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浙江省丽水市“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春秋时期的秦、晋等诸侯国把新兼并的地方设置为县。县直属于国君的统治,常常是国君到边境上处理军国大事或重大问题的地方。当时县的长官“县尹"作为一种重要官职,由贵族轮流担任,个别也有父子相袭的。这表明春秋时期的县制()A.提升了诸侯国的国家实力 B.强化了分封宗法体系C.巩固发展了中央集权制度 D.保留了贵族政治特色【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由贵族轮流担任,个别也有父子相袭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县官由贵族担任,保留了贵族政治特色,D项正确;A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宗法体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央集权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2.《商君书·垦令》中说:“重关市之赋,则农恶商,商有疑惰之心。农恶商,商疑惰,则草必垦矣。”由此可以看出商鞅意图()A.加大赋税征收以增加国家收入 B.分化社会阶层以抑制商业发展C.抑制工商业以促进农业生产 D.增强农商竞争以推动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材料中“重关市之赋,则农恶商,商有疑惰之心农恶商,商疑惰,则草必垦矣”的意思是加重(商业)交易的赋税,农民会讨厌从商,商人也会疑虑懈怠。农民讨厌从商,商人疑虑懈怠,那么土地一定会得到开垦。由此可以看出商鞅主张重农抑商政策,通过抑制工商业发展以促进农业发展,C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商鞅变法,主张抑商来促进农业生产,不是强调加大赋税征收增加国家收入,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通过分化社会阶层来抑制商业发展,故排除B项;材料没涉及增强农商竞争,排除D项。故选:C项。3.如表为西周至春秋时期的社会现象,由此推知()周厉王三十七年(公元前841年)周厉王被逐,宣王未立,周、召二公,共和行政,凡十四年,主权不属于一人。卫献公十八年(公元前559年)卫献公出奔,卫人立公孙剽,孙林父、宁殖相之,此虽有君,实权皆在二相。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鲁昭公出奔,鲁国并未立君,季氏对于国政,决不能一人专断。A.周朝统治危机初显 B.原始民主传统有所遗存C.华夏认同观念深入 D.阶级关系出现新的变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至春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共和行政”“实权皆在二相”“决不能一人专断。”并结合所学可知,在当时,公共事务的管理并非完全由王或者诸侯独自决定,而是由其他人参与共同决策,可见君主权力不是绝对的,原始民主传统有所遗存,B项正确;A项表述仅仅符合公元前841年的“共和行政”,王权受到挑战,不得不与召公共同行政,但与表格中其他现象不符,排除A项;华夏认同强调对中国文化的珍视和传承,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以及对中国历史和传统的自豪感,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尽管这一时期是社会转型时期,但材料并未涉及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4.下图呈现的是西晋至北宋寒门子弟(非门阀士族出身)占入仕群体的比例统计图。这反映了()A.官员录用人数逐渐增长 B.文官政治得到发展C.阶层流动限制得以消除 D.崇文抑武风气渐盛【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晋至北宋时期(中国)。据所学解读材料信息可知,西晋至北宋平民子弟在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这一变化主要归功于科举制的实行,科举制使平民子弟通过读书考试可以进入仕途,大大提高了平民子弟在官员群体中的比例,减少了贵族特权阶级对政治的干预,文官政治得到发展,B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平民子弟在官员群体中所占比重增加,没有涉及官员录用具体的人数,排除A项;科举制促进了阶层的流动,“消除”一词过于绝对,排除C项;宋朝推行崇文抑武的政策,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5.宋朝时,乡民在遇到纠纷时往往请乡中德高望重的士绅先行调节,而士绅裁决的依据便是乡约条例,处罚的依据便是乡约惩罚性措施。这一现象主要表明()A.基层教化由儒学士人负责 B.理学思想逐渐趋于生活化C.乡约条例起到了维稳作用 D.基层治理主要依靠于士绅【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士绅裁决的依据便是乡约条例,处罚的依据便是乡约惩罚性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乡约在乡中起到维稳作用,有助于社会稳定,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基层社会的教化人员组成,排除A项;理学思想逐步走向生活化的表现是其融入民众生活,成为儿童启蒙以及地方乡约的重要思想指导等,但是材料没有体现这些现象,排除B项;材料只能证明士绅属于基层治理的一环,没有体现其在基层治理中的强大影响力,排除D项。故选C项。6.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多样,管理今天的河北、山东、山西地区的机构为()A.中书省 B.宣政院 C.直隶省 D.河南江北行省【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据所学可知,元朝政府管理今天的河北、山东、山西地区的机构为中书省,A项正确;据所学,宣政院管理西藏即吐蕃地区,排除B项;据所学,元代并未设立直隶省,排除C项;据所学,元代的河南江北行省辖区并非今河北、山东和山西,排除D项。故选A项。7.据统计,康熙一朝共举行殿试、会试二十一科,所取进士1/3以上为江浙人。在康熙十八年召试的博学鸿词科中,共录取50人,其中南方有41人,占82%,北方有9人,仅占18%。这种情况主要源于()A.南方优越的地理条件 B.强化专制集权的需要C.历史传统的深远影响 D.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清朝。根据材料,康熙时期的科举江浙和南方的录取人数占的比重较大,因为这个时期经济重心在南方,因此南方教育较发达,D项正确;A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专制集权和科举选士的来源无关,排除B项;经济重心南移前北方科举入仕人数较多,主要受到经济发展程度影响,和历史传统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8.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以下材料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对官员的监察情况,按朝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谏官“往往分行御史之职”②“部刺史奉使典州,督察郡国,吏民安宁”③“民事、钱谷、官吏奸弊,一切委之(肃政廉访司)”④“章奏之下,又经六科,六科可封驳,纠正违失”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③①④② D.④③②①【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出现台谏合一的现象,谏官“往往分行御史之职”、汉代在地方设刺史,谏官“往往分行御史之职”、元朝“改提刑按察司为肃政廉访司,每道仍设官八员,除二使留司以总制一道,余六人分临所部,如民事、钱谷、官吏奸弊,一切委之,俟岁终,省、台遣官考其功效”。”、明在中央设六科给事中,“章奏之下,又经六科,六科可封驳,纠正违失”,得出按朝代顺序排列是②①③④,B项正确;其他三项均时间排列错误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9.国家决定自1955年7月份起,先行在国家机关及中央直属事业单位废除以实物为基础进行折算的工资制,改行货币工资制。这次全国工资制改革建立了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几大类工资分配制度。当时全国工资制度改革的背景是()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和工业化成就突出B.政府机构改革和干部队伍急剧壮大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和行政管理职能膨胀D.经济形势好转和物资供给趋于稳定【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背景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结合所学,1953年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劳动生产率得到较大提高,国家财政状况趋于好转,改善人民生活被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为了更好地鼓励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劳动热情,争取提前和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决定进行第一次全国性的工资制度改革”,D项正确;“一五”计划完成于195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政府机构改革和干部队伍急剧壮大主要发生于改革开放以后,排除B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于1956年底,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0.1982年宪法继承和发展了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充分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进程中的经验,也注意吸取国际的经验;既考虑到当前的现实,又考虑到发展的前景。由此可见,1982年宪法A.高度重视对基本人权的保障 B.兼具民族特性和时代特色C.强调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D.具有较强的阶级斗争色彩【答案】B【解析】材料“充分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进程中的经验,也注意吸取国际的经验”体现的是1982年宪法既立足国情,又吸收了国际先进经验,说明的是该宪法兼具民族特性和时代特色,B项正确;材料与对人权的保障说法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民主集中制原则无关,排除C项;具有阶级斗争的色彩不符合1982年宪法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11.罗马共和国的执政官选自贵族,元老院由贵族把持.平民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但他们享受的政治权利是不完全的。在一般情况下,平民不能进入元老院和出任国家高级官职。宗教职务也被贵族垄断,平民不得染指。这反映出罗马共和国()A.平民权利无法保障 B.建立在奴隶制的基础上C.社会矛盾不可调和 D.具有浓厚贵族寡头色彩【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罗马共和国时期。根据“平民不能进入元老院和出任国家高级官职。宗教职务也被贵族垄断,平民不得染指”可知,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不能进行元老院,不能出任国家高级官职,平民不能染指宗教事务,说明国家权力和宗教事务都被贵族垄断,体现了浓厚的贵族寡头色彩,排除D项;材料说明的罗马共和国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色彩,并不是平民权利无法保障,也没有体现罗马共和国建立的基础,排除AB项;“不可调和”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12.“王权和三级代表制的结合在法国政治制度史上乃是一个奇迹。它既强调了王权在决断国家事务上的专断性,又凸显了三级会议限制国王活动的能力。在此之前,王权式微,大领主掌握着自己领地的权力,封建割据严重,国王无力控制政治局势。在此之后,国王权力大大加强,专制主义成分强化。”这表明A.中古西欧国家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权力长期对立B.法国国王通过与三级会议合作使进一步强化王权C.英国国王肯定贵族、骑士和市民的合法地位利益D.在长期的斗争和曲折动荡后法国最终确立共和制【答案】B【解析】根据“王权和三级代表制的结合在法国政治制度史上乃是一个奇迹”“在此之前,王权式微,大领主掌握着自己领地的权力,封建割据严重,国王无力控制政治局势。在此之后,国王权力大大加强,专制主义成分强化”可得出,法国国王通过与三级会议合作的手段,进一步强化了王权,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王权的加强,而不是强调对立,排除A项;CD项与材料“王权和三级代表制的结合在法国政治制度史上乃是一个奇迹”的主旨内容不符合,排除CD项。故选B项。13.19世纪初英国文官制度实行“两官分途”即政务官和事务官的截然分野。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强调党的组织领导,公务员没有划分政务官和事务官。两者差异主要是基于不同的()A.政党制度 B.官员职能 C.政府性质 D.法律体系【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中国)。据材料“政务官和事务官的截然分野”“强调党的组织领导,公务员没有划分政务官和事务官”及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文官制度之所以强调政务官和事务官的分野是因为政党轮流执政,政权存在流动性,为保证政权的稳定,所以有两官分途,而中国实行的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执政党,其他党派是参政党,所以中国的公务员强调党的组织领导,没有划分事务官和政务官,A项正确;公务员的职能都是履行政府职权,在职能上没有本质区别,排除B项;影响中英文官制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政党制度的不同,与政府性质、法律体系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D项。故选A项。14.有学者指出:“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对这一时期英国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理解正确的是()A.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开始确立 B.工业资产阶级未能充分参与国家政权C.议会开始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D.选举中的高额财产限制被打破【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考查考生对英国议会改革的认识。解题的关键是设问“保守主义政治”。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责任内阁制度开始确立”和“议会开始成为国家权力中心”是在光荣革命后,故A项和C项错误;“选举中的高额财产限制被打破”是英国议会改革的积极作用,故D项错误;“工业资产阶级未能充分参与国家政权”是议会改革的局限,属于保守主义政治特征,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32年议会改革15.波塔利斯指出:“(《法国民法典》编纂以后)我们已经不再是普罗旺斯人、布列东人、阿尔萨斯人,我们都是法国人。”该法典以其无可替代的作用成为法兰西民族“统一的象征”和“凝结民族记忆的所在”。该学者强调,《法国民法典》的实施()A.彰显了法兰西民族性格 B.凸显了欧洲统一的趋势C.奠定了民族认同的基础 D.构筑了大陆法系的蓝本【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目的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的法国。根据题干材料信息“我们已经不再是普罗旺斯人、布列东人、阿尔萨斯人,我们都是法国人”以及成为法兰西民族“统一的象征”和“凝结民族记忆的所在”可知,《法国民法典》实现了法兰西民族国家的司法统一、为巩固和维护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法国民法典》对法兰西民族性格塑造的作用,不是彰显民族性格,排除A项;材料仅仅涉及一个国家的信息,无法凸显欧洲统一的趋势,排除B项;构筑了大陆法系的蓝本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二、选择题II(本大题共6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6.秦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的重要时期,奠定了大一统国家治理基本模式,其在官僚体系建设、法律体系建设、社会交通建设方面的成就推动了国家治理水平的进步。下列对秦汉时期国家状况认识正确的有()①秦实行上计制,由御史参与记薄的审核②汉出现了《九章律》,在朝廷设置律博士③秦设置四通八达的驿道,保证文书递送④汉开辟丝绸之路,促进西域与中原交流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④ D.①③④【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汉官员的考核办法主要是上计制,每年秋冬,各县、侯国将一年来的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等情况汇集到郡国,由郡国汇总,上报中央,称为“上计”。御史参与审核计簿,防止造假。上计考核的结果是官员赏罚的依据。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①④说法正确,C项正确;汉承秦制,制成《九章律》,魏明帝在朝廷设置律博士;元朝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设立驿站,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并运输官府物资。②③说法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17.如图是1909年出版的漫画《不倒翁》,画中文字为:“嗟乎不倒翁,衣冠何赫赫。乃为外人之傀儡,是为玩部之人物。”该漫画旨在揭示()A.外来侵略推动了晚清近代化 B.国民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愿景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必要性 D.清政府的统治根基严重动摇【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9年中国。据材料信息“外人之傀儡,是为玩部之人物”及漫画寓意可知,不倒翁实际上揭示了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晚清政府已变为“洋人的朝廷”,强调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必要性——推翻清王朝,C项正确;漫画没有体现晚清近代化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国民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在国民革命运动时期(1924—1927年),与材料中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1900年的“东南互保”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此项与漫画《不倒翁》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C项。18.北洋政府在1913年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规定文官考试的应试者只有年满21岁,且没有违法记录和未“破产”者,具有中学以上或相当于中学以上毕业资格的男子才可应试。这一规定()A.进一步导致女性地位下降 B.体现社会转型时期的时代特征C.照搬欧美文官考试的经验 D.反映出新旧教育体制同时并存【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洋政府时期中国。据材料,北洋政府在1913年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对应试者的年龄、财产、学历有诸多限制,使得有资格参与文官考试的人员范围受到局限,在公开性、公平性上打了折扣,表明当时中国文官考试制度存在局限,反映出社会转型的时代特征,B项正确;材料中《文官考试法草案》不涉及女性信息,据材料无法得知女性地位是否进一步下降,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近代中国文官通过考试选拔文官,这与欧美文官制度比较相似,但是材料中的关于文官考试的规定与欧美相关规定不一样,可见“照搬欧美文官考试的经验”的说法不符史实,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出新旧教育体制同时并存,材料主要反映出社会转型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D项。故选B项。19.《十二铜表法》中关于法律程序的规范占整个法律条文的1/4强,程序正义被视为“看得见的正义,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如在其第一、二、三表中就诉讼程序做了详细规定。这样的规定()A.表明罗马法日益教条和僵化 B.促进了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C.启迪了后世立法规范与实践 D.解决了贵族平民之间的矛盾【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据材料可知,《十二铜表法》详细的诉讼程序规定为后世立法在程序规范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启迪了后世立法规范与实践,C项正确;《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的重要基础,为后续法律体系的完善提供了范例,排除A项;《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而不是促进其转变,时间逻辑有误,排除B项;它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专横,但并没有完全解决贵族平民之间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C项。20.如表为1870年英国枢密院《文官制度改革令》颁布后人数变化情况。据此分析,英国文官人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文官人数年份文官人数188150,8391914280,900189179,2411922317,7211901116,4131939387,4001911172,3521943710,400A.代议制民主制度不断完善 B.人民要求参与强烈愿望C.考试择优录用机制的运行 D.政府管理职能急剧的扩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0年以后的英国。根据材料涉及的时间段,从1881年到1943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期英国殖民扩张、工业革命、扩军备战及两次世界大战爆发,导致政府的管理职能急剧扩张,是材料所述英国文官人数变化的主要原因,D项正确;材料信息是英国文官制度不断发展,并不是在强调民主制度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没有给出“人民”的相关信息,无从得知人民的参与愿望,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提到录用原则,无从得知择优录取,排除C项。故选D项。21.魏源认为拿破仑是拯救国家于危难的英雄人物,但最终亡于过度征伐;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认为拿破仑发动的战争,促使“欧洲忽生动力,因以革新”;1941年,矛盾笔下的希特勒代表反动力量,而拿破仑代表正义力量。近代国人笔下的拿破仑形象变化说明A.变法改革救亡图存是时代潮流 B.历代政府注重思想文化的控制C.历史解释具有时代性和主观性 D.有识之士受儒家思想影响颇深【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三个人分处于不同的时代,而不同的时代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也就各不相同,因此说对于同一位历史人物的不同认识说明历史解释具有时代性和主观性,C项正确;变法改革是戊戌变法时期的潮流,排除A项;材料并未反映政府对文化的控制,排除B项;材料并未反映出儒家思想对三位历史人物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2题14分,第23题9分,第24题17分,第25题12分,共52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1942年冬,冀南、冀中、冀东各解放区工作开始恢复,华北各解放区转到新的扩张时期,即开始了解放区抗战的第三个时期。敌寇企图继续实行其1942年的残酷“扫荡”策略,我军乃以敌进我进之战略,到敌后之敌后,去开辟解放区,粉碎敌之进攻。这一战略发挥了极大作用,使解放区获得极大发展,且打破抗战初期的记录。在此期间,党中央在陕甘宁边区发动了伟大的整风运动和伟大的生产运动(大生产运动),各解放区随即响应,开展行动,获得巨大成绩。同一时期,各地再次深入减租减息,更加发展了群众的抗日热潮,“三三制”联合政府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权建设,使各解放区内部更加团结起来;在军事上,主力兵团更坚强,地方兵团日益扩大,民兵之普遍发动,又大大加强了各解放区的军事力量。这一切,把解放区巩固和加强到空前未有的程度。——摘编自齐世荣《世界通史资料选辑》材料二第一章总纲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解放区抗战的第三个时期”中共中央采取的抗战措施及其影响。(2)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内容,指出从全面抗战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政权性质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出台的历史作用。(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和地位。【答案】(1)措施:实施“敌进我进”战略,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动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深入开展减租减息运动;推行“三三制”联合政府的新民主主义政权建设;加强主力兵团和地方兵团建设,普遍发动民兵(任答4点)。影响: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2)变化:从抗战时期的新民主主义政权转变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人民民主国家。作用:确立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基本政治制度;保障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法律依据;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推动了国家的法制化建设。(任答3点)(3)核心:保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载体;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据材料一“敌寇企图继续实行其1942年的残酷“扫荡”策略,我军乃以敌进我进之战略,到敌后之敌后,去开辟解放区,粉碎敌之进攻”,可得出实施“敌进我进”战略,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据材料一“在此期间,党中央在陕甘宁边区发动了伟大的整风运动和伟大的生产运动(大生产运动),各解放区随即响应,开展行动,获得巨大成绩”,可得出发动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据材料一“同一时期,各地再次深入减租减息,更加发展了群众的抗日热潮,“三三制”联合政府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权建设,使各解放区内部更加团结起来”,可得出深入开展减租减息运动;推行“三三制”联合政府的新民主主义政权建设;据材料一“在军事上,主力兵团更坚强,地方兵团日益扩大,民兵之普遍发动,又大大加强了各解放区的军事力量”,可得出加强主力兵团和地方兵团建设,普遍发动民兵。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通过发动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深入开展减租减息运动;推行“三三制”联合政府的新民主主义政权建设,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小问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从全面抗战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据材料一“各地再次深入减租减息,更加发展了群众的抗日热潮,“三三制”联合政府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权建设”“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我国政权性质从抗战时期的新民主主义政权转变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人民民主国家。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据材料二“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可得出确立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基本政治制度;据材料二“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可得出保障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据材料二“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可得出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法律依据;结合所学知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出台从法律方面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推动了国家的法制化建设。【小问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据材料二“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可得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是保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结合所学知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载体;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清末新政,对近代中国产生的巨大影响。虽然有不少学者,站在今人的角度对清末新政说三道四、说什么,这主要是由于清王朝为了维护自身统治,为了迎合列强的侵略,其改革是被迫的、反动的,等等。持这样论调的学者,都是所谓的“先知先觉者”,都是站在旁边说风凉话的人,试问,哪个统治者愿意轻易放弃自己的统治和手中的权利,谁人不维护自己的统治和地位呢?至于迎合列强,那也是无稽之谈,就是拿所谓的“爱国主义”来说事。清朝统治者,虽然极其腐朽,但说他们是迎合列强的侵略,那是不客观的,谁人希望自己被侵略呢?好在这些论调已经没有多少市场了,大多学者还是秉持客观的视角,对清末新政做了较为深入的探索。这些探索更加客观地接近历史现场。对于这场新政以及所产生的广泛影响,在此暂不叙述,我所关心的是,他们在面对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是怎样迈开改革的步伐的——这是需要智慧、眼光、胸襟、勇气、胆识和意志的。——摘编自汤伏详《清末新政的心路历程》请简要评析作者的观点。【答案】观点:作者认为清末新政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评:作者的评价是公正客观的。析:(1)背景: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1901年初,遭受重挫的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进行“自救”,在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2)积极作用:①新政内容与戊戌维新时期所颁布的改革措施颇多相似,但更为广泛深入。②新政中废除科举制度,各省广设大中小学堂,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促进中国教育的近代化;③进行了官制改革,设立农工商部、学部等新部门,瓦解了传统的六部建制。④鼓励发展工商业,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⑤军事上训练新式陆军,重建海军,促进中国军事的近代化。(3)消极作用:清末新政说到底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而且由于政权掌握在极端腐朽无能的权贵手中,不可能真正促进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不可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评析类)。时空是晚清(中国)。首先点出作者观点,据材料“清末新政,对近代中国产生的巨大影响”可知,作者认为清末新政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然后对作者观点点评,结合所学可知,作者的评价是公正客观的。然后分析原因和影响,首先是原因,据材料“站在今人的角度对清末新政说三道四、说什么,这主要是由于清王朝为了维护自身统治,为了迎合列强的侵略,其改革是被迫的、反动的,等等”并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1901年初,遭受重挫的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进行“自救”,在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最后谈影响,影响分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去分析;积极方面,据材料“大多学者还是秉持客观的视角,对清末新政做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并结合所学可知,新政内容与戊戌维新时期所颁布的改革措施颇多相似,但更为广泛深入。结合清末新政的内容可知,新政中废除科举制度,各省广设大中小学堂,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促进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进行了官制改革,设立农工商部、学部等新部门,瓦解了传统的六部建制。鼓励发展工商业,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军事上训练新式陆军,重建海军,促进中国军事的近代化。消极方面,据材料“我所关心的是,他们在面对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是怎样迈开改革的步伐的——这是需要智慧、眼光、胸襟、勇气、胆识和意志的”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末新政说到底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而且由于政权掌握在极端腐朽无能的权贵手中,不可能真正促进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不可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大宪章》部分内容节选1国王必须遵守法律,并不得擅自处决或囚禁公民2赋予了英国人民某些基本权利,如免于误捕等。规定全体自由民享受自由权。伦敦和其他城市享受自治权3严格规定国王不得任意没收领地或强迫拥有者出售土地4法庭只能根据法律来裁决案件,而非依照国王或其他人的意愿5提倡法律的平等适用,强调统治者也必须遵守法律——摘编自王觉非《近代英国史》材料二17世纪时,英国国会议员反对查理一世并引述了《大宪章》的内容。《权利法案》是《大宪章》以来王权与议会几百年博弈的终极判决,标志着国家最高权力的最终归属。《大宪章》先以教会自由奠定王国公共秩序的基础,继而通过修正的封建关系重塑王国的政治结构,辅以司法改革调整王国的整体治理,确认、授予并维护了王国自由人广泛不一的主体权利。《大宪章》既塑形了中古英国的国家之制,又展现了中古英国宪制的整体图景。——摘编自华东师范大学法律史研究中心《法律史的世界》(1)根据材料一、概括《大宪章》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对《大宪章》进行评价。(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解释《权利法案》“标志着国家最高权力的最终归属”的含义。写出1701年英国通过的法律名称及其内容。(3)写出英法两国中古时期的政体,结合所学简述材料二中《大宪章》形塑的“中古英国的国家之制”的运行机制。【答案】(1)主要内容:限制国王权力;承认个人自由;保护私有财产;肯定城市自治权;主张法治。评价:肯定了国王的合法地位与人身的神圣不可侵犯;保障了封建主的特权,并适当照顾骑士和市民的利益;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2)含义: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或议会主权)。法律:《王位继承法》。内容:规定此后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3)政体:英国:议会君主制;法国:等级君主制。运行机制:国王通过议会为自己的政策寻求支持;议会以向国王请愿的形式,要求国王改善统治。【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古时期的英国。第一小问内容,根据材料一“国王必须遵守法律,并不得擅自处决或囚禁公民”可知,《大宪章》中有限制国王权力的内容;根据材料一“规定全体自由民享受自由权”可知,《大宪章》承认个人自由;根据材料一“严格规定国王不得任意没收领地或强迫拥有者出售土地”可知,《大宪章》保护私有财产;根据材料一“伦敦和其他城市享受自治权”可知,《大宪章》肯定城市自治权;根据材料一“提倡法律的平等适用,强调统治者也必须遵守法律”可知,《大宪章》还主张法治。第二小问评价,根据一材料“赋予了英国人民某些基本权利,如免于误捕等。规定全体自由民享受自由权”“严格规定国王不得任意没收领地或强迫拥有者出售土地”并结合所学可知,肯定了国王的合法地位与人身的神圣不可侵犯,同时保障了封建主的特权,并适当照顾骑士和市民的利益;根据材料一“提倡法律的平等适用,强调统治者也必须遵守法律”并结合所学可知,它确立了法律与自由的意识,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它保护了封建贵族特权,而不是为了维护广大人民的权利和利益。【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世纪的英国。第一小问含义,根据材料二“《权利法案》是《大宪章》以来王权与议会几百年博弈的终极判决,标志着国家最高权力的最终归属”并结合所学可知,《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肯定了议会主权,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第二小问法律名称,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1701年通过的法律名称为《王位继承法》。第三小问内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了此后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小问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古时期的欧洲。第一小问政体,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政体为议会君主制;法国政体为等级君主制。第二小问运行机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古时期英国国家的运行机制为国王通过议会为自己的政策寻求支持;议会以向国王请愿的形式,要求国王改善统治。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杨善洲,云南保山人,曾任保山地委书记。退休后,杨善洲带领群众开展植树造林,坚持20多年,为大亮山披上绿装,大大改善了当地的自然环境。2011年,杨善洲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2018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杨善洲“改革先锋”称号。材料二黄大年是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生前担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黄大年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他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2017年1月8日,黄大年不幸因病去世。根据材料,提取相关信息,结合1981年提出的“五讲四美三热爱”,和中共十八大提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取向,以“价值”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答案】示例:爱国与敬业是我们的终生追求每个人从事的工作与岗位是不一样的,但爱岗敬业、热爱祖国是我们的共同追求。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颁布有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决议,针对个人提出了“五讲四美三热爱”,即“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是20世纪80年代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最响亮的口号。其中的“热爱祖国”就是我们每个人终生不渝的追求。中共十八大进一步提炼、概括,形成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我们每个人都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就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涌现出杨善洲、黄大年等一大批热爱祖国、爱岗敬业的全国道德模范。杨善洲曾任保山地委书记,退休后带领群众植树造林,坚持20多年,大大改善当地的自然环境。黄大年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2009年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后不幸因病去世。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作为共和国的公民,爱岗敬业是我们的立足基础,热爱祖国是我们的毕生追求。作为青年学生,更要以黄大年、杨善洲为榜样,为建设美好家园、建设伟大祖国作出我们的贡献。【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现代中国。首先确定论题,题干要求提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取向,以“价值”为主题确定论题,据材料中杨善洲、黄大年爱岗敬业、热爱祖国的典范,因此可以确定论题,如爱国与敬业是我们的终生追求每个人从事的工作与岗位是不一样的,但爱岗敬业、热爱祖国是我们的共同追求。然后论述,论述结合“五讲四美三热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杨善洲和黄大年的相关史实予以说明,如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颁布有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针对个人提出了“五讲四美三热爱”,即“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是20世纪80年代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最响亮的口号。其中的“热爱祖国”就是我们每个人终生不渝的追求。中共十八大进一步提炼、概括,形成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我们每个人都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就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涌现出杨善洲、黄大年等一大批热爱祖国、爱岗敬业的全国道德模范。杨善洲曾任保山地委书记,退休后带领群众植树造林,坚持20多年,大大改善当地的自然环境。黄大年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2009年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后不幸因病去世。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最后总结升华,强调爱岗敬业和热爱祖国的价值追求,如作为共和国的公民,爱岗敬业是我们的立足基础,热爱祖国是我们的毕生追求。作为青年学生,更要以黄大年、杨善洲为榜样,为建设美好家园、建设伟大祖国作出我们的贡献。
浙江省丽水市“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春秋时期的秦、晋等诸侯国把新兼并的地方设置为县。县直属于国君的统治,常常是国君到边境上处理军国大事或重大问题的地方。当时县的长官“县尹"作为一种重要官职,由贵族轮流担任,个别也有父子相袭的。这表明春秋时期的县制()A.提升了诸侯国的国家实力 B.强化了分封宗法体系C.巩固发展了中央集权制度 D.保留了贵族政治特色【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由贵族轮流担任,个别也有父子相袭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县官由贵族担任,保留了贵族政治特色,D项正确;A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宗法体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央集权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2.《商君书·垦令》中说:“重关市之赋,则农恶商,商有疑惰之心。农恶商,商疑惰,则草必垦矣。”由此可以看出商鞅意图()A.加大赋税征收以增加国家收入 B.分化社会阶层以抑制商业发展C.抑制工商业以促进农业生产 D.增强农商竞争以推动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材料中“重关市之赋,则农恶商,商有疑惰之心农恶商,商疑惰,则草必垦矣”的意思是加重(商业)交易的赋税,农民会讨厌从商,商人也会疑虑懈怠。农民讨厌从商,商人疑虑懈怠,那么土地一定会得到开垦。由此可以看出商鞅主张重农抑商政策,通过抑制工商业发展以促进农业发展,C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商鞅变法,主张抑商来促进农业生产,不是强调加大赋税征收增加国家收入,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通过分化社会阶层来抑制商业发展,故排除B项;材料没涉及增强农商竞争,排除D项。故选:C项。3.如表为西周至春秋时期的社会现象,由此推知()周厉王三十七年(公元前841年)周厉王被逐,宣王未立,周、召二公,共和行政,凡十四年,主权不属于一人。卫献公十八年(公元前559年)卫献公出奔,卫人立公孙剽,孙林父、宁殖相之,此虽有君,实权皆在二相。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鲁昭公出奔,鲁国并未立君,季氏对于国政,决不能一人专断。A.周朝统治危机初显 B.原始民主传统有所遗存C.华夏认同观念深入 D.阶级关系出现新的变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至春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共和行政”“实权皆在二相”“决不能一人专断。”并结合所学可知,在当时,公共事务的管理并非完全由王或者诸侯独自决定,而是由其他人参与共同决策,可见君主权力不是绝对的,原始民主传统有所遗存,B项正确;A项表述仅仅符合公元前841年的“共和行政”,王权受到挑战,不得不与召公共同行政,但与表格中其他现象不符,排除A项;华夏认同强调对中国文化的珍视和传承,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以及对中国历史和传统的自豪感,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尽管这一时期是社会转型时期,但材料并未涉及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4.下图呈现的是西晋至北宋寒门子弟(非门阀士族出身)占入仕群体的比例统计图。这反映了()A.官员录用人数逐渐增长 B.文官政治得到发展C.阶层流动限制得以消除 D.崇文抑武风气渐盛【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晋至北宋时期(中国)。据所学解读材料信息可知,西晋至北宋平民子弟在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这一变化主要归功于科举制的实行,科举制使平民子弟通过读书考试可以进入仕途,大大提高了平民子弟在官员群体中的比例,减少了贵族特权阶级对政治的干预,文官政治得到发展,B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平民子弟在官员群体中所占比重增加,没有涉及官员录用具体的人数,排除A项;科举制促进了阶层的流动,“消除”一词过于绝对,排除C项;宋朝推行崇文抑武的政策,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5.宋朝时,乡民在遇到纠纷时往往请乡中德高望重的士绅先行调节,而士绅裁决的依据便是乡约条例,处罚的依据便是乡约惩罚性措施。这一现象主要表明()A.基层教化由儒学士人负责 B.理学思想逐渐趋于生活化C.乡约条例起到了维稳作用 D.基层治理主要依靠于士绅【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士绅裁决的依据便是乡约条例,处罚的依据便是乡约惩罚性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乡约在乡中起到维稳作用,有助于社会稳定,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基层社会的教化人员组成,排除A项;理学思想逐步走向生活化的表现是其融入民众生活,成为儿童启蒙以及地方乡约的重要思想指导等,但是材料没有体现这些现象,排除B项;材料只能证明士绅属于基层治理的一环,没有体现其在基层治理中的强大影响力,排除D项。故选C项。6.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多样,管理今天的河北、山东、山西地区的机构为()A.中书省 B.宣政院 C.直隶省 D.河南江北行省【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据所学可知,元朝政府管理今天的河北、山东、山西地区的机构为中书省,A项正确;据所学,宣政院管理西藏即吐蕃地区,排除B项;据所学,元代并未设立直隶省,排除C项;据所学,元代的河南江北行省辖区并非今河北、山东和山西,排除D项。故选A项。7.据统计,康熙一朝共举行殿试、会试二十一科,所取进士1/3以上为江浙人。在康熙十八年召试的博学鸿词科中,共录取50人,其中南方有41人,占82%,北方有9人,仅占18%。这种情况主要源于()A.南方优越的地理条件 B.强化专制集权的需要C.历史传统的深远影响 D.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清朝。根据材料,康熙时期的科举江浙和南方的录取人数占的比重较大,因为这个时期经济重心在南方,因此南方教育较发达,D项正确;A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专制集权和科举选士的来源无关,排除B项;经济重心南移前北方科举入仕人数较多,主要受到经济发展程度影响,和历史传统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8.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以下材料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对官员的监察情况,按朝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谏官“往往分行御史之职”②“部刺史奉使典州,督察郡国,吏民安宁”③“民事、钱谷、官吏奸弊,一切委之(肃政廉访司)”④“章奏之下,又经六科,六科可封驳,纠正违失”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③①④② D.④③②①【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出现台谏合一的现象,谏官“往往分行御史之职”、汉代在地方设刺史,谏官“往往分行御史之职”、元朝“改提刑按察司为肃政廉访司,每道仍设官八员,除二使留司以总制一道,余六人分临所部,如民事、钱谷、官吏奸弊,一切委之,俟岁终,省、台遣官考其功效”。”、明在中央设六科给事中,“章奏之下,又经六科,六科可封驳,纠正违失”,得出按朝代顺序排列是②①③④,B项正确;其他三项均时间排列错误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9.国家决定自1955年7月份起,先行在国家机关及中央直属事业单位废除以实物为基础进行折算的工资制,改行货币工资制。这次全国工资制改革建立了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几大类工资分配制度。当时全国工资制度改革的背景是()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和工业化成就突出B.政府机构改革和干部队伍急剧壮大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和行政管理职能膨胀D.经济形势好转和物资供给趋于稳定【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背景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结合所学,1953年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劳动生产率得到较大提高,国家财政状况趋于好转,改善人民生活被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为了更好地鼓励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劳动热情,争取提前和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决定进行第一次全国性的工资制度改革”,D项正确;“一五”计划完成于195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政府机构改革和干部队伍急剧壮大主要发生于改革开放以后,排除B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于1956年底,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0.1982年宪法继承和发展了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充分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进程中的经验,也注意吸取国际的经验;既考虑到当前的现实,又考虑到发展的前景。由此可见,1982年宪法A.高度重视对基本人权的保障 B.兼具民族特性和时代特色C.强调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D.具有较强的阶级斗争色彩【答案】B【解析】材料“充分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进程中的经验,也注意吸取国际的经验”体现的是1982年宪法既立足国情,又吸收了国际先进经验,说明的是该宪法兼具民族特性和时代特色,B项正确;材料与对人权的保障说法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民主集中制原则无关,排除C项;具有阶级斗争的色彩不符合1982年宪法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11.罗马共和国的执政官选自贵族,元老院由贵族把持.平民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但他们享受的政治权利是不完全的。在一般情况下,平民不能进入元老院和出任国家高级官职。宗教职务也被贵族垄断,平民不得染指。这反映出罗马共和国()A.平民权利无法保障 B.建立在奴隶制的基础上C.社会矛盾不可调和 D.具有浓厚贵族寡头色彩【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罗马共和国时期。根据“平民不能进入元老院和出任国家高级官职。宗教职务也被贵族垄断,平民不得染指”可知,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不能进行元老院,不能出任国家高级官职,平民不能染指宗教事务,说明国家权力和宗教事务都被贵族垄断,体现了浓厚的贵族寡头色彩,排除D项;材料说明的罗马共和国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色彩,并不是平民权利无法保障,也没有体现罗马共和国建立的基础,排除AB项;“不可调和”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12.“王权和三级代表制的结合在法国政治制度史上乃是一个奇迹。它既强调了王权在决断国家事务上的专断性,又凸显了三级会议限制国王活动的能力。在此之前,王权式微,大领主掌握着自己领地的权力,封建割据严重,国王无力控制政治局势。在此之后,国王权力大大加强,专制主义成分强化。”这表明A.中古西欧国家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权力长期对立B.法国国王通过与三级会议合作使进一步强化王权C.英国国王肯定贵族、骑士和市民的合法地位利益D.在长期的斗争和曲折动荡后法国最终确立共和制【答案】B【解析】根据“王权和三级代表制的结合在法国政治制度史上乃是一个奇迹”“在此之前,王权式微,大领主掌握着自己领地的权力,封建割据严重,国王无力控制政治局势。在此之后,国王权力大大加强,专制主义成分强化”可得出,法国国王通过与三级会议合作的手段,进一步强化了王权,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王权的加强,而不是强调对立,排除A项;CD项与材料“王权和三级代表制的结合在法国政治制度史上乃是一个奇迹”的主旨内容不符合,排除CD项。故选B项。13.19世纪初英国文官制度实行“两官分途”即政务官和事务官的截然分野。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强调党的组织领导,公务员没有划分政务官和事务官。两者差异主要是基于不同的()A.政党制度 B.官员职能 C.政府性质 D.法律体系【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中国)。据材料“政务官和事务官的截然分野”“强调党的组织领导,公务员没有划分政务官和事务官”及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文官制度之所以强调政务官和事务官的分野是因为政党轮流执政,政权存在流动性,为保证政权的稳定,所以有两官分途,而中国实行的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执政党,其他党派是参政党,所以中国的公务员强调党的组织领导,没有划分事务官和政务官,A项正确;公务员的职能都是履行政府职权,在职能上没有本质区别,排除B项;影响中英文官制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政党制度的不同,与政府性质、法律体系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D项。故选A项。14.有学者指出:“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对这一时期英国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理解正确的是()A.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开始确立 B.工业资产阶级未能充分参与国家政权C.议会开始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D.选举中的高额财产限制被打破【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考查考生对英国议会改革的认识。解题的关键是设问“保守主义政治”。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责任内阁制度开始确立”和“议会开始成为国家权力中心”是在光荣革命后,故A项和C项错误;“选举中的高额财产限制被打破”是英国议会改革的积极作用,故D项错误;“工业资产阶级未能充分参与国家政权”是议会改革的局限,属于保守主义政治特征,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32年议会改革15.波塔利斯指出:“(《法国民法典》编纂以后)我们已经不再是普罗旺斯人、布列东人、阿尔萨斯人,我们都是法国人。”该法典以其无可替代的作用成为法兰西民族“统一的象征”和“凝结民族记忆的所在”。该学者强调,《法国民法典》的实施()A.彰显了法兰西民族性格 B.凸显了欧洲统一的趋势C.奠定了民族认同的基础 D.构筑了大陆法系的蓝本【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目的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的法国。根据题干材料信息“我们已经不再是普罗旺斯人、布列东人、阿尔萨斯人,我们都是法国人”以及成为法兰西民族“统一的象征”和“凝结民族记忆的所在”可知,《法国民法典》实现了法兰西民族国家的司法统一、为巩固和维护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法国民法典》对法兰西民族性格塑造的作用,不是彰显民族性格,排除A项;材料仅仅涉及一个国家的信息,无法凸显欧洲统一的趋势,排除B项;构筑了大陆法系的蓝本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二、选择题II(本大题共6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6.秦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的重要时期,奠定了大一统国家治理基本模式,其在官僚体系建设、法律体系建设、社会交通建设方面的成就推动了国家治理水平的进步。下列对秦汉时期国家状况认识正确的有()①秦实行上计制,由御史参与记薄的审核②汉出现了《九章律》,在朝廷设置律博士③秦设置四通八达的驿道,保证文书递送④汉开辟丝绸之路,促进西域与中原交流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④ D.①③④【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汉官员的考核办法主要是上计制,每年秋冬,各县、侯国将一年来的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等情况汇集到郡国,由郡国汇总,上报中央,称为“上计”。御史参与审核计簿,防止造假。上计考核的结果是官员赏罚的依据。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①④说法正确,C项正确;汉承秦制,制成《九章律》,魏明帝在朝廷设置律博士;元朝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设立驿站,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并运输官府物资。②③说法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17.如图是1909年出版的漫画《不倒翁》,画中文字为:“嗟乎不倒翁,衣冠何赫赫。乃为外人之傀儡,是为玩部之人物。”该漫画旨在揭示()A.外来侵略推动了晚清近代化 B.国民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愿景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必要性 D.清政府的统治根基严重动摇【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9年中国。据材料信息“外人之傀儡,是为玩部之人物”及漫画寓意可知,不倒翁实际上揭示了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晚清政府已变为“洋人的朝廷”,强调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必要性——推翻清王朝,C项正确;漫画没有体现晚清近代化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国民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在国民革命运动时期(1924—1927年),与材料中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1900年的“东南互保”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此项与漫画《不倒翁》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C项。18.北洋政府在1913年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规定文官考试的应试者只有年满21岁,且没有违法记录和未“破产”者,具有中学以上或相当于中学以上毕业资格的男子才可应试。这一规定()A.进一步导致女性地位下降 B.体现社会转型时期的时代特征C.照搬欧美文官考试的经验 D.反映出新旧教育体制同时并存【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洋政府时期中国。据材料,北洋政府在1913年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对应试者的年龄、财产、学历有诸多限制,使得有资格参与文官考试的人员范围受到局限,在公开性、公平性上打了折扣,表明当时中国文官考试制度存在局限,反映出社会转型的时代特征,B项正确;材料中《文官考试法草案》不涉及女性信息,据材料无法得知女性地位是否进一步下降,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近代中国文官通过考试选拔文官,这与欧美文官制度比较相似,但是材料中的关于文官考试的规定与欧美相关规定不一样,可见“照搬欧美文官考试的经验”的说法不符史实,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出新旧教育体制同时并存,材料主要反映出社会转型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D项。故选B项。19.《十二铜表法》中关于法律程序的规范占整个法律条文的1/4强,程序正义被视为“看得见的正义,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如在其第一、二、三表中就诉讼程序做了详细规定。这样的规定()A.表明罗马法日益教条和僵化 B.促进了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C.启迪了后世立法规范与实践 D.解决了贵族平民之间的矛盾【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据材料可知,《十二铜表法》详细的诉讼程序规定为后世立法在程序规范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启迪了后世立法规范与实践,C项正确;《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的重要基础,为后续法律体系的完善提供了范例,排除A项;《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而不是促进其转变,时间逻辑有误,排除B项;它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专横,但并没有完全解决贵族平民之间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C项。20.如表为1870年英国枢密院《文官制度改革令》颁布后人数变化情况。据此分析,英国文官人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文官人数年份文官人数188150,8391914280,900189179,2411922317,7211901116,4131939387,4001911172,3521943710,400A.代议制民主制度不断完善 B.人民要求参与强烈愿望C.考试择优录用机制的运行 D.政府管理职能急剧的扩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0年以后的英国。根据材料涉及的时间段,从1881年到1943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期英国殖民扩张、工业革命、扩军备战及两次世界大战爆发,导致政府的管理职能急剧扩张,是材料所述英国文官人数变化的主要原因,D项正确;材料信息是英国文官制度不断发展,并不是在强调民主制度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没有给出“人民”的相关信息,无从得知人民的参与愿望,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提到录用原则,无从得知择优录取,排除C项。故选D项。21.魏源认为拿破仑是拯救国家于危难的英雄人物,但最终亡于过度征伐;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认为拿破仑发动的战争,促使“欧洲忽生动力,因以革新”;1941年,矛盾笔下的希特勒代表反动力量,而拿破仑代表正义力量。近代国人笔下的拿破仑形象变化说明A.变法改革救亡图存是时代潮流 B.历代政府注重思想文化的控制C.历史解释具有时代性和主观性 D.有识之士受儒家思想影响颇深【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三个人分处于不同的时代,而不同的时代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也就各不相同,因此说对于同一位历史人物的不同认识说明历史解释具有时代性和主观性,C项正确;变法改革是戊戌变法时期的潮流,排除A项;材料并未反映政府对文化的控制,排除B项;材料并未反映出儒家思想对三位历史人物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2题14分,第23题9分,第24题17分,第25题12分,共52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1942年冬,冀南、冀中、冀东各解放区工作开始恢复,华北各解放区转到新的扩张时期,即开始了解放区抗战的第三个时期。敌寇企图继续实行其1942年的残酷“扫荡”策略,我军乃以敌进我进之战略,到敌后之敌后,去开辟解放区,粉碎敌之进攻。这一战略发挥了极大作用,使解放区获得极大发展,且打破抗战初期的记录。在此期间,党中央在陕甘宁边区发动了伟大的整风运动和伟大的生产运动(大生产运动),各解放区随即响应,开展行动,获得巨大成绩。同一时期,各地再次深入减租减息,更加发展了群众的抗日热潮,“三三制”联合政府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权建设,使各解放区内部更加团结起来;在军事上,主力兵团更坚强,地方兵团日益扩大,民兵之普遍发动,又大大加强了各解放区的军事力量。这一切,把解放区巩固和加强到空前未有的程度。——摘编自齐世荣《世界通史资料选辑》材料二第一章总纲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解放区抗战的第三个时期”中共中央采取的抗战措施及其影响。(2)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内容,指出从全面抗战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政权性质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出台的历史作用。(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和地位。【答案】(1)措施:实施“敌进我进”战略,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动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深入开展减租减息运动;推行“三三制”联合政府的新民主主义政权建设;加强主力兵团和地方兵团建设,普遍发动民兵(任答4点)。影响: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2)变化:从抗战时期的新民主主义政权转变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人民民主国家。作用:确立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基本政治制度;保障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法律依据;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推动了国家的法制化建设。(任答3点)(3)核心:保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载体;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据材料一“敌寇企图继续实行其1942年的残酷“扫荡”策略,我军乃以敌进我进之战略,到敌后之敌后,去开辟解放区,粉碎敌之进攻”,可得出实施“敌进我进”战略,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据材料一“在此期间,党中央在陕甘宁边区发动了伟大的整风运动和伟大的生产运动(大生产运动),各解放区随即响应,开展行动,获得巨大成绩”,可得出发动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据材料一“同一时期,各地再次深入减租减息,更加发展了群众的抗日热潮,“三三制”联合政府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权建设,使各解放区内部更加团结起来”,可得出深入开展减租减息运动;推行“三三制”联合政府的新民主主义政权建设;据材料一“在军事上,主力兵团更坚强,地方兵团日益扩大,民兵之普遍发动,又大大加强了各解放区的军事力量”,可得出加强主力兵团和地方兵团建设,普遍发动民兵。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通过发动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深入开展减租减息运动;推行“三三制”联合政府的新民主主义政权建设,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小问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从全面抗战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离婚双方的共同债权债务处理合同
- 2024苗木种植与园林苗木种植基地规划与建设劳务分包协议3篇
- 2024版活动场地使用合同范本
- 2025年度生态农业园承包合同格式规范4篇
- 2024镍矿国际贸易法律事务咨询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度新能源车辆代理记账与补贴申请合同4篇
- 2025年度文化产业发展总经理聘用协议3篇
- 《蒸汽锅炉维护与管理》课件
- 2025年度个人二手房交易反担保合同规范4篇
- 2025年度博物馆展览馆日常保洁与文物保护合同4篇
- GB/T 31888-2015中小学生校服
- 质量检查考核办法
- 不动产登记实务培训教程课件
- 不锈钢制作合同范本(3篇)
- 云南省普通初中学生成长记录-基本素质发展初一-初三
- 2023年系统性硬化病诊断及诊疗指南
- 外科医师手术技能评分标准
- 《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简明教程》全册配套优质教学课件
- 采购控制程序
- 六年级上册数学简便计算题200题专项练习
- 冀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1 单词短语句型复习预习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