,不知愁苦。可如今,秦书田为了她,反倒哭了,使胡玉音冷却了的心,感到了一点点人世的温存。在胡玉音的病床边,秦书田还轻轻地哼《喜歌堂》里的《铜钱歌》给她听:“一个铜钱四个角,两个铜钱几个角?……”秦书田三个铜钱、四个铜钱地唱下去。“你是聪明的姐、聪明的姐啊”,每唱到这一句,秦癫子就眼里含着泪花,忧伤地看着胡玉音。什么意思?“你是聪明的姐”啊,为什么要作践自己?为什么不活下去?古老的民歌,一声声呼唤着,叮咛着。也许正是这古老的从小就会唱、爱唱的歌,唤醒了胡玉音对生的渴望。她开始留心秦书田这个人。游街示众他总是俨然走在前头。接受批斗总是不等人吆喝、挥动拳脚,扑通一声先跪下,低垂下脑壳。人家打他的左边耳光,他就等着右边还有一下。本镇大队的革命群众和干部讲他不算死顽固。开初胡玉音有些看不起他,但后来就是自己学不起。有人讲“这个新富农婆真顽固”。她所以还活着,还因为另一件事给了她强烈的刺激。就是那一回,外地来的那班无法无天似的男女红卫兵,讲着北方话或是操着长沙口音,把公社书记李国香也揪了出来,颈脖上挂着双破鞋游街!……这天游街回来,她心里竟然感到快活。她甚至有时神思狂乱地想:嗯,要是李国香去掉她的官帽子,自己去掉头上的富农帽子,来比比看!叫一百个男人闭着眼睛来摸、来挑,不怕不把那骚货、娼妇比下去……大雷雨的那个早上,那个漆黑的伸手不见五指的早上,老天爷成全了他们的罪孽……谁会想到罚两个“新五类分子”打扫青石板街,还会发生……?人们被瞒过了。也许是大环套小环一般的运动,走马灯一般的上台和下台,反复无定、朝是夕非的口号,使他们眼花缭乱,神经疲乏了。秦书田和胡玉音两个五类分子出工非常积极,还抢队上的重活、脏活做。铁帽右派和新富农寡妇,背着镇上的革命群众非法同居了。他们就像一对未经父老长者认可就偷情的年轻人,时时感到胆战心惊。只有畸形的生活才有畸形的爱。他们明白这种胆大妄为是对他们的政治身分、社会等级的一次公然的挑战和反叛。晚上,他们从来不点灯。胡玉音总是枕着秦书田的手臂睡。书田哥常常哼《喜歌堂》给玉音听。“你又哭了?都是我不好,总是爱提些老话,引得你来哭。”“书田哥,不怪你。是我自己不好,我命大,命独。我不哭了,你再唱支《喜歌堂》来听……”秦书田又唱了起来:我姐生得像朵云,映着日头亮晶晶。……胡玉音不觉地跟着唱,跟着和。天下有路一百条呦,能走的有九十九。剩下一条绝命路呦,莫要选给我姐走。……大约是春天过完了,夏天开始的时候,“喜”悄然无声地姗姗来迟了,而且是在这种苟且偷生、好死不如赖活的年月里来了。为什么不早点来?……“八字”先生讲她“命里不主子”,“子”究竟来了,虽然来得迟,来得不是时候。整整过了一个月,胡玉音对自己的身孕有了确信无疑的把握之后,才把自己“坐了喜”的事告诉了秦书田。秦书田这才明白了玉音这段时间既对他亲密又和他疏远的原因。他扫把一扔,紧紧地抱住胡玉音,又是笑,又是哭。“玉音,我们向大队、公社请罪,申请登记结婚吧!”秦书田把脸埋在玉音的胸前,像梦呓地说,“这本来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人家会不会准?或许,我们这是罪上加罪。”胡玉音平静地回答。“我们也还是人。哪号文件上,哪条哪款,规定了五类分子不准结婚?”秦书田双手扶着她,颇有把握地说。“准我们登记就好。就怕这年月,人都像红眼牛,发了疯似的,只是记仇记恨……”(《芙蓉镇》节选,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采用第三人称的方法,记叙了挨斗、寻死、作践自己、唱《铜钱歌》、同居、怀孕等情节。B.本文以写人为主线而非以叙事为主线,突出主要人物性格心理的展示,淡化了故事情节的叙写。C.作者通过胡玉音的故事告诉读者,人物的命运不是由社会环境来决定的,而是由人物自己决定的。D.前文写秦书田哼唱《铜钱歌》与后文写唱《喜歌堂》的作用一样,都是表现人物内心的喜悦之情。2.胡玉音选择“生”而放弃“死”,有哪些原因?请结合文本分析。3.你认为胡玉音与秦书田的结婚申请会不会被批准?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0这个后起的整数是否属于自然数?这在现代数学界仍有争议。从西汉中晚期至东汉早期的简牍中可以看到,至少在那个时代,中国人的算术中还不存在“整数零”这个数学概念。众所周知,相较于其他整数,“零”出现得相当晚,现代数学的整数符号0是印度人在公元5世纪发明的,传入中国就更晚了。中国先秦的古籍中,找不到任何表示这个整数的字眼,0根本没有出现过,“零”也只有“零落”一类的意思,尚未表示数字。学者研究指出,古代中国人是有类似“零”的概念的。比如中国哲学很早就有了“无”的观念,和“有”相对。再比如古人利用算筹进行计算时,会以空位表示该位“没有值”。但是,这些大多都是“空集”“空位”之类的观念,而非严格意义的“整数零”的概念。20世纪70年代,甘肃居延肩水金关遗址出土了万余枚汉代简牍,其中一枚记录了如下一些数字:“负七、负五、负三、负一、得二、得四、得六、得八。”与之类似的西北地区出土的汉代简牍还有几枚,这些木简应该是用于考核相关人员的工作绩效的。用现代数学常识来看,这种数数方法显得十分别扭。但对于汉代人而言,这样计数再平常不过了。他们眼中整数的序列,就像现代人乘坐电梯一样从一楼往下一层,不是零楼,而是负一楼。抽象地说,在他们看来,整数不是现代定义中数轴上的点,而是数轴上的线段。通俗地讲,他们的整数计算就是“囫囵数字,论个儿数”(其实严格地讲,当时也还没有现代数学意义上的“正负”概念)。这种数学观念,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风俗传统,直至今日仍有痕迹可循。从数轴的角度理解中国式的计时方法,所谓“两天”,只需要起点终点分别为第一天、第二天这两条线段的任意点,而不必积累满两个整天的长度。中国传统的服丧制度正是如此,按规定嫡子为父服丧须满三年,这里的三年是指二十五个月,而非三十六个月——因为无论怎么算,二十五个月都能经过三个“年线段”。既然正整数的概念均为缺少左端点的线段,且没有零的概念,自然计数的起始点就是一而非零了——计算岁数的方式正是如此,出生就算一岁,中国人的传统是没有零岁的,所以除夕出生的婴儿,大年初一就已经两岁了。这种计“虚岁”的古老方法,很多现代中国人很难理解,其实正是早期中国整数观念的孑遗。尽管整数的概念是数轴上的线段而非点,但值得一提的是,古代中国人仍在很早的时候就发明了分数。出土的先秦秦汉数学文献中频频见到发达的分数计算。古代中国发达的分数计算与相对落后的整数观念并存了至少几百年,迟迟不产生“零”,尽管很难想象,却偏偏就是事实。数学界对0是否属于自然数的争论,当然都是从数学理论的角度出发的,不过,如果改从历史的角度看问题,根据汉代出土简牍所见的情况,“零”的确既不能说是“自然产生的数”,也不能说是“数起来很自然的数”,确实一点也不“自然”。(摘编自《汉简无“零”》,中国社会科学网)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0在中国古代数学概念中并不存在,这个符号是一千多年前从印度传入中国的。B.中国古代与“有”相对的“无”,其实就相当于现代数学意义上整数零的概念。C.汉代人计数时有正数与负数,但二者中间缺少零,这就导致计算结果不够严谨。D.0是否属于自然数的争论是一个数学理论问题,直到现在依然没有明确的结论。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先提出0作为整数是否属于自然数的疑问,然后引出了文章的观点。B.第四段列举汉代木简上的数字,用事实论证当时不存在整数零这一概念的客观性。C.文章介绍中国计虚岁的传统是为了论证缺少整数零造成了现代人理解上的误区。D.文章涉及数学、考古、民俗等三大领域,集科普性、文化性、趣味性于一体。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秦古籍中没有整数0,“零”只有零落之意,表明古代中国数学的落后。B.正整数的概念缺少左端点且没有零的现象,导致自然计数起点为一而非零。C.中国古代发达的分数计算和相对落后的整数观念体现我国古代数学发展不均衡。D.从历史考证看,0不符合自然数的特点,运用中又别扭,因此说是自然数不妥当。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田野里出世的婴孩[土耳其]奥尔汉·凯马尔在一望无际的棉田里,太阳似乎主宰着一切,农场工人们汗水涔涔,有节奏地不断挥动锄头。随着锄头均匀的起落声,农场工人们哼着歌。法尔霍那双肿胀的手满是汗水,他把汗都揩在那条宽松的黑裤子上,掉过头去用布满血丝的眼睛瞧着他身旁挥锄头的妻子,说:“怎么?你怎么啦?”古丽沙是一个肩膀宽宽的结实女人,干瘪的脸上淌着亮晶晶的汗珠。由于剧痛,脸已经不成样儿,而且露出一道道的皱纹。她没有回答。法尔霍用胳膊狠狠推她的腰部:“你到底怎么啦?”古丽沙用疲倦的眼神瞥了丈夫一眼。她的眼睛深深地陷在眼窝里,怪吓人的。这时锄头忽地从她手中滑落,掉在地上,她用手紧紧按住大肚子,俯下身去,在红棕色的土地上跪了下来。监视他们干活的汉子撑着黑色的太阳伞站在一旁,这时叫了起来:“古丽沙!不要再干了,走开吧!”她痛得死去活来,使出常人罕有的力气,咬紧牙关控制自己。她突然呻吟起来:“哎哟……”对一个女人来说,劳动时被陌生人听到这种声音真是丢脸。法尔霍咒骂起来,飞起右腿朝妻子的腰部狠狠踢了一脚。女人驯服地蹲在地上。她知道这副样子丈夫是不会宽恕的。她两手撑着地挣扎着站起来时,监工又说:“古丽沙!快走!娘儿!现在你赶快走,快!”她朝离她一千英尺光景远的沟渠走去,这是农场的边界。法尔霍咆哮着,看到九岁的女儿赤脚站在监工的身旁,吩咐她说:“你得代你妈干活!”女孩知道现在该轮到她了。她拿起和自己身子一般高的锄头,走到行列里。锄头的起落声依旧和农场工人们的歌声相应和。古丽沙挺直身子站在沟渠里,她环顾四周,在炙人的热浪中侧耳细听。看不到什么人。空旷的土地上热气逼人,这片土地向远处延伸,似乎没有尽头。她把宽大的黑裤子口袋里的物件全部倒空,取出一些东西。她知道自己分娩期已近,早就张罗好这些东西。她正想蹲下身去,忽听到后面有走动声。原来是一条狼狗!她捡起一块石头向它扔去。那条狼狗吃了一惊逃开了,但没有消失。古丽沙焦急极了,又向那条狼狗看了一眼。狼狗在她的目光下退了几步,但还是盯着她,眼睛射出异样的光芒……这时古丽沙肚子又痛了起来,这是最厉害的一次阵痛。她裸着膝盖蹲下来,两手撑住地面呻吟起来,脖子上静脉粗得像手指一般,颤动着。“法尔霍,庄稼汉,”监工说,“跑去瞧瞧那个女人……她也许会送命的。”法尔霍朝妻子在苦苦挣扎的那个沟渠望去,摇摇头,恨恨地骂了几声,继续干活。他怒火中烧,怨恨自己的妻子。“瞧那边,小子,”监工又说,“跑去看一看那女人怎么了。你怎么也想不到的!”法尔霍把锄头扔在一边,往那边跑去。真想一脚接一脚地踢她……这个不中用的女人捣他的鬼,他真受不了。他在沟渠边停住脚,睁大眼睛向下瞧。古丽沙倒在地上的小路旁。在沾满鲜血的一块破布上,浑身上下一片紫红色的婴儿在伸手伸脚地扭动。一只狼狗正扑在婴儿身上。他霍地跳下沟渠。狗三脚两步逃开了,舐着血淋淋的嘴。婴儿闭着眼睛,手脚还在扭动。法尔霍打开布包,原来是一个男孩子!男孩子!法尔霍一下子变了。他仰望天空,严峻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他抱起婴儿,大叫一声:“我的儿子!”他乐得几乎疯了。养了四个女孩后,居然来了一个男孩!古丽沙感到丈夫就在身边,张开眼来。她不顾自己的身体,挣扎着想站起来。“这回你挺不错。”法尔霍说,“挺不错的,女人!”他抱着婴儿从沟渠里一跃而出。监工看到他穿过红棕色干裂的土壤跑来。“那边……那边……”他说,“法尔霍向这边走来了!”大伙儿都停止干活,倚着锄头,目不转睛地瞅着。法尔霍气喘吁吁地走了过来,大声喊道:“我的儿子!我有一个儿子了!”他把婴儿紧紧抱在胸前,婴儿裹在一块带血的破布里,浑身还是紫红色的。“嗨,你得小心,庄稼汉。”监工说,“别抱得这么紧,你会把他闷死的……现在你回农场去吧。告诉厨师,是我派你来叫他给你些油和糖浆,让女人吃一些吧。走吧!”法尔霍不再感到疲倦了,炎热他也不在乎。现在他年轻得像二十岁的小伙子,轻捷得像小鸟似的。他向农场的小泥屋走去,茅屋顶在他的眼前隐隐闪现。(选自《外国经典小说选》,有删改)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法尔霍咒骂起来,飞起右腿朝妻子的腰部狠狠踢了一脚”,反映了法尔霍怒火中烧的心理及只顾自己的面子、不顾妻子死活的龌龊和丑恶心理。B.“她两手撑着地挣扎着站起来”,主要突出表现了古丽沙屈服于丈夫的淫威、无奈、隐忍和坚强的心理。C.小说中插入对法尔霍九岁女儿的叙述,暗示受环境的影响,孩子从小就应该参加体力劳动,这既是对自己的锻炼,也能相应减轻家庭的负担。D.作品以“田野里出世的婴孩”为题,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提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暗示了小说的背景,凸显了小说的主题和社会意义,引发读者的思考。2.这篇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3.小说反映了特定背景下“重男轻女”的社会现象,请结合全文探究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10、阅读下文,完成各题。窦建德传①窦建德,贝州漳南人。世为农,自言汉景帝太后父安成侯充之苗裔。材力绝人,少重然许,喜侠节。乡人丧亲,贫无以养,建德方耕,闻之太息,遽解牛与给丧事,乡党异之。盗夜劫其家,建德立户下,盗入,击三人死,余不敢进。请其尸,建德曰:“可投绳系取之。”盗投绳,建德乃自縻,使盗曳出,跃起捉刀,复杀数人,繇是益知名。为里长,犯法亡,会赦归。久之父卒里中送葬千余人所赠予皆让不受。②武德元年,宇文化及至魏县,建德谓其纳言宋正本及德绍曰:“吾,隋民也;隋,吾君也。今化及杀之,大逆不道,乃吾仇,欲为天下诛之,何如?”正本等曰:“大王奋布衣,起漳南,隋之列城莫不争附者,以能杖顺扶义、安四方也。化及为隋姻里,倚之不疑,今戕君而移其国,仇不共天,请鼓行执其罪。”建德善之。即引兵讨化及,连战破之。化及保聊城,乃纵撞车机石,四面乘城,拔之。③未几,连突厥侵相州,刺史吕珉死之。滑州刺史王轨为奴所杀,奴以首奔建德,建德曰:“奴杀主,大逆。纳之不可不赏,赏逆则废教,将焉用为?”命斩奴而返轨首,滑人德之,遂降,齐、济二州亦降。④五月,建德自板渚出为阵,西薄汜南,属鹊山,亘二十里,鼓而前。秦王登虎牢城望其军,按甲不战。日中,建德士皆坐列,渴争饮,意益怠。王麾军先登,骑怒,尘大涨,乃率史大奈、秦叔宝缠麾帜,弛出贼阵后,建德军顾而惊,遂大溃。建德被重创,窜牛口谷。车骑将军白士让、杨武威获之,传而西,斩长安市,年四十九。(选自《新唐书》,有删改)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滑人德之(_______________)(2)西薄汜南(______________)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1)大王奋布衣(_________)A.奋发B.奋斗C.奋起D.发扬(2)西薄汜南,属鹊山(_________)A.聚集B.连接C.归属D.嘱咐3.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王麾军先登,骑怒,尘大涨,乃率史大奈、秦叔宝缠麾帜,弛出贼阵后,建德军顾而惊,遂大溃。4.用“/”为下列句子断句。久之父卒里中送葬千余人所赠予皆让不受。5.第①段画线句“建德杀盗”之事在《旧唐书》中未曾记载,《新唐书》详细叙述此事,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何作用?6.唐朝人殷侔在《窦建德碑》中写道:“自建德亡,距今已久远,山东河北之人,或尚谈其事,且为之祀,知其名不可灭,而及人者存也。”请结合全文推断百姓“为之祀”的原因。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方舟传戴名世方舟,字百川,江南桐城人。迁江宁府,入上元县学为诸生,受业于其父逸巢先生。年十四五,尽通六经诸史及百家之书。贯穿融会,发挥为义理之文,穷微阐幽,务明其所以然之故。当舟之世,天下文章靡矣,舟独扫除时习而取法于古,深思自得,无所依傍,自成一家之言,由是舟之文章名天下。舟与其弟苞皆好学,日闭户,谢绝人事,相与穷天人性命之故、古今治乱之源、义利邪正之辨,用以立身行己,而以其绪余著之于文,互相质正,有一字之未安,不敢以宗世,意度波澜,各有其造极,人比之眉山苏氏兄弟云。舟天性醇笃,孝于其亲,既长,不异孺慕。逸巢先生尝曰:“吾体未痛,二子已觉之;吾心未动,二子已知之。“其先意承志如此。舟厌时俗龌龊,以名节自砥砺,谨法度,慎交游,而留意经世之学。平生所为经画区处,悉中肯綮。而性恬淡,不慕富贵。其所与友善,如高淳张自超,江宁龚缨,同县戴名世、刘捷夏人。而金陵风物甚美,花草妍丽,城之西北尤多园林之胜,尝曰:“吾读书之暇,与此数人者挈榼而往,尽醉而归,以此终吾世足矣。”舟少有呕血之疾,壬未游京师,疾复作,寻归,逾二年卒,年三十七。舟临卒时,自取其文稿烧之,今行世者仅六十余篇。百川尝谓余曰:“天之生君子即有小人,亦犹父母之生子有才亦有不才也。父母即恶其子之不才,而有人焉为之掩匿覆盖,其心必喜;有人焉数其恶而暴其状无纤悉之遗焉,在父母之心必有甚怒而不乐者。天之于小人也亦然,吾与子所刺讥悉中小人之疾,欲天之喜而勿怒,得乎?”余之困甚于百川,而百川且不永其年以卒,然则百川所言,其果信而非激者矣!(选自《南山集》)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文章靡矣靡:华丽B.古今治乱之源治:治理C.平生所为经画区处画:谋划D.其果信而非激者矣信:真实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舟勤奋好学,年少时精通经史及百家之书,并虚心学习时人的创作风格,深思自得,写出有独特见解的文章。B.方舟性情淳厚,尊奉孝道,长大以后还像孩子一样依恋亲人。他的父亲曾说方舟与他弟弟都能预知自己的想法。C.方舟注重名声节操,性格恬淡,不慕荣华富贵,读书之余和几个朋友尽享愉悦的生活,希望能像这样终其一生。D.方舟身体虚弱,患有呕血的疾病,壬未年在京师游历时因疾病复发回到故乡,两年后就去世了,年仅三十七岁。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⑴舟厌时俗龌龊,以名节自砥砺,谨法度,慎交游,而留意经世之学。⑵天之于小人也亦然,吾与子所刺讥悉中小人之疾,欲天之喜而勿怒,得乎?4.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方舟临终焚毁自己文稿的原因。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引言:新型冠状病毒席卷全球,给人类带来了灾难、敲响了警钟,也带来了故事。材料一近日,云南野生动物园“钓老虎”项目引发质疑。网传视频中,游客站在护栏外,用长竹竿一端挂肉投喂老虎。而工作人员称,钓台有3米高,老虎不能跳进人群,十多年来未有游客被拽下。园方发布通告称,开展部分野生动物互动项目,旨在发挥动物园的科普教育意义,丰富游客对野生动物的了解,未来将更好更科学地进行野生动物展示和保护工作。材料二广东省人大表决通过修订《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条例明确禁食所有人工繁育饲养陆生野生动物。条例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扩大了野生动物保护管理范围,将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外的其他陆生野生动物也纳入管理范围。材料三过去二三十年里,“垮掉的一代”的帽子,先后被安到中国80后、90后和00后的头上。而在过去两个多月里,在疫情防控中,在包括武汉在内的全国各地,我们都看到了“永不弯曲的青年脊梁”。一位外国学者这样评价这代中国青年:他们不是什么“小皇帝”,“或许我们对这一代人知之甚少,才没有真正看到这一代年轻人身上与生俱来的中国精神。”他们是“新一代的青年”。(4月7日《中国青年报》)材料四2020年2月9日,一名日本女孩身穿中国旗袍,怀抱捐款箱从早到晚拼命向路人深深鞠躬,号召日本民众为武汉捐款。在女孩身后,展台上摆满了日本产的樱花蜂蜜,每当有人捐款,就可以得到一瓶蜂蜜和一本《中国纪行》杂志。筹集的全部资金将通过中国驻日大使馆发布的渠道捐赠,用来支援武汉人民抗击“新冠肺炎”。值得一提的是,该展台还贴出一行醒目的标语:“山川异域、日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加油武汉,加油中国”。作为高三学生的你,正在紧张地备考,憧憬着未来……请你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根据要求完成写作。①请你为《生命时报》的“动物专区”栏目写一篇关于“钓老虎”事件的时评。②以“新一代的青年”的身份,给10年前疫情期间参加这次考试的你写一封信。③请你为《国际中文周刊》写一篇号召全球构建“卫生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书。要求:结合有关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1.B2.B3.A【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第一空,孜孜以求:坚持不懈地追求。上下求索:形容努力寻求探索。第一处修饰的是“话语权,”强调的是大家曾坚持不懈地追求的话语权,用“孜孜以求”搭配更合适。由此可见,第一空应该选择“孜孜以求”。
第二空,一孔之见:从一个小窟窿里面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多用作谦辞)。真知灼见:正确而透彻的见解(不是人云亦云)。第二空强调平凡的人也能在网络上发声,且能有正确透彻的见解,用“真知灼见”更合适。由此可见,第二空应该选择“真知灼见”。
第三空,众说纷纭:各有各的说法,议论纷纷。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语境强调观点的繁多,没有得不岀一致结论的意思,因此第三空应该选择“众说纷纭”。第四空,正本清源: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比喻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源头活水: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这里强调民间是语言变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应该选择“源头活水”。故选B。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结合后文语境“粗品比精品更加多产,油滑比严肃更为流行”及生活体验分析,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很多人肆意宣泄自己情绪,并不理智,所以是“宣泄”比“分析”容易,排除C、D;强调“偏激”而非“理性”,网络上的一些喷子很喜欢标新立异的观点,是“偏激比理性更受欢迎”,排除A。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原句“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而且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状态”中关联词“不仅......而且......”使用错误。根据语境“语言不仅仅反映现实,而且直接地参与现实、干预现实”可知,“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和“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状态”之间并不是因果关系或者假设关系,应该是并列或递进关系。B项,是因果关系;C项,是假设关系;D项,是条件关系。故选A。2、C【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压缩语段的能力。压缩语段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仔细阅读材料,本文段强调“八士”,而非“周人”,故排除A项;B、D分别从智、勇单方面概括,不全面;根据文中最后一句总结句与行文内容,C项最为准确完整,强调“八士具智勇兼备”。故选C。【点睛】解题时,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结合选项,准确筛选出与题目相关的语句;二是能对筛选的信息进行有效甄别,合理准确地概括。3、1.B2.C3.A【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项,“都创立过乡土小说创作流派”错,原文第1段末句是说乡土文学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C项,“不想告别农民式的观念意识”错,而是“彻底告别农民式的思维方式和观念意识,却也的确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D项,“乡土文学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错,信息来自原文第5段“不意味着乡土文学就一定会走向衰落...而长久地存在下去”。“不一定走向衰落”“长久地存在下去”与“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表意不同。故选B。2.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直接论证的是来自乡土的“新城市人”要想完全摆脱乡土的灌注,彻底告别农民式的思维方式和观念意识,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强加关系,中国乡土小说创作流派的形成只是乡土文学成为“五四”新文学革命以来中国文学收获最丰的领域的一种表现。故选A。4、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答此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徘,徊,堪,掇。5、1.C2.①正面描写。通过将军的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将军骑马盘旋不进,拉满弓又不轻易发箭,审情度势,选择最能表现自己精湛射技的时机。②侧面衬托。受伤的野雉“冲人决起百馀尺”,极力挣扎,以雉鸡的勇猛、挣扎、坠落,侧面衬托了将军的绝妙神技。③环境烘托。作者引用典故,表明地形渐趋狭窄,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此时,将军从容引弓射箭,迅猛准确地命中雉鸡。【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诗歌前四句动静结合,以静衬动”错误,前四句应为“以动衬静”,打猎前突出“静”,与打猎时和打猎后的“动”形成对照。故选C。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翻译:原野上火光冲天,火势盛大,野雉被猎火驱出草木丛,一见猎鹰,又吓得急忙躲藏起来。将军想当众表演自己的神功巧技,故而,骑马盘旋不进,拉满劲弓,却并不轻易发箭。野雉受惊而飞,蓄满待发的弓箭也同时射出,野雉应声而中。那只受伤的野雉带着箭冲着人高高地飞起,一番挣扎之后,终于精疲力尽,染血的羽毛和雪亮的箭镞随着倾斜而下。将军仰天大笑,把射中的有着五色羽毛野雉挂在马前,随行军吏都来向他祝贺。《雉带箭》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首古体诗。此诗主要写将军射猎的场面。全诗十句,除“雉惊弓满劲箭加”一句正面描写射雉以外,其他均从不同角度的侧面烘托,巧妙地暗示将军的射技。首句写猎场的情境:原野上猎火熊熊燃烧,四周围静悄悄的。一个“静”字,传出画面之神,烘托猎前肃穆的气氛,由此可以想见从猎人员屏气静息,全神贯注地伫伺猎物的情态。这是猎射前的静态,与下文猎射时和猎射后的动态,成强烈的对照。三、四句转入猎射,写将军的心理活动和猎射时的风度、神采。将军出猎自然不是单纯为了觅取野味,而是要显示自己的神功巧技。所以,他骑马盘旋不进,拉满强劲的弓,又舍不得轻易发箭。五、六两句写“巧”。野雉隐没之处,地势渐渐狭窄,野雉处于“人稠网密,地迫势胁”(曹植《七启》)的窘境,要继续窜伏已不可能;观猎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饶有兴味地观赏将军猎射。这是将军一显身手的时机。正当野雉受惊乍飞的一刹那,将军从容地引满弓,“嗖”的一声,强有力的箭,迅猛而准确地命中雉鸡。“雉惊弓满箭加”,一“惊”一“满”一“劲”一“加”,紧凑简练,干脆有力,“巧”字之意于此全出。“冲人决起百馀尺,红翎白鏃随倾斜”,侧写更显出将军的绝妙射技。“红翎白镞随倾斜”,野雉强作挣扎之后,终于筋疲力尽,带箭悠悠而堕,染血的翎毛和雪亮的箭镞也随之倾斜落下。末两句在热烈的气氛中关合全诗。先以“仰笑”二字,极为传神地突现将军个人的性格特征,一位地方主帅骄矜得意的神气跃然纸上,接着以“军吏贺”照应前面“伏人”,写出围观的军吏敬服将军绝妙的射技,为他的成功庆贺。正侧结合,环境烘托,塑造了一位一位踌躇满志的将军。【点睛】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想像
(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6、朝搴阰之木兰兮沧海月明珠有泪多于市人之言语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宠辱偕忘谁家新燕啄春泥任尔东西南北风一日克己复礼【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搴、阰、偕、啄。【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7、1.D2.①胡玉音自己看清了自己。没有害过人,还周济过不少人;她自己看清了世道了对自己太不公道,太无良心,她感到委屈、不平,她于是决定“偏不死”。②胡玉音冷却的心感受到了一点点人世的温存,唤醒了胡玉音对生的渴望。秦书田陪着她,给她唱《铜钱歌》,劝她、哄她,护着她。③外地来的红卫兵把公社书记李国香揪出来批斗,颈脖上挂着破鞋游街,这给了胡玉音强烈的刺激。④后来有了身孕,增强了求生的欲望。3.
参考答案(示例一):不会被批准。因为①他们“铁帽右派”、顽固的“新富农寡妇”等身份地位,决定他们的结婚申请不会被批准。②秦书田他们自己也认为自己是有罪的人:“我们向大队、公社请罪”,“我们这是罪上加罪”。③当时的社会很特殊——口号是反复无定、朝是夕非,运动是大环套小环一般,秦书田就认为“这本来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④“他们明白这种胆大安为是对他们的政治身分、社会等级的一次公然的挑战和反叛”。⑤他们背着镇上的革命群众非法同居,并且未婚先孕,违背了当时的价值观、是非观。
参考答案(示例二):会被批准。因为①本镇大队的革命群众和干部认为秦书田不算死顽固。②胡玉音为人并不势利、刻薄,吝啬钱财,当初还周济过不少人③两个人出工非常积极还抢队上的重活、脏活做④我们也是人。没有文件规定五类分子不准结婚。⑤走马灯一般的上台和下台,批斗人的也可能被批斗。⑥他们相爱、真诚相爱。⑦他们有了孩子。【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这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D项,“都是表现人物内心的喜悦之情”错误,由“秦书田还轻轻地哼《喜歌堂》里的《铜钱歌》给她听:‘一个铜钱四个角,两个铜钱几个角?……’秦书田三个铜钱、四个铜钱地唱下去。‘你是聪明的姐、聪明的姐啊’,每唱到这一句,秦癫子就眼里含着泪花,忧伤地看着胡玉音”可以看出前者没有表现喜悦之情。故选D。2.本题考查筛选文本信息和分析文学作品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学生阅读相关段落,重点分析描写人物的句子,并用精准语言概括分析其中原因,然后分点作答。由“你害过人?在镇上,你有什么生死对头?没有啊,没有!玉音在镇上蚂蚁子都怕踩得,脸都很少和人红,讲话都没有起过高腔,小娃儿都没有欺负过一个。你为人并不势利、刻薄,吝啬钱财,当初还周济过不少人……那又是为哪样啊?你不害人,不恨人,不势利,没有生死对头,人家还要整你、恨你、斗你?……感到委屈,感到不平,就有了气”可知,胡玉音自己看清了自己。由“秦书田为了她,反倒哭了,使胡玉音冷却了的心,感到了一点点人世的温存”可知,胡玉音冷却的心感受到了一点点人世的温存,唤醒了胡玉音对生的渴望。由“外地来的那班无法无天似的男女红卫兵,讲着北方话或是操着长沙口音,把公社书记李国香也揪了出来,颈脖上挂着双破鞋游街!……这天游街回来,她心里竟然感到快活。她甚至有时神思狂乱地想:嗯,要是李国香去掉她的官帽子,自己去掉头上的富农帽子,来比比看”可知,李国香被批斗,给了胡玉音强烈的刺激。由“大约是春天过完了,夏天开始的时候,‘喜’悄然无声地姗姗来迟了”可知,胡玉音后来有了身孕,增强了求生的欲望。3.本题考查理解作者观点和个性化探究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在通读文本,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观点要鲜明,论据要合理。本题认为会批准和不会批准都可以,关键是理由充分。如果认为“不会批准”,就应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人物的身份地位等进行分析;如果认为会被批准,就应当从人性的美好善良、人物形象等角度进行论证。【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探究题解题策略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要求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文学作品的主题往往具有多义性,包括情感意义、审美意义、形式意义等,这就决定了文学作品解读的多元性。当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更依赖于读者的文学素养、感受能力和体悟水平。2.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民族心理个性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个精神面貌。具体包括民族能力、民族气质以及民族心理倾向性,如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它受一定历史时代、生产力水平和文化背景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有的研究者指出,中华民族心理的主要内涵是:①富于凝聚力。②富于同化力。③爱好自然,追求光明。④主静,爱好和平。⑤中庸、稳重。⑥一统性。⑦知足。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包括人的价值、人性的内涵与道德的修养、人格尊严与社会责任心、人的生死,以及人的理想等方面,其核心是关于人的价值观念。可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进行一定的探究思考。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实质上就是第1点的延伸,“不同角度”就是“有创意的解读”,更是一种“个性化阅读”。特别强调考生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观点”。所谓的“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观点”不是“为所欲为”“信口开河”,是依据文本而合理推断。8、1.D2.C3.A【解析】
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A项,“0在中国古代数学概念中并不存在”以偏概全,原文“至少在那个时代”,即西汉中晚期至东汉早期以及先秦时期。B项,“就相当于现代数学意义上整数零的概念”错,原文是“而非严格意义的‘整数零’的概念”。C项,“计算结果不够严谨”于文无据,原文并无是否严谨的评价。故选D。2.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误区”说法有误,原文只是说“很多现代中国人很难理解”。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A项,“表明古代中国数学的落后”以偏概全,文章只是说“相对落后的整数观念”,不是整个古代数学的落后。故选A。【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9、1.C2.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在一望无际的棉田里”指出地点,“农场工人们汗水涔涔”点明时间。②暗示社会环境。开头的环境描写着眼于农场中的汗水和锄头,突出做农活需要壮劳力,为当时普遍存在的重男轻女现象提供了依据。③为下文写古丽沙所遭受的痛苦和挖掘其性格中的驯服做铺垫。3.①男人强壮,下得了苦力,是劳动的主力,具有话语权,占主导地位,而女人恰恰相反。这篇小说通过写法尔霍和古丽沙的故事,突出了男人的力量强大于女人的现实,这种现实决定了男人的地位。②男尊女卑思想根深蒂固,根植于人心。法尔霍认为古丽沙丢了自己的脸,对她大呼小叫,甚至拳脚相加。而在古丽沙看来,这本来就是理所当然的,因此她也就隐忍和屈服。③女人习惯于顺从男人,易被驯服。小说中法尔霍粗暴、蛮横,一味责骂妻子,而古丽沙则甘愿屈服于丈夫。④对于“重男轻女”的现实,整个社会推波助澜。当法尔霍知道古丽沙生下的是儿子时,简直变成了另一个人。而那些与他在一起干活的“大伙儿”也都投来羡慕的眼光,就连“监工”也格外开恩,赏古丽沙“油和糖浆”。【解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B项考核形象,C项考核情节安排,D项考核标题,其中C项,作者写法尔霍九岁女儿揭示出在特定环境中,女人无论年龄大小都是一样地位低下,摆脱不了悲惨的命运。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作答时,必须联系小说下文进行解读。小说第一段的描写,“在一望无际的棉田里”指出地点,“农场工人们汗水涔涔”既交代了时间和地点;农场中的汗水和锄头,突出做农活需要壮劳力,为当时普遍存在的重男轻女现象提供了依据,为揭示主题提供了社会背景;下文写古丽沙所遭受的痛苦和挖掘其性格中的驯服,这段环境描写为后为做铺垫。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解答此题,必须结合全文,从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等多角度思考探究。小说的主要人物是法尔霍和古丽沙,其中心事件是古丽沙临产这件事。同时,要注意小说描写的重点和细节,仔细揣摩即可得出答案。注意从主观的因素“男人强壮,下得了苦力,是劳动的主力,具有话语权,占主导地位”“女人习惯于顺从男人,易被驯服”和客观的环境“尊女卑思想根深蒂固”的角度分析。10、1.感激临近2.CB3.秦王李世民指挥军队率先出发,战马奋起,尘土高涨,李世民率领史大奈、秦叔宝将旌旗卷起,疾驰冲入建德阵营后方,窦建德的士兵回头看见唐军非常吃惊,于是大败。4.久之,父卒,里中送葬千余人,所赠予皆让不受。5.第①段详细叙述“建德杀盗”的事例,正面表现了窦建德的勇猛无畏和机智聪明的特点,丰富了人物形象。6.百姓“为之祀”的原因有四点:①窦建德行侠仗义,乡人贫穷,无钱下葬亲人,他把自己的耕牛送去充作办丧事的费用。②窦建德勇猛杀盗,盗贼去他的家中抢劫,他不仅不怕,还杀死了不少盗贼。③窦建德能够凭倚天意顺应民心行动,用礼义安定天下,他在漳南发动起义的时候,人们都依附于他。④窦建德能够秉持正义,滑州刺史王轨被奴仆杀害,奴仆投降窦建德,窦建德不但不收留奴仆,反而杀死了他。【解析】
1.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考生需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含义,同时要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字词的含义。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1)德,感激;“滑人德之”译为:滑州人感激他。(2)薄,临近;“西薄汜南”译为:西临汜水。2.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考生需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含义,同时要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字词的含义。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1)窦建德是农民起义军首领,他的手下说他“大王奋布衣”,意思是大王您以普通百姓的身份起兵。因此,奋是“奋起、起兵”的意思。故选C。(2)“汜南”“鹊山”均是地名,排除AD;因为句子的主语是窦建德的军阵,不能与“归属”搭配,排除C。“西薄汜南,属鹊山”意思是西临汜水,南连鹊山。故选B。3.本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注意得分点:麾,指挥;怒,奋起,奋发;顾,回头看;溃,溃败,失败。译为:秦王李世民指挥军队率先出发,战马奋起,尘土高涨,李世民率领史大奈、秦叔宝将旌旗卷起,疾驰冲入建德阵营后方,窦建德的士兵回头看见唐军非常吃惊,于是大败。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这段话的大意是: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他的父亲死了,乡里前来送葬的多达千余人,他们所赠予的钱物建德都推辞掉,没有接受。“久之”是一个时间词,可以单独成句;“父卒”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有主语和谓语,与后面的“里中”不搭,故从“父卒”后面断开;“里中送葬”是一个名词短语,意思是乡里送葬的人,与后面的“千余人”连在一起,表达一个完整的句子,意思是乡里前来送葬的多达千余人;“所赠予”是乡里人赠予的财物,“让”是辞让,“不受”是不接受,“让”和“不受”意思接近,与前面的“所赠予”语意相关,意思是他们所赠予的钱物建德都推辞掉,没有接受。经过分析,断句如下:久之,父卒,里中送葬千余人,所赠予皆让不受。5.本题考查学生段落对塑造人物的作用。作答时,首先分析所给段落中人物形象的特点,然后再回答作用,作用一般是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依据文中“建德立户下,盗入,击三人死”“跃起捉刀,复杀数人”,可以表现窦建德临危不惧、勇猛无畏的性格;依据“余不敢进。请其尸,建德曰:‘可投绳系取之。’盗投绳,建德乃自縻,使盗曳出,跃起捉刀”,可见窦建德的机智聪明。《新唐书》详细叙述“建德杀盗”的事例,正面表现了窦建德的勇猛无畏和机智聪明的特点,丰富了人物形象。6.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从原文中寻找信息,并将其进行概括组合,形成答案。百姓为窦建德祭祀的原因有四点:①依据“乡人丧亲,贫无以养,建德方耕,闻之太息,遽解牛与给丧事”,可知窦建德是一个行侠仗义之人,乡人贫穷,无钱下葬亲人,他把自己的耕牛送去充作办丧事的费用。②依据“盗夜劫其家,建德立户下,盗入,击三人死,余不敢进。请其尸,建德曰:‘可投绳系取之。’盗投绳,建德乃自縻,使盗曳出,跃起捉刀,复杀数人”,可见窦建德是一个勇猛无惧的人,盗贼去他的家中抢劫,他不仅不怕,还杀死了不少盗贼,这就会让强盗不敢贸然抢劫,使百姓心中感到安定。③依据“大王奋布衣,起漳南,隋之列城莫不争附者,以能杖顺扶义、安四方也”,可知窦建德是一个能够凭倚天意顺应民心行动、用礼义安定天下的人,他在漳南发动起义的时候,人们都依附于他。④依据“奴杀主,大逆。纳之不可不赏,赏逆则废教,将焉用为”,可见窦建德是一个秉持正义的人,虽然他要攻打滑州,滑州刺史王轨被奴仆杀害,这对窦建德来说是有利的,但是当奴仆投降窦建德时,窦建德却能秉持政教,不但没有收留奴仆,反而杀死了他,这也是让滑州百姓感激的,所以他们很快投降了窦建德。【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译文:窦建德,贝州漳南县人。世代务农,他自称自己是汉景帝太后父亲安成侯窦充之的后代。气力超人,年幼时,常做一些重许诺的义举,喜好狭义气节。曾有一个同乡亲人去世,家中贫穷没有办法埋葬,当时建德正在田中耕种,听到这件事后不禁叹息,突然停止耕地,把耕牛送去充作办丧事的费用,乡中人都认为他与众不同。盗贼夜里来他的家中抢劫,建德站在门内,盗贼进入,他击打死三人,其余的人不敢再进。盗贼们请求要回同伙的尸体,建德说:“你们可以投过来一段绳子,我在里面捆好他们,然后你们取走。”强盗投进一段绳子,建德于是把自己捆绑好,让强盗拉出去,(出去后)他飞身跃起拿出大刀,又杀了几个人,从此他更加知名。做了里长,犯法逃跑,赶上大赦天下,他回到家中。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他的父亲死了,乡里前来送葬的多达千余人,他们所赠予的钱物建德都推辞掉,没有接受。武德二年(619),宇文化及到达魏县,窦建德对他的纳言宋正本、内史侍郎孔德绍说“:我,是隋朝的百姓;隋朝(隋炀帝),是我的君主。现在宇文化及杀害了炀帝,大逆不道,他就是我的仇敌,我想为天下人去讨伐他,怎么样?”宋正本说:“大王您以普通百姓的身份从漳南起兵,隋朝列城的官员没有谁不抢着归附您,是因为您凭倚天意顺应民心行动,用礼义安定天下。宇文化及跟朝廷是姻亲关系,朝廷倚重他从不怀疑他,而他却干出杀君叛国的坏事,篡夺隋朝的皇位,与天下人仇不共天。让我们击鼓行军讨伐这样的罪人。”窦建德说好。当天就带领部队讨伐宇文化及,连续几仗大败宇文化及。宇文化及退守聊城,窦建德放抛石车投掷石块,四面攻城,攻陷聊城。没过多久,建德联合突厥攻打相州,刺史吕珉因这件事而死。滑州刺史王轨被奴仆杀死,奴仆带着他的首级投奔窦建德,窦建德说:“奴仆杀主人是犯大逆不道的罪行。收纳他不可以不赏赐,可是赏赐一个大逆不道的人就会废掉政教,我哪能留下他呢?”下令处斩奴仆,而把王轨的首级送回滑州。滑州的官吏百姓感激他,就投降了。齐州、济州也闻风而降。五月,建德从板渚出牛口列战阵,西临汜水,南连鹊山,连绵二十里,擂鼓前进。李世民登上虎牢城察望建德的军队,按兵不动。中午时分,建德的士兵都都坐在路旁,口干舌燥争着饮水,心思更加懈怠。秦王李世民指挥军队率先出发,战马奋发,尘土高涨,李世民率领史大奈、秦叔宝将旌旗卷起,疾驰冲入建德阵营后方,窦建德的士兵回头看见唐军非常吃惊,于是大败。窦建德遭受重伤,逃窜到牛口谷躲避。车骑将军白土让、杨武威将其俘获,把他押送到京城,在长安市将其杀死,年仅四十九岁。11、1.B2.A3.(1)方舟讨厌卑鄙、恶劣的时俗,用(坚守)名节勉励自己,重视行为规范,慎重地与朋友交往,关注治理世事的学问。(2)上天对于小人也是这样,我和你讽刺、指责的事都击中(或“符合”)了小人的毛病,想让上天高兴而不发怒,能够(做到)吗?4.治学严谨;性情淡泊;文章多讥讽。【解析】1.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考生需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含义,同时要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字词的含义。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B项,治,太平;“古今治乱之源”译为:古今安定和动乱的源头。故选B。2.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A项,“虚心学习时人的创作风格”错,文中说“当舟之世,天下文章靡矣,舟独扫除时习而取法于古,深思自得,无所依傍,自成一家之言”,可见方舟不依赖模仿别人,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见解。故选A。3.本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得分点:以,用;砥砺,勉励;谨,重视;经世,治理世事。译为:方舟讨厌卑鄙、恶劣的时俗,用(坚守)名节勉励自己,重视行为规范,慎重地与朋友交往,关注治理世事的学问。第二句得分点:然,这样;刺讥,讽刺、指责;疾,毛病;得,能够。译为:上天对于小人也是这样,我和你讽刺、指责的事都击中(或“符合”)了小人的毛病,想让上天高兴而不发怒,能够(做到)吗?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从原文中寻找信息,并将其进行概括组合,形成答案。依据文中“有一字之未安,不敢以宗世”,可知方舟是一个治学严谨的人;依据文中“而性恬淡,不慕富贵”,可知方舟性情淡泊;依据文中“吾与子所刺讥悉中小人之疾”,可知方舟的文章多讥讽。因为以上三点,所以方舟临终焚毁自己文稿。【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译文:方舟,字百川,江南桐城人。移居江宁府,进入上元县县学做学员,跟随他父亲方逸巢先生学习。十四五岁,就通晓了六经、各类史书以及诸子百家的文章。融会贯通,写出讲求经义、探求名理的文章,探究阐明微妙深奥的道理,一定要弄清它之所以这样的原因。在方舟生活的时代,天下文章都讲究华美,只有方舟扫除当时的陋习而向古人取法,深入思考,自己有所体会,不依赖模仿别人,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因此方舟的文章名闻天下。方舟与他的弟弟方苞都喜好学习,每天把自己关在家里,辞谢交际应酬,一起穷究自然与人、人性与天命的关系,古今安定和动乱的源头,义利和邪正的区别,用它来端正自身,约束自己的行为,在研究之余写成文章,互相质疑修正。有一个字没有确定,就不敢把它给世人看。文章的意境风格、行文的起伏变化,各有各的完美境界,人们把他们兄弟俩比做眉山的苏轼兄弟俩。方舟天性淳朴笃实,对亲人十分孝顺,等到长大了,和儿时思念亲人没有不同。逸巢先生先生曾经说:“我的身体(还)没有疼痛,(我的)二儿子已经觉察到了这点;我的心思(还)没有动(过),(可)(我的)二儿子已经知道了我的心思。”他事先觉察亲人的意向、情态,并按父母的想法做事。方舟厌恶世俗的龌龊,用名节来磨练自己,对行为准则、结交朋友很谨慎,并留意治理国家的知识和学问。方舟一辈子所做的筹划、安排、处理的事情,都能点到要害之处。他性格恬淡,不羡慕荣华富贵。他结交的人都很友好和善,如高淳的张自超,江宁的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右脑开发教师培训
- 专项林业抚育服务2024协议书版A版
- 2024车辆买卖二手分期付款协议3篇
- 2024清水段游客服务中心3#建筑安全风险评估合同3篇
- 中医养生降血糖养生
- 2024年食品安全法培训
- 2024年版权购买合同:电影作品的版权购买与发行条款
- 2025年度生物科技入股分红协议书3篇
- 2025年鲁教五四新版七年级物理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4年融资居间服务合同变更通知合同3篇
- SHS5230三星指纹锁中文说明书
- 无水氯化钙MSDS资料
- 专利产品“修理”与“再造”的区分
- 氨碱法纯碱生产工艺概述
- 健康管理专业建设规划
- 指挥中心大厅及机房装修施工组织方案
- 真心英雄合唱歌词
- 架空电力线路导线应力弧垂计算
- 上海交通大学留学生本科入学考试 英语
- 【校本教材】《身边的化学》高中化学校本课程
- 常住人口项目变更更正呈批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