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1)孤独感伤的愁绪是诗人常常表达的情感。比如崔颢在《黄鹤楼》中用“_____?_____”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思乡的愁绪;王维在《使至塞上》中用“_____,_____”两句以“蓬”“雁”自比,表达了飘零的心情;杜甫在《春望》中用“_____,_____”两句拟人手法,表达了感伤的情绪。(2)写景要抓住特点。比如《三峡》中用“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峰峦重叠、连绵不绝的特点,《答谢中书书》中用“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山高水清的特点。【答案】①.日暮乡关何处是②.烟波江上使人愁③.征蓬出汉塞④.归雁入胡天⑤.感时花溅泪⑥.恨别鸟惊心⑦.两岸连山⑧.略无阙处⑨.高峰入云⑩.清流见底【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多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暮、蓬、雁、溅、阙、峰、清”等字要正确书写。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立春之美,没有桃花肉红、萱草肥绿的艳俗,完全是一种A(清淡淡雅)的静静等待着的含蓄美。残雪虽然还未róng尽,但是早梅已经在山坳中shū影横斜,占尽了风情;。水仙花尽情享受着即将被替换的阳光,枝条摇曳,金盏簇拥。本是素馨之花,竟也会被激发出、拥挤成甜俗的浓香。这令人想到,梅也好,水仙也好,其实本质都是免不了争春的。真正唯一不争的是春兰,虽然她依然故我,仍然静静地只甘居墙角架上一隅。与梅或水仙比,它绝不怒放,漫长地B(哺育孕育)良久,才偷开半朵,只为自由之赏。(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字注音。róng()尽shū()影横斜一隅()(2)从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3)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4)仿照文中划波浪线语句,仿写一句话。【答案】(1)融疏yú(2)A淡雅B孕育(3)真正唯一不争的是春兰,只有(因为)她依然故我,仍然静静地只甘居墙角架上一隅。(或删去“虽然”)(4)示例一:春风虽然还是料峭,但是垂柳已经在河畔边绽出新芽,描绘着画意。示例二:阳光虽然还不够温暖,但是迎春花已经在花园里悄然含苞,充满了生机。示例三:蛰虫们虽然还未出土,但是一个个细小的孔洞都已钻通,积蓄着力量。【解析】【详解】(1)考查对字音字形的辨析与书写。“融”不要写成“溶”,“疏”不要写成“蔬”,“隅”不要取半边字的读音。(2)淡雅意指雅致简单,不俗气。可与前文的”艳俗“相对应;孕育,喻指在既存事物中产生酝酿新事物,从前文的“绝不怒放”可判断用此词合适。(3)此句属关联词语运用错误,可去掉“虽然”。(4)补写此句,可从前句“残雪虽然还未消尽,但是早梅已经在山坳中疏影横斜,占尽了风情”找到仿写点,展现春天悄然的到来。如:春风虽然还夹杂着些许寒意,但垂柳的芽苞已渐渐睁开了睡眼,充满了生机。3.2020年春天,“新冠肺炎”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我国,严重危害着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请你参与以下活动。(1)用一句话“抗击新冠肺炎”宣传活动拟一则公益广告,至少用上两个成语。(2)下面是某校团委向团员发出的倡议书,请按要求修改。倡议书各位团员同学:你们好!全社会都在阻击冠状病毒,作为共青团员,我们也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学校团委倡议各位团员:1.做到自己不出门。也要劝阻家人外出:2.用手机录一段大约30秒左右的视频,内容主要为呼吁全社会遵守防病毒的要求:3.完成一份阻击冠状病毒的手抄报(用16K的素描纸,页边距上下左右均留出2CM)。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人人有责。我们坚信,我们一定能够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2020年3月1日倡议单位:中学团委会①倡议书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正确写法是“”②划线句子成分多余,应该划去“”。③倡议书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3)加缪曾在《鼠疫》中写道:“同鼠疫作斗争。唯一的方式就是诚挚。我不知道诚挚通常指什么,但是就我的情况而言,我知道诚挚就是做好本职工作。”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1)示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和衷共济,必将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的胜利。(2)①宏扬弘扬②“大约”或“左右”③落款应把时间放倡议单位下方(3)在灾难来临的时候,每个人都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到自己的责任。作为学生,应潜心静气、温故知新,加强阅读和学习,把“闭关期”成为自己的“提升期”和“飞跃期”。(联系实际,意思对即可)【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拟写广告语,围绕活动主题,言语简洁,富有宣传性,运用至少两个成语即可。比如:万众一心防病毒,众志成城除疫情。(2)本题考查应用文写作。①“宏扬”应写作“弘扬”,意为:大力宣扬。②划线句“大约”与“左右”语义重复,去掉任意一个即可。③倡议书落款处,应署名在上,日期在下。(3)本题考查句段理解。加缪的话强调的是面对疫情,最关键的,唯一的方式就是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那么,对于学生来说,本职工作就是学习,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更应该努力学习,上好网课,充分利用好时间,让自己的学习成绩有一个提升与飞跃。二、现代文阅读(55分)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通过红色大门(节选)(美)埃德加·斯诺我们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走了四个小时,一路没有见着一个人影。那里根本没有路,只有小溪的溪床,两边岩壁高耸,溪水就在中间湍急地流过,在岩壁上面就是险峻的黄土山。要结果掉一个过分好奇的洋鬼子,这是个好去处。使我惴惴不安的一个因素,是那个骡夫对我的牛皮鞋子多次表示羡慕。“到啦!”他突然转过头来大声说。这里,岩壁终于消失,一个狭小的山谷展现在我们面前,山谷里一片绿油油的麦苗。“我们到啦!”我放下了心,朝着他的前面望去,看见一座小山的山边有一个黄土村落,缕缕青烟从村里那些高大的泥烟囱里袅袅上升,那些烟囱像长长的手指一样竖立在峭壁的面前。几分钟之后,我们就到了那里。一个年轻的农民,头上包着一条白毛巾,腰间插着一支左轮手枪,从村里走出来,惊愕的望着我,问我是谁,到那里去干什么?“我是个美国记者,”我说。“我要见这里的贫民会主席。”他面无表情地看着我,回答说:“haipa!”我过去听到中国人说“haipa”就只有一个意思:“我害怕!”我心里想,如果他感到害怕,那我该感到怎么样呢?但是,他神色泰然自若,看来他的话不是这个意思。他回过头问那骡夫我是什么人。那骡夫把我跟他说过的话重说了一遍,还添枝加叶地说了些他自己的话。我放心地看到那位青年农民的脸色和缓下来了。这时我发现他确实是个长得很英俊的小伙子,皮肤黝黑发亮,牙齿整齐洁白。他好像同中国其他地方的胆怯的农民不属于一个族类。他那一双炯炯有神的快乐的眼睛含着一种挑战的神情,他还有一定的吓人气派。他的手慢慢地从枪柄上移开,脸上露出了笑容。“我就是你要见的人,”他说,“我就是主席。请进来喝口热茶吧。”这些陕西山区的居民有自己的方言,净是发音含混的口语。我同那位主席又作了几次谈话的努力之后,他渐渐地现出能够领会的神情,我们的谈话就有了顺利的进展。等到我最后问清这个问题时,我这才发现陕西山区方言中的haipa等于官话中的buzhidao(不知道)。这个发现使我感到很满意。我坐在铺着炕毡的炕上,向我的主人进一步谈到我自己和我的计划。过了不久,他就显得没有什么疑虑了。我想去县政府所在地安塞,当时我以为苏维埃主席毛泽东就在那里。问他能不能给我找一个向导和一个骡夫。他答应说,没有问题,没有问题,不过我不能在大热天赶路。太阳已经升到当空,天确实是非常热,我看上去很疲倦。他问我吃了东西没有。说实在的,我饿极了,因此我不再跟他客气,接受了他的邀请,第一次同一个“赤匪”一道吃饭。我已破釜沉舟,决心跨进红区了。我现在已经完全落入刘龙火先生(我后来知道这就是那位青年农民的姓名)的掌握之中。刘龙火拿烟、酒、茶来招待我,向我提出无数的问题。他和他的朋友们非常好奇地翻看我的照相机、鞋子、毛袜、我的布短裤的质料,不时发出赞美的声音;对于我的卡其布衬衫的拉链,更是赞不绝口。总的印象似乎是:我的行头不论看起来是多么可笑,显然非常实用。我不知道“共产主义”在实践上对这班人意味着什么,我准备眼看我的这些东西很快地被“共产”——但是当然没有发生这种事情。我几乎可以肯定,我受到严密检查的目的(比你在其他边境所受到的海关检查要愉快得多)是为了要证实他们以前的一种看法:洋鬼子不可思议。不到一个小时,他们端来了一大盘炒鸡蛋,还有蒸卷、小米饭、一些白菜和少量烤猪肉。我的主人为饭菜简单而表示歉意;我则为我的食量不同寻常而表示歉意。龙火告诉我,说安塞离那里不过“几步路”,尽管我不大放心,但是除了照他说等一等以外,没有其他办法。等到一个年轻的向导和一个骡夫终于到来的时候,已经过了下午四点钟了。临走时,我想把饭钱付给刘先生,可是他愤然拒绝了。“你是一位外国客人,”他解释说,“而且你是来找我们的毛主席的。再说,你的钱也没有用处。”他对我手里拿着的纸币瞟了一眼,问道:“你没有苏区的钱吗?”听我回答说没有,他就数了共值一元钱的苏区纸币说,“这个你拿去,你路上会用得着的。”我拿一元国民党的钱和刘先生交换,他接受了;我再一次向他道谢,然后跟在我的向导和骡夫后边爬上山道。“好啊,”我一边气喘喘地爬山,一边对自己说。“到现在为止,一切顺利。”我已闯进了红色大门。这件事多么简单!4.【话书名】文章节选自埃德加·斯诺1937年在伦敦出版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由于当时中国所处的特殊环境,中译本用了《西行漫记》这个书名。根据对本名著的阅读积累,你认为哪个书名更好?请谈谈你的理解。5.【说人物】斯诺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用纪实的笔法,描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言谈举止,报道了他们的真实生活。综合选文内容,简要概括刘龙火这一人物形象。6.【赏奇景】选文好似不经意地描写了沿途所见,实际上作者是用场景语言来表达意义。请结合选文第一段,赏析景物描写的作用。7.【品细节】细节描写能刻画人物、推动情节、揭示主题。选文中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其中提到的“haipa”这一细节,在选文中有怎样的作用?8.【探手法】阅读下面材料,谈谈斯诺和贺敬之是如何表现他们的兴奋、惊喜之情的?材料一:“到啦!”他突然转过头来大声说。这里,岩壁终于消失,一个狭小的山谷展现在我们面前,山谷里一片绿油油的麦苗。“我们到啦!”材料二: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贺敬之《回延安》【答案】4.示例一:《红星照耀中国》好。书名以比喻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耀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示例二:《西行漫记》好。书名突出“记”的客观性、纪实性,是斯诺采访的第一手资料.而且,《西行漫记》书名平实,不含政治倾向,具有隐秘性,便于在当时的环境下发行。5.从“他神色泰然自若,看来他的话不是这个意思。他回过头问那骡夫我是什么人”看出他的沉着冷静,警觉谨慎、有挑战性和威慑力;从“这个你拿去,你路上会用得着的”看出他热情好客、慷慨大方;从“这时我发现他确实是个长得很英俊的小伙子,皮肤黝黑发亮,牙齿整齐洁白”看出他英俊。6.描写了一幅崎岖、险峻、杳无人烟的景象,渲染了紧张、恐怖的氛围,流露了作者担心害怕而惴惴不安的心理。与下文“闯进红色大门”快乐、喜悦的心情形成反差。7.“haipa”这一细节,以方言造成误解,反衬了刘龙火的“泰然自若”;从情节上看,设置悬念,推动了情节发展;从主题上看,写出了作者对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上的改变。8.材料一运用了语言描写、景物描写(或间接描写)和反复的手法,表现了斯诺进入红区的兴奋、惊喜之情。材料二运用了排比(或铺排)和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贺敬之见到延安新面貌的兴奋、惊喜之情。【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名称的理解,要结合名著的主题和内容进行阐释。示例一:《红星照耀中国》好。书名新颖醒目,“红星”特指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社会革命,有明显的赞誉意味,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这个题目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耀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示例二:《西行漫记》好。书名突出“记”的客观性、纪实性,是斯诺采访的第一手资料,书名平实,客观地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便于在当时的环境下发行。【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分析,结合具体事例分析。刘龙火:沉着冷静、警觉谨慎、有挑战性和威慑力;热情好客、慷慨大方;英俊、快乐、爽快。示例:从“他神色泰然自若”“他那一双炯炯有神的快乐的眼睛含着一种挑战的神情,他还有一定的吓人气派”看出他的沉着、警惕、有挑战性和威慑力;从“刘龙火拿烟、酒、茶来招待我”“我的主人为饭菜简单而表示歉意”“临走时,我想把饭钱付给刘先生,可是他愤然拒绝了”“这个你拿去,你路上会用得着的”看出他热情好客、慷慨大方;从“这时我发现他确实是个长得很英俊的小伙子,皮肤黝黑发亮,牙齿整齐洁白”看出他英俊。【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景物描写的作用的赏析。可结合选文第一段,赏析景物描写的作用。选文第一段描写了一幅荒凉、危险的景象,渲染了恐怖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恐惧,与下文“闯进红色大门”喜悦、兴奋的心情形成强烈的对比,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7题详解】本题考查细节描写的作用,从人物、情节、主题三个方面组织,意思对即可。“haipa”这一细节,以方言造成误解,反衬了刘龙火的沉着冷静,警觉谨慎;从情节上看,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推动了情节发展;从主题上看,写出了作者认识的变化,解决了他内心的疑问。【8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材料一中“到啦”“我们到啦”运用了语言描写,表现了斯诺进入红区的激动,“山谷里一片绿油油的麦苗”是景物描写,渲染了他的惊喜之情。材料二“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运用排比手法,语言非常有气势,表现了贺敬之见到延安新面貌的兴奋、惊喜之情。9.阅读材料,回答各小题①大陆滨海一带不仅生活着千奇百怪的海洋生物,还有许多五彩缤纷的珊瑚,特别是在热带、亚热带海域,那大大小小的珊瑚礁就如同生机勃勃的海底花园,美丽而又富饶。然而近些年来,世界各地的珊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②2019年9月,有数位科学家在英国著名的《自然》杂志上联名发表文章,称全世界的珊瑚礁到2070年可能会全部消失。事实上,早在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们就已经发现了珊瑚退化现象,而且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1998年、2002年和2016年的3次大规模珊瑚白化事件,更对全球的珊瑚礁造成了严重破坏。据科学家研究证实,目前世界上约有10%的珊瑚礁已经完全退化,大约有60%的珊瑚礁正处于危险之中,到2030年,全世界超过50%的珊瑚礁可能会遭到破坏。③大面积的珊瑚退化,不仅仅意味着自然景观的消失,而且将引发一连串的环境效应,甚至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④如同森林植被可以防风固沙一样,珊瑚礁这道“海底森林”就是极其重要的天然防波堤。健康的珊瑚礁能够吸收大约97%的海浪能量,缓冲海浪对海岸线的侵蚀破坏。甚至可以说,未来海浪增高的主因并非是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而是要归因于珊瑚退化。⑤珊瑚退化还将威胁其他生物,包括各种鱼类、海鸟等的生存。例如最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地处非洲与阿拉伯半岛之间的红海,一些紧邻城市的海域不仅出现了珊瑚礁大量退化的现象,而且那些依靠珊瑚礁生存的鱼类也在急剧减少。⑥除此之外,珊瑚退化还将严重影响沿海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但由于珊瑚退化造成的鱼类锐减,必将降低海产品的产量。据估计,东南亚地区近95%的珊瑚礁正遭受威胁,其中以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滨海地区所受威胁最大,数百万人的生活将会因珊瑚退化而遭受严重影响。⑦珊瑚虫十分脆弱,对生存环境要求较高,它们喜欢在温暖、清澈、含盐度较低的浅海环境中生活。目前,全世界发现的造礁珊瑚主要分布于水深不超过90米的海底,且水深20米以内地带发育最盛,适宜水温为15℃~29℃,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利于其生存。如果水温变化超过1℃~2℃,或者海水含盐度发生变化,就会导致一些珊瑚物种死亡。⑧然而,全球气候变暖是个大趋势,所以珊瑚退化的情况也将持续恶化。特别是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年份,海洋表层水温超过正常温度,这对珊瑚来说是致命的。一份2016年3月的研究报告预测,珊瑚退化现象将比以前想象的更普遍,尤其是澳大利亚大堡礁最原始的北部区域将会受到重大影响。仅仅一年之后,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显示,在大堡礁北部海域大约800千米的广阉范围内,大量的珊瑚已经在2016年厄尔尼诺现象导致的温度过高的海水中死亡。⑨不仅如此,海洋污染、过度捕捞海产品和人工采集珊瑚等因素,都对珊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威胁。2018年3月,泰国新闻媒体报道称,当地著名的旅游景区玛雅海湾和碧列海湾已经有80%的珊瑚出现退化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游客数量太多,据统计,每天有大约4000人或者200艘船进出这些景区。⑩面对全球范围的珊瑚退化现象,人们究竟该怎么做呢?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通过长期的深入研究,大胆提出了在海底种植珊瑚的想法。我国科学家从海洋中采集珊瑚虫的受精卵进行珊瑚的人工培育,把它们培育成为耐受性强的珊瑚幼体,就像在地面上培育树木幼苗一样,然后再把珊瑚虫投放到适宜生长的海域;或者通过无性繁殖的方式,把珊瑚切成细小的断枝,在海底搭建的人工支架及浮床上进行培育,然后再移植到特定的海域。这项工程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海底造林”。据媒体报道,以女科学家黄晖为首的研究团队,已经在我国南海部分海域种植了约10万平方米的珊瑚,其中2016年底播种的无性繁殖的珊瑚断枝成活率约75%。⑪尽管珊瑚礁生长极其缓慢,通常每年只长几毫米至几厘米,但“海底造林”计划给人类拯救珊瑚礁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我们坚信,通过科学家的不懈努力,美丽的珊瑚王国在不远的将来必将重现光彩。(1)文章围绕珊瑚主要写了哪四个方面的内容?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2)请指出文章倒数第二段使用的两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目前世界上约有10%的珊瑚礁已经完全退化,大约有60%的珊瑚礁正处于危险之中,到2030年,全世界超过50%的珊瑚礁可能会遭到破坏。【答案】(1)①珊瑚退化现象严重;②珊瑚退化带来的危害;③珊瑚退化的原因;④珊瑚退化的防治方法。(2)举例子、作诠释、列数字。①以“中国科学院南海研究所科学家黄晖的研究团队”为例,说明了在海底种植珊瑚的可行性。②“海底种植珊瑚”用了作诠释的方法,具体地说明了“海底种植珊瑚”的做法。③“10万平方米”“75%”用了列数字方法,准确地说明了科学家们在海底种植珊瑚的面积及其成活率。(3)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目前”从时间上对珊瑚礁退化的现象作了限定,表意更准确。“可能”表猜测,说法不绝对。【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概括说明内容。结合第①段“然而近些年来,世界各地珊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可知,首先说明了珊瑚退化现象严重;结合第③段“大面积的珊瑚退化,不仅仅意味着自然景观的消失,而且将引发一连串的环境效应,甚至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第⑤段“珊瑚退化还将威胁其他生物,包括各种鱼类、海鸟等的生存”,第⑥段“除此之外,珊瑚退化还将严重影响沿海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可知,接着说明了珊瑚退化带来的危害;结合第⑦段“珊瑚虫十分脆弱,对生存环境要求较高,它们喜欢在温暖、清澈、含盐度较低的浅海环境中生活”,第⑧段“然而,全球气候变暖是个大趋势,所以珊瑚退化的情况也将持续恶化”,第⑨段“不仅如此,海洋污染、过度捕捞海产品和人工采集珊瑚等因素,都对珊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威胁”可行,然后说明了珊瑚退化的原因;结合第⑩段“面对全球范围的珊瑚退化现象,人们究竟该怎么做呢?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通过长期的深入研究,大胆提出了在海底种植珊瑚的想法”,第⑪段“尽管珊瑚礁生长极其缓慢,通常每年只长几毫米至几厘米,但‘海底造林’计划给人类拯救珊瑚礁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我们坚信,通过科学家的不懈努力,美丽的珊瑚王国在不远的将来必将重现光彩”可知,最后说明珊瑚退化的防治方法。【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结合第⑩段“科学家们从海洋中采集珊瑚虫的受精卵……然后再移植到特定的海域”可知,这里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具体地向读者解释说明了“海底种植珊瑚”的做法;结合第⑩段“以女科学家黄晖为首的研究团队,已经在我国南海部分海域种植了约10万平方米的珊瑚,其中2016年底播种的无性繁殖的珊瑚断枝成活率约75%”可知,这里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列举黄晖研究团队的例子,具体说明了在海底种植珊瑚的可行性;列举“约10万平方米”“2016年”“约75%”一系列具体的数字,准确地说明了科学家们在海底种植珊瑚的面积及其成活率。【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结合“目前世界上约有10%的珊瑚礁已经完全退化,大约有60%的珊瑚礁正处于危险之中,到2030年,全世界超过50%的珊瑚礁可能会遭到破坏”分析,加点词“目前”指的是现在的状况,限定了时间,这是在时间上限定了珊瑚礁退化的现象,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加点词“可能”表估计,使表达留有余地,说明到2030年全世界超过50%的珊瑚礁可能会遭到破坏,也可能没有遭到破坏,使说法不绝对,符合实际情况,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10.阅读回答各小题。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孟子>三章》)【乙】孟子曰:“桀、纣①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②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③。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④也。”(选自《孟子•论得天下》)注释:①桀、纣: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②与:为、替的意思。③尔也:而已。④圹(kuàng):原野。(1)请解释加点的词。①委而去之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③亲戚畔之④所恶勿施尔也(2)翻译。①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②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3)甲文认为“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的结果是_____(请用原句回答),甲文强调“_____”,乙文强调“_____”,都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4)两文中的“道”各指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①放弃;②限制;③同“叛”,背叛;④厌恶。(2)①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②老百姓归服仁德,就像水往低处流,兽向旷野跑一样。(3)①.战必胜矣②.人和③.民心(4)甲文中的“道”指的是施行仁政,让老百姓休养生息,民心顺服。乙文中的“道”指的是“途径,方法”。孟子认为“民贵君轻”,这是朴素的民本思想,在今天仍有教育意义。【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①句意: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委,放弃;②句意: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域,限制;③句意: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畔,同“叛”,背叛;④句意:他们所厌恶的,就不强加在他们身上。如此罢了。恶,厌恶。【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句中注意重点字词“威(震慑),以(凭借,依靠)”要理解正确;②句中注意重点字词“(归附),犹(像),走(跑)”要理解正确。【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和概括文章内容。结合【甲】文“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可知,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所以“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的结果是“战必胜矣”;结合【甲】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可知,甲文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结合【乙】文““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可知,乙文通过列举桀和纣失去天下的史实,强调了“民心”的重要意义。【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结合【甲】文“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可以推知,这里的“道”指的是施行仁政,让老百姓休养生息,民心顺服;结合【乙】文“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有道”可知,这里的“道”是“途径,方法”的意思;结合“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可知,孟子强调了“民心”的重要意义,他认为“民贵君轻”,这是朴素的民本思想,在今天仍有教育意义。【点睛】参考译文:【甲】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乙】孟子说:“桀和纣之所以失去天下,是因为失去了老百姓的支持;之所以失去老百姓的支持,是因为失去了民心。获得天下有办法:获得老百姓的支持,便可以获得天下;获得老百姓的支持有办法:获得民心,便可以获得老百姓的支持;获得民心也有办法:他们所希望的,就满足他们,他们所厌恶的,就不强加在他们身上。如此罢了。老百姓归服仁德,就像水往低处流,野兽向旷野跑一样。”三、写作(55分)1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相当”,词典上解释为“接受并负起责任”。曾经以为,“担当”是英雄的事情,是大人的事情。现在才明白,大至国家、伟人,小至家庭、个人,都有自己的担当。担当是责任,是一种情怀;担当是义务,是一种态度。我们学生也应该有担当,敢作为。请以“这一次,我学会了担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提示要求】(1)自定立意。(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