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行业基础知识教材_第1页
电信行业基础知识教材_第2页
电信行业基础知识教材_第3页
电信行业基础知识教材_第4页
电信行业基础知识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电色密■中国蟀理人新闻资讯同一职业授■人培训的幅族

第一部分数字通信基本原理

数字通信系统

㈠信号

信号可用来传输信息。信息可用语言、文字、图象等表达,但在很多情形

下,这些表达信息的语言文字不便于直接传输。因此在近代科学技术中,常用电

信号来传送各种信息,即利用一种变换设备把各种信息转换为随时间作相应变化

的电流或电压进行传输。这种随信息作相应变化的电压或电流就是电信号。由消

息转换成的电信号可分为两类: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模拟信号是指时间和幅度

都连续的信号。数字信号是指时间和幅度都离散的信号。如图1-1

时间

a.模拟信号b.数字信号

1-1模拟信号及数字信号的模型

㈡数字系统

以数字信号的方式来传输消息的通信系统,叫数字通信系统。

典型的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如图l-2o

1-2典型数字0通信系统的组成

-1

中电&理R中国蟀理人新闻资讯网-职业依.人培训的幅族

信源即是发信者。通常的信源指电话机、摄象机及各种数字终端设备。

信源编码的作用是对信号进行编码,去除或减少冗余度,把能量集中起来缩

窄占据频带,从而提高数字传输的有效性。例如进行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的

过程(A/D转换),PCM编码。

信道编码。由于传输信道上噪声的干扰,数字信号在传输中可能会发生差错,

导致信息传输质量下降。为了在接收端自动检出错码或纠正错码,使差错控制在

答应范畴内,可在信源编码后的数字信号中按一定规律加一定数量的数字码(监

督码),形成新的数字信号,这种新的信号间的关系形成较强的规律性,使收端

可检查或纠正差错。信道编码是将信息比特变换为适合于信道传输的数字信号,

它是为了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提高数字传输的可靠性,即改善系统的误码性

能。

信道和噪声:信道指传输信号的通道。按传输媒质可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

道两类。有线信道包括明线、同轴电缆、光缆等。无线信道包括微波中继、卫星

和各种散射等。信道在传输中会受到各种噪声的干扰,通常把所有的噪声干扰都

折合到信道中,成为一个等效噪声源。

㈢数字通信的主要特点

A、抗干扰能力强,无噪声积存

因数字信号以0、1两个数码形式传输,被噪声干扰和经衰减后的数字信号,

在没恶化到不可正确判定之前,可用再生的方法复原成原先的信号。只要再

生设备设定位置适当,可认为噪声干扰不会对传输信号产生不良影响,即不

会显现噪声积存。因而数字传输适用较远距离传输,也能适应性能差的信道。

B、保密性强,易于实现检错纠错

数字信号是模拟信号经过信源编码后形成的。它本身已具有一定的保密性,

同时数字信号便于码型转换,进行加密处理,还可通过信道编码实现检错,

纠错功能。

C、便于建立综合通信网

数字传输和数字交换结合,有利于传输和交换多种业务的数字信息,实现多

种业务信息的综合通信。为建立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提供必要条件。

D、设备可集成,微型化

由于设备多数属于数字电路,可采用集成元件,能做到集成度高,体积小,

耗电低和成本低,且便于生产和保护。

E、占用频带宽

数字传输也有缺点,它与模拟信号传输相比,占用传输频带宽,如传输一路

数字化语音信息占64khz的带宽,而传输一路模拟信息只需占4khz的带宽。

然而随着微波和卫星信道及光线信道的迅速发展(它们有很宽的带宽),使

占用传输频带宽的矛盾逐步缩小。因而数字传输的应用日益广泛。

二.语音信号的数字化

要将模拟信号在数字传输系统中进行传递,就必须用信源编码器对话音信号

进行模数变换。语音信号模数变换的方法很多,如脉冲编码调制,增量调制和参

-2

中电色密■中国蟀理人新闻资讯同一职业授■人培训的幅族

数编码等,其中用得较为广泛的是脉冲编码调制。

话音信号(模拟信号)数字化的过程是:取样——量化——编码。

㈠取样一一信号在时间上的离散化

话音信号不仅在幅度取值上是连续的,而且在时间上也是连续的,参见图

l-l(a)o取样就是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T)对在时间上连续的话音信号抽取瞬时幅

值的过程,简称取样或抽样。取样后所得到的一串在时间上离散的序列信号称为

样值序列信号,或取样信号,参见图l-3o

1-3模拟信号的取样

将话音信号取样后,所得取样信号在信道上占用的时间被压缩了,因而它为

时分复用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数字化提供了条件。但取样信号中必须含有原始

话音信号的信息,并要求在接收端能将取样信号复原成原始话音信号。为了达到

上述要求,取样的时间间隔T(取样周期)不能太长,或者说取样频率不能太低。

由取样定理一一奈奎斯特定理可知:取样频率(fs)应大于传输信号中最高频

(fm)的两倍。即fs>2fm。

在电话通信系统中,用3400赫作为最高频率(fm)已能很好满足用户的要求。

考虑到一定的冗余,目前PCM通信规定话音信号的取样频率fs为8000赫,即

fs=8000赫。

取样周期T=l/fs=1/8000=125us(微秒)。

为了在取样前把话音信号中大于fm(fm=3400赫)的频率成分去掉,在取样

器要设置一个上限频率为3400赫的低通滤波器,使最高频率限制在3400赫。

㈡量化一一信号在幅值上的离散化

取样化所得到的取样信号虽在时间上是离散的,但它在幅度取值上仍是连续

的,即它可以是输入模拟信号幅值中的任意幅值,或者说可有无限多种取值,它

不能用有限个数字来表示,它仍属模拟信号。要想使它成为数字信号,还需把它

的取样值进行离散化处理,将幅值为无限多的连续信号,变换成幅值为有限数目

的离散信号,这一幅值上离散化处理的过程称为量化。量化就是“分级”的意思,

量化采用类似“四舍五入”的方法,使每一个取样值用一个相近的幅值来近似。

量化方法可分为线性量化和非线性量化法。

a.线性量化

线性量化也称平均量化,它把输入的取样值的范畴划分为若干等距离的小间

隔,每个小间隔叫做一个量化级。当某一输入的取样值落在某一间隔内时,就用

-3

中电色密■中国蟀理人新闻资讯同一职业授■人培训的幅族

这个间隔内的中间值来近似地表示这个取样值的大小,并以此值输出。这样大信

号和小信号的绝对误差相同,而对小信号来说,相对误差(噪声)很大,也就是

说信噪比小,不能满足语音信号的传输要求。(注:信噪比为输出的信号功率与

噪声功率之比。信噪比越大,说明通信质量越好)

b.非线性量化

非线性量化(又称非平均量化)就是使用不等的量化级差(间隔),小信号

分级密,量化级差小;大信号分级疏,量化级差大。或者说量化间隔△随着信号

幅值的减小而缩小,使信号幅值在较宽的动态范畴内的信噪比都能达到指标规定

的要求。

非线性量化是利用压缩和扩展的方法来实现的。不同幅值的信号经过具有压

缩特性的放大器后对小信号的幅度有较大的放大作用,而对大信号的幅度则有压

缩作用。这样在对经过放大后的取样小信号进行量化时,就使小信号的量化误差

相对减少,信噪比得到改善,如果放大作用大,则改善的程度也大;至于大信号

经压缩、量化后,信噪比将降低,结果使话音信号在整个动态范畴内的信噪比基

本上相差不多,且都能满足规定的要求。

国际上答应采用两种折线形压扩特性:13折线A律压扩特性和15折线u律

压扩特性,美采用u律,我国与欧洲规定采用A律。

㈢编码

模拟信号经过取样和量化以后,在时间上和幅度取值上都变成了离散的数字

信号。如果量化级数为N,则信号幅度上有N个取值,形成有N个电平值的多

电平码。但这种具有N个电平值的多电平码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干扰,

并会产生畸变和衰减,接收端难以正确识别和接收。如果信号是二进制码,则只

要接收端能识别出是“1”码还是“0”码即可。所以二进制码具有抗干扰能力强

的优点,且容易产生,在数字通信中,一样都采用二进制码。

量化级为N时,则量化离散值共有N个。将每个离散值用一组二进制码表

示。这一组二进制码的位数为L,则有2L=N。L为码字位数,如:23=8,将多

电平码变成二进制码的过程称为编码,N为量化级数。

经过量化后,形成±128个数量级,用8位码表示,其中第一位码为极性码,

第二、三、四位为段落码,最后四位为段内码,如图l-4o

极性码段落码段内码

图1-4PCM码字的分配

三.几种常见码型

语音信号经过取样、量化、编码后形成的二进制数字信号,一样是单极性不

-4

中电色密■中国蟀理人新闻资讯同一职业授■人培训的幅族

归“0”码,它只有0和1码,分别对应正(或负电位)电位和零电位。

㈠单极性不归零码(NRZ)

NRZ是简单的二进制数字信号,其频谱包含有直流分量与较多的低频分量,

只能用于设备内部传输及交换,不能作为在电缆信道上进行基带传输的码型。在

电缆信道上的传输码型应不包含直流分量和只答应有少量低频分量。为了适应电

缆信道的传输特性,必须对编码后的单极性数字信号进行码型变换,使变换后的

码型能适应电缆信道传输的要求。极性交替反转码和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是在电

缆信道上进行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

㈡极性交替反转码(AMI)

极性交替反转码(AMI码)又称伪三元码,有“0”码,“+1”码和“一1”

码(三元),如图l-ll(b)所示。二进制码中的“0”码对应AMI中的“0”码,

而二进制码中的“1”码则对应AMI中交替变化的“+1”和“一1”。例如:

二进制码序列:1101000011

AIMI码序列:+1-10+10000-1+1

由于AMI码中极性码(“1”码)的极性是交替反转的,所以称为极性交替

反转码;又由于极性码是双极性的,所以也称为三元双极性码。AMI码正、负

极性交替显现,故直流分量为零,低频分量也较少,且便于检查,适用于电缆信

道传输。

AMI码也有其缺点,主要是在码流若显现连续多个“0”码(称连“0”码)

时,会影响定时时钟信息的提取。

㈢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

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HDB3码)将连“0”码给予限制,使之不超过3个,

它既保持了AMI码的优点(无直流分量,低频分量少),又克服了AMI码的连

“0”码所引起的缺点,因此,在PCM中它被广泛采用。

HDB3码的规律是:

a.连续的“0”码不超过3个时,与AMI码规律相同:

b.连续的“0”码显现4个时,则将4个连续的“0”码用被称为“取代节”

的000V或B00V来代替。V、B都是附加的极性码(“1”码),称为取代码。

取代码V和B的安排原则:

1.显现4个连续的“0”码时,将第4个“0”码变换成极性码V码(简称

V码),此码或为“+1”(以V+表示)码,或为“一1"(以V_表示)码。V码

的安排如图l-5(c)所示;

2.各V码本身之间极性交替反转(如图l-5(c)中VI、V2、V3之间极性交替

反转),以保证V码的插入不引起直流分量;

3.V码必须与前邻的极性码(“1”码)保持同极性,以保证接收端能识别V

码,例如图l-5(c)中,VI与a4同极性,V2与a9同极性。由于V码破坏了极性

交替反转的规律,所以V码在位被称为破坏点;

-5

中电色密■中国蟀理人新闻资讯同一职业授■人培训的幅族

4.“各V码之间极性交替反转的原则”和“V码与前邻极性码同极性的原

则”必须同时满足。两个原则同时得到满足的条件是:相邻两V码之间的原始

极性码的个数为奇。例如,图l-5(c)中V2与VI之间只有一个a9极性码;但在

V2与V3之间的原始极性码(al4、al5、al9、a22)的个数是偶数(6个),此

时V3与V2虽然满足极性交替的反转的原则,但V3与前邻传a22不能满足同极

性的原则。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在相邻V码之间的原始极性的个数为偶数时,

需在此相邻V码之间被上一个极性码,即将第一个连“0”码变换成“土”极性

码,它被称为B取代码。B取代码的极性与后邻V码极性查同,如图l-5(c)中的

B1与V3均为“+1”码。总之,相邻两V码之间原始极性码的个数为奇数时,

用000V取代0000,为偶数时,用B00V取代0000。还有一点必须指出,B00V

之后的原始极性码的极性必须与V码极性相反。

(c)HDB3(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

四.时分多路复用

通常在通信网中用于传输介质的成本约占65%左右,而用于设备部分只占35%

左右。可见提高线路的利用率的途径是值得重视的课题之一。如在一条线路上只

传一个话路,线路的利用率不高,我们期望将多个话路信号合成一个多路信号,

在一个信道中传输,在接收端再将这一信号分成多路。这就引用了多路复用技术。

目前采用的较多的多路复用方式是频分多路复用(FDM: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和时分多路复用(TDM:timedivisionmultiplex)。

㈠频分复用

在频分复用中,把传输频带分割成若干部分,将信号的频率搬移。每个用户

占用的仅仅是其中的一个频段。频分通信又称载波通信,是模拟通信的主要手段。

频分复用原理如图1—6(a)

-6

K中国蟀理人新闻资讯网--职业授.人培训的幅族

㈡时分复用

把一个传输信道按时间分量进行分割。原理如图1—6(b)每个话路占用

一个小的时间段,称为时隙。把多个设备接到一条公共的通道上,按一定的次序

轮番地给各个设备分配一段使用通道时间。当轮到某个设备时,这个设备与通道

接通,执行操作。

(a)FDM信道划分(b)TDM信道划分

图1—6复用原理

时分复用的原理如下:

各路语音信号加到由电子开关组成的分配器K1上,K1不断地作匀速旋转(实

际是电子开关依次闭合和断开,K2也如此),每旋转一周的周期等于一个取样周

期T,这样就达到每一路信号每隔T时间取样一次的目的。由下图可知,各路取

样后在一个信道上传输,所以发端的分配器K1不仅起到取样的作用,还有复用

合路的作用,也称合路门。各路取样信号按时间错开,沿一条传输线传至接收端。

接收端分配器K2的旋转开关依次接通各路信号,起到分开话路的作用,也称分

路门。应该注意K1与K2的旋转速度必须相同(同频),而且要求K1与K2同

时接通同一个话路(同相),就是说收发双方在时间上保持严格Q的同步。

Q

二Q

时分复用的原理示意图

五.PCM帧结构

㈠PCM的基本原理

抽样频率为8000Hz(周期为125us),对每一话路每抽样一次经过量化可以

-7

中电色密■中国蟀理人新闻资讯同一职业授■人培训的幅族

编成8位码组,占用一个时隙。30/32路PCM系统中,32路复用125us。这32

路时隙构成一个“帧、而16帧又合成一个复帧。运算几个数据:

1.1帧时长为125Ps,1时隙的时长为125/32=3.9PS,一个复帧占用2ms。

2.1帧的位长:8X32=256位。

3.信道的速率:256位/帧X8000帧/秒=2048KBPS

4.话路的速率:8位/路X8000路/秒=64KBPS

一个模拟信号的带宽最大为4K(300~3000HZ).数字信号的优点靠牺牲带宽

获得的。

㈡30/32系统PCM的帧结构

在数字信道中,为了扩大传输容量,提高传输效率,将若干低速码流合并

成一个高速码流,这就是数字复接技术。目前传输容量已由一次群发展到二次群、

三次群、四次群、五次群……等。传送信道除采用电缆、微波外,已扩展到光缆、

-8

中国短理斤

中国蟀理人新川资讯网-职业总嶷人培训的梅族

卫星通信等。除开通电话、电报、传真等业务外,还可传输可视电话、电视、高

速数据等信息。各高次群都是由各低次群通过频率搬移迭加构成的,多路复用的

示意图如1-8:

同步复接有三种方式:

•按位复接。每次复接每路的一位码。

•按字复接,也称按路复接。每次复接每路的一个字(8BIT)。

•按帧复接。每次复接每路的一帧。

介绍30/32系统各高次群的话路数和速率:

速率(bps)话路数

一次群:2048K30

二次群:4884K120

三次群:34M480

四次群:139M1920

五次群:564M7680

四、五次群多为光纤传输。

1-8PCM局次复接原理图

七.定时与同步

㈠定时

PCM系统是时分多路复用的通信系统各话路需传送的信号在不同的时隙内

取样、量化、编码,送到接收端,再依次解码,分路复原成原信号。要求信号的

处理和传输都在规定的时隙内进行。为使系统正确工作,需一个定时系统,由它

产生取样、编码、解码、分路等所需的各种定时脉冲统一指挥。

㈡同步

数字通信的同步是指收、发两端的数码率及各种定时标志都步调一致,不仅

要求频率相同,而且要求相位一致。接收端和发送端在时间上的同步是正确接收、

识别信息和分出每一路的信息码和信令码的保证。

同步包括:比特同步:帧同步、复帧同步和网同步。

-9

中电色密■中国蟀理人新闻资讯同一职业授■人培训的幅族

a.比特同步

比特同步也称位同步,又称码元同步。它是指接收端时钟的频率和相位与发

送端一致,或者说比特起止时间收发一致,它是正确识别和再生信号码元的保证。

两个交换局间通信(点对点通信)的比特同步是由接收端的“定时信号提取

电路”来实现的,所以PCM的时钟频率由发送端时钟决定,而接收端是被动的。

b.帧同步

帧同步是指接收端每帧的起止时间与发送端一致,它是收、发端每帧各对应

时隙在时间上“对准”的保证,如果没有保持这种“对准”关系,帧同步系统就

处于失步状态,通信将中断。帧同步是通过帧同步时隙TSo中的帧同步码来实现

的。

•偶帧的TSo发送帧同步码。帧同步码占用后7位,规定为“oonou”;

第1位留给国际通信用,暂定为1。只要接收端能识别出此同步码,就能正确辨

别出帧的起止时间,从而正确分出发送端送来的各路信息。

•奇帧的TSo发送帧失步告警信号,其中第1位码留给国际通信用,暂定

为1;第2位码固定为1,以便接收端区别偶帧和奇帧(偶帧TSo的第2位码为

0);第3位A1码为帧失步告警码,当接收端帧同步时,向发送端传送的A1码

为0,当接收端帧失步时,向发送端传送的A1码就改为1,以便发送端,接收

端已发生帧的,无法工作;其它5位码可供传送其它信息之用,目前均固定为1,

这样,奇帧TSo的8位码为UAil1111。

C.复帧同步

复帧同步是指接收端每复帧的起止时间和发送端一致,它是收发端各对应帧

在时间上“对准”的保证,使接收端能正确分离出各路的信令码。复帧同步是通

过每一复帧中Fo帧的TS16来实现的。复帧Fo帧TS16的前4位传送复帧同步码

0000,第6位传送复帧失步告警码A2,复帧同步时,A2为0,复帧失步时,A2

为1;第5、7、8位三位码,可供传送其它信息用。目前均固定为1。

㈢网同步

在由数字交换局(包括发、收和转接数字交换机)、数字传输设备等组成的

数字通信网中,要使整个通信网的各个交换局有效地进行交换、转接,就必须使

各交换局的时钟频率和相位统一协,保持一致,这就是网同步。

实现网同步的方式主要有3种,即准同步方式、主从同步方式和相互同步方

式。

a.准同步方式

采用这种方式时,各交换局的时钟各自独立,没有任何联系,主要依靠各交

-10

中电色密■中国蟀理人新闻资讯同一职业授■人培训的幅族

换局时钟的准确性,来保证两局间滑码率(由时钟频率不等及传输时延变化引起)

不超过规定范畴,以达到同步的目的。由于晶体时钟远远不能满足准同步的要求,

所以采用准同步方式时,一样都要求采用高精度的葩(或锄)原子钟,它的频率

精度为1X10”

准同步方式的的优点是:网络结构简单,交换局间不需要有控制信号来校准

时钟精度,不受其它交换局时钟障碍的影响,因而工作稳固、可靠,网络的增设

和变动都很灵活。

b.主从同步

方式是指在数字通信网中挑选一个交换局为主局,主局以外的其它各交换局

作为从局。在主局内设置一个高精度的时钟(如采用钠原子钟)作为基准时钟,

通过数字信道(也称数字链路)传送定时基准信息来强制各从局的晶体时钟与主

局的基准时钟同步。这种关系还可逐级下推,使整个数字通信网内所有交换局的

时钟都统一于主局基准时钟的频率,从而达到网同步,这种同步方式称为简单主

从同步方式。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结构简单、经济。其缺点是可靠性差,一旦主局的基准

时钟或链路发生故障,则从局只好依靠其自身的时钟,暂时形成与准同步相似的

方式。但由于得不到定时基准信息,可能会导致全网或局部丧失网同步的能力。

为了克服上述可靠性差的缺点,可采用等级主从同步方式。它将各交换局的时钟

分成几个等级。在这种方式中,当主局基准时钟发生障碍时,就由另一个局的时

钟代替。

c.相互同步

所谓是指在数字通信网中不设主时钟,各数字交换局不分主局、从局,各局

的时钟频率工作在一个平均值上,而这个平均值是由每个局的时钟频率和输入该

局的其它局的时钟频率求出的。相互同步方式的优点是可靠性、稳固性较高,可

以降低对时钟的要求,缺点是电路复杂,随着时钟稳固度的提高,大部分趋向采

用主从同步方式。

㈣我国同步网

我国数字通信网采用分等级的主从同步方式,目前暂将网同步的等级分为4

级。

第一级时钟为基准时钟。它使用钠原子种,是同步网中的最高基准源,可设

置在国际局或指定的一级长途交换中心(C1),并应设有主用和备用时钟,其频率

偏移应小于IXKT"/年;

第二级时钟为长途局时钟。它使用有记忆功能、松耦合的高稳固度晶体时钟,

受第一级时钟或第二级时钟控制,设置在各级长途交换中心(Cl、C2、C3、C4),

也设置在疏通长途话务的本地网汇接局;

第三级时钟为本地网时钟。它使用有记忆功能的一样高稳晶体时钟,受第二

级或第三级时钟控制,可设置在本地网中的汇接局及端局;

-11

中电色密■中国蟀理人新闻资讯同一职业授■人培训的幅族

第四级时钟使用一样晶体时钟,它受第三级时钟控制,设置在本地网中的远

端模块、数字程控用户交换机;

各交换局的时钟应能通过一个公共接收设备接受两个或两个以上经由数字

传输设备送来的同步基准(主用和备用)。为了进行保护工作;第二、三级的同

步设备应具有完整的监测、控制和告警功能。

习题

1.30/32系统的帧结构?

2.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

3.位同步和时钟同步的作用?

4.常用的多路复用技术有几种?简单说明。

5.常见的传输码型有哪几种?

第二部分数字程控交换的基本原理

一.交换机的发展

最早的自动电话交换机是在1892年投入使用的。这是步进制交换机。1926

年开通了纵横制交换机。随着电子技术,特别是半导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在

交换机内引入了电子技术,称作电子交换机。1965年美国贝尔公司投产开通了

第一个程控交换机。

-12

K中国蟀理人新闻资讯网--职业授.人培训的幅族

程控数字交换机的基本结构

全数字交换机的典型程控数字交换系统的基本结构如图2-1,图中交换机分

为选组级(数字交换网络)和用户级(用户模块和远端模块)二部分,各有自己

的处理机进行控制,处理机之间则通过通信信息进行联系。总体上,交换机包括

话路系统(交换网和用户模块)和控制系统两部分。

中央处理机

2-1典型数字交换系统

⑴用户级的主要任务是集中用户的话务量,由用户模块将一群用户集中后,

然后通过用户级和选组级间的数字中继线送至选组级。如果我们将用户级的设备

放到用户集中点,形成一个''远端模块"(或叫模块局),它和选组级(也叫母局)

之间也是通过数字中继线相连。这样大大提高了线路的利用率,节省了投资,传

输质量也提高了。用户模块和远端模块之间的差别在于后者通过数字中继设备和

选组级相连;而前者没有,这里数字中继设备的主要任务是码型转换和信号。

(2)用户电路:在数字交换机中,用户电路有BORSCHT七个功能。这七个

功能分别是——馈电(BF)、过压保护(0P)、振铃控制(RC)、监视(S)、编

译码和滤波(C&F)、混合电路(HC)与测试(T)o

⑶数字交换网:交换网络的功能是根据用户的呼叫要求,通过控制部分的

接续命令,建立主叫与被叫用户间的连接通路。数字交换网络由时分交换网络(随

机储备器构成)和空分交换网络(电子开关阵列构成)构成。

(4)中继器:是中继线和交换网络间的接口电路。包括码型变换及反变换、

时钟提取与帧同步、提取和插入随路信令等功能。

⑸控制系统:程控交换机的控制系统由处理机和储备器组成,处理机执行

交换机程序,完成交换机的各项功能。从结构上将,控制系统可分为集中控制和

分散控制两种方式。

-13

K中国蟀理人新闻资讯网--职业授.人培训的幅族

集中控制方式:如果交换机中的每一台处理机都可以担负起交换机的全部功

能,则是集中控制方式。集中控制方式经济,但是脆弱。

分散控制方式:如果交换机中的每一台处理机只完成系统的部分功能,就是

分散控制方式。其优点是系统软、硬件模块化,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系统软件

修改与升级也容易。

现代数字程控交换机的发展方向是向着全分散的方向发展。

三.数字交换网络

㈠时分接线器的原理

数字交换网络由数字接线器组成。数字接线器有两种:时分接线器和空分接

线器。它们的基本分工是:时分接线器负责实现时隙的交换,空分接线器负责实

现母线的交换。

时分接线器又叫T接线器,由动态随机储备器RAM组成。它包括话音储备

器和控制储备器及计数器三部分。T接线器的结构如图2-2:

控制读出顺序读出

话音储备器控制储备器话音储备器控制储备器

顺序写,入

写4

诂H

50r入

O

450

5

0

顺序读出顺序读出

a.输出控制b.输入控制

图2-2时分接线器的原理

话音储备器用来储备话音的PCM码字,控制储备器用来储备对话音储备器的控

制信息。时分交换有两种方式:控制写入,顺序读出;顺序写入,控制读出。

交换网络容量的运算:有32个HW线,每线有32个时隙,则交换网络的容量

为32X32=1O24=1K。

先来看看输出控制方式是如何工作的。

设输入话音信号在TS50上,要求经过T接线器后交换到TS450上去,然后输出到

下一级。CPU根据这一要求,通过软件在控制储备器的450号单元写入“50”。

这个写入是由CPU控制的。因此我们称它为“控制写入”。控制储备器的读出

是由定时脉冲控制,按照时隙号读出相应单元的内容。如0#时隙,读出0#单元

的内容,1#时隙读出1#单元内容……。这种工作方式我们称为“顺序读出”。

话音储备器的工作方式正好和控制储备器的方式相反,即是“顺序写入,

控制读出”。也就是说,由定时脉冲控制,按顺序将不同时隙的话音信号写入相

-14

中电色密■中国蟀理人新闻资讯同一职业授■人培训的幅族

应的单元中去。写入的单元号和时隙号一一对应,而读出时则要根据控制储备器

的控制信息(读出数据)而进行。由于向话音储备器输入话音信号不受CPU的

控制,而输出话音信号(读出时)受到由CPU控制的控制储备器的控制,因此

我们把它总称为“控制输出”方式。

根据图2-2(a)中的例子,话音的输入时隙号为50,在定时脉冲控制下,

可写入到50单元中去。

前面已经说过,CPU在控制储备器中的450号单元已写入内容“50”。在定

时脉冲控制下,在TS450这一时间,从控制储备器的地址450中读出内容为“50”,

把它作为话音储备器读出地址,立刻读出话音储备器第50号单元。这正好是原

先在50号时隙写入的话音信号内容,因此在话音信号50单元读出时已经是TS450

T,即将话音信号从TS50交换到TS450,实现了时隙的交换。

图2-2(b)的T接线器是按“输入控制”方式工作的,也就是说,话音储

备器的写入是要受控制储备器的控制,而其读出则受定时脉冲控制按顺序读出。

控制储备器的工作方式仍旧是“控制写入,顺序读出”。即有CPU控制写

入,由定时脉冲控制按顺序读出。但CPU写入控制储备器的内容却不同了。

上例中,CPU要在控制储备器的50号单元写入内容“450”。然后控制储

备器按顺序读出,在TS50时读出内容“450”,作为话音储备器写入地址,将输

入端TS50中的话音内容写入到450号单元中去。话音储备器按顺序读出,TS450

读出450号单元内容,这就是TS50的输入内容,这样完成了时隙交换。

㈡空分接线器的基本原理

空分接线器又叫S接线器。由电子开关矩阵组成,共有N个入端和N个出

端,形成NXN矩阵,由N个控制储备器控制。每个控制储备器控制同号输出

端的所有交叉点,这叫做“输出控制”。控制储备器的工作方式和以前的一样为

“控制写入,顺序读出”。矩阵的每条HW线有N,个时隙。接线器的接点控制过

程如下2-3:

(DCPU根据路由挑选结果在控制储备器上写入了如图2-3所示内容;

⑵控制储备器按顺序读出,在TS1读出各个控制储备器的1号单元内容,

即1号控制储备器的1号单元内容为“2”,表示1号出线与2号入线接通;2号

控制储备器的1号单元内容为“1”,表示2号出线与1号入线接通;3号控制储

备器的1号单元内容为“3”,表示3号出线与3号入线接通。因而HW1的TS1

交换到HW'2的TSI;HW2的TS1交换到HW'l的TSI;HW3的TS1交换到

HW'3的TS1。

⑶在TS2时,则按控制储备器2号单元读出内容控制交叉点的接通。

-15

中电色密■中国蟀理人新闻资讯同一职业授■人培训的幅族

HW3-------------------------

(输入)

TS1

TS2

TS3

TSN'

图2-3S接线器结构示意图

对于大容量的交换网,采用单T网或单S网都是不够的。往往采用T网与

S网的组合,使用较多的为三级组合,具体的为S——T——S和T——S——T,

最常用的是T—S—T方式。

习题

1、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用?

2、写出两种控制方式下TSO交换到TS20的时分接线器的控制储备器和话音储

备器的内容?

3、写出TSO时HW1交换到HW'l

TS1时HW1交换到HW'l

的空分接线器的控制储备器的内容。

-16

中电色密■中国蟀理人新闻资讯同一职业授■人培训的幅族

第三部分信令方式

信令的基本概念

㈠什么是信令

在通信网中为了完成电路接续,网络治理及计费等,必须要有完善的信令。

信令是交换局在完成呼叫接续中的一种通用语言。每个信令都促使交换机产生一

个动作,如摘机信令。

㈡信令的分类

⑴按信令的工作区域分

用户线信令:是用户话机与交换机之间所交换的信号。用户向交换机送监

视信号,如摘挂机信令,挑选信令如被叫号码。交换机向用户送铃流和忙音。

局间信令:局间中继线上的信令,用来控制对端交换机的动作。局间包括

线路信令,记发器信令,直流脉冲信令。记发器信令有MFP(多频脉冲),MFC

(多频互控)。

⑵按信令的信道来划分

随路信令(CAS)。信令和话音在同一条话路中传送的信令方式。线路信令

在固定的时隙传送,记发器信令在话路中传送。先传送记发器信令,之后传送话

音。

共路信令(CCS)。以时分方式在一条高速链路上传送一群话路的信令的方

式,常用于局间。

图3-1随路信令方式示意图

-17

图3-2公共信道信令方式示意图

⑶按功能来分

线路信令一一监视功能。监视主被叫摘挂机状态,设备的忙闲。

路由信令一一挑选功能。根据主叫的被叫号码来挑选路由。

治理信令一一操作功能。用于治理电话网络。测试和传送网络拥塞信息,

提供呼叫计费,提供远距离保护信令。

(4)信令的传递方式

端到端:速度快,对线路要求高,信令在多段路由上的类型相同。

逐端转发:对线路要求低,信令在各段路由上的类型可多种,传送慢。

混合方式:前两种方式的结合。

⑸信令的控制方式

非互控方式:发端不断的向收端发信号。设备简单,可靠性差。如NO信令。

半互控方式:每发个信号,必须得到收方的证实信号。

全互控方式:发端不能自动终止,要收端的证实信号,收端的证实信号不

能自动终止,须发端停发,才能停发证实信号。如NM号信令

・中国一号信令

㈠中国一号信令

中国一号信令是随路信令,分为线路信号和记发器信号两部分。线路信号

在线路设备之间传输,主要是一些线路监视信号,因为每条线路配备一个线路设

备,因此力求简单;记发器信号在记发器之间传送,记发器是共用设备,可以做

得复杂一些,传送的信号种类也多一些。

-18

中电色密■中国蟀理人新闻资讯同一职业授■人培训的幅族

㈡线路信令

⑴中国一号的线路信号种类

中国一号的线路信号有三种形式:

•直流线路信号,主要用在实线中继线上。

・带内单频脉冲线路信号,主要用在载波电路上,适用于频分复用的线路

设备。

•数字型线路信号,主要用在PCM时分复用传输线上。

⑵数字型线路信令的含义

它用PCM系统帧结构的TS16来传送,只用到三位,分前向和后向信号,线

路信令的各字节含义如下:

0摘机占用状态

Af

1挂机拆线状态

0正常状态

Bf

1故障状态

0话务员进行再振铃或强拆的操作

Cf

1话务员未进行再振铃或强拆的操作

0被叫摘机状态

Ab

1被叫挂机状态

0示闲状态

Bb

1占用或闭塞状态

0话务员进行回振铃操作或呼叫到达被叫

Cb

1话务员未进行回振铃操作或呼叫到达被叫

图3-3中国1号信令的线路信令的含义

㈡记发器信号

a.多频互控信号

记发器信令由一个交换局的记发器发出,由另一个交换局的记发器接收。

它的功能是控制电路的自动接续。为了保证有较快的传送速度和有一定的抗干扰

能力,记发器信号采用“多频互控”方式。因此叫做“多频互控信令”。

多频”是指多频编码信号,即由多个频率组成的编码信号。它的频率取在

通话频带范畴,即300——3400HZo前向信号按“六中取二”编码,最多有十五

种组合;后向信号按“四中取二”编码,最多有六种组合。

前向信号频率为:1380Hz、1500Hz、1620Hz、1740Hz、1860Hz、1980Hz

后向信号频率为:1140Hz、1020Hz、900Hz、780Hz。

互控”是指信号发送过程中必须在收到对端来的证实信号以后才停发信号。

也就是说,每一个信号的发送和接收都有一个互控的过程。每个互控过程分为四

个节拍:

-19

中电色密■中国蟀理人新闻资讯同一职业授■人培训的幅族

第一拍:去话记发器发送前向信号;

第二拍:来话记发器接收和识别前向信号后,发后向信号;

第三拍:去话记发器接收和识别后向信号后,停发前向信号;

第四拍:来话记发器识别前向信号停发以后停发后向信号。

当去话记发器识别后向信号停发以后,根据收到的后向信号要求,发送下

一位前向信号,开始下一个互控过程。

b.记发器信令

多频互控信号分为前向信号和后向信号。前向信号分为I组和II组,响应

的后向信号分为A组和B组。I组和A组对应,II组和B组对应。

前向信号

组别名称基本含义容量

KA主叫用户类别15

KC长途接续类别5

I

KE长市(市内)接续类别5

数字信号数字1-010

IIKD发端呼叫业务性质6

后向信号

组别名称基本含义容量

AA信号收码状态和接续状态的回控证实6

BB信号被叫用户状态6

图3-4记发器信号的基本含义

前向I和前向n均为六中取二的多频信令,后向A组和后向B组均为四中

取二的多频信令;前向的KA,KC,KE,数字也均为六中取二的多频信令,根

据它们使用的时间段不同来区别。

C.信令含义

①前向I组和后向A组

KA信令在长途全自动接续时使用,是发端市话局向发端长话局发的前向信

令,以提供主叫用户类别。包括计费种类(定期,立刻,免费等),用户等级(普

通,优先)和通信业务类别三种原始信息。

KC具有保证优先用户通信质量,完成指定呼叫和其它特定接续的功能。

KA中除了计费的内容外,用户等级和通信业务类别信息由发端长话局的市话记

发器译成相应的KC。即KA指出任务,KC执行任务。

KE是终端长话局向终端市话局间前向传送的接续控制信号。长市间KE信

号目前只设置13为测试呼叫。

-20

中电色密■中国蟀理人新闻资讯同一职业授■人培训的幅族

后向A信令中,Al,A2,A6统称为发码位次控制信令,控制前向信令的

发码位次,A1为发下一位,A2为重发,A6为发KA和主叫号码;A4,A5为接

续未到达的原因分析信令,A4为遇忙,A5为空号;A3为转换控制信令,区别

前向I组和后向A组与前向n组和后向B组的转换信令。A3前为后向A组,之

后为前向II组。

②前向n组和后向B组

KD是发端的业务性质信号,作用为根据它可知是否能插入或强拆市话。

对于程控市话局不接受长话呼叫的强拆,但能接受半自动话务员的插入。KD=3

表示为市内电话。

后向B组表示被叫用户状态,是在收到KD以后发的。它表示被叫用户状

态的信号。它同时起证实II组信号和控制接续的作用。

KB=1表被叫用户为闲暇

KB=2表被叫用户“市忙”

KB=3表被叫用户“长忙”

d.记发器信号发送顺序举例。

设被叫号码为PQABCD,进行市话接续,不经过汇接局。

前向信号PQABCDKD=3

后向信号A1A1AlAlAlA3KB

㈣在话路中传送随路信令的方式存在一些限制

⑴信号传送速度慢,因此拨号后等待时间长。这对电话通信来说,大多可以

容许,但对于程控交换机来说,影响某些新业务的应用;

⑵信息容量有限;

⑶传递与呼叫无关的信息能力有限,有些系统在通话期间不能传送信号;

⑷各种信号系统都是为特定应用条件而设计的,这就可能使得在同一网路中

形成各种不同系统,造成经济上和治理上的困难;

⑸由于大多数系统都是按照每路话路配备信号设备的,比较昂贵。

三.中国七号信令

㈠七号信令网的简介

a.公共信道信令

中国七号信令是一种共路信令。许多条话路共用一条信令链路。这些信令

链路一起构成了七号信令网。七号信令网是与信息网是分开的,在逻辑上是独立

-21

中电色密■中国蟀理人新闻资讯同一职业授■人培训的幅族

的。

公共信道信令方式的优点:

•减少了呼叫建立的时间;

•利于新业务的发展;

・由于信号速度快,在线路拥塞时可以采用重复测试和迂回路由而不致于使呼

叫建立时间过长;

•统一了信令系统。公共信道信号可以设计成一个通用的信号系统;

・有利于现代化的通信网的治理。采用公共信道信号有可能提供集中的线路测

试和话路监视,计费等各种网管信号。

b.七号信令网的组成

七号信令网由以下三个要素构成:

•信令链路

•信令点(SP):能够产生信令消息的节点

•信令转接点(STP):负责将收到的信令消息转接到其它节点。

一个节点既可以是信令点(SP),也可以是信令转接点(STP),或是二者兼备。

c.中国No.7信令网三级结构

中国No.7网结构:

1.三级结构:HSTP、LSTP、SP;

2.HST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